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年70 跨越語言,留下農村的魔幻時刻──鄉土攝影家楊基炘】
楊基炘(1923-2005),臺中清水人,是二戰後臺灣最活躍的鄉土攝影家之一。他因工作的關係走遍臺灣,替《豐年》雜誌拍攝近1萬張質量均優的照片,忠實紀錄了1950至60年代臺灣早期農業社會及人民生活的影像。
當年楊家是擁有數百甲土地的望族大地主,楊基炘的祖父楊澄若是日本政府於1917年指派的牛罵頭(今臺中清水區舊名)區長,二伯父楊肇嘉當時是改制後首任臺中州大甲郡清水街街長,後來楊基炘父親楊天賦也曾從政。
楊基炘5歲時,父親赴日留學,他隨父母移住東京。9歲時,因祖父楊澄若已過世,二伯楊肇嘉又奔走於臺日之間,推動臺灣地方自治改革運動,他的父母遂返回清水協助管理楊家產業,楊基炘就此獨自寄宿於津久戶小學校的校長家中,過著完完全全的日本人生活。
升大學時,楊基炘因興趣在文學,與寄宿家庭監護人期望他就讀理科衝突,才結束多年寄宿生涯。他如願考上上智大學英文系,又因反對英美的氛圍強烈(編按:時稱鬼畜米英),後來轉系研究西洋歷史。
1946年,楊基炘終於返臺,之後在故鄉的清水初級中學教英文。但回到出生地的他,早已失去母語,過了幾年才能用臺語談話,也不會說普通話。每到課前,楊基炘會先到一位教普通話的老師家學中文,然後現買現賣地到學校上課。
當了兩年半英語教師後,楊基炘辭去教職,前往臺北尋找新的工作。他違背家族希望他進入銀行工作的好意,刻意與家族關係保持距離;最後,他到美國新聞處探詢工作機會,意外在《豐年》雜誌找到了日文版日文編輯的工作。
學生時代便有業餘攝影愛好的楊基炘偶爾也兼差拍點照片,由於他的攝影技術及英語能力,兩年後農復會新聞組的美籍組長,便將他調到新聞組擔任專職的新聞攝影記者。傳奇從此展開,這也是他晚年回憶時,最為幸福、怡然自得的一段時光:
「對於剛從日本回國僅僅數年的我來說,臺灣農村之於我,反而具有某種程度的異國情懷,當相機架起時,也從未出現過題材枯竭的情形。柔和的風兒、光與影層次分明的輪廓、緩慢流逝的節奏、靜謐中人們的歡笑聲、雞鴨牛群的啼叫聲……,每當我閉上眼睛,當時優美燦爛的景色猶歷歷在目。」
(本文編寫自楊雋珩、蕭永盛〈鄉土攝影家楊基炘對臺灣農村的深情一瞥〉;全文刊載於《豐年》雜誌70週年特刊)
圖為1955年年初,楊基炘(右)與楊英風(左)合影於豐年社後院。
#豐年70 #楊基炘 #楊英風 #攝影 #攝影家
--
《豐年》70週年特刊登上博客來,請往這邊👉https://reurl.cc/YOQdml
支持豐年社,豐年農市買雜誌👉https://reurl.cc/rgomp1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2005 興 農 牛 在 葉慶元律師(葉狀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泰北孤軍
最近,黨產會百般刁難 中華救助總會 與 國防部 合作在泰北為國軍興建 #忠烈祠 的計畫。
黨產會的委員公開在媒體說,如果同意這個計畫,會幫助救總洗白,對黨產會認定救總為附隨組織的訴訟不利。
我對黨產會的政治算計不齒,也不想再和他們打口水仗,只想分享這個泰北孤軍的故事,請大家想想,政府該不該為始終效忠中華民國的泰北孤軍建這個忠烈祠?
*******************
父親離開41年回家時,母親在村口等了他一天
王豪(止戈出品2018-08-10)
從曼谷飛往昆明的航班上,父親王畏天不停地向我念叨大媽做的破酥包,有多麼多麼的好吃,甚至口水都快流下來。我轉而問了他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我母親和大媽,你生命中的兩個女人,你覺得誰更好一些?”
“你的母親只是守婦道,和你的大媽相比,一無是處!”父親的回答就像他的性格一樣,簡單粗暴。那是1991年春節,父親帶著我和弟弟阿旭從泰國美斯樂回老家雲南鳳慶探親。
41年前的春節,身為國軍中校的父親,撇下他的原配妻子,也就是我的大媽,還有兩歲的兒子,隻身逃往緬甸,在那裡認識了我的母親。之後,他們前往泰國北部定居,相守一生。
父親的回答,並不出乎我的意料。
1949年12月9日,盧漢起義。在我所學的歷史中,稱之為叛變。
3個月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昆明。解放軍進城那天,已經脫掉軍裝的父親雙手抱在胸前,站在人群中靜觀這個城市新的主人。
父親畢業于黃埔軍校17期步兵科,後服役於滇軍,至1949年已是中校副團長。
若干年後,當父親向我講述這段過往時,我問他:“你覺得你們厲害,還是解放軍厲害?”
