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案例與營銷文章分享 2021-02-26
本次分享以下六則文章:
📺《都已經2021年了!就別糾結什麼自然觸及了吧?》
📺《項目覆盤:如何避開從0~1構建AB Test過程中的坑(下)》
📺《八張圖,看懂數據分析如何驅動決策》
📺《策劃人的這些好習慣,分享給你》
📺《客戶細分方法論全解及行業應用》
📺《Clubhouse下載量破800萬、Twitter立馬推相同功能!「聲音大戰」打到哪了?》
====
📺《都已經2021年了!就別糾結什麼自然觸及了吧?》
https://bit.ly/2ZSBer3
這篇文章我想有在操作粉絲團營運的小編應該會心有戚戚焉,每篇文章都要絞盡腦汁提高按讚數、衝高分享數、增加留言數,為了就是達到公司設定的KPI,彷彿達到了,公司的業績也達標了,但事實上,粉絲團的好壞對於公司的業績,其影響是微乎其微。
以遊戲粉絲團來說,最主要的累積是來自於上市前的事前預約,而這群玩家多是遊戲上市時的早期嚐鮮者,上市後會按讚粉絲團的玩家只會越來越少。也就是說,粉絲團內的粉絲最理想的狀況也只會是一群已經下載遊戲的玩家(更多時候是一群殭屍粉...),因此粉絲團最大的功用在於做好溝通與維繫以提高玩家留存。
而且如文章所說,很多公司的粉絲團是營運人員「兼」著做,而非像全聯、蝦皮有完整的粉絲團團隊,甚至還請外部行銷公司一起討論操作,在質量和數量都無法兼顧下,想以此帶入新玩家或是提高營收,真的非常困難。
📺《項目覆盤:如何避開從0~1構建AB Test過程中的坑(下)》
https://bit.ly/3qThBeo
先前一直有提到ab test,ab test是能夠在同一個時空、條件下,隨機將用戶分成數群進行測試,目的是盡可能排除不必要的變因避免干擾測試結果,而這篇文章提到了另一個測試叫做「aa test」,也就是將受試者分為兩群,但兩群的處置卻都是一樣的,我這邊舉個例子來說明aa test和ab test。
假設某款遊戲想確認商城按鈕擺放的位置是左上角還是右上角比較醒目(左上角是目前的介面):
👉ab test的操作就是將用戶分成兩群,a群會看到左上角,b群會看到右上角,觀察這兩群玩家後續付費轉換率哪個比較好
👉aa test則是將用戶分成兩群,但a群和b群都先看到左上角,目的是先確認這兩群的轉換率是否差不多,藉此可以得到相對準確的baseline,以確保後續做的ab test成效更貼近真實。
📺《八張圖,看懂數據分析如何驅動決策》
https://bit.ly/2MrZ8Xi
這篇文章將營運規劃做很完整的拆解,從單純的做事,拆解成為什麼做(WHY)、怎麼做(WHAT)、如何做(HOW),然後再一步步越拆越細,透過拆解和釐清,能夠幫助你更清楚整件事情的全貌,以及到底想要達到什麼樣的成果。
就像老闆常說的:「不要只做事,要做對的事」,職場上,做苦勞是得不到掌聲的,要設法聰明的做事,而這條路,每個人都有很長的路要走,一起加油!
📺《策劃人的這些好習慣,分享給你》
https://bit.ly/2P2QyPw
文章分享了15點營運人員平常可以培養的習慣,我分享幾個我蠻認同的部分:
✅看完一部電影/一本書後,試著去講給沒有看過的人聽
👉這個蠻好的,可以強迫我們去重新建構內容並表達,有時候我們認為看懂了,其實並不見得,往往講出來才發現自己也沒搞懂,也是培養我們的提案和表達能力
✅隨時記錄那些不經意間腦海里閃現的點子
👉我平常會在洗澡和睡前的時候做發想,如果有新點子是會立刻記錄下來,現在line可以開一個只有自己在的KEEP筆記,我覺得相當方便,可以把一些看到的、想到的往裡面丟。
✅如果時間充足,盡量不要從創意倒推“掰”策略
👉簡單說就是不要先射箭再畫靶,比較嚴謹的做法應該是先從觀察、數據、事實去推導出策略,但這件事其實有時候不太可控,就跟營運目標一樣,高層如果硬要制定一個摸不到又構不著的目標,然後又要團隊想出達成該目標的具體策略時,我們也只能含淚吞掉,給出各種奇思妙想作法和拼湊數據。
✅多去看一些專業範疇以外的書,雜一點比較好
👉閱讀很重要,除了看專業書籍外,多涉獵其他書籍是好的。
✅提案的時候,前幾頁一定要提前演練講一遍
