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係香港2021秋季號 #現已出版
#中環街市PopUpStore率先上架
#歡迎大家過來先睹為快!
搶先試閱:012.beinghongkong.com
這個秋天,疫情仍未完全遠離,我們要學習和病毒共存;除了行山,也不妨重拾在市區行街的滋味,重新體驗香港城市文化的複雜多元及趣味。Let's rediscover together,香港街道。
#REclaim REmap RElive// 香港街道演義
過去百多年來一步步生成的香港街道,像是一道道仍然未被完全馴化的城市空間,總有那麼一點一滴的故事或痕迹,令人意料之外或者喜出望外。當一條街道有了自己的名字,蓋了一些樓房,住上一些人,有些人又開了一些店,或成為街坊,就像一個生命有了期許,並隨著年月長成、積聚、沉澱。如是,每條街都有了自己的故事,並成為人們腦內心中重要的身份及集體記憶印記。
#REvisit// 180年來,攝影師鏡頭下的香港街道
十九世紀時最先前來遠東地區進行影像記錄的John Thomson、曾效力Magnum圖片社的 Ed Van der Elsken、1970年代起在香港留影逾50年的Keith MacGregor;三位不同年代和風格的外籍攝影家鏡頭下的香港街道,展示城市一路以來的轉變。還有攝影大師何藩在五十年代留下來的經典畫面,景觀以外更記下了香港人堅忍的面貌。
#REdiscover// 德輔道中,時空徒步旅行
由十九世紀一路走到現在,由銀行街走到南北行,由西方殖民走入華人社區,由古典建築走到唐樓和現代商廈。德輔道中,從來都不止是一條商業街或電車路。而路上的環球大廈除了是香港「小馬尼拉」,八十年代時因為興建地鐵中環站而開車站上蓋發展物業先河,成就李超人傳奇之外,在這個異度空間內,也藏著三個鮮為人知的創業故事⋯⋯
#REgion// 九龍塘、大角咀、新蒲崗,有街就有區
充滿英倫味道的九龍塘、以樹木命名街道的大角咀、用數字去為工業區帶來好兆頭的新蒲崗,擁有完全不同的街區氣息。林建才、UUendy Lau和Pen So三位不同風格的香港創作人,因應這三個擁有不同歷史背景及氛圍的街區,演繹他們對街區的思考和感受。
其他精彩內容:
#REplant// 香港時菜Season Hong Kong
隨著八十年代末本地農業式微,農夫棄耕,技術未能承傳,不少名物已絕跡於香港。川龍西洋菜及鶴藪白菜卻是難得分別能傳宗接代及「復育」的香港名物。從一棵白菜或西洋菜,不但透視出本地菜的盛與衰,還有香港城鄉在過去數十年的變化。
#REcord// 鬧市街頭,每當變幻時
城市規劃師Peter Cookson Smith(施培德)在千禧年後十多年間,不斷前往香港多處舊區進行街道觀察,並以素描仔細繪下香港街頭多元混雜的生命力;設計學者郭斯恆以本地霓虹招牌、字型和花園街為研究對象,建構出香港街道文化的重要元素。
#REmap// 是誰建構了中環山城
曾花長時間研究深水埗「棚仔」生態的民間自發組織「知築常落」和「草民軼誌」,嘗試帶我們走入中環山城,走入城市第二層面貌,看看除了規劃師和建築師外,是誰塑造了中環山城?
#RElive// 摩羅街,不止是遊客的
摩羅街其實不止有遊客,也是一個有歷史的生活社區,內裡有著各式各樣的人,以及多種一直被遺忘的本地工藝。在疫情後遊客絕迹的摩羅街,能否以另一種方式重生?
歡迎訂閱 https://bit.ly/3Ew9eN1
#2021就係香港秋季號 #香港街道 #BeingHongKong #HKStreetIssue #精彩內容sneakpeek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專題籽:胚芽故事】 放工時間,偶然會在人來人往的行人天橋上停下腳步,看看泛起黃燈的花園街,「欣賞花園街,黃昏來最靚,因為剛亮燈的排檔,燈光柔和,如同兩排燈籠。」,在花園街長大的郭斯恆(Brian),七十年代跟隨母親在花園街看檔,二○一一年的花園街火災,街道變天,令他的起心肝重回舊地,在兩年間觀察街...
