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睡到一半
突然摸到被子怎麼濕濕的
就問欸比:你尿床了嗎?
她也醒著
就默默點頭說:不要生氣⋯⋯⋯
她早就發現自己尿床了
可是怕我跟欸比爸生氣
就不敢說
自己一直蓋著都是尿的被子⋯
看了超心疼的🥺
我跟她說:爸比媽咪不會生氣~處理好就好了😊
後來她就靜靜地跟我們ㄧ起換完被單
才安心的睡著~~
欸比在尿床這點
一直都超天使的
只有2歲戒尿布的時候尿了兩次床
之後就再也沒尿過床⋯⋯
可能她潛意識裡已經沒尿床的記憶了
所以昨晚不小心尿出來
自己心裡就會認為很抱歉很難堪⋯
其實孩子如果尿床
就算自己再想睡
都別拿情緒去對待他
因為他自己心裡已經很難受了
這時候只需要陪著他一起處理
給他一個擁抱🫂
千萬不要忽略掉
因為孩子的安全感
都是從這些你認為的小事上得到的❤️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親子天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夏天到了,媽媽說不要一直站在太陽底下,除了會中暑外皮膚也會曬黑!為什麼曬太陽皮膚會變黑呢?來聽小行星哥哥姐姐怎麼說吧!聽完可以再把學會的新知識分享出去哦! 用聽的知識-「今天我知道,原來如此真奇妙!」 #每週五下午2點,給孩子一個有趣新知識! 給小耳朵聽的十萬個為什麼,一天一個小知識,滿足孩子好奇...
2歲 一直 說不要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日常】我們這一家
上週學校派了一個超乎我難度想像的作業
不知道對其他小班的學生如何?
.
肉肉說她最喜歡的事是:畫畫
這是真的,肉肉每天在家裡都會畫畫,不知不覺畫了一段時間了!
但總是一堆混亂的線條
然後說,這是魚,這是蛋糕,這是恐龍
其實對我來說,就是一團線條😂
.
這次老師派的作業是:畫一個「自畫像」、自我介紹(喜歡的玩具、食物、做的事、討厭、長大想當和想告訴大家)
沒想到最難的是,還要「畫出親愛的家人們或貼上全家福照片」
對啦,可以只貼照片
但不服輸的Daddy,想說,自畫像都畫了XD
來畫「家人」也還好吧?吧?吧?吧?吧.......
不好,肉肉不知道怎麼畫
停了很久,沒下筆
陪寫作業的我,也發呆了好幾回,和肉肉兩個人苦惱又分心了半天
但兩個人都沒離開位子
肉肉就是在我身上,又爬到沙發,又回我身上
兩個人類都沒放棄
.
我突然靈機一動,找來了喵爸--
我們家最會畫畫的人
請喵爸畫我們家的三個人,喵爸畫了喵頭、圍頭(熊)還有肉頭(兔)
以前喵曾這樣畫過,幫肉肉畫了兔子的人設
肉肉以前不知不懂,現在會抵抗了
肉肉說不要兔子代表她,也不要狗(肉肉的生肖),也不要小貓咪(我以為肉肉會想用小貓咪,因為一天到晚自己演小貓咪)
竟然肉肉說要「小豬」
我先畫了一個「豬頭」,肉肉不要
(哭哭,是我畫的很醜嗎....)我又馬上意識到指的是維尼卡通的小豬
趕緊看著手機畫了一個小豬,肉肉很滿意
才開始畫一家人了!
.
雖然很多地方在學喵爸的畫
但畫出來還是很有三歲小孩畫畫的味道呀!
好可愛!
(最後改讓肉肉畫TsumTsum版的小豬,但肉肉說要畫黃色版的?! 小孩的配色很奇妙)
.
好吧
畫完肉肉和我都很滿意
相對於原本的一團線條,真的是進步驚人
隔天作業交出去了,我也在白板畫了我們一家人
覺得陪小孩上小班,也是我自己的潛能開發
.
