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打臉需要勇氣…
時代力量主席 #陳椒華立委,ㄧ位藥師居然質疑ㄧ群專業醫師,栽贓抹黑ACIP成員,這些都是長期為台灣醫界付出與努力醫師們
陳椒華你到底算哪根蔥?隨便一位資歷就打趴你
ACIP召集人 #李秉穎
現職:
—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
主治醫師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
副教授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
理事長
—行政院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預防接種諮詢小組召集人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
理事長
—亞洲鏈球菌預防策略聯盟
主席
專長:小兒科學、小兒感染、疫苗學
#李文生
—萬芳醫院感染科
—感染科 主任
—感染科 主治醫師
—感染控制室 主任
—臺北醫學大學內科學系 部定副教授
專長:內科學、感染症學、感染控制、臨床微生物學
#林奏延
現職:
—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長
—長庚大學醫院系小兒科教授
經歷:
—衛生福利部部長
—衛生福利部政務次長
—衛生署副署長
—長庚兒童醫院院長
專長:小兒科學,小兒感染,疫苗學,兒童急救加護醫學
#邱政洵
現職: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院長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
—長庚大學醫學系兼任教授
經歷:
—長庚兒童感染科住院醫師
—長庚兒童感染科總醫師
—長庚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專長:小兒科學、感染症、疫苗、細菌致病機制、基因體學、抗生素抗藥性
#黃玉成
現職:
—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指揮官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
—長庚大學中醫系兼任教授
經歷:
—長庚兒童內科部副教授
—長庚大學中醫系副教授
—羅東聖母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住院醫師
專長:小兒科學、小兒感染、疫苗學、流行病學
#區慶建
現職: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產後護理之家主任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院專任講師
專長:婦產科學、高危險妊娠、生殖醫學
#張美惠
現職:
—台大醫學院小兒科教授
—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中央研究院院士
經歷:
—臺大醫院肝炎中心主任
—臺大醫院小兒科主任
—台灣小兒消化系醫學會理事長
—台灣小兒科醫學會理事長
—世界小兒消化系醫學會主席
—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教授
專長:小兒科學、小兒肝病學、小兒胃腸學、肝炎、肝癌
#張鑾英
現職:
—台大醫院小兒部教授
—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
專長:小兒科學、小兒感染
#許瓊心
現職:
—馬偕紀念醫院小兒部資深主治醫師
—馬偕紀念醫院新生兒科主治醫師
—新生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
—早產兒基金會董事
專長:一般小兒科、新生兒疾病
#陳伯彥
現職:
—台中榮總兒童醫學部兒童感染科主任
—臺北榮民總醫院 臨床病毒及細菌室 臨床研究員
—衛生署防疫處中區顧問
專長:小兒科、兒童感染科、兒童免疫與過敏科
#陳宜君
現職: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主任
—台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主任
—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
合聘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常務監事
—台灣病毒學會理事
—國際人類暨動物黴菌學會副會長
專長:內科學、感染症學、臨床及分子黴菌學、院內感染症、血液腫瘤病人相關感染症、老人感染症
#陳秀熙
現職:
—台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
—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
專長:生物統計學、流行病學、疫苗成本效益分析
#楊崑德
現職:
—國防醫學院微免學科合聘教授
—馬偕醫學院生物醫學研究所 教授
—馬偕兒童醫院 主治醫師
專長:免疫過敏病、新生兒感染免疫
#劉清泉
現職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 小兒科教授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小兒感染科主任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 兼任教授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 兼任研究員
專長:一般小兒科學、小兒感染症學、疫苗學、臨床微生物學及流行病學、醫源性感染管制、腸病毒、登革熱及A群鏈球菌致病機轉的研究
#顏慕庸
現職: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院長
專長:感染科、一般內科、急診醫學
#趙安琪
現職:
—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副主任
—林口長庚醫院婦癌科副教授主治醫師
專長:婦產科學、腫瘤生物學、人類乳突病毒、基因變異研究
#謝育嘉
現職: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主任
—林口長庚兒童感染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
—長庚大學醫學系兼任副教授
專長:小兒科學、小兒感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一葉草的白袍手札 - 帶你貼近醫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年輕人1/11回家投票吧~ 現在就訂閱一葉草的白袍手札: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_kvHd1vPPgZizo8gmE3oGQ 哈囉~大家好~我是一葉草 是個喜歡拍影片的實習醫生 在這裡跟大家聊聊生活中的醫學新知,帶你更貼近醫學 讓你走進醫院時...
