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群山遭移山,速修法規保台灣!」
#比扯鈴還扯的故事
🔊 虹安今日召開記者會,針對原本由我國工研院技術轉移並投資入股的「瀚薪科技」,於今年2月初清算解散後,卻在中國大陸出現了產品內容歷程幾乎一模一樣的「#上海瀚薪科技」,原核心團隊包括總經理李傳英更到上海瀚薪科技發展,虹安認為,台灣瀚薪解散並非單純的新創投資失利,背後很可能涉及我國產業核心技術與人才外流等重大 #國安漏洞。政府出資研發技術還入股新創,卻對於暗渡陳倉的團隊無力管理與防堵‼️
➡️ 瀚薪科技是一家由台灣工研院團隊創立的半導體晶片設計公司,主要產品正是近來最熱門的第3代半導體 #碳化矽(SiC)功率半導體,對未來的電動車、電動巴士產業發展至關重要。2013年以工研院電光所研發團隊為核心,成立了瀚薪科技,除了取得碳化矽技術移轉外,還由工研院完全持股之「創新工業技術移轉股份有限公司」入股投資。
其後數年工研院將瀚薪視為 #技轉育成新創之典範,除了在2015年的總統府月會中報告,還曾入選2018年工研院出版的《#創業超新星》。今年初公司黯然解散之外,原班人馬居然在大陸風光掛牌,除了核心團隊、公司名稱之外,連商標都一樣,差別只在股東由台灣政府所屬法人變成大陸財政部所屬基金。
過去三年平均來看,#工研院每年約取得經濟部80億元委辦或科專計畫預算補助,所執行出來之研發成果,怎可 #淪為對岸彎道超車之助力?
更弔詭的是,除了台灣瀚薪與上海瀚薪同名同姓同團隊之外,本來登記於新竹的瀚薪科技解散之後,原地成立了僑外資的「#凰騰股份有限公司」,除了負責人與瀚薪科技一樣,連人力銀行的徵才頁面也使用相同的商標與公司網址,也不諱言以「瀚薪」品牌為主軸。令人不禁質疑,台灣瀚薪赴陸成立以及外資來台成立凰騰公司,其間的金流與技術的移轉,真的完全無法可管嗎?
➡️ 從日前智芯科技、芯道互聯合作組織挖角團,到這次瀚薪解散、跨海重生等案,已可見到我國的半導體護國群山,正遭逢挖角移山,#應保護我國科技業競爭優勢的法規機制,包含:#營業秘密法、#經濟部投審會、#科專成果境外實施條例、#戰略性高科技貨品輸出入清單,#四大關卡全數失靈!
虹安呼籲政府相關部會盡速檢討加強防護機制,除了修法防堵智慧財產權漏洞,更要積極訂定哪些技術會被列為涉及台灣國安的關鍵技術以及相關的認定標準,讓廠商以及司法機關都有更清楚的規範可以依循,以保護營業秘密和關鍵技術,從而達到事前預防,事後追訴技術流出的可能性。
➡️ 虹安從去年到今年多次質詢經濟部、科技部:到底什麼時候要更新與建立屬於台灣自己的「#基礎科技關鍵技術清單」以保護我國高科技產品與經濟命脈?而經濟部和工研院更應該對瀚薪案所揭露的問題作出檢討報告。
現場出席的 #工研院 技術移轉法律中心執行長王鵬瑜說:「我們是真的很痛心,好幾個晚上都沒睡好覺,尤其看到自己的同仁在台灣發展不好,卻跑到中國去!我們一定是要求保密!如果李傳英還同時兼職的話,一定有背信罪。」
而 #投審會 劉佳佳專員表示,經查上海瀚薪為純大陸內資企業,凰騰則是經核可無陸資之外資企業。#技術處 楊傳國專門委員則說明,目前已有貿易法、經濟部研發成果歸屬運用辦法、在大陸地區投資或技術許可辦法、科技部的政府資助敏感科技研究計畫安全管制作業手冊、科技基本法、營業秘密法等多元機制,李傳英若未經申報或陳報董事會即前往對岸擔任董事,亦可以背信罪追訴。
如果只有事後的調查與追緝卻又無法定罪、達不到嚇阻效果,台灣的技術優勢總有一天會流失殆盡。速修法規保台灣,已經是刻不容緩的第一要務!💪🏻
#感謝媒體報導 🙏🙏🙏
民視新聞 - 「瀚薪科技」解散 變「上海瀚薪」原班人馬起死回生 中資蠶食鯨吞早有前兆?
