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彼此建立關係安全感 #愛心理
#親密關係中的安全堡壘 #吳姵瑩心理師
.
對你而言,什麼是安全堡壘?
你是否能成為伴侶的安全堡壘?
伴侶又是否能成為你的安全堡壘?
.
但令很多人困擾的是,明明相愛的兩人,卻經常有許多爭吵,通常一直吵架的伴侶,你可以說是兩人都缺乏安全感,你也可以說是這段關係缺乏安全感的元素,而一段有安全感的關係,在情緒取向治療(Emotionally Focused Therapy,簡稱EFT)就提出需要能做到以下三個重要的元素:可及性、回應性與投入性。
.
因此,伴侶間的吵架,吵得往往都是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問題,如何在吵架中讀懂自己與對方的不安全感,才是真正對症下藥,找回彼此親密與安全的感受。
.
🟧可及性(Accessibility)
▫️「我能靠近你嗎?」
▫️「我能找到你嗎?」
.
例:「你要晚回家為什麼都不會說一下?你不知道我有多擔心嗎?」「你手機為什麼不讓我看,你是不是心裡有鬼?」
.
其實你想要找得到對方,總覺得對方不在你身邊,並且也不願意交代清楚行蹤,你有時很希望對方的行蹤與行為都能透明化,讓你可以都看得見的感覺,但很可能造成對方很巨大的壓力。
.
因此你一方面要問自己,對方怎麼做讓你感覺找得到他?一方面也要思考關係的透明度要多高你才能感受到心安,並且用這幾個方式與對方澄清和討論,才不會形成你追他跑的局面。
.
🟧回應性(Responsiveness)
▫️「你會回應我的需求嗎?」
▫️「我能從對方身上得到回應嗎?」
.
例:「我跟你說你媽對我很不好,你不幫我就算了,還說我想太多!」 其實你難過的是對方不能「體會與回應」你的辛苦,看見你的難受和委屈,有時候你真正要的並不一定是要對方當個違逆母親的兒子,而是希望對方可以跟你站在同一陣線,不一定要對方改變婆婆的行為,而是同理你當下的處境。
.
因此你可以嘗試將你的感受說明得更清楚,也讓對方聽懂你的需求,才不會讓你對關係的期待淪為無止盡的指責,惡化關係。
.
🟧投入性(Engagement)
▫️「你願意認真經營這段感情嗎?」
▫️「你有人在心在嗎?」
.
例:「你為什麼忘記幫我買東西呢?你上次就記得幫你媽買!你到底把我當什麼?」其實你知道伴侶本來就會忘東忘西,但你就是受不了他總是忘記你的需求,一忘記代表他不在乎你。但當你跟他吵架時,他總是摸不著頭緒地認為,不過就是忘記買這種小事,你為什麼這麼生氣?
.
因此你真正生氣的,是他「到底有沒有把你放在心上」。你一方面要思考,對方做過什麼讓你感覺被放在心上,也讓對方聽懂這種「在乎」的感覺,因為「在乎」一詞極為抽象,當你沒有具體的例子,就會演變成「努力扭轉對方糟糕性格」的爭論不休了。
.
很多讓彼此爭吵的,不一定真是大事,往往是生活中瑣碎的小事,但也就是小事的加總,讓你越愛越沒有安全感,而當你跟伴侶在此吵架時,也許你就要能自我檢視,我現在感受到關係中缺乏安全感的,究竟是哪一個元素,真正對症下藥才不會吵不停。
.
親愛的,看懂自己、看懂對方、看懂關係,你就能為彼此建立安全又親密的互動了。
.
談完了安全感元素的吵架,接下來談談「需求」。人心靈深處兩個最大的心理需求,同時得到滿足被愛人無條件接納被愛人無條件接納在愛人心中居首位在愛人心中居首位,進入關係每個人都渴望從關係中獲得情感連結與歸屬,然而讓很多人痛苦的,卻是這些看似很基本的需求,一在被忽略與延宕。
.
其實,需求滿足有時候還是要能評估,究竟你的需求是否合理,以及你如何表達需求,很多人的困擾往往在於,我的要求明明沒有很多,為什麼他做不到?我已經什麼都不要了,為什麼他還這樣對我?
.
會發出這樣問題的人,往往更多時候,在乎的是自己有沒有被愛,即使很用力去愛對方,也不一定給出對方渴望的愛,是一種自我中心的愛之外,更是可能充滿幽微又強制性的需求。
.
