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提升銷售量更重要!日本服飾產業藉由 AI 輔助,解決庫存問題
2021/05/16
by
陳泓儒
對零售業來說,「庫存」是一門相當不簡單的學問,透過庫存可以吸收季節性需求波動,維持生產過程平穩,然而,當商品滯銷堆在倉庫時,便會有倉儲成本,業者大多會以祭出換季大拍賣因應。
既然庫存那麼重要,適時導入 AI 協助管理便能夠更有效率。日本軟體公司「Full Kaiten」即開發出一套庫存管理軟體系統,將「減少庫存獲得最大的利潤」奉為宗旨,幫助許多企業大忙,甚至度過疫情危機。
藉由數據分析,有效減少庫存
過去零售業最怕商品不夠賣,總是先進貨再說,但若滯銷往往得不償失。日本電商集團 Felissimo 旗下子公司的代表理事葛西龍也相當有感,他說:「無止盡的進貨對企業是毫無幫助的。」該企業從 2020 年 9 月引入 Full Kaiten 的 SaaS 系統後,引入的產品數量減少,但銷售量卻比前年同期增長了 14%,營業額也增長了 3%。
Full Kaiten 的 SaaS 系統使用人工智慧(AI)分析過去的銷售數據,並預測商品的所有庫存何時售罄,以此去反推進貨量。不只如此,它還能判斷商品熱銷是因其本身受歡迎,還是純粹因為折扣,方便企業端調整自已的銷售組合。
雖然過去葛西會藉由數據分析調整企業內部策略,不過光是分析數據,就得花上 1 天的時間,現在有了 Full Kaiten 的幫忙,就能將決策時間縮短為半小時到 2 小時,並可能有驚人發現。
舉例來說,Full Kaiten 分析指出,平常客單價 5,000 日圓以下的顧客,若幫他們推出 5,000~7,000 日圓的商品組合,其實他們也會買單。知道這項消費趨勢後,企業就將銷量高的商品綑綁其他商品,銷售給適合的消費者,客人不但不會有拿到庫存貨之感,反而還會覺得「撿到寶」。
不該盲目決定特價商品
Full Kaiten 社長瀨川直寬在大學畢業時,先進入外資的新創公司擔任軟體銷售業務。2012 年,因理念不符加上妻子懷孕,瀨川決定轉換跑道,創業去賣母嬰用品,隨著業績蒸蒸日上,預付款項增多,2014 年瀨川發現自己的存摺,只剩 3 個月的營運資金,請財務檢視自家公司的營運狀況後,發現「增加庫存可以獲利」,於是他決定放手一搏。
瀨川在學生時期,就很善於使用軟體去做銷售數據分析,因此他也想將其複製進自家企業,但很快就踢到了鐵板,因為商品實在太多。最終瀨川只能盲目地選擇要打折商品並增加其庫存,雖然確實帶動了銷量,但仍舊無法解決過季、滯銷的問題。
半年後,他又再碰上一次經營危機。這次,他決定研發一款銷售模型,去觀察商品的銷售曲線,並試著在它過季前,找出能提高銷售額的販售組合或小量折扣,靠著庫存銷售分析,解決了公司第一次的經營危機。
2016 年,瀨川碰上了第二次麻煩。為了拓展新客,瀨川將自家母嬰用品的免運費用,從 8,000 日圓下修到 2,000 日圓。他原先預估:「此舉雖降低了客單價,但若增加了 40% 的新客,營收還是會增加。」想不到,新客成長不如預期,僅多了 20%,此舉不但讓公司出現虧損,也吃掉了營運資金。
硬撐了 4 個月後,瀨川還是妥協把免運門檻調回 8,000 日圓。他仔細反省了這項決策,發現客單價 8,000 日圓的客群,其實和平時只買 2,000 日圓的客群並不重疊,加上「免運」這項誘因沒有那麼大,當你調降這項服務費用時,消費者很難會多買一點,這筆減收的錢大部分不會回流到企業營收內,因此這項操作可說毫無收益。反倒若提升客單,讓鐵粉更願意購買,效益才會顯現。
歷經這次風波,讓瀨川在庫存銷售分析之餘,也開始了客單價分析。透過將客單價的價格帶圖表化,找出適合提高客單價的商品並加強銷售力道,幫助度過了這次危機。
別急著增加銷售,重點應放在增加利潤
隨著自家品牌藉由自己開發的系統,讓營運漸漸步上軌道,瀨川常被許多供應商問道「如何管理庫存?」為了讓這套系統造福更多服飾業者,加上妻子亦從旁建議:「何不乾脆專研系統賣出去?」瀨川在 2018 年 9 月將自己的嬰兒服飾產業出售,專研於 SaaS 系統。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數據,日本服裝市場規模較 30 年前幾乎多了一倍,然而價格卻下降了 60% 左右,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整體工資減少,讓服裝支出也跟著下跌,服裝庫存問題變得愈來愈嚴重。瀨川指出,當前的銷售重點已轉為「減少銷售和增加利潤」。