https://youtu.be/uSe2QO_4LzE
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1322F02M1
信傳媒 - 在台灣解散後竟在中國上市 高虹安:半導體護國群山 正遭逢挖角移山
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26431
央廣 - 政府投資半導體台廠解散西進上海 高虹安籲修法保台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94848
民視快新聞 - 中資挖台半導體人才 護國群山恐遭移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aBLMvJS3LU
自由時報 - 工研院投資瀚薪科技上海另起爐灶 立委憂:重大國安漏洞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474919
風傳媒 - 中資恐藉重點領域產學條例滲透大學?高虹安:投審會已有幾個失靈例子
https://www.storm.mg/article/3554827
中時 - 科技產業外移 立委高虹安:恐成國安漏洞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10322002680-260407
「陸資產品管制清單」的推薦目錄:
- 關於陸資產品管制清單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陸資產品管制清單 在 中常委童惠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陸資產品管制清單 在 [新聞] 政院下令:年底前全面汰換中製資通產品- 看板Broad_Band 的評價
- 關於陸資產品管制清單 在 邱顯智- 【資安即國安說好的資安產品禁購清單呢】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陸資產品管制清單 在 政府機關使用陸資產品的處理原則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 ... 的評價
- 關於陸資產品管制清單 在 陸資產品管制清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 關於陸資產品管制清單 在 陸資產品管制清單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數位感 的評價
陸資產品管制清單 在 中常委童惠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灣今年1至4月台灣對美國出口「資通訊」與視聽產品42.6億美元,成長56.3%,與整體對美出口提升19.8%相比高出近3倍。
雖然經濟部指出,台灣對美出口成長,主要原因乃是美國經濟成長帶動消費和企業支出,連帶增加了台灣相關產品出口,加上台商回台投資增加國內產能,並非洗產地所造成。經濟部也與財政部和交通部合作,強化進出口管理,加強查驗有無產地申報不實或偽造標籤情況。
而蔡政府近年狂打國安問題,更研擬要擴大禁用中國資通訊等產品,今年1月份我國也開始實施資安管理法,其中規範八大關鍵基礎設施,完全禁用中國大陸的資訊設備。
但惠珍接獲民眾爆料指出,根據NCC公布的「基地臺、微波及衛星電臺審定合格清單」中,對於管制性通訊射頻設備經過審驗後,同一個審驗字號與產品,申請者將製造廠商由大陸變更為台灣製造,NCC卻完全不需要充分揭露或是查驗,等於是可以悄悄地在外觀上洗產地!?
廠商將商品更換製造公司及所在地固然沒問題,但應該要公開透明的將訊息揭露,讓採購者在第一時間可以清楚明白,以免在不瞭解的狀況下,購買到中國大陸公司設計或製造的資通訊產品。
惠珍擔心不肖廠商利用此漏洞來洗產地,不僅可能誤導民眾及採購單位,更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大陸資通訊管制設施設備就流入台灣;如此一來「資安管理法」就形同開了一個大後門,今天在交通委員會NCC也承諾,未來將予以揭露與管制,避免誤導民眾與洗產地疑慮,進而影響國家安全。
陸資產品管制清單 在 邱顯智- 【資安即國安說好的資安產品禁購清單呢】 - Facebook 的必吃
2019年開始,中國透過資通訊設備竊取各國技術、機密的狀況日漸嚴重,各國對中國資通訊產品的安全疑慮逐漸升高,也採取了日趨嚴密的管制措施。 行政院也在 ... ... <看更多>
陸資產品管制清單 在 政府機關使用陸資產品的處理原則2022-精選在臉書/Facebook ... 的必吃