“他們穿得很破,但是步伐非常整齊。”父親沒有正面回答。
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挺進昆明城的解放軍,讓父親感到不安。他調轉身,連夜趕回鳳慶老家,跪在地上對我的奶奶說:“娘,我要去緬甸找三哥,避避風頭,等形勢緩和就回家。”那時,三伯在緬甸跑馬幫生意。
在泰北的華人中,至今還保留著一個傳統,兒子出行或歸家時,都要向母親跪著告別或請安。奶奶沒有作聲,起身去給父親收拾行李。父親的妻子,則把家裡的破酥包,全都裝進了父親的背包裡。
妻子是大他一歲的表姐,青梅竹馬。他們的孩子王磊,僅有兩歲。
那年,父親只有29歲。
父親四兄弟,大伯是舊政府的鄉長,二伯畢業于上海大夏大學,在省立昆華中學任教,三伯跑馬幫生意,常年在緬甸。
1949年,對於富甲一方的王家來說,是命運的分水嶺。
父親一路向西,再向南,翻山越嶺,在湍急的江水中拼命游向緬甸。到緬甸後不久,父親輾轉找到三伯,跑馬幫的三叔,早已不敢回老家。軍校出身的父親並不是做生意的料,時值李彌在緬北招募國軍殘軍,試圖反攻,父親當即前往,任上校副司令。
父親逃離家鄉不久,土改運動在全國迅速展開,曾在舊政府任過鄉長的大伯,是重點運動對象,他也在一天深夜,跪別母親,出走緬甸,遺下大伯母和4個幼子。
1953年,我的二伯也來到了緬甸。在此前,他被關押了3年。關押期間,他的兩個女兒夭折。被釋放後,依然處於被監視狀態。在一位同族人的勸說下,有一天趁著外出趕集,慌張逃走,未及告別家人。到此,王家四兄弟,全部在異國相聚。
王家的下一代,亦未能逃脫流亡的宿命。
大伯的大兒子,作為王家的長子,後來也逃到了緬甸,加入李彌的反共救國軍。在之前,他和奶奶、大伯母等三代人一起,被同台批鬥。他們的身上,有太多的壞人標籤,地主家屬、逃亡家屬、境外國軍家屬等等。
當兒孫們為了活命一個個地逃亡異國之後,只剩一幫婦孺,守著王家偌大的老宅,獨自承受整個家族之於歷史的苦難。奶奶只能整日以淚洗面,他的兒孫們,為了活命接連逃往異域,至她死,都沒有回家。
我叫王豪,1961年出生于泰國北部的一個小山村美斯樂。
在此前,我的父親一直在緬甸,試圖和敗退于此的國軍部隊一起反共救國。這一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緬甸政府的請求下,入緬追剿國軍部隊。後者不得不跨越湄公河,移師泰北。
父親的其他3個兄弟,也隨軍來到泰國。大伯和三伯繼續做生意,二伯後來成為美斯樂興華中學小學部的校長。
父親撤退泰國時,我還在娘的肚子裡。我的母親叫黃淑卿,1958年由雲南施甸前往緬甸,加入父親所在的第五軍政訓處。母親不僅模樣清秀,還寫得一手好字。
那時,父親已經離開雲南8年了,他知道,回家已遙遙無期,37歲的他渴望重組一個家庭。父親托人去做母親的工作,希望娶她做老婆。母親不為所動,態度非常冷淡。母親的態度,讓身為師長的父親不解,他瞭解後才得知,母親曾經有過家庭。父親並不介意,經過不懈努力,母親終於對父親有了好感,嫁給了父親。
一個英俊瀟灑的高級軍官,一個讀過書的大家閨秀,他們的結合,讓無數人羡慕。
父親的四個兄弟,先後在異國再娶,這是一個無奈且充滿愧疚的選擇。留在雲南的四個妯娌,一輩子都沒有改嫁。即使在後來,他們得知自己的丈夫有了新的家庭,他們依然在默默堅守和等待。
意想不到的是,1970年的一天,我的母親突然精神失常!這是一個讓整個美斯樂的人,都無法理解的事情。
20多年後,當我回到雲南,知道了母親的身世,我終於明白,母親為什麼會這樣。
父親的這一段婚姻,過得並不幸福。
父親常年駐紮軍營,母親只能自己帶著四個孩子生活。她是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人,每到天黑,她就要把門牢牢鎖好,檢查數遍才放心。然後點上蠟燭,輔導幾個孩子功課。
母親對我們非常溺愛,每當脾氣火暴的父親訓斥我們時,她便挺身而出,但每次,總是吵不過強勢的父親。絲毫不懂溫柔的父親,從來不會安慰母親。
1970年,在緬北駐防三年的父親回了家,我們一家六口終於團聚了。
有一天,全家外出做客時,母親坐在角落裡一語不發,對所有人的問候都不搭理。就在人們埋頭吃飯時,只聽“叭”的一聲,手中的筷子被她折成兩截,整桌賓客愕然。
她開始一個人喃喃自語,說著別人聽不懂的話,一會哭,一會笑。
從那以後,母親的行為愈發異常。
