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工旅處對行政程序的認知應該要重修】
宜蘭縣政府有這種公然鬼扯詭辯的一級主管
實在有夠悲哀
1. 網路上唯一能找到跟 #梅花湖、#龍潭湖 #水上遊憩 有關的縣府公告,是(除取得許可之業者、縣府「#許可」競賽/練習/其他大型活動外) #禁止任何水域遊憩活動
#說好的原則開放呢?
#許可制並不等於原則開放
https://reurl.cc/l0m3AE
2. 宜蘭縣政府工旅處網站「沒有」任何關於梅花湖或龍潭湖一般民眾從事水域遊憩活動申請辦法、申請書的公告
#請問要民眾依據什麼法規與途徑申請?
連想依法申請都 #於法無據
https://bt.e-land.gov.tw/cp.aspx?n=A2650BA4410584C4
3. 民眾先前因前往龍潭湖進行水上請願卻遭宜蘭縣政府以「#於本縣龍潭湖風景特定區公告禁止水域遊憩活動限制事項區域範圍內駕駛『獨木舟』」為由加以裁罰,被民眾提起行政訴訟上到行政法院,縣府竟僅派出兩位毫無法律背景的承辦人員出庭進行言詞辯論,被法官當庭曉諭應請法務人員提出正式答辯書,工旅處面對民眾權益遭縣府不法侵害的態度如此草率,實在有夠譀
#不是說沒有任何水域禁止嗎?
4. 又,另有舟友被縣府指稱「#未經許可」「#於公告限制遊憩活動之本縣外澳水域從事立式划槳活動」要求提出說明,但連一張行為人違規的照片都沒提供,平時若違停、違建要開罰都至少會有張照片,工旅處什麼證據都沒有就叫人要說明,連裁罰處分都不符程序難怪先前強行接管礁溪森林風呂會被判三審敗訴
#說好的行政程序呢?
#外澳的水上遊憩申請辦法又在哪?
更何況 #外澳的公告裡根本沒有規範或限制立槳的文字
https://reurl.cc/bzLXGX
5. 宜蘭縣政府工旅處針對民眾陳情甚至對簿公堂都只會搬出法條跳針似的回覆,甚至於法無據在先還不惜公然指摘民眾違法,也不在乎與自己的說詞前後矛盾、在法律上也站不住腳,真正是毋知通見笑
{前情提要}
https://www.facebook.com/767056596705990/posts/4086741691404114/?d=n
工旅處長李東儒先大言不慚地說「宜蘭沒有任何水域禁止(遊憩)」
https://youtu.be/UuZTYTN4qIs
後又公然說民眾遭罰是因為沒申請=違法(?)
https://youtu.be/xFSX8cuBYQo
那行政處分書上寫「#公告禁止水域遊憩活動限制事項區域範圍」又是哪招?
民眾並非有法規但不按法規申請觸法
而是縣府根本沒有任何相關申請辦法
那民眾到底要依循什麼法規提出申請?
#水域解嚴 #還水於民
風景特定區法規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城鄉發展可觀環境不同 重劃改變都市景觀
新北改制10年仍有偏鄉差距,開發區與傳統老舊社區景觀差異大。市政府透過捷運建設與都市更新與土地重劃,企圖改變景觀帶動發展的動能。圖為新北環狀捷運車廂內,往外眺望的新北市景觀。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攝 109年12月20日
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012200061.aspx
行政區變革與城鄉差距(改制十年專題之二):
新北改制10年城鄉發展各特色 地方創生翻轉命運
(中央社記者王鴻國、黃旭昇新北20日電)新北市改制10年,官派區長發揮空間有限。官員認為,年輕人口移居都會是世界趨勢,新北城鄉差距仍難改變。偏鄉雖無軌道建設,仍會藉地方創生、道路建設及精進大眾運輸,發展觀光產業展現不同的特質。
社會高齡化及少子化影響,各縣市都爭取人口紅利所帶來的經濟發展,依新北市府統計,民國100年底391.6萬多人,直到107年舉辦抽獎等誘因下才達399.5萬多人入籍,7年來人口總數僅成長7.9萬多人。
市府官員分析,捷運帶動城市發展的外擴效應下,台北市人口逐漸向新北移動,加上市府推動都市重劃及「都更3箭」的都市更新,確實帶動新北市房市與人口發展。
民國108年4月新北突破400萬人,截至今年10月突增到403萬人,增速驚人。市府秘書長林祐賢分析,受限客觀時空因素,年輕人移居都會是世界共同趨勢,不是政府寬編預算或多辦活動可以改變城鄉差距。
官員表示,過去造鎮不易的「林三淡(林口特定區、三峽北大特區及淡海新市鎮)」,長期被視為空城的區域也受惠,成為新北市人口增加最多區域之一。
新店中央新村北側、板橋江翠及新莊副都心等重劃區,也是房市蓬勃。
