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愛妳為什麼這麼難】最好的禮物是家人能在身邊
#FBㄧ直跳岀不乖家歷年母親節的照片
想想以前在台北工作那些年,
每年五月這個timingㄧ到—就算再忙、
假日多想睡到飽、
或前一個禮拜才跟她本人吵過架,
都還是很認份甘願地搭車回宜蘭陪老母。😑
當然以我獅子火爆直接的個性,
跟我媽那風一般的女子,
也不是總是好言以對。
很害羞的全文在這▶ http://www.buguaiaerial.com/single-post/媽我愛妳之最好的禮物是家人能在身邊
雖然我從高中就住宿不住家裡,
但還是經常因為大小事,
跟兩老💥 針鋒相對。
尤其是畢業開始工作以後,
家裡開始不斷地給壓力「關心終身大事」。
🙉 🙉 🙉
或許是擔心我變成他們說的
「沒人要的孤苦無依老處女」,
看著我一直投入在工作上,不交男朋友時...
心情好時,她可能會說😬
「啊妳個性那麼差那麼兇~
不然妳去交外國男朋友好了啦!
台灣男生誰受得了妳!」
他們心情不好時,
有時也常一通電話來,
就會披頭口氣很差地質問
(還是負面激將法?)
「妳現在到底在幹嘛蛤!?」、
「 啊反正妳從來也就想怎樣就怎樣,沒聽半人」、
「妳自己不想管我們也懶得管了,早就放棄妳了」
有時候可能是因為不乖爸的關係,
吵一吵,她也會很無奈地說
「啊妳趕快嫁人出國好了啦!」,
或「嫁遠一點就不用看到妳了」這種話。
當時不管是---
我自己感情已經超不順的狀態,
或單純工作已經幹到爆,👿
還是單純覺得---
「到底為何我親生爸媽要一直嫌棄我?」
我總是生悶氣地回:
「我才不要」、😡
「不可能!不要再講了」😡 😡
「不要一直逼我!」😡 😡 😡
說實在,以往因為英文好,
加上我不乖個性,
完全不是市場上偏好的乖巧聽話女生...
不管是在學業,工作或感情上,
經常都有人問我「怎麼不往🌏 國外發展?」
每次我總是笑笑地說「我不可能出國啦」。
原本的確也是如此。😏
大學畢業後,
有機會繼續出國唸書的時候,
我也是毫不考慮😌 就堅決留在台灣。
工作幾年開始有國外的機會,
不管是給海外合約,
還是工作上優質客戶示好,
我都是😌 毫不動心一律婉拒🙅。
因為對我來說,
要我出國太久是完全不可能的🙅。
更別說是,
有可能要搬到國外長居的「❌ 異國戀」了。
我心裡的聲音一直都是,
如果我出國了,
#那萬一家裡發生什麼事
#我媽怎麼辦?😟
#我覺得無法放她一個人在那個家
直到了三年多前的過年,
家裡突然發生⚡ 遽變。
五十幾歲的不乖媽
脫離了歹戲拖棚、
一言難盡的婚姻。
一步一步陪她找到房子,站穩腳步後,
看著恢復單身的她,竟像于美人那樣,
瞬間掉了20公斤,也年輕了20歲。
連穿著打扮都開始改變。💃
當時突然有種「我似乎可以放手了」,
#好像我終於可以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了」。
#我沒有想過我會等到這一天
於是我打鐵趁熱地,
申請了本來畢業就想念沒念的碩士。
一心一意地認定✨✨
「是天公貝的旨意要我出國唸書,完成夢想了」。
#也萬萬沒想到就這樣碰到德國隊長💫
#步上了當年我媽那半仙的鐵口直斷🔮
去年我才剛從巴黎上完課,
飛到柏林繼續趕論文。
那是第一個不在我媽身邊的母親節。
當時也跟還只是「德國男友媽」,
一起視訊📹 祝她母親節快樂。
那時心裡就有點覺得酸酸的了,
想來當時在台灣的不乖媽心情,
應該也是五味雜陳吧。😶
#只是你以為出國就解決問題了嗎?
剛搬到巴黎和柏林的前半年,
可能因為我自己在異鄉適應的種種壓力,
加上家人這個moment又總是特愛「加強關心」,
好幾次都忍不住在深夜大爆發😭 ...
吵了好多次翻了無止盡的舊賬,
#真的是每次都在電腦這頭哭到崩潰,
卻還是沒個結果。
也是因為這樣,這幾個月以來,
我開始寫網誌找出口,嘗試這樣的溝通方式後...
或許是隔空喊話慢慢發酵,
我們漸漸不再吵架。
更難得的是,
我媽反常不再🔎「挑剔檢討我」,
竟然還開始誇獎我了⁉(妳哪位?😂)
其實很多時候,我也常常覺得...
像我媽這輩,隔在傳統跟前衛兩代中間的女人,
的確很難為。
ㄧ邊被前一代捍衛傳統的長輩群教訓,
要好好「管教不乖女兒」😬 ;
另一邊,
則是被愛伸張兩權平等的女兒😤
揪著「學習新知」...
