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字:以水的質地(詩集《時序在遠方》之序詩) ◎林餘佐
字彙內核是搖晃的液體
習字有如赤足涉入陌生的水域:
我吐出潮濕的音節
想要喚醒沉睡在溪谷的石子
你回應:曖昧、迂迴如狡猾的暗流。
意象在我們腳邊流轉,泡過水的偏旁顯得清澈
我們開始懂得意象的原始意義
彷彿先民收割的第一批果實
──飽滿、香甜的滋味尚未命名
只能在口中添上一橫,權宜稱之:甘。
潮汐與時序一同推移,沙灘上盡是老死的詞彙
某天有人拾起,聽:那古老的音節
細瑣如水母──靜靜漂浮在海面。
於是,有些聲響被寫下
曲折幽微的發音如招魂時的呢喃。
大雨將至,地上遍植鬼魂
它們以水的型態說:世上萬物字形、字音的由來。
字義的演變太過繁複,它們保持沉默。
土壤濕潤,雨似白馬之蹄來回踱步
踢亂了掩埋已久的屍首與部首。
每一次閃電都是詞彙的誕生
古老的字義與死者都在此輪迴
(造字如招魂:召喚已逝與未知。)
大雨過後,象徵之林茂密
新生的詞彙閃著水滴靜靜結在枝枒上
等待某人摘取、食用。
習字像進食,偏食的人會變得口拙。
味蕾是字典可供記錄、查閱
昔日國語練習簿上的造樣造句
教導我們以生硬的句式煮難吃的料理
未經馴服的舌頭翻轉了幾圈,偷偷地將水釀成酒
與戀人共飲──唇齒甘甜,微醺的肢體食髓知味。
習字如在意識裡煮水
陌生的筆順是流動的隱喻
沸騰著龐大的海洋、遙遠的樹林
然而,逝者如斯,肉身是破盆:
攝水量不足的我們,終生牙牙學語。
--
◎ 作者簡介
林餘佐,嘉義人。現為東海大學助理教授。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教育部文藝獎等獎項。出版詩集《時序在遠方》(二魚出版)、《棄之核》(九歌出版)。另有合著有評論《指認與召喚:詩人的另一個抽屜》。
--
◎ 小編 Y 賞析
在本週主題中,我們談「自然的靈性與啟發」,而這其實是一個現代詩中非常容易被調度的元素。萬物的靈,字詞的靈,兩者之間彷彿隱約地有某種神秘而幽微的勾連,透過啟發與互動的過程,景與人得以相互映照。這首〈習字:以水的質地〉,便是以水為載體,去串連起詩人在不同生命歷程中的習字情景。與此同時也是一首結構非常完整,且意象經營十分洗鍊的詩作。除了收錄為詩人第一本詩集《時序在遠方》的序詩,也曾獲教育部文藝創作獎。某種意義上或許也能說:這些以抒情筆法所流瀉的自然、酒水、神性、時間意象,不僅是林餘佐新詩中極重要的寫作圖像,也是詩人自省一種。
在習字與寫字初期,寫詩者大概都會對林餘佐首段的句子多少感到心有戚戚焉:「我吐出潮濕的音節/想要喚醒沉睡在溪谷的石子/你回應:曖昧、迂迴如狡猾的暗流。/意象在我們腳邊流轉,泡過水的偏旁顯得清澈」,以及詩人如何詮釋詩之於暗流的神祕性:「曖昧、迂迴如狡猾的暗流」,與種種不確定(與可能性)的暗示:「大雨將至,地上遍植鬼魂/它們以水的型態說:世上萬物字形、字音的由來。」(造字如招魂:召喚已逝與未知。)
對詩稍有留心的讀者,大概也會知道「水」是一個極常見的意象,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似乎已然氾濫成災。但如果將這個框架處理得漂亮,便能演繹出更多新奇而有趣的火花。早在〈習字:以水的質地〉這首詩的命名裡,詩名其實就有一個非常有趣的亮點,也隱隱揭曉了詩人對自身作品更深一層的野心與思索:「質地」。我們能感知到寫作者帶著有意識地警覺砌字,在明瞭「沙灘上盡是老死的詞彙」的同時,詩人仍然在動用時序之推演,煮水煮字的輪迴,去拾起那些仍待反覆追索的閃現與意念:「新生的詞彙閃著水滴靜靜結在枝枒上/等待某人摘取、食用。」除了刻寫詩性(個人)與水性(萬物)的精巧對照,詩人也在結構與意象的推疊上展現嫻熟的一面。像自身的演進史,也近乎像是某種宣示。
