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宅在家挑戰自己!乾我真的有被嚇到
還好大白天看這部!!!!!!!!!!!!!!!!!!!!!!!!!!!!!!!!!!!!!!!!
之前看鬼片都是跟家人看 已經很久沒有看鬼片
記得以前小時候不懂 電影上映也會看
現在老了根本不太想看
哈哈哈但是為了一些韓國題材工作才會去看這部
片名>>> 곤지암 / 昆池岩《鬼病院:靈異直播》
你們都看過了嗎?歡迎留言討論一下XDDD
//
維基百科上的介紹,這部是2018年上映的韓國恐怖電影,由鄭凡植執導,以尋獲佚失影片的手法拍攝。此電影實際拍攝場景為釜山的舊廢校海事高中。(昆池岩精神病院,已於2018年5月30日拆除)
電影背景設定於京畿道廣州市的一座廢棄精神病院「昆池岩精神病院」,其作為韓國三大靈異鬼屋之一。2012年,CNN將這個病院列入「全球七大恐怖聖地」之一。
電影講述一個恐怖主題的網絡節目招募膽大人士來一同參與「恐怖實境體驗秀」前往「昆池岩精神病院」探險,讓七位年輕男女在深夜以網路直播方式進行探險,卻從此踏上不歸之路。當中的拍攝手法和劇情元素參考一些美國著名恐怖電影:《靈動:鬼影實錄》、《墓地邂逅》、《厄夜叢林》等等。
這個高中沒有鬼維基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耘週歲 ◎施善繼
小耘,今天是妳週歲,
妳這小調皮鬼,
去年,比預產日,
還慢一個星期才到我們家。
記得那天,
天剛剛亮,
樓下豆漿店的鐵捲門,
才嘩啦啦的開,
鹹餅、燒餅才放進電爐子裡烤,
油條才一根根放進油鍋裡炸,
妳就在媽媽圓鼓鼓的肚子裡鬧。
其實我們也睡夠了,
只是妳在這時候來,
爸爸要去上班,
哥哥要去上學,
媽媽要怎麼辦?
媽媽陣痛已很急促,
媽媽已支持不住。
我們提著準備好的包包,
叫起惺惺忪忪的哥哥,
爸爸背著哥哥,
手牽著媽媽,
媽媽每跨一步,
都強忍著妳急急促促的震動,
向馬偕醫院奔去。
媽媽住普通病房,
普通病房我們比較合適,
因為我們住得起。
住四天三夜,
繳參仟貳佰壹拾貳元,
拿了五張收據,
拿了妳的出生證明書。
爸爸抱著妳牽著媽媽,
媽媽牽著哥哥,
一家四口高高興興,
踏著和緩的腳步走出醫院,
迎向中山北路民生路口燦爛的陽光。
媽媽作月子,
爸爸到菜市場去。
乖乖的妳睡在搖籃裡,
嬰兒美奶粉:美國的,
加農奶瓶:英國的,
尿布:中國的,
妳的哭聲也是中國的,
乖乖的妳睡在搖籃裡。
爸爸到菜市場去,
媽媽在作月子。
妳在每個月請人幫忙,
包括洗衣服兩千塊的照顧下長大。
嬰兒美後來換成安佳,
加上愛力麥粉;
加上的媽媽的鍾愛;
加上哥哥的逗愛;
加上爸爸的暱愛。
妳穿哥哥穿過的舊衣,
玩哥哥玩過的玩具。
妳誕生在臺北市,
戶籍登記仍跟著爸爸,
臺灣省彰化縣鹿港鎮洛津里。
但爸爸必須告訴妳,
我們的祖籍遠遠的,
在福建的晉江。
而我們現在住在中和鄉,
郵遞區號二三五,
將來長大後妳要在中和國小,
和別的小朋友一樣帶便當,
受中文的中國教育。
爸爸有廣東籍的朋友,
也有吉林,
有湖南,
有四川,
來自中國各地的朋友。
妳將來長大上學,
像爸爸也會有,
來自中國各地的小朋友。
妳要用國語和他們交談,
和他們互助互愛,
和他們不分彼此的遊戲,
絕對不要打架。
在學校尊敬師長,
搭車走路嚴守秩序,
在無論那裡,
要記牢我們是堂堂正正,
脊樑挺直不亢不卑的,
中國人。
妳快快的睡吧快快的長大,
快快的吃吧快快的長大,
快快的長大就知道;
吃的鹽巴那裡來,
吃的小魚那裡來,
吃的稀飯那裡來,
吃的香蕉那裡來,