曾經在一堂課中,有學員跟我說他在關係中沒有需求,但也很明顯的,他在關係裡一點都不快樂,接著我就問他:「你希不希望你在關係裡被了解?」「你希不希望你在關係裡被陪伴?」
.
看他愣在那裡後,我就接著說:「你要承認你有需求,並且用適切的方式取得你的需求,否則這種隱含在地底下的渴望,雖然沒有浮到檯面上,卻會讓另一半一直有一種莫名被索取的感受,不自覺想要遠離你。」然後我再說:「因為對方逃走,你會覺得不應該再要,但是需求一直都在,而變得委屈又不快樂。」
.
例如,你很希望他週末陪你,但你覺得他很忙,就不好意思說,等著他開口,接著他跟你說他要出差,你也只能答應了。然後到下一週,他可能電話沒有及時回應你的時候,你開始有一股怨氣,接著對方感受到了,卻不知道自己做錯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才對,自然想要開始有距離。
.
在關係中的需求,代表的是一個人懂得自己要什麼,而要到了、滿足了,會覺得幸福快樂的狀態。越是覺得自己是以對方為主,在關係中又常不自覺生悶氣,往往是關係中更難討好的人,也讓對方在關係中缺乏安全感,或感到疲於奔命。
.
親愛的,#有需求並不代表自私,因為在關係中你不可能不期待另一半愛你、懂你、尊重你、珍惜你、陪伴你,這是在關係中最基本的需求。
.
所謂的自私,是根本不在乎伴侶能不能滿足你的需求,也不去思考跟明辨你的要求是否合理。而越是害怕自己自私的人,就越容易吸引到只注重自己需求的伴侶,更是不會注意到你的需求,而讓你在關係中委屈受傷。
.
例如:你喜歡週末去踏青,而伴侶跟你一起去,你自然對關係滿意度提高,就算有時候伴侶沒有及時陪伴或回應你,你也不容易大驚小怪。
.
而當一個人覺得自己沒有需求,也可能代表他不懂什麼會讓他幸福快樂,而不幸福、不快樂就是他基本的常態,跟他在一起的人自然就痛苦不已。還有另一種情形則是,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而這情形往往是因為對自己的需求感到羞愧,因此總等待伴侶來發掘自己的需求。
.
這也是關係中許多人常有的迷思,認為你愛我就應該懂我,如果是我要來的,就不真誠。因此當有一天對方因為你說想看電影而陪你去看,但看完之後對方問你開不開心時,獲得的回應往往不是「我很開心」的喜悅,而是「要不是我要你陪你也不會主動」這類的嘲諷,而讓對方在關係相處上更形挫敗。
.
所以,如果你什麼都不要,那其實也不用待在關係中,因為沒有滿足、沒有開心,只有委屈和難堪。或者,從現在起開始好好正視,你在關係裡渴望獲得什麼,而你的伴侶是否可以溝通討論,練習將需求表達出來,才不會成為那個已經委屈求全,卻讓人覺得難搞的人。
.
說到這裡,如果願意承認需求的存在,又怎麼讓另一半滿足需求呢?
.
最近接連好幾組伴侶來談,都在對另一半生氣,為什麼只是每天好好吃個飯、或者坐在沙發上一起窩著看電視,或者手牽手一起去散步,這麼短暫也許不用15分鐘的相處時間,但另一半都給不了!? .
在這樣相處氛圍下,勢必覺得疲累、難受、委屈與憤怒之外,還會覺得不被愛、不被在乎,甚至自己不再有魅力與吸引力。也許你可以先嘗試問自己三個問題:
.
👉要對方滿足自己的需求,你是否理解對方的需求?
.
在伴侶諮商中,我通常容易聽見一方有各種需求,例如希望對方提早回家、回來之後不要一直滑手機、能聊聊公司發生的事情等等,但往往另一半的需求會在關係中消失,而當對方的需求消失,往往也會用行動或身體消失來回應你,因為這代表對方在關係裡感覺總是壓力,而非支持。
.
因此,在說出自己需求時,請嘗試詢問對方需求:「有沒有我在做某件事時,會讓你覺得開心呢?」並不是每個人都懂自己的需求,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提出自己的需求,因此當你可以問出對方的,也滿足對方,對方就會有力氣或自然而然地回應你的需求。
.
👉當對方對你的需求,總是有千百個無法做到的理由?
.
