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知情照護 #童年逆境 #ACE
早上在群組看到同行分享了兩部值得一看的影片
是由 兒福聯盟─孩子的守護者與美國執業心理諮商師留佩萱製作的「創傷知情照護」影片,獲益良多
🟧創傷知情照護—教師篇
 ̄ ̄ ̄ ̄ ̄ ̄ ̄ ̄ ̄ ̄ ̄ ̄
成為創傷知情老師,用不一樣的眼光和態度看待孩子的行為,幫助孩子做調節,建立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孩子能夠好好學習。
📹 https://youtu.be/e42GvnB2Slg
🟧創傷知情照護—家長篇
 ̄ ̄ ̄ ̄ ̄ ̄ ̄ ̄ ̄ ̄ ̄ ̄
看見創傷,讓我們成為創傷知情照護者。重新看待孩子的行為。用更好的對應方式接住孩子,防止孩子再度受傷。
📹 https://youtu.be/RFPjz3JZnNE
- 影片撰稿:留佩萱
- 插畫動畫製作:鄭斐齡(Feeling illustration)
- 製作:兒福聯盟兒童創傷療癒中心
🟧兒福PODCAST節目:尋找復原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Apple Podcasts |https://reurl.cc/YONmmL
Firstory|https://reurl.cc/yENWXE
🟧創傷知情相關好書推薦
 ̄ ̄ ̄ ̄ ̄ ̄ ̄ ̄ ̄ ̄ ̄ ̄
【書評】《深井效應》
https://reurl.cc/gWXpZN
【書評】《遍體鱗傷長大的孩子,會自己恢復正常嗎》
https://reurl.cc/4aVvQD
🟧留佩萱諮商師著作
 ̄ ̄ ̄ ̄ ̄ ̄ ̄ ̄ ̄ ̄
📖 ⑴童年會傷人 https://reurl.cc/noG4Z6
📖 ⑵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 https://reurl.cc/6anYLb
📖 ⑶尋找復原力 https://reurl.cc/qgW4Zy
「童年逆境ace」的推薦目錄:
- 關於童年逆境ace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童年逆境ace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童年逆境ace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童年逆境ace 在 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藥癮醫療示範中心的帖子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童年逆境ace 在 童年創傷如何影響一生健康(Ted演講中文字幕)How childhood ... 的評價
- 關於童年逆境ace 在 童年逆境經驗量表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童年逆境ace 在 童年創傷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童年逆境ace 在 童年創傷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童年逆境ace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創傷的智慧 #心理紀錄片
#快到期了 #童年逆境經驗
.
童年逆境經驗(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ACE),是指孩子遭受或目睹暴力行為,或受到父母的不當對待等。
.
本紀錄片描述兒童逆境經驗如何影響孩子的大腦發展,使得孩子變得衝動、激躁、不安、出現攻擊行為。
.
醫師嘉柏・麥特訪問了監獄的受刑人發現,至少六成受刑人在兒時曾經歷六件以上的逆境經驗。這些兒時的內化、外化困擾,長大後更直接、間接導致了他們的「成癮行為」。
.
對於創傷、童年逆境感興趣的夥伴,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紀錄片。公益播出期限只到6/14,有興趣的夥伴要把握時間喔!
.
🎬 紀錄片觀看網址
https://wisdomoftrauma.com/hub/
📖 嘉柏・麥特的《#當身體說不的時候》
https://reurl.cc/kZE3qL
ℹ️ 從《#深井效應》認識童年逆境經驗
https://reurl.cc/9rpLpY
👬 大家的老朋友《#練習不壓抑》
https://tinyurl.com/in-and-out
童年逆境ace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勇敢地陪自己再長大一次 #童年逆境
#大腦升級 #永遠都來得及 #ACE
🟧 #對你而言_家是什麼?
