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愛妳為什麼這麼難】最好的禮物是家人能在身邊
#FBㄧ直跳岀不乖家歷年母親節的照片
想想以前在台北工作那些年,
每年五月這個timingㄧ到—就算再忙、
假日多想睡到飽、
或前一個禮拜才跟她本人吵過架,
都還是很認份甘願地搭車回宜蘭陪老母。😑
當然以我獅子火爆直接的個性,
跟我媽那風一般的女子,
也不是總是好言以對。
很害羞的全文在這▶ http://www.buguaiaerial.com/single-post/媽我愛妳之最好的禮物是家人能在身邊
雖然我從高中就住宿不住家裡,
但還是經常因為大小事,
跟兩老💥 針鋒相對。
尤其是畢業開始工作以後,
家裡開始不斷地給壓力「關心終身大事」。
🙉 🙉 🙉
或許是擔心我變成他們說的
「沒人要的孤苦無依老處女」,
看著我一直投入在工作上,不交男朋友時...
心情好時,她可能會說😬
「啊妳個性那麼差那麼兇~
不然妳去交外國男朋友好了啦!
台灣男生誰受得了妳!」
他們心情不好時,
有時也常一通電話來,
就會披頭口氣很差地質問
(還是負面激將法?)
「妳現在到底在幹嘛蛤!?」、
「 啊反正妳從來也就想怎樣就怎樣,沒聽半人」、
「妳自己不想管我們也懶得管了,早就放棄妳了」
有時候可能是因為不乖爸的關係,
吵一吵,她也會很無奈地說
「啊妳趕快嫁人出國好了啦!」,
或「嫁遠一點就不用看到妳了」這種話。
當時不管是---
我自己感情已經超不順的狀態,
或單純工作已經幹到爆,👿
還是單純覺得---
「到底為何我親生爸媽要一直嫌棄我?」
我總是生悶氣地回:
「我才不要」、😡
「不可能!不要再講了」😡 😡
「不要一直逼我!」😡 😡 😡
說實在,以往因為英文好,
加上我不乖個性,
完全不是市場上偏好的乖巧聽話女生...
不管是在學業,工作或感情上,
經常都有人問我「怎麼不往🌏 國外發展?」
每次我總是笑笑地說「我不可能出國啦」。
原本的確也是如此。😏
大學畢業後,
有機會繼續出國唸書的時候,
我也是毫不考慮😌 就堅決留在台灣。
工作幾年開始有國外的機會,
不管是給海外合約,
還是工作上優質客戶示好,
我都是😌 毫不動心一律婉拒🙅。
因為對我來說,
要我出國太久是完全不可能的🙅。
更別說是,
有可能要搬到國外長居的「❌ 異國戀」了。
我心裡的聲音一直都是,
如果我出國了,
#那萬一家裡發生什麼事
#我媽怎麼辦?😟
#我覺得無法放她一個人在那個家
直到了三年多前的過年,
家裡突然發生⚡ 遽變。
五十幾歲的不乖媽
脫離了歹戲拖棚、
一言難盡的婚姻。
一步一步陪她找到房子,站穩腳步後,
看著恢復單身的她,竟像于美人那樣,
瞬間掉了20公斤,也年輕了20歲。
連穿著打扮都開始改變。💃
當時突然有種「我似乎可以放手了」,
#好像我終於可以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了」。
#我沒有想過我會等到這一天
於是我打鐵趁熱地,
申請了本來畢業就想念沒念的碩士。
一心一意地認定✨✨
「是天公貝的旨意要我出國唸書,完成夢想了」。
#也萬萬沒想到就這樣碰到德國隊長💫
#步上了當年我媽那半仙的鐵口直斷🔮
去年我才剛從巴黎上完課,
飛到柏林繼續趕論文。
那是第一個不在我媽身邊的母親節。
當時也跟還只是「德國男友媽」,
一起視訊📹 祝她母親節快樂。
那時心裡就有點覺得酸酸的了,
想來當時在台灣的不乖媽心情,
應該也是五味雜陳吧。😶
#只是你以為出國就解決問題了嗎?
