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個月做的基因檢測結果出來了(還有人記得嗎lol)
看完了報告書真的欲哭無淚,我的每一項數值都滿正常的,唯有食慾調控那一項數值偏高;後來回去找黃承翔醫師再進行一次檢測報告的詳細說明,確認了我會容易變胖的原因就是 ------ 缺少了正常該有的飽足感(哭哭
我連想騙自己說是內分泌有問題、代謝太差或是體質特別容易合成脂肪都不行,醫師還安慰說我的身體超健康,大概是我長年一直都有在運動,所以維持得不錯。
人都很矛盾,平常希望自己健健康康的,這時候反而希望自己可以像黛玉一樣嬌弱了(大笑
醫師說我飲食只要注意盡量多攝取點蔬菜,就可以改善缺乏飽足感的問題,畢竟我的胃再怎麼大,塞滿了菜也不可能依舊覺得餓;只要進食的時候先大量吃蔬菜填飽我的胃,就能避免後面感覺沒吃飽而吃進太多沒必要的熱量。
雖然如此,但醫師也推薦了我可以試試看新推出的儀器 #ZField肌力塑,完全就是懶人增肌減脂的神器,可以針對腹部、臀部、手臂、大腿、後腰等部位進行訓練;特別是像我這種既想要有馬甲線但又從來不凹腹肌的人,只要躺著三十分鐘就能達到鍛煉腹肌的功效。
施作過程中可以明顯感受到,那跟坊間藥局很容易買到的低週波治療儀完全不同,有被臉書廣告洗腦過的朋友們應該都看過,號稱貼在肚皮上每天電個幾分鐘就會長腹肌的神奇道具。
不像上述那種只針對皮膚讓你感受到肌肉跳動,肌力塑真的會讓你整個腹肌都像被擰毛巾一樣擰緊的強烈感受。因為我本身有在健身,因此對痠痛的忍受度滿高的,體驗的期間一直跟醫師說可以再強點、再強點、再強點,乾脆一次給我開到最強好了。
隔天腹肌真的會出現延遲性痠痛,就好像我前一天做了兩萬下仰臥起坐一樣。
不過你要問我做完療程後是否真的出現增肌減脂的效果嗎,我只能跟各位說我體脂肪實在太高了,尤其我的脂肪囤積部位又是腹部為主,因此我覺得看起來差異並不大;但若是本身體脂肪不算高只是腹部沒線條的人,肌力塑應該會有滿明顯的雕塑成效,四次的療程還沒結束馬甲線大概就長出來了。
注意,我的用詞是『雕塑』
肌肉是長在脂肪底下的,脂肪層太厚的話,就算肌肉再多再發達也很難看到任何線條,所以如果想要靠肌力塑達到雕塑線條的效果,建議可以先把體脂肪降低一點再做,降低方法有分省錢但費時以及花錢但快速的兩種
省錢:好好飲食控制跟運動(視體脂肪高低而影響費時長短)
花錢:透過抽脂直接把腹部的脂肪減少(體脂肪太高的人可能得抽好幾次)
當然也可以兩者同時進行,因為就算是抽脂也無法一次就抽太多出來,若是體脂肪太高的話就得分好幾次抽,費用就是得花好幾次。就連我之前諮詢腹部拉皮手術的醫師都建議我,把體脂肪降低一點再去做拉皮手術效果會更好;腹部剩下的脂肪越少,進行拉皮同時抽脂的時候就可以讓肚皮變得越薄。
以上是我的體驗分享,諮詢療程可以私訊我的公關Ariana https://lin.ee/wD8vCsy
(或搜尋Line ID: @starnicty)
-
#肌力塑 #健身 #鍛鍊 #高效率增肌 #腹肌 #大腿 #小腹 #手臂 #臀部 #懶人塑身 #體雕 #星和醫美 #薛博今醫師 #利麥爾立富多磁波治療器
「手臂肌肉跳動」的推薦目錄:
- 關於手臂肌肉跳動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手臂肌肉跳動 在 洪千惠心理師-生活紀錄x工作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手臂肌肉跳動 在 Tigerdog/老虎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手臂肌肉跳動 在 手臂肌肉跳動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 關於手臂肌肉跳動 在 全身肌肉亂抽動,這種飲食恐致命?!醫師好辣2018.04.24 ... 的評價