其實我也知道,
夾在三明治中間的爸媽這輩,
不像我們這一輩大部分,
能多少照自己的意思🎯 過自己的人生。
爸媽這輩,很多都還是
自願/非自願地受控於🎭 社會家庭輿論制約。
很多事不能像我們這樣,
灑脫地跟別人說「關你屁事」。
就像爸媽從小時候就常說的
「他們是苦過來的」、
「不像我們這麼好命」...。
以前聽到這話,
#只覺得_你們根本就不懂😫 我生活的困難
#而選擇完全忽略掉
#當爸媽也有爸媽的難處
現在30歲的我,
在搬了國外幾個月,
經過了適應磨合期後,
#家人的嘮叨突然變得非常可貴。😢
(當然,可能也是因為一陣子沒受到攻擊,
才懂得珍惜呵呵)
雖然,我始終還是沒能忘記,
他們說過的,那些很傷人的話,
隨便想來還是可以讓我秒爆淚的那些話。
只是我想,
或許我自己也讓他們傷心難為了。
😬 😬 😬
我想爸媽終究應該還是愛我的。
至少我知道,我是很愛他們的。
那既然爸媽在成長,
我自己也得有所成長---
慢慢學習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不去看失去的犧牲的」。
在台灣真的很習慣一票人過節,
不管是母親節還是過年。
很懷念😌 在外婆家跟表妹阿姨們,
一起笑鬧地度過母親節。
而且今年也是不乖妹第一個母親節,
我都還沒機會跟她逛街買寶寶的東西呢。
#想著以後可能都得這樣隔空過節了。
所以幾個月前過年回去時,
在我媽家事先藏了卡片跟禮物。
也跟弟妹做了影片送給我媽,
很慶幸還有可愛的弟妹在。
也很慚愧都得靠他們陪爸媽。。😅
圖大家說好做鬼臉的,某少女心偶像包袱很重😂
是說,#要直接面跟爸媽說出我愛你,
為什麼總是這麼難呢?
舉德國隊長為例,
#他們德國人表達愛的方式
#卻總是好真誠好直接。
不只是簡訊中每句結尾一定會寫到「我愛你」,
或「我愛你們」這幾個字。
(隊長爸媽也會寫給我)
就連碰面,也是講沒幾句,
他們就會互相抱頭親額頭地說「我愛你」。
爸媽也會立刻很開心地回「我也愛你」。
雖然對德國爸媽,
被他們大力擁抱,
或聽到他們對我說「我愛妳」時,
我還是會小彆扭,😨
只是一點一點也慢慢習慣了。
我們亞洲人真的好含蓄😝
幾年前有次剛從美國回台灣,
在車站突然抱我媽,
她嚇到彈開,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寫完這篇,再過一會就得準備出門,
陪隊長媽過母親節了。😏
真是個不知道該怎麼說的複雜情緒呢。
#最好的禮物是家人能在身邊🎁
#有機會快回家陪陪媽媽吧❤
祝大家🌹 母親節快樂噢!
***僅獻給我那永遠天真浪漫少女心噴發的老母***
願妳不只母親節🌸 天天都能健康快樂!
我們都愛妳❤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
「要直接面跟爸媽說出我愛你」的推薦目錄:
- 關於要直接面跟爸媽說出我愛你 在 德國不乖老婆x歐洲旅居手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要直接面跟爸媽說出我愛你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要直接面跟爸媽說出我愛你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要直接面跟爸媽說出我愛你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要直接面跟爸媽說出我愛你 在 Re: [求助] 不曉得溝通哪裡出了問題- 看板marriag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要直接面跟爸媽說出我愛你 在 微光心理諮商所- 【父母真的愛我嗎?—你是否也被 ... 的評價
- 關於要直接面跟爸媽說出我愛你 在 張紫豪- 可不可以『不希望我的未來不是你 - YouTube 的評價
要直接面跟爸媽說出我愛你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生命中,有無法處理的關係嗎?每次想到那個人,就覺得痛苦、憤怒,你很努力讓關係變好,可是對方給你的回應,卻常常讓你很挫折,到最後你只能選擇離開,避免自己再次受傷,如果離不開,就只好透過抱怨、批評對方,來讓自己好過一點。
自從我推出人際斷捨離的課程後,很多朋友都會來告訴我,我提供的方法對他們很有幫助,特別是工作上要互動的人,像是同事、客戶、主管,或是一般的朋友,可是面對親近的關係,就很難做到真正的放下,見面時,還是會想要吵架。可是又不能說走就走,說斷就斷,到底該怎麼辦?
不曉得正在聽這段音頻的你,是否有同樣的問題?而你想到那些讓你痛苦的關係,你第一個跑出來的念頭又是什麼?是希望對方可以改,變得客觀、好溝通一點?還是怎麼樣可以逃的遠遠的,永遠不再被影響?
