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上最短暫卻最激烈的碰撞💥〉
梵谷創作一組「對畫」🎨🖌-《#梵谷的椅子》🪑、《#高更的椅子》🪑,作為高更搬來同住的新居禮🎁。梵谷在畫中藏有什麼玄機?他又為何割掉自己的耳朵?👂
【本節目由打里摺建築贊助播出】
#IC之音 #美學風格相對論 #施尚廷Tim #JunieWang #高更 #梵谷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
「藝術 相對論」的推薦目錄:
- 關於藝術 相對論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藝術 相對論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藝術 相對論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藝術 相對論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藝術 相對論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藝術 相對論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藝術 相對論 在 [情報] 藝術相對論#No.1 靜物still life - 看板DSL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藝術 相對論 在 台新藝術基金會 - فيسبوك 的評價
- 關於藝術 相對論 在 【劇場相對論】藝術很有事第74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藝術 相對論 在 相對論-360度|錯覺藝術大師艾雪M. C Escher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藝術 相對論 在 Jazz Online 愛樂、古典電台、藝術相對論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評價
藝術 相對論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9月點聽排行出爐!
開學後的一個月大家都在聽什麼呢?🎧最受男性👨🏻、女性👩🏻關注的議題為何?原來這3️⃣個單集這麼多人聽!
人文藝術🎨📚!TOP3
NO1.#戲裡夢紅樓(1)從梅蘭芳的〈黛玉葬花〉說起
NO2.#美學風格相對論.疫情後的餐桌,食物與餐廳的新美味關係
NO3.#心理學不學?憂鬱、躁鬱,傻傻分不清楚!
想知道更多分類點聽排行嗎?點擊下方連結前往了解
藝術 相對論 在 IC 之音 FM97.5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此刻起,用心體驗吧!
藏館中充滿古典韻味的作品,是美;陽光灑落街道的午后,也是美。美不只視覺的饗宴,也是心的體驗。
《美學風格相對論-高質感 X 生活體驗》讓你隨時隨地,以輕鬆愉悅的姿態親近藝術!精選藝術家、建築、美食、美酒、發現美等主題,透過聽覺,一同建構高質感生活!
詳細全文點我:https://pse.is/3ndc5e
前往收聽《美學風格相對論-高質感 X 生活體驗》 :https://pse.is/3phale
訂閱我們:https://pse.is/3f9p2f
---------------------
以下是本週為您精選的節目內容👇:
🔺從《行銷5.0》領略科技與人性融合的行銷新商機!
🎧https://pse.is/3plhtn
🔺自己走出來的路,特別好
🎧https://pse.is/3prv8z
🔺正向心理學教你學習樂觀
🎧https://pse.is/3lp9je
---------------------
IC之音由衷感謝您的支持,如果您喜歡這期電子報內容,我們竭誠歡迎您分享給所有親朋好友們,讓更多人聽見我們的節目,使知識傳得更遠,滿足更多好奇心。
#IC之音電子報 #IC之音 #電子報 #美學風格相對論 #高質感 #生活體驗 #藝術
藝術 相對論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與牆面,灰白色的大廳與主視覺,一切像是某種策略性的低調,迫使著「台灣人」體驗著在「全球」疫情爆炸時,還能舉辦藝術大展的那種奢華。甚至懷疑,這雙年展,是不是策展人Bruno Latour的一個嚴肅的玩笑。
.
▓ #知識論的改革實驗及其展演
.
Bruno Latour,當代重要的人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70年代後期開始,根據科技與社會的交纏關係,展開整個人類智識知識論的規劃,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重新思考啟蒙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甚至是「有人以來」的人類主義,重新納入多重行動者的視域與軌跡,試圖在《實驗室生活》、《科學在行動》、《巴斯德的實驗室》、《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面對蓋婭》等一系列的思想實驗與批判裡,獲得一點點解放「眾生」的機會。
.