穿的衣服那裡來,
穿的鞋子那裡來,
睡的床舖那裡來,
住的房屋那裡來,
走的馬路那裡來。
妳快快的睡,
爸爸唱搖囝仔歌搖妳入睡,
妳今天週歲,
讓古老的中國伴妳入睡,
快快的長大快快的睡。
明天當妳醒來,
少年的中國也已醒來,
少年的中國不再迷惘,
少年的中國不再徬徨,
少年的中國不再失望,
少年的中國英氣風發,
少年的中國虎嘯鷹揚。
◎ 作者簡介
施善繼(1945—),彰化縣鹿港鎮人。曾任職於臺北縣工務局工程隊。高中時代開始寫詩,1971年與辛牧、蕭蕭等三人籌組龍族詩社。著有詩集《傘季》、《施善繼詩選》、《寶島小遊記》、《返鄉》、《毒蘋果札記》等。1998以降,專事雜文寫作,以「毒蘋果札記」專欄,陸續刊發於《人間思想與創作叢刊》、《批判與再造》、《兩岸犇報》等報誌。(改自維基百科)
◎小編一尾賞析
2000年代初上小學的我在校慶唱著《國旗歌》:「光我民族/促進大同」,當時的我不明白歌詞的意義,直到很後來才明白唱歌是對於身體的規訓、召喚來自過去久遠的國族主義的意識形態,而「做個活活潑潑的好學生,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小時候國語作業簿背面總是有這段蔣公訓詞似乎也是如此,做個好學生的同時,也要做個中國人。
「國語」、「國文」、「國字」、「國學」、「國歌」、「國旗」這些詞彙裡的「國」,背後所隱含的「國」即是「中國」,在臺灣的語境來看就是1912年成立於南京的「中華民國」,從1949到1970年代代表「中國」的「中華民國」面臨了釣魚臺事件、退出聯合國、中美斷交,「中華民國」這個在臺灣的政權受到了挑戰,而1978年4月發表於《雄獅美術》第86期上的〈小耘周歲〉也是在此一時期寫成。
〈小耘周歲〉的寫作主題也無不與1970年代鄉土文學論戰,作家們在此思考何為鄉土?書寫中國還是臺灣、現代主義還是寫實主義的問題相關,同時施善繼參與籌組的龍族詩社開始反省現代主義,強調寫實、社會性,將精神價值由西方向東方/中國回擺,從這開始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施善繼會在這個時期創作出〈小耘周歲〉這樣的詩來了。
〈小耘周歲〉寫的是父親對於新生女兒的未來期許,相較於上一代的現代主義詩人,從語言上來看幾乎沒有艱深令人難以理解的語句,也不難猜想這也是為什麼這首詩會出現在1980年代的國文課本中。詩的前兩個段落描述的是媽媽妊 娠陣痛全家協力送媽媽到醫院產子的過程,其中也不無反映上世代的台北地景,如原來自北方飲食但現在已經在地化的豆漿油條店。接著到了媽媽坐月子的場景,詩人以父親口吻介紹來自英美的嬰兒用具後說:「尿布:中國的,/妳的哭聲也是中國的,/乖乖的妳睡在搖籃裡。」,在告別現代主義和西方精神後,當然嬰兒的哭聲也必然是中國的。
在東方/中國意識抬頭下,本土的源流必也來自於對岸大陸:「妳誕生在臺北市,/戶籍登記仍跟著爸爸,/臺灣省彰化縣鹿港鎮洛津里。/但爸爸必須告訴妳,/我們的祖籍遠遠的,/在福建的晉江。」同時,這段也顯現了1960、1970臺灣大規模工業化、都市化後臺北迎接了為數眾多的中南部移民的景況,多移居至中和永和、板橋新莊、三重蘆洲等地。同時,在國語運動如火如荼的進行的時間,「受中文的中國教育」的其中一個目的是為了和來自「中國各地的小朋友」溝通,即使是講閩南語來自彰化鹿港的人為了要和「不同省份的同胞」溝通,都必須學習「國語」,「在無論那裡,/要記牢我們是堂堂正正,/脊樑挺直不亢不卑的,/中國人。」,或許我們可以將其影射至1970那個孤立無援的「中(華民)國」喊出「漢賊不兩立」後,詩人再一次的政治表態。