街道觀察 在 明周文化 MP Weekl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街角巧現】 日復日走過的街道,年復年居住的社區,是熟悉還是陌生﹖日本城市觀察學說「考現學」以記錄人的行為了解城市轉變及文化流向,反映當下生活。
香港社區處處充滿趣味盎然的街頭活動,大館邀請研究團隊擔任街道觀察員,遊走於中上環一帶的大街小巷、斜坡、樓梯、休憩公園,以考現研究法深入觀察城市面貌,發掘隱藏在社區中的小故事,並邀請了7位本地藝術家以新作應和這些發現。若你喜歡這個城市的人情風光,「街角巧現」為你記下了平凡社區中的不平凡故事。
全文:https://bit.ly/3zmco24
「街角巧現」
日期:2021年7月30日至10月3日
時間:早上11時至晚上8時
地點:大館01座複式展室、檢閱廣場、E倉低層
節目詳情:https://bit.ly/3EF158T
(資料由客戶提供)
#大館 #考現學 #中環 #上環 #社區故事 #古蹟及藝術館 #大館歷史文物 #文化遺產 #香港歷史 #街角巧現 #TaiKwun #Central #Modernologio #SheungWan #neighbourhood
#CentreforHeritageandArts #TaiKwunHeritage #UNESCO #Culturalheritage #hongkonghistory
街道觀察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就係香港2021秋季號 #現正接受預訂
率先試閱:012.beinghongkong.com
這個秋天,疫情仍未完全遠離,我們要學習和病毒共存;除了行山,也不妨重拾在市區行街的滋味,重新體驗香港城市文化的複雜多元及趣味。Let's rediscover together,香港街道。
#REclaim REmap RElive// 香港街道演義
過去百多年來一步步生成的香港街道,像是一道道仍然未被完全馴化的城市空間,總有那麼一點一滴的故事或痕迹,令人意料之外或者喜出望外。當一條街道有了自己的名字,蓋了一些樓房,住上一些人,有些人又開了一些店,或成為街坊,就像一個生命有了期許,並隨著年月長成、積聚、沉澱。如是,每條街都有了自己的故事,並成為人們腦內心中重要的身份及集體記憶印記。
#REvisit// 180年來,攝影師鏡頭下的香港街道
十九世紀時最先前來遠東地區進行影像記錄的John Thomson、曾效力Magnum圖片社的 Ed Van der Elsken、1970年代起在香港留影逾50年的Keith MacGregor;三位不同年代和風格的外籍攝影家鏡頭下的香港街道,展示城市一路以來的轉變。還有攝影大師何藩在五十年代留下來的經典畫面,景觀以外更記下了香港人堅忍的面貌。
#REdiscover// 德輔道中,時空徒步旅行
由十九世紀一路走到現在,由銀行街走到南北行,由西方殖民走入華人社區,由古典建築走到唐樓和現代商廈。德輔道中,從來都不止是一條商業街或電車路。而路上的環球大廈除了是香港「小馬尼拉」,八十年代時因為興建地鐵中環站而開車站上蓋發展物業先河,成就李超人傳奇之外,在這個異度空間內,也藏著三個鮮為人知的創業故事⋯⋯
#REgion// 九龍塘、大角咀、新蒲崗,有街就有區
充滿英倫味道的九龍塘、以樹木命名街道的大角咀、用數字去為工業區帶來好兆頭的新蒲崗,擁有完全不同的街區氣息。林建才、UUendy Lau和Pen So三位不同風格的香港創作人,因應這三個擁有不同歷史背景及氛圍的街區,演繹他們對街區的思考和感受。
其他精彩內容:
#REplant// 香港時菜Season Hong Kong
隨著八十年代末本地農業式微,農夫棄耕,技術未能承傳,不少名物已絕跡於香港。川龍西洋菜及鶴藪白菜卻是難得分別能傳宗接代及「復育」的香港名物。從一棵白菜或西洋菜,不但透視出本地菜的盛與衰,還有香港城鄉在過去數十年的變化。
#REcord// 鬧市街頭,每當變幻時
城市規劃師Peter Cookson Smith(施培德)在千禧年後十多年間,不斷前往香港多處舊區進行街道觀察,並以素描仔細繪下香港街頭多元混雜的生命力;設計學者郭斯恆以本地霓虹招牌、字型和花園街為研究對象,建構出香港街道文化的重要元素。
#REmap// 是誰建構了中環山城
曾花長時間研究深水埗「棚仔」生態的民間自發組織「知築常落」和「草民軼誌」,嘗試帶我們走入中環山城,走入城市第二層面貌,看看除了規劃師和建築師外,是誰塑造了中環山城?
#RElive// 摩羅街,不止是遊客的
摩羅街其實不止有遊客,也是一個有歷史的生活社區,內裡有著各式各樣的人,以及多種一直被遺忘的本地工藝。在疫情後遊客絕迹的摩羅街,能否以另一種方式重生?
#2021就係香港秋季號 #香港街道 #BeingHongKong #HKStreetIssue
街道觀察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專題籽:胚芽故事】
放工時間,偶然會在人來人往的行人天橋上停下腳步,看看泛起黃燈的花園街,「欣賞花園街,黃昏來最靚,因為剛亮燈的排檔,燈光柔和,如同兩排燈籠。」,在花園街長大的郭斯恆(Brian),七十年代跟隨母親在花園街看檔,二○一一年的花園街火災,街道變天,令他的起心肝重回舊地,在兩年間觀察街道物件,用心聆聽小販故事,以圖文、數據分析所見所聞,紀錄火災後的變化,原本只是來做畢業論文,今年終出版成為實體書《我是街道觀察員》,讓我們重新認識這條褪色老街。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街道觀察 在 【東海大學USR】110-1街道觀察課成果影片 - YouTube 的必吃
... 於110學年第1學期,與大肚山的四箴國中、龍峰國小與瑞峰國小合作,執行4個主題課程,包括:五感輕旅、瑞井走讀,家鄉顏色及 街道觀察 ,為「以在地 ... ... <看更多>
街道觀察 在 20140416《藝想世界》從東京到台北日藝術家組「路上觀察 ... 的必吃
Oct 16, 2019 - 日本知名建築師藤森照信,和一群好朋友共組「路上觀察學會」,他帶領一群素人,像是家庭主婦、社區居民,在東京觀察街道,她們上街看什麼呢? ... <看更多>
街道觀察 在 您可曾記得自己多久沒有佇足觀察這個城市熙熙攘攘的街道 的必吃
您可曾記得自己多久沒有佇足 觀察 這個城市熙熙攘攘的 街道 、流動的人群? 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採檢與等待,好不容易抵達了台灣,都已經離家這麼近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