但肉身始終保有一份原始且清明的謙卑。在萬物降生面前,每一個字,都以不卑不亢的姿態活著。
-------------------------------------------------
美編:花椰菜菜子
https://www.instagram.com/brocccoliiiii/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10/blog-post_18.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自然詩 #林餘佐 #自然的靈性 #時序在遠方 #棄之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一次性人生」現代詩介紹 訪問作者: 吳緯婷 (Tina Wu) 內容簡介: 愛是太成熟的腐果 愛是整個熱帶的中心 是無論談過多少次戀愛都不會變老的女孩之愛 │有一百種並行的現實│ │但只有一次性的人生│ 宜蘭女子吳緯婷的詩集《一次性人生》...
土壤的歌現代詩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詩.聲.字 x 意在筆墨外 x 借來的光(IG)※
游善鈞〈生不如死的事〉
你見過許多生不如死的事
譬如一頂美麗的帽子
帽簷很寬,適合繁衍一窩蚯蚓
「這樣不行。」你搖頭。你說。
空氣慢慢緊繃一隻鳥要鑽出銳角
包括從我眼底撈起的石頭
讓我告訴你一件生不如死的事
譬如一件默默承受地心引力的襯衫
領口向外敞開,適合再縫上兩顆釦子
「這樣不行。」我搖頭。我說。
譬如拼好一面鏡子
躲開所有裂痕
我想起我們,曾經說好,共同完成一件事
那些事卻蛇般鑽入遠遠的草裡
失敗了,失敗。
我將雙腳反折,晾掛肩膀
你知道我在努力製造全新的
生不如死的事
譬如有人深深愛我
譬如有人深深恨我
譬如我的存在造成另一端無情的消耗
「這樣不行。」
就要癢了起來
雙手向外支撐,肋骨百葉窗一樣層層翻開
這樣不行
這樣不行
這樣不行
這樣不行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游善鈞 創作,粉專 游善鈞:友善君的推理上鋪
#葵雨 手寫,粉專 意在筆墨外,Instagram:garezero
※聆聽 #借來的光(Instagram:the_borrowed_light)朗讀,請至:https://youtu.be/bCqqLyFLNGs
※小編 #李蕪 詮釋
乍讀這首詩,或許會讓人摸不著頭緒,不確定詩人想要表達的是什麼。不過我們可以從題目來思索,你(指讀者,如果加上引號,就是指詩中的對象)所見過的「生不如死的事」是什麼?在我們思索過後,來看詩裡「你」見過的生不如死之事:
譬如一頂美麗的帽子
帽簷很寬,適合繁衍一窩蚯蚓
「這樣不行。」你搖頭。你說。