馬偕醫院老人醫學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日疫情重點【新增262例本土,校正回歸65例,死亡13例,擬不再公布校正回歸;此波疫情60歲以上老人重症率高達3成;指揮中心收到郭台銘申購疫苗文件;自費疫苗規劃讓民眾選擇不同廠牌;台北市長照機構7死,長照人員優先打疫苗】
台灣今(1)日新增262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個案,校正回歸65例(新增與回歸數共327例),5例境外移入,13例死亡,其中2例是院內感染,死亡案例年齡都在60歲以上。指揮中心統計,目前重症需要用呼吸器共有224例,4月20日開始的本土疫情,60歲以上個案,高達3成是重症。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有意購買500萬劑德國BNT疫苗捐贈,指揮中心證實今天中午已收到郭台銘的申請文件,正在檢視中,至於其他團體雖然也有媒體報導要捐贈,但尚未收到申請文件。今天傳出科學園區同業公會也希望採購疫苗給自家員工,衛福部長、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疫苗還是要根據國家防疫需要分配,不過如果個別購買,「要留下一部分自用,合理比例可以考慮。」
■此波疫情60歲以上老人重症率高達3成
今日新增的262例本土病例,其中136例男性、12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0日至5月31日。校正回歸個案65例中,有31例男性、3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0日至5月30日。
指揮中心指出,總結以上本土個案共327例,以新北市166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87例,桃園市23例,彰化縣12例,台中市10例,基隆市8例,宜蘭縣5例,嘉義縣4例,花蓮縣、台東縣各3例,苗栗縣2例,台南市、澎湖縣、高雄市及新竹縣各1例。其中253例有雙北活動史,其餘縣市74例中1例有萬華活動史,55例已知感染源,18例關聯不明。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新增的13例死亡個案(案1757、1993、2580、2786、2993、3145、3546、4102、6517、6562、6932、7483、7793),共計男性10位、女性3位,年齡介於6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5月27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24日至5月31日。
13例死亡中有12例都有慢性病史,其中案6932是5月20日出現發燒症狀,5月24日溺水死亡,死後檢警採檢,5月28日確診。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這名死者本身有高血壓和糖尿病史,有去診所就醫,非自然死亡通常檢警都會去探查、採檢,死因調查中。
有2例是在院內感染死亡,根據指揮中心資料,案2786是80多歲的男性,早在5月5日就住院,5月15日、16日PCR核酸檢測是陰性,18日第三次採檢,20日確診,31日死亡。莊人祥表示,此案是因癌症住院,因為同病房有確診個案而被匡列,確實屬於院內感染。
另一例是案7483,80多歲女性,同樣是5月5日住院,5月15日、16日、18日PCR皆是陰性,27日第四次採檢,29日確診,31日死亡。莊人祥指出,這起案例有氣喘、冠狀動脈、慢性腎臟病史,5月5日入院治療,也是因為同病房有一個人確診而被匡列,同樣屬院內感染。
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統計,目前重症需要用呼吸器共有224例,從4月20日(華航機師確診)後的這波本土疫情,確診個案共7,431例,依世界衛生組織WHO嚴重度分類,其中1,209人(16.3%)為嚴重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而年齡在60歲以上的2,849案例中,有859例重症,佔了30.2%,比昨天公布的27.5%還要多,顯示高齡者風險仍相當高。
陳時中表示,目前疫情Rt值(有效感染數,小於1顯示疫情控制)往下降,是過去14天大家努力成果,不代表現在可以放鬆,「未來要靠現在持續努力,才能維持戰果,更進步。」