因應疫情短期內看不到曙光,過度追求銷售規模反而會發生過度的價格競爭,大型企業在這個策略下便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從 2020 年夏末開始,GAP、GU、UNIQLO 等公司已開始陸續降價去爭取客戶,讓中小企業易受打擊。
瀨川建議,這時候千萬不要盲目降低成本, 雖然短期售價降低會刺激銷量,但有時大訂單也會超過店家本身的銷售能力,且可能做不出與大企業的差異化。最終,毛利會因折扣銷售而減少,且極有可能還是滯銷。
瀨川也補充,即使沒有疫情,因為日本人口不斷減少,庫存太多的問題也會浮上檯面,透過使用 AI 分析,讓庫存減少且資源更有效率地運用,是 Full Kaiten 努力的方向。
附圖:Full Kaiten 的系統可透過 AI 協助企業管理庫存。
以往庫存過剩時,企業會推出特賣活動來清倉。
透過設定適合的客單價,協助企業創造最大收益。
資料來源:https://fc.bnext.com.tw/articles/view/1371?utm_source=article&utm_medium=read-around
低成本策略差異化策略 在 孫治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職業講師規劃2021年時該有的三個飛輪思維】
『顧客降低成本』帶來『創造好的客戶體驗』帶來
『更多網路流量』帶來『更多賣家』帶來
『更多商品品項』帶來『創造好的客戶體驗』帶來
『更多獲利』帶來『基礎建設的優化』帶來
『顧客降低成本』
這是 #亞馬遜的成長飛輪,#一個事業的正向循環
這是一家企業成功很棒的策略思維
也是個人品牌可以借鏡的策略思維
只是這樣正向循環的策略,怎麼讓人複製?
什麼又才是真正的飛輪循環?
飛輪效應會不會只是一個『自圓其說』的方式而已?
還是只要自己的說法可以串起來就是『成長飛輪』呢?
我想這就是讀書最關鍵的一件事情
如何將書中的理論真正的應用在自己真實的生活中
那要先有透徹的了解
那要先有批判性的思考
#不斷的反思自己閱讀後的第一直覺是否可實踐
#是否可以被複製
所以我想要跟大家分享幾個觀點
一、成長飛輪的關鍵要素是什麼?
二、成長飛輪的隱含階段?飛輪的完整性
三、現階段的你可以建構自己的飛輪嗎?
▍一、成長飛輪的關鍵要素是什麼?
其實在思考成長飛輪的時候,第一個思考的難題其實就是
飛輪的第一步從哪開始?
我們知道飛輪很厲害,也知道滾動起來後複利價值很可觀
但是第一步是否正確?就是一個關鍵,或是說
在第一步之前我們要擁有的什麼樣的資格嗎?
『我要讀更多的書提升我的專業』
『寫出更多專業的推薦序』
『更多出版社的推薦序邀約』
『更多的專業曝光』
『買回我自己的時間可以讓我讀更多的書』
#我們就以這個飛輪為例
這算是一個職業講師可以操作的飛輪嗎?
#這是一個重要的提問
我會建議你自己先好好的閱讀一下這一段的飛輪
然後思考一下,這算不算是一個正確的成長飛輪?
#我會用比較多的斷行讓你不偷看答案
我相信你會知道我會說這不是飛輪
但是你知道為什麼這樣的模式不是飛輪嗎?
讓我們來逐一解釋
▍1.飛輪的第一步從哪開始?
這是一個很多人都說不清楚的地方,書上也沒說清楚
所以任何的一個產業都要有一個關鍵的認知
到底第一步是怎麼決定的?
其實貝佐斯的思維模式非常的透徹事情的多元面向
像是他說
『不要在乎競爭者在做什麼?
因為越在乎競爭者你就越被動
因為你都是在觀察他人行為之後才反應,
這就是落後、被動
我們應該要專注在顧客身上,
才能主動自主的提升』
#這一段是大意非原文逐字
他也說了另一段經典名言,
而這一段的觀點就是書中
沒有提到如何去衡量第一步是否正確的關鍵
「很多人都問我:『未來10年的變化會是什麼』
我卻很好奇為什麼沒人問我
『即便未來10年都不會改變的是什麼』
因為我們要聚焦投資的就是這些
『#未來10年都不會改變的價值』」
這句話則告訴了我們第一的步驟是否正確的關鍵
『我要讀很多書增加我的專業能力』
#講師要提升自己的專業是否為恆久不變之事?