因為Latour的巨型-微型理論的裝置,與他無比的雄心,他的策展論述,看起來就是有種「救贖性」。已經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次的大型展覽,都呈現滿滿的末日主義,藝術家與觀眾聯合起來懷舊、批評與哀悼。Latour帶著點科幻意味的拓樸學圖式策展,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一種微中二的救贖性,但其根本應該是用力跳離知識思辨與實踐框架的試圖。
.
▓ #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
.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共分成「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實體星球」五個天文體,五個天文體被鑲嵌在一場向量不同的星(全)球解離當中。Latour式的「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倒轉、抽空、吸收了人類世界裡的所有主題,將我們吸入充滿矛盾的網絡當中,我們再也無法依靠前方的未來,標定逃逸的路線。我在想,這是否也是我看不是很懂這次展覽的緣故,所有的定義、展示、證明、翻譯都暫時失效了,這個失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層次上:觀賞者、藝術家、策展者。
.
撇開知識論的難題。到底這展覽好不好看呢?
.
▓ #嚴謹的審美
.
有幾個作品在藝術性與理論性上,都算是嚴謹又精采,挺奇怪的,嚴謹居然成為藝術批評的論斷之一,說明了當代藝術「跨域」的性質。例如在「實體星球」部分,領土仲介所的《變動的海洋》(Oceans in Transformation, 2020),他用 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模擬 / 詮釋了敏感的海洋資料軌跡,資料數據的「量」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兼具審美與分析的溝通。
.
▓ #體驗行動者的網絡
.
《跨物種影像交會》(Interspecies Cinematic Encounters, 2020),則在諾大的黑色展場空間中,透過大型的鋼架組構裝置,架構出多重世界與複數行動者的觀賞體驗,人類、動物、植物、礦物、水、霧霾、鬼魂、精靈等,在其間互相接觸、調解、感染、融合、轉化彼此。某個程度上,雖然沒有很多,但在佈展上算是比較奇觀而複雜,觀眾似乎可以體驗到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表面意涵。
.
▓ #辯證劇場與概念地景
.
最精采的作品,莫過於《質量/彌撒》(Mass, 2020)的物理學 / 哲學辯證劇場,藝術家在展場打造出一個由影像、光線、聲音、道具所構成的思想劇場,你可以步行穿梭於概念地景中,參與影片中物理學家的哲學對話,探索當代物質性之辯論:對立的兩個物理理論模型,無限大(相對論)和無限小(量子物理學),那是不存在於相同世界的兩種現實。
.
▓ #作品之外的作品
.
最後,令我關注的焦點,盡然很常發生在非展示場域中。像是比以往更加不明顯、更加低調的展場設計,完全剝除藝術展覽肩負大眾娛樂與教育的目標,回到一種思想與實作的集合體實驗上,如「協商劇場」(Théâtre des négociations)的運行。
.
另外,如關閉電源的二樓電梯,讓觀眾自行用身體力量,步上二樓階梯。然後,在二樓展覽開始處,觀眾先看到的居然不是《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策展主題,而是「參觀須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你的全球「不是」/「就是」你的全球,深深的、日常的、真切的反諷啊~ 比作品還精彩(誤)
|
#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0
|
#值得去看個5次
#比天能燒腦
#但天能我真的睡著
藝術 相對論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世界的盡頭,最終的隱喻〉全文連結: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918-culture-tenet-yee-geyan-review/
全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超過8000字,本系列影片至少會有4集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天能 #解說 #影評 #諾蘭 #解析
─────
上一集我們以一種不嚴密但直觀的思考方式大致走完了本系列的第一個論證:「時間」可能並不存在──或者至少可以確定,時間是個「怪怪的」,很不尋常的物理量。它和長度、重量等其他物理量是截然不同的東西。然而問題來了:這和「因果律」或《天能》又有什麼關係呢?
