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兩歲九個月的小孩,
最近常常被教訓。
我記得以前他還小,
和姐妹聊天分享教養心得的時候,
姐妹說自己常常會大罵小孩,
當時我還說,我都對我兒子娃娃音耶!
話真的不能講太早,
因為兩歲叛逆期、
加上家裡多了一個正值可愛年齡的老二,
我注意到我會不自覺的對小的微笑,卻對哥哥的眼神充滿嚴厲。
身為和我一樣高敏感的大兒子,
怎麼不會感覺到呢?!
因為總總原因,
老大漸漸常常不受控制,
也許為了討關注、也許就是各種放飛自我,
讓我們常常情緒一來,
不管是罵、還是打手、打屁股都有,
夜深人靜的時候,
想到今天又失控打罵小孩;
覺得自己,真的很失敗。
這張照片,是前幾天帶他和弟弟去國中同學會的時候,
他從早上七點多醒來,
陪我們去教會小組、再到同學會看一群瘋狂的姐妹high到四點半,
不吵不鬧,坐在推車上,看著我們;
直到最後,他爸爸讓他拿著氣球🎈去外面走一走拍的。
我的姐妹們都驚訝的覺得我的孩子們(包含老公)怎麼表現的這麼好、這麼乖,都不吵不鬧的坐在隔壁桌,等我們聊完。
我記得當時我回答:
「因為我沒有比較,所以不知道原來我兒子這樣算乖?!」
今天早上,
我帶兒子去參加幼幼的親子活動,
當台上老師在講故事時,
我的旁邊,有一對夫婦,
他們的兒子不受控制的直接站在老師前面,擋住其他小朋友的視線,
但是,我觀察到他們沒有去制止自己的小孩,反而還樂的拿手機去拍小孩。
另一個坐在旁邊的媽媽,
他的兒子也是一股勁的往台上跑,
也不見媽媽出面制止。
他們,都對自己孩子很包容,
但是,小孩都好失控。
我不希望看到失控孩子的背後,
是沒有原則的父母。
反觀我兒子,就乖乖的坐在我懷抱,
被擋到了,只好自己伸長脖子,想辦法看老師手中的繪本,
我想,原來我的孩子,真的算乖了。
只是,我不是個太溫柔的媽媽。
我自己的完美主義,
不僅僅傷害自己,
也傷害了我身邊最愛的人。
夜深人靜的時候,
我覺得後悔,
小時候我們這一代都是被打罵教養出來的孩子,
那樣的我們,當下因為怕被責罵,所以聽話。
但是,過度壓抑以至於心裡叛逆、長大反而容易情緒失控。
沒想到這樣不喜歡的教養方式,
現在居然複製到我孩子身上,
我想我真的好需要智慧,
去處理我心中那個小女孩,
好像必須去面對那個陰暗面的自我,
才能夠得到真正的自由,
換來我對孩子的溫柔。
親愛的孩子,
你的兩歲本來就是第一個叛逆期,
請原諒媽媽常常不耐煩,
我正在學習自己面對自己內心深處的不完美,從心裡陰暗的地下室中走出來。
我希望我能正確教養,
可以容許你偶爾失控、犯錯,
我會用最大的努力
讓你長成一個很有安全感、覺得被愛;不因為害怕責罵而小心翼翼、有勇氣的經歷各樣的挑戰,
不去傷害別人與自己的孩子。
謝謝你無論如何都這麼的愛我和相信我,
你是一個努力又善良的孩子,
媽媽會永遠永遠愛你,
媽媽也要記得,釋放自我,和你一起長大
好好長成一個和年齡一樣有智慧的大人。
#深夜murmur
#yababysinthehouse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2歲叛逆期 繪本」的推薦目錄:
- 關於2歲叛逆期 繪本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2歲叛逆期 繪本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2歲叛逆期 繪本 在 酪梨壽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2歲叛逆期 繪本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2歲叛逆期 繪本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2歲叛逆期 繪本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2歲叛逆期 繪本 在 [寶寶] 兩歲的叛逆... -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2歲叛逆期 繪本 在 看過這些繪本的寶寶,順利度過了2歲叛逆期!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2歲叛逆期 繪本 在 2歲叛逆期的推薦評價,親子天下、BABYHOME、PTT和媽咪網 ... 的評價
- 關於2歲叛逆期 繪本 在 詹宇夫妻- 真情推薦❤️最暖心繪本|羅寶鴻的安定教養繪本 的評價
2歲叛逆期 繪本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好,我是王爍。我跟你講講自己最近受到的啓發:學習怎樣學習。
孩子是天生的學習機器
訓練營期間正值春節假期,我帶著兩個孩子旅行,24小時朝夕相處,三人行必有我師,我沒有辜負夫子的教誨。如果說我的認知在這段時間中有所升級,那就是從他們那裡學習到了如何學習。
他們是兩部學習機器。不光他們,孩子都是天生的學習機器。跟他們比學習能力,我們完敗。與其向他人學習如何學習,不如低下身向身邊的孩子學習。
與孩子相比,成人唯一勝出的地方是經驗。在外在,它對應行為模式;在內在,它對應特定的大腦迴路。經驗意味著行為模式與大腦迴路均己定型,好處是調用這些不需要佔用內存,速度極快,壞處是失去彈性和可能。
這就是成長:將無盡的發展可能,向著與環境適應的方向收斂。
多少人想重新來過,想想而已。
你應該向孩子學什麼
不談經驗,就談學習能力,我們要向孩子學習什麼?
