【《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全天下的父母,沒一個正常人】
由 #金秀賢 和 #徐睿知 主演的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開播後受到高度討論。
劇裡,男、女主角性情南轅北轍,前者壓抑,後者反社會人格,唯一相同的,是他們各懷心事,各自有傷,也同樣有著來自「原生家庭」打不開的結。
「我不喜歡花,我討厭春天,因為這代表我又得離開了。」
男主角文鋼太,精神病院護工,性情溫柔,沒什麼太大的情緒起伏。直至一次偶然地放聲大笑,他被好友點破:「你只有嘴巴笑,但眼睛好哀傷,就像小丑一樣。」暖男形象的背後,是無盡的蒼涼與黑暗。
文鋼太的憂鬱,始於他的家庭。
父親早死,家境貧寒,母親獨立撫養他和哥哥,卻因哥哥患有自閉症,文鋼太從小就被母親教育「要守護哥哥」。撐傘時,母親擔心哥哥受涼,疏忽了一旁淋著雨的他;夜深了,母親與他相擁,也是感嘆著:「因為這樣(照護哥哥)才生下你。」
文鋼太是一個「缺愛的孩子」,是被母親忽視的存在,事實上,他的故事確實能讓許多人產生共感,特別是對「擁有兄弟姐妹的人」來說,其成長過程中難免會感受到「關愛」遭手足分掉的悵然。
---
今年榮膺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寄生上流》,當中有一個非常細緻的橋段:有錢人家的母親煮了泡麵,先給兒子吃,再讓老公吃,最後當大女兒想吃時,卻發現泡麵已經被吃完了,在房間生起悶氣來。即便如此,媽媽仍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地回:「泡麵,再煮就是了呀!」
筆者記得女兒是這麼回的:「我在意的才不是這個問題!」
《寄生上流》想延伸的議題太多,導演奉俊昊在「重男輕女」這塊僅用些許筆墨,但此一細節,卻讓筆者留下深刻印象,他道出了很多「被疏忽的孩子」所在意、但父母卻沒有那個敏銳度去發掘的情緒。
---
當你覺得自己是不被愛的小孩時,筆者想告訴你們一個很殘酷的現實:世界上每一個父母都有問題,你以後成為父母,同樣有你的問題。
原生家庭的命題之所以難解,在於它存在著結構性的蝴蝶效應,當你認為被父母誤解、自己有夠悲催的時候,實際上,你的父母也有他們來自原生家庭的困局。
新生代的我們很幸運,社會比以前進步,資訊傳播快,知識比過去流通,我們會開始關注心理學、哲學議題、和自己類似的名人故事⋯⋯等等,從而找到解脫自身情緒的方法。
但是,我們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的父母,在他們的成長路徑裡,知識很不普及,使他們完全沒有自覺,也沒有機會去接觸心靈領域,從而實現自我治療。
他們不敢去看心理醫生,畢竟那個年代看心理醫生,很容易被視為是「不正常」、「生病」的表現。時間過去,少年變成父母,自己的童年傷口未被解決,連帶影響到了自已的小孩,環環相扣,代代相傳。
---
筆者近期讀完一本書《童年情感忽視》,書中描述12種情感失能的父母類型,以及他們可能會教養出怎樣性格的小孩。
這本書由兒童心理學專家鍾妮斯韋伯撰寫,她1991年執業至今,根據經手過的每個家庭個案,將父母劃分為12種類型與行為特徵。意外地是,筆者竟然從書中看見自己,以及自己母親的身影。
鍾妮斯認為,每個人都無法逃脫這12種類型的框架,連自己都很容易成為其中一員,此為普遍現象。
OK,扯這一大堆,筆者到底想說什麼呢?
我想告訴那群感受到「被疏忽」、「不被父母關愛」的小孩,很多時候,我們要很清楚地認知到:你的父母,他們不完美,他們有值得憐惜的地方,我們不該對其投射過多期待(換言之,父母也是,請別對你的小孩投射期待)
該如何破解原生家庭的魔咒?它是有方法的。
近年潛修哲學、神秘學、心理學,外加與家人拉扯多年終至平衡的經驗,筆者頓悟解法只有一種:理解你的父母,原諒你的父母,無條件愛他。
---
莊子說過一段話:「相吁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這句話我們常常看到,白話點講就是:兩隻魚困在陸地相互依偎,都快渴死了,遂用唾沫相互濕潤才能活下去,然而最佳辦法,卻是牠們別綁在一塊,各自暢遊江湖吧!