👉演練是一定要的,越熟越好,如此在提案時整個口條才會順暢,每頁簡報要講什麼、下一頁是什麼都了然於胸會提高你整個提案的自信心,提案除了邏輯正確外,氣場要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以消費者的視角,真實地去體驗試用客戶的產品
👉連自己產品都沒用過的話,是無法提出好的提案
✅不要滿足於現象,要透過現象挖掘背後原因
👉保持好奇心,多花時間問問為什麼
📺《客戶細分方法論全解及行業應用》
https://bit.ly/3dPiUHo
這篇文章分享了如何由簡單到複雜去拆解用戶:
✅至簡式客戶細分:按客戶凈值、客戶數據來源、消費頻次、年齡、當月累計消費金額等來區分
✅業務分析式客戶細分:按用戶生命周期、用戶運營流程、用戶積分等級(忠誠度)等來區分
✅組合式客戶細分:RFM模型,是用“最近一次消費 (Recency)”、”消費頻率 (Frequency)”、”消費金額 (Monetary)來區分
✅業務洞察式客戶細分:阿里八類人群等
文章中有具體分享每種分法的優缺點,分的方式不同,後續的分析就會不同。
題外話,
重點是拆分後要落實後續的追蹤與各自的營運策略與溝通方式,
細分才有意義,「千人千面」總是營運最理想的境界。
📺《Clubhouse下載量破800萬、Twitter立馬推相同功能!「聲音大戰」打到哪了?》
https://bit.ly/3aR3DEc
其實聲音大戰很早就開始了,從最早的有聲書、到「得到」的知識音頻服務APP、到去年竄紅的Podcast,就能看出端倪。
這裡不是說眼球的關注已經不重要了,而是用戶眼球能關注的事物和時間越來越少,所以大家才開始搶占耳朵的關注。
Clubhouse現在的爆紅主要是因為目前產品處在生命週期起始階段,吸引了一批早期嘗鮮者進駐,包含許多當紅的KOL都湧進去,在KOL自帶流量、推薦碼稀缺及國內外大佬推薦下,吸引了大量新用戶前往朝聖。
但KOL為什麼想在Clubhouse討論?
為什麼願意無償分享知識?
為什麼願意花時間去設計主題、整理資料做互動?
我認為這一切都源自於「嚐鮮」,一但新鮮感不在,產品無法帶來更多價值(例如幫KOL增加更多粉絲或是增加收入等),這群KOL勢必會逐漸離開這個平台,到時候還有多少人願意發起討論?還有多少人願意花時間聽?就不得而知了。
Clubhouse勢必跟Youtube一樣,得從素人化走向精緻化與節目化,而Clubhouse本身的產品定位會更快加速此進程,後進者可能馬上就會面臨到這個問題。
#圖文同步部落格
ab test案例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Peter Thiel來到創新工場
寫在前面的話:Duang Duang Duang!2015年5月27日,PayPal公司創始人、《從0到1》的作者Peter Thiel來訪創新工場啦!小創絕對不是炫耀,這可是Peter第一次進入一家中國公司進行深度訪問!Peter參觀了創新工場,不僅和李開復博士展開了一場頭腦與智慧的碰撞,還和現場50多位創新工場系的創業者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Peter看好什麽樣的創業模式?什麽樣的團隊是他的投資首選?年輕創業者常犯的致命錯誤是什麽?中美創業企業環境和文化的差異在哪裏?兩個小時的深度交流,幹貨盡在此文!
《從0到1》像是互聯網界創業熱潮中投下的一枚炸彈,掀起巨浪無數,一時洛陽紙貴!這本人人都能看懂的資本、創業專著告訴創業者們:創新不是從1到N,而是從0到1;失敗者才去競爭,創業者應當選擇壟斷……
2015年5月27日,這本書的作者——PayPal公司創始人Peter Thiel來訪創新工場,與投資創業大咖及創業者們分享他的真知灼見。作爲知名的天使投資人,Peter Thiel創立的基金參與了對SpaceX、Facebook、Yelp、Yammer等衆多著名公司的早期投資。
Peter Thiel在李開復博士的陪同下參觀了創新工場,並與李開複、創新工場合夥人及多位群英會導師進行了閉門討論。諸位投資創業界大咖們交流與對話的現場必須精彩紛呈,請小夥伴們自行腦補!
隨後,Peter Thiel來到希望樹會議室開始了他與李開複老師的深度對話,並和現場50多位創新工場系的創業CEO們進行了深度交流。貼心有愛的小創在此奉上Peter Thiel的精彩觀點,絕對幹貨,不要錯過哦!