剛搬到巴黎和柏林的前半年,
可能因為我自己在異鄉適應的種種壓力,
加上家人這個moment又總是特愛「加強關心」,
好幾次都忍不住在深夜大爆發😭 ...
吵了好多次翻了無止盡的舊賬,
#真的是每次都在電腦這頭哭到崩潰,
卻還是沒個結果。
也是因為這樣,這幾個月以來,
我開始寫網誌找出口,嘗試這樣的溝通方式後...
或許是隔空喊話慢慢發酵,
我們漸漸不再吵架。
更難得的是,
我媽反常不再🔎「挑剔檢討我」,
竟然還開始誇獎我了⁉(妳哪位?😂)
其實很多時候,我也常常覺得...
像我媽這輩,隔在傳統跟前衛兩代中間的女人,
的確很難為。
ㄧ邊被前一代捍衛傳統的長輩群教訓,
要好好「管教不乖女兒」😬 ;
另一邊,
則是被愛伸張兩權平等的女兒😤
揪著「學習新知」...
其實我也知道,
夾在三明治中間的爸媽這輩,
不像我們這一輩大部分,
能多少照自己的意思🎯 過自己的人生。
爸媽這輩,很多都還是
自願/非自願地受控於🎭 社會家庭輿論制約。
很多事不能像我們這樣,
灑脫地跟別人說「關你屁事」。
就像爸媽從小時候就常說的
「他們是苦過來的」、
「不像我們這麼好命」...。
以前聽到這話,
#只覺得_你們根本就不懂😫 我生活的困難
#而選擇完全忽略掉
#當爸媽也有爸媽的難處
現在30歲的我,
在搬了國外幾個月,
經過了適應磨合期後,
#家人的嘮叨突然變得非常可貴。😢
(當然,可能也是因為一陣子沒受到攻擊,
才懂得珍惜呵呵)
雖然,我始終還是沒能忘記,
他們說過的,那些很傷人的話,
隨便想來還是可以讓我秒爆淚的那些話。
只是我想,
或許我自己也讓他們傷心難為了。
😬 😬 😬
我想爸媽終究應該還是愛我的。
至少我知道,我是很愛他們的。
那既然爸媽在成長,
我自己也得有所成長---
慢慢學習去「珍惜自己所擁有的」、
「不去看失去的犧牲的」。
在台灣真的很習慣一票人過節,
不管是母親節還是過年。
很懷念😌 在外婆家跟表妹阿姨們,
一起笑鬧地度過母親節。
而且今年也是不乖妹第一個母親節,
我都還沒機會跟她逛街買寶寶的東西呢。
#想著以後可能都得這樣隔空過節了。
所以幾個月前過年回去時,
在我媽家事先藏了卡片跟禮物。
也跟弟妹做了影片送給我媽,
很慶幸還有可愛的弟妹在。
也很慚愧都得靠他們陪爸媽。。😅
圖大家說好做鬼臉的,某少女心偶像包袱很重😂
是說,#要直接面跟爸媽說出我愛你,
為什麼總是這麼難呢?
舉德國隊長為例,
#他們德國人表達愛的方式
#卻總是好真誠好直接。
不只是簡訊中每句結尾一定會寫到「我愛你」,
或「我愛你們」這幾個字。
(隊長爸媽也會寫給我)
就連碰面,也是講沒幾句,
他們就會互相抱頭親額頭地說「我愛你」。
爸媽也會立刻很開心地回「我也愛你」。
雖然對德國爸媽,
被他們大力擁抱,
或聽到他們對我說「我愛妳」時,
我還是會小彆扭,😨
只是一點一點也慢慢習慣了。
我們亞洲人真的好含蓄😝
幾年前有次剛從美國回台灣,
在車站突然抱我媽,
她嚇到彈開,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寫完這篇,再過一會就得準備出門,
陪隊長媽過母親節了。😏
真是個不知道該怎麼說的複雜情緒呢。
#最好的禮物是家人能在身邊🎁
#有機會快回家陪陪媽媽吧❤
祝大家🌹 母親節快樂噢!
