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與生命一樣,都是個有機體,都是組成複雜,所以也無法用單一條件就能滿足並茁壯與存續。
這樣的開頭有點玄跟複雜,但簡單說起來就是 : 我們既不是單一元素養成的,也就不能依賴單一元素生活下去;我們會隨著不同養份的攝取而出現不同方向的修正(或可說是生物學中的"變態")與長成。
於是乎,我們不能長期只吃同一種東西過活,而攝取的東西也會回頭對我們造成影響。
那該如何攝取、調整或理解呢?
我認為不外乎"中庸"二字。就是正的吃一點、負的吃一點、A族群的養分吃一點、B族群的也吃一點。
而思想的養成也是一樣的。
人世間很少有甚麼道理是可以真的硬著頭皮、一條腸子就頂到底的道路,就連我們覺得顛撲不破的忠孝仁愛也是相同的。
要真的把某一個道理單純的走到底,先不論會不會曲高和寡,但變成愚忠、愚孝、愚仁、愚愛而壞人害己的案例,相信大家也見過不少了。
而"中庸"二字的實踐,也很廣泛。這裡我想切入的點是"自我感覺"。
如果今天某人非常重視別人的看法,聞讚則喜、聽貶則悲,總活著別人的口中與眼中,顯然很有問題。
但若一個人耳根子超硬、冷眼橫對千夫指、唾面自乾、八風吹不動,那自然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而且自我感覺很良好。
雖然我們總說"不要太在乎別人的想法",但我們不也會認為某些人"太過厚臉皮"、"自我感覺很良好"?
這表示此兩種極端的人都會對自己或對別人造成困擾。
要避免跌入此二者的窠臼中,也是必須要在"中庸"二字間找平衡;出社會這麼多年,我以為自己在這裏面多少有點心得;但自己出來開業了這一陣子,我對這件事的體會就更深了。
這個市場,其實就是一個小社會;有人樂於助人、有人行事也是夠不要臉的了,這些事以後有機會再分享;今天要說的是其他事情。
------------------------
這是我前幾天在臉書上看到的影片連結。
副標題說的是"父母說過最令你傷心的話是什麼?"
要先說在前面的是 : 這種事情其實是如人飲水,所以沒有什麼好比較級的。
就如何,只要是性侵害,不論是情節輕重都是叫人無法忍受的;所以不存在什麼"你才被陌生人摸胸? 我以前被性侵耶!!"的情節。
只要能對當事人造成困擾、傷害與陰影的,都是傷害;無所謂情節輕重。
所以,或許我們覺得某些話聽起來"沒什麼",會覺得可能是當事人反應過度或是玻璃心,但不設身處地、角色互換,或許我們無法知道那是戳到痛點、搔到癢處的七寸之地。
而,那些能造成傷害的言語,很多都是言者無心的情緒話,但語言是有溫度的,非當事人的我們,很難理解聽者有意的當下,那個心理陰影的面積會有多大。
所以或許是這件事真的沒什麼,也或許是當下這件事對應的位置,剛好是我們臉皮比較厚的那個角度。
這就不是單純能以"中不中庸"的角度,來探討能不能"不以物喜,不比己悲"的程度了。
----------------------
看到這邊,其實也可以回想一下父母對我們說過什麼話是我們當下覺得很傷,事後無法忘懷平復的那句言語或動作是什麼?
或許,那是一個當時覺得很有什麼,事後想起來又或是說出來,別人也不認為那有什麼的一句話。
也或許,那就是一句氣話、一句無心的話,一句對方當時就是氣到想說話激你,最後也真的達到目的的一句話。
或許對方很快的後悔了,並且向你好好道歉了;但不是每一句"對不起",都能換來一句"沒關係",而當人家說"算了"也不是代表"原諒",只是代表對方"不想在這上面著墨",也不想"再花功夫計較"了。
又或許,對方當下很激動地脫口而出,事後也覺得"那沒什麼",但是"有什麼"或"沒什麼"也不全是一個人說了算的。
你覺得沒什麼的話,或許戳到人家的痛點;而當你存著"幹嘛不當下說清楚"的念頭時,其實也忽略了人家"算了.....那就這樣吧....."的想法背後,只是不想把事情弄得更難看,或是不想再揭一次創疤的社交距離思維。
(怎麼?你都罵我笨蛋了,我還要給你機會證明我是笨蛋嗎?)