在我說出可能的解方之前,我想請你停下來,想一想,有沒有可能你選擇把焦點放在對方身上,希望對方改,或是直接離開這段關係,是因為你對自己還不夠自信,還不夠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以至於你會一直被對方的話影響。
怎麼說呢?嘉玲就來直接分享一個自己親身的經歷,讓你明白我是怎麼做到關係中的斷捨離。
嘉玲最近見了一個老朋友,這個朋友我們有幾年沒見面了,直到最近我們又恢復連絡。但其實這些年來,我一直都沒忘記過這個朋友,常常想起他,也會惦記他過得好不好,可是就是沒勇氣打電話給他。
為什麼呢?因為當年我們曾經有過合作,這位朋友給我很大的支持和幫忙,教會我很多商業上的規則和秘訣,那時候我只是個剛從學校辭職,什麼都不會的輔導老師,可是對方卻很願意給我機會,讓我試著把心理學的知識轉化成大眾化可以接受的東西。
我心裡一直是很感激也很尊重這對朋友,可是合作一段時間後,我發現這位朋友想走的方向跟我不一樣,加上年紀的落差,我們對於市場的理解慢慢有了分歧,我希望可以多運用一點新科技、新工具接觸年輕人,但他有他想完成的目標,我們溝通過很多次,但結果都不是太好。
甚至到了末期,每次我一想到要見面,跟他報告,我都會失眠頭痛。我想他也覺得很煩心,一直達不到共識。後來,為了不耽誤組織運作,我就下定決心離開。
離開後,為了求生存,我有了新的公司,也就是今天的啟點文化,就沒時間再去處理那段關係了。可是我一直沒放下心中的疙瘩,對對方還是懷抱著愧疚,覺得辜負人家的期待。是有罪惡感的,即便我告訴自己這個愧疚是不必要的,因為商場上本來就是合則來,不合則散,沒有誰負誰的問題,但我心裡很清楚,如果我沒能修復那段關係,我心中的結是會解不開的。
還好,因緣際會,又把我們拉在一起。我們終於又再度碰面,這一次朋友一樣又提了當年的計畫,然後他還是一樣充滿理想,常常我的話還沒講完,他又打斷我,急著告訴我該怎麼做才是對的。以前面對這個情況,我心中都會很生氣,覺得不被尊重,然後很想把話語權搶回來,要對方安靜,好好聽我把話說完。
可是這一次,我沒有太多情緒,在對方又試著遊說我,新計畫可以帶給我多大好處和利益時,我都只是微笑,聽他說,沒有刻意反駁,也沒有表達認同。整場會面下來,我的心情都很愉快,不管他說什麼,看到他還很健康,生龍活虎的說著計畫,我就很滿足了。
離開後,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同樣的他,以前我會氣噗噗,講沒兩句就想走人,現在我卻願意花大把的時間,陪著他聊天說地。
我覺得最大的關鍵是,我真的知道我是誰?也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並且有能力滿足自己,所以我不需要再從他身上獲得任何東西了,像是認同、肯定、財務支持等等需要,我都能自給自足,所以他之於我來講,就可以變成是一個很純粹的客體,就是一個人,不需要負擔我的各種投射,例如他得是一個好老闆,肯定我的表現和眼光。或是他要是好的投資人,放手讓我自己去做,不要管太多。
這些期待和想像都被我放下來了,因為我已經可以自己找到方法滿足這些需求,我就不再需要有另一個人來填補我心中的空洞。我可以回歸到這個人本來的模樣,去好好認識他,去接受他真實的樣子,而不是我的期待。
於是乎,他的固執就不再引起我的防衛,他還是他,他不需要變得善解人意,可是因為我不再是我,所以無論他怎麼反應,我都能適當的回應。而且在對方提出一些額外的要求時,我也因為深切知道自己這個階段的目標,所以我可以很明白的回絕,並且把自己說清楚,不再左右搖擺。
甚至會面結束後,我還答應他,以後有時間,會再來看看他。我是真心誠意這麼說,不是客套話。
從這個案例中,我想講的是,不管那個讓你難過的人是誰,是爸媽、老闆、老師、還是愛人?我想邀請你停下來想一想,你之所以對對方有這麼大的情緒,會不會還有可能是因為你仍企圖,從對方身上要到一些東西,像是被愛、肯定、關注,因為你給不了自己,所以你希望別人給你。
可是當你把主導權交給對方,你就勢必要承擔失望的風險,對方不會按照你的方式滿足你,他也會有他自己的需求和投射,於是你們就會一直打心理戰,到最後兩敗俱傷。
我很感謝自己,在離開朋友組織後,沒有花時間抱怨他,而是很努力的站穩自己的腳步,努力給自己愛,努力讓自己長好,所以即便對方沒有變,卻再也引不起我的情緒。
我一直相信【人際斷捨離】,並不是很決絕的把關係切斷就好,而是一種更深刻的回到自己身上找答案,斷掉不必要的信念,捨下對衝突的害怕,找出合適的距離,人際關係自然就會清爽自在,而不是拉扯與糾纏。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
假使你對我的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有興趣,歡迎你上啟點線上學苑聆聽、購買,相關的課程連結都在影片下方,期待這堂課可以幫助你找回人際的歸屬,讓你活得獨立,又可以與他人保持良好的連結。
最後,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要直接面跟爸媽說出我愛你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 10/26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八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小時候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當你的爸爸或媽媽,怒氣沖沖、以雷霆萬鈞之勢壓到你的面前,然後呢,指責你的鼻子或揪著你的領子,捏住你的肩膀,用很大聲、很嚴厲的語氣問你:「說!蛋糕是不是你吃的?」或者是:「說!錢是不是你拿的?」
當你遇到這種情境的時候,這樣的恐懼、這樣的壓力底下,無論蛋糕是不是你吃的,無論錢是不是你拿的,你的反應會是什麼?
