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成為真正的人」
劉櫂豪購30本甘耀明著作 贈書推廣在家讀好書
櫂豪非常喜歡看書,也鼓勵大家多多閱讀,鼓勵利用防疫期間在家讀好書,櫂豪特別向獨立書店購買30本甘耀明所著《成為真正的人》,舉辦贈書活動。
到劉櫂豪的臉書與LINE完成步驟,獲選者將拿到一本有作者甘耀明老師親自簽名的《成為真正的人》,一起更認識關於台灣、台東的故事。
甘耀明老師是櫂豪非常喜歡的台灣作家,經常向大家推薦他的著作《邦查女孩》,也曾向總統建言應積極鼓勵將《邦查女孩》拍成影像作品,保留台灣的山林故事。
《成為真正的人》另一個書名是minBunun,是布農族語中「成為真正的人」,以1945年「三叉山事件」史實為基底,描寫布農少年霧鹿部落的哈魯牧特的蛻變。
如何一起,「成為真正的人」?
1. 劉櫂豪臉書粉絲專頁按讚
2. 加入劉櫂豪LINE(ID:@ahao)
3. 至劉櫂豪的LINE 留下姓名、手機、一句話「為什麼想閱讀《成為真正的人》」
4. 劉櫂豪服務團隊擇其中30名公布獲選名單與一句話
5. 索書開始閱讀
櫂豪閱讀《成為真正的人》心得分享:
https://reurl.cc/bXlGqM
霧鹿事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書推薦《minBunun》成為真正的人 / 甘耀明
前幾年畫了嘉明湖地圖,查找資料時發現三叉山事件。
1945年,二戰終於結束。一架載著20名美軍俘虜的B-24轟炸機,墜毀在三叉山附近,機上26名乘員全數罹難。
台東廳應美方請求,動員日本憲兵、警察和阿美族、布農族壯丁上山搜救。不料另一強颱過境,在3000公尺天寒地凍的山區,狂風暴雨侵襲,搜救人員難抵風寒,體力消耗殆盡,不幸26人死亡。
------------------------------------------------------------
我知道發生在嘉明湖附近,這段不幸的山難故事。但是,書名命為《minBunun 成為真正的人》,卻讓我倍感好奇。
直到翻開書,跟著作者的文字,回到日治時期,位於南橫的前身- 關山越警備道的霧鹿部落。
小說的文字像是飄在千山萬壑中變幻的山嵐,邀我乘上飄渺,變成書中那位名叫哈魯牧特的布農少年。隨著他的視線,他的想法。感受他的祖父如何以布農的方式在日治時代生活;感受布農族如何與山林中萬物共處;感受他如何面對傳統與現代文明的糾葛;感受他如何將青春熱血投入棒球;感受他與"各種"日本人相處;還有最後加入搜索救援隊,前往失事現場。
這本醞釀十七年的小說,用布農族的視角,回到七十多年前,中央山脈南段,三千公尺的稜脈上。
《minBunun 成為真正的人》,推薦給喜愛爬山、戶外、喜愛臺灣歷史、喜愛原住民文化的你。
------------------------------------------------------------
大家也可以追蹤甘耀明老師的粉專,看更多小說背後的故事►►
成為真正的人
https://www.facebook.com/minhalmut
或是聽聽甘耀明老師親自說書►► https://reurl.cc/5o69xn
霧鹿事件 在 公視新聞網 PN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台東縣的霧鹿部落,傳出不到300人的小村落,已經有34位村民罹癌死亡。有村民把矛頭指向部落裡,有三座行動通訊基地台所造成的。不過也有村民認為,沒有直接證據與基地台有關,有立委就找來相關單位到部落了解狀況。
▶️新聞事件背後 藏著什麼秘密?