----------------------
我爸我媽或我的家人,也對我說出或做過一些讓我難以忘懷的事情,說出來以後,或許別人或始作俑者也認為那"沒什麼";面對這樣的角色,我也就只能"算了"。
但我看待這個影片裏面的所有人,也不會覺得"這沒什麼吧?",因為他當下也很痛。
從另一個角度想。我無法得知他的父母或是家人是在什麼情況下、受了什麼刺激才會說出這種話(或做出這種事),但在洩憤的當下,傷害已經在有心無意間造成了。
再說回一開始的"中庸"。只能說"謹言慎行"是一個可以減少傷害的態度,而不過度解讀或過分行事,更是"中庸"兩個字的實踐。
#人生就是這麼複雜所以很難不是?
--------------------
最後想起一個有點年代的小故事。
阿德一個脾氣暴躁且沒耐心的孩子,只要一點不順,他就會大罵大摔來表達他的不滿與情緒。
有一天,他爸把他帶到院子的圍籬前,並拿出一桶鐵釘與一根槌子說 : 「你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你總是發脾氣,總是罵人摔東西,這樣對你跟對別人都不好。這樣好了,每當你想生氣的時候,你就來院子,拿起一根長鐵釘,並且用鐵鎚狠狠的釘進圍籬裡,就當作是一種發洩吧!」
阿德聽話照做了,每次他覺得不滿,感到生氣時,他就會悶不吭聲地衝進院子裏面,拿鐵鎚狠狠的把長釘子敲入圍籬木板上;這樣的發洩,讓他減少了很多失控的行為。
一年半載後,釘子釘完了,他也長大了一點,脾氣也因為這段時間的操作制約而收斂了一點。
某天,爸爸又把他領到圍籬前,但卻給了他一根拔釘鏟,要他一根一根的把釘子拔出來。
由於釘子很長,又釘的很深,所以上午給他一根拔釘鏟,他卻直到黃昏時才把釘子全部拔出來;而爸爸也沒離開,就在後面看著他一根一根的拔完。
拔完後,爸爸來到他的旁邊,告訴他 : 「釘進去的時候很快、很過癮、很發洩情緒對吧?」
阿德點點頭。
「但拔出來的時候,要花費更多倍的力氣跟時間,才能做完同樣數量的事吧?」
阿德轉頭看看爸爸,不知道該說什麼。
此時爸爸又指著圍籬 : 「但你花這麼多時間把釘子拔出來了,圍籬上的釘孔卻不會消失,且永遠都在。那是無法修復的。」
阿德沒有轉頭,只是看著圍籬上密密麻麻的釘孔沉默著..........
-----------------------
傷人之後,就算有道歉,陰影還是在。
而道歉只是讓人覺得「雖然情感上很受傷,但他有道歉還是好一點了.......只是,事後想起來還是覺得很受傷。」
何況,那個洞一旦造成了,很多關係就回不去了。
.
.
.
#我都有感覺也都記得
#只是不說不計較
#我努力裝得無所謂
#不表示我真的是個什麼都無所謂的人
#說話做事前還是要三思啊
#這個道理對其他人與事也是一體適用的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如何將內文跟連結一起分享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522891261267386
#來實體店面會會真實的我 :
https://www.facebook.com/%E6%89%93%E9%8B%BC%E8%B2%B4%E5%80%AA-%E5%89%B5%E6%84%8F%E5%B0%8F%E9%A4%90%E9%A4%A8-100750331729506
https://fb.watch/2hu5JwsoLI/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汽車私房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bit.ly/swimmer_privatetalk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bit.ly/FBswimmer_privatetalk ----------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
說話做事前還是要三思啊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bit.ly/swimmer_privatetalk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bit.ly/FBswimmer_privatetalk
