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自私還是無私?
(文長,是很個人的內心反思,可討論但請別筆戰)
從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幼稚園開始吧,我就已經嚮往愛情了,在那連時鐘都看不懂的年紀,我就學會塞小糖果給喜歡的小男生了。這真的很奇怪,到底從哪對愛情有那麼深的嚮往啊?後來我猜是因為偶像劇吧,從小我就愛看偶像劇,從流星花園看到惡作劇之吻;從還珠格格看到懷玉公主,這全都是浪漫愛情故事啊,然後傻傻的小小的我,就相信了偶像劇的愛情,以為人真的能莫名其妙因為一個小動作愛上一個人,也以為只要付出夠多對方終究會被感動,甚至以為愛了就會是一輩子,並且為彼此付出一切也甘之如飴。
長大後,這股對愛情的信任還是如此濃厚,以為偶像劇會發生在我身上,直到去年一段戀情告終之後,我才被偶像劇重重打臉,才想著:天阿!柔安!醒醒吧!愛情根本不是那麼純然的浪漫,也一點都不簡單!偶像劇只會播出男女主角因為一瞬間的心動而愛的死去活來所以犧牲一切,卻沒演出現實的細節如何讓人崩潰,甚至生了小孩後對於育兒想法不一而天天爭吵,甚至沒說出王子公主就算在一起了,還是有可能離婚......
如果失戀可以告上法院,首先我要告上這些偶像劇,播岀不實訊息!!!
對於愛情,在前陣子的失戀裡我想了很多很多,也曾寫過不少文章,今天這則,想要探討的是——「愛情究竟自私還是無私?」
談過戀愛的信男善女,是否也從想過這個問題?
我們滿心歡喜地為對方付出、想和他一起揮霍時光、想一起跑遍世界,這些究竟是因為愛對方,還是.......為了滿足自己?
我們是真心想為對方好,還是因為只要對他好,他就會多愛我一點?這些付出是為了自己還是對方呢?
愛究竟是私還是自私?
記得前陣子瘋狂迷戀日本漫畫NANA,裡頭即將要和奈奈結婚的巧說了一句話「要愛上一個人不難,因為我們最愛的都是自己,只要對方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和慾望,要愛上對方,其實不難。」
在這部描繪人性極為真實的漫畫裡,巧說的這句話讓我大大驚訝:難道愛情真是如此嗎?我們最愛的都是自己?
震撼過後的我,為了尋找答案,我開始在生活中每一個選擇裡尋找蛛絲馬跡,遺憾的是我發現———「是的,我是自私的。」
我發現的事實是,每一件事、每一件事、每一件事的起心動念都先是自己!我們會以自己為出發點去思考!
然後我又發現,某些事就算你妥協了,那也只代表那件事對我而言沒有「絕對一定要怎樣」的重要性,還有一些妥協是被「道德感」所掩蓋,因為我要有品德,所以我「假裝」可以妥協,不過把自己的心探到深處,這終究是種自私,不是嗎?因為只要遵守社會的道德規範,大家會覺得我是好人,或是,因為我相信了這些道德規範,所以我必須這麼做,我才能對得起自己,我才能好過一點。
那天朋友突然打電話來,說她失戀了,電話那頭哭的撕心裂肺,我在電話這頭忙著安慰,她問我「你能不能來陪我?」那瞬間,我心中直接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她在大老遠的台北,而我在桃園,已經晚上八點多,而我已經洗好澡了,我的懶病讓我不想前往,但因為我們長久的友情,以及不想「破壞」我們的友情,我還是決定前往,即使心中有很多的牢騷。
