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且堅定的正向教養》
在恩2歲半的年紀還不太會講話,但他話倒是聽得懂不少。雖然如此大多數的時候,在恩還是以哭泣作為情緒表達。隨著在恩的成長,我們也逐漸摸清楚「正向教養」該如何執行。因為《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中最小的案例只寫到3歲,一開始真抓不到該如何執行。
在恩依然會有爆哭的時候,哭到原本就講不清楚的話更說不清楚,我們會先告訴他冷靜、你不必哭、控制你的情緒、我們聽不懂你說什麼、你需要什麼?你想要什麼?或者你不想要什麼?甚至教他深呼吸。
很難想像兩歲半的他會逐漸控制自己的情緒,當然不會到完全不哭,但你可以看得出來他在試著控制自己,並且嘗試表達更清楚一些。
在恩有時候也會發脾氣,尤其像是自己事情做不好時,會氣餒地該該叫,甚至摔東西。
外出回到家後他自己會到洗衣籃脫衣服褲子,但有時他自己挑長褲穿出門,回來時卻卡在腳根上脫不下來,他就會有氣餒生氣的狀況。這時候我們不是幫他脫褲子,而是教他分辨問題是什麼,然後用口頭教他如何解決問題。
我們會先告訴他坐下會比較好脫,然後把腳上卡住的地方推一下就行了。
《阿德勒正向教養》這本書很值得推薦,但也有它的問題,就是書中幾乎是以案例為主體來衍生正向教養的概念,主題性比較發散,因此整本書看完其實還是不太明白什麼是正向教養。我們將自己正向教養的心得做一些整理:
1、父母才是重點
孩子像父母,不只是外表像,連性格都像。因此正向教養的關鍵在於父母能夠冷靜沈著,不隨著孩子失控的情緒而起伏。先控制好自己,才治得了孩子。
2、理解他們的不理解
孩子終究是孩子,她不可能理解大人的世界,那些潛規則、社會規範,不可能不哭不鬧。理解他們的世界、想法、處境、需要,父母就可以更冷靜地對他們的行為做更好的回應。
3、尊重孩子的個體意志
孩子雖然是你的孩子,但他終究是一個獨立人格,若忽略他們的需求使他們得不到尊重,他們的情緒便會更容易失控。一個很好表達尊重他們的方法,是蹲下來與他們平視溝通,而非站著以高姿態的方式斥責他們。
尊重也是尊重他們的需求,但不是一定要完全滿足他們的需求。例如在外面玩快到離開的時間時,孩子正玩得起勁,父母就說要走了,不要期待他們會馬上離開。這時可以用前面討論到制約貼文提過的神奇小鬧鐘,給他們一些時間玩,當鬧鐘響時,孩子就知道該走了,自己的需求也有被尊重到。
4、解決問題而不是懲罰
我們常開玩笑說解決問題就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雖然是笑話,但在傳統育兒方式中卻屢見不鮮,解決提出問題人的好方法就是打罵懲罰。我們在部落格文章中提過,懲罰分為正向懲罰和負向懲罰,但無論是那種懲罰都必須小心使用。
解決孩子的問題是門複雜的學問,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明的,因為常常孩子也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父母這時最重要的就是先冷靜自己,去思考問題是什麼,然後權衡取捨得失之後來解決孩子的需要。
5、讓孩子感覺良好時,他們會做得更好
這是正向教養最關鍵的目標,也不難理解。就像我們在職場、事業中一樣,當我們成績不錯又得到客戶、同事、親友的尊重時,我們一定會更努力,想辦法做得更好。
孩子也是如此,當他們獲得正向的感覺,諸如被愛、被尊重、有成就感時,他們就會表現得更好。
6、不吝惜鼓勵,正確地讚美
當在恩完成拼圖或是他正確唸出動物或物體的名字時,我們就會大聲歡呼鼓勵他,而在恩也會跟著大笑歡呼。孩子需要我們的鼓勵,這是正向教養最好用的工具之一。
然而正確地讚美就有許多的學問在,因為不正確的讚美可能會導致反效果,使孩子的人格趨向固定型思維,而變得越來越不積極。這點我們將在之後的貼文中討論,什麼是「成長性思維」VS「固定型思維」