----------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前陣子Ptt論壇上,又出現了鄉民在討論「葉佩雯」的話題,我記得我在某支試駕影片結尾,有說要來聊聊這個話題。
來吧,就是今天。
內容請看影片,結論:
我相信每家都跟廠商合作過,但每次都雀屏中選?別想太多,這行業的景氣一直都沒那麼好。
---------
以下是影片內容的文字稿:
我們經常都可以看到某些影片或者是文章下面的留言,說這篇就是葉佩雯,然後開始批判這種收錢的行為,或是推論一些他收錢的可能性。
其實只要是經營媒體,不管是大企業的媒體,或者是個人經營的自媒體,跟廠商合作作業配,這都是無可避免的,而且有更多的時候,這是媒體必須賴以為生的謀生之道。
道理真的十分簡單,因為每天要發佈那麼多的訊息,或者是定期要發佈很多消息給沒有付錢的社會大眾知道,這些人力、物力,當然也要靠收入才能有辦法繼續堅持下去。
因為媒體提供的就是內容傳播,所以他們賣的就是消息的置入,他們不是實體店面,所以沒辦法從實際的商品中,跟消費者換取利潤。
也有部分媒體有從事實際商品買賣的項目,但是以公司經營的角度來說,實體銷售是實體銷售,媒體經營是媒體經營,這又在內部方向上面兵分兩路來進行。不要以為在公司內部從事實體銷售的部門,會跟產出內容的媒體部門,因為是同公司就能和睦相處、互助合作,這個事情是不存在的。
說到這邊相信很多朋友都會認同這個講法,但是一定也有人會說:
「業配沒問題,但是你不要假裝公正,但骨子裡其實是業配,這就是欺騙的行為!」
沒錯,我也認同這樣的做法,但事實上,這是非常難以執行的一件事。
因為廠商手下的行銷人員,他們希望的行銷模式,就是以有口碑的媒體人講出具有公信力或寫出具有值得信賴的話語,來推薦自家的商品。他們不希望內容像電視廣告那樣直白明顯,因為那樣的說服效果並不好。充其量,也只能說加深觀眾印象的效果而已。
舉個例子,你可以發現某些內容不是業配的時候,創作者他敢大膽地標明「這不是葉佩」,但其他被懷疑是有業配合作的內容出現時,你會發現並沒有人明顯的標注「廣告」之類的字眼。因為當廣告或業配的內容被明顯標示時,這個訊息就很容易被忽略跳過,或者是直接被判定為不具參考價值,這肯定不是廠商付費之後希望得到的結果。
有人會說,難道你們做媒體、記者,就沒有一些職業道德嗎?你不就應該替觀眾消費者把關嗎?
真的應該是這樣沒錯,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教科書的內容,在現實社會上有時並不管用,聽起來蠻慘的,可是實際上就是如此。
尤其是當公司的盈利來源,有非常一大部分是廠商所提供的廣告支出時,這時候在接下業配時,想要堅持自己理想原則的底氣,當然是非常不夠的。
我也非常老實的承認,我在媒體公司上班時,也以爭取到廠商的預算為榮,只要能爭取預算進來,我在老闆面前就有面子,我在同事面前份量就更充足,我以爭取到廠商預算為優先考量,這個想法,最後出來的當然就是內容上面不敢得罪廠商,下筆之前三思而行,完全無可厚非的狀況啊。
沒錯,曾經我在剛入行時,也覺得應該就事論事,說實話做真正的媒體人、替讀者觀眾把關,但是當你的內容送到上面,被主管曉以大義之後,一年兩年三年下來,你也知道遊戲規則是什麼了。也有人會有所堅持,所以大致上當他感覺氣氛不對,很早也就離開這個行業了。所以說,不是每個人的想法都那麼業配,而是很多願意堅持原則的人,他們的確很有可能不會在媒體界流連太久。
所以我現在結論就是:媒體人就是拿錢辦事,毫無職業道德嗎?
當然也不是這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線,但是我們在面對這樣子艱難的環境中,如何能夠一方面生存下去,另一方面又不違背自己的道德良知,這就是一個輕重的問題。
是的,有時候你看到的是:重重提起輕輕放下,臨時失憶忘了提,形容詞好像模棱兩可,優點講了20分鐘、缺點講了20秒,這些拉拉雜雜的現象,就是輕重之間的拉鋸。
說重了,下一次的預算可能再也不會來了,說輕了,觀眾現在就用鍵盤好好給你上一課!
不過我真的跟大家講,有時候大夥期待媒體人該如何罵這台車或這件事,但對方卻沒有做出滿意的表達時,真的不是業配所造成的,只是長久以來,我們講話至少會比較文雅,有些形容詞會點到為止而已。很多事情真的不需要說的那麼激動~
真的不要跟我說有些網紅開口閉口都是三字經、很帶種,這在我們車界真的是完全不可能看到的事。
另外,跟廠商合作久了,彼此都是有交情的,所謂見面3分情,下手一定要砍到見骨才能停嗎?