「我回家就很累了,哪有力氣!?」「你為什麼要求這麼多?」當一個人在付出愛的過程感到困難,要先理解他是一開始就如此,還是越來越走樣?一開始就如此的人,代表他在關係中本來就習慣當接收者/被照顧者,而你可能本來就以當付出者/照顧者為樂,要反轉關係模式除非有人生病或者有人要離開時,才有可能鬆動。
.
但當對方是越來越如此,代表他在關係中提出的需求經常被忽略,以至於下意識地逃避你的需求,並且絕對找得到理由,而變得「沒心」。
.
因此,當對方一在說出做不到時,與其生氣與委屈,不如轉向真誠關心對方,瞬間能引發他們對你的在乎與愧疚。你可以說:「抱歉,我不知道你最近這麼疲累,有什麼我可以為你做得嗎?」相信就能讓他的防禦和抵抗降低許多。
.
👉當對方滿足你的需求時,是否獲得正向回應或理所當然?
.
當伴侶曾經很樂意取悅你、滿足你,後來卻不願意了,你就要思考是不是在關係中索取地理所當然。很多人進入關係,就是希望有一個人可以理解、包容與照顧自己,卻沒有意識到,這一切都不是理所當然,而是需要透過正向言語的表達來維繫關係的親密與支持感,當你理所當然久了,對方自然「切心」了。
.
因此,你可以說:「親愛的,謝謝你願意為了我這麼做,跟你在一起真得好幸福!」這樣一句話,其實就能為對方充很多電了。
.
說到這裡,親愛的,你都怎麼幫另一半充電了?其實充飽電就是一種需求被好好滿足了,回到我們前面提到,最重要的需求滿足,其實就是好好感受到對方的愛,與好好付出愛,讓彼此之間愛意流動,相處在一起基本上就為彼此充電了。
.
▫️▫️▫️▫️▫️▫️▫️▫️▫️▫️▫️▫️▫️
.
本文摘自《愛無能:為什麼我們想愛,卻無法好好愛?》,作者 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 , 愛心理:探索心理認識自己的最佳平台 創辦人。擅長將心理學融入生活與企業管理中,致力於推動心理、情感與家庭教育,更期盼幫助每個人建立心理健康的觀念。
.
📖閱讀更多:https://tinyurl.com/ye92a3bx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趁著春日,前往北投的丹鳳山,一探台北大師信仰的秘境—大師岩與法船石。看著google map嘗試著從普濟寺旁的小階梯未果,又從溫泉路天主巷往上氣圖走土路捷徑,難度太高。好乖乖地回到「熱海飯店」後方的步道進入丹鳳山。山雖小,但步道卻也沒有太好走,除了前段的水泥石階外,後半段幾乎亦是用木板、麻繩拉出來的...
週末去踏青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北散步】#台北的高野山 | 弘法大師岩 | 法船石 | 普濟寺 // 李長潔 🙏
.
趁著春日,前往北投的丹鳳山,一探台北大師信仰的秘境—大師岩與法船石。看著google map嘗試著從普濟寺旁的小階梯未果,又從溫泉路天主巷往上走土路捷徑,難度太高。好乖乖地回到「熱海飯店」後方的步道進入丹鳳山。山雖小,但步道卻也沒有太好走,除了前段的水泥石階外,後半段幾乎亦是用木板、麻繩拉出來的一條山路,稍需攀爬。約莫30分鐘,並不久,就可以見到一處很有宗教史蹟感受的區域。一旁的爬山客自言自語:「這看起來好像以前是一個神社喔?!」的確,這裡跟日本常見的「密教+巨石」的聖地蠻相像。
.
▓ #大師信仰傳播的殖民路徑
.
1896年,隨清日戰爭結束,日本佔領台灣,各佛派從軍佈教,沿著殖民地化的路徑,建築寺院、成立靈場、宣傳教義,以對殖民地理番教化之用。初期來台佈教活動者有真言宗高野派、曹洞宗、真宗本願寺派、真宗大谷派、日蓮宗、淨土宗等六派,其中又本願寺派為大(范純武,1999)。
.
其中真言宗帶著強烈的日本密佛色彩,將崇拜空海大師的大師信仰,透過較具現實的傳奇故事,在台進行傳播。日本佛教也運用台北新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台北新四国八十八ヶ所写し霊場)的參拜慣習,在台北佈教。像是圓山站的護國禪寺、台北天后宮的石佛、北投普濟寺等都是目前殘有的靈場遺跡(中川未来,2016)。
.
▓ #溫泉鄉的宗教風景—北投真言宗石窟建築群
.
