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種餵養焦慮的方式】#贈書🎉
焦慮不安、憂鬱恐慌、慣性拖延,
所有心理難題的解答,都不在遠方,
而是藏在我們的心底。
親愛的你,辛苦了,
我們是否用過以下這些方式思考,
不小心就把焦慮越養越大了呢?
誤區一、#非黑即白
如果你常常用「永遠、從來、根本、每次、完全…」這類的詞語,或「不是好就是壞」這種二分法思考,就很容易看不見其它可能性,及忽略事件的全面性,例如心想:「不答應他的要求,我就不是個好同事了」的人,會選擇忽略自己的疲累。
誤區二、#任何壞事都覺得跟自己有關
看見老闆臉臭,就覺得一定是自己做錯事了;聽到朋友沒邀請自己去婚禮,就覺得自己一定是惹到她了…這類朋友往往背負著沈重的罪疚感,有可能在潛意識中,我們覺得自己人生就是有問題、有缺陷的,所以才把自己認定是一切錯誤的根源。
誤區三、#以偏概全
比如說,一個因兒時父親外遇而經歷雙親離婚的女子,從此斷定全世界的男人都會出軌,在往後的關係中也不斷用查勤、看手機訊息等方式確認對方忠心與否,反而導致關係破裂,這就是我們內在信念影響命運的機制。
誤區四、#否認正向事件
有些朋友很容易過濾掉自己發生的好事,及忽略優秀的表現,把它解讀成「偶爾的狗屎運」、「那個沒什麼,大家都可以」,相反地,自己一旦失誤卻放大百倍處裡,用消極的面向定義自己。
誤區五、#讀心術
意思是指我們常會揣測他人心意,不跟對方確認,就武斷地認為自己想的絕對正確。例如,出來約會的男孩看見女友垮著臉,男孩就以為一定是自己太無趣,沒辦法讓女友開心,兩人就這樣尷尬了一整天,最後男孩告訴女孩「如果你真的覺得我那麼無聊,幹嘛還跟我交往!」女孩才滿頭問號地說:「蛤,我今天生理期,跟你有什麼關係啊?」
另外的四種誤區分別是 #對應該的的執念,#災難性想法,#情緒化推理 和 #貼標籤,都在《#其實你很好》這本書中,照片中也貼出「焦慮值測驗」,看看你目前的焦慮指數~
----------------------------------------
#抽書三步驟🎁
1.追蹤本粉絲頁、及按讚此貼文
2.tag一位好友,並留言:「@___,其實你很好,一起找出讓內心幸福的答案~」
3.公開分享此篇貼文
4/21(三)晚上7點截止,
9點左右公告一位得獎昕粉名單~
另一個名額在IG:@the.original.you
兩邊可以重複參加喔!
感謝方舟文化
----------------------------------------
《#活出你的原廠設定》 七刷熱讀中❤️
博客來|https://reurl.cc/4gkbqR
否認正向事件 在 緋聞女友事件終於完結!向涵之深夜發文否認戀情,吳磊作為正主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向涵之深夜發文 否認 戀情,吳磊作為正主,卻在大理遊山玩水毫不在意?誰對誰錯一目了然! 有一说二. ... <看更多>
否認正向事件 在 陳克強心理學- 組員提問與回答: 老師,請問以下舉例是否合宜 的必吃
principle)指我們大部份的人傾向於對他人的行為做正向的評價,傾向於就事件的光明面來判斷事件是正面的, 預期正向的人際關係,並且使用較多正向的字眼;全面負向誤差則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