https://fb.com/ptsinnews/
↑↑↑ #獨立特派員出動 ↑↑↑
霧鹿事件 在 愛努訪霧鹿砲台耆老細說抗日史2015-03-02 TITV 原視新聞 的必吃

面對布農族神聖的向陽獵區,二座歷史悠久的巨砲,躺臥在霧鹿國小後方的一處高台,也就是霧鹿砲台。環視四面八方,這段充滿血淚的抗日歷史, ... ... <看更多>
霧鹿事件 在 霧鹿國小校長 :: 110 年全台公私立幼稚園資訊網站 - morePTT 的必吃
2021年12月10日—霧鹿國小校長郭惠珍指出,學校位於台東縣海拔最高的南橫山區,本、分校學生加起來只有40位,幾乎都是布農族群,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落親友深深 ... ... <看更多>
霧鹿事件 在 霧鹿部落(一)-遙想拉瑪達‧星星- 精華區travel 的必吃
blog版
https://tzuyaya.blogspot.com/2007/04/blog-post.html
從海端上南橫,經過下馬、霧鹿林道後,看到兩座高聳的原住民人像--「霧鹿部落」,
到了。
沿著山路往上,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間又一間藍底白天菊頂的平房,而耳邊繚繞著
是蛙叫蟲鳴鳥啼的聲音;我們緩緩地緩緩地前進,深怕弄壞了這樣的平和寧靜。
部落中主幹道的底部,就是霧鹿國小,左轉而上經過霧鹿砲台遺址後,會先經過涼亭步
道,然後後面則通往一大片的農地;當地居民說,那是種番茄的地方;由於抵達時刻已
經是下午兩點,因此我們決定將這次的目標,設定為部落內部以及國小。
將車停在步道附近的路旁,拾級而上,走到涼亭頂端,可以看見整個部落以及國小,還
有國小後的砲台。山風呼呼的吹著,彷彿要向我們訴說那段轟轟烈烈的原住民抗日史。
1914年,日本在台總督府決定沒收東南部原住民槍械(銃器收押政策)。槍,對原住民來
說是謀生的工具,權力的象徵,保護家園的武器,拿走他們的槍,簡直是要他們的命,
因此,原住民開始遷徙,過著躲避日警的生活。無奈,日本警方毫不留情,運用各種近
乎卑劣的手段包圍、夾擊;同一年,霧鹿事件發生,原住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開
始反抗。
而霧鹿部落,這個主要由溫馴的布農族所組成的部落,便在日警稱之為「凶蕃之王」、
「臺東廳理蕃之癌的梟雄」的拉瑪達‧星星(Lamata-sinsin)帶領之下,躲到「伊加諾萬」
。
自此十幾年,日警都無法進入此區,1929年前,這裡也是台東廰中,唯一沒有歸順日本
政府的地方;而拉瑪達‧星星在這些年間,也帶領族人在伊加諾萬附近謀生,當然也會
遇到日警,遂產生許多衝突。
直到日本人修好關山越嶺古道、建好砲台後,拉瑪達‧星星加族幾乎全數遭到殺害。
霧鹿國小後方的砲台,據當地人所說,是當年日本人留下的武器。此外,陳玉峰在
南橫十帖(五)中說到:
霧鹿國小後方,兩尊鑄於1903年列寧格勒的3吋鐵砲靜佇於此,它們來自日俄戰爭的戰利
品,卻輾轉來台成為「理蕃」威嚇的利器,其中一門,原係安裝在摩天砲臺,今供展示於
此;又,沿著步道走上山尖、涼亭制高點,正是日人砲臺遺址地,該地聳天拔萃,俯視昔
日部落,更可透視歷史的紛紛擾擾。涼亭旁太魯閣櫟、青剛櫟、金毛杜鵑、呂宋莢迷等等
灌叢蔥蘢,這是英雄、將士們曾經作過夢的故居。
在咸豐草的陪伴下,我們走下涼亭,兩座炮台就在前方,走過砲台,可以看見一尊原住民像