在《北投溫泉の栞》(田中均,1926,昭和4年)裡描述到北投溫泉風情,遊客若欲瀏覽周遭景色,可從山路登上東南方的巨大岩石,其雕刻著弘法大師像,即稱「弘法大師岩」。可能是明治45年(1912),弘法大師的信眾捐贈建造。是台灣少見的佛教石窟。周遭到處都可以看見日治時代的痕跡,整體形式也很有到日本一遊的感覺,像是大阪交野獅子窟寺。詳見姚巧梅老師翻譯的,片倉佳史的《台灣日治時代遺跡》(2002)。
.
至於寫著「台湾よ、永に幸なれ。」的網紅打卡點,台灣幸福石。文史工作者認為,這應該是日治時期民眾所刻。現被移到大師岩階梯入口處,還塗上紅漆。整個石窟遺跡已經被列入市定古蹟,也包含石燈籠、石碑、階梯、石垣等,大家去就不要自行隨意移動、刻畫啊~
.
▓ #神秘的法船石
.
許多遊客尋不著法船石,我也是。繞了半天,終於在一條岔路雜草中看見「大正石船」。1925年該石與建立之石亭,在地文史工作者傳為「台北新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的石佛亭,因為上頭刻著「大正十四年」,後稱「大正石船」。不過,亭內的觀音像等,看起來並不像舊時古物,亭中堆放祭祀物、打火機,並在石上掛上「慈航普渡」的木牌,反倒看來有點雜亂。搜尋到網路上的舊照片,似乎遊歷者都很喜愛站立在上面遠眺北投。
.
▓ #很有日本風味的普濟寺
.
回過頭來講一個走錯的路徑,本以為可以從普濟寺旁上山,但寺院說小路不通。普濟寺初建於1905年,又名為「鐵真院」,戰後改名為普濟寺。寺中供奉湯守觀音,北投民眾都視這座佛寺為溫泉守護寺。佛寺保用台灣少見的日式風格,平面佈局保存極為完整,包括大殿及住持方丈宅院,簡樸淡雅、寧靜莊嚴。旁邊亭中還有一座「子安地藏」,建立於1931年。記得幾年前來訪時,尚未如今天這般修繕完整,長滿青苔的貼梯石牆,盛開的茶花,很適合清幽地發呆一陣子。
.
很久沒出國冒險了,沒想到台北市中,就有一處可以運用半天來探秘的地方,也充滿著日治時代的痕跡。整個北投在這幾年也變得非常美麗,頗有回復到某種想像式的、懷舊式的日式溫泉鄉情懷。甚是喜歡。
|
延伸閱讀:
.
#大阪交野獅子窟寺: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177805849073705
.
#西門町宮廟中的弘法大師(一):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481817682005852
.
#西門町宮廟中的弘法大師圖繪(二):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548311222023164
.
|
參考文獻:
.
1. 范純武. (1999). 日本佛教在日治時期台灣 [蕃界] 的佈教事業--以真宗本願寺派為中心的考察. 圓光佛學學報, 253-278.
2. 中川未来. (2016). 植民地台湾の四国八十八ヶ所写し霊場 (特集 近現代の四国遍路). 四国遍路と世界の巡礼= The shikoku henro and pilgrimages of the world, (1), 43-50.
3. 片倉佳史. (2012). 台北の歴史を歩く (その 16) 北投温泉を歩く (その 2). 交流: 台湾情報誌, (860), 17-27.
4. 片倉佳史(2002),姚巧梅 譯。《台灣日治時代遺跡》。玉山出版。
|
#週末去踏青
週末去踏青 在 吳姵瑩Chloe Wu 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夠認識在關係中的自己,怎麼去幸福快樂?
人心靈深處兩個最大的心理需求, 同時得到滿足被愛人無條件接納被愛人無條件接納 在愛人心中居首位在愛人心中居首位,進入關係每個人都渴望從關係中獲得情感連結與歸屬,然而讓很多人痛苦的,卻是這些看似很基本的需求,一在被忽略與延宕。
其實,需求滿足有時候還是要能評估,究竟你的需求是否合理,以及你如何表達需求,很多人的困擾往往在於,我的要求明明沒有很多,為什麼他做不到?我已經什麼都不要了,為什麼他還這樣對我?