- 關於手臂肌肉跳動 在 一个手臂(后臂)肌肉不受控跳动一个多月的case ... - Kl针灸 的評價
- 關於手臂肌肉跳動 在 心灵法门资讯妙法群- 感觉肌肉跳动是何因 Wenda20181104A ... 的評價
手臂肌肉跳動 在 洪千惠心理師-生活紀錄x工作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以正念安頓疫情期間的身心反應]
很開心被 #睡眠管理職人 點名參與【疫情期間,心理師教你的心理照顧秘訣・文章串連】活動,剛好近期在防疫期間帶完四週的線上正念靜心活動,也整理分享一些方法與心得,這段居家防疫期間,正是時候學習與練習正念。:)
居家防疫期間,不能出門感覺無聊、煩悶?生活事務突然間都被迫暫停,感到不知所措?跟人相處的機會大減,感到孤單寂寞;和同住者相處時間增加,又感到諸多摩擦與不快?面對疫情變化的不確定升起強烈的焦躁不安?在疫情影響下,我們 #意識到生活諸多的不確定與無常,感受身心變動。這何嘗不是個機會,讓我們更認識與了解自我呢?或許我們會認為是疫情造成改變,才引發諸多身心反應,然而,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目前遇到的困擾是現在才發生的嗎?那些關於自我、關係、生命的困難。或許它們早已存在,但在過去自動導航般的生活模式下,可以暫時迴避這些議題?
讓我們練習以正念的態度,試著覺察、關照自己的身心經驗,在接納、允許與跳脫慣性框架、重新選擇的過程中,逐步的安頓自我。
#正念是什麼?
正念 (mindfulness) 定義為:「刻意的」將注意力放於當下,對一刻接著一刻的經驗「覺察」而「不給予評價」。經過科學研究證實對身心有益,已發展成提升身心健康的方案,及對焦慮、憂鬱、慢性疼痛等的心理治療方式,除了用於醫療領域之外,目前也被運用於教育、企業、政治界。
#練習正念有什麼好處?
透過正念覺察,能幫助我們在習慣的身心反應中,稍稍暫停下來,以好奇、接納、允許的態度面對當下經驗,並重新選擇合適的回應方式。研究顯示正念練習能改變大腦結構,提升認知功能表現,更有效決策與執行;強化調節情緒反應的大腦網絡,穩定情緒,減緩壓力的負面影響;強化感受悲憫能力的神經網絡,改善人際關係,提升幸福感與工作滿意度。
#怎麼開始練習?
讓我們 #帶著正念的態度自我覺察,意即帶著 #專注、#好奇、#接納、#不評價(或不被自動化評價帶走)的方式,#探索與覺察自己時時刻刻的經驗,#包含當下的身體感受、#情緒、#想法、#行為衝動或行動。看似很簡單,要執行起來卻不容易。好在透過一遍遍的練習,我們會漸漸熟悉正念覺察本身的意涵,就像為心智進行重訓一樣,會越來越強壯。就如重訓一般,我們不可能一開始就舉過重的重量,會從較輕的重量開始舉起,再慢慢加量,不貪心、不求速效,一點一點來。以下提供三種練習培養正念的方式,也呈現一些願意分享者的練習體驗,一起來認識正念。
1️⃣#正念飲食練習
挑選一餐的一口飯菜、一口飲料,在自動化的進食之前,先打開視覺、嗅覺、聽覺、味覺、觸覺的感官觀察一下食物,練習跳脫習慣反應。看一看食物的外型、顏色、質地、光影變化,聞一聞食物的味道,聽一聽觸碰或咀嚼發出的細微聲音,感受手指、嘴唇或身體部位接觸食物的感受,觀察食物在口腔、舌頭、齒縫間的移動,以及品嚐到的味道。注意力很可能被其他的想法、畫面帶走,就溫柔的把注意力帶回到感官經驗上。