有的。讓我們再次回到《天能》主角的受訓時刻──面對主角的質疑(「**因果律**該怎麼說呢?原因不是應該先於結果嗎?」),女科學家並未正面回答,反而莫名其妙地強調了兩件事。一是,「別試著理解它。去感受它」;二是回應主角,「自由意志還是很重要的」。
何謂「自由意志還是很重要的」?這是最初當主角尚未掌握將逆轉子彈由桌上「吸回」手中的技巧時,女科學家的指點──「你心中要想像自己正意圖將子彈放下」。而類似心法則重複出現於主角練習射擊時──對的,逆行物質的正確用法是,你同樣必須「想像將子彈射出」;而當你如此想像,亦即試圖**實現個人射出子彈的自由意志**時,子彈便會由牆上硬生生地「時間逆行」回到原本空空如也,什麼也沒有的手槍彈匣中。
換言之,作者諾蘭是毫無保留地高舉了自由意志的重要性。這是大白話了。而女科學家的文不對題也同時洩漏了《天能》的斧鑿痕跡──沒錯,這對話不太自然,是以雖然情節上那是一場「教學」,但實際上,我們也可將之理解為作者自己的個人看法。否則你怎麼老答得有些牛頭不對馬嘴呢?
但讓我們暫時忘卻這些對話的生硬(且認定確實就是諾蘭的斧鑿與失誤吧),回到關於時間與因果律的討論。如前所述,於上一講中,我們論證了**時間並不存在**。伊格言說,事實上,關於此一命題,我們還有個旁證──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其實也早就證實,時間是相對的。換言之,時間是「有觀點」的;先後次序也並非絕對。對你而言,A事實先於B事實發生,但對另一個人而言,A與B的先後次序卻可能並無意義(而其中最關鍵的原因,就是資訊的傳播需要時間,並非瞬間完成,而且無法快過光速這件事)。
在此讓我們稍作整理:首先,時間並非絕對──至少不是傳統的線性時間觀所預設的那樣,有個固定的、不可更易的先後次序。時間甚至可能並不存在,而自始至終只是人類意識中的想像。當時間變得如此曖昧難定,因果律也就變得無比可疑;因為你總該先有個固定的次序(先有因而後有果),才好判定因果關係吧?
這正是諾蘭之所以藉主角之口「摧毀因果律」的原因。記得電影結尾Neil對主角的真情告白嗎?永別之前,Neil將演算器的一部分交給主角(且後續即將逆行回到戰場坑道中迎接死亡)時,告訴他,「這是我們美麗友情的結束。我們的友情,對我來說是很久以前的過去;但對你來說,卻是很久以後的未來」──毫無疑問,這正是時間逆行所導致的「因果律的崩毀」。事實上,根據邏輯學家朱迪亞・珀爾(Judea Pearl)著作《因果革命:人工智慧的大未來》(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書中闡述,人類對因果關係的判定,來自於「人類意識的主觀預設」與「人類對客觀事實的實質體驗」二項因素的彼此互動、彼此修正。這並不代表因果關係是不理性的,而是指,因果關係顯然無法脫離人的主觀預設;它必然帶有主觀色彩。換言之,這個世界上並不存在絕對客觀的因果。但這是另一大題了,有機會我們會另做一組影片來討論 ( ←老高上身 )......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藝術 相對論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2XhSovA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54新觀點阿娟給你新觀點 https://goo.gl/a6Vwu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藝術 相對論 在 台新藝術基金會 - فيسبوك 的必吃
藝術相對論 就在藝術空間【「爛石與枯海」歐靜雲、彭禹慈、陳俊宇三人展】 海枯石爛代表的是永恆,還是遙不可及的虛幻? 身處於後全球化的時代,如何因應時空、環境和 ... ... <看更多>
藝術 相對論 在 【劇場相對論】藝術很有事第74集 - YouTube 的必吃
嚎哮排演#喜劇#演員#匿名者#舞蹈#劇場#周書毅#鄭志忠聚光燈下| 嚎哮十年軟爛中的深意故事的開始是這樣的。當初,黃建豪跟蕭東意不過是為了一堂排演課 ... ... <看更多>
藝術 相對論 在 [情報] 藝術相對論#No.1 靜物still life - 看板DSL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09199789091037/
網頁清晰版 https://db.tt/FBDtLRQo
我們應要知道評論在談些什麼,另一方面,藝術品則呼喚某種感知,而非其他,藝術品引導並改變我們的概念,也改變感知的模式。 - Marian Bobson