是的,這就是我的內心劇場,看起來是「無私地前往」,事實上是「自私地不願我們的友情生變」,這就是看近最深處的自私。
我很誠實面對自己的心,然後看見自己滿滿的自私,那陣子的我很鑽牛角尖也很痛苦,就像抓入一個真理後,不斷的把日常所有發生的事,往真理的袋子裡塞,袋子塞得越滿,就越看清自己的黑暗面,內心就越是絕望。
為了不讓自己在深深的絕望裡待著,我找了幾位朋友談了我的發現,溫柔的他們讓我漸漸找到平衡點。
朋友告訴我「柔安,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但你可以不要把它想成是自私,你要想成『我們總習慣從自己的觀點出發』,這樣就是中性的了,而自私這個負面的詞只會讓你難受。」
再者,自私從何而來?我們打從出生一開始就是以自己為出發點去看世界,沒受過任何教育的嬰兒是最能做自己的生物,由此可知自私是人性啊。(PS. 可以去讀『自私的基因』這本書)
最後,有位朋友告訴我一句好溫柔的話:「柔安,正因為我們自私的渴求愛情、友情、親情,所以我們才懂的付出,我們用付出去交換,這正是世界美好的地方。」多麼美麗的一席話,我因此感到舒服許多。
看盡人性之後,我又想起這句話,「要愛上一個人不難,因為我們最愛的都是自己,只要對方能滿足我們的需求和慾望,要愛上對方,其實不難。」我完完全全相信了,從此對於愛情我不再像少女一般嚮往。
愛情是自私的,我相信了,畢竟我們在一開始喜歡上對方時,就是以「自己的眼光」為標準,從一開始就是為了自己的愛情,本來就是自私的。我開始把愛情看成兩個各取所需的的人彼此互利共生,一起創造美妙的感覺,如此而已。
再後來,有一部再平凡不過的影片把我從如此極端的想法解救出來。
片中,年老的阿公和阿嬤一起生活,阿公患有老年癡呆症,已經不再記得阿嬤,但阿嬤還是細心的照顧阿公的生活起居,即使眼前這個你深愛的人已經不知道你是誰,即使他會對你無禮大小聲,但阿嬤還是把屎把尿無微不至的照顧著阿公。
當我看著紀錄片心裡有好多疑問......這是我認為的「自私的愛」嗎?怎麼可能對方都不認得你了,你還能做到這個地步?是不是我的想法錯了?我抱著這個可行性繼續看下去。
影片的最後,阿公過世了,阿嬤在鏡頭前哭著說:「我的另一半走了.......」說著一邊拭淚。
那瞬間,我終於懂了,原來,愛還是自私的,但因為對方是你的「另一半」啊.....
阿公和阿嬤一起生活多年,為對方付出自己的時間、心力、甚至金錢,那經年累月的龐大付出,已經把自己的一大部分分給對方了,於是對方成了你的「另一半」,所以我們是在對我們的「另一個自己」好,是自私的沒錯......我想著想著就哭了.....是自私的沒錯....但這種自私是最強大的愛啊.......
「對方是我的一部分」,有什麼樣的愛能比他還強大呢?
那一瞬間,我對愛情又燃起了希望,原來愛情根本不像我一開始想的那樣狹隘,愛情之所以美妙,是因為那會讓我們漸漸懂得付出,而大量的付出會讓對方漸漸成為另一個自己,這樣自私的愛是最無私的......