我們可以想像,「美麗的帽子」應該是由一位美麗的人戴上,或至少是掛在適當的衣帽間,並不「適合繁衍一窩蚯蚓」,「一窩蚯蚓」帶給人們的感覺也是不舒服的,尤其還不是在土壤上,而是在帽子上,帽子物非所用,有類於俗諺(形容雙方非良配時)說「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而「我」所說的生不如死之事,也是違和的,在此便不再詳述。
這首詩的主旨,在中段的句子漸次浮現:
我想起我們,曾經說好,共同完成一件事
那些事卻蛇般鑽入遠遠的草裡
失敗了,失敗。
「我們」說好要共同完成卻失敗的(第二個「失敗」有種塵埃落定的感覺),也是「生不如死的事」;「我將雙腳反折,晾掛肩膀」這個比喻突顯了錯位感,不必言疼痛,自知其疼痛;詩末「「肋骨百葉窗一樣層層翻開」的比喻,亦怵目驚心。
讀到「你知道我在努力製造全新的/生不如死的事」那幾句時,我們大概能夠明瞭,相愛的兩人(「你」「我」)之間的愛恨,齟齬,「我的存在造成另一端無情的消耗」,即是「生不如死的事」。
除涵意之外,這首詩的布局,及其比喻、疊句的運用(如最搶眼的「這樣不行」),均值得留意。
※本篇收錄於游善鈞詩集《#水裡的靈魂就要出來》(#時報出版 ,2020年3月31日),詩集曾獲第三屆「#周夢蝶詩獎」。
※出版社粉專 時報出版思潮線
※詩獎粉專 周夢蝶詩獎學會
※公開分享本篇,並在該則動態時報的貼文上節錄詩句或詮釋,有機會獲得詩集(4月25日後公布致贈讀者)。
※游善鈞(引自書介)
曾獲優良電影劇本獎、拍台北劇本獎、林榮三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和華研歌詞創作大賽等獎項,作品並曾入選文化部改編劇本書推薦、臺灣文學館文學好書推廣專案。
已出版有:長篇小說《#骨肉》、《#完美人類》、短篇推理小說集《#大吾小佳事件簿:#送葬的影子》、長篇犯罪驚悚小說《#隨機魔》、長篇科幻推理小說《#神的載體》與其同系列續作《#虛假滿月》等作品。
#生不如死的事 #這樣不行 #現代詩 #創作 #手寫 #writing #handwritten #poem
土壤的歌現代詩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9-07-22影音檔
出版社粉絲頁: 有鹿文化.閱讀有路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一次性人生」現代詩介紹
訪問作者: 吳緯婷 (Tina Wu)
內容簡介:
愛是太成熟的腐果
愛是整個熱帶的中心
是無論談過多少次戀愛都不會變老的女孩之愛
│有一百種並行的現實│
│但只有一次性的人生│
宜蘭女子吳緯婷的詩集《一次性人生》,展現了她對文字的柔軟與堅毅並重,古典情懷與傲嬌新世代同行,她深情書寫宜蘭,喚醒對家鄉土壤的愁思,也帶點小刺寫愛過而離開的那些情人。
她在每一天都不可能複製昨日的當下,以詩記時,詩是她愛與存在的證明。《一次性人生》收入吳緯婷寫詩十年間精選的七十首作品,這些飄忽的軌跡,是她時間的琥珀,凍結某一個切面,是砂礫,也是一次性人生細細、苦苦、包裹的珍珠。讀她的詩,彷若聆聽一位年輕女子唱歌,原先預想會聽見清脆新麗,而當歌聲滑出,卻帶有淡淡菸嗓似的老靈魂,若即若離──
輯一「神魂」,放任意識奔流、意象紛繁的作品,或觸及時代議題。
輯二「忘遠近」,寫給宜蘭的情詩,透過宜蘭的文史,素描生於斯長於斯、熱愛的土地。
輯三「曇花」,情詩獻給愛/錯過的人,她有時大膽殘忍,有時柔軟卻倔強。
輯四「浮生」,她跳躍的靈動的哲思,短小卻慧黠,波光點點掀起漣漪。