是不是幾乎你的反應,一定就是馬上否認,馬上說:「不是!沒有!」
當你靜下心來想一想,在這樣的狀況裡,是不是爸爸媽媽他們的問話方法,已經決定了你的答案?而不是因為你的真實,來決定你的答案。
沒有錯!我們來假設幾個狀況喔,第一個蛋糕不是你吃的、錢也不是你拿的;這個時候你的否認,可以是很明確、很堅定的。
可是今天換做你是爸爸媽媽,如果你已經用這樣的方式,來質問你的孩子的時候,就算你的孩子否認,你心中是不是仍然會有懷疑?
也就是說你的孩子,他其實沒有吃蛋糕、他沒有拿錢,可是你的「問話」在本質上,無論他回答什麼,已經破壞了信任關係。
而且這樣的對話,本質上就是一種困境,因為如果他承認了你,你肯定暴打他一頓;可是如果他否認,你也不相信他說的就是事實。
好!那第二種狀況是什麼?第二種狀況是孩子真的吃了蛋糕,或者是拿了錢。但是呢,因為你的憤怒、因為你那駭人的情緒,讓他乾脆先否認。
為什麼?姑且先不要去說「他說謊」的這個問題,這個是一種在人性裡面的「自我保護」的機制啊!
其實你我回想一下,我們的成長經驗,是不是當我們面對權威者、師長,用這種方式問我們的時候,不管他問的內容是如何,我們乾脆先否認、先保護自己算了!
所以在第二種狀況裡,究竟是孩子說謊很不應該,還是我們的問話方式,已經決定了,孩子無論真實為如何,他的答案就一定是先「否認」?
再來,第三種狀況,第三種狀況是可能孩子真的沒有吃蛋糕、真的沒有拿錢。但是他知道誰吃了蛋糕、他知道誰拿了錢;或者是他有一些有價值、關鍵的線索,可以提供給你。
可是問題來了,當你問話的方式是這樣子,就像剛剛說的,人在自我保護的狀況底下,他乾脆先否認算了、他乾脆先逃避你算了!
正因為這樣的情緒作用,所以他就算有關鍵的線索、有關鍵的情報,可以提供給你,他也不會說;因為他可能也不敢說,看你那橫眉豎目的樣子,誰敢說啊?
其實在我自己教學的經驗裡,特別是【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我就常常用這樣的生活案例,來引導大家去思考;究竟是對方真的很愛說謊,還是我們問話的方式,已經決定了對方的答案?
如果在我們的真實生活裡,你問話的方式已經決定了答案,那麼你就永遠不可能知道真正的真相。
因為如果對方很誠實,你可能還是會懷疑他,那如果他本身真的是那個犯錯的人,也因為你的情緒,他乾脆先保護自己。
再不然就是,他可能沒有做這件事;他有重要的情報,然而你問話的方式,讓他根本不想要告訴你額外的情報。因為他不知道你會不會怪罪於他,或者是他不知道會要承擔什麼樣的風險。
其實回到我們真實的生活,或工作裡面,比如說假設你是個主管,你在檢核一個作業流程的疏失;當你要問你的部屬,問他們說:「這件事是不是你做的」?
你可以想想看一件事哦,正常的狀況底下,你的部屬乾脆先否認、保護自己;這是不是跟我們的父母親,扯著我們的衣領,問我們:「蛋糕是不是你吃的?」;或者是:「錢是不是你拿的?」在本質上是一模一樣的。
那如果你不想要陷入這樣的困境,叫做不管怎麼樣,都得不到真正的答案;那麼問話的技巧、問話的方式就很重要了!
如果你的問句或問話方式,對方會有很高的機率,乾脆先用「否認」來保護自己。
除了我們可以很確定,這是一個無效的問句之外;其實我們這樣的問話方式,也會讓一個原本想要說謊的人,他用這樣的回答方式,更堅定了他內在要說謊的動機、意圖,還有確定感。
說白話文就是喔,說謊言會越說越逼真,一直到最後你根本無法分辨,他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
所以你可能聽出來了,我們應該調整的是自己的「問話方式」,而不是一昧的,把我們手指頭去「指向別人」,說他說謊、不應該!