,似乎在守護著這個地方,不再讓大砲傷害這個村莊。
一旁也有一些布農族的相關知識,像是族人分布範圍、每獲一戰利品,就會在弓上劃上一
道痕跡的傳統等。
但此時國小裡面小朋友傳來的歡笑聲,掩蓋了我們腦中的歷史幻想曲,我們趨步走出,穿
過幼稚園,來到了霧鹿國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6.32.90
> -------------------------------------------------------------------------- <
作者: reticent (木棉花) 看板: travel
標題: 霧鹿部落(二)-霧鹿國小的「童畫」
時間: Fri Apr 13 18:25:39 2007
blog圖文版(建議)
https://tzuyaya.blogspot.com/2007/04/blog-post_12.html
我們從霧鹿國小後方進入,迎接我們的就是霧鹿國小的一排教室,課表上清清楚楚的寫著
班級課表、老師和學生人數,雖然已能預料這是個小班級的學校,全校的各年級班級數都
只有一班--「甲班」;學生數大多是2~3個人。校內人數最多的班級則是一年甲班,有七
個學生,4男3女。
由於我們去的時候是假日,因此只能透過窗戶看看教室裡的情形;也許是習慣了大班大校
的情景,看到一張教室裡面只放兩套桌椅的情況,覺得很新鮮。
其實還滿羨慕這種小班級的學校,我想,老師跟學生的感情,應該會很不錯;唯一的缺點
,可能就是不能翹課,以及要不停的輪流當值日生、回答問題,還有每天都得打掃一整間
教室......。但儘管如此,如果以後有機會,我也想把小孩送到這種學校唸唸看,體驗丹
丹的霧鹿留學記。
教室外面的洗手台上裝飾的不是一塊塊的馬賽克磁磚,或是大理石、花崗石等建材,而是
是學校小朋友的創意結晶!從其實可以很容易的分辨低、中、高年級的作品。
我最喜歡一兩年級小朋友的洗手台,可愛的太陽帶著墨鏡,紅色的大地上有一顆橘色的大
樹,毛毛蟲、太陽、魚、蝴蝶、鳥、還有好像是雞的的東西,全都在天空中開心的聊天?
兩側也有毛毛蟲蝴蝶等,而且可以發現,每隻毛毛蟲的顏色都不一樣,相當有創意;如果
是在都市小孩的畫作上,可能就看不見這麼多元的毛毛蟲、紅色大地、橘色大樹、魚飛在
空中的情形吧!(即使有,最後的結果,常常是被家長或老師「糾正」吧!)
而其他兩座洗手台,也都相當可愛,高年級的配色是強烈了些,且在洗手台內側出現了類
似原住民常見的圖騰。但三座洗手台上,都沒有高樓大廈、汽車、電視等科技設備,滿滿
的都是自然環境中可愛的事物,在探索這些洗手台的過程中,好像又墬入了小時候的快樂
時光。
教室前方,就是一大片的操場,操場上的小朋友,一邊放著音樂,一邊打籃球;面向操場
左方的另一排教室中,傳來陣陣鋼琴聲,原來是替代役跟小朋友們正開心的彈著鋼琴;聽
的出來小朋友似乎沒學過鋼琴,但神奇的是,他們卻能在試過一、兩次之後,很準確的拼
湊出完整的一首歌。
沿著這排教室走下去,最後遇到的是圖書室。
圖書室相當開放,儘管正值放假,外頭的大書櫃中,還是有許多圖書可以讓小朋友借閱,
一旁公布欄上貼的童言童語,也相當可愛。像下面這位小朋友,他最喜歡的動物,以及最
喜歡的朋友,看起來...好像也是同一種生物。
其他小朋友的作品中,也可以看見好多的小驚喜。
此外,國小裡的廁所相當乾淨,還有一廉竹子在裡面,風吹過來,會發出竹子鄉碰撞的清
脆聲音。
全校唯一的遊樂器材,似乎只有主體教室後方的一座溜滑梯;我想,這附近的環境,也許
