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國際失智症月
#阿爸忘記正在煮開水了
#阿公忘了怎麼回家
#阿嬤連我是誰都忘了 😥😥
失智,是許多家庭的痛,照顧者心痛,長輩隨著記憶退化,往往也陷入惶恐不安。然而,大腦到底發生什麼事,讓我們記憶退化、反應變差?
中研院生醫所陳儀莊特聘研究員說明,記憶的形成和維持,都依賴 #神經網絡 順利運作。當大腦的神經細胞 #無法順利代謝壞蛋白質,蛋白質持續不正常堆積,就可能造成失智、漸凍症。
但,為何神經細胞會無法順暢「倒垃圾」?
關鍵就在於 #腦脊髓液流通不順暢。而科學家在小鼠實驗中發現,腦脊髓液的流通,不只跟 #年齡 有關,還跟 #睡眠 密切相關!🧓👵💤
__
🌙讀完決定今日不熬夜🌙
https://research.sinica.edu.tw/neuron-diseas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0萬的網紅維思維WeisWa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憶分為三部分也就是記住、保持和回憶。 「虛假記憶」主要關聯還是回憶,現在科學家們發現其實人的記憶並不像錄相機那樣,把看到的事物都記錄下來存在一個空間之後等要回憶的時候在從記憶空間中尋找、提出、再播放。這並不是記憶實際的工作方式。事實上,記憶每次回憶的時候都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沒有一個錄影檔案,並不...
記憶的形成 在 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腦中小劇場 第71場 史上最謎的購物中心】
.
90年代初期,認知心理學家羅芙特斯(Elizabeth F. Loftus)做了一個蠻酷的心理實驗。當時,羅姨找了二十四位受試者,分別給了他們每人一本小冊子。小冊子記錄了關於受試者的四個童年事件,實驗團隊宣稱,這些事件都是由家屬提供,但裡頭的內容並不完整。
.
因此,受試者的任務很簡單,就是負責提取回憶,「補充」那些缺失的細節。
.
每個事件就像一道問答題,整本冊子須在五天內作答完畢,為了便於作答,題目開頭都會附註一些關於當時的「提示片段」,接著就是一片空白。而受試者只需要依照那些提示往下寫,補滿那片空白即可,不記得也沒關係。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其中有一個事件,是他們這輩子根本沒發生過的,那就是,
.
他們五歲時曾在某間購物中心迷了路。
.
提示片段裡寫著:「你大概在五歲時跟家人一起去了某間商場,但你一進門就衝去買思樂冰,結果迷了路,只好哭著向一位阿伯求救」之類的內容。到這裡都還算客氣,但接下來就很奸詐了,原來那間購物中心確實存在,貨真價實,只是裡頭出現的人物、時空,以及提示情節,都是實驗團隊捏造的。
.
於是幾天之後,二十四位受試者當中,有六位把這段記憶寫好寫滿,有人細緻地描述了阿伯的衣著長相,有人寫出了母親的警告,還有人記得自己淚流滿面,在外人看來,這群人簡直是用一本正經的態度進行唬爛。他們彷彿接受了一場集體催眠,然後被李奧納多植入同一段回憶,無論陀螺是否倒下,這間史上最謎的購物中心都會成為他們的童年障礙。
.
更謎的是,當羅姨揭曉其中某一段是虛假記憶時,這六人當中,居然還有五位鐵粉誓死捍衛這段迷路記憶,認定其他真實事件才是假貨。相信經此一役,這間購物中心應該會被他們寫進的自傳裡。
.
怎麼會這樣呢?
.
原因在於,某些「暗示」對我們的大腦起了作用。
.
第一個暗示,正是那段奸巧的開場白。這個實驗開頭便宣稱,所謂生活事件是從家人訪談中得到的訊息,目的是讓受試者無法質疑這段記憶的真實性。因此即便無從回憶,受試者也會傾向歸咎於年代久遠,而非質疑整場實驗是個騙局。
.
第二個暗示,則是那些捏造的提示片段。對某些受試者而言,當他被告知了一段在腦中遍尋不著的真實經驗時,認知系統便會產生某種失調感,為了彌補這種失調感,一旦出現適當的暗示,或許就能憑空製造一段「應該要記得的回憶」。
.
