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協取代中國 成為全球製造中心
自從2018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及2019年底COVID-19疫情爆發,基於分散運營風險及降低成本,迫使在中國的外企紛紛將部分產能遷移到東南亞,而這些國家為吸引外資進駐來拉抬本地經濟發展,而紛紛推出減稅或補助優惠措施,藉這時機期望東南亞成為下一個全球製造中心。
全球對東協(ASEAN) 10 個成員國的直接投資,2016 至 2020 年間達 7310 億美元,同期對中國的投資為 6989 億美元。...
asean成員國 在 NOWnews 今日新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希望東協可以有效討論出對應緬甸的方式
不要讓情勢在惡化了😢
#緬甸 #東協 #軍方
asean成員國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Joe:「很顯然的,歐盟還是選擇願意和中國進行更緊密的合作,中國與歐陸的政治外交可望對雙方更加開放。」
歐盟與中國歷經7年艱辛談判,2020年最後一天原則上通過「歐中全面投資協定」(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一般認為這項協定有利於提升雙邊投資流量;對中國而言,在美國總統當選人就任之前達成這項協定,也是政治上的一大勝仗,歐洲聯盟與中國宣布原則上達成全面投資協定,歐盟表示協定有助重新平衡貿易投資關係,是歐盟捍衛利益和價值觀,並向全球戰略自主性邁出的重要一步;但學者認為,歐盟急於此時簽署協定,可能失去盟邦信任,並喪失制衡中國的力量。
歐盟執委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歐洲理事會主席Charles Michel、輪值主席國德國總理Angela Merkel及法國總統Emmanuel Macro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視訊會談,這項協定是歐中關係重要里程碑,除將重新平衡歐中貿易和投資關係,協定中更包含了包括氣候、環境和勞工標準等永續發展的重要規定,後續雙方將推進協定生效,並強調其中關於中國承諾致力符合國際勞工組織(ILO)勞動標準以及投資保護機制的進展是關鍵。
歐中接下來尚需時間確定協定最終內容,且協定需送歐洲議會表決同意,一般評估,若2021年下半年疫情和緩,歐盟可能邀請習近平訪歐,屆時可能會進行簽署,根據歐洲理事會說明,今天會議參與者另特別感謝Merkel在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發揮積極作用,支持歐盟與中國的談判。
●協定意義為何?
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表示,這項協定旨在打開中國市場,消除妨礙歐洲企業公平競爭的歧視性法規和慣例,協定將讓歐洲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條件更加清晰,且不受中國內部政策影響;萬一中方違背承諾,歐盟也可訴諸協定內的爭端解決機制來處理,歐中往來的投資額非常可觀,自2000年來,歐盟在中國的直接投資累計超過1810億美元,其中不計入已脫離歐盟的英國投資額;而中國對歐盟的直接投資達1380億美元,歐盟長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但近期被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超越。今年第3季,中國超越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夥伴。
●對中國北京來說,協定有何意義?
中國正在貿易、安全、技術、人權等許多方面進行外交戰,最激烈的一道戰線就是與超級強權美國之爭,美國可能會試圖與歐盟等盟邦建立更緊密的聯盟以圍堵中國,尤其針對中國的人權紀錄,而歐中全面投資協定對中國來說形同一場外交勝仗,可能會在新總統上任前先拉攏歐洲國家,德國智庫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主任Mikko Huotari說:「對中國北京而言,這項協定是一場具高度象徵性的政治勝利,展現中國與主要國際夥伴遵行全球化遊戲規則。」
許多歐盟國家先前基於安全疑慮,不讓中國的華為技術公司進入第5代行動通訊技術(5G)市場,中國北京已要求確保中國企業得以進入歐盟公共市場及電信、能源基礎建設等領域。
●歐盟為何簽署這項協定?
歐盟表示,協定將「協助重新平衡歐盟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和投資關係」,為歐洲投資人提供「前所未有的市場通路開放程度」,以製造業為例,中國的承諾範圍很全面,只有極少數例外,例如產能嚴重過剩的產業。以企圖心來說,中國開放的程度將與歐盟不相上下,歐盟在中國的投資約有半數是在運輸、電信設備等製造業,這是中國首度向貿易夥伴做出如此全面的市場通路承諾。
協定目的還在於保護歐洲企業的智慧財產權,禁止強制技術轉移,提高中國國有企業獲得補貼的透明度,以及承諾永續發展,在某些領域,協定廢除歐洲企業進入中國市場之前須與中國企業結盟的規定,中國也承諾努力朝批准國際勞工組織(ILO)有關強制勞動公約的目標邁進。
●協定背後的問題
評論學者認為,歐盟不該在此刻簽署協定,主要原因有三,包括中國供應鏈被控存在強制勞動的現象、內容有限的雙邊協定易讓中國監管機關隨意詮釋、喪失了制衡中國這個超級強權的能力,歐洲在防範中國野心的更廣泛戰略形成之前就簽署協定,可能會失去原本志同道合夥伴的信任,例如美國、澳洲和英國,此外,中國勞動標準若無實質改善,歐洲身為「規範和原則性強權」的可信度也就所剩無幾,中國被控在紡織品供應鏈中廣泛利用新疆維吾爾穆斯林少數民族的強制勞動力,但中國一概否認。
●協定附屬細則有哪些內容?
有關戰略領域的規範仍然存在,中國仍維持一份約30項關鍵產業的「否決」名單,意即不接受外資或限制外資,特別是在礦業、能源、媒體和文化產業,中國本月也宣布新規範,外資投資與國防相關的產業須受嚴格審查。在農業生產、能源、資源、金融服務等關鍵產業的外資,若持股超過50%,都要遵守新規範,自10月以來,歐洲已建立起處理外資投資戰略性領域的架構,以歐盟成員國之間交換的資訊為依據,畢竟有些國家的處理能力較突出。
●接下來呢?
歐中雙方專家將草擬最終版協定,並交由歐洲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及歐洲議會批准,不過,許多歐洲議會議員關切香港自治權受損及新疆維吾爾人被打壓,對於拉近與中國關係抱持懷疑態度。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012300415.aspx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2310162.aspx
asean成員國 在 東協發展簡介| Aseancenter - 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 的相關結果
東南亞國家協會(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簡稱「東協」,於1967年8月8日在曼谷成立,五個創始會員國為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及 ... ... <看更多>
asean成員國 在 快速搞懂東協十國?東協10+1、東協10+3? - 天下雜誌 的相關結果
東協10國:1967年8月8日成立,當時共有五各創始成員國,分別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印尼,後來增加汶萊、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共十 ... ... <看更多>
asean成員國 在 东南亚国家联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成员国 [编辑] · 成员国(合称东盟十国). 泰國(创始国); 马来西亚(创始国); 新加坡(创始国) 菲律賓(创始国); 印尼(创始国); 文莱 · 越南 · 老挝 · 緬甸 · 柬埔寨.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