那麼你聽到這邊,你可能就會想:「我應該要怎麼問呢?我應該要用什麼方式,去澄清事實呢?」
在這裡我就舉幾個例子喔,如果你問你的部屬,問他說:「這件事是不是你做的?」這個問句在本質上,就很容易讓你的部屬,乾脆直接說:「不是!」
那或許你可以聽聽看這樣的問法,比如說:「你覺得誰會做這件事?,或者是「假設這件事是你做的,那別人會有什麼反應?」、「有沒有可能,有人看見你做這件事呢?」…
你可以仔細想想,這樣的問句可以讓對方,他不會直接的說「不是」,而且他還有可能去吐露出更多的訊息。
再舉個例子喔,假設你問你的合作夥伴,說:「你知不知道這件事?」那對方可能為了保護自己,他就會說:「我不知道!」
這個時候,你可以換什麼樣的問句呢?比如說:「你最後看到這件事發生,是在什麼時候?」或者是「你上次做這件事情的情況是什麼?」
你會發現喔,這樣的問句就可以避免,對方乾脆用「否認」的方式來自我保護。而也因為這樣的問句,你可以蒐集到更多的情報,去判斷他給你的訊息,到底是否為真?到底可信度有多高?
所以我常常說喔,我們出來行走江湖,一定就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其中有好人、願意跟你配合的人;同時也會有更多數不清的牛鬼蛇神。
那你如何去判斷,誰可信、誰不可?這個是我們在進入成人階段,都必修的一個課題。
而且啊,除了去判斷對方的可信度之外,你有沒有懂得運用適當的問句,去引導出必要的共識,或者是蒐集到一些必要的資訊?
就像今天的內容開頭所說的,如果你是父母親,你很想要瞭解你的孩子,有沒有偷吃蛋糕、有沒有偷拿錢?
其實基本上你的「問法」,已經決定了對方的「答案」,那你就永遠問不出真正的狀況。
談到這裡如果你很有感的話,而且你也很希望,在你的真實生活裡,不管是在工作的領域,還是私人的領域,跟你在乎的人達成必要的共識。
並且能夠去判斷出對方說的話,是不是有一些保留跟懷疑;那麼我就很鼓勵你,可以把握我在今年2019年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當中;而且更重要的一點,是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是我在2019年的最後一期。
所以如果你錯過的話,下一期就要等到2020年的3、4月之後了,我很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
當然了,最後還是要回到你身上,無論你會不會進我的教室,我都很期盼,如果你真的想要知道一些你想知道的真實。
那麼在你開口說話之前,是否覺察一下,換成是你自己,當你被這個問題,或這樣的方式問的時候,你會有什麼樣的答案?
如果你赫然發現,換別人用你習慣的方式,來問你的時候,你的答案也會乾脆先否認算了;那麼你可能就要先停下自己的腳步,不要再讓自己的習慣,去說出那些無用、甚至於會傷害關係的話。
因為啊,最得不償失的,就是一方面你又問不到真實,二方面你又讓對方覺得你在懷疑他,那是不是得不償失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就如同今天內容談到的,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詳細的課程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很期盼你能夠把握今年的最後一期【高難度對話】課程。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要直接面跟爸媽說出我愛你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 10/26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八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我們來破解一個迷思,那就是「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命運』的存在?」聽到這樣的破題,會讓你想到什麼?
是不是像是「為什麼我老是遇到爛情人?」或者是「為什麼我總是懷才不遇?」,再不然就是「錢為什麼都留不住?」。
甚至於是「為什麼我一直跟爸媽吵架,難道命中注定相剋嗎?」這些是不是都比較偏向「宿命論」,而且這有可能都是你的疑問。
相信我問到這裡,你可能會有很多往事、歷歷在目,想要跟我分享。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個很務實導向的心理學家。
因此喔,我能給你最誠懇的建議,就是請你把心力收回來,不要浪費在那些「過去」,否則啊你永遠會「過不去」。
我很喜歡的一個心理學家榮格,他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喔:「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缺乏自覺的認識的時候,它就會轉化成為命運。」
榮格所說的「缺乏自覺的認知」,其實就是我們東方人,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就是那些「積習難改」的事。
那什麼叫做「積習難改」的事呢?我來舉一個例子,你馬上就會明白。
這就像是一個放學準備要回家的孩子,因為同學的邀請,請他到同學家玩,結果玩到忘記時間了,匆匆忙忙的趕回家。
一打開門,看到媽媽生氣的臉,就會覺得自己很愧疚;才想要道歉,但是他還沒有開口,媽媽就已經開罵了,完全不聽他解釋。
他感覺到很刺耳、而且不被理解,所以呢,就生起了不耐煩的情緒,用力的把房間的門關上,並且藉著載上耳機打電動,來平復自己被媽媽責備的氣憤心情。
而媽媽呢,也因為被甩門,她更生氣,就更罵孩子罵得更用力;而孩子繼續把音樂開得更大聲,更不理會媽媽的怒罵。
這樣子是不是讓媽媽覺得,孩子更自我中心,完全聽不進去別人的關心,而且呢,孩子被誤會得就會更深、更不想解釋、更不想回家;下課就更容易的跑去同學家。
於是你聽到這裡,大聲斥責和我行我素,是不是就成了他們親子之間,完全沒有辦法擺脫的命運了,它根本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聽到這喔,你是不是也很熟悉這樣的母子互動的一個相處模式呢?沒有錯!這樣的熟悉感,其實就是大多數人很少覺察到的「習慣」。
然而如果我們回到最原初的動機,不管是媽媽的出發點,還是孩子的出發點;其實他們都不想要這樣的結果啊!