到了最後一段,詩全然得脫離了寫實的脈絡成為了一種召喚古老中國在此降臨的咒語,在此時此地吃、穿、睡、住、走的東西在現實上絕對不可能來自對岸,但詩不斷地利用排比寫著「那裡來」。唱搖著閩南語的囝仔歌,就能「讓古老的中國伴妳入睡」,詩人在寫實語境上加入了超現實的綱目,中國國族主義班師回朝,詩人在「中(華民)國」又一次面臨危急存亡之際的1970年代,讓梁啟超為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前傾頹的中國所寫的《少年中國說》再次搬屍回巢,即再現了:「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彊!」的乎吿,退出聯合國的中華民國在詩裡接榫了鴉片戰爭後的大清國的隱喻,此時回向寫實、中國/東方的詩作呼應了官方的意識形態,也不難想像為何後來這首詩能夠收入國文課本裡。
然而,此時其他作家的寫作,如鄉土文學論戰的「鄉土」時常回溯的是更遠大的古老中國,但那關於臺灣的寫作主題同時開始在1970萌芽,到了國文課本收錄這首詩的年代,那是在美麗島大審之後、黨外運動不斷衝撞威權體制、台灣意識論戰正在進行的解嚴前夕的1980,國文課本承載的意識形態也與當時的社會氛圍形成了一股強烈的對比。或許從今日來看這首詩並不真的有如此高超的詩的技藝,但這首詩確實也代表了在某個年代生在這座島嶼上的人,被國家所形塑的集體記憶(Collective Memory)。
--
美編:佳郁
圖片:自繪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1/20210107.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國語課本詩選 #國立編譯館 #施善繼 #小耘週歲 #鄉土文學 #大中國主義
這個高中沒有鬼維基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青春一去不復返,這道理大家都清楚,但是電影其實才真的是一去不復返,除了好萊塢六大電影的作品大多都能在台灣同步上映之外,有更多的中小片商電影、獨立製片電影、非美國出品電影,從來沒有登上台灣大銀幕的機會,而紀錄長片電影呢?這提起來就太令人傷心了。
.
所以金馬影展這樣非以商業目的選片的大型放映活動,永遠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是影展是短暫的、位子是有限的、而你登入買票系統的速度永遠比別人慢。
.
當你看到某些只能存在於維基百科或影評人記憶裡的經典電影,終於被影展選上、確定在台灣放映、而你發現放映那天必須得加班、或是買票時發現大大的「售完」字樣,相信你會同意我剛剛說的,電影真是一去不復返,而FB上其他人亮票的炫耀推文,還得提醒你這個殘酷事實好幾天。
.
所以當紀錄片與影展片的串流平台 Giloo紀實影音 告訴我,他們要讓這些經典電影「去而復返」時,這是個令人驚喜又驚訝的消息:他們開放影迷們投票,選出大家在 2020 年金馬影展裡最喜愛的電影,他們要爭取這些電影在自家平台上架。這不但是去而復返,根本是回來後還要「縈繞三日」了。
.
如果你有幸參加今年金馬,但苦於無法二刷這些經典電影、或是如果你不幸無法共襄盛舉今年的盛會(就像我),那這個許願池活動,就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這根本不是普通的許願池了,而是裡頭住著女神的那個池子了。
.