最大的愛與釋然,原來是理解之後的「忘記」,如同張愛玲與母親糾葛數十年,最後總算領悟的那句:「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忘記,當然不是要你不理父母、趕快逃家,不是的。
筆者解讀莊子的「忘」,是心裡不再介懷,是選擇擁抱父母的缺憾,理解父母對自己的疏忽,在心裡悄悄說著:「沒關係的,你們不愛我,我會自己愛自己,愛天地萬物。」
「並且,我依然愛你們,因為我來到世界上了,有機會完成我自己的人生使命。」
我知道很難,但我也清楚這是可以練習的。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當你理解父母的難,你的內心才會真正自由。
童年情感忽視 治療 在 擁抱不完美&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練功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期待與事實往往不是相同的一件事、
「自我療癒」、得從這個認知開始:
你可以期待:
「我的父母要懂我。我希望他們是一個充滿愛、慈悲,滋養型的父母。」
你也可以大方承認:
「我希望我的父母愛我、疼惜我、肯定認同我。」
但是,你也要接受一個事實:
「其實我的父母並不愛我,他們只想控制我。」
「我的父母一點都不完美。」
「我的父母給我的不是愛,
他們只是想利用我、剝削我,甚至虐待我。」
「其實我很討厭我的父母。」
---------------------------
#你知道什麼是成長嗎?
成長就是「打破幻相」、不再幻想。
#你知道什麼是奇蹟嗎?
奇蹟就是你終於發現:你的期待不等於事實。
然後你願意「認了」,接受事實,開始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你不再期待父母愛你、你開始學習「自己愛自己」。
另一個說法是:
「你終於承認要調整的是自己,而非外在的一切。
這份最初的體悟也將帶來最大的禮物。
一旦自己開始調整,宇宙就會以你為中心開始跳舞。
----(老神再在---謝明杰)
(以上是寫給小時候曾經被家庭暴力的你、被父母虐待的你。)
#如喜歡歡迎分享
--------------------------------------
參考書籍:
#深井效應:治療童年逆境傷害的長期影響
The Deepest Well: Healing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Childhood Adversity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
#幸福童年的祕密
Das Drama des begabten Kindes
出版社:心靈工坊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 (Complex PTSD)
出版社:柿子文化
#夏娃的覺醒:擁抱童年,找回真實自我
出版社:心靈工坊
#童年情感忽視: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
出版社:橡實文化
(圖:今天早上去銀河洞山步道途中、發現的「字」:覺醒)
---------------------------
界線清楚的人,
才是內心真正強大的人。
#跟家庭的傷說再見----
BEST創傷療癒--界線工作坊(6月登場)
請點入:
https://blog.xuite.net/joe.chou/twblog/588962915
童年情感忽視 治療 在 周慕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安全感如何傷害彼此感情:業力引爆】(下集)
最近因為出國,所以比較少更新FB,不要說我富奸啊(QQ)
先來複習一下上集,阿凱與小雯的故事:
https://bit.ly/38FLm9H (已更新)
當阿凱因為內心的不安全感,業力引爆之後,將自己的不安丟到了小雯身上,認為就是小雯的錯,「是你做了讓我不安的事情,所以我要懲罰你!」
所以阿凱一直用一些言語「懲罰」小雯,例如「我早就知道你不愛我了」、「你根本不像我這麼重視你,有我沒我都沒差吧」、「我對你這麼好,你居然這麼回報我」......等情緒勒索的語言。
但對於小雯來說,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
「我不是像你說的那樣。
為什麼我的生活有其他重心,就是對不起你?