會發出這樣問題的人,往往更多時候,在乎的是自己有沒有被愛,即使很用力去愛對方,也不一定給出對方渴望的愛,是一種自我中心的愛之外,更是可能充滿幽微又強制性的需求。
曾經在一堂課中,有學員跟我說他在關係中沒有需求,但也很明顯的,他在關係裡一點都不快樂,接著我就問他:「你希不希望你在關係裡被了解?」「你希不希望你在關係裡被陪伴?」
看他愣在那裡後,我就接著說:「你要承認你有需求,並且用適切的方式取得你的需求,否則這種隱含在地底下的渴望,雖然沒有浮到檯面上,卻會讓另一半一直有一種莫名被索取的感受,不自覺想要遠離你。」然後我再說:「因為對方逃走,你會覺得不應該再要,但是需求一直都在,而變得委屈又不快樂。」
例如,你很希望他週末陪你,但你覺得他很忙,就不好意思說,等著他開口,接著他跟你說他要出差,你也只能答應了。然後到下一週,他可能電話沒有及時回應你的時候,你開始有一股怨氣,接著對方感受到了,卻不知道自己做錯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才對,自然想要開始有距離。
在關係中的需求,代表的是一個人懂得自己要什麼,而要到了、滿足了,會覺得幸福快樂的狀態。越是覺得自己是以對方為主,在關係中又常不自覺生悶氣,往往是關係中更難討好的人,也讓對方在關係中缺乏安全感,或感到疲於奔命。
例如:你喜歡週末去踏青,而伴侶跟你一起去,你自然對關係滿意度提高,就算有時候伴侶沒有及時陪伴或回應你,你也不容易大驚小怪。
而當一個人覺得自己沒有需求,也可能代表他不懂什麼會讓他幸福快樂,而不幸福、不快樂就是他基本的常態,跟他在一起的人自然就痛苦不已。還有另一種情形則是,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而這情形往往是因為對自己的需求感到羞愧,因此總等待伴侶來發掘自己的需求。這也是關係中許多人常有的迷思,認為你愛我就應該懂我,如果是我要來的,就不真誠。因此當有一天對方因為你說想看電影而陪你去看,但看完之後對方問你開不開心時,獲得的回應往往不是「我很開心」的喜悅,而是「要不是我要你陪你也不會主動」這類的嘲諷,而讓對方在關係相處上更形挫敗。
親愛的,有需求並不代表自私,因為在關係中你不可能不期待另一半愛你、懂你、尊重你、珍惜你、陪伴你,這是在關係中最基本的需求。
所謂的自私,是根本不在乎伴侶能不能滿足你的需求,也不去思考跟明辨你的要求是否合理。而越是害怕自己自私的人,就越容易吸引到只注重自己需求的伴侶,更是不會注意到你的需求,而讓你在關係中委屈受傷。
所以,如果你什麼都不要,那其實也不用待在關係中,因為沒有滿足、沒有開心,只有委屈和難堪。或者,從現在起開始好好正視,你在關係裡渴望獲得什麼,而你的伴侶是否可以溝通討論,練習將需求表達出來,才不會成為那個已經委屈求全,卻讓人覺得難搞的人。
週末去踏青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趁著春日,前往北投的丹鳳山,一探台北大師信仰的秘境—大師岩與法船石。看著google map嘗試著從普濟寺旁的小階梯未果,又從溫泉路天主巷往上氣圖走土路捷徑,難度太高。好乖乖地回到「熱海飯店」後方的步道進入丹鳳山。山雖小,但步道卻也沒有太好走,除了前段的水泥石階外,後半段幾乎亦是用木板、麻繩拉出來的一條山路,稍需攀爬。約莫30分鐘,並不久,就可以見到一處很有宗教史蹟感受的區域。一旁的爬山客自言自語:「這看起來好像以前是一個神社喔?!」的確,這裡跟日本常見的「密教+巨石」的聖地蠻相像。
.
▓ #大師信仰傳播的殖民路徑
.
1896年,隨清日戰爭結束,日本佔領台灣,各佛派從軍佈教,沿著殖民地化的路徑,建築寺院、成立靈場、宣傳教義,以對殖民地理番教化之用。初期來台佈教活動者有真言宗高野派、曹洞宗、真宗本願寺派、真宗大谷派、日蓮宗、淨土宗等六派,其中又本願寺派為大(范純武,1999)。
.
其中真言宗帶著強烈的日本密佛色彩,將崇拜空海大師的大師信仰,透過較具現實的傳奇故事,在台進行傳播。日本佛教也運用《台北新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台北新四国八十八ヶ所写し霊場)的參拜慣習,在台北佈教。像是圓山站的護國禪寺、台北天后宮的石佛、北投普濟寺等都是目前殘有的靈場遺跡(中川未来,2016)。
.