願世上有情人終能理解愛,愛自己,愛你的另一半。
——————————————————
✌️ 以 下 是 柔 安 提 供 的 服 務 ✌️
——————————————————
🧿 演 講 或 分 享 會 🧿
🧸 肖 像 畫 隨 時 來 🎎
一人一張350;兩人一張600
加背景或寵物➕200元
💈插 畫 / 設 計 接 案💈
#請看Behance作品集 #私訊討論詢價
https://www.behance.net/illustrator_traveler
🧬我的唉居IG有更多日常🧬 @roann_chen
談 戀愛 世界 難 日本 偶像 劇場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偷偷在生日這天與大家分享每月一度的八月份待讀書單,等等去朝聖大銀幕的《全面啟動》十週年紀念版,接著還有終於只差一步之遙《TENET天能》,往年看似樸實無華的平淡計畫,今年卻顯得有些奢侈;再者這裡也即將迎接得來不易的五周年,屆時再發文與大家回顧五年來的成長過程,近期也將有好幾波值得期待的贈書與特映會贈票活動,歡迎各位一起多多參與共襄盛舉。
首先,先來看極為精彩的八月選書《 #沼澤女孩》,也是 2020 年的愛書之一,這一位已經邁入古稀之年野生動物學家,寫起被全世界遺棄的少女隻身在濕地孤獨生存之過程,完美揉合了各種元素,懸疑、浪漫、成長、生存與自然寫作,深受各個年齡層與各類族群的讀者喜愛,銷量憑著口碑逆勢成長,藍燈書屋行銷總監甚至表示自己過去 30 年間未曾看過這種神奇的銷售成績,這部犀利、美好的小說孕育於北卡羅來納外灘群島的海岸溼地,孕育於溼地的韻律及陰影中,用華麗抒情的散文包裹著作者內心的奧祕,從一個遭人拋棄的孩童之眼,檢視了北卡羅來納海岸的孤寂溼地,由於她的孤絕處境,我們才能真正張開眼睛,在她所身處的私密世界中,看到各種奧祕的美好及危機。《沼澤女孩》以千軍萬馬的氣勢在全球創下超過六百萬冊的傲人成績,不但售出 41 國版權,持續蟬連各大暢銷書榜相當長的時間,也即將由瑞絲薇斯朋為改編電影擔任製片,非常值得期待。
接下來是早已與大家推薦過美觀實用兩相宜的「 #維多利亞三部曲」,Sarah Waters 是用小說華麗考古的歷史學家,素有「狄更斯再世」的美稱,不但身為英國封建時代女同志情欲書寫第一人,以小說打破身體、階級、性別疆界,也開始透過文字正視維多利亞時代女同志的歡娛與認同。《 #輕舔絲絨》、《 #華麗的邪惡》、《 #指匠情挑》三部雖為獨立故事,卻有許多共通元素,同樣都深刻掌握時代氣氛,深入維多利亞時期底層,而獲此美稱。她的每一部作品皆經過龐大的史料研究,許多人設也其來有自,以縝密細節堆疊出時代氛圍,在角色的處境中隱約寄託對小人物的理解與對社會不公的剖析批判;其引人入勝的敘事功力往往令讀者欲罷不能,新作每一發表必於暢銷排行榜高踞不下,同時也獲得文壇的高度迴響,堪稱當今英國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平時總是偏好讀翻譯小說,這個月一字排開,意外被華文作家與日本作品攻佔,光是今敏就補齊了三部,分別為昨天已興奮分享的《 #海歸線》是他的首部長篇漫畫,一氣呵成的畫風、情節、呈現方式皆極其流暢且餘韻十足,他所關注湛藍幽深的沉默大海,無處不流露著神秘、敬畏、愛護之情,夏美躍入海中的身影就像是賈克馬攸眷戀海洋的溫柔,在新舊衝突、世代交替之間重新追尋傳統與自然的價值。