1970年,對於駐紮泰北的孤軍來說,正處於生死邊緣。
在此前,他們多次被泰國政府圍剿,之後又為了搶生意和毒梟坤沙打仗。這一年,泰國政府邀請他們做雇傭軍,替政府收復被反政府武裝佔領的地盤,成功後就可成立政府承認的“泰北民眾自衛隊”,獲得長期居留權。
為了更多人的生,只能讓有的人去送死。
身居副軍長的父親,幾乎天天開會研究打仗事宜,照顧母親的事交給了傳令兵。
而母親不願呆在家裡,她經常有些疑神疑鬼地對我們說,父親在外面有了女人,不要我們了。父親深夜開會到很晚,她就帶著最小的弟弟,守在門外,一坐就是幾個鐘頭。開完會的父親看到這個場景,氣得扭頭就走。
有人建議把母親送往精神病院,父親卻沒有同意。他擔心精神病院會讓母親感到害怕。1972年夏天,父親帶全家到清邁度假,他希望換個環境能讓母親的病好轉,但足足呆了一個月,沒有任何效果。
我曾問父親,他會不會像母親說的那樣,拋棄我們母子。
“不會的!”父親的回答,堅毅中,透露著一絲感傷。1950年,他曾拋棄了自己的妻兒。
母親嫁給父親的那一年,雲南廣播電臺開設“對境外國民黨軍殘部廣播”,經常會出現父親的名字,呼籲父親回歸祖國的懷抱,全家老小等候他們回家。
每次聽到這樣的廣播,傳令兵就會默默地退去。父親先是一個人躲在房間裡流淚,之後就是摔東西。對於流落異域的老兵,幾乎每一個人都有過面向北方默默流淚的經歷。同樣,在他們的家鄉,他們的母親或妻子,也是在夜深人靜時,獨自流淚。
等到1961年我出生時,父親四兄弟終於和雲南的家人取得了聯繫。大媽不識字,回信是由哥哥王磊寫來的,每一封信的末尾都會問:爸爸,您什麼時候可以回家?
我能感受到父親的歉疚和無奈,他所能做的,就是盡最大能力,寄錢和物品回去。
那時候,中國饑荒遍野。父親寄回去的有炒麵、布匹、炒鍋、紅糖、衣服等等,對於家鄉的親人來說,雪中送炭。
1962年,家鄉來信,奶奶去世了。父親四兄弟相約在泰北的高山上,向北長跪,痛哭流涕。
到了“文革”,雙方的聯繫中斷。直到1978年後,通信再次恢復,也比較頻繁了。只是信的內容,再也不提回家的事情。漫長的“文革”,讓大家有了生疏且絕望。
在此前,父親曾有兩次撤台機會,但他沒有走。在這件事情上,他們四兄弟一致認為,雖然泰國也是異鄉,但離家要近得多。
他們一生,都沒有放棄回家的想法。而現實,卻讓他們成了一群寄居異國的孤兒。
因為父輩們的犧牲和努力,讓我們第二代有了新的出路。中學畢業後,我前往臺灣念書,後到日本工讀。直到1990年回到美斯樂,沒想到父親劈頭就說:“你還回來做什麼,看看這個家,一點溫暖都沒有!”
我有些訝異地看著父親,曾經身為副軍長的父親,腰背依然挺直,但頭髮已經花白。那時,泰北的孤軍已經放下武器,解甲歸田。傳令兵早已四散而去,父親的眼裡,滿是落寞。
我看到瘋了的母親,一個人關在屋子裡,正是盛夏,身上卻層層疊疊穿了五六件衣服,頭髮很髒,身上滿是異味。沒有人能碰她,即便是自己的丈夫。
看到我回來,母親終於有了一絲笑容,但很快,她又對著空中喃喃自語。這個場景讓我非常難受,我決定留下來,守著年邁的父母,不再漂泊。
就在我回到美斯樂的這一年,家鄉的一封來信,讓父親有些激動。信是家裡的一位長輩,受父親的兒子王磊之托寫來的:
王磊和他娘,希望你們能回家看看,王磊擔心你不相信他,就托我來告訴你,黨和政府非常開明,政策也很明確,你們回來不會有事的,我用人頭擔保。
歷史的恩怨漸漸遠去,親人們的相聚,終於可期。
第二年春節,父親帶著我,從曼谷乘坐飛機,開始前往已經離別整整41年的家鄉。
因為通訊條件所限,抵達昆明後,父親才向鳳慶的家人發去電報:
吾已抵昆,攜子豪、旭同返
在決定回家之前,母親清醒的時候,父親曾徵求她的意見,想不想回中國看看自己的父母和姐妹,那時,外公和外婆還都在世。母親猛地站起來,冷冷地答道:“不回!”然後扭頭走開。
這讓我十分不解。
這個謎底,直到我再一次回到雲南探親時,才一點一點剝開。
從昆明出發,坐著汽車在山裡顛簸了一整天,終於抵達鳳慶老家。
時年70歲的父親西裝革履,手拄文明杖,我和弟弟阿旭穿著牛仔褲,一身時髦打扮。那時的鳳慶,到處都是低矮的破房子。
回家的父親,如是異鄉人。
就在村口,遠遠的,望見一個穿舊式藍布衫的老太太站在一棵大樹下。走到跟前時,父親突然站住,他抬起右手指著老太太,用濃重的鄉音問:“你施玉蘭嘎?”
“哦,回來了嘎。”老太太答非所問地說,然後指著我和弟弟說:“哪個是阿豪?哪個是阿旭?”