Yes.那這個步驟就可以作為第一步
但是這邊我要再增加第二個過濾的篩選
#那這一步驟是不是你所擅長的呢?
要是你的答案也是 Yes,那恭喜你,你就找到的
關鍵的第一步驟
而提升專業能力的細部方式
就成為了每個講師最後飛輪加速後的巨大差異
像是你是用聽演講、網路文章、閱讀書籍的方式
#更細緻會變成文本的設定策略
【飛輪思考-1】
你的第一步是否為這產業恆久不變的價值點
轉換為個人品牌:不同領域的競爭力核心我們掌握住了嗎?
再來,我們來看另一個書中我覺得很不錯的飛輪效應
『為出版社寫序』帶來『曝光與出版界的品牌』
『收到更多的書籍』帶來『更多寫序的邀請』
這就是一個很關鍵的「曝光型」的飛輪效應
但是以講師的角度來說,
可能就不是一個比較完整的規劃了
就像我剛剛說的『為出版社寫序』的飛輪是聚焦在曝光
卻沒在講課與專業底蘊上作具體累積
所以比較理想的飛輪應該會變成這樣
『閱讀經典專業書籍,提升專業』帶來
『#寫出高品質的推薦序,深度學習』帶來
『社群曝光,專業的品牌印象』帶來
『出版社的寫序邀請』帶來『更多社群曝光與分享』
『收到更多的專業書籍』
就會是一個比較精準描述的飛輪,
但是從中你就會發現另一件要素
這一版的飛輪看起來合理多了
但是卻沒有連動到『創造營收』這一的步驟
所以比較理想的飛輪應該會變成這樣
『閱讀經典專業書籍提升專業』帶來
『寫出高品質的推薦序深度學習』帶來
『社群曝光與專業的品牌印象』帶來
中間可以增加一個創造營收的飛輪
『更好課程品質與單價』帶來『更多的時間』
『出版社的寫序邀請』帶來
『社群中更多的曝光與分享』
【飛輪思考-2】
所以從上述的調整中
我們可以看出一個 #完整的飛輪應該有的關鍵要素
一、『投資點』聚焦精力注入飛輪的切入點
二、『曝光點』讓自己 #事業曝光的關鍵步驟
三、『獲利點』讓自己獲取 #營收的產品或服務
四、『#優勢轉換』讓自己再投資循環倍增的步驟
#這應該是最關鍵的步驟
像是:
講師品牌印象提升==>提升課程定價(產生優勢)
==>降低授課時間
這中間隱含了「形象>定價>時間」的轉換
轉換為個人品牌:你的飛輪架構完整嗎?
關鍵轉換的巧思在哪呢?
(少這步驟就是單飛輪,但單飛輪也很不錯了)
這時候你會發現
這飛輪鐘就隱隱的包含了兩個區塊
一個小飛輪是 #品質的提升策略
另一個小飛輪是 #品牌曝光的策略
而策略的綜效就是
最後的 #資源轉換點:
#將既有優勢槓桿成長期不變的價值
這也是為了什麼一般朋友在嘗試規劃時
往往都是單一飛輪
而非亞馬遜的雙飛輪
所以這也導出了最後一個飛輪思考
他只有提及卻沒有強調
【飛輪思考-3】
『讓每一個飛輪的階段都要傑出』
這也是為什麼他會覺得飛輪不要超過七個
因為飛輪就是每一個步驟都會在這個事態上
增加點滴的動能
#持續的累積(比別人優秀一點點)
逐漸的累積出一個綜效與龐大的動能(差異化)
不超過七個
就是要我們好好踏實的聚焦
所以最後我們回到當初文章的第三個提問
▍三、現階段的你可以建構自己的飛輪嗎?
可以,隨時都可以
只要做到這三點
第一、#找到你擅長與熱情的領域,#作出超乎預期的成果
超乎預期的成果就是「飛輪的動能」
#很多人忽略了這項踏實性
第二、#思考飛輪效應的完整性
建立價值、傳遞價值、營收轉化(先單飛輪)
再進行策略思考找出「優勢轉換」
第三、#有耐心的持續累績,
因為也只能各階段的專業度提升後
你才能漸漸地享受到「飛輪的效應」
飛輪效應是要你建構一個踏實的循環
而不是跳躍式的走向策略,別急,穩定持續的邁進
=======看到這可以結束了=========
=======因為我要工商時間了========
最後,要是你未來也想要以講師的身分生活
歡迎你在2021年的時候來參加我的《#陪伴式講師訓》
我不會只教你教學技巧
我會更教你如何上商業世界中生存下來的策略思考
報名連結在留言
#目前僅剩三個名額
低成本策略差異化策略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智慧物流:日本三大便利商店物流共配下的競合與未來
2020.11.09 by 被便利商店耽誤的設計師
在日本政府的主導下,日本三大便利商店7-11、全家、Lawson展開為期一週的「物流共配實驗」,而這般合作模式該如何為企業與社會帶來永續經營?