其二《 #OPUS》是讀者所能想像最具今敏風格的長篇遺作,當科幻漫畫家永井力,終於完成他現正連載的漫畫《Resonance》的大結局:讓主角琳與邪教教主「假面」同歸於盡的分鏡時,竟意外掉進了自己所創造的世界,撞見正好撿到這張分鏡的琳,為避免被「神」賜死,琳一路逃亡,而永井力則為追回自己的故事設定,開始以他從未有過的視角理解他筆下所創造的角色。以及《 #夢的化石:今敏全短篇》,為今敏逝世後,講談社出版的紀念短篇合輯,共收錄 1984 至 1989 年間十五篇短篇,其中有九篇是第一次收錄進單行本,以及未發表過的 1984 年漫畫處女作〈虜〉,十五篇作品的內容主題各式各樣,有戰國時代的古裝故事、遇見幽靈的恐怖物語、溫暖但把玩「時間」概念的耶誕老人童話,還有今敏擅長的科幻、懸疑故事。
還有久違的兩本吉本芭娜娜《想想下北澤》與《 喂!喂!下北澤》,下北澤對於吉本芭娜娜而言,是裝滿回憶寶物的場所。在搬到下北澤之前,她有兩個強烈的個人回憶:一個是十五歲那年冬天,高中聯考失利的她在街頭感受到年輕人,這也是她與父親珍貴的散步回憶。另外一個是二十歲那年,在當地街頭目睹一對作風打扮都特立獨行、無視他人眼光的搖滾夫妻,讓她不禁嚮往起下北澤的生活。如今個人事務所選在下北澤重新出發的芭娜娜,藉由《 #想想下北澤》分享她在街區生活中獲得的人生滋味與獨一無二的回憶,將逐一消逝的店家和人們留在她溫暖如煦的文字裡。《 #喂喂下北澤》則是吉本芭娜娜十年來在台灣最暢銷小說代表作,獻給這個世間因親人離別,無助得難以啟齒、只想靠自己重拾生活,但時代氣息與精神狀態已然與過去截然不同的當代少女,那些乍看之下混沌雜亂的醜惡景象,在不經意間變成有著精彩圖案的美麗風景,人生中種種經歷的事情和看過的景致都會在心中留下一席回憶,那是長存世人心中永遠不會消失的寶物。
因為特別獨鍾旅行文學,自然也不會錯過舒國治的《 #遙遠的公路》,1983 年到 1990 年這七年間,舒國治待在美國,其中三到四年,他開車到處跑,在別人上下班,憂慮工作的時候,他在美國公路上無休無盡地奔來奔去,透過小鎮理解美國,也理解生活。舒國治認為人生,要有一個時期放自己去流浪,去千山萬水地熬時度日,耗空你的身心,粗礪你的知覺,直到你能自發地、甘願地回抵原先的枯燥崗位做你身負之事,這過程,會讓人懂得活著的本質。
同時也一口氣入手兩本張亦絢的著作,《 #愛的不久時:南特 /巴黎回憶錄》寫台灣到法國念書的女同性戀遇上當地的一位異性戀男子,他們之間有戀愛的可能嗎?他們的關係能長久嗎?此書為作者寫作至今以來最喜歡的一本書,不但是寫給痛苦的訣別信,也是面朝人生的定情物,在變幻莫測的世界中,我們都需要有如護身符般的小說。《 #我討厭過的大人們》則為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獎的專欄文章集結,輯一「我討厭過的大人們」從鄭清文、葉石濤、西蒙波娃、佛洛伊德、希薇亞普拉斯、伍迪艾倫,到《咆哮山莊》裡的希斯克里夫與生活中的書法老師,「討厭」加上「過」字,話就有了後路,翻轉「討厭」的概念,其實背後是深情。輯二「有多恨」書寫各種恨,有的常見,有的冷門,包括恨勢利、恨偶像破滅、恨情敵、恨匱色、恨病痛、恨母親、恨採取立場等諸種恨事,把討厭與恨都進行到底,但絕不要「昏頭昏腦,想都不想」地進行,而要「步步為營,草木皆兵那樣警醒」地進行。