那竟然是大媽。
在回家的路上,我曾無數次地想,父親和大媽見面時,一定會緊緊地擁抱在一起。沒有想到,在離別41年之後再見時,他們夫妻之間,竟是如此地克制。41年的苦難、分離,以及思念,似乎並不存在。
後來才知道,大媽為了等我們回家,就這樣在村口的大樹下,站了整整一天。父親走到大媽身邊,用手拍拍她的肩膀說:“你辛苦了,你辛苦了!”這對曾經竹馬青梅的表姐弟,就這樣說著話,往家走去。
父親的舉動,就像一位長官在嘉獎勝利歸來的士兵。
一起前來迎接我們回家的,還有父親的兒子王磊。那個曾在信中無數次呼喚爸爸回家的孩子,已是43歲的中年人。而真正與爸爸相見時,他卻難以開口,一直淡淡的,沒有多少話可講。
“小時候一直期盼著爸爸回來,別人都有爸爸,我為什麼沒有。後來長大了,我和媽媽已經不抱希望了。現在突然回來了,就像是做夢一樣,很奇妙的感覺。”王磊很平靜地說。
兩歲時父親就離開了他,但他多年後竟然記得一個畫面:他耍賴皮哭,父親打了他屁股兩下。父親教訓他的畫面,是他對父親唯一的記憶,如同珍寶一樣,深藏於心,一輩子都捨不得忘。
大媽在接到電報時,就開始準備了。他們刷白了房子,從鄉政府借來新的被褥。父親被安排和大媽同住一屋。
我、弟弟阿旭以及哥哥王磊,住在兩位老人的樓上。夜深人靜時,月光從房頂的窗戶照進來,不隔音的木板下傳來父親和大媽忽高忽低的談話聲。
我們同父異母的三兄弟沒敢說一句話,側耳細聽,只聽得父親翻來覆去說了好多遍,“你辛苦了,對不起你們了。”
大媽則說:“你也不容易。”
每當談話陷入沉默時,父親就搶著說:“過去的事你就不用再說了,你們受的苦我都知道。”
強勢的父親,沒有給大媽任何傾訴的機會。
我也終於明白,當我問母親和大媽誰更好時,父親為什麼會說母親“一無是處”。大媽對他的包容和體貼,以及作為一名傳統婦女的隱忍,是沒有人可以相比的。
父親的歸來,讓大媽高興不已,她忙前忙後張羅飯菜,待全家人落座,她卻不肯入座,我去請了好幾遍,她才悄悄告訴我:“我從嫁給你父親那天起,從來沒和他同桌吃過飯,這是老規矩。”
在準備的飯菜中,有一盤浸著油漬的破酥包,異常醒目。
回家的父親,還偶遇了當年隨他征戰的勤務兵,勤務兵頭髮花白,穿著一雙破舊的解放鞋,他正步走到父親跟前,敬了一個禮:“長官,您回來了!”
多年後,父親提到這個場景,依然是唏噓不已。
留在雲南的勤務兵,也曾遭受了歷史的折磨,但畢竟,他可以留在家鄉,與親人廝守。
父親回家的另一件事情,就是修建王氏宗祠。作為鳳慶最大的地主,王家的五代祖墳曾在文革時被毀。當地統戰部門為了向曾為副軍長的父親示好,專門撥了一塊地用於修建宗祠。
在奶奶的墳前,父親長跪不起。兒子出行或歸家時,都要向母親跪著告別或請安,這是在泰北華人中,至今還保留著的一個古老傳統。當年離家時,他告訴母親,他只是出去避避風頭。這一去,就陰陽兩隔。
在40年前,父輩們流離於緬北的叢林中,居無定所之時,留在家鄉的婦孺們,也在驚恐度日。
王家的祖宅曾是一個有著數十間房屋的青瓦四合院,依山傍水,每扇門窗都雕刻著精美的花紋,四合院前的操場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
1950年後,十多名家丁全部被遣散,只剩一個啞巴忠實地守在奶奶身邊。再後來,所有人被趕出老宅,王家巨大的木門被貼上封條,財產全被沒收,家人住進一間陰暗潮濕的茅草屋,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半年後,茅草屋倒塌了,他們只能在村子裡挨家挨戶借住。
“母親被批鬥時,我只能站在旁邊,邊看邊哭,等批鬥的人走後,才趕快扶起母親,去找點草藥來給母親敷在傷口上。”王磊說。
因為父親的身份,小學畢業後,王磊就不能繼續念書了,開始和母親在生產隊幹農活。
曾為地主婆的奶奶,1962年去世時,連一口像樣的棺材都沒有。心底善良的她,把很早前就給自己準備的楠木棺材,用來給那個忠誠的啞巴家丁下葬了。
她的靈前,沒有一個可以披孝的兒子。
流落泰北的王家四兄弟,其中大伯和二伯,在1990年前政策明朗之前,已經去世了,埋骨異域。
我的三伯在看到父親平安返回泰北後,相信了共產黨沒有說謊,也在一年多後回家探親,遺憾的是,見到了我父親的三伯母卻沒能等到丈夫回家,在一年前去世。
等了一生,就如此錯過。
王家四兄弟,只有我的父親,見到了自己的原配妻子。他們相見兩年後,大媽也去世了。
1993年年底,我成家了,母親的瘋病愈發嚴重,為了探究母親的過去,我帶著新婚妻子前往雲南施甸,去看望外公外婆。
我和妻子去看望外公外婆。
從外婆的口中,我知道了母親的秘密,那是一段連父親都不知道的經歷:出身大戶人家的母親,年輕時曾嫁給當地一青年教師,50年代因丈夫成分不好,夫妻被關進監獄,幾個月後母親以“陪殺”的身份目睹丈夫在眼前被槍斃,5歲女兒也在監獄受了驚嚇,夭折。
母親被釋放後,外婆集齊家裡所有的錢幣,捆在母親身上,送她跨過怒江,逃往緬甸。