Lawson社長竹増貞信曾以「コンビニ百里の道をゆく」為題,分享走在便利商店百里經營之路的想法。我猜想重點可能在沒說的下半句,就是《戰國策·秦策五》中所述:行百里者「半於九十」。一百里的路就算走了九十里,也等於只走了一半。為什麼呢?因為越接近終點越艱難,必須堅持且不能鬆懈,才能夠到達終點。
今年八月,在日本政府的智慧物流服務創新戰略計畫主導下,日本三大便利商店7-11、全家、Lawson展開 物流共配實驗 ,為期一周。以統一倉儲與物流,配送到7-11、全家、Lawson三大經營體系的門市,打破各自經營物流車隊的現況。目的是減少物流車各自配送,除有利降低碳排放量外;也是將便利商店正式納入社會基礎建設的一環,在災難發生、大型活動(如:奧運)的交通壅塞期時發揮穩定供應鏈的作用。
以企業永續經營為願景,加上政府主導,共配又似乎能降低出車成本與解決物流司機人力不足的問題。聽起來很理想,何樂而不為?但通常這才是困難的開始,起頭永遠是因順勢的契機(如:奧運),但路上卻充滿利益分配與內外部經營問題的荊棘,要披荊斬棘到達願景的理想之地,我認為有三大現況必須先被理解:
經營者心中的門檻是怕洩漏企業機密:
原因是目前沒有足夠的信任機制能確保負責共配的業者具中立性。那就可能透過商品配送來推估單店的顧客習性與營業額;更何況便利商店是商圈之爭,多的是比鄰而居的競爭店,若知道訂貨的商品就能成為推演競業營銷策略的情報之一,這都會使經營者擔心。
物流共配初期一定是增加成本:
便利商店多有專屬、不同溫層的物流配合業者或子公司,這是大型企業經營的常態。目的是透過上下游供應鏈的整合、壓縮成本,提高控制權與生產力來達到企業經營的效率。若共配,不僅影響既有物流的效率,更需要重新建立一個外部物流平台的合作,在營運、系統等平台將會有新的流程、新的系統必須投資。甚至可能會因為共配先配送到競業門市,而影響自己門市的作業時間而產生紛爭。
Amazon與京東等標竿企業顯示物流佈建是企業制勝關鍵:
我們必須承認,多數的企業都是copycat。當有成功範例在眼前,理論上會盤點既有資源,然後喊著我們要打敗Amazon的口號前進(7&i併購Speedway也是這樣喊的)。加上便利商店的物流佈建一向是核心競爭力,要使核心競爭力成為共享的能力,又要怎麼說服這些便利商店業者,競業不會將你送出的金銀銅鐵打成刺殺你的刀。
若以上述三大現況來看,日本三大便利商店配合完政府的政績宣導後,可能就會找個理由草草結束這一回合(比如說我現在還找不到一個完整的實驗結案報告,只有類似我們會繼續加油喔這種結論)。但你再回頭細看三大現況,每一句其實都是在說:「我擔心競爭對手……」。但你有沒有想過:你未來的競爭對手可能不是便利商店!
真正的隱憂是人口減少、資源短缺,「共享車隊」成最佳解法?