那不然,你現在到底要我怎麼辦?」
這些罪惡感、被責備而覺得自己是個很糟糕的人的無力感、羞愧感充斥在小雯的心中,讓她又生氣又難過,並且痛苦不堪。當忍受到了個極限時,小雯決定:
「好吧,你這樣說,我就是這樣的人,那就這樣吧!雖然我真的覺得你對我很好,但這樣太痛苦了,或許我們不適合。」
於是,在阿凱又說出第一百零一次:「我覺得你根本不在乎我,乾脆我們分手!」時,小雯嘆了一口氣,說: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才能讓你了解我也有我的需求,那不代表我不在乎你。不過如果你真那麼痛苦、真覺得我不愛你、覺得我那麼糟,那我們就分手吧!」
聽到小雯說要分手,阿凱一時間反而慌了,但內心的防衛升起,立刻說:
「好呀,要分手就分手!」
於是兩人分手了。
但分手後,阿凱忍不住一直掛念小雯,於是開始會做一些關心小雯的事情,或是打電話給小雯,但開頭很可能是:
「我知道現在你大概過得很逍遙吧!」
「早就知道你想分手很久了。」
「這段感情你根本一點都不在乎!」
.......
小雯搞不清楚阿凱到底在做什麼:「想分手的明明是你,我一直努力挽回,你完全無動於衷,然後我決定分手,你反而一直聯絡我,一下子對我好、一下子又罵我,你到底要怎麼樣?」
或許阿凱的行為會讓人費解。但其實阿凱的內心,只是想說:
「我很希望你可以告訴我你最愛我。」
「我想要即使我說要離開,你也會一把拉住我把我留下來。」
「我想要知道,我是你心中最重要的人。」
但這就像是北風跟太陽的故事,阿凱想要的東西,用這種方式,是得不到的。
這些因為過去創傷經驗使得自己沒有安全感,或因對方的行為不如己意而自戀受傷、覺得痛苦不堪,於是要攻擊自己所愛的人,藉由懲罰對方的方式,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方式做、成為自己「可以控制的人」,正是不安全感出現之後,最常出現的防衛行為。
「不管我能不能得到你的心,至少我要得到你的人。」
只是,就和北風與太陽的故事一樣,想要對方脫下外套(防備),是該用冷風用力地吹,還是該用太陽暖暖的照?
當你越攻擊對方,對方為了保護自己,越不可能說出自己心裡的話,甚至會為了不被你傷害,而決定遠離你,以保護自己已經殘破不堪的心。
甚至攻擊回去,和你一起 #互相傷害。
當我們在自己的不安全感中、業力引爆時,我們可能也會不小心忘了一件事:
我們說出這些我們最害怕的話來傷害對方,但卻忘記了,對方和我們一樣有自己的不安全感,對方也會受傷、也會難過。
如果對方是我們最愛的人,你怎麼捨得,用這些話來傷害他呢?
因此,在愛中,練習辨識出自己真實的感受與不安,並且很誠實地表達自己的不安與脆弱,才有機會突破你我的防衛,直直地傳達到對方的心中。
沒有人有責任要理解你真實的感受與需求,除了你自己。
要做到這件事的確很困難,特別在我們都有創傷的情況下。自助的方式,我建議訓練自己平常辨識自己的情緒,以及「ㄧㄚˊ」起來的時候,記得先停一下,訓練自己:「如果說這個話,會傷害對方與彼此關係,是我當下的氣話或意臆測,那寧願先不要講。」
先讓自己停下來,寫寫情緒日記釐清自己的感受想法,搞清楚之後再表達,會比較不會因為之前的創傷經驗而導致自己做出錯誤的判斷、或說出後悔的話。
如果發現自己的業力實在是很大,建議還是要尋求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的協助,畢竟,傷痕太深,要靠自己,實在是太過困難與辛苦。
辨識情緒、寫情緒日記等方法,我建議以下幾本書:
先自肥一下,推薦自己的三本書:《關係黑洞》、《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他們都說妳「應該」》
另外,我也很推薦:
《童年情感忽視:實戰篇》,這本書有很多因童年情感忽視而導致不安全感的伴侶相處的實戰解析,鼓勵大家可以找來看看。
註:本文案例均經大量改編且經當事人同意後分享,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
更多不安全感與情緒勒索互動,可參考:
❣《關係黑洞》:goo.gl/QyaBBT
#不安全感如何影響你我
❣《情緒勒索》:goo.gl/4A12pM
❣《他們都說妳「應該」》bit.ly/2GjJiaN
#女性男性如何在社會失去自我
#他們都說妳應該 #不安全感 #關係黑洞 #情緒勒索 #伴侶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