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不能在抗氣候變遷行動中缺席。
#我們需要發展強有力的都市科學
#高雄不能在抗氣候變遷行動中缺席
文/ 陳信諭 醫師
幾天前,在《自然》雜誌刊出一篇由參與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各國學者合撰的短評〈六項城市與氣候變遷的優先研究〉。文中強調每座城市都必須正視氣候變遷問題,並納入治理計劃中。
全球暖化會引起極端氣候增加,光是去年,因水災喪命的人數就達到1000人,4500萬人流離失所。這個數字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像是高雄這樣位在熱帶沿海的城市,風險更是顯著。
目前全世界已經有超過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中,且排放了超過75%的CO2。如果要達到2015年巴黎協議的目標(全球暖化不超過工業化前2度),那麼2017年後,新增總排放量不能超過800 GT(Gigatonnes)。但在發展中國家城市快速成長下,如果要建設到已開發國家城市基礎建設水準,2050年前城市建設總計將增加350GT排放量,吃掉這個額度一半左右。
為了因應這些問題,學者提出幾項研究重點,同時也強調必須透過擴大科學對政策的影響,改進治理技術。以下是六大優先項目:
1.#擴大觀測範圍:有效、透明地監測固定移動碳排放
2.#了解氣候交互作用:例如空汙或熱島效應都會增加強降雨
3.#研究非正式聚落:低收入地區在氣候變遷中最為脆弱
4.#駕馭創新技術:有效管理無人車、碳捕捉、智慧治理等技術
5.#促進結構轉型:低碳、韌性城市亦需要經濟模式的改變
6.#了解全球永續性脈絡:延伸到跨縣市、跨國互動治理策略。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問,這好像是「全球治理」的範疇,既不關高雄的事,我們又不能參與國際組織,做這些努力做什麼? 全球暖化最大的「元兇」不是中國和美國嗎?
當然可以很道德正確的講,全球的環境系統是牽一髮動全身,減緩全球暖化人人有責。但更實際以自私角度來講,雖然「初級預防」並不操之在我,但管理潛在風險的「次級」預防;以及「減害」和「維持功能」為目標的「三級預防」,也就是風險管理和韌性城市的概念,我們必須盡力推行。
另外,我也一直強調,高雄的經濟問題是結構問題,長久以來因缺乏完善的國土規劃,導致高雄缺乏「高等教育」資源,產業以垂直整合的重工等「高碳產業」為主,也在黨國裙帶資本主義體系下,產生生產要素剝奪等問題。
城市發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舉例而言,高雄過去就很缺乏建築、都市規劃、景觀規劃等方面人才,這和學術體系當然相關。我們要建立對全球暖化、污染等風險管理的能力,當然就必須強化我們的 #都市科學(Urban science)實力! 同時,東南亞將會是2050年前城市人口與建設成長最快的市場,都市科學的技術,將會是「新南向」政策重要的輸出主軸!
很遺憾的,不論是近期的民進黨市長初選辯論或各方政見,都比較少聽到對這領域的重視,但這卻是高雄經濟轉型和都市安全的基本議題。也應該是全高雄認同進步價值的公民,不分黨派,就事論事一起推動的。
參考資料:
Bai,X.M., et.al., Six research priorities for cities and climate change, Nature 555, 23-25 (2018)
doi: 10.1038/d41586-018-02409-z
Ürge-Vorsatz, D. et al., Locking in positive climate responses in cities, Nature Clim. Change 8, 174–177 (2018) doi:10.1038/s41558-018-0100-6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5的網紅凌子楚 最清楚,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日議會》都市計畫專案小組第5次會議(762) 嘉義市空地空屋自治條例修正案第一次會議。 首先感謝蔡榮豐議員,王美惠議員,黃思婷議員,孫貫志議員,以及各局處首長,和議會同仁的參加。 今天我們將針對台南市空地空屋自治條例,和嘉義市空地空屋治條例,做對比...