我認為,物流共配不是削弱便利商店的企業競爭力;反而是由政府協力再升級各業者的物流技術力與推動產業進步。物流共配的 短期目標 是為了在奧運、災難等交通壅塞、中斷的狀況下,仍可以將商品交付到顧客手中; 中長期目標 則是車輛減少碳排放、食物里程與對應物流司機、撿貨員人力不足等永續經營議題。但,「讓顧客可以順利購買到便利商店的商品」始終是業者經營的一致目的。
所以,便利商店真正的競爭對手是 人口減少 、 資源稀缺 。這是便利商店業者將面對的共同問題,執著於現況,付出的可能是更高的成本與自我受限。如果不合作也很難獨活,思維就必須轉變。
1、擁有服務比擁有車隊重要:
「 共享」,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的交通整合運用是未來共同配送的可能解決方案。這並不與現有便利商店的物流與倉儲直接衝突,而是將各車隊與相關交通資源、系統、甚至自駕車等進一步整合,找出配送效益的最大化,達到順暢服務與永續經營的目標。不只是商品到店的物流,還有商品外送的物流,甚至是重複宅配的不必要成本,都應該透過MaaS實現低成本、低碳、低食物里程的配送效益最大化。再者,現行各大便利商店業者委託UberEats等外送平台,就是在不確定的數位環境與消費習慣中的一種測試,第三方物流沒有不可能,物流的資訊機密性也可以被管理。
2、開始思考如何重組產業價值網:
便利商店與電商DNA本就不同,該學習的是數位思維與飛輪的經營模式如何融合、變異,而不是複製;加上如果MaaS、自駕車是未來趨勢,那便利商店的產業價值網就更需要改變。比如說:更聚焦在PB商品的差異化、提高顧客的服務體驗、夥伴關係的創新網絡、品牌價值的深度溝通,這些是另一大塊複雜的議題。但最重要的是開始思考未來便利商店產業價值網除了重資產(門市、車隊&倉儲、勞力密集等)外,輕資產(品牌、商品R&D、Data & information等)佔比可能會逐漸拉高,那應該對應什麼樣的戰略?再去判斷什麼應該自行投資、什麼應該外部合作,重組新的價值網。
7-11、全家、Lawson三大社總店數佔據93%的日本便利商店市場,是明顯的寡占市場,競爭激烈也相互牽制。但有趣的是,如果要繼續維持寡占,其實三方必須合作,這或許也是三大社不得不投入共同配送物流的原因之一(當然也可能共同退出)。稍有不慎,「讓顧客可以順利購買到便利商店的商品」的經營目的在未來就可能被阻斷,無法走到終點。
共配減碳、減塑、剩食、加盟關係等永續經營的議題都是共同合作的好議題,除追求與社會環境共存外,更是思考企業經營本體如何轉變的最佳時機。如果能再進一步從永續經營所牽動的企業體質變化,去重塑產業價值網,我覺得很聰明!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9980/711-familymart-lawson-intelligent-logistics
低成本策略差異化策略 在 【策略方向】五力分析的一般性競爭策略 - YouTube 的必吃
我們要向您說明麥可波特教授,依據「五力分析模型」所歸納出來的三個 策略 建議,分別是「 低成本 、 差異化 、專精」。本單元詳述三個 策略 的意涵, ... ... <看更多>
低成本策略差異化策略 在 [問題] 波特叔叔的基本競爭策略一問- 精華區Management 的必吃
我想請問
波特的基本競爭策略中
前兩項策略 (成本領導 & 差異化)跟 集中策略
之間的差異性在哪邊?
原由:
今天讀了集中策略的定義 (ROBINS 現代管理學 林建煌譯)
====
書上寫
在一個有限範圍中尋找一種成本優勢(成本集中)或者差異優勢(差異集中)
也就是管理當局將某一行業中挑選一個區隔或者一群區隔
(例如:生產樣式,配銷通路,買主的地理位置) 目標是開發某一市場的狹窄區隔
====
我想了解 波特又說 如果沒有辦法運用三種中的任何一種,就會變成卡在中間路線
(stuck in the middle)
我比較不懂的地方是 課文上看來似乎是只能選一種競爭策略,可是如果用集中策略
中的成本優勢,那和成本領導策略有甚麼不一樣呢?
那麼差異優勢,和差異化策略又有甚麼不一樣呢?
=======================分隔線===================
其實......我一邊打字 一邊繼續思考 有一小部分想法
(我真的是剛剛想的,我不是來亂的 >.<)
我也來請教大家一下
我剛剛想到的是 成本領導策略(cost-leadership srategy)
所要表達的是 企業往成本優勢的方向前進,採用降低成本的策略
例如:
減少人事成本,生產線標準化 等等方針
然而 成本集中是指,企業本身在此一市場佔有低成本優勢
例如:
...............(我舉不出企業例子 囧a)
於是利用此成本優勢,吸引價格取向的客戶。
===
台灣的偽物Vii算不算成本優勢?
他利用本地技術生產,精簡型遊戲內裝,搶佔無線遙桿家用遊戲機市場
這樣是嗎?
===
然後啊
成本領導策略 算是紅海策略嗎? 差異化策略 算是藍海策略嗎?
(其實我知道這樣問很籠統,
還是應該問 他們的"本質"或者是"出發點"或者"目的" 理論上來看差不多?)
--
時間不能倒轉 所以要寬心
時間也不能快轉 所以要有耐心
時間更不可能停止 所以你要有決心
https://www.wretch.cc/album/ccuall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5.191.66
> -------------------------------------------------------------------------- <
作者: ritandy (。瑞天帝.˙.) 看板: Management
標題: Re: [問題] 波特叔叔的基本競爭策略 一問
時間: Wed Feb 27 23:26:51 2008
※ 引述《ccuallen (若要如何,全憑自己!)》之銘言:
: 我想請問
: 波特的基本競爭策略中
: 前兩項策略 (成本領導 & 差異化)跟 集中策略
: 之間的差異性在哪邊?