再隔一天
肉肉在白板畫了水母(無人協助)
我只能說,小孩真的潛能無限
(我突然有點懷念我一直看不懂的混亂線條畫)
by圍爸
#同志家庭 3y1m
2歲 一直 說不要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歲孩子貓狗嫌!什麼都不要什麼都要堅持!怎麼辦啊??】😭
媽媽: 「兒子現在2歲半,我們發現他似乎很喜歡『挑戰』爸媽,叫他不要做的事情,往往只要大人一不留意,他又會偷偷做,提醒他好幾次後,他一發起脾氣來就會大喊『不要!不要!』……難怪人家說『2歲孩子貓狗嫌』,真的很傷腦筋啊……」
羅寶鴻老師: 「1歲半∼3歲的孩子正處於『自我認同危機期』,當他想做一件事被成人阻止,就會有強烈的反抗行為,也開始會跟成人說『不要』,來切割自己與成人。」
⭕️ 蒙特梭利教育觀點
媽媽辛苦了,看來你的孩子正值「自我認同危機期」,在這年紀開始會慢慢瞭解自己是獨立個體,尋求自我認同,藉由對大人說「不要」,來展現自己與成人的切割。
「自我認同危機期」(Crisis of Self-Affirmation)是孩子在1歲半歲開始到3歲、從前幼兒期(0 ∼3歲)過渡到後幼兒期(3 ∼6歲)的轉折時期。在這階段,孩子在心理上開始瞭解自己是獨立的個體,而不是主要照顧者的一部分。他會開始想確認「我」的存在與價值,尋求自我認同。所以當他想做一件事時如果被成人阻止,他會有強烈的反抗行為。在日常生活上,他也開始會有意無意地常跟成人說「不要」,來展現自己與成人的切割,來證明自己是「獨立」的。
父母都會覺得這時候的孩子,想要用情緒來控制整個世界,而且怎麼講都講不聽,非常難搞。因此,西方文化稱這階段的孩子為“Terrible Two”(因為孩子的反抗會從2歲開始越來越強烈),東方文化則有「2歲孩子貓狗嫌」一說,也有人稱這段時期為孩子第一個「叛逆期」。
「自我認同危機期」何時結束呢?到了大概3歲,當孩子開始說出「我」這個字的時候,就代表他對自我的統整過程已經完成,這轉折期要接近尾聲了。
❌ 不要用處罰或責備回應孩子的「不要」
這年紀的孩子一直跟你表示「不要」的時候,是他生命發展在確認自我的重要歷程,不是他「越大越不聽話」。所以不要以處罰或責備的方式回應他!其實這時期的孩子是很可愛的,因為你都可以預測到,他絕對不會聽妳的話。😂
我常跟家長提醒:「沒有一個孩子是天生喜歡被規範的;他會反抗是理所當然的事。」這也是孩子開始探索成人規範、挑戰規範的時期(你說不行做的他就越要做)。我們必須要瞭解人類與生俱來就有「探索、適應、挑戰、征服」環境的潛力,他也需要經過探索規範,才會適應規範。所以,當他挑戰我們規範的時候,我們要瞭解他正在「展現人類偉大潛力」,而非「故意不聽大人的話」。
透過打、罵的方式讓孩子服從,孩子在當下可能會聽你的話,但打罵有太多潛在的負面教育效果,所以不建議使用。
❌ 修理完等他不哭了,再好好跟他講道理
「有些家長會說:『我不會不理孩子,雖然我在孩子不乖的時候會罵他、處罰他,但我都會在心情平復後再跟他好好講道理,讓他了解剛才被罵、被處罰的原因,讓孩子知道是非對錯。
相信不少人都覺得這種教育方式很不錯。打罵完只要跟孩子講道理,讓他知道自己為什麼被打罵就好了,何必還要這麼麻煩,學一大堆所謂的正向教養呢?