我終於明白,母親的一生,為什麼會活得那般驚恐,那麼不安!她對我們的溺愛,對父親的猜疑,都是害怕再失去。可惜,行伍出身的父親,一生也沒能明白母親內心的創傷,他甚至連母親的生日都不知道。終於,母親再也無法承受歷史的沉屙,在恐懼和不安中,徹底迷失了,成了父親口中“一無是處”的妻子。
1994年,我們邀請二伯母前往泰國團聚,那年,二伯已經去世整整20年了。令人遺憾的是,二伯母臨走都沒有去二伯的墓地。她到死,都沒有原諒自己的丈夫。
他們是王家四兄弟中,唯一自由戀愛的。關於他們的悲歡離合,他們的兒子,會在另篇泰北系列故事中講述。
2005年,我的父親和母親先後離世,這對陰差陽錯走到一起的夫妻,一輩子過得都很分裂。他們的內心,各自都有著歷史的創傷,卻相互沒能理解和寬慰。
十年後的2015年,我的哥哥王磊來到泰北美斯樂,我帶他去了父親的墓地。他跪在父親的墓前,就如同他那年見到父親時一樣,依然是淡淡的,沒有多少話可講。
就像做夢一樣。
2005 興 農 牛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就係香港2021春季號 #現已出版 #精彩內容sneakpeek #一年訂閱優惠
在焦慮當中,2021春天已然來到身邊。面對一個回不去的香港,更讓人珍惜留下來的一切。春季號《就係香港》以Legacy 為主線,聯乘近二十位本地攝影師、插畫家、設計師、文化人、傳媒人及旅遊達人,呈現大嶼山過去六十多年的變化。當我們享受著這個島嶼的天然資源,以及多年累積的人文特色時,也不忘思考可以留下些什麼給未來的人,而「遺產」的真正意義又在於什麼?
# REvisit REthink REserve// 昨日今日明日——大嶼山
面積比香港島還大一倍的大嶼山,向來被視為「香港後花園」,島上不少地方仍保持著郊野原貌。但自五十年代政府興建石壁水塘,九十年代在赤鱲角興建新機場,2005年又有迪士尼,加上2018年開通的港珠澳大橋,以及即將啟動「研究」的「明日大嶼」,都一直在改變大嶼山原貌。雖說變幻原是永恆,但在取捨決定之前,或者可以先深入了解一下,大嶼山在不同年代,不同角度的面貌。
# REmains// 大嶼山的牠
黃花魚、中華白海豚和耕牛,都是大嶼山重要生物。 但五十年代後黃花因濫捕而絕迹;千禧年後大嶼山北部水域各項工程又大大威脅白海豚的棲息; 而農業消失後,大嶼山耕牛只能四處流浪。專題以插畫再現「昨日黃花」盛況; 又以圖片故事記錄大嶼牛在鄉郊徘徊的無奈; 本地兒童繪本作者貓珊 @maoshanconnie 則畫出最後一條白海豚的悲歌,以及芝麻灣牛牛如何被拯救及重生的故事 。
# REdefine the Legacy// 燦爛的遺產
遺產的價值不止在於金錢,更在於後人在當中獲得什麼啟發。世代居於大嶼山邊遠之地牙鷹咀的文頭,在祖傳荒地上一手一腳重建祖屋,延續家族記憶;五十年代初創立正記建築公司的富商曾正,留給12個子女最珍貴的遺產,卻是字裡行間的做人道理。而六十年代初曾正擔任東華三院主席期間,推動東華嘗產重建,並進行完善記錄,為日後重建並出租物業作慈善收入奠下重要基礎。
# REdesign//公共設計,由郵票說起
公共設計(public design)關乎一個城市的形象,呈現出一個地方的生活氣息和美學。由政府標徽、紙品文件如證件、鈔票、公文、刊物和郵票,公共空間及建築,以至各類型宣傳廣告,都對市民帶來重大影響。專題不但重溫郵票上的香港百年歷史,更邀來四位本地平面設計師及文化人,對談公共設計的可能不可能。
其他精彩內容:
# REvive Tai O// 新生大澳
大澳人口老化嚴重,年輕一輩為了工作都遷出市區,但近年卻有新世代回流的趨勢,令社區出現了一些新氣象。他們如何融入這個傳統漁村社區?社區又會為年輕人帶來什麼發展空間?由百年警署建築活化而成的大澳文物酒店,當中又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 REwild// 牛糞——一個城市再野生化的指標
致力研究城市規劃的「島民」(Islanders ) @islanders.zine,製作另類大嶼山地圖,以牛屎為主線,回顧耕牛與社區的關係,也帶來一種Rewild 大嶼山,提供永續有機生活的可能性。
# Reading HK// 漫漫長夜,與那些直擊靈魂的書
音樂組合「鍾氏兄弟」的主唱鍾一諾 @rogerychung ,另一個身份是公共衛生學者。是次推薦的四本書,涉及政治、人性乃至生死教育,更為我們朗讀書中個別章節,打開QR code「聽書」,更能感受內容的重量感。
即時試閱👇🏻
010.beinghongkong.com
立即訂閱
https://shop.beinghongkong.com/
2005 興 農 牛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基改 #基因改造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01 「一次在三大社群平台曝光的業配方案」廣告段落
02:00 基改是什麼?