促進結構轉型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需要發展強有力的都市科學
#高雄不能在抗氣候變遷行動中缺席
文/ 陳信諭 醫師
幾天前,在《自然》雜誌刊出一篇由參與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各國學者合撰的短評〈六項城市與氣候變遷的優先研究〉。文中強調每座城市都必須正視氣候變遷問題,並納入治理計劃中。
全球暖化會引起極端氣候增加,光是去年,因水災喪命的人數就達到1000人,4500萬人流離失所。這個數字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像是高雄這樣位在熱帶沿海的城市,風險更是顯著。
目前全世界已經有超過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中,且排放了超過75%的CO2。如果要達到2015年巴黎協議的目標(全球暖化不超過工業化前2度),那麼2017年後,新增總排放量不能超過800 GT(Gigatonnes)。但在發展中國家城市快速成長下,如果要建設到已開發國家城市基礎建設水準,2050年前城市建設總計將增加350GT排放量,吃掉這個額度一半左右。
為了因應這些問題,學者提出幾項研究重點,同時也強調必須透過擴大科學對政策的影響,改進治理技術。以下是六大優先項目:
1.#擴大觀測範圍:有效、透明地監測固定移動碳排放
2.#了解氣候交互作用:例如空汙或熱島效應都會增加強降雨
3.#研究非正式聚落:低收入地區在氣候變遷中最為脆弱
4.#駕馭創新技術:有效管理無人車、碳捕捉、智慧治理等技術
5.#促進結構轉型:低碳、韌性城市亦需要經濟模式的改變
6.#了解全球永續性脈絡:延伸到跨縣市、跨國互動治理策略。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問,這好像是「全球治理」的範疇,既不關高雄的事,我們又不能參與國際組織,做這些努力做什麼? 全球暖化最大的「元兇」不是中國和美國嗎?
當然可以很道德正確的講,全球的環境系統是牽一髮動全身,減緩全球暖化人人有責。但更實際以自私角度來講,雖然「初級預防」並不操之在我,但管理潛在風險的「次級」預防;以及「減害」和「維持功能」為目標的「三級預防」,也就是風險管理和韌性城市的概念,我們必須盡力推行。
另外,我也一直強調,高雄的經濟問題是結構問題,長久以來因缺乏完善的國土規劃,導致高雄缺乏「高等教育」資源,產業以垂直整合的重工等「高碳產業」為主,也在黨國裙帶資本主義體系下,產生生產要素剝奪等問題。
城市發展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舉例而言,高雄過去就很缺乏建築、都市規劃、景觀規劃等方面人才,這和學術體系當然相關。我們要建立對全球暖化、污染等風險管理的能力,當然就必須強化我們的 #都市科學(Urban science)實力! 同時,東南亞將會是2050年前城市人口與建設成長最快的市場,都市科學的技術,將會是「新南向」政策重要的輸出主軸!
很遺憾的,不論是近期的民進黨市長初選辯論或各方政見,都比較少聽到對這領域的重視,但這卻是高雄經濟轉型和都市安全的基本議題。也應該是全高雄認同進步價值的公民,不分黨派,就事論事一起推動的。
參考資料:
Bai,X.M., et.al., Six research priorities for cities and climate change, Nature 555, 23-25 (2018)
doi: 10.1038/d41586-018-02409-z
Ürge-Vorsatz, D. et al., Locking in positive climate responses in cities, Nature Clim. Change 8, 174–177 (2018) doi:10.1038/s41558-018-0100-6
促進結構轉型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日議會》都市計畫專案小組第5次會議(762)
嘉義市空地空屋自治條例修正案第一次會議。
首先感謝蔡榮豐議員,王美惠議員,黃思婷議員,孫貫志議員,以及各局處首長,和議會同仁的參加。
今天我們將針對台南市空地空屋自治條例,和嘉義市空地空屋治條例,做對比式研究。希望將公有空地空屋納入修正,例如,在第二條,詳列各局處職掌,第三條之一,空地定義,增加機關學校可提供的付費用地。之二,空屋定義,增加機關學校可提供的付費建築物。
解決空地空屋閒置問題,提高空地空屋使用率,促進城市發展。
一日市議會都市計畫專案小組第5次會議(763)
感謝蔡榮豐議員,王美惠議員,黃思婷議員,孫貫志議員,還有參與的各局處長,對嘉義市空地空屋自治條例修正案,提出重要的建議和討論。
103年通過,107年修正的嘉義市空地空屋自治條例,是對私有空地空屋衛生管理為主的處罰條例。