如果你也這樣覺得,不妨試想一下:
你的伴侶都用處罰、打罵的方式來對待你。但等到心情平復後,都會好好再跟你講道理,告訴你剛才處罰、打罵你的原因。這樣,你是否會覺得『這個人對我實在太好了,我在他身邊充滿歸屬感與價值感』呢?遭受家暴的人會覺得自己有價值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既然如此,為什麼我們反而認同打罵孩子是可以被接受的教與方式呢?」——《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 深深的同理、淡淡的處理
當你覺得孩子「怎麼講都講不聽」的時候,請記得在提醒兩次無效以後,就不要再提醒(因為我們往往會越提醒越生氣),可以用行動來代替語言,溫和且堅定地執行該做的事情。例如:孩子在玩具店一直不肯不走說要買玩具,提醒兩次無效,就和善堅定地把他帶離,不在那邊做無謂的抗戰;又或是孩子在電梯裡面一直跳,提醒兩次無效,就和善堅定地把孩子帶離電梯,不讓他影響到其他人。
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當然很可能會有情緒。這時候,建議爸爸媽媽記得用「深深的同理、淡淡的處理」的策略,當下用包容接納去面對孩子的哭鬧,不要一直解釋、說明、講道理(往往我們越講越他就會哭得越大聲),而是陪伴孩子把情緒宣洩完、慢慢恢復穩定。因為,你的道理其實在剛才好好提醒兩次的時候,已經清楚說明了。孩子未必是聽不懂,而是在當下因為某些原因,讓他想要挑戰。
在孩子在情緒時,若成人內在是安定的,孩子也會比較快穩定下來,所以當下我們要思考的不是「怎麼讓孩子停止哭鬧」,而是「自己要怎樣才能夠安穩陪伴」。
更多應對孩子情緒的說明,可以參考留言區的以下兩個影片,來應對孩子的情緒: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繪本
2歲 一直 說不要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夏天到了,媽媽說不要一直站在太陽底下,除了會中暑外皮膚也會曬黑!為什麼曬太陽皮膚會變黑呢?來聽小行星哥哥姐姐怎麼說吧!聽完可以再把學會的新知識分享出去哦!
用聽的知識-「今天我知道,原來如此真奇妙!」
#每週五下午2點,給孩子一個有趣新知識!
給小耳朵聽的十萬個為什麼,一天一個小知識,滿足孩子好奇心,培養探索世界的熱情!
小行星樂樂TV YouTube頻道
★ 陪伴孩子成長的影音學習頻道★
立即訂閱:https://cplink.co/ul2HBxNY
親子天下有聲故事書APP
★ 最適合0-8歲聆聽的故事APP ★
前往Google Play下載:https://cplink.co/KeemPqbY
前往 iOS 下載:https://cplink.co/Mj2Vo7C1
#故事有聲書APP #今天我知道
...................................................................
親子天下官網 http://www.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Shopping http://Shopping.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http://best.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
粉絲頁:
親子天下 http://on.fb.me/1Kkng6j
親子天下Baby http://on.fb.me/1KQQAkP
親子天下悅讀 http://on.fb.me/1Sryt7P
親子天下育兒好物 http://on.fb.me/2dpFvHK
翻轉教育 http://on.fb.me/1QgVd3O
嚴選部落客 http://on.fb.me/1R3XbYD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nvIxuOIJ64/hqdefault.jpg)
2歲 一直 說不要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公視新戲《20之後》(Utopia For The 20s) 引發許多觀眾共鳴,參與演出的Janet和藍鈞天在接受VOGUE專訪時表示,每個人都能從這齣戲裡找到共鳴。
說到20歲,Janet表示當時是個愛作夢的女孩,列了一串願望清單,當無國界醫生、當背包客環遊世界,去美國人不敢去的蠻荒險境,「超貪心的啊!但20歲的人就是有權利做夢,外面的世界如此遼闊,反正夢是免費的。」至於藍鈞天,他說那時候就想當爸爸,如今願望成真,「其實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夢想,像泡泡一樣不斷地冒出來。」
2人都邁入30世代,回頭看20歲的自己,會給他(她)什麼建議?Janet俏皮地說:「Janet,不要跟他約會,真的不要!還有所有事情都會自己找到出路,不用擔心走不出困境。」她認為人難免犯錯,最重要的是不要重蹈覆轍,從中學習。藍鈞天想對自己信心喊話:「要勇敢一點!」
期許自己的小孩在20歲,會變成什麼模樣的人?Janet笑說:「兒子如果跟我一樣的話,會做出很多瘋狂的事情,我希望他可以理性一點的做瘋狂的事情,外表跟老公George一樣帥。」相對於Janet不希望兒子太瘋狂,藍鈞天倒是希望女兒很勇敢,有女王風範。
在《20之後》裡,Janet與藍鈞天飾演未婚夫妻,感情受到現實考驗,但也是20世代年輕人尋求意見的對象,在20歲時如何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Janet說自己有3個建議:首先是不要跟別人比較、其次是凡事按步就班,最後是不要以自我為中心,「往外看,你會發現自己真的很幸福,我的狀況真的還好,而且你會從中得到啟發。」