對話一開始,Peter就提到來中國到兩周,發現中國有很多的機會,創業環境非常好,而且創業者也非常努力,但是同時競爭也非常的激烈,創業者如何能在殘酷的競爭厮殺中存活下來,他認爲一定要注意兩個時間段:
Time 1、快速獲取市場,成爲壟斷者所需要的時間;
Time 2、競爭對手可以追趕上來的時間;
如果你沒有足夠的讓你的Time 2大于Time 1的話,你很快就會被競爭對手抄襲甚至超越;
對話中,李開復提到由于殘酷的競爭環境,在中國大部分的創業者會選擇免費的商業模式來吸引用戶,而對此商業模式Peter則持保留意見,他以雅虎、ebay、微軟和亞馬遜爲例,認爲現在下結論還爲時過早。
對于另一本風靡全球的創業指導書《精益創業》,Peter認爲“精益創業”和“從0到1”中的有些定義是可以被诠釋出不同的含義。他認爲創業本身就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過程,你需要一邊做産品一邊摸索,並從已有的用戶行爲中獲取反饋;你可以通過ab test來測試你的産品,卻不能通過這種方來來建立完整的商業模式。在美國很多成功的互聯網公司,比如Google就沒有通過ab test來得出搜索技術産品的有效結果,Apple也是個例外,Instagram也完全是一個意外,兩個觀點都可以運營,但是創業者必須明白:創立公司和創立成功的公司是不同的。
Peter同時還提到,不要小看小的壟斷優勢,雖然小壟斷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是市場就是由衆多小的部分構成,所以持續疊加你的小壟斷優勢,必然能夠得到顯著的結果。但是如果你覺得自己是行業壟斷者,而實際情況不是的話,作爲創業者,情況就非常危險了。
作爲一位投資人,Peter也和創業者們分享了他的投資邏輯,對于是否投資一個項目他通常會從商業戰略、團隊、産品三方面來評估,如果三方面都很好的團隊,當然非常好,但是在不同的情況下,判斷上也會有所傾向,比如消費領域中,産品就會比團隊更重要,而在科技領域中,擁有科學家的團隊就能獲得更多的青睐。
看過很多創業失敗和成功案例的Peter還指出,大部分年輕創業者最可能犯的致命錯誤,就是和一個錯誤的人一起創業。他說他最喜歡問創始人和合夥人都是怎麽認識的,如果答案是大學或者工作中就認識對方,彼此了解對方的優缺點會是他比較看好的團隊,而如果創業者回答我們是在一兩周前的某個大會上認識的,或者剛好有個好的點子一拍即合就一起創業了,那就只能呵呵了……
如何區分好的創意和不好的創意?
在李開復博士和Peter的對話結束後,現場創新工場投資的項目CEO提出了很多問題和Peter做了深度溝通,有創業者提到Peter在《從0到1》的書中提到了好的創意和不好的創意,希望Peter能夠具體描述分析一下;
對此,Peter解釋很多公司都在之前不被人關注的領域脫穎而出,他也一直在思考,爲什麽許多非常優秀的公司,他們所在的領域卻不被認可或者認知,比如早期的Airbnb,所以並不意味著大家都不認可的創意就一定不是好的創意。
投資行業變化有什麽看法?
創投圈的CEO李曉甯則希望Peter談談對投資行業變化的看法。Peter認爲如果投資人非常有條理性和原則性,而且會聚焦在其他人可能都不太看好的公司上面,那你就是這個投資領域的壟斷者。市場上有很多的盲點,不容易被人發現。
中美企業文化差異
課程格子的創始人李天放提出了中國創業和美國創業在企業文化上的差異,Peter說每家公司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核心人物,這種獨特的人物性格通常會比HR所說的企業文化要更加具象化,很多時候其實企業文化是比較難以捕捉的東西。
中國創業公司進入美國市場的困難在哪裏?
小魚在家的CEO宋晨楓希望Peter能分享下中國創業公司如果要進入美國市場有可能會碰到什麽樣的難題?Peter說最大的難題就是分銷。對于所有産品來說技術是核心,通過技術創造出産品後剩下的就是如何銷售産品。即使你對你的市場很了解、用戶很熟悉,銷售仍然非常難做,更何況是在你不熟悉的市場。比如日本的文化就非常難懂,相對而言美國市場可能相比日本更適合中國創業者。雖然語言不同,文化有些差異,但是渠道和商業模式有很多時候是相似的。在其他地區很有可能銷售渠道就很有可能非常不同了。
輕松友好的對話在精彩的思想碰撞中迎來了結束,李開複博士代表創新工場感謝Peter的到來和分享。未來創新工場會持續邀請業內大牛級的創業導師來和更多的創業者溝通交流,也歡迎大家持續關注創新工場,獲得更多的創業幹貨和與創業前輩面對面的機會。
ab test案例 在 AB test 案例分析分享2 - Facebook 的必吃
Facebook. facebook · 4. See More Photos… AB test 案例分析分享2. Loading... Try Again. Cancel. Loading... Loading...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