03:08 基改的好處是?
04:49 跨國大企業孟山都的基改作物
05:38 基改作物的爭議
07:50 吃基改食品到底會不會傷身?
08:58 我們的觀點
10:46 提問
11:12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種苗專家告訴你:基改作物和傳統育種有什麼不一樣?:https://bit.ly/2VG052k
→【錯誤】「基改食品使動物三代絕種」?「紅色的牛蕃茄,基因是毒蠍子」?「甜玉米、紫地瓜也是基因改造食品」? -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tfc:https://bit.ly/3yW3Xuy
→想瞭解基改作物嗎?先從農桿菌談起:https://bit.ly/36HGFfG
→轉基因作物不確定性的不確定性:https://bit.ly/36EDTYH
→老鼠吃基改作物長瘤?爭議論文遭下架,但腫瘤照廣傳讓民眾超害怕│科學家與媒體的橋樑(四):https://bit.ly/2Ti6fVG
→看過這張腫瘤照嗎?經不起驗證的基改研究,成功用恐懼搏版面│科學家與媒體的橋樑(五):https://bit.ly/3z25mzK
→孟山都基改玉米研究,讓小鼠罹癌,可能跟除草劑有關:https://bit.ly/3kkEzKW
→歐盟最新兩年基改作物大鼠餵食試驗,再次驗證安全性值得信賴:https://bit.ly/3km6GJL
→基改恐懼症候群竄全球! 專家:科學不如恐懼有賣點!:https://bit.ly/3wNjrPU
【 延伸閱讀 】
→基改食品需要的安全審查與風險評估〈基改食品怎樣算安全?〉:https://bit.ly/3igU7wv
→基改食品究竟安全嗎? :https://bit.ly/2UUokcA
→科學、政治與權力:GMO管理與風險論述 -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https://bit.ly/3z5GHKM
→臺灣新聞遇見基改食品的歷史檔案:從1996-2006年 -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https://bit.ly/36FbEsV
→基改食品在新聞上的交鋒:2005-2016年 - 新興科技媒體中心:https://smctw.tw/4639/
→一顆黃豆 揭開基改食品恐怖真相:https://bit.ly/3BkM6Q2
→從化工企業到農業生技巨頭 孟山都爭議不斷的企業宿命:https://bit.ly/3remYFS
→基改鮭魚上市了:https://bit.ly/3hKH9YS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2005 興 農 牛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足本版】《李根興 - 十大創業忠告》18年功力,18分鐘內畀曬你!
第十: 「模糊地正確,好過準確地錯誤。Give it 5 years!」
第九: 「先選行業,後想經營方法。 」
第八: 「越多分析,越沒有出息。」
第七: 「不是 Work-Life Balance, 而是 Work-Life Combined。」
第六: 「做生意要做農夫,不要做獵人。」
第五: 「賺錢,要賺有錢人的錢。唔好在乞衣兜入面搵飯食。 」
第四: 「投資要分散,做生意要專注。寧做雞頭,莫做牛尾。」
第三: 「做生意就好像用一隻圓形的湯匙,在四方盒中吃豆腐花。記緊留一些讓別人吃。」
第二: 「你愈要得到的東西,你越先要付出那東西。最好的已經在身邊。」
第一: 「笑多一點,嘻嘻哈哈又一天。最大的敵人始終是自己。」
全文內容:
從前有個人揸住㗎法拉利, 遇上個朋友。
朋友問:「 點解你揸架法拉利?」
「因為我重要,去邊度都要準時!」
朋友話:「 咁你唔使揸法拉利啦!」
點解?
「你咁重要,人哋會等你囉!」
啊,又有point ! 你有料到嘅,人哋自然會等你,自然會搵你㗎啦。 呢個故事對我好大啟發!