同婚議題在這個時間點繼續推向高峰,陳雪二十周年的《 #愛情酒店》稱為探求都會情欲的愛情之書,故事主軸由一位毫無生活目標與人生方向的女子寶兒,迴繞在和黑道大哥、帥氣女同志的情欲糾葛開始,再擴旁同性、異性錯綜迷離的戀情、內心世界,並獻給所有曾在深夜裡徬徨失措的人。還有代表作之一的曹麗娟《 #童女之舞》,收錄四篇短、中篇小說,〈童女之舞〉寫一對青春正盛的女孩對友情與愛情的想望和探索,少年情感焚燒著彼此的相遇,一段生死知己的離離散散,勾勒著最初的青春花朵盛開;〈關於她的白髮及其他〉獲聯合文學中篇小說推薦獎,寫 Tomboy 的掙扎、生命風化與悲涼,文字之中處處顯見曹麗娟的書寫才華;〈斷裂〉以短篇幅的形式,表達了一個黑色幽默般的的同性愛情故事,沒有看到最後,不會明白一切對話營造如何精彩;〈在父名之下〉刻劃情感的悲傷,更洞悉人性的生離死別,家族裡唯一的兒子,不容於世的性向,被父親亂棍驅逐,是對生命所有期待而錯亂的荒謬與無奈,父親逝去,所有的一切亦如風飛揚。
詩人王天寬的混血文集《 #告別等於死去一點點》也令人相當好奇,熱愛電影、受過戲劇訓練的他,文字充滿了影像與劇場感,點到為止的抒情,卻穿插著懸疑的氣氛,巧妙運用了數字七,這數字彷彿是從無數歐美電視劇、電影裡擷取出來的凶案現場籠統印象所留下的印記。整本文集也像是精心佈置的一個迷魂陣,以〈七〉為名的篇章拆成七段,隔開了像似存在又不存在的七個房間,每打開一個房門,你就得到了某些真相。年輕作家高博倫《 #其實應該是壞掉了》是十則後青春時期關於「性」與「衰老」的故事,偶爾溫暖,偶爾黑暗,偶爾帶著痛感,好多年前眾主角們隱藏在城市一角掙扎活著,他們被逼視恐懼、回憶苦痛;陷於霸凌和反霸凌、家暴、傷害的反覆迴圈裡。他們說原諒容易,但忘記很困難;他們不怕不愛,只怕不懂得愛。愛與婚姻、性別與認同;青春和蒼老對話、死亡和新生交纏,探索之芽從暗處鑽出縫隙,在看不到的地方發光,直到亮光散去,沒入黑暗。
最後一本小而美的精裝書《 #愛麗絲夢遊仙境》此一版本也值得喜愛這個故事的讀者收藏,復刻了 1865 年初版 Tenniel 爵士的 42 幅典雅插圖,1862 年一位害羞、講話還會結結巴巴的牛津數學家 Charles Lutwidge Dodgson 創造了一個奇幻國度,對三位女孩講述了一個小女孩掉落兔子洞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愛麗絲的不朽冒險之旅,三年後他終於以筆名 Lewis Carroll 出版《愛麗絲夢遊仙境》,「愛麗絲」從此成為英國文學中最受歡迎的女主角之一,再加上紅心王后、獅鷲獸、柴郡貓、假龜和瘋帽匠等奇特角色,構成了一本充滿諷刺與魅力的文學作品。
談 戀愛 世界 難 日本 偶像 劇場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王的2019聖誕節】
喂喂!聖誕節還沒過呢!你怎能懷疑大王對聖誕節的熱愛,還有幾百條聖誕歌等著你呢!今年就用這條歌來結束聖誕節吧!