集中策略(focus strategy) 是企業選擇在較狹窄產業範圍競爭之策略,集中服務於特定
需求的顧客群、產品線、地區市場,所有功能政策均以服務特定目標市場而設計。其中,
若以低成本的優勢競爭於特定區隔市場則謂之為「成本集中策略」,若以獨特性的優勢競
爭於特定區隔市場則謂之為「集中差異化策略」。
(以上是上學期報告內容 希望對你有幫助)
: 台灣的偽物Vii算不算成本優勢?
: 他利用本地技術生產,精簡型遊戲內裝,搶佔無線遙桿家用遊戲機市場
: 這樣是嗎?
這個問題問的好真好 囧
就事論事的話他應該是算吧?
因為依據定義,低成本競爭策略,
就是強調製造大量相同產品進而壓低成本,
尤其他疑似竊取Wii的技術,跳過R&D的成本,
更可以產生規模經濟、壓低售價侵蝕市佔。
另外藍海跟差異化,
我個人認為差異化仍然屬於紅海的範圍,
不過因為這藍海策略這名詞被用到濫,
以致於其原本的意義越來越被模糊。
舉個來源當例子,就可以看出他們一開始的立意就不同,
波特的競爭策略來自是產業基礎論,
藍海策略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打破產業疆界。
仔細研究一下藍海策略的內涵、工具,
應該就能比較出不同了。
--
。 ▂_ _ _ _▂
─────── ╱. ▌〃 ̄╱~┌▌` │.│▌"│ –瑞天帝 ─N──────────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114.149
※ 編輯: ritandy 來自: 220.134.114.149 (02/27 23:27)
> -------------------------------------------------------------------------- <
作者: IamNoTaStaR (男人不能沒肩膀!) 看板: Management
標題: Re: [問題] 波特叔叔的基本競爭策略 一問
時間: Wed Feb 27 23:48:07 2008
※ 引述《ritandy (。瑞天帝.˙.)》之銘言:
: ※ 引述《ccuallen (若要如何,全憑自己!)》之銘言:
: : 我想請問
: : 波特的基本競爭策略中
: : 前兩項策略 (成本領導 & 差異化)跟 集中策略
: : 之間的差異性在哪邊?
: 集中策略(focus strategy) 是企業選擇在較狹窄產業範圍競爭之策略,集中服務於特定
: 需求的顧客群、產品線、地區市場,所有功能政策均以服務特定目標市場而設計。其中,
: 若以低成本的優勢競爭於特定區隔市場則謂之為「成本集中策略」,若以獨特性的優勢競
: 爭於特定區隔市場則謂之為「集中差異化策略」。
: (以上是上學期報告內容 希望對你有幫助)
: : 台灣的偽物Vii算不算成本優勢?
: : 他利用本地技術生產,精簡型遊戲內裝,搶佔無線遙桿家用遊戲機市場
: : 這樣是嗎?
: 這個問題問的好真好 囧
: 就事論事的話他應該是算吧?
: 因為依據定義,低成本競爭策略,
: 就是強調製造大量相同產品進而壓低成本,
: 尤其他疑似竊取Wii的技術,跳過R&D的成本,
: 更可以產生規模經濟、壓低售價侵蝕市佔。
它不叫"成本優勢"
是"成本領導""cost leadership"
為什麼這麼注意字面
因為在波特的講法裡面
採行cost leadership的公司
務必以成為該產業成本"最低"的一間公司為目標
不是成本低就叫作成本領導
也不是大量生產壓低成本就叫成本領導
"成本領導可藉由注重規模經濟 範疇經濟達成"
真的要講以Vii來說的話
它的便宜確實在於開發成本根本等於沒有
或許也有不少人願意買它所以它可以跟工廠下很多單
但是這樣符合上面提到的cost leadership嗎?
另外要注意的一點
general competative strategy是用在corporate層面
對於單一產品的使用並不恰當
所以原原po你的這個問題就這樣直接解決了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1.149.253
※ 編輯: IamNoTaStaR 來自: 59.121.149.253 (02/27 23:50)
> -------------------------------------------------------------------------- <
作者: IamNoTaStaR (男人不能沒肩膀!) 看板: Management
標題: Re: [問題] 波特叔叔的基本競爭策略 一問
時間: Thu Feb 28 00:43:39 2008
※ 引述《ccuallen (若要如何,全憑自己!)》之銘言:
: 我想請問
: 波特的基本競爭策略中
: 前兩項策略 (成本領導 & 差異化)跟 集中策略
: 之間的差異性在哪邊?