其實啊,最近的神經心理學家的研究,都己經證實;我們的大腦裡面有很多神經元,彼此之間的激發或者是抑制,透過很多重複的行為,就會讓神經區域之間的連結,發展成固定的神經迴路。
白話文就是「習慣的養成」。
那更簡單的說呢,這個世界上,並沒有所謂「命運」的存在。你現在覺得的很多像「輪迴」一樣的重複,說穿了就只是因為你沒有意識到它,而一再的放任它重複不斷的「神經迴路」,如此而已。
就拿剛剛的例子來說,覺得被誤解的孩子,和生氣罵人的母親之間,只要有一個人,先有意識的打破罵人和冷戰的行為,去改變這兩個人之間,對於「放學出去玩」這件事的反應,而建立新的互動習慣,所有的「輪迴」它其實就可以打破,親子關係就會變得有解。
所以,如果你想要打破生命裡面的輪迴,建立新的習慣,你就一定要先幫自己大腦,輸入三個觀念。
第一個觀念是,叫做「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
先搞清楚哪些是環境,或者是先天的因素,而哪些是自己可以改變、可以控制的?
這樣子你就能夠更客觀的,看待事情的因果關係,而不是一昧的去迷信「命運」這種絕對值信念。
也就是說喔,面對孩子溜出去玩的母親,可以先認清「玩」這件事,它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根本不可能壓抑,和完全消除「孩子想要出去玩」。
母親得花一點時間好好的覺察,真正引起她憤怒的事情,是孩子太愛玩?還是孩子沒有先告訴媽媽,要出去玩呢?
因為孩子沒有先告知這件事情,讓身為母親的自己,感覺到擔心跟害怕?所以一個媽媽,她憤怒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如果是後者,那其實只要好好告訴孩子:「我生氣的原因,是因為關心你,只要你能夠事先徵求我的同意,並且準時回家,這樣子我就不會罵人。」
如果能這樣子說清楚,孩子是不是就比較容易懂得母親的在乎,用媽媽可以接受的方法,去滿足自己的需要,自然也不會讓媽媽老是在罵人;而身為孩子的自己,也就不必甩門、冷戰,自然能夠化解母子之間的衝突。
但是如果是前者呢,媽媽這時候就可以繼續去思考,「愛玩」那會發生什麼事?你對孩子有什麼期待?
而這個期待,真的跟孩子本來的樣子有呼應嗎?還是只是我們個人的投射,硬是要把孩子變成另一個樣子,或者是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在我們面對「習慣」的時候,你一定要先搞清楚,哪些是可以調整的,而哪些是很根本的需求?我們只能接受,你壓抑它是沒有用的。
就像是一個左撇子的孩子,你硬要他用右手拿筷子、用右手寫字,他就會變得很奇怪。
但如果你跟他說,為了不要跟旁邊的人打架,吃飯的時候去磕磕碰碰,那在吃飯的時候,如果可以選擇,自己的左邊盡量不要坐人,是不是也是個解決方案啊?
就像如果我們唸書不行,仍然可以找到自己優勢,好好的發揮,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我知道像這樣子理智的「自我歸因」,好好的去釐清,自己在意的是什麼;如果沒有經過刻意的練習,其實並不容易做到。
但是就像「麥克.阿瑟」的祈禱文裡面說的:「神阿,請賜給我寧靜,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請賜給我勇氣,讓我去改變那些能改變的,並且賜予我智慧,去區分這兩個的不同。」
唯有你努力的去嘗試,才能夠一次一次的,去靠近寧靜跟勇氣,還有智慧,進而才能夠有機會,去翻轉自己的命運。
再來,第二個能協助你,建立新觀念的習慣,就是「具體的經驗,會大過抽象的理解」。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喔「做到」會比「知道」來得更為有效。
美國的教育學家,他也是一個哲學家,叫「杜威」;他所倡導的「生活就是教育」、「做中學」這些教學理念。它不只是受到全球教育界的肯定,更受到神經心理學領域的推祟。
因此呢,現今的心理治療,不僅限於在治療室裡面坐下來聊一聊,教育也不只是在教室裡上課,有很多的科學證據都顯示,多層面的實做技術的擴充,更有助於學習。
就像是剛剛那個媽媽,如果對自己的孩子,沒有辦法好好的說話,他也可以請朋友幫忙;請朋友扮演他的兒子,練習怎麼樣好好說話,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和用詞。不要小看這個模擬喔,我們的大腦,對於曾經說過的話,下一次要再說出來,就容易多了。
透過這些實做的方法,讓人重複並累積正向的經驗,這樣子就會直接產生「做到」的效果。
這是因為喔「知道」只是觀念的累積,而「做到」卻是讓我們的身體,擁有身體的記憶。深刻的程度,一定會大於「知道」這件事情,而且只要做到過一次,就更容易的讓人保持這樣的新習慣。
最後呢,第三個觀念,是「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
更直接的說,就是你怎麼詮釋這個世界,你就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打個比方喔,就是兩個人如果同時都踩到大便,但A呢,會覺得太幸運了,所以趕快跑去買彩券,而他就會有快樂的感覺。
但是另外一個B呢,他會覺得唉呀!觸霉頭、真得很倒霉,老是擔心因為踩到了一次大便,而後面會有壞事情發生,於是呢一整天悶悶不樂。