第一,極度專注。
舉個例子,每個戴眼鏡的父母,都被孩子抓走過眼鏡,我也不例外。過程中感受非常特別,我覺得他手伸過來也不是很快,每個動作都歷歷在目,但就是躲不開,彷彿武俠小說里似慢實快的絕頂高手。
不過,在抓你眼鏡的那一刻,孩子確實就是絕頂高手: 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全心全意。既不重視你也不輕視你,更不理會旁人眼光,完全沒有心理波動,天上地下就只要做這一件事。
怎麼可能做不成?
第二,興趣多元。
這似乎與極度專注相左,表面看的確如此,但孩子就能做到兩者和諧共處。 他在每一刻都專注於當下注意的焦點,但注意的焦點又隨時在切換當中。 這一刻是你的眼鏡,下一刻是汽車玩具,再下一刻是繪本。環境對他來說總是充滿新奇,徜徉其中,專情且多情,孩子做到了。
你我這樣的成人則不然,我們的行為由一個個已優化的固定進程組成,因為這樣最有效率,問題是很少有新意。如果要從完全優化,也就是完全熟悉的環境中掙脫出來,我們就必須主動為自己創造新鮮的刺激。套路對我們有好處,但我們不能只生活在套路中。
我有一個小小的辦法,來自美國的心理學家Richard Nisbett說, 要每天記錄一件——哪怕只是一件——與昨天不同的經驗。它不是日記,而是提醒自己要主動尋求變化。
第三,反復練習。
形成自我意識,學會爬、走、說話,每個孩子都能越過這些成長的里程碑,但每個孩子的順序、方式都有不同:有人爬得早,有人說話早,有人走得早。
表面上隨機的學習進程,隱含著孩子並不隨機的努力:掌握技能,他們是一樣一樣地來,每一件都要經歷反復練習。
任何一件事,孩子們總是會反復練習,彷彿對它充滿熱情,但這只是旁觀者的想象。孩子對它無愛無嗔,一旦感到已充分掌握,立即棄之如敝履,掉頭他顧,開始下一項學習。
全情投入,果斷拋棄。這些成人很難同時做到的事情,孩子做起來自然而然。
練習的起點是模仿,而最好的模仿對象是誰呢?哥哥姐姐。
長大之前,孩子最好的老師不是教師也不是父母,而是哥哥姐姐。所以,雖然所有哥哥姐姐都想逃離弟弟妹妹,但也總是逃不掉。
一定熟練程度之上,孩子會在練習中加入新意。新意並不新奇,其實就是已掌握的技能像模塊一樣在新情景中移植、重組、分解。孩子是沒有條條框框的,結果往往匪夷所思,絕大多數並無價值,只能推倒重來,但又有什麼關係呢?
學習就是過程,過程就是學習。
第四,總問為什麼。
孩子會說話以後,「為什麼?」這三個字,父母就再也躲不開了。「打破砂鍋問到底」,是孩子的特權。父母想躲,是因為許多事情問到底之後,有一部分並沒有原因,人生充滿了隨機,但這個真相怎麼才能跟孩子說得明白呢?
還有一部分是父母自以為知道但其實並不知道答案,被孩子問出了「皇帝的新衣」。
所以,保有我們自己心中的孩子,不妨像他們一樣始終問自己:為什麼?找出自己穿著的皇帝新衣。
第五,純粹。
孩子並不真誠也並不誠實,因為沒有虛飾和謊言,就沒有真誠和誠實。孩子就是孩子,他只有一層,而這一層是絕對個人主義的。
孩子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和利益,他只會在自己的感受和利益,與別人的感受和利益衝撞當中學習。 所以,重要的事情再說一遍,哥哥姐姐極為重要,因為除了哥哥姐姐,家庭里不存在給予孩子以衝撞的機會,而這是孩子成長的關鍵一層。
孩子也是絕對實用主義的。 他們對任何事物的關注,都集中於「對我有什麼用?」孩子會在環境中選定一個頭馬,然後用自己的方法搞定他/她,黏著他/她,使他/她成為自己的保護人和照料者。
這個人天然是媽媽,如果媽媽不在,則往下類推,再找一個。養育照顧孩子,不管有多少人多少資源,其實只是一個人的事,因為孩子眼中只有一個人。這是演化埋下的生存算法,成人已失去了這般純粹。
第六,重視反饋。
孩子學習的時候,比如學爬樓梯,他雖然是在爬,但卻始終回過頭看著你。這就是孩子在反饋中學習。他需要你給他傳遞信息,這樣爬是否安全?行不行?好不好?