🙋#成員心得分享:
「『活在當下』這件事情對我而言並不容易,雖然平常知道吃飯要專心,偶爾還是會不自覺拿出手機回一下訊息,而沒有一心一意地用完一餐;又儘管沒有拿出手機,腦中的千頭萬緒還是會淹沒大腦,思考著剛剛老師上課的內容、等會的行程等等,鮮少能真正地感受當下的食物。」
「很幸運地正念活動給予我機會,專注地去面對眼前的這一份食物,其實每一份食物,或大或小、或濃或淡、或平價或高昂,都是值得人們用心看待它,完食的時候我感到幸福、覺得感謝,平常儘管也知道要抱著感恩的心對待任何食物,而我又何曾真正地發自內心去感謝、尊重眼前那一份同為生命的植物呢?這是今天結束後,我想放在心上的事情,每一天的每一餐,每一餐的每一份食物,『真的謝謝你們:)!』」
2️⃣#靜態正念練習
以溫柔、好奇的態度覺察、關照呼吸、身體,讓注意力定位於每一次的呼吸、每一個當下的身體感受。每一次覺察分心,都是一個機會再次選擇回到當下。
#正念呼吸
呼吸是練習正念最基礎入門方式,每次呼吸都發生在當下。自在的呼吸,觀察呼吸的細微感受,可以觀察鼻腔、胸腔、腹部隨著呼吸的起伏變化,如果注意力飄走了,就再一次溫柔的帶回來。讓呼吸成為回到當下的定錨,把注意力帶回此時此刻。試著從1分鐘、5分鐘到10分鐘做做看。
🙋#成員心得分享:
「透過靜坐、呼吸練習,我感覺到自己和自己是貼近一些的,是同在的;也發現自己的思緒飄忽的軌跡(能夠一下子就跳到好遠的地方)。很喜歡老師說的概念:不要小看每一個小小的觀察、小小的開始,所有的累積都是這樣一點一點累積起來的。」
「過去可能會以為正念靜心是在教人如何往好的方面想,然而經過這次的活動後,發現更重要的是覺察,像自己在做一件事時,有時候可能因為慣性而沒發現自己做事情時會有一些冗餘的動作,導致需要花費更多時間來完成一件事情,覺察練習讓我能夠對於自己平常的習慣再重新去做審視。」
#正念身體掃描
可以坐著或躺著,讓注意力先聚焦在呼吸,安穩後再讓注意力跟著呼吸自由的在身體移動。吸氣時,想像把空氣吸到左腳大拇指,吐氣時,注意力跟著空氣從鼻子離開,來回幾次。
再次吸氣讓注意力聚焦左腳大拇指觀察一下感受,慢慢擴展到旁邊的腳趾、左腳掌、腳踝、小腿、膝蓋、大腿,觀察一下內外的細微感受。接著換到右腳大拇指開始,逐步往上覺察右腿的感受,讓注意力就像掃描機一樣,繼續一段一段的觀察臀部、後背、肩膀、雙手臂、手心、手背、手指頭、胸部、腹部、頸部、頭部、臉部。注意力可能會飄散開來,沒有關係,溫和的在將注意力帶回來身體感受。
以溫柔、好奇的態度覺察、關照身體,讓注意力回到身體感受的當下。
🙋#成員心得分享:
「原本覺得心情滿雜亂、滿焦慮的,但在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過程中,這種感覺神奇地慢慢消失了,現在覺得很平靜很舒服。」「靜下來做身體掃描時,能夠細微地發現身體肌肉的狀態。掃描完成後,緊繃和痠痛似乎也減輕放鬆。」
「正念作為觀察自身變化的一種方式,提供我一個機會審視身體想傳達的訊息,過程中能夠回想到底是生活中的哪件事影響了我,哪怕這件事情無法立刻解決,我認為對於自身狀態擁有清楚的意識,也能夠多少減少身心狀態混亂時的壓力」
3️⃣#動態正念練習
讓注意力定位於身體移動時的呼吸與身體感受,觀察時時刻刻的體驗。
#正念行走