就是天上送給小朋友最好的玩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8.166.20
> -------------------------------------------------------------------------- <
作者: reticent (木棉花) 看板: travel
標題: 霧鹿部落(三)-老人‧小孩‧狗
時間: Sat Apr 14 13:47:50 2007
blog圖文版:
https://tzuyaya.blogspot.com/2007/04/blog-post_3767.html
走出霧鹿國小,可以感受到滿滿的霧鹿部落春天氣息,百合開了,一簇簇的大紅花(誰能
告訴我這是什麼花,我這趟旅程一直遇見她)、小紫花,夏天的扶桑花也有一搭沒一搭的
開著,向我們說:「Mihumisang」(布農族語:你好)。
向我們打招呼的,還有十幾隻黑狗兄,因為我們算是陌生人,所以他們很有活力地在我們
身邊跑來跑去,但看得出來並無惡意,且還算友善。
不過狗兒們自個兒卻是有分派系的,一整個下午清楚的辨識出兩大陣營,也見識了兩個幫
派的互毆事件。兩派狗兒不知道為什麼事情起了爭執,從這一戶咬到下一戶,黑色白色花
色倏地從右邊竄到左邊,再從左邊飛奔到右邊,「汪汪汪!...」夾雜著左右迴旋梯的畫面
,山谷中正上演著港式黑道電影,讓人目不轉睛。
但當衝突事件爆發的同時,似乎只有我們駐足觀火,一旁的爺椰奶奶連瞥都沒有一瞥,對
這樣的情形似乎已經司空見慣,彷彿什麼都沒看見、什麼都沒聽見,繼續弄花弄草。
看完了狗兒火拚,在雜貨店附近的房子吸引了我們的目光。這間屋子有著螃蟹窗戶、青蛙
水表...等許多極富巧思的裝置藝術,門前的招牌寫著「木木藝宿」,但這次無緣見到老
闆以及入內參觀,因此只好望「藝」興歎了。
整個下午,我們悠閒的在村子裡,不小心忘了城市裡的紛擾,單純享受藍白橘三色屋襯著
青山白雲的恬適寧靜。
晚餐時間之前,整個村子除了狗叫、鳥蟬蛙鳴,以及小朋友的打球聲外,幾乎聽不到其他
的聲音;但到傍晚,人才漸漸出來。
霧鹿人的晚餐,也是跟自然融為一體的。以天地為屋頂,山嵐雲霧大山為牆,兩三戶村民
們在屋前烤肉、聊天,再幾杯黃湯下肚,應該是人間一大享受。但除了這兩三戶人家,其
他的房舍不是看起來沒人在家,就是只有一、兩個老人坐在家門口,不是在沉思,就是照
顧兒孫。
好心的當地青年向我們提到,其實這裡大多數都是老人,不然就是小孩,年輕人大多出外
打拚了;他很好奇我們為什麼來這個地方,他說,「這裡只有老人、小孩還有狗,你們來
做什麼?」
我們笑了笑,問他那他呢?他不是老人,也不是小孩阿,他說,「我也不知道耶!哈哈!
」
他說,這裡的族人大部分務農,種植蕃茄、野菜,有些則是會到天龍飯店當導覽,「天龍
飯店,很高級ㄋㄟ!你們可以去看看!」說完,他勸我們在天黑之前離開村莊,以及不要
摸黑開車到啞口,然後就開車離去了。
由於天色已晚,我們繞到小教堂看看之後,也告別了霧鹿。
遊。霧鹿部落(一)-遙想拉瑪達‧星星
https://tzuyaya.blogspot.com/2007/04/blog-post.html
遊。霧鹿部落(二)-霧鹿國小的「童畫」
https://tzuyaya.blogspot.com/2007/04/blog-post_12.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6.167.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