#正向教養 #正向思考 #教育 #教養 #親子 #育兒生活 #寶寶 #兄弟裝 #手足 #愛 #親情 #父母 #爸爸 #媽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40的網紅心靈偵探洪仲清,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從49個練習開始,用鼓勵提升孩子的歸屬感與自我價值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5856 版權為大好書屋所有 已請求出版社授權...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的推薦目錄: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單親教養的另一項優點是,它為孩子提供「感覺被需要」的機會。
單親父母有更強的動機,讓孩子一起分擔家務的責任。當你讓孩子有機會體驗貢獻的驕傲和快樂時,他們就會培養能力。參與分擔責任——成為團隊的一部分——是孩子獲得這種經驗的一種方式。
如果父母試圖為孩子做太多,以彌補單親的事實,孩子將沒有機會發展出主動性和獲得新技能。品格的力量來自於耐心、勤奮和延遲的滿足感。你不必擔心孩子因為是單親而有所欠缺,你應該專注在「給予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以培養他們的正向目標和實現目標的技能。
.
讓孩子分擔責任,為家庭做出貢獻的一種好方法,是邀請他們參與家庭會議共同決策。當孩子感到自己真正被需要,並擁有歸屬感和價值感時,就特別能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也更有熱情和動力貫徹執行自己所參與的決策。讓孩子一起決定就寢時間、早晨慣例、做家事、家庭作業、計劃全家的娛樂活動,或請他們幫忙任何可以讓家庭生活順利運作的事。
.
單親家庭的孩子有機會為家庭做出有意義的貢獻,感到被需要、被傾聽、受重視,而這些要素都能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親密感。你可以將自己的處境視為與孩子建立團隊關係的機會。
我們強調單親家庭的這些好處,並不表示它不存在問題。但我們確實想指出,一味地將其他家庭的情況理想化,並且對自身的情況抱持消極的態度,根本無濟於事。「專注於優勢」與「否認你或孩子所面對的難題和感受」,是不同的。
我們無法控制生活中所發生的一切,但我們可以控制處理事情的方式。身為單親父母,你有機會向孩子傳授這個寶貴的原則。如果你一直選擇以負面的方式面對你的處境,請對孩子承認這一點,並尋求他們的幫助。重新開始永遠不嫌晚。
.
重要的是,維持良好的關係。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必須建立在無條件的愛、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如果這種關係很牢固——孩子深信,無論如何你都會愛他——你也許會犯很多錯誤,但仍可以將孩子教養得很好。
當所有的教養都建立在愛的基礎上時,效果會是最好的。沒有愛的技巧就只是技巧。花時間陪孩子透過說話、大笑、遊戲,或彼此陪伴,來建立親子關係的良好基礎,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投資。
.
本文摘自《#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_單親家庭篇》
傾聽孩子的訊息密碼,增進信任關係,建立愛與歸屬感的環境
.
作者:簡.尼爾森, 謝瑞爾.艾爾文, 卡洛.德爾澤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愛孩子,可以讓他知道。讓孩子有機會參與家庭生活,從小練習承擔責任,對孩子將來的職場與關係,都會有大助益。
傳統教養,沒那麼重視生活獨立,情緒教育更是匱乏,這相當可惜。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單親家庭如果從這邊開始努力,教養效果不會比較差。
不管在什麼處境,常要走上認識、接納、肯定的道路,以良善正面的態度回應。這倒不是否定困難,而是聚焦在操之在己的部分,培育和諧共好的關係。
祝願您,能體認到我們一直活在某種關係中,並且創造出愛的可能性!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贈書直播_所有的教養建立在愛的基礎,沒有愛的技巧就只是技巧
.