像這樣子遇到同樣的事情,但是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它的重點就在於「你怎麼看待你正在經歷的?」改變看待的方式,就能夠左右自己的情緒,並且決定我們接下來的行動。
就像剛剛的媽媽,她如果詮釋兒子的愛玩是「調皮」啊、「不好學」啊、「偷懶」啊;那麼她自然就會擔心孩子的未來,覺得兒子會跟不上人家,一輩子「撿角」。
可是如果她的詮釋是「喔~我的兒子很有活力」、「充滿創意」、而且「很會交朋友」,他根本是個「孩子王」、「很有領導能力」。
她就會看到孩子的競爭力,而知道這些特質,在現在的社群時代,是很吃得開的;而因此更加肯定自己的孩子、喜歡自己的孩子。親子關係在這裡,就會自然而然的變好,變正向的轉圜。
而更有趣的就是,許多內在的語言的這些實驗裡面,它的結論都告訴我們,唯有好的情緒,才能夠引發好事不斷的發生。
所以我邀請你想一想,假如你一直不意識自己的內在語言,是怎麼樣跟自己對話的,那麼你真的認為有一個叫「命運」的東西在折磨你;或者是,你根本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呢?
說到這裡喔,我們總結一下,我想強調的其實就是「積習可改,命運可變」。
只要你能夠開始懂得「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做到會比知道更有效」還有「我們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這三個重要的觀念。
你就能夠打破舊的習慣,還有舊的反應連結,並且有意識的擁有好心情,幫自己建立新的習慣。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對你產生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就如同在內容當中舉到的例子,媽媽跟孩子。
我想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情境,可能是我們需要跟他達成共識、我們需要好好跟他相處,但是可能有一些基本的立場、有一些衝撞、有一些辛苦的對話。
當我們面對到這樣的情境的時候,怎麼樣能夠真正的看懂、聽懂,對方的言下之意,並且透過好的問句,引導出必要的共識。
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學習、前進的話,我很鼓勵你,可以好好的把握,我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這一門課程,是我在2019年,最後一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希望你能夠一起進教室,我們一起前進。
如果你錯過這一次的機會,下一次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
我常常會有一個感覺,我們都不想要對命運低頭,但是常常會有一種「半點不由人」的感受。然而要突破這樣的困境,就如同你花時間看這一段影片到了現在,其實你是願意學習的。
如果你已經有這個意願,何不給自己一個決定,再跨出那重要的一步。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
詳細的課程資訊跟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要直接面跟爸媽說出我愛你 在 微光心理諮商所- 【父母真的愛我嗎?—你是否也被 ... 的必吃
「有條件的愛」傳遞出的訊息是:父母的愛需要孩子用努力贏得,如果不乖、不按照 ... 他們的愛,會設立層層關卡與標準,他們不會直接說「我不愛你」, ... ... <看更多>
要直接面跟爸媽說出我愛你 在 張紫豪- 可不可以『不希望我的未來不是你 - YouTube 的必吃

【100%無廣告】2023抖音新歌❤️ 40 伤感歌曲 中文歌曲排行榜2023 囂張, 只是太 愛你, 白月光與朱砂痣, 老鼠爱大米, 渐冷, 四季予你, 阿拉斯加海湾. ... <看更多>
要直接面跟爸媽說出我愛你 在 Re: [求助] 不曉得溝通哪裡出了問題- 看板marriag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我相信出社會的各位菁英應該都知道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重要性
但不知道為什麼很大一部分的人在相同道理下回到本該是最重情的家反而都忘記了
※ 引述《tmomotoo (懶得說)》之銘言:
: 無意間看到的文章
: 差點以為是自己老婆上來抱怨
: 可惜的是我老婆早已脫離會抱怨的階段
: 距離最後的婚姻破裂只是最後一線之隔
: 希望你們永遠不要走到這裡
: 周遭有一群類似原文老公症狀的同溫層
: 我們共同的特點是,已經失去去脈絡化的聊天能力
: 出口的每一句話強迫症的要精準、結構化、具可比較性
: 而且最好具備有建設性的實務操作型意義
: 通常是職業慣性所引起
: 有版友說,不相信這種人對長官或老闆也會這樣說話
: 但事實是,越跟權勢優勢上層說話,這種特質越明顯
: 因為職場的要求就是這樣
: 同溫層裡也不會因為這種態度感覺被冒犯
: 已經是刻在骨子裡的本能,一種隱性職業傷害
沒有這種事情,什麼同溫層什麼隱形職業傷害
都是藉口,在合理化自己的罪惡感而已
職場上最重要的就是看人看場合說話不是嗎?