現在我們已經不用像金馬影展開賣的 11/5 凌晨零點那時如此緊張,我們來談談你該投給哪部電影——沒錯,充滿心機的拉票時間來了:
.
我希望你投給《#唬爛三小》,因為我們在 2007 年時不夠關注金穗獎,不知道黃信堯導演如何以這部作品贏得年度最佳紀錄片;因為我們後知後覺,看了《#同學麥娜絲》才聽說,原來這部導演拍攝高中同學人生發展的紀錄片,就是《同學麥娜絲》的原型。雖然導演的同學未必有鄭人碩(或納豆)那麼帥,但這部紀錄片,絕對會是解讀《同學麥娜絲》最佳的參考資料。
.
《同學麥娜絲》模糊了敘事電影與紀錄片的界線,而《唬爛三小》明顯會是解讀電影的最佳地圖,讓我們知道《同學麥娜絲》裡那些魔幻過頭的情節,原來不過是某個真實大叔的真實遭遇。
.
大王就是喜歡這條虛構與真實之間若有似無的界線,所以《#DAU:娜塔莎》幾乎是我的第一選擇。這不只是一部電影,這是一團無以名狀的複雜雲霧。我能跟妳保證,沒有人能在三言兩語裡說清楚,這個耗時三年拍攝、六年剪接、由四百位素人演員參與製作而成的十四部電影巨型計畫是什麼。
.
原本《DAU》只是一部虛構的敘事電影,但導演似乎看了太多次《紐約浮世繪》,他決定打造一個巨大的建物基地,讓素人演員在其中工作、生活、甚至建立家庭,他們必須在這裡宛如參加實境秀一般,過著 60 年代的蘇聯社會生活。而攝影團隊隨時拍攝著這個真實的《楚門的世界》,這讓《DAU》系列作品的定位極其模糊:
.
它是敘事電影嗎?是紀錄片嗎?是實境秀嗎?這一切演出是素人們的真實反應?還是按照劇本安排的行動?而無論導演真心的創作動機是什麼,他真的能在這麼大型繁雜的長期計畫當中,保有當初的初心嗎?你知道的,誰都說不清楚的……
.
注意《DAU:娜塔莎》最後國家機器施虐的片段,我賭你分不清眼前殘酷的畫面,到底是一場高明的套招,或其實是一個無法再真實的犯罪過程……
.
話說回來,這場Giloo的投票其實很不輕鬆,紀錄片只能投五票,非紀錄片一樣只有五票,問題是,好看的電影實在太多了,舉個例子看看紀錄片部門:《#進擊的正義》裡,人權律師有如戰士一般,在法庭上對抗川普政府的粗暴法令;解剖希區考克《#驚魂記》的《#驚魂記中計》;同樣解析經典電影《#生活的甜蜜》的《#生活的甜蜜二三事》、而當然同理《#鬼迷費里尼》也不能放過;而你知道嗎?《#松露獵人》在爛蕃茄是100%新鮮度耶,連一貫酸言酸語的衛報都說:「看完這部電影你會微笑離場」,天啊衛報!你的臭嘴呢?
.
只要免費註冊Giloo,就能參與這場投票,未來這些電影就有可能在 Giloo 平台上架。我說了太多了,現在是你讓更多人知道這個活動而且自己去投票的時候了!
活動網址:https://giloo.ist/vote/ranking
.
☆投完票以後,請到頁面右上角按下「我的投票」。
☆按下頁面上「紀錄片 剩餘票數」或「非紀錄片 剩餘票數」區塊裡的「分享結果」(選一個類型貼就行)。
☆按下「下載圖片」鈕下載投票結果圖片(就像我貼的圖)。
☆在這篇文章的留言裡秀圖亮票,我就會把你放進名單裡,11/29(日)晚上八點,我會抽出名單裡 10 位朋友,送你 Giloo 30天免費觀影序號唷!
.
(這樣就算你選的電影票數很少也沒關係,至少你在我這還可以賺到一點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