成為單親父母也許不是你的選擇,你也可能會不時地懷疑,你或孩子是否有辦法過下去。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中,當一般的父母已經很難,當一名單親父母更是難上加難;但是,你確實可以在單親家庭中,撫養出負責任、尊重人且聰慧的孩子。如果你保持開放的心態並樂於學習,單親家庭的生活將為你和孩子帶來你們從未想過的機會。
重要的是,維持良好的關係。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必須建立在無條件的愛、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如果這種關係很牢固——孩子深信,無論如何你都會愛他——你也許會犯很多錯誤,但仍可以將孩子教養得很好。
當所有的教養都建立在愛的基礎上時,效果會是最好的。沒有愛的技巧就只是技巧。花時間陪孩子透過說話、大笑、遊戲,或彼此陪伴,來建立親子關係的良好基礎,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投資。
.
本文摘自《#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_單親家庭篇》
傾聽孩子的訊息密碼,增進信任關係,建立愛與歸屬感的環境
.
作者:簡.尼爾森, 謝瑞爾.艾爾文, 卡洛.德爾澤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一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這次只抽一本喔!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 在 心靈偵探洪仲清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從49個練習開始,用鼓勵提升孩子的歸屬感與自我價值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5856
版權為大好書屋所有
已請求出版社授權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 在 阿德勒心理學- 正向教養/正面管教- 首頁 - Facebook 的必吃
阿德勒 心理學- 正向教養/正面管教。 8042 個讚· 54 人正在談論這個。教育. ... <看更多>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 在 Re: [討論] 蔡英文民調為什麼掉不下來?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必吃
阿就蔡英文都做到很好為什麼不能支持你要說疫情嗎台灣本土加零好多天了要 ... 48 F →suction: 天讀正向教養、繪本一小時之類的確實是會讓人覺得資源想 ... ... <看更多>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 在 Re: [心得]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 看板KS89-305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當初懷著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看這本書,
擔心又是一本需要從頭批判到尾的書(幸虧不是)。
整體說來,這本書很輕鬆,無數個小故事串起一本書。
不過對我個人來說,有點太水了,很多案例還有討論空間。
或許是作者的目的,畢竟教養不需要完美,
努力就是好的開始。
1. 前言。這裡強調了一個很容易被誤用的詞"民主權威式",
有人省略成"民主式"成了天大的誤會。
"民主權威式"貫穿整本書,雖然大標題很柔軟,
但內容和原則很堅定。
經常出現這樣的句式
"我知道你.......,不過你得要......."
2. 練習1.,"錯誤目的表"其實是很好的父母教戰手冊。
不過一開始看會有誤解,回頭當作筆記查閱比較簡單。
3. 練習2.,花時間訓練,差不多整本書的態度。
就是訓練孩子獨立進行,給孩子責任。不過說說容易,實際上呢...
"如果孩子有責任感,就不需要父母耗費十八年教導他們學習。"
點出了教養的困難,須要長期的努力。
相關章節:
練習11. 對孩子放手。重點還是在訓練和責任感。
練習29. 拆解為小步驟。
練習34. 做家事。
4. 練習3.,溫和且堅定。
"堅定,是你在衝突中採取的行為;
主導,則是強迫孩子接受你的決定。"
"民主權威式的方法才能溫和且堅定"
公式: 重視感受,表現理解,重新引導,貫徹執行
示範:
"我知道你不想,可是我們可以一起刷牙"
"你想繼續玩,然而睡覺時間到囉..."