▓ #溫泉鄉的宗教風景—北投真言宗石窟建築群
.
在《北投溫泉の栞》(田中均,1926,昭和4年)裡描述到北投溫泉風情,遊客若欲瀏覽周遭景色,可從山路登上東南方的巨大岩石,其雕刻著弘法大師像,即稱「弘法大師岩」。可能是明治45年(1912),弘法大師的信眾捐贈建造。是台灣少見的佛教石窟。周遭到處都可以看見日治時代的痕跡,整體形式也很有到日本一遊的感覺,像是大阪交野獅子窟寺。詳見姚巧梅老師翻譯的,片倉佳史的《台灣日治時代遺跡》(2002)。
.
至於寫著「台湾よ、永に幸なれ。」的網紅打卡點,台灣幸福石。文史工作者認為,這應該是日治時期民眾所刻。現被移到大師岩階梯入口處,還塗上紅漆。整個石窟遺跡已經被列入市定古蹟,也包含石燈籠、石碑、階梯、石垣等,大家去就不要自行隨意移動、刻畫啊~
.
▓ #神秘的法船石
.
許多遊客尋不著法船石,我也是。繞了半天,終於在一條岔路雜草中看見「大正石船」。1925年該石與建立之石亭,在地文史工作者傳為「台北新四國八十八箇所靈場」的石佛亭,因為上頭刻著「大正十四年」,後稱「大正石船」。不過,亭內的觀音像等,看起來並不像舊時古物,亭中堆放祭祀物、打火機,並在石上掛上「慈航普渡」的木牌,反倒看來有點雜亂。搜尋到網路上的舊照片,似乎遊歷者都很喜愛站立在上面遠眺北投。
.
▓ #很有日本風味的普濟寺
.
回過頭來講一個走錯的路徑,本以為可以從普濟寺旁上山,但寺院說小路不通。普濟寺初建於1905年,又名為「鐵真院」,戰後改名為普濟寺。寺中供奉湯守觀音,北投民眾都視這座佛寺為溫泉守護寺。佛寺保用台灣少見的日式風格,平面佈局保存極為完整,包括大殿及住持方丈宅院,簡樸淡雅、寧靜莊嚴。旁邊亭中還有一座「子安地藏」,建立於1931年。記得幾年前來訪時,尚未如今天這般修繕完整,長滿青苔的貼梯石牆,盛開的茶花,很適合清幽地發呆一陣子。
.
很久沒出國冒險了,沒想到台北市中,就有一處可以運用半天來探秘的地方,也充滿著日治時代的痕跡。整個北投在這幾年也變得非常美麗,頗有回復到某種想像式的、懷舊式的日式溫泉鄉情懷。甚是喜歡。
|
延伸閱讀:
.
#大阪交野獅子窟寺: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177805849073705
.
#西門町宮廟中的弘法大師(一):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481817682005852
.
#西門町宮廟中的弘法大師(二):https://www.facebook.com/Pseudoscholarship/posts/1548311222023164
.
|
參考文獻:
.
1. 范純武. (1999). 日本佛教在日治時期台灣 [蕃界] 的佈教事業--以真宗本願寺派為中心的考察. 圓光佛學學報, 253-278.
2. 中川未来. (2016). 植民地台湾の四国八十八ヶ所写し霊場 (特集 近現代の四国遍路). 四国遍路と世界の巡礼= The shikoku henro and pilgrimages of the world, (1), 43-50.
3. 片倉佳史. (2012). 台北の歴史を歩く (その 16) 北投温泉を歩く (その 2). 交流: 台湾情報誌, (860), 17-27.
4. 片倉佳史(2002),姚巧梅 譯。《台灣日治時代遺跡》。玉山初版。
|
#週末去踏青
週末去踏青 在 【Vlog】周末去踏青了| Canterbury - YouTube 的必吃
【Vlog】 周末去踏青 了| Canterbury. 627 views · 5 years ago #Naked #Icon ...more. Karen Li. 4.27K. Subscribe. 4.27K subscribers. 18. Share. Save. ... <看更多>
週末去踏青 在 新北旅客- ☀周末踏青去哪裡好? 來#萬板大橋#蝴蝶公園走 ... 的必吃
周末踏青 去哪裡好? 來#萬板大橋#蝴蝶公園走走吧 還有3D彩繪牆就位於環河西路萬板大橋下~ 很適合享受悠閒的假日呢! 地址 新北市板橋區環河西路四段18號(萬板大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