在這種情況下,暗示就像一塊磁鐵,一旦伸進意識,便會吸附大量的碎屑,也就是用來符合暗示的素材。這些素材包括了兒時的類似經驗、著名的社會新聞、看過的電影情節、讀過的小說,甚至從別人口中聽聞的故事等等。
.
只要這些素材的關鍵字是「走失」,即使和我們一點關係也沒有,它們都會繞著這個虛構的劇本,彼此包覆在一起。倘若再加上家人對事件真實性的背書,這一坨精華便會順利空降到你的大腦,直接在海馬迴插旗,然後你的五歲就會過得比其他人還刺激。
.
這就是暗示的後勁。
.
換句話說,同樣的事件,一旦剔除了暗示,沒有家人的開場背書,沒有提示片段的勾引,你的判斷或許就會恢復視線。而這道無解的問答題,則會被直接跳過。
.
關於「虛假記憶」(false memory)的實驗,羅姨從70年代就在進行。雖然購物中心實驗存在著諸多倫理爭議,包括欺瞞受試者、缺乏標準程序,以及樣本數不夠等問題。但綜觀整個實驗流程,我們會發現,原來人在提取記憶的歷程,或許不是進行畫面重播(replay),而是場景重建(rebuild)。
.
在某些人的認知裡,提取回憶可能就像某種「影像倒帶」的過程,需要哪段記憶,只要把時間軸拉到相對位置,畫面就會送上答案。但事實上,即便找到了相對位置,呈現出來的畫面也不會每次都一樣,箇中道理很簡單,因為我們的人生經驗一直在不斷地更新。
.
每一次回憶,我們都會因為人生經驗的升級或動盪,而在記憶裡添加或刪減某些素材。因此,比起按下倒退鍵讓影像再現,提取回憶更類似於動用腦中現有的資源,將場景再重新組合一次,無論是創傷的覆寫,或是歷練的堆疊,都是讓場景產生變化的素材。
.
至於暗示的作用,可能就顯得更為粗暴。自行回憶時,我們還能決定使用哪些素材來重建場景,然而暗示一登場,就等於直接將新素材一把塞進你手裡,只要踩在適當的時間點,無論是混淆既存的記憶,或是捏造虛假的記憶,人類可能都毫無招架之力。
.
遺憾的是,這過程有時也會出現在心理治療現場。
.
會談室裡最糟糕的局面之一,便是以誘導性問句(譬如:我想你以前在學校應該被霸凌過,只是你現在想不起來)進行晤談,而這往往代表了某種操弄的前奏。
.
相較於一般人,坐在我們對面的案主,身心狀態相對脆弱,而這正是被操弄的合理條件。因此當治療者過於執拗或自信時,便很容易忽略客觀訊息,心存預設立場(「我知道事情一定是這樣!」),然後藉由暗示語句,引導案主的陳述方向,直到它走進治療者心中的座標為止。
.
案主若能質疑對方,事情還不至於走偏,但若案主屈服權威,配合演出,那他得到的不會是人生的解答,而是一段虛妄的回憶。
.
對心理師而言,這是一種放棄,放棄客觀,放棄去探索案主真實的樣貌。因此我們更需要提醒自己,無論是無心的暗示,或是刻意的誘導,都只會讓案主變成我們想要的樣子。為對方安插一段不存在的回憶,無疑是一種覆蓋人生的做法。
.
虛假記憶,很容易被某些專業人士包裝為「被壓抑的記憶」,由於無法證實真偽,一旦涉及法律審判,在缺乏物證的情況下,它可能會成為某件冤案的轉捩點。因此羅姨的實驗目的,不是為了挑戰記憶的真實性,而是為了驗證,經過「暗示」後的回憶,其真實性是否會遭到重塑。而這樣的回憶,又是否真能送上審判台,做為定奪裁決的關鍵?
.
當然,虛假記憶的形成,並無法類推到所有人身上,實驗中也有超過一半的人不吃這一套,但哪怕只有一個人中招,這段記憶就會成為他腦中的素材,日後提取回憶時,將會造成難以預料的汙染。
.
因此最中肯的處理方式,就是「開放式提問」。
.
不只是心理師,一般人也適用。在某些時刻,我們也會想幫助身邊的人,想問出他們的心裡話,但比較理想的態度,是收起猜測或假設,當個稱職的紀錄。
.