***僅獻給我那永遠天真浪漫少女心噴發的老母***
願妳不只母親節🌸 天天都能健康快樂!
我們都愛妳❤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微慢式教養:「慢」下來,爸媽才能理解孩子,也能在「慢」裡找到自己」介紹 訪問作者:微微老師(李祐萱) 內容簡介: 世界愈快,生活越忙,內心越急…… 親子教養越要學會「慢」下來 「快」並不能提早到達終點,反而讓親子之間失去更多, 改變一個想法、透過一個...
「當爸媽也有爸媽的難處」的推薦目錄:
當爸媽也有爸媽的難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微慢式教養:「慢」下來,爸媽才能理解孩子,也能在「慢」裡找到自己」介紹
訪問作者:微微老師(李祐萱)
內容簡介:
世界愈快,生活越忙,內心越急……
親子教養越要學會「慢」下來
「快」並不能提早到達終點,反而讓親子之間失去更多,
改變一個想法、透過一個轉念,
和孩子感受成長路上每一個「慢」的過程,
你會發現──就算慢慢來結果也很好,甚至更好
擁有媽媽和幼兒園老師雙重身份的微微老師,
透過「微慢式教養」,帶領爸媽理解孩子行為背後所發出的訊息,
學習調整方式去理解孩子,協助孩子說出心裡的話。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唯有「慢」才能理解孩子的需要!
◆慢下來,深刻體會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求快求效率的世界裡……我們似乎都追求在最快的時間內得到想要的結果,常忘了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總希望用一種快速又有效的「解決方法」處理孩子的問題,讓他們達到大人的要求,符合我們的期待;但孩子並不是在生產線上被量產的商品,沒有什麼教養公式可以套用在每個孩子身上,更不需要讓每個孩子都擁有一模一樣的完美。在書中,讓微微老師陪伴爸媽們一起慢下來,學習尊重並同理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與氣質,讓孩子綻放屬於自己的光采。
◆慢下來,深刻聆聽孩子行為背後所發出的訊號
挫折否定自己,甚至不小心對孩子脫口而出一些情緒用詞。其實,孩子很渴望我們能多一點理解。在書中,微微老師和爸媽們分享32個最常見的案例小故事,並分析故事中爸媽與孩子各自的心聲,讓我們學習站在不同的角度同理孩子,思索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慢下來,深刻感受親子之間「愛」的交流
在焦慮心急的情緒裡……我們除了常忘了慢下來回應孩子的需求,也常忘了慢下來照顧自己的內心。趕緊拋開「快、快、快」的口令,唯有「慢」才能理解孩子的需要,唯有「愛」才能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微慢式教養讓爸媽與孩子在愛的交流中找回安定,孩子能在「慢」裡深刻體會並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能力與力量;爸媽也能在「慢」裡找到自己,理解自己。
作者介紹:微微老師(李祐萱)
■NAC愛的小宇宙─微慢式教養與親子故事藝術療癒 創辦人
■遠見‧天下文化-未來Family 專欄作家
重視幼兒發展、關懷幼兒情緒並致力於「嬰幼兒發展關懷教育-愛與學習」的微微,從事幼兒發展教育多年,曾是幼兒園老師也是一個平凡的媽咪,因為擁有老師和媽咪的雙重身份,所以在教育與家庭的現場看到身處為難的父母面對教養困境時,更加能體會在教養路上的辛苦與難處,但卻也因此重新找回生命最初的感動。
微微老師的「微慢式教養」,陪伴協助父母與照顧者改善家庭與親子關係,引導父母認識自我並學習調整視角用心理解自己的孩子;父母更能同理孩子行為問題背後,真正需要被看見的是什麼。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我們都一樣不斷地學習與更正如何當父母,並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敗經驗裡獲得深刻的體悟和感動。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當爸媽也有爸媽的難處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人際剝削: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78個原則,贏回人生主導權」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洪培芸 心理師
內容簡介:
你所不知,但卻時時痛苦。
一種在華人文化裡,扼殺關係的最大劊子手──人際剝削。
領先全球,由洪培芸心理師首度提出,在華人文化中,總是以不公平,甚至是殘忍方式壓榨對方、扼殺彼此關係的「人際剝削」。
到底是從哪一個時間點或環節開始改變的呢?