這是基本的技能,那為什麼回到家面對家人就不適用了?
本來就要隨時轉換自己角色跟立場去調整講話的方式不是嗎?
身為理工的我同事朋友都是「理工腦」,但多少人的唬爛功力高到你無法想像,回家也是
把老婆哄的好好的
因為你自己不願改變才會吸引到相同特質的這些人然後在那邊說都是「沒辦法」的事情
所以在職場上這種「我也沒辦法」的態度就可以被接受?不矛盾嗎?
: 在我還能跟老婆多少說點話的時候,我們的對話大概是這樣
: 妻:我好像感冒了,頭好痛
: 夫:應該不是,沒看見任何其他症狀,食慾也很好
: 大概是昨晚睡姿不良短暫缺氧,喝杯咖啡幾個小時後就好
: 妻:妳到底關不關心我,我自己去看醫生
: 夫:感冒又沒藥,只是舒緩症狀,看醫生幹嘛
: 妻:............
看到這我都跟你老婆一樣無言了
一開始就先去倒杯水然後直接說「還有哪裡不舒服嗎?妳先休息多喝點水我去幫妳買個藥
吧」
老婆跟你說身體不舒服你在那邊分析她的成因,你是醫生在看病嗎??
然後當你老婆說「我自己去看醫生」的時候你竟然回答「感冒又沒藥看醫生幹嘛」
先不說你自己前面才剛說應該不是感冒但這邊說感冒沒藥的邏輯是什麼
通常老婆說出「我自己去看醫生」時,一般老公都會哄一下說「沒關係我陪妳去啦」而不
是在那邊否定吧?
光看這段連朋友都當不了吧…
: ==============================
: 夫:我前額漲痛、體溫剛量大概37.5、快篩是陰性
: 早上起床一直擰鼻涕,鼻涕有點黃~~~省略300字
: 家裡只剩布洛芬沒有普拿疼了,好煩
: 妻:你感冒不去看醫生,跟我講那麼多幹嘛,神經病
: 夫:又沒要妳幫忙,不想聽算了,口氣那麼差幹麻
: 妻:那你跟我說「很煩」要幹嘛,自己不看醫生
: 家裡沒藥又不是我害的
: 夫:告知你沒染疫不重要?家裡沒常備藥不重要?兇什麼...
所以換你不舒服的時候老婆幫你「分析病因」你反而不高興了?
(當然老婆說神經病也是有點超過)
你也知道想要人家關心的感受那為什麼當你老婆不舒服時你的反應卻是那樣?
還「沒要妳幫忙」勒,真的不想人家在意講那麼多幹嘛?就是想要人家關心啊,可以誠實
面對自己嗎?
喔對,其實就一句話「老婆我身體好不舒服喔」撒嬌就可以得到他人關心卻要講那麼長是
要多不會聊天…
: 婚姻前幾年的激烈大吵,全都是這種微不足道小事引爆
: 口不擇言、離家出走、分居冷靜,有太多傷痛回憶
: 在彼此確認其實還深愛對方
: 在試圖不激怒對方,引發牴觸情緒的過程
: 我們最後選擇了不想聽就飄開,不要講話
: 結果就是最近3、5年,一年有超過300天在冷卻期
: 連最簡單生活常規瑣事都無法溝通
: 太太是美學藝術工作者
: 「看對眼」是決策天平上不可撼動的砝碼
: 而偏偏理由、論述與邏輯是我唯一思考準繩
: 巨大價值觀差異,注定兩人在火藥桶裡共存
: 沒有一件事可以阻止不愉快的發生
: 都想看電影,但會為了座位吵架
: 都想吃美食,但會為了餐廳吵架
: 都想去旅行,目的地一樣,也能為旅行方式吵到破局
: 企圖各做各的保持平衡,結局就是漸行漸遠
看到這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你還是把夫妻感情不睦的大部分原因歸咎在老婆?
這跟老婆是什麼工作有什麼關係?
今天不論你做什麼工作,回到家你就是老公老婆父母,這個身分就不允許你用職場的思考
邏輯跟說話模式
(我唯一有自我的時候就是關起門來打電動,我老婆也會給我完全展現自我的空間)
所以不要老是用「職場工作」當作藉口去合理化婚姻相處上的失敗,因為懂得轉換身分看
場合跟不同的人轉換講話模式才是一個成年人該有的基本技能
: 我不知道原PO夫妻相處要怎麼調整
: 但不論多小的事
: 如果內心考問後,自覺是件重要的事
: 我認為迴避、飄走是很糟糕的選擇
這段話還給你,你從一開始就是利用「職場工作習慣」當藉口在迴避跟老婆相處上發生的
問題,不願也不想改變才會造成這種結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30.62.228 (泰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rriage/M.1694059029.A.0D7.html
※ 編輯: post91 (49.230.62.228 泰國), 09/07/2023 12:03: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