家是個奇妙的地方。它可以是讓人慢慢茁壯,找到力量的所在;也可以同時是撼搖一個人自我概念,讓人墜落的地獄。《#我的家住著趕不走的怪物》這部作品,正以這樣的矛盾作為主軸,描繪作者的成長故事。
童年時期,還沒有獨立能力的小孩,極度仰賴父母照顧。因此,順從父母,將父母視為「準則」,其實是人類內建的「生存本能」。對小朋友來說父母都是對的,聽父母就對了。
身心狀況好的父母,能提供孩子足夠的愛,促使孩子長出自信,而能勇敢去闖蕩、探索這個世界。但很多時候,父母自顧不暇而沒有能力或心力提供足夠的愛時,身為準則的父母,就會讓孩童陷入焦慮之中。
孩子們擔心著:爸媽不愛我、爸媽生氣了,是不是我不夠好?是不是我做錯了什麼?我該怎麼做,爸媽才會愛我⋯⋯這些小時候出現的想法,從童年時期開始累積,即便在我們長大後,這些想法還是深深地影響著我們。
🟧 #當你的父母也還沒長大⋯⋯
雖然俗話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但許多個案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天下或許真的有「不是的父母」。這幾年在日本流行起「毒親」這個詞,這等同於「不是的父母」,也就是「對孩子成長有害的父母」。
儘管我深信,沒有任何人想成為不是的父母。但說真的,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去學會成為好的父母。因為,還有一個更根本的任務他們尚未達到,就是學習成為一位大人,在心智上成熟而獨立,能自我照顧、有自我覺察,能為自己行為負責的大人。
成年其實是沈重的考驗,經濟壓力、養家糊口、教養議題⋯⋯面對這龐大壓力的挑戰,有人挑戰成功,摸索出因應的方法。當然,也有人挑戰失敗,欲振乏力。這些爸媽困在自己的壓力與情緒裡,無法脫身,也難有心力去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 #大人喝酒是有原因的?
作者父親的酗酒行為,貫穿了整部作品。到底,他為什麼要一直喝酒?相信是許多讀者心中的納悶。作者小時候就發現了一個真相:大人喝酒是有原因的。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這句話是對的。不管是作者父親的酗酒,還是母親過度投入宗教的現象,其實都是他們一種「#自我治療」的努力。面對壓力,大人用這樣的方式,治療自己內心的不舒服。他們其實不是「不努力」,只是選擇了「不適當」的方法努力著。這些方法或許短時間有效,長期而言卻造成了更多問題。
你可以想像,這就好像是一位還沒長大的小孩,要去照顧比自己還要小的孩子一樣。許多大人在長大的過程,還沒找到照顧自己與處理壓力的「有效」方法。在孩子出生之後,壓力變得更大了,他們困在壓力裡面,沒有多餘心力能關注與滿足孩子的需求。
這邊的需求指的不光只是物質上的,還包括心理層面的。好比,在孩子哭泣、遇到挫折、需要安慰時,父母無力回應,甚至覺得無助、無奈而對孩子生氣。
需求不被看見,長久被忽視,這些孩子長大之後,也很可能變成一位「忽視自己需求」的大人,他們可能對自己「無感」,或者不敢相信自己的感覺。這些真實的感覺不見之後,他們反而常將自己推向某些不好的決定裡。
🟧 #把感覺找回來:
#只有畫漫畫的時候_才能誠實面對自己
在閱讀這部作品時,我想起電影《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裡頭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
童年曾被繼父毒打的男主角威爾,在某次心理治療時,和治療師尚恩提到了這段往事。威爾在描述受虐的往事時,一開始顯得一派輕鬆、無所謂的樣子。但到後來,卻開始崩潰大哭。因為,治療師一次又一次,真誠而認真地和他說:「孩子, #這不是你的錯。」
為了生存,嬰幼兒把父母視為真理。父母處罰我們、不愛我們時,一定是自己哪裡有問題。小朋友如此深信不疑。長大之後,繼續帶著這些深信不疑的「真理」繼續生活。
在心理諮商時,我們常提醒個案,小朋友的學習力很驚人,但判斷力卻未必。在我們長大之後,我們可以重新去「看見」這些小時候學到的真理,真的都是對的嗎?值得我們繼續相信嗎?如果不是的話,我們可以如何「砍掉重練」,讓大腦「升級」,重新建立一套自己對自我、他人、世界的新看法。
在作者創作這部作品的過程,其實就是在走一趟這樣的歷程。她試著以長大後的視角,重新去理解童年經驗是如何影響著現在的自己。為了創作,她一下子進入童年回憶、一下又跳出來回憶,用長大的自己客觀地檢視這些童年過往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為了創作,面對童年往事,她不否認也不逃避,而選擇勇敢正視過去。用「長大後的自己」陪伴「小時候的自己」重新面對這些經歷。以心理師觀點來看,這其實不是件容易的事。有點像是將一個陳年的傷口翻出來,幫它消毒,然後敷藥,甚至縫合。我深信在創作這部作品的過程,作者所承受的情緒和壓力必定不小。