但是我希望將空地空屋自治條例的修正,納入公有空地和空屋管理利用,用分享經濟的概念,由公而私由內而外,政府帶頭,用獎勵代替處罰,從衛生環保管理重心,轉型成都市發展,減少空地空屋的源頭管理條例,做好都市規劃,減少空地空屋的產生 的結構因素,再進行空地空屋的活化再利用,提高土地和房屋使用效率,達成資源共享,和創造土地房屋價值,有利都市發展雙贏的新境界。
促進結構轉型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日議會》都市計畫專案小組第5次會議
嘉義市空地空屋自治條例修正案第一次會議。
首先感謝蔡榮豐議員,王美惠議員,黃思婷議員,孫貫志議員,以及各局處首長,和議會同仁的參加。
今天我們將針對台南市空地空屋自治條例,和嘉義市空地空屋治條例,做對比式研究。
希望將公有空地空屋納入修正,例如,在第二條,詳列各局處職掌,第三條之一,空地定義,增加機關學校可提供的付費用地。之二,空屋定義,增加機關學校可提供的付費建築物。
解決空地空屋閒置問題,提高空地空屋使用率,促進城市發展。
感謝蔡榮豐議員,王美惠議員,黃思婷議員,孫貫志議員,還有參與的各局處長,對嘉義市空地空屋自治條例修正案,提出重要的建議和討論。
103年通過,107年修正的嘉義市空地空屋自治條例,是對私有空地空屋衛生管理為主的處罰條例。
但是我希望將空地空屋自治條例的修正,納入公有空地和空屋管理利用,用分享經濟的概念,由公而司由內而外,政府帶頭,用獎勵代替處罰,從衛生環保管理重心,轉型成都市發展,減少空地空屋的源頭管理條例,做好都市規劃,減少空地空屋的產生 的結構因素,再進行空地空屋的活化再利用,提高土地和房屋使用效率,達成資源共享,和創造土地房屋價值,有利都市發展雙贏的新境界。
促進結構轉型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日議會》都市計畫專案小組第3次會議
今天非常感謝莊豐安議長,王美惠議員,鄭光宏議員,戴寧議員,黃思婷議員,孫貫志議員,都發處副處長,建管科科長,地政處處長,財稅處處長,法制局局長相關市府團隊,還有市議會議事組同仁共同出席和協助,讓本次專案小組第三次會議,可以圓滿召開。
本次會議重點是根據上次會議決議,討論都市更新自治條例法條內容。
主要是要求都市發展處,參考台北市都市更新成功的立法和實施經驗,制定嘉義市都市更新自治條例草案,公開透明,用開放的態度,集思廣益,建立共識。
台北市都市更新自治條例實施辦法,早在72年9月12日公佈施行,這中間歷經了十次的修正,最近一次是在107年10月23號,內政部的版本,晚了台北市15年,在87年11月11號公佈,最近一次的修正是在108年1月30日。
台北市的都更條例,陸續受到中央採納,是成功典範,值得我們借鏡學習。
台北市政府用公辦都更,推動都市更新,增加公部門投資,加速審議流程,推動168專案,用6到8個月的時間,完成都市更新計畫的審議,比一般3年6個月的審議時間,大幅縮短。
經統計從95年到107年 共核定360案,完工139案(佔38.6%),施工中83案(佔 23% ),安置現住戶 13633戶(其中合法建物11756戶,佔86%,違章建築戶1877戶,佔14%(可保障弱勢),更新後的戶數是37988戶,增加了24355戶,比原屋數增加1.8倍。
台北市還有一項創舉,在101年以都市更新基金100%捐助,成立財團法人都市更新推動中心,104年轉型成為公辦都更平台,作為公辦都更的實施者。
目前為止,已擔任公辦都更的實施者8案,引進民間資金414億,創造957億投資產值。
都更中心做為都市更新政策研擬、溝通整合、駐點訪調,促進公私部門利益均等化的角色,內政部在107年8月也跟進設置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
未來各地方政府成立公辦都更專責機構,將會成為趨勢,也值得作為我們的借鏡。
本次會議有上一屆都市計畫研究甚深的鄭光宏議員加入,如虎添翼,建議在立法過程,吸納更多來自於民間社會,建築師公會,結構技師公會, 營造公會,不動產仲介公會,地政士公會等,民間力量共同參與,增加公共參與,專業意見,提高立法可行性。
孫貫志議員建議,增加區段徵收所手段,舊市區市中心老舊社區,作為都市更新單元,地價高,只要做好財政規劃,就能創造市民,都更參與者,和市府公辦都更實施者,三贏的結果。
王美惠議員建議,注意保障和補貼所有權人權益,讓可能受到的損失,降到最低,是獎勵性質的都市更新條例,可以成功最大的關鍵。
戴寧議員強調,市議會本來就是立法機關,透過專案小組,用公開透明的方式,多元參與討論,立法完成過程,讓議會参與,建立共識,加快立法流程,開誠佈公,有助推動都市更新自治條例的立法進度。
最後還是要代表市民朋友,感謝市長和市府團隊,天下為公,無私無我的參與討論,提供專業的法律草案,提供我們專案小組,作為立法研究,重要的参考基礎,謝謝市長,和相關的市府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