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該開場就道歉?
開場道歉,就是一種「預先為失敗找藉口」的行為。
華麗的開場,有時也會有一出場就跌一跤的情況。先前提到簡報演講的開場很重要,那是聽眾了解你要表達內容的第一個接觸點。但是有些簡報演講者一開場就會先道歉,這樣的行為在心理學叫做…「 #自我設限(self-handicapped)」,也就是透過某種行為,來影響自己的行為表現。一開始就先向聽眾道歉,預先讓自己可能表現不佳有個台階下,這就是一種為失敗找藉口,或是合理化失敗的做法。如果你想以這樣的方式開場,那就代表你放棄了你在聽眾心裡的「第一印象」,也意謂著你放棄了吸引聽眾的「注意力」,更慘的是,你暗示了聽眾和自己:這將是一場「無聊的簡報演講」。
⚠️五種絕對要避免的道歉法
以道歉開場,雖然能夠減輕講者的罪惡感或焦慮感,不過,通常會讓聽眾放棄投入注意力,然後就開始神遊,甚至啟動睡眠模式。
✅有氣無力道歉法
。出現時機:假日上午的課程
。NG範例:對不起,我知道假日一早還要來上課很累,但大家可以盡量打起精神嗎?有些內容下午的講師會提到,所以我就先跳過,讓大家輕鬆一點。
✅飢腸轆轆道歉法
。出現時機:接近午餐的課程
。NG範例:從早上課到現在辛苦了,我知道大家肚子餓了,但接下來要進入重點了,很抱歉再占用大家一點點時間。
✅肚飽眼皮鬆道歉法
。出現時機:飯後下午的課程
。NG範例:早上上了半天的課,中午又剛吃飽,這時候大家一定很想睡覺,而這個主題的內容又是比較無趣的,歹勢啦,但我盡可能講得比較有趣一點,讓大家不要睡著。
✅ 血糖低迷道歉法
。出現時機:下午茶時段的課程
。NG範例:抱歉,現在大家應該很累了,等等會有一些點心讓大家恢復精神,我盡可能講重點,讓大家提早下課。
✅依依不捨道歉法
。出現時機:黃昏尾聲的課程
。NG範例:大家辛苦撐到現在了,很多概念早上的講師都分享過了,我很快總結一下。不好意思占用到大家回家用餐的時間,希望大家有收穫。
這些道歉的說法,大概是簡報現場最常聽到的說法,希望大家在準備演講或教學的時候能夠盡量避免,雖然可以緩解講者的焦慮並消除準備不完全的罪惡感,卻會帶給聽眾負面的感受。
🤔開場道歉不會合理化表現不佳的事實
一旦上台,就得為簡報的一切負責。當然,你可以找到一百個沒有講好的理由,但要知道,當你沒有把內容講好,聽眾就有可能接收不到正確的訊息。拿麥克風的人都是有影響力的,無論是演講、教學、唱歌等,差別在於是正向影響力還是負向影響力。
想想看,如果一位歌手拿起麥克風唱歌,結果表現沒有讓粉絲驚豔,你會覺得是:一,這位歌手很掉漆,還是二,他的場地音響有問題,讓他表現失常?多數的人應該會覺得這位歌手很掉漆,或者他沒有用心準備,反正就是認為他自己本身的因素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如果今天你是這位歌手(假設啦!反正就是你自己搞砸了一個機會),你會誠實怪自己能力不足活該嗎?通常不會。一定會先開始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像是這個硬體設備我不熟悉、音響設備有問題、舞台和先前不同、今天天氣剛好不佳……等。但聽眾可不會買單,反而覺得是你自己準備不周,嚴重一點的甚至從此不再買票進場聽表演。
社會心理學有個「 #基本歸因謬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現象,個體在解釋他人行為背後的原因時,往往會認為是內在因素的問題,而忽略了社會環境的影響。但如果同一個行為發生在自己身上,就常會解釋為外在環境影響。教學簡報過程也是如此,若常常不自覺在開場道歉,就是為自己可能的失敗預先找外部藉口開脫。這不過是一種逃避心態,並不會合理化表現不好的事實,不但帶給聽眾負面觀感,也阻礙了自己進步的空間。
---------
本文節錄自《 #簡報心理學:突破大腦陷阱!以4P步驟+LDS法則,抓住聽眾思維的攻心術 》,作者林俊成臨床心理師。
悅知文化
了解更多 👉🏻 https://bit.ly/3si2b3n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張老師月刊2019.5.【啊哈~原來是心理學】專欄
到底是誰的問題?---基本歸因謬誤
。
不瞞各位說,我有兩副眼鏡,因為老花眼。
起因是兩年多前,看東西開始霧霧的模糊不清楚,即使把鏡片擦乾淨、充分睡眠也沒用。霧霧的影響讀書看字,整天感覺不舒服。終於我去大醫院眼科檢查,醫生說沒有乾眼症,眼球外部也沒痕跡,他知道我是坐辦公室的,於是下診斷:「電腦用太久,加上中年,你有可能是眼球老化提早報到。我建議另配一副老花眼鏡近距離用。」雖然不想承認自己老了,但也沒別的理由好解釋。
戴上新眼鏡果然清楚多了,眼鏡行老闆順便幫洗原來那副眼鏡,他拿起鏡片對我說,「欸!這鏡片磨損得很嚴重喔,換一副新的吧,不然你看東西都會霧霧的喔。」
眼睛看不清楚,既不是眼鏡髒污、眼球受傷,那大概就是這個人的老化可以解釋了。人們習慣從所看見的、所知道的來解釋事情,殊不知那些不知道、沒看見的影響更大。我們對一個結果的解釋,只看見「那個人」,但沒看見「那個人身處的那個情境」,於是說:「都是他自己咎由自取。」如果他健康一點、如果他勇敢一下、如果他反抗一些、如果他堅持意志力一會…我們忽略了外在情境對人的感受和行為的影響。行為是多重因素共同催生,不是只有「人定勝天」。