我們可以從事發的「人時地物」問起,這是客觀的物理證據。試著幫他重建當時的場景,釐情事情的發生順序,詢問他們的感受,藉此串聯事發始末。但關於回憶的細節,情緒的連結,最終都要靠他本人陳述。
.
或許他不會太誠實,但起碼開放式提問不會讓我們成為幫兇,因此即便問不出個所以然也無妨,都比他順著旁人的暗示描出輪廓,畫上一張假的自畫像來得好。
.
倘若立場互調,我們又該如何捍衛自己的記憶?很難一語概括,畢竟這和人格特質與判斷能力有關,但我有個建議,那就是相信自己的「第一反應」。因為那通常是長期記憶的累積,也是在我們的回憶場景中,最少被重建的部分。
.
羅姨曾經說過,人都很珍惜自己的記憶,因此要區辨記憶的真實性,只能靠我們自己。因為,
.
記憶就像自由一樣,都很脆弱。
.
參考文獻:
Loftus, E.F. & Pickrell, J.E. (1995) The formation of false memories. Psychiatric Annals, 25, 720-725.
記憶的形成 在 Technews 科技新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說了,別熬夜!新研究指出,睡眠不足,海馬迴中抑制神經元的活動將會增加,還會阻礙新記憶的形成!
#熬夜 #海馬迴
記憶的形成 在 維思維WeisWa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記憶分為三部分也就是記住、保持和回憶。
「虛假記憶」主要關聯還是回憶,現在科學家們發現其實人的記憶並不像錄相機那樣,把看到的事物都記錄下來存在一個空間之後等要回憶的時候在從記憶空間中尋找、提出、再播放。這並不是記憶實際的工作方式。事實上,記憶每次回憶的時候都是一種「建構的過程」沒有一個錄影檔案,並不是雙機點開文件就有的錄像。
------------------------
【歡迎加入會員】
https://bit.ly/2CoCFFD
【訂閱按這裡】
https://bit.ly/38OqWfl
【維C Line貼圖】
https://line.me/S/sticker/13483644
【目錄】
00:00 介紹
01:01 記憶的形成
02:28 虛假記憶真實事件
07:45 曼德拉效應
08:28 影響記憶的因素
12:34 記憶植入實驗
14:49 我們真的有假記憶?
17:09 精選留言 + 記得分享喔!
--------------------------------------------
【想當YouTuber的按這裡】
▶️ 課程【內有介紹】 ‣‣ https://bit.ly/2Z0DLjb
(現在$200 OFF)
數據分析工具(免費)
https://bit.ly/2CurquY
想學動畫!(有免費的)
https://bit.ly/393B8kd
----------------------------
【其他平台按這裡】
Facebook: 維思維
https://www.facebook.com/weisway18/
IG :weisway18
https://www.instagram.com/weisway18/
----------------------------
【推薦你的影片】
你有「反社會人格」?:https://bit.ly/38UyyNd
為什麼鏡子裡的你比照片好看!https://bit.ly/2WaJDEM
如何控制夢? : https://bit.ly/2AQZb9l
為什麼聽自己錄音會覺得難聽?https://bit.ly/3elDRXh
失眠?這樣做!: https://bit.ly/2Cm6DJT
你到底是「內向」還是「社交恐懼症」!:https://bit.ly/2OgD9Qn
--------------------
【播放列表】
心理學小知識 https://bit.ly/3gUi1LR
生活小知識: https://bit.ly/3j42fjI
科學小知識 https://bit.ly/2DyyDuu
健康小知識 https://bit.ly/3egiPJj
動畫謎語 https://bit.ly/3eswQE9
記憶的形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日)或 01/20(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先前在「一天聽一點」當中,曾經跟大家分享過一個主題,叫做「內向人如果做好外向事」。
在裡面呢,我分享了一些自己的經驗,特別是哦,我有強調「運動」對於內向性格的人的幫助。那很多朋友呢就問我,那為什麼呢?