但做生意,創業點樣先至能夠做到有料到? 我依家就同你分享下我創業18年, 我自己經歷給你的「十大創業忠告! 」
第十: 「糊地正確,好過準確地錯誤。Give it 5 years!」
可能你覺得「創業好過打工」,「做金融好過做咕哩」, 「開茶餐廳好過做大排檔」,乜都好。只要你大方向,覺得係啱嘅,就 give it 5 years 俾佢5年時間,專注做好佢。
中間執行嘅過程,必定有好多轉接你今日唔會想像到, 你會行錯好多路,但只要你專注做個大方向,你就會摸出條血路。 如果摸足五年,你都摸唔到條路嘅話,你就執咗佢,唔好搞啦。因為你無料到。
我今年44歲,我唔敢講好成功, 但肯定喺香港兩次摸咗個新行業出來,做到No. 1。 第一次,由廿六歲開始,創業源於失業,我2001年11月開始買賣小生意,04年我認真地諗過執咗間公司佢,撐一撐住,去到2005年6月先至覺得自己真係有料到,間公司唔會執,06/07/08/09年就憑住生意買賣中介嘅新模式,橫掃曬市場上你可以數到嘅所有獎項,Harvard Business Review 都搵到兩個關於我哋公司嘅 case studies, 11年仲攞埋傑青。
記住,大方向啱就撐住,五年! 奇蹟可能會出現。
第九: 「先選行業,後想經營方法。 」
盡量選擇多人發達的行業,你發達機率會更大。 如果你的競爭對手個個都是乞丐,那麼你做乞丐的機會率都比較高。 做生意如賽馬, 你就是騎師,行業就是馬匹。 如果你騎的是跛馬,難道你自己去跑嗎。 隻馬是 fit 馬, 你繼續抽煙聽音樂都能夠跑贏。
如果你做運動是打算賺錢, 踢足球一定比捉波子棋容易。2項運動要做到世界冠軍都有難度, 但踢足球,排第十,什至排第100都能夠賺錢;但捉波子棋呢? 沒有人會喜歡看。
我敢說我曾經是香港史上完成最多生意買賣的中介公司,2001年起,12年間經我手成交超過一千一百單deals。 由於買賣小生意,我06年起租入很多舖開生意,售予創業者,09年起再買了好多舖開生意。由於香港平均每間街舖是三千萬,要做到舖界第一,我沒那麼多錢,必需向公開集資這條路行。
你問我香港做地產基金賺錢? 還是生意中介賺錢? 不用想,香港地小人多,肯定是地產+基金, 做到幾百億資產的有很多! 生意中介, 個個都是在捉波子棋。
因此我於2013年7月24日,就決心轉型,向證監會申請牌照,公司霎時間由超過300人減至6人, 經歷了我人生最黑暗的三年,但我跟自己說:「Edwin, 你教人要先選行業,後想經營方法。模糊地正確,好過準確地錯誤。 」
雖然向證監會申請一個橙,他就給我一個蘋果我。總算於16年成功取得牌照,終於成為全港第一間證監會持牌的商舖基金公司,從新上路。成功取得牌照至今,就買入了31間街舖,賣出了27間,我敢說是同期全港最多, 同期排第二的相差九丈遠,接著我很有信心我們將會是舖界No. 1。
以前與細公司競爭,現在不同了,舖王幾百億身家。 你的行頭又如何呢? 你的馬匹壯不壯呢 ?
第八: 「越多分析,越沒有出息。」
大方向正確便要行先,邊行邊改。還記得我2001年於 New York 被開除後,回來香港決定創立生意中介公司, 因為當時絕大部分人創業都是由零開始,若要頂入一個現成生意,只是靠睇報紙的「頂讓版」,與財務公司的廣告或夜總會聘請舞小姐的廣告放在一起。
還記得當初創業時,我跟我爸說起我的主意,爸爸還對我說:「根興,你想做頂讓生意,你知不知道你將來的客人,第一個問題會問你什麼? 」「 他們會問好的生意為何要賣,賣出的就是不好的! 」所以這行業不能做。 幸好他後來又說:「不能做,總比沒事做好。 邊做就邊看看哪一門生意較好,自己買下來,不要再做這一行了!」又讓他說中了, 而演變成今日的我。
從前有個路人走去火車站,走到分叉路就只看見路牌指向右邊。不知還要走多久,但火車半小時後便會開出。站在原地想了一會,看見前面有個農夫,便問一下農夫先生要走多久才到火車站。 農夫望了他一眼卻默不作聲,再問多一次,他都不回應。路人便不理他,也不知道他是聾還是啞。 怎料向前走了幾步, 農夫便大叫「二十分鐘!」奇怪,為何剛剛問他又不回應,走了卻出聲呢? 因此他決定再問問農夫,農夫回答什麼呢?
農夫回答,「先生,你剛剛問我的時候,你是站著的。你不走,我怎樣知道你走得多快。你走需要二十分鐘,我走便要五分鐘。 」 我由2001年走到現在, 馬雲於1999年創立阿里巴巴,兩年之差,他走得比我快四萬倍,同一時間已經有好多人跌倒, 有的卻重新再來過,有的已放棄了。 你走多快我不會知,我只知道大部分人都會站在路牌面前,繼續分析,繼續想要行幾久,一站就站一年、十年、一世。你又走了沒有呢?
第七: 「不是 Work-Life Balance, 而是 Work-Life Combined。」
不要為興趣而創業,但要把你的生意變成你的興趣。因為 Work Is Your Life.