: 原由:
: 今天讀了集中策略的定義 (ROBINS 現代管理學 林建煌譯)
: ====
: 書上寫
: 在一個有限範圍中尋找一種成本優勢(成本集中)或者差異優勢(差異集中)
: 也就是管理當局將某一行業中挑選一個區隔或者一群區隔
: (例如:生產樣式,配銷通路,買主的地理位置) 目標是開發某一市場的狹窄區隔
: ====
: 我想了解 波特又說 如果沒有辦法運用三種中的任何一種,就會變成卡在中間路線
: (stuck in the middle)
: 我比較不懂的地方是 課文上看來似乎是只能選一種競爭策略,可是如果用集中策略
: 中的成本優勢,那和成本領導策略有甚麼不一樣呢?
: 那麼差異優勢,和差異化策略又有甚麼不一樣呢?
你上面有提到
"管理當局將某一行業中挑選一個區隔或者一群區隔"
如果你手上那本書沒有偷工減料
相信你有看過一張圖
競爭優勢
低成本 差異化
競爭範疇 目標廣泛 1.成本領導 2.差異化
目標狹窄 3A.專注成本 3B.專注差異
請注意縱軸的"目標廣泛""目標狹窄"
所謂的目標廣泛
大略就是在說在整個產業裡 甚至在該產業的相關上下游及關聯產業裡
都要追求其優勢
所以會看到鴻海把它創造低成本的能力應用在許多方面
以達成追求成本領導
也會看到可口可樂不只賣可樂汽水也賣其它很多喝的東西
把人們(or American)在飲品上面的各式各樣需求都滿足
以達成差異化
目標狹窄
相對於目標廣泛
就是為了集中精神把一件事情作好
這件事情就是把目標範疇裡的客戶服務好
比如說Mister Donut 吧
就賣甜甜圈 可是他有各式各樣新奇炫目的甜甜圈
跟別的麵包店賣了各種麵包(include donut)相比之下經營也不差
然而Mister Donut就只賣甜甜圈 只服務想吃甜甜圈的人
可以在甜甜圈上面花費更多心力進行差異化
對於每種麵包都賣的麵包店來說
當然更能吸引想吃甜甜圈的人
或是專精於該範疇內追求成本領導
例子就自由發揮找找看吧XD
簡言之
選定範疇
再選定要追求哪項競爭優勢
即使是選了focus 要專注於niche market
仍須選定以成為cost leader或是要differentiate
(然而 選定了focus 可能可以在追求differentiate時
仍比同產業裡 廣泛的追求差異化的同業
在成本上佔優勢 反之亦然)
: =======================分隔線===================
: 其實......我一邊打字 一邊繼續思考 有一小部分想法
: (我真的是剛剛想的,我不是來亂的 >.<)
: 我也來請教大家一下
: 我剛剛想到的是 成本領導策略(cost-leadership srategy)
: 所要表達的是 企業往成本優勢的方向前進,採用降低成本的策略
: 例如:
: 減少人事成本,生產線標準化 等等方針
: 然而 成本集中是指,企業本身在此一市場佔有低成本優勢
: 例如:
: ...............(我舉不出企業例子 囧a)
如果一間公司 只作螺絲 可是可以藉由成本控管稱霸全球螺絲界
那它就是了
(而這間公司comes from TW)
: 於是利用此成本優勢,吸引價格取向的客戶。
: ===
: 台灣的偽物Vii算不算成本優勢?
其實它是陸貨吧?
我記憶有誤嗎0.0?
: 他利用本地技術生產,精簡型遊戲內裝,搶佔無線遙桿家用遊戲機市場
: 這樣是嗎?
: ===
: 然後啊
: 成本領導策略 算是紅海策略嗎? 差異化策略 算是藍海策略嗎?
: (其實我知道這樣問很籠統,
: 還是應該問 他們的"本質"或者是"出發點"或者"目的" 理論上來看差不多?)
本質完全不相同
一般性競爭策略(含成本領導 差異化 focus)本質建構在S-C-P命題上
藍海策略...
是本故事書吧...囧
基本上該書作者確實把一般性競爭策略所應用的範疇稱之為"紅海"
然後說他們的Blue Ocean Strategy是啥 非結構性的命題 whatever 我記不太清楚了
總之這個東西最重要的觀念 叫作價值創新
你可以把這個當作是超出所謂紅海策略的概念
也就是被稱之為"跳出紅海 進入藍海"
不過紅海藍海只是相對的觀念
(我還是比較喜歡說"價值創新")
====
我自己會以產業經濟學的無異曲線來作為認知...