孩子做許多事情,獲取反饋的動因總要佔到一半以上。要不然,你以為那些孩子成長中的「魔鬼兩歲」、叛逆期,會是怎麼來的? 孩子故意折磨你呢,各種測試你底線的行動,是他自然達成的學習圖譜。
孩子在環境中成長,早期最具支配性的環境因素就是父母。而他要瞭解我們,離不開我們給他的反饋。
兒童心理學研究認為,與孩子多相處,多遊戲,多說話,與他像成人一樣對話,是孩子成長最關鍵期(0到3歲)父母最好的策略,也是窮人最好的逆襲。
對孩子的成長來說,財富在這個階段的力量,遠不如父母與孩子相處的時間。財富不平等,好在時間是平等的。
第七點,孩子學習時不要臉。
在進入社會環境之前,孩子不知道什麼叫作不好意思。成人則已經社會化了,很難做到不要臉,總是不好意思。
說起我們這樣的人,最常遇到的負面反饋,就是別人對我們說,讀書有什麼用,書上的東西又跟現實不一樣,照搬書上的東西不就是書呆子嗎?其實這不過是對方順手拈來的口舌之利而已。
書上的東西跟現實是不一樣,現實只是一個案例,書上的東西則是大樣本。本來不應該說誰比誰更靠譜,但既然對方先比了,那你想想哪個更靠譜一些?
讀書,求知,應用於現實,使我們可以超越自己經驗的局限,得以鳥瞰各種可能,再投射到自己的小環境之中,反復迭代。
誰更靠譜不是很清楚嗎?
總結一下,今天我們講向孩子學習怎樣學習,可以還原為這一系列問題:
你能像孩子一樣專注嗎?
能像他一樣興趣廣泛嗎?
能像他一樣反復練習不覺枯燥嗎?
能像他一樣問到底嗎?
能像他一樣赤裸裸嗎?
能像他一樣重視反饋嗎?
能跟他一樣不要臉嗎?
這些問題,思想大先輩們問過。老子就問過我們: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如果能,祝賀你 ,你保有終身的學習能力;如果不能,你就要多觀察多思考向孩子學習這件事。在這部完美的學習機器面前,我們哪裡有資格去把他打造成這樣那樣。
我們能做、應做的,是幫助他找到自己的路,也趁機重新思考自己該如何行路。
共勉。再見。」
2歲叛逆期 繪本 在 酪梨壽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八月書單:《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貝蒂不想不想去睡覺》,叛逆期幼兒與家長的情緒管理繪本】
.
貝蒂肚子餓了,好想吃香蕉,但她手腳牙齒全用上了仍剝不開、也不肯讓大嘴鳥先生幫忙,氣得大哭大鬧,滾地踢腿......
.
夜深了,貝蒂也睏了,但她忙著演奏樂器、畫畫、玩玩具,十八般武藝都耍過一輪,任憑大嘴鳥先生說破嘴,就是不想乖乖上床睡覺......
.
劇情聽起來很熟悉?英國繪本作家Steve Antony筆下的小猩猩貝蒂,正是所有「不要不要期」幼兒的寫照,永遠讓人搞不懂他們堅持的點,大嘴鳥先生的角色,則活像被氣到腦細胞死了幾百萬個還得努力裝淡定的無奈家長。
.
Steve Antony的畫風雖然不完全是我的菜,但貝蒂系列故事的圖文完全摸透幼兒心理學,身為叛逆期難搞小兒之母,這兩個故事療癒效果十足,讓我多一點耐心聆聽小小暴走族的深層需求,試著以智慧化解雙方一觸即發的情緒。
.
故事結尾幽默的回馬槍(對媽媽而言應該有點恐怖),也讓我苦笑點頭,唉呀,原來在馴獸之路上,我不孤單。
.
=
.
● 親子共讀筆記
.