市府統計,板橋區人口突破55萬人,其他的原台北縣時代的縣轄市,至少也有30萬人以上。相對,大文山區的坪林、雙溪、平溪等區及東北角海岸、北海岸,受限交通及城鄉建設,人口幾乎不增還減,偏鄉一個區的人口不及1萬人。
林祐賢表示,因缺少就業機會及公共建設,人口外移也造成城鄉差距日益嚴重。
但偏鄉就沒有翻轉命運的機會?返鄉青年、青農,或眷戀故鄉的在地人,希望透過地方創生與再造,結合地區產業、觀光休閒與人文歷史,翻轉命運。無論是淡蘭古道沿線的山城,或傳統漁業的海濱,地方首長適時推一把,有助於新北大都會的後花園展現新風貌。
新上任的坪林區長周慶珍企圖心旺盛,很想改變偏鄉高齡、回鄉青年謀職不易的現狀,但區公所資源與預算有限,只能尋找民間資源協助,盼望帶動茶鄉沒落的命運。幸虧她的熱情與人脈贏得外界的支持,地方商圈同業的同心協力,也讓位於淡蘭古道南路的坪林的亮點,逐漸被看見。
有錢好辦事,沒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周慶珍的困境也是其他27位區長的窘境,不具名官員表示,改制後,預算集中匯入新北市政府的大水庫,官派區長權力驟減,甚至被形容只具「長工」功能,擔任第一線體察民意及發掘民瘼的尖兵。
市府沒錢,昔日市議員的建議配合款只保留硬體建設的資本門,取消活動補助等經常門預算。市長侯友宜常說,「區長就是我的分身,對外代表市長」,因此,區長除24小時待命外,想要多做事發揮理想就要各憑本事。另,仍需等待財政收支劃分法能儘速修正。
偏鄉特例的是烏來區,區長周守信擔任過台北縣烏來風景特定區管理所所長、改制前烏來鄉公所秘書、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專員,第一屆的官派區長、第四屆民選區長,他說,屬於直轄市山地原住民區的烏來,與新北其他28區不同的是,屬於擁有自治權的地方自治團體。
周守信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新北改制後,烏來區預算的編列與運用比其他官派區長有更多彈性。他舉例,市政府匡列給烏來的年度預算新台幣2億1000萬元,但他可以做到5億元的預算建設,其中很大部分來自於向中央爭取的計畫型建設。
有中央與地方資歷,對助於周守信尋求財源,他說,烏來公所的預算運用,只需要與深耕地方深知建設需求的7名烏來區代表會代表溝通,其他區公所要溝通的對象是新北市60多名議員。加上,烏來區代表又可向新北市議員爭取補助預算,每年約可多200至300萬元建設經費。
周守信以大羅蘭溪畔的賞魚步道、蝴蝶公園為例,他以戶外生態教室的概念,向經濟部水利署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爭取新台幣3000萬元建設。當時,大家認為在深山道路盡頭的福山部落建設生態公園,有誰會來?但現在卻不輸內洞森林遊樂區,熱門時,每天有1000名遊客。若只靠烏來區公所自籌經費,應無力興建。
住新店區的邱先生認為,區長改為官派後沒有預算,缺乏行政資源,更談不上地方發展的願景。過去市府內部各局處已是本位主義獨立發展,缺乏共同的願景,區長官派後更稀釋地方諸候的力量,里長成為市長直接民意對口的唯一管道,容易成為選舉操作與資源分配的崩壞缺口,使得政府無法規劃願景,市民對未來沒有期待。
改制前,民國85年起就在台北縣某縣轄市的公所建設課任職的官員,現在任新北市府中階幹部,他歷經民選鎮長、縣轄市長、與現在直轄市長的施政風格。官員觀察分析,有民意基礎的民選鄉鎮市長,可依自主規劃施政。官派區長則只能執行市長整體政策。
至於當年改制前,地方公所爭取縣府預算是否會因黨派色彩不同,而有差別待遇?這名官員觀察,就算是綠營的縣長,為爭取選票反而會更重視新店、中和等傳統藍營票倉。
不過,民意代表有不同看法。林口區的新北市議員蔡淑君認為,改制後,民意代表爭取建設直接面對市府單一窗口,她說,「選民服務簡單而直接」比較有效率,不受制於地方派系的掣肘。但,相對的在偏區建設也因法令規範,不如改制前鄉鎮市長的自主彈性,也比較綁手綁腳。
過去,公共預算分配大致由民意代表、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社會團體所掌握;
官派區長能做的有限。但市民透過參與式預算(participatory budgeting),可以民主的程序決定一部分公共預算支出的優先順序。
改制後的新北市府與市議員陳儀君、洪佳君等人鼓吹,民眾透過辯論、協商,可以打造具特色的鄰里公園、提升鶯歌陶瓷產業、結合社區與學校的環境教育、甚至圖書館的有趣活動,也以參與式循環福利的精神,擴大與整合「愛心大平台」,讓社會資源獲得最大的效益。