知名的瑞士策展人漢斯·優兒里奇·奧布里斯特曾提及:「展覽空間所俱有的還原性和死氣沈沈的形式集中於高度靜止的人與物之間的關係,而這種關係極度的缺乏動態與人際因素。」不僅是奧布里斯特想要改變這樣的狹隘,台灣藝術圈也一直嘗試使用不同的形式來走出這個框架,於是八樓當代期待能夠藉由長期舉辦「互動式」的研究討論會去增進藝術的刺激思考以及創作上的蓬勃交流。
因此我們希望每次能透過藝術創作者、策展人、藝評家、藝術教育者,還有各位觀眾,盡情地一起互動思考與創造討論。並期望所有的與會者可以勇敢地將自己置身其中表達和衝撞自己的主張思想,擺脫彼此各自獨立的壁壘,解離森嚴的隔閡,而不再只是流於表面地旁觀一場藝術沙龍盛會。背景和履歷不是評斷的標準,各位與生獨特的素養與專業才是憑藉的標準!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擁有表達自己的權力與機會,不用擔心您的語言不夠清楚精準,因為八樓當代相信每一個觀點都是在不所有藝術專業工作者與藝術愛好者共同持續創造和不斷活躍更加緊密地聯結與互動。
活動辦法
徵稿主題:「靜物 Still Life 」
靜物一直是在藝術中不斷討論、翻新與創作的題材,直到十六世紀才成為獨立的畫種派別。而到了當代藝術,更加擴展跨域地使用各種形式、媒材與概念來處理靜物這個主題。所以我們將討論靜物的再現、擬仿、美學與形式上的處理,以及藝術始終的靜物到當代的語言轉變。
觀眾參與費用:150元/人
創作者參與費用:100元/人
投稿辦法:討論作品將以四~五組創作者為限,不限制作品媒材與數量,但投稿時請一併提供現場展演的方式以及佈展時的需求。
截止時間:2014/05/07 (三) ~ 24:00
公佈時間:2014/05/09 (五) 19:00
活動時間:2014/05/13 (二) 19:00~21:30
活動地點:八樓當代藝術空間
地址:台北市中山區雙城街19巷21號8F(中山國小站)
電話:02-25975919
投稿信箱 : [email protected]
與談人:
張美陵
策展人&藝術家&藝術工作坊
-《廣播早操的對話》 聯展;
-《出社會: 1990年代之後的台灣批判寫實攝影藝術》聯展
-《思想起:台灣攝影的社會敘事》 聯展
https://www.facebook.com/changmaylingphotographicarts
陳志駒
2012 IAF(International Art Festival) PHOTOGRAPHY winner
2013 ONE EYELAND PHOTOGRAPHY AWARDS
*五次主題個展與多次攝影聯展*
三件作品創作,受邀參加2014國際春季拍賣
王冠婷
《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年刊》主編
寫實攝影的觀看與流通
自由藝術評論者
數位藝術中心企劃組組長。
鍾易庭
ExLab攝影實驗室主持人
ICP(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Bard MFA
https://atexlab.blogspot.tw/
參考資料:
凡爾 · 威廉姆斯 (Val Williams) : 當代靜物攝影中的死亡、混亂和憂傷
參考藝術家:
攝影:
Wolfgang tillmans Laura Letinsky
Michiko Kon 今道子
Owen Kydd
馮君蘭
陳志駒
繪畫:
Henk HELMANTEL Luigi Pellanda
Willem Kalf(1619 – 31 July 1693)
Pieter Claesz ( 1597–1 January 1660)
複合媒材:Damien Steven Hirst ( 7 June 1965-) For the Love of God
Jasper Johns (born 15 May, 1930) Three Flags、Painted Bronz
錄像:
Sam Taylor-Wood (4 March 1967-) Still Lif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5.238.16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SLR/M.1398259076.A.3E5.html
※ propc:轉錄至看板 PhotoCritic 04/23 21:18
※ propc:轉錄至看板 photo 04/23 21:1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