我們車界的媒體人,說真的比較老實,就像直男一樣,不像政論節目的名嘴,充滿了誇張的綜藝效果及表演慾,所以麻煩不要期待他們會有什麼驚天動地的表演,想要看罵人,不如到大型論壇看車友的留言回覆,那樣比較過癮也比較快。
一定也有人會說,我看有些車界媒體人上了電視,倒是挺會演的啊。沒錯,當到了電視這個平台之後,電視製作單位要的就是那樣的效果,我相信那些政論節目名嘴,私下跟他講話一定沒那麼激動,但沒辦法,這就是遊戲規則。能照著規則走的人,就能夠在那個平台繼續留下來,如果像我這種講話平淡無奇的,就只能留在自己的網路世界,這一切都是很公平的。
其實,每個人都在被現實所支配,營利單位就被營收支配,就算是上學的學生,也要聽師長爸媽校規的規範,不是每件事情都能想做就做,可以完全不考慮後果。
我相信上班族一定很多時候的人覺得上面的主管很瞎,或是主管也會覺得下面的手下怎麼老對著幹,但是真的不爽,難道就離職嗎?或者是把那個傢伙給開掉嗎?不都是還有一大片模糊空間,彼此都在妥協,都在拉鋸或是磨合中。
業配就是這樣,你覺得這家伙沒有道德底線、或是沒有良心,但他也有很多無奈,我們看不到,只有他自己默默的吞下去。所以我們在看任何消息時,都可以持著保留的態度,可以參考對方釋出的訊息,也可以堅守自己的印象,但是留言攻擊一下對方,其實也不是那麼必要。
有很多朋友喜歡猜測我們車界的影片都是收了業配錢才播出或發布的,我可以很老實拍的胸脯跟你保證,有部分是業配收了錢,但是絕大部分都是沒收錢的!
真的每支影片都能收點錢,那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我看到就有很多同業消失了、幹不下去了、轉行了、倒閉了,車商真的錢多到這樣子亂撒嗎?
這行業真的這麼幸福美滿?
這簡直是幻想的太離譜了。
很多沒收錢的內容,被大家看起來像是業配,就是我前面所說的,因為擔心說話太刺激被廠商討厭,以至於以後沒有合作的機會,加上彼此之間本來就是互相認識的,所以下手就會有輕重,言語就會帶保留,只是如此而已。
當然,有很多同業朋友她本來說話就是那麼的溫文儒雅,並不是什麼業配的問題,他的談吐本來就是比較溫馨,這都不用懷疑他們的內容都是收過錢的。
就我自己的例子,我剛才不是說過我以前在公司以接到葉配為榮嗎?那現在為什麼不去找葉配了呢?不是我良心發現,或者是我知道悔改了,而是我實在是了解在這個業界要接到廠商的業配錢,實在是有夠有夠難啊!
我的個性說白了、不是那麼隨和的人,所以我知道我一個人獨立作業肯定是拿不到錢,既然拿不到,那就乾脆別拿,想都不要想,自己不要去跨那一步,這樣子活得會快樂些。
我在業界也有一段時間了,看過很多同行絞盡腦汁跟廠商爭取預算,但最後廠商就是一年只給個3、5萬,合作個一次 ,然後剩下的日子完全不做任何配合,就算你提了再好的合作案,對方都是敷衍你,不給你合作的機會。這樣子真的很磨人!
給的錢少的可憐,然後接下來的一大段日子,你很多事情的報導方向就會語帶保留,怕傷了和氣,破壞下次的合作。其實廠商也真的沒有付錢給誰~
於是當我獨立出來作業後,我不想再過那樣的日子了,所以才會說我要找另一個營收的管道來支撐我自己做下去。
如果真的每次影片都能收錢,你以為我會像現在這樣孤零零地一個人過著嗎?我的影片還會保持中立、有時講出廠商不想聽的話嗎?我有那麼神聖嗎?我自己都不這麼認為。
有錢能使鬼推磨,鬼都能動了,何況我還是個人。
最後這段話留給廠商的行銷人員:
其實產品能不能賣,真的不能只想靠包裝。
本來就是能賣的產品,之後再加上好的包裝才會賣得更好。
我看過有廠商找周杰倫來當代言,或是找車界大咖來做業配,但後來這些產品真的都大賣了嗎?
並沒有啊。
原本產品設定是能賣的,之後再找口碑人士來行銷,等於是錦上添花;而原本產品設定就不到位,找誰來都無法起死回生的。
另外,總是要求媒體人員把業配內容包裝成真實客觀的樣子,但其實現在的觀眾讀者都很聰明,一眼就能看穿這個伎倆,這方面真的不要太天真,倒不如把產品的規格配備、價錢,一開始就真真實實的弄好一些,這樣子我們在幫忙做業配的時候,講出來的話、寫出來的字,才更有底氣更加具有說服力。
推薦閱讀:第一美人「葉佩雯」出席各類媒體活動...
https://bit.ly/2EGDoD7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說話做事前還是要三思啊 在 【說話、做事;都要三思而後行!】 自稱是修行的人,自己角色要做好 ... 的必吃
【說話、做事;都要三思而後行!】 自稱是修行的人,自己角色要做好, 言行不當,是會被人指指點點…… 他人看到、聽到,是會質疑你修行火候? 既稱要代天宣化,幫助眾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