在一段移動的路線上觀察一下身體行走的感受,例如從房間走到客廳時,觀察站立時雙腳腳掌踩踏地板的感覺,行走時先踏出哪一隻腳?踩好一隻腳、再移動另一隻腳,當一腳抬起時,腳掌、腳踝、腿部肌肉、關節、上半身的肌肉等身體感受是否有變化?怎麼變化?一開始可以速度稍慢的行走,方便觀察這些變化,比較敏銳後,在自由速度的過程中觀察行走歷程。
沒有趕著要去哪,每一步都是目的地,每一步都在當下。踩穩這一步,再踏出下一步。
🙋#成員心得分享:
「正念練習很有幫助,像是在重新審視自己身體既有的習慣跟動作。接受自己的身體,而不是去譴責。我有一點點長短腳,之前走路時會很責備自己走路狀態,但正念讓我有新的觀點看待自己。」
#正念伸展/運動
在家伸展四肢、活動筋骨,或居家運動時,可以讓注意力觀察身體移動時的動作與感覺。像是皮膚的觸感、溫度、濕度,肌肉、關節的緊繃或放鬆,血液的流動、脈搏的跳動、重量感受的變化...等等。過程中保持對呼吸與身心反應的觀察,尊重身體的限制。
🙋#成員心得分享:
「大學後偶爾會聽到『正念』,但一直不知道是什麼,今天體驗過後發現原來平常睡不著或是思緒太混亂時,會用類似的方法讓自己專心回到當下,冷靜下來。今天的體驗算是讓自己步調更緩慢,除了注意力回到當下以及注重一吸一吐外,更多覺察肢體的擺位、重量等等的,是相當特別的經驗!」
讓我們開始帶著正念覺察自己的身心經驗,沒有「正確」的經驗,只是去感受自己的感受,從今天就開始試試看,以正念練習安頓自己,也 #歡迎留言分享自己練習的身心經驗,讓更多人一起來學習體驗喔!
下一棒,想點名邀請 心理師的深夜學堂,繼續接力跟我們分享防疫期間的心理照顧秘訣喔!
其他串聯文章請見留言區!都非常推薦閱讀喔!
文、圖/洪千惠心理師
手臂肌肉跳動 在 Tigerdog/老虎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揪團減重運動part
#歡迎轉貼分享標記朋友
每天10分鐘,在家有椅子就可做的運動
可增強心肺肌力和爆發力,以及整體循環力
尤其是早上做運動更能增加一整天500卡路里的消耗
✔步驟10下4招5循環(約10分鐘)請參考影片
完全爆汗
✔第一個動作登山者:
肩膀三角肌為穩定肌肉,增加耐力,以利手臂的耐力穩定
提膝抬腿衝刺的時候,讓核心保持收縮,增加核心穩定力,以及腹部也得到收縮鍛鍊,也讓腿部爆發力機動性增加。
✔第二個動作棒式開合跳
肩部一樣的動作與原理,但多了身體跳動的負荷壓力,所以肩部的穩定性會訓練的更多。
腹部核心也是保持穩定收縮不塌腰。
在腿部開合彈跳的過程,讓臀部肌群得到強力收縮,以及腿部內外側肌群的收縮與肌動性,
如腿部柔軟度夠的人可以開腿角度大一點,訓練延展度。最後是小腿與腳踝的敏捷度提升。
✔第三個動作迅猛龍
肩部同樣原理。
腹部核心多了一定程度扭轉的協動力。
腿部一前一後的跨腿弓箭步彈跳,讓前腿與後腿的跨步過程,增加柔韌拉伸,
與腿部彈跳的敏捷機動性,是不是像極了迅猛龍的奔跑姿勢。
✔第四個動作相撲彈腿跳
一開始為大角度的相撲深蹲,背部脊柱保持中立不歪斜,腰部不塌陷前傾或駝背,
手扶椅子下蹲的深度,以手肘碰到膝蓋為準。臀腿再得到收縮的同時,迅速併腿往後彈跳轉換成棒式,
在重複回相撲姿勢,增加爆發力與協調性的提升
手臂肌肉跳動 在 手臂肌肉跳動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必吃
【手臂肌肉跳動】「手臂肌肉跳動」#手臂肌肉跳動,8個動作強壯你的手臂!|怎麼增加手臂肌肉的大小?|(vlog14),10分鐘強化手臂肌肉的伏地挺身動作,[男士健美速成小貼士]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