為什麼運動這麼的重要?因為可能對很多內向性格的朋友來說,你可能會有閱讀、思考、沈澱、放空的習慣,但是你就是沒有「運動」的習慣。
所以呢,我也被問了好幾次,我想就趁今天的「一天聽一點」來跟你分享,為什麼運動,對於「內向者」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你是個內向者,你很清楚知道對你來說充電、對你來說讓你能量充滿,通常是透過靜態的模式,而不是透過追求很多的感官刺激,或者是借由跟人大量的互動,讓你感覺到能量充滿。
「感官刺激」跟「跟人互動」,可能都是消耗你的能量的。那麼呢,如果是靜態的,也就是說你的大腦活動,或者是你的大腦思維上面,相對於外向性格的人是更頻繁,而活躍度是更高的。
然而,事實上大腦喔,是一個非常消耗能量的器官。大腦占我們體重,大概只有2%;但是它卻用到我們身體能量的20%。當整個大腦動起來的時候,它每單位的細胞重量所用的能量,比盡全力運動的股四頭肌還多。
其實我們身上最大的肌肉群就是股四頭肌,所以呢,當你的大腦大量活動的時候,它的消耗能量,比你全身最強、最大這肌肉群,還要來得更耗能。
所以事實上呢,我們的大腦不能同時活化2%以上的神經元,一旦超過這個比例,我們的大腦能量補給,就很快的會被消耗完,頓時之間你就會馬上昏倒。
所以,因為這樣的特性,內向者是更傾向於花更多的時間,或更專注在腦力上面的活動。所以現在問題來了,如果你的大腦就是這麼的消耗能量;而且你又大量的使用你的大腦。
你可以把你的大腦,想像成高速運作的工廠;然而,當這個工廠高速運作的時候,它所有的聯外道路、能源管線,是不是要更大、更寬?
因為沒有足夠大、足夠寬的聯外道路,你的原物料進不來;因為如果你沒有足夠大、足夠寬的能源管線,那這個時候你的工廠大量運作,所需要消耗的能量,它跟本運不進來。
然而,我們要讓我們的大腦,不管是運送能量、還是運送原物料的聯外道路,變得更大、變得更寬,唯一的途徑就只能靠「運動」。
並不是運動讓你的大腦變得聰明;而是運動,它能夠拓寬我們的大腦的聯外道路。所以呢,再次強調喔,運動本身不直接提供給我們大腦氧氣和養分;但是它是讓我們的大腦,比較容易取得氧氣跟氧份的唯一,也是必然的途徑。
因為,運動會增加我們身體各部分細胞的組織血流,也因為運動刺激了血管的流量,而血管會因此分泌一種,強而有力的調節流量的分子,叫做「一氧化氮」。
當血流量變大的時候,我的身體就會製造新的血管,這些新的血管會更深入我們身體的組織。而這又相對的讓我們血液當中,所攜帶的氧氣跟養分,更容易的運送到身體的各個角落。
所以囉,你運動的越多,你的這些管線跟通路就會越寬、就會越大。透過運動產生的改變,是全身性的。如果我們只聚焦在大腦上面的話,你因為運動你的大腦的造影,會發現運動能夠增加你大腦當中一個部位,叫做齒迴裡面血管的血流量。
它的重要性來自於這個齒迴,是我們大腦當中,海馬迴一個很重要的部件。而海馬迴跟記憶的形成有關,所以內向的人,如果有養成運動的習慣,那麼不管在回顧、反思、記憶、沈澱、整理,這些都會有明顯的幫助。
那麼當你聽到這裡,如果你是一個內向者,不管你聽得懂、還是聽不懂,今天在內容當中,所談到了一些大腦的、生理的,這些專有名詞。
你只要記得一件事情,你的大腦是一個非常消耗能量的器官。你只有透過「運動」讓你大腦所需要的養分跟能量,才能有效的抵達。
然而也唯有如此,身為內向者的你,也才能夠好好的享受,大腦活動所帶給你的快樂跟滿足。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月26號開課的『幸福工作坊』。
這一門課由嘉玲老師擔綱,無論你現在已婚、還是未婚,有沒有親密的伴侶。嘉玲老師會透過這個工作坊,幫助你認識在關係裡面的自己,並且學會要如何經營好一份親密關係。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1月26號的『幸福工作坊』名額也已經在倒數了。所以,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在1月26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記憶的形成 在 記憶的形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必吃
提供記憶的形成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記憶認知、影像記憶能力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歡迎來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記憶的形成 在 記憶的形成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必吃
提供記憶的形成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記憶認知、影像記憶能力有關歷史與軍事文章或書籍,歡迎來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