行政院資安處處長簡宏偉表示,預計在1月底前,會公布「政府機關使用陸資產品的處理原則」,並於3月底前公布陸資產品管制清單;也會要求資安法適法的 ... ... <看更多>
陸資產品管制清單 在 [新聞] 政院下令:年底前全面汰換中製資通產品- 看板Broad_Band 的必吃
【資安危機】政院下令:年底前全面汰換中製資通產品 杜絕紅色滲透
新聞連結:https://reurl.cc/7yDxd9
為避免紅色危機入侵政府單位,行政院去年4月發布「各機關對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限
制使用原則」,不過時隔1年多政院至今遲未公布禁止採購清單。據了解,政院早從去年1
月開始就全面清查汰換,不以列出名單品牌方式,改用統一原則,「凡中國製造、組裝的
具連網功能之資通產品」一律禁用。至於期限部分,行政院要求全國公務機關,在今年底
前汰換所使用或採購的中國廠牌資通產品,各機關擴大盤點後須回報所使用中國廠牌產品
的情況,回報期限在本月底。
根據政院去年5月完成的調查報告,全國有1108個公務機關使用中國資通訊設備。負責相
關政策的行政院資安處處長簡宏偉曾表示,未來政府對採購及使用中資產品的處理原則是
全面禁止,主要考量在於國安風險,但也顧及有些設備須做測試,或有特殊例外狀況,若
陸資設備是非用不可的情況下,可以事先經過登記、報准後做例外處理;同時,為了風險
控管,處理原則中也會禁止連接到中國敏感、核心網路。
行政院自去年開始依《資通安全管理法》以每2年為周期,完成行政院所屬二級機關及三
級機關的資通安全實地稽核,把使用這些中國廠牌資通訊設備的機關納為稽核重點對象,
檢視其設備汰除和管理情形。
雖然行政院進行全面性的調查、汰換,但從去年3月政院就喊出要列出禁止採購清單至今
,仍未見公布。對於資安黑名單,行政院去年8月時曾表示,他們持續討論中,尚未有結
論。而當時行政院官員則說,考量美國對中國的管制清單仍有變化,資安黑名單需與幾個
大國同步。
對於資安黑名單政院具體作法、公布時程到底為何?政院官員表示,政院早從去年1月就
開始全國公務機關盤點、調查、汰換,相關作為一直在持續,目前作法就是以「凡中國製
造、組裝的具連網功能之資通產品,一律禁用」為原則;也就是說,政院統一發函至各公
務機關,將中國組裝或自造具有連網功能的資通產品,進行汰換。
至於時程部分,政院官員說,由於行政院是正式發函全國中央與地方的各公務機關要求遵
守,公函具有行政效力,因此若有公務機關未配合辦理,必須向中央敘明理由。
該官員進一步說,已通令全國包括中央與地方在內的公務機關,在今年底前汰換所使用或
採購的中國廠牌資通產品,各機關擴大盤點後須回報所使用中國廠牌產品的情況,回報期
限在本月底,不少機關因使用中國大華科技與海康威視生產的監視器設備及中國品牌投影
機,也將面臨全面禁用、汰除。
另外,包括公立學校等機關教師使用的手機是否為中國品牌的手機,或是要求不得與公務
網路介接,引發部分教師的疑慮。該官員指出,這部分仍須經政院未來進一步討論、做更
清楚的規範性說明。
行政院資安處表示,鑒於我國政府資通安全環境日益險峻,為避免公務及機敏資料遭不當
竊取,導致機關機敏公務資訊外洩或造成國家資通安全危害風險,去年12月25日召開國家
資通安全會報地36次委員會議,會中要求各公務機關限期汰換及擴大盤點所使用或採購之
大陸廠牌資通訊產品,目的為協助各機關掌握內部使用中國廠牌資通訊產品現況,並透過
使用現況瞭解所面臨之相關風險,進而研擬及落實相關配套措施,以將風險降低至可接受
程度。
資安處指出,已責請各機關資通安全長督導機關同仁落實公務機關使用資通訊產品(含軟
體、硬體及服務)相關原則,並主動向機關首長說明重要性及相關風險,如有經費需求應
循程序爭取資源,另,各機關亦可透過現有經費(如標餘款)分階段進行汰換。
資安處表示,中國廠牌資通訊產品於汰換前皆不得與公務環境介接,若有機關無法於期限
內完成汰換,將依機關所提風險管控措施綜整評估後核定同意使用。(林麒瑋/台北報導
)
------------------------------------------------------------------------------
--------------
剛剛才看到這篇新聞,政府機關因為資安的關係
今年要全面汰換中國廠牌的資通產品
去年一堆國內科技大廠接連被駭,還被勒索
考慮到資安的重要性,以後也不會再考慮中國牌子的網通了
不想把個資賣給對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2.10.24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road_Band/M.1612434508.A.CBC.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