中間穿插的節氣之詩、中/終場,則象徵了時間的流動性,
捕捉著每一個人都是「一次性的人生」,有起承與轉合,有休止與散場。
作者簡介:吳緯婷
宜蘭人,師大國文系,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藝術行政與文化政策碩士,現職藝術行政。
曾獲金車現代詩獎、台灣文學館愛詩網創作獎、漂母杯文學獎、蘭陽青年文學獎等。
寫詩、寫文、展覽、音樂、舞蹈、旅行。處處好奇,容易受歧路吸引,喜愛迷途風景。歪仔歪詩社社員,作品散見各報章雜誌。著有散文集《行路女子:記每個將永恆的瞬間》。
●本書收錄之得獎詩作:
‧2018第六屆金車現代詩獎特優/〈一次性人生〉
‧2018第四屆礁溪詩詞徵選佳作/〈溫泉女子〉
‧2018第九屆金音獎最佳風格類型專輯入圍(跨界聲音詩合作)/〈龜山〉〈涉水──歪仔歪橋〉〈雪山隧道──致5月11日凌晨〉〈Baisin之歌〉
‧2016第十一屆葉紅女性詩獎決選入圍/〈雨夜〉〈蘇丹的宴會〉
‧2015台灣文學館愛詩網新詩創作獎首獎/〈夏至〉
土壤的歌現代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一次性人生」現代詩介紹
訪問作者: 吳緯婷 (Tina Wu)
內容簡介:
愛是太成熟的腐果
愛是整個熱帶的中心
是無論談過多少次戀愛都不會變老的女孩之愛
│有一百種並行的現實│
│但只有一次性的人生│
宜蘭女子吳緯婷的詩集《一次性人生》,展現了她對文字的柔軟與堅毅並重,古典情懷與傲嬌新世代同行,她深情書寫宜蘭,喚醒對家鄉土壤的愁思,也帶點小刺寫愛過而離開的那些情人。
她在每一天都不可能複製昨日的當下,以詩記時,詩是她愛與存在的證明。《一次性人生》收入吳緯婷寫詩十年間精選的七十首作品,這些飄忽的軌跡,是她時間的琥珀,凍結某一個切面,是砂礫,也是一次性人生細細、苦苦、包裹的珍珠。讀她的詩,彷若聆聽一位年輕女子唱歌,原先預想會聽見清脆新麗,而當歌聲滑出,卻帶有淡淡菸嗓似的老靈魂,若即若離──
輯一「神魂」,放任意識奔流、意象紛繁的作品,或觸及時代議題。
輯二「忘遠近」,寫給宜蘭的情詩,透過宜蘭的文史,素描生於斯長於斯、熱愛的土地。
輯三「曇花」,情詩獻給愛/錯過的人,她有時大膽殘忍,有時柔軟卻倔強。
輯四「浮生」,她跳躍的靈動的哲思,短小卻慧黠,波光點點掀起漣漪。
中間穿插的節氣之詩、中/終場,則象徵了時間的流動性,
捕捉著每一個人都是「一次性的人生」,有起承與轉合,有休止與散場。
作者簡介:吳緯婷
宜蘭人,師大國文系,倫敦大學Goldsmiths學院藝術行政與文化政策碩士,現職藝術行政。
曾獲金車現代詩獎、台灣文學館愛詩網創作獎、漂母杯文學獎、蘭陽青年文學獎等。
寫詩、寫文、展覽、音樂、舞蹈、旅行。處處好奇,容易受歧路吸引,喜愛迷途風景。歪仔歪詩社社員,作品散見各報章雜誌。著有散文集《行路女子:記每個將永恆的瞬間》。
●本書收錄之得獎詩作:
‧2018第六屆金車現代詩獎特優/〈一次性人生〉
‧2018第四屆礁溪詩詞徵選佳作/〈溫泉女子〉
‧2018第九屆金音獎最佳風格類型專輯入圍(跨界聲音詩合作)/〈龜山〉〈涉水──歪仔歪橋〉〈雪山隧道──致5月11日凌晨〉〈Baisin之歌〉
‧2016第十一屆葉紅女性詩獎決選入圍/〈雨夜〉〈蘇丹的宴會〉
‧2015台灣文學館愛詩網新詩創作獎首獎/〈夏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