容許我show off 一下,我有一輛法拉利,亦有一輛麥拿倫,但都不是我買的,是我哥不要了才給我。但我真的很enjoy weekend 或是晚上自己駕車四處睇舖。一,可以去全香港每一個我從來不會無端白事去的角落。二,駕駛名車又真的是過癮很多。
因此我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已不知不覺現場錄製了超過1300條商舖成交的影片放上網,肯定是香港另一個歷史紀錄,真是要 work life combined 才做得到。
你呢? 別人送給你的,或是自己買的,有什麼可以令你更 enjoy 工作呢。但如果你認為享受生活,便要放低工作的話, 可能你就要重新思考一下 what is your life。
第六: 「做生意要做農夫,不要做獵人。」
時間要當你的朋友,不要做敵人。獵人就是餐搵餐食餐餐清。以為打到獵物後便可以買飛機大砲,招聘千軍萬馬,可以食大茶飯。誰料到獵物突然間消失了,便要開除員工,變賣資產,打回原形。
農夫, 雖然開始的時候會比較辛苦, 要播種,要等,但一有收成後,就重複再重複,長遠不用再憂慮太多, 起碼不會餓死。
為求生存, 起步時難免要做獵人,不然未有收成前就餓死了。 但當你一路打獵時,你就一定要慢慢地把生意變成農田。當你成為農夫時,時間便會成為你的朋友,獵人太陽一落山,時間就成為你的敵人。 如何知道你是獵人還是農夫呢?
兩個條件:(1) 每一次客人來光顧的時候, 你要想想他會否明天就消失了。如果他只是可能光顧你一次,以後就不再回頭,你便是個獵人。如果他是重覆性購買,每星期每月每年都要給你錢,交租交月費交管理費,分佣/抽成的話,那你便是個農夫。
(2) 就是如果你什麼也不做,二十年後你的貨物會變成什麼。 如果全部都可能成為廢物廢紙的話, you'd better be 你要做好勤力工作的人, 因為你塊田越耕越乾。 但如果你大部分貨物都能夠保值,甚至乎升值的話,你即使懶一點也沒有所謂。 而只要比懶人勤力多一點,可能就不得了,因為你有一塊靚田。
我當年做生意買賣中介,就是因為大部分人客只是光顧一次,以及所有放盤的生意,如果我不能把它出售,二十年後對於我來說都只是一張廢的放盤紙。 所以那時候的我要做得好勤力,只可惜騎著一隻跛馬。
現在商舖基金則不同了, 每個月都有租金及管理費收,持貨放假100年,只要買得正確, 肯定會升值,所以現在做得輕鬆得多。
開店做生意也是一樣, 不要所有商舖都是租來的。如果可以,每租三/四間商舖,就買一間商舖。寧願開少些舖,每十間分店,便有兩/三間舖是屬於自己買的。總好過三十間商舖,全部都是租來的。 租舖,時間是敵人,一個浪打過來,全部都白費了。買舖,時間是朋友,即使租來的全都倒閉了,還有自己的舖撐著。 我從來未聽過有人買舖自用會後悔, 但我聽過好多租舖的人後悔30年前沒有買間舖 。
你又是獵人還是農夫呢? 你什麼也不做又會有什麼後果?
第五: 「賺錢,要賺有錢人的錢。唔好在乞衣兜入面搵飯食。 」
最好賺的錢,就是不用出自己錢。 出老闆錢、出公數,這種錢最好賺! 有錢人,跌了一百幾十萬也沒有感覺。
最難賺的錢,就是客人花費自己辛辛苦苦儲來的錢,他為了慳多些錢而來光顧你。他勒住勒住,每次都跟你計較。這種錢是最難賺的。
以前我是賺創業者辛辛苦苦儲來的錢,去買盤生意。買錯了,就分分鐘一鋪清袋。難聽的說句,那時候的我是在乞丐的鉢子內找飯吃,賺得好辛苦。
但今日便不同了。做商舖基金,買得舖的全部都是有錢人。投資我基金的都至少三百萬港幣起, 接下來我們什至會主力打開機構性投資者這條路, 賺的就是不用自己出錢的錢。賺有錢人的錢一定相對舒服好多。
你呢? 起步時可能係要靠賺辛苦錢, 因為入門比較容易。但記住有機會一定要upgrade自己, 例如: 賣給大公司/大家族,建立自己品牌收貴點,或是 partner大企業,借他們的力量去賺有錢人的錢。但問心,你現在是賺誰的錢呢?
第四: 「投資要分散,做生意要專注。寧做雞頭,莫做牛尾。」
你一定要找到個位,在市場上有需求,而別人卻不做,你自己又識做,那你就將絕大部分的資源放落去,全心全力去專注做好這個competitive sweet spot,做到全世界無人比你叻。而最重要的,是客人願意給錢,最好是很多錢去買你的sweet spot。 因為他們不願意給錢的話,你再厲害都沒有用。
....
歡迎隨時聯絡我 whatsapp +852 9036 1143
買舖/租舖/放舖/投資商舖基金熱線: 28301111 或 whatsapp +852 90361143
盛滙商舖基金 Bridgeway 網頁 www.bwfund.com
李根興創業之友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Network/
李根興商舖之友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primeshop/
李根興 youtube 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N66AnLghXESgCDIsz-3Nw
#十大創業忠告,#18年功力於18分鐘,#18年創業經歷真心分享
2005 興 農 牛 在 老闆棒賽轉播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第二屆BBO單年度冠軍爭霸賽 32強 C組
2005興農牛 天猛星 VS. HOF-Latte 1993年費城人 -- Watch live at http://www.twitch.tv/onebox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