他也表示,現在校正回歸一天天減少,數量對於整體疫情的影響變小,之後考慮不再校正回歸。羅一鈞則補充,目前一直在清未完成的通報案,大部分是檢驗結果已經完成,但是現在系統塞車沒有辦法成功上傳,目前剩下6,437筆要處理,預計這一兩天可以全數完成。
■自費疫苗規劃讓民眾選擇不同廠牌;科學園區自購疫苗可合理比例自用
鴻海及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台銘今天由妻子曾馨瑩、鴻海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汪用和代表到衛福部食藥署遞交8項申請資料,陳時中證實,中午已經收到資料,正在檢視中。
另外,台大政治系教授、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5月29日也表示,有意捐贈500萬劑BNT疫苗及500萬劑中國國藥疫苗,並批評指揮中心已讀不回。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表示,張亞中昨天晚上才來文,且只有檢具北京兩岸東方文化中心的委託函。
陳時中強調,像永齡基金會送出的申請很具體,主管機關就可以開始審查、協助,呼籲如果地方或個別團體要購買,可以趕快提交具體方案,才有辦法進行,但產地是中國製的疫苗依法不能進口,捐贈也不行。
除了捐贈疫苗,地方政府如彰化縣、台東縣都表達要採購疫苗供縣民使用,科學園區同業公會也有意採購疫苗給自家員工使用。有媒體詢問,指揮中心是否允許自購自用?對此,陳時中除了表示尚未收到來文申請,也再次重申,疫苗分配要考量國家整體防疫需要,全世界皆然,「不是只有你買,就自己用。」不過他隨即補充,如果個別購買,「要留下一部分自用,合理比例可以考慮。」
至於未來是否開放民眾自費施打不同廠牌的疫苗?陳時中表示,疫苗未來可能很多樣,會規劃讓民眾選擇,但這也會有點不方便,因為每款疫苗供應量不同,可能導致延遲施打,建議民眾還是及早施打比較好。
陳時中也說明接下來第二批26萬劑AZ疫苗劑量分配,雙北都是以第一到三類人員(分別為醫事人員、中央及地方防疫人員、警察憲兵等),第一劑疫苗達到100%施打率來計算數量;雙北以外,則是第一類人員第一劑施打率達到100%。
■台北市長照機構7死,柯文哲優先讓長照機構人員打疫苗
台北市3個快篩站陽性率5月31日是6.3%,5月30日則是8%,5月29日是3.9%,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天表示,快篩陽性有比較趨緩(指相較於5月中),但前3天還是有上升,「簡單講,疫情陷入膠著狀態。」萬華地區本來最嚴重,現在慢慢控制下來,但也慢慢擴散到其他行政區,整個北台灣首都生活圈每個地方都有潛伏感染源,必須要打完疫苗才有辦法根本解決。
台北市信義區的長照機構27人群聚感染,其中7人死亡,平均年齡高達82歲。柯文哲表示,年輕員工如果感染,症狀不明顯,但老人感染死亡率很高,會將長照機構員工施打疫苗順序往前挪(本來為第六類),不分年齡,移到接近基層診所的順序,避免工作人員在外被傳染,再傳給機構老人。
此外,柯文哲表示,台北市5月22日到5月31日,共有367名失聯確診者,到昨天晚上都找到,已沒有人失聯,會要求採檢時留下正確的電話和相關資料。
今天新北市增加案例仍最多,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最多例是中和23例,12個快篩站昨天(31日)陽性率是2.1%,5月30日則是1.9%,快篩陽性率有一點點往下掉(相對5月中),疫情有趨緩,但還是在高峰期,未來疫苗接種要快,規劃在板橋蓋大型疫苗(快篩)站,地址要機動性強,方便市民可以騎車、開車來。
雙北疫情雖然趨緩,但醫療量能仍吃緊。羅一鈞表示,現在北部有和中南部醫學中心配對,彼此可以互轉,中央會協助找不到可以轉送加護病房的案例,以及集中檢疫所後送,目前掌握全台有38件這樣北病南送的案例,早上和各縣市開會時,台中市有說明收治了30多位北部重症患者,但目前沒有全台完整數字。
台北馬偕醫院醫師昨天對外指出N95口罩不夠用,副指揮官陳宗彥今天早上表示,從今天起,雙北區域醫院以上院所,統一由指揮中心撥補防疫物資,會給予2倍安全儲備量,醫院若發現低於安全存量,可立即跟指揮中心申請。
陳時中補充,這段時間物資都充足,可能有些環節出問題,由於雙北衛生局人力吃緊,現在統一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撥補,以前安全儲備量醫院報得比較保守,疫情期間同意醫療機構循程序調高安全儲備量,疫情後再視情況調整。