一個產業裡面的廠商
會藉由追求CL或是DIFF來達成競爭優勢
而其執行情況的不同
會讓這些廠商
座落於成本領導-差異化的XY平面上(如果這可以量化的話)
也因此
可以找到一條成本領導與差異化的效率前緣
每一次的價值創新
就是在原先的效率前緣外側找到了一個點
也就可以視作把效率前緣給shift出去(X或Y的正向)
(或許可以被當作是找到新的"藍海"...這個詞真的會讓我用得很心虛)
但是就算你能把效率前緣給shift出去
只要有人能藉由各種方法跟上(例外:獨占寡占法規限定etc.)
藍海也會慢慢變紅海...(也就是別人都跟上你所創造出來的效率前緣了)
有點複雜了
就此打住
可能在產業經濟這方面的觀念自己不算成熟也忘得差不多了
歡迎朋友對有缺漏或是解釋不好或有錯的地方進行討論
因為我有點久沒碰這些學術性的理論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21.149.253
※ 編輯: IamNoTaStaR 來自: 59.121.149.253 (02/28 00:49)
※ 編輯: IamNoTaStaR 來自: 59.121.149.253 (02/28 00:50)
> -------------------------------------------------------------------------- <
作者: mikesuper (哼哼仔) 看板: Management
標題: Re: [問題] 波特叔叔的基本競爭策略 一問
時間: Thu Feb 28 01:30:34 2008
※ 引述《ccuallen (若要如何,全憑自己!)》之銘言:
: 我想請問
: 波特的基本競爭策略中
: 前兩項策略 (成本領導 & 差異化)跟 集中策略
: 之間的差異性在哪邊?
你的課本有附圖表嗎? 看圖表更比較清楚 我的原文書上面的
策略性優勢
低成本 差異化
---------------------------------
廣 | | |
泛 | 低成本領導 | 差異化 |
策 市 | | |
略 場 | | |
性 -----------------|---------------
目 狹 | | |
標 隘 | 集中低成本領導 | 集中差異化 |
市 | | |
場 | | |
---------------------------------
所以很明顯差在那? 就是在市場部份 一個特定市場、顧客 一個是廣泛
就如你文中說的,好像只能選一種,就是看企業選那種策略性優勢和
策略性目標來決定。
: ===
: 台灣的偽物Vii算不算成本優勢?
: 他利用本地技術生產,精簡型遊戲內裝,搶佔無線遙桿家用遊戲機市場
: 這樣是嗎?
看這家公司策略性目標是哪種,策略性優勢頂多就是比其他競爭者更低成本部份
,產品也沒差異化仿照wii
: ===
: 然後啊
: 成本領導策略 算是紅海策略嗎? 差異化策略 算是藍海策略嗎?
: (其實我知道這樣問很籠統,
: 還是應該問 他們的"本質"或者是"出發點"或者"目的" 理論上來看差不多?)
波特的提出的策略是以競爭角度,所以這些都是歸類為紅海策略一部份
籃海策略講的是創新、開創無競爭的市場、創造新的價值曲線等。也是有用到這
一些策略,只不過觀點有不一樣。
--
╰ 我砲故我在 — — ◣⊙ ⊙ 哇 我快消失了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2.197.189
> -------------------------------------------------------------------------- <
作者: chenchien (小波特) 看板: Management
標題: Re: [問題] 波特叔叔的基本競爭策略 一問
時間: Sat Mar 1 20:03:42 2008
※ 引述《IamNoTaStaR (男人不能沒肩膀!)》之銘言:
: ※ 引述《ritandy (。瑞天帝.˙.)》之銘言:
: : 集中策略(focus strategy) 是企業選擇在較狹窄產業範圍競爭之策略,集中服務於特定
: : 需求的顧客群、產品線、地區市場,所有功能政策均以服務特定目標市場而設計。其中,
: : 若以低成本的優勢競爭於特定區隔市場則謂之為「成本集中策略」,若以獨特性的優勢競
: : 爭於特定區隔市場則謂之為「集中差異化策略」。
: : (以上是上學期報告內容 希望對你有幫助)
: : 這個問題問的好真好 囧
: : 就事論事的話他應該是算吧?
: : 因為依據定義,低成本競爭策略,
: : 就是強調製造大量相同產品進而壓低成本,
: : 尤其他疑似竊取Wii的技術,跳過R&D的成本,
: : 更可以產生規模經濟、壓低售價侵蝕市佔。
: 它不叫"成本優勢"
: 是"成本領導""cost leadership"
: 為什麼這麼注意字面
: 因為在波特的講法裡面
: 採行cost leadership的公司
: 務必以成為該產業成本"最低"的一間公司為目標
^^^^^^^^^^^^^^鴻海是一家蠻好的例子(個人認為啦)...
藉由上下游供應鏈完整..為業界產業成本最低的公司...但其EPS卻高達十來塊..
不過郭懂的曝光率過高....好像不符合代工業給人一般的形象...有點concern..
不知是不是要學宏達電...也要做推品牌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0.183.11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