所以我有沒有老花眼?所以兒童能不能反抗施暴他的人?所以這個失敗算不算是承辦人的錯?不必那麼快對自己及他人下判斷,認為「一定是我/他不努力、不積極」,這不是事實,這是人的基本歸因誤謬,只從「一個人的內在因素」去解釋「他的行為」,而不管所處情境、環境與條件。避免偏誤可從問句開始,不要問「我/他為什麼這樣?」,而是問「是什麼使我/他變成這樣?」
。
TIP:基本歸因謬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指人們在評估他人的行為時,總是傾向高估為個人因素的影響(一定是他有這樣的人格、動機,才做出這樣的行為),而非外在情境因素(也許是情勢所迫,或這個場所有特殊的潛規則)。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在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張老師月刊2019.5.【啊哈~原來是心理學】專欄
到底是誰的問題?---基本歸因謬誤
。
不瞞各位說,我有兩副眼鏡,因為老花眼。
起因是兩年多前,看東西開始霧霧的模糊不清楚,即使把鏡片擦乾淨、充分睡眠也沒用。霧霧的影響讀書看字,整天感覺不舒服。終於我去大醫院眼科檢查,醫生說沒有乾眼症,眼球外部也沒痕跡,他知道我是坐辦公室的,於是下診斷:「電腦用太久,加上中年,你有可能是眼球老化提早報到。我建議另配一副老花眼鏡近距離用。」雖然不想承認自己老了,但也沒別的理由好解釋。
戴上新眼鏡果然清楚多了,眼鏡行老闆順便幫洗原來那副眼鏡,他拿起鏡片對我說,「欸!這鏡片磨損得很嚴重喔,換一副新的吧,不然你看東西都會霧霧的喔。」
眼睛看不清楚,既不是眼鏡髒污、眼球受傷,那大概就是這個人的老化可以解釋了。人們習慣從所看見的、所知道的來解釋事情,殊不知那些不知道、沒看見的影響更大。我們對一個結果的解釋,只看見「那個人」,但沒看見「那個人身處的那個情境」,於是說:「都是他自己咎由自取。」如果他健康一點、如果他勇敢一下、如果他反抗一些、如果他堅持意志力一會…我們忽略了外在情境對人的感受和行為的影響。行為是多重因素共同催生,不是只有「人定勝天」。
所以我有沒有老花眼?所以兒童能不能反抗施暴他的人?所以這個失敗算不算是承辦人的錯?不必那麼快對自己及他人下判斷,認為「一定是我/他不努力、不積極」,這不是事實,這是人的基本歸因誤謬,只從「一個人的內在因素」去解釋「他的行為」,而不管所處情境、環境與條件。避免偏誤可從問句開始,不要問「我/他為什麼這樣?」,而是問「是什麼使我/他變成這樣?」
。
TIP:基本歸因謬誤(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指人們在評估他人的行為時,總是傾向高估為個人因素的影響(一定是他有這樣的人格、動機,才做出這樣的行為),而非外在情境因素(也許是情勢所迫,或這個場所有特殊的潛規則)。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在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 Wikipedia 的相關結果
In social psychology,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FAE), also known as correspondence bias or attribution effect, is the tendency for people to ... ... <看更多>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在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What It Is & How to Avoid It 的相關結果
The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refers to an individual's tendency to attribute another's actions to their character or personality, while ... ... <看更多>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在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 Simply Psychology 的相關結果
The 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also known as correspondence bias or over-attribution effect) is the tendency for people to over-emphasize dispositional,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