透過創作的歷程,作者慢慢地療癒了自己。但這樣的途徑,卻未必適合每一個曾有過類似遭遇的人。那如果自己或親友曾有類似的遭遇,我們可以怎麼去面對呢?一個有效的作法,就是尋找一位合適的專業夥伴,陪你一起面對。
🟧 #不管對方是否改變_我們還是要先照顧自己
「可是,有問題的人是作者爸爸啊,為什麼要來求助、找人討論的卻是作者?更需要來的人不是他爸嗎?」
寫到這邊,我想或許會有讀者這麼問。其實,不只你這樣想,很多個案都曾說過類似的話。在現實生活中,「問題的起因」時常不是最有動力(或能力)去面對問題的人。他不改變的話,我們又能怎麼辦呢?我想借用一個比喻來說明(本例子是從我優秀的同事黃天豪心理師那兒聽到的):
你的房子位於山腳邊,仰賴山頂的泉水生活。但某天,山頂開了一間工廠後,工廠廢水污染到山頭的泉水。不只是你家,連山腰住家的用水都一起受到污染了。
你們很生氣,決定找這間工廠討個公道,叫它儘速處理污水問題,好讓你們的用水可以恢復。不料,這間工廠始終不理不睬,不論你們多用力抗爭,它就是沒有回應。面對這個情境,該怎麼做比較好?
沒錯,這間工廠太可惡了。但同時,我們的日子也還是要過。所以,就算工廠不動作,我們也要想辦法改善自己家的用水問題。如果我們過度執著在「工廠太可惡了」、「工廠快點改變啦」的想法裡,自己卻毫無作為,每天持續喝著被污染的水,那其實是對自己的二度傷害。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期待對方有天會改變,但我們不能只光等待、期待那一天的到來。就算對方沒有改變,我們也可以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做點什麼。
🟧 #你不孤單_讓專業夥伴陪你面對
在台灣,可以陪伴你面對童年逆境、家庭議題的專家,有醫院或診所裡的「#精神科/#身心科」醫師;或者,各縣市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心理治療所」、「#心理諮商所」裡,也有擅長心理諮商的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或社工師,這些都是每個人可以使用的專業資源。
你可以用剛剛引號裡面的詞作為關鍵字,從距離住家比較近的機構開始找起。在尋找合適機構時,不妨撥個電話過去,簡單說明你的狀況,詢問機構是否有相關專長的醫師或心理師可以提供服務。和作者用創作療癒自我的過程類似,一開始都會有點辛苦,但走過那段辛苦之後,我們都會變得更勇敢。
本書不是一個純粹溫暖或勵志的故事,但作為心理師的我,其實更樂見這樣寫實、真實,甚至讓人不捨的真實故事,能被更多人看見。
閱讀時,跟著作者勇敢的自我揭露,看見許多我們一樣的地方,知道自己並不孤單。也看著作者一路從逃避到面對,試著理解自己過往童年經驗,從被動防守到主動跨出第一步,找到適合自己的療癒方法。
願本書的出版,能鼓勵到每位曾經受過童年創傷的讀者。
若你願意,我們可以和作者一樣,勇敢地陪自己再長大一次。
🟧 本文為《我的家住著趕不走的怪物》漫畫之中文版獨家導讀,作者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 我的家住著趕不走的怪物 尖端出版社
https://tinyurl.com/monsterinhome
🟧 認識心理治療:https://www.facebook.com/KnKpsy/videos/1337524426385816/
童年逆境ace 在 童年創傷如何影響一生健康(Ted演講中文字幕)How childhood ... 的必吃
童年經歷影響終身,在高壓環境下長大的兒童比他人得到心肺疾病的比例高三倍。這是一位慷慨激昂的兒科醫生 ... [書] 深井效應:治療 童年逆境 傷害的長期 ... ... <看更多>
童年逆境ace 在 童年創傷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必吃
第一次聽到「童年逆境經驗研究」(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Study,簡稱ACE 研究),是我在美國碩士畢業後,某一次參加一場關於創傷治療的訓練課時 . ... <看更多>
童年逆境ace 在 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藥癮醫療示範中心的帖子 - Facebook 的必吃
兒童期負面經驗#童年逆境經驗#ACE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