陳儀君說,新北市沒有議員配合款補助活動,但有議員建議款可興建地方建設,透過參與式預算精神,大家集思廣益可突破個人思維的盲點和刻板印象,推出的計畫與建設會更周延並符合民眾所需。
除參與式預算,改制後,因為網路社群發達與自媒體盛行,民意反映管道更多元,包括市府、區公所、警察局都有專人回應民意。住新店區的邱先生表示,改制後,最大的改變是第一線公務人員服務民眾的態度。他說,台灣的民主制度讓民眾得以用選票,將台灣改變成我們喜歡的樣子,但網路的發達導致政治人物盲從民粹,缺乏願景,讓人憂心。
新北市府捷運局長李政安表示,過去10年積極推動軌道建設,已出現正面效應,環狀線帶動沿線土地重劃案,淡海輕軌也帶動淡海新市鎮及沙崙地區發展,三鶯線及安坑輕軌也都可發揮經濟發展的外推效應。
李政安表示,郊區可因軌道建設拉近城鄉差距,促進北海岸等地偏鄉接軌都會區,也吸引台北市等外縣市的民眾移居新北,連帶促進當地就學就業觀光及產業發展等正向循環。1091202
https://www.cna.com.tw/news/aloc/202012200061.aspx
#新北改制十年
#新北升格十年
#地方創生
風景特定區法規 在 窩窩 wuowu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只想到自己的誘拍攝影師,灰伯勞首次來台遭嚴重干擾🐛
#騷擾 #野生動物 #人獸衝突 #動物行為 #鳥類
根據新聞報導,迷鳥灰伯勞在11月29日被發現是首度來到臺灣的嬌客,馬上吸引大批鳥友前往欣賞、拍照,而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盛情款待方式卻引發爭論;部分攝影者利用餌料、麵包蟲,誘引灰伯勞駐足覓食,此舉被其他鳥友批評是嚴重干擾野生動物行為,即俗稱的「誘拍」。
📷餵食錯了嗎?你的等價交換,其實害了牠🐛
吃得白白胖胖的鳥兒就是幸福嗎?恐怕未必這麼簡單。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 林大利 (Dali Lin) 曾在「餵食野生動物錯了嗎?」文中指出,任意餵食對野生動物的影響總共分為三個層次。
分別是改變影響身體健康、生物習性、汙染環境;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甚至提到會帶來疾病傳播的風險。
然而針對灰伯勞的誘拍事件,許多網友在臉書社團 誘拍有用卻可恥-不自然鳥類誘拍中心議論,認為餵食除了干擾鳥類習性外,利用麵包蟲誘引來拍照,得到照片也不能顯現出鳥類自然攝食的樣貌。甚至不少鳥友挑燈夜戰,對於日間鳥種其實會造成相當程度的干擾,使得灰伯勞無法休息。
📷地方法規不同調,餵食未必罰得到🐛
「蝦咪!?我滿滿地愛居然還違法?」2018年臺北市政府曾針對餵食野鳥,依廢棄物清理法開罰7件!
認為民眾在公園綠地撒飼料餵食鳥類,認為投食屬於丟棄行為,引來的鳥類聚集也造成糞便隨處可見,憂心這樣的人禽互動可能提高人類感染禽流感的風險。
此外高雄、彰化、台東先後在2012年、2015年及2016年通過地方自治條例祭出罰鍰,規範特定區域的野生動物禁止接觸、餵食行為。
而野生動物保育法中,對一般類與保育類的狀況卻大不相同!騷擾保育類野生動物會被判刑還有罰金外,一般類野生動物被騷擾或虐待,除非在特定區域被查緝,否則皆不受規範。
而此次引發誘拍爭議的灰伯勞鳥屬於一般類野生動物,且案發地點在台南的八掌溪口,由於中央法規及各地方的規範、區域不同,這起誘拍恐怕僅能到場勸戒。
📷不打擾,是最好的溫柔🐛
林務局已對鳥類生態攝影爭議製作懶人包野鳥生態攝影的禮儀教室,呼籲在野生動物攝影時,除了要注意攝影者之間互動上的禮節外,也要維繫好人與自然的關係,不餵食、不放鳥音等騷擾行為,才是最高品質的拍照、賞鳥行為。
台南市野鳥學會 也於中央社的報導中呼籲前往賞鳥及拍攝的名眾,除了顧及自身安全外,#不要為了拍照而餵食灰伯勞, #只要耐心等待都會拍到好照片
|訂閱窩窩|一起改善台灣動保環境:https://wuo.pros.is/3ae889
小檔案:此次現蹤的是草原灰伯勞(Lanius excubitor steppe , 本文簡稱灰伯勞)繁殖地是在中國新疆、蒙古、哈薩克,冬天飛往巴基斯坦、阿曼、沙烏地阿拉伯度冬,不明因素導致迷途來到台灣度冬,是非常罕見的迷鳥(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蔡志偉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