已經當爸爸,演藝事業也受到肯定,藍鈞天說我們很習慣將目光專注在問題上,心生恐慌,「不要一直針對問題去戳」他以自己當例子,「也許試戲時導演當下覺得你不適合,但也許下一部戲會找你。」藍鈞天說:「不要將焦點擺在問題上,而是從經歷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以另一種心情和心態去面對它。」
#人物特寫 #20之後 #公視
------------------------------
❗需要字幕的朋友 👉 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 其他熱門主題推薦 】
▷ 祕技片:女星變美&化妝包 ► http://bit.ly/2vWUYMS
▷ 時尚:穿搭、精品 ► http://bit.ly/2FfFvbi
▷ 瘦身:瘦腿、塑腰、練翹臀 ► http://bit.ly/2f7qFHW
▷ 名人:每月封面人物 ► http://bit.ly/2iGe94s
▷ 美容:保養 / 彩妝技巧 ► http://bit.ly/2fns0cP
▷ 73個快問快答+歐美明星搜包 ► http://bit.ly/2yKtwDj
------------------------------
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 馬上訂閱傳送門 → http://bit.ly/2eoVk7R
--------------------------------------------
【更多VOGUE TAIWAN】
+ Web:http://www.vogue.com.tw/live/
+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 Twitter:https://twitter.com/Vogue_Taiwan
+ LINE:voguetaiwan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bit.ly/2eoVk7R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 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是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 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和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上傳推薦給大家,也請喜歡我們頻道的各位可以訂閱我們的頻道,我們會繼續努力帶來更多的內容給大家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8j5CGnFI7as/hqdefault.jpg)
2歲 一直 說不要 在 leftab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飛魚雲豹音樂工團「系列八」
布農專輯—林班原住民族的悲歡離合
林班歌-是居住在山林間的神仙們,面對現實困頓時,所賴以抒發的歌曲。五、六0年代,林務局僱請部落青年們上山整理林地,經常上山工作就是一、二個月。晚上烤火無聊時,常常用一把吉他,幾個人哼哼唱唱,就編出一些歌曲出來。
這張專輯裡面的八首林班歌,雖然多是男女對詠的情歌,但卻是原住民族在歷經百年來文化、經濟、社會的巨大破壞後,微弱、自我慰藉的掙扎之歌。
1.東埔之歌
2.三更半夜
3.情人的眼淚
4.牽牛歌
5.獨自行走
6.阿珠
7.難忘的心上人
8.歡迎歌
亞山:國小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唱林班歌了。以前新中橫測量的時候,砍樹、定標。聚在深山一個月,這邊有一個東埔山,他們住在那邊的工寮。從東埔山往下看就是東埔部落,因此做了這樣的一首歌。還有高雄的布農族,像桃源村的人也會來東埔這裡造林,也帶來了這些歌。
師母:以前小時候會好奇林班的工作,但媽媽不准。後來,有的人砍樹,砍到手斷了,我就不敢去了。
美珠:六月國小畢業後,七月就去林班了,往林班上山賺錢。即使是女孩子也一群人去林班。年長的人會照顧。當時的工錢一天一百多塊,當時的米一包也要一百多塊。上山砍草,砍杉木旁的草,有時候挖地種杉,有時候整地。一去就是一個禮拜,大家都睡在工寮,也不覺得那很苦。還可以玩躲貓貓。
有一次姑媽找我們去林班工作,要去杉林溪煮飯,二樓有燈,和我同行讀護校的同學就帶著錄音機、高跟鞋、漂亮的衣服要去照相,我們以為只是煮飯不需去山上工作。但是我們一到就想哭,暗暗的晚上沒有雨靴。隔天一早就要砍草,只好借姑媽的鞋子。後來我就去桃園的工廠工作。以前在林班工作,沒有喝酒、沒有電視,就是唱歌。晚上感覺暗暗的,唱歌感覺很好。在平地的時候,我們不會唱歌,因為在工廠會怕,看到平地人會怕,因為被欺負過。也有跟姊姊說,不要再去了,但還是又被調到別的地方。
木松:國中的時候和亞山一起到林班工作,都是寒暑假的時候,因為要籌學費,當時的學費都是自己交錢。那時候讀書自己要負擔,家人沒有鼓勵唸書。就只好跟著去林班賺錢。結果有一次被騙了,做了一個月才領三百多塊。 林班的帶工,標的都是平地人,工作的時候還要算時間,會算時間說還有三十秒就要開始了。
當時說累是會累,年紀越小,做的公差越多。年紀最小,大家會要你去拿水等等...。但是年長的人也會幫我們磨刀,所以那時候出公差是應該的。就這樣大概做了三年。當時的生活很很精彩,晚上不知不覺中烤火唱歌,我記得第一次唱 第二段林班生活多麼寂寞,那一段我們就不會唱。
伊曼:和高中畢業後當兵回來回到部落,沒有什麼可以做的,就和木松的妹妹一起去台中工作,一去就沒有回來,因為在台中賺錢比較多。在公司常常和排灣族打排球,就在那時候認識美秀,那時候的美秀很清秀,我還以為她是漢人。
木松:我們那時候有去公司看伊曼的女朋友,我們都說美秀怎麼可能看上伊曼?在公司大家都會到教會聚在一起。也有一些表兄弟會住在一起。
木松:女孩去林班男孩子都會照顧,....