"我愛你,但答案是不行"
相關的章節:
練習9. 決定你的作法
練習10. 徹底執行你的決定
練習26. 避免溺愛
練習32. 提供有線選擇
5. 練習4. ,先聯結情感,再糾正行為。
整體來說就是練習3.的延續,不過對我來說,
薩提爾在這方面更是到位。
建議直接看李重建老師的示範會更深刻。
練習5. 強調鼓勵而不要讚美,我覺得是文字遊戲。
講話的時候還要區分是鼓勵還是讚美,一定會鱉手鱉腳。
我覺得用薩提爾的角度比較簡單,重點在"一致性"。
只要一致了,講什麼都不是問題。
練習30. 鼓勵和讚美不同。
太有目的性的鼓勵反而顯得刻意而不一致。
以書中孩子打全壘打的例子來說,太刻意要導向因為你很辛苦練習。
從行為分析角度來說,我擔心孩子聯結錯誤,
誤認為只有打全壘打,家長才看得到他的努力。
相較於書中的處理,我覺得孩子明顯表現好的時候,
家長其實不太需要做什麼,只要陪他開心就好。
當孩子表現不好懊惱的時候,才是真正考驗家長的處理功力。
或者當孩子不確定自己好不好的時候,什麼時間點給怎樣的回饋才是困難的。
練習31. 對話式啟發提問。這個部分寫得很到位很符合薩提爾的作法。
"不要為了得到某個特定答案,而用引導式提問"
不過我還是認為,感受和事件(或行為)必須分開。
任何感受都需要被接納,適合這書中的作法。
但如果是事件或行為,引導甚至主導絕對是可以接受的。
6. 練習7. ,家庭會議。
這個部分是我們普遍覺得不太有用的,
如果能夠及時處理,根本不必弄到會議上討論。
書中的流程和形式也有點令人尷尬和多餘。
相關章節:
練習20. 讓孩子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練習21. 達成協議,徹底執行。
練習23. 專注於解決方案上。
練習24. 運用選擇輪。
練習36. 建立日常慣例表。
7. 練習8. 重視孩子的感受。
"務必要避免做出任何暗示他失敗的言語和行動"
這個練習是我很不能認同的。
從薩提爾的理論,透過對話帶著孩子接納他的失敗,
看到孩子的資源,進而連結到孩子的渴望才是最理想的做法。
(就算只做10%,也好過書中所說的)
這整個練習,太刻意要把事情導向正面,不是接納感受,
8. 練習12. 了解大腦如何運作。
一句話就是,不要在情緒的時候處理事情。
薩提爾的模式是,先安頓好自己,照顧感受,不需要刻意處理事件。
相關章節:
練習13. 積極暫停
練習27. 給予擁抱
練習28. 眼神相對
9. 練習14. 視犯錯為學習的機會
大致上來說蠻立志的。不過對白目的自閉兒來說,他被誤會時,
重點不是別人要道歉,而是要同理他被誤會的感受,
然後教他怎樣才不會誤會。
亂跟他道歉,還讓他以為他是無辜的,下次在人家不爽的時候繼續遊走在底線邊緣。
相關章節:
練習15. 修復錯誤的3R原則。對我來說知易行難,重點要先面對自己的生氣。
10. 練習16. 共同擁有一段特殊時光
對我來說,這蠻奢侈的。就算沒有,也就沒有吧。
或者說,所有的時間就是拿來操練,也算一種特殊吧。
11. 練習17. 展現信心。
對我來說,信心只會讓雙方受打擊而已。
降低期待與接受失敗,比展現信心重要太多。
12. 練習18. 對孩子表達感謝。(恩,不用解釋)
練習22. 請求孩子協助。(這可以學,不錯的話素XD)
練習25. 動機式啟發性提問。
13. 練習19. 私密傾聽。
講起來超簡單,如果沒有經過薩提爾的深厚修練,
一定會挫折到不行。
14. 練習33. 零用錢
"允許孩子錯誤的花費他的錢..."
"避免零用錢與家事掛勾..."
對我來說,這些建議都得看情況。
並不是所有錯誤都能接受,例如拿去買違禁品或是炫耀行為...
也並不是零用錢跟家事掛勾,就一定會養出勢利或對家庭沒責任的孩子。
(難道要避免薪水和工作掛勾嗎?)