對方的得寸進尺,以及無理不饒人。
婆媳:「你究竟是有沒有打算要生啊?」媳婦不斷接到婆婆的「催生」電話。
職場:「這次外派,還是你去好了。」單身的她,永遠是老闆外派的第一人選。
婚姻:「我老公三年不工作,全家都靠我養,我好累……」
情侶:「我們在一起一年多了,但他從不對外公開我們的關係……」
在強調以和為貴、為大局著想、鼓勵大家當好人,彼此界限不明的華人社會裡,我們很難拒絕被人際剝削,甚至我們更常──
自我安慰:「他都是為我好。」
自我麻痺:「我再忍一下,他就不會再氣了。」
自我催眠:「我是因為在乎對方感受。」
自我歸咎:「是我不夠乖(孝順),爸媽才會這樣對我。」
但,這些只會豢養出關係裡的怪物,讓彼此的關係更走向凌遲與傾斜。
曾經是妻子、媳婦角色,如今卸下的洪心理師,她能理解一般人面對人際剝削的難處,但她更想表達,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去處理「人際剝削」的困境。
首先,請正視你心裡的不舒服。其次,你的犧牲與隱忍,只會讓對方軟土深掘,所以學習說不,以及立下界限,才是長遠地對關係好。
最後是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帶著傷,這些傷一寸寸地斲傷自我,但現在長大了的你,除了為傷口上藥,你還可以一片片地將自我尋覓回來。而在這過程裡,你會疼痛、受挫,但你也會看見越來越茁壯的自己,以及越來越喜歡,且能接納的「不完美」的自己。如此,你才能過好自己的人生。
培芸心理師:「在我人生最低潮的那一年,跟多數人一樣,有過不想活的念頭,我在心中死過無數回。
受重傷後的每個瞬間,我都有機會變成一條毒蛇,去反擊這些在關係裡剝削我、傷害我的人。可是我沒有,即使很痛,即使很難過。
不是因為我修養甚好,更不是因為我神經大條。而是因為我深切知道,剝削別人不會有更好的結果。
剝削別人,可以轉移心中的痛楚,圖得一時痛快,可是長遠下來,只是把「受害者」這個角色演得稱職又熟練,然後把悲劇活成了我的這一生。」
作者簡介: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中原大學心理學臨床組碩士。現任養心心理治療所心理師、新北衛生所駐點心理師、桃園特殊教育團隊特約心理師、台灣菲斯特─心職場系列講師。
曾應邀到News98電台、台北愛樂電台及環宇廣播電台分享。目前在《今周刊》、《大人學》擔任專欄作家。文章持續受到《商業周刊》、《Cheers快樂工作人》、《業務講堂》……等媒體轉載,也是大專院校常邀請的心理學專家。如果你聽說有個人不是在西班牙,就是在前往西班牙的途中,那人就是老蝦我。

當爸媽也有爸媽的難處 在 快樂父母365 - 人本父母學苑| Taipei - Facebook 的必吃
他會想各種辦法來居間緩衝:呼攏法、拜託法、演戲法、… 照顧長輩與照顧小孩的原則是一樣的:#開心最重要 我們是第一次當爸 ... ... <看更多>
當爸媽也有爸媽的難處 在 爸媽說過最傷人的這句話你聽過嗎? - YouTube 的必吃

這次青春發言人前往桃園永平工商進行校園大調查,想問問同學們跟爸媽溝通的情況。 ... 勉強順從或放棄溝通,也有不少同學哭著表示,曾被爸媽的話傷得很深… ... <看更多>
當爸媽也有爸媽的難處 在 Re: [閒聊] 如何在45歲達到一億資產- 看板home-sale 的必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