我昨天說,最好的聖誕節都是悲歌,別輕易相信啊──況且你還有咪咪姐呢。當然,很多很棒的聖誕歌曲也很陽光正面,很妙的是,就跟咪咪姐唱的《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一樣,女性歌手的聖誕歌好像都比較積極正面一點。這是怎樣,難道聖誕去死去死團都是男生嗎(喔不),但如果你很不幸是,那你一定得讓竹內瑪麗亞大姊治癒一下。
瑪麗亞,這個名字應該是這幾年,全世界網友心中最能代表日本音樂的名字。因為竹內瑪麗亞的老歌《Plastic Love》突然在全世界爆紅,紅到國際媒體專門研究的地步。但是瑪麗亞的好,內行人都知道。而儘管她老公山下達郎唱了《クリスマスイブ》,拿下了日本聖誕歌招牌。但這不影響山下家再多出幾條精彩聖誕好歌,更何況我們談的是瑪麗亞,She is a SUPERWOMAN. 真的,瑪麗亞的歌永遠給人一記強烈的正能量重擊,這種正能量不是來自強說愁唱高調,而是因為瑪麗亞的人生就是這麼威。
中國網友喜歡說,明明可以靠顏值,偏偏要靠實力。這句話瑪麗亞早就驗證過了,她是少女偶像歌手出身,甜美可愛,一雙腿俐落筆直,《Plastic Love》這張1985年的單曲封面照(下圖的黑白照),到現在還把歐美網友吃得死死的──這張彷彿回眸一笑的照片充滿動感與童真,天啊,讓你忘記這是將近 35 年前的照片了啊。但你不知道的是,這時候她已經是 30 歲的媽媽了,長女是前一年誕生的。
什麼叫顏值,這就叫天生麗質,菜鳥廣末涼子被逼著出單曲時,很怕被大前輩瑪麗亞釘得死死的,但她看到她的第一眼,沒有下跪高喊「請老師手下留情」,而是忘情地說「老師怎麼比我還年輕!」17歲的日本當紅偶像,當面敗給了42歲的超級家庭主婦。
不,今天不是來歌頌瑪麗亞並且為她出傳的(那是寫不完的)。今天要談她唱的《一起來過聖誕節》(クリスマスは一緒に)。
請絕對要點下去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54BEHrXEXw
歌詞一樣在講等待愛人回鄉的心情,但是,瑪麗亞是如此正面──或者說也許女性更熟於如何處理思念的糾葛。她唱著「無法相見的日子/如果這樣繼續下去/只靠照片的話/我可能真的會忘記你容顏啊/因為你是那種/對誰都一樣溫柔的人/只要你離開我/我當然會擔心」。看看,她沒有哀怨地說我要你回來,她用一種撒嬌加吃醋的口吻,描述那種思念的難熬,這種寫法更給人一種萬般憐愛的衝動。那個男人你怎麼能不回來,聽了這歌還不回來嗎。
歌詞再拉回分離的起頭:「半年前/快哭出來地哀求你/不要走/像孩子一般懇求你」瑪麗亞大姊最愛的一招,就是在歌詞裡把時間點寫得清清楚楚,好像在談一個真實發生的新聞事件。「將我從悲傷灰心中拯救出來的/是我們打勾勾說好的冬季之約/不要輸給我們之間的遠距離/飛越吧/Precious Night」但即便提到了那個傷心的半年前,這首歌很快地又轉到了讓主角振作起來的「冬季之約」。聖誕節多麼神聖,還擔負了遠距離戀愛成功的關鍵,可以讓一個女人為此等上大半年。
「兩個人一定有永遠在一起的一天(some day)/夢想再加油一點就會實現」你看看,是不是超正面,還要拿未來的美滿來說服自己,現在就是一時的辛苦。但是,不只如此,瑪麗亞大姊喜歡把歌寫得很真的特點,就是她會把歌詞當劇本寫,把人地物寫得清清楚楚:「在混雜的機場裡/我看到了你(It's you!)/胸中不覺一揪」這根本就是「聖誕快車」的廣告!這什麼機場甜蜜重逢小劇場啦!
作詞作曲都是瑪麗亞包辦,平日帶小孩,偶而寫寫歌,不上綜藝節目,老公幫她打點和音/演奏/製作,有機會辦演唱會就叫萬能老公在旁和音/演奏/合唱。老公都要稱她「創作歌手專職主婦」,數十年後被全球網友奉為日本天后,連日本人都嚇死為什麼我們的瑪麗亞變成世界瑪麗亞。竹內瑪麗亞,就是個超級女人,你無法不愛她,而在聖誕節即將結束的現在,你當然得再愛她一次。
下圖第一張照片是2007年的專輯宣傳照,她52歲了,你得相信有人真能停住時間,但瑪麗亞已經警告過我們了,她23歲的第一張單曲就叫《倒轉吧,我的時間》,DIO算什麼呢?他可沒有瑪麗亞那麼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