書中一直很反對獎勵,認為獎勵會讓孩子只為獎勵做事。
但事實上,行為學派都是以褪增強物為最終目的,獎勵要看怎麼用。
15. 練習35. 限制開啟螢幕的時間。
書中還是太把電子產品當作洪水猛獸。
其實,這跟所有的娛樂或是工具都一樣,看如何使用。
只能當作例子,怎麼拿捏還是得依情況。
16. 話少勝於話多。這章的原則基本上還蠻實用的。
包括
練習37. 傾聽。 "除非確定自己願意傾聽,否則別跟孩子說話。"
練習38. 給予充分關注。
問題在於,我們要花多少時間全然關。
對我來說,書中的方法很好,但需要太多心力。
還是推薦薩提爾的模式,簡短而深刻。
練習39. 安靜的行動。 "保持安靜,溫和且堅定的貫徹(用行動)執行"
練習40. 與孩子建立無聲暗號。
我還是覺得書中的方法太刻意。
我的方法是,如果一件事情老要提醒時候,提醒的時候帶手勢或肢體提示。
然後口語提示就可以慢慢撤掉。自然就是無聲暗號了。
練習41. 運用單詞法。"避免在衝突當下交談"
簡單的說,越不爽話越要簡短。
17. 邏輯後果與自然後果。
練習42. 邏輯後果。
盡量用解決方案代替邏輯後果。
邏輯後果的標準:相關、尊重、和理、有益。(不一定要受苦,重點在改變行為)
練習43. 自然後果。
避免先見之明("我早就告訴你")。表達理解,重視感受。安慰但不出手相救。
不適用自然後果的情況:
1.危險。 2.影響他人。 3.孩子不在乎,但影響長遠。
"如果當下或未來可能傷愛孩子或他人,別放任自然後果發生。"
18. 練習44. 對孩子一視同仁。
這理講的原則對我來說有點難。
換成我認為的理想是,
可以當老師(教他怎麼做),但別當裁判。
同理情緒,少涉入事件。(口語好的一方,不是佔盡優勢,就是令人抓狂)
多問問題,少給答案。(把問題解決的責任推給孩子,或較大的孩子)
19. 作孩子的模範
這一章是要求父母的。理論很簡單,但不容易,我覺得事件發生時,
處理父母自身的感受和情緒會更重要。否則理論在多當下也做不到,
硬做只會內傷。
練習45. 控制你的行為。
積極暫停。(這是最重要也最難的,暫停的目的是應對自己)
犯錯道歉。
練習46. 留意你的語氣。
我認為,留意語氣的重點倒不是語氣造成的負面。
而是當發現無法控制我的語氣時,表示我的情緒已經到達某個臨界,
需要暫停回應自己了。
練習47. 不要(直接)回應孩子的頂嘴。
用對方的感受回應,"聽起來你很生氣","你是不是覺得...."
一樣,當我們不爽的時候,這些話是不可能說得出來的。
練習48. 保持幽默感。
這個練習我保留,自然的幽默帶來彈性。
但很多時候刻意的幽默反而成了打岔了。
練習49. 賦予孩子權力。
終極而長遠的目標。
整體而言是一本好讀好上手的書。
不過我很喜歡這本書接地氣,而不只求理想。
也不強調沒有按照書裡走的後果會無法挽回。
比較可惜的是作者對行為學派的誤解,誇大獎勵的不良影響。
另外同理和感受層面,也不如薩提爾一致性的對話直接而有效。
書中的例子比較一般,如果遇到真正困難的情境或任務,
可能還是得借用其他辦法才好渡過。
------
這次讀書會老師很開放,很樂於我們批判書中的觀點或做法。
我覺得很好的是,教養書中,直接能套用的不多。
或許是文字描述過於簡單,或許是跟書中觀念不合。
而藉由批判和討論,可以看到書中的盲點或是自己解讀錯誤。
如果在強調正向思考的氛圍下,很難看到這些。
若還有機會有教養書籍的讀書會,我也會傾向這個角度。
好的能留下的部分,大概就沒什麼好討論了。
值得討論的會是
1. 認同觀點,但是執行起來怎麼想怎麼尷尬。
2. 不認同的,提出來打一架看看到底是哪裡有問題。
3. 可以更好的,沒有一套方法可以最適合所有情況。
我始終相信各門各派都有擅長的地方,也各自有邊界。
#學習筆記
#育兒心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9.233.1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S89-305/M.1537745468.A.1C7.html
※ 編輯: logicerror (101.9.233.126), 09/25/2018 22:09:0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