兩個月前與剛進入兩歲叛逆期的寶包共讀今年在台灣紅遍半邊天的《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發現他愛不釋手,趕緊再找來原文版Betty Goes Banana,與六月新出版的續集Betty Goes Banana in Her Pyjamas(暫譯《貝蒂不想不想去睡覺》)。果然他也一樣投入,會跟著不想睡覺的貝蒂說No,學大嘴鳥先生喊Stop,讀到安撫的字句時,會乖乖平靜下來。
.
貝蒂系列的目標讀者群設定是1~6歲的學齡前幼兒(我猜最能感同身受的年齡是2~4歲),英文句型簡單且再三重複,就算家中已有中文版,在預算足夠的前提下,也不妨找英文原版對照,小小孩能學習基本英語生活會話,稍大的孩子則可當成自行閱讀的英語初階讀本。
.
書中大量置入吸引幼兒注意力的狀聲詞,例如第一集中貝蒂哇哇大哭聲、啜泣吸鼻子聲、踢腿碰碰聲、啊啊尖叫聲,續集中貝蒂吹笛子的嘟嘟聲、打鼓的咚咚聲、吹喇叭的叭叭聲、揮灑顏料的刷刷聲、玩具車的嗶嗶聲.......多讀幾遍就朗朗上口。最後我只要讀前半段,指向圖片中貝蒂的動作,寶包就會接著唸出對應的聲音,共讀過程充滿互動樂趣和成就感。
.
中文書名中看不出來,但原文書名玩了個有趣的雙關:Betty Goes Banana中的goes banana是英文俗語「情緒失控」之意,巧妙呼應小猩猩想吃的香蕉;續集則延續首集的Betty Goes Banana,加上 in Her Pyjamas(穿著睡衣)三個字,也就是「貝蒂睡前起番顛」,可不是巴豆夭想吃香蕉當宵夜唷。
.
●Betty Goes Banana親子共讀影片:https://youtu.be/bOCosAUVWMk
●Please Mr. Panda 朗讀影片:https://youtu.be/OMZUTn7WojU
●作者Steve Antony個人網站:http://www.steveantony.com/
=
.
Betty Goes Banana與續集Betty Goes Banana in Her Pyjamas的英文原版,以及作者Steve Antony另一本幼兒繪本代表作Please Mr Panda,都會加入下週8/17~8/20的八月英文繪本童書團。
.
中譯本《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2015年已由親子天下出版,續集《貝蒂不想不想去睡覺》預計2016年1月上市。
2歲叛逆期 繪本 在 看過這些繪本的寶寶,順利度過了2歲叛逆期! - YouTube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寶寶從1歲半開始,就會有獨立意識,這種「獨立」的感覺,就是將「我不」發揮的淋漓盡致。這時候建議媽媽使用故事或者 繪本 給寶寶一個「約束」。 ... <看更多>
2歲叛逆期 繪本 在 詹宇夫妻- 真情推薦❤️最暖心繪本|羅寶鴻的安定教養繪本 的必吃
最暖心 繪本 ❤️最真情推薦去年,羅寶鴻老師將蒙特梭利、阿德勒正向教養與薩提爾融合創造 ... 【爸媽容易嗎EP1】蒙特梭利PK 2歲 小孩 叛逆期 ||詹宇夫妻 ... ... <看更多>
2歲叛逆期 繪本 在 [寶寶] 兩歲的叛逆... -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寶寶已經兩歲多...這幾個月以來讓一直很有耐心的爸媽好幾次理智線斷炸。
有時候真的會對他口氣不好,今天實在很擔心,不知道是小孩這個階段的行為是過度期,
還是自己的小孩個性不好?
有時候在糾正小孩的時候,他不高興會摔東西,摔了會看大人的反應,曾經冷處理過,不
過他就是會故意一直摔、把東西掃到地上,跟小朋友玩的時候,別的小朋友只是小推他一
下,如果當時他心情還沒完全玩瘋放開,他就把人家的手抓過來咬...但是我們的家庭沒
有
過這樣的行為...更不用說不高興的時候會打爸媽這件事.........
常常就是會有攻擊的行為,真的很苦惱
但是心情好的時候就不會有這些行為,指令也都聽得懂,也算是可以溝通。
但若是心情不好,或不順他的意就容易打人、摔東西。
例如有次要洗澡,請他來脫衣服,他不想洗,結果僵持不下的當下,他突然默默走到板凳
那邊,然後把小板凳拿起來丟,丟完就看我的反應,我若是不過去阻止,他就會繼續拿起
來丟。
我有冷處理過、轉移注意力、大聲喝斥、拉到旁邊溝通、甚至打手手,但還是沒有改善..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246.133.2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82220723.A.4AF.html
※ 編輯: allmqz (27.246.133.230 臺灣), 02/21/2020 02:45:4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