(文/林慧貞;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黃適敏、戴淨妍、柯皓翔;攝影/中央社/游凱翔、中央社/鄭清元、中央社/徐肇昌)
#延伸閱讀
【「這是我們集體的失敗」──疫苗生產大國卻被疫情重創,來自印度沉痛的告白】https://bit.ly/3bXnguw
【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疫苗 #自費疫苗 #Rt值
馬偕醫院老人醫學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許多場合,許多人想到老後人生,首先浮現腦海的是老年與疾病的連結。但你是否曾想過醫療的介入也是影響我們理解老後人生的重要因素?在《親愛的人生:關於醫療、老年及照護的思辨》一書中,勾勒出對於在醫療現場對於老年身體的許多處置背後涵蓋對於老年生命歧視星決策的反思。在這篇新竹馬偕紀念醫院精神科主任暨主治醫師吳易澄的序文中,讓我們一起來思考人生與生命的意涵。
----
美國人類學者勞倫斯•科恩(Lawrence Cohen)對老年人的分類政治有深刻的洞見。他在《印度沒有老化》(No Aging in India: Alzheimer’s, The Bad Family, and Other Modern Things)這本指標性著作中指出,老年是被知識權力所建構出來的。經由生物醫學的、社會學的、殖民的,乃至於歷史的堆疊交織,老人逐漸失去自我的認同,並且可能成為一個家庭裡,乃至於一個國家中道德衰敗的隱喻。
事實上,醫療在人通往老年的過程中,企圖在正常與病理化之間採取了某種合法的控制,這背後的權力關係是複雜的,這也包括工業化社會將老人標籤為社會負擔。過去我們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年人過去被視為智慧的象徵,卻在現代醫學與資本主義邏輯的視角下,被放大其退化的、失去生產力的狀態。
當然,另一個原因可能在於,由於現代醫學的進步,人們的平均餘命被拉長了,慢性疾病的增加,加上體力的退化,失能的那一部分也隨之被突顯。
...
作者提出的另外一個重點在於,「醫療處理疾病且將之切碎……社群被碎裂成許多個體,治療被碎裂成照護的各個層級和許多地點:我們把社會和醫療分開,假裝兩者並未錯綜複雜地交織著。」
...
我們對老年人的期待往往有著高度不切實際的要求,但作者提醒我們老年人是「不完美的受苦之人」。而這個受苦過程並非來自身體的衰敗而已。人的受苦鑲嵌於其特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人的失能狀態也往往是受到當代生命政治的定義。當代的老年人面對的是一種將老年人「他者化」的對待,這使得老人逐漸失去他們所應得的資源與尊嚴。
(引用自: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sobooks/dear-life-on-caring-for-the-elderly-bookreview/)
馬偕醫院老人醫學 在 一葉草的白袍手札 - 帶你貼近醫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年輕人1/11回家投票吧~
現在就訂閱一葉草的白袍手札: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_kvHd1vPPgZizo8gmE3oGQ
哈囉~大家好~我是一葉草
是個喜歡拍影片的實習醫生
在這裡跟大家聊聊生活中的醫學新知,帶你更貼近醫學
讓你走進醫院時,心中不在對於那艱深醫學感到徬徨不安
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onegrassmednote/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onegrassmednote/
Twitter:https://twitter.com/onegrassmednote
#一個拉一個 #為了台灣回家投票 #投票
馬偕醫院老人醫學 在 馬偕老年醫學科's post - Facebook 的必吃
今日有#一百多位退休的馬偕前輩參加#馬偕人回娘家活動 ! 新成立的#老年醫學科很榮幸受邀介紹,聽完本科#陳盈護理師的介紹,相信前輩們更認識#老年醫學科❤️!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