亞山:但也要看長相啊......
美珠: 以前只有我一個小姐啊.....
亞山:美珠以前像猴子..
美珠:有時候我只要負責背便當,每天也有五百塊,但我還是一直跟著木松走......以前和木松還會錄歌,錄林班歌、詩歌,錄了好幾卷,常常邊錄邊哭,那時候也是萬壽負責彈吉他。
伊曼:以前去林班工作會哭,那麼小,長輩砍完草在上面休息,我們還在底下砍...
美珠:以前大人很過份,林班賺的工錢全部給爸爸媽媽拿走,很過份,也不會給我們一點。
王拓南:布農族過去沒有歌,只有八部合音。我們年輕的時候喜歡樂器,發現阿美族等各族群都有自己創作的歌,當時就有樣的感動,應該作一些布農族所創作的曲。於是就和伍清光編譜,我寫歌詞,從那個時後就開始布農族創作的歌,那時候是二十四歲的時候,二十幾年前,退伍後開車,原本要成立樂團,沒有人幫忙。
獨自行走 這首歌要說的是,住在山上人事少,一個人去工作走走,會寂寞,聽到鳥叫,在人憂傷聽到鳥聲會感到安慰。
木松:在林班工作學到要聽老人、長輩的話,畢竟他們很照顧我們。也學會了要刻苦耐勞,雖然很累,但別人可以作的,我們也可以做。晚上老人也會跟我們講關於布農族過去的生活。
亞山:過去在林班工作,長期生活在一起,彼此扶持互相幫忙,現在沒有林班的生活,小孩學不到過去大家族的互助。
木松:小孩子有什麼就是共享,有糖果一伸手,我們就會就會分,即使在石頭上打碎也會分。一定會給旁邊的人。
王拓南:過去在教會經常會有人來訪問,我們沒有布農族的歡迎歌,所以我們兩個人就做了這首歡迎歌。歡迎客人來到教會。
王拓南:作牽牛歌是因為小時候犁田,經常父母親叫去工作,每次要放牛餵牛,跟自然接近。三十年前部落是屬於安靜的現代化後就比較不一樣。
木松:以前不會磨刀、砍草,他們會下來幫忙。便當吃不夠分給我們,大家像大家族一樣彼此尊重,也尊重長輩。以前講話很謹慎,講話比較客氣。以前用狗去追山豬大家都會參與。有時候,一鄰的人全部一起去捕魚,大家在籃球場上分魚。大家也一起採收玉米。這是布農族固有的團結力。
美珠:我知道做這首歌的人在我國小的時候,有一個叫libu的年輕人,他喜歡我姊姊。國小的時候,那年輕人一直跟著我爸爸,但姊姊不喜歡他,他還是一直幫忙,要表現給爸爸看。他做這首歌是在醫院,可能是想她,覺得失戀了。這就叫做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這首歌國小的時候在東埔很流行,那時候大家都會唱,就是不知道這首歌的感情。在民國五十幾年的時候吧!
li bu:阿珠這首歌他們年輕人喜歡,我不喜歡。以前跟阿珠一起工作,後來到外面工作,出車禍,這首歌是在醫院做的,以前年輕唱的。
總監/張俊傑
製作人/陳主惠
編曲‧配器/陳主惠
演唱/布農文化工作室
Dama Daho(伍保國)
Dama Lo (伍文科)
Gina Hum hum(科月香)
I val(王錦蘭)
Aziman(史亞山)
La ngui(伍美珠)
Aziman(伍治中)
A boos(林美秀)
La niahu(伍木松)
Buni(全明花)
Daho(伍萬壽)
Umav(松金花)
Lini(方良吉)
A boos(全靜茹)
Baisu(王榮貴)
美術設計/周麗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NwIyDU73M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