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文章 🎊
【番薯看展覽:從《應許・見證・緬懷》特展談當代藝術與社會正義】
在美國的撰稿人 #番薯王,再次為各位分享一場難得的展覽。今年在路易維爾(Louisville, KY)的史畢德美術館(Speed Art Museum),呼應了去年轟動全球的族裔衝突事件,策劃以《應許・見證・緬懷》(Promise, Witness, Remembrance)為名的特展,提供在地與全國透過當代藝術對社會正義的省思。
本週最新漫遊文章,不要錯過喔~
#當代藝術 #社會正義 #非裔美國藝術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集「港。故」的主角,是一位熱愛戲曲的女生,而她熱愛的程度,更可以用生命作比對,「戲曲已經同我嘅生命劃上等號,佢就係我生命嘅一部分,無咗呢樣嘢,自己會好似空空如也咁,佢已經喺我血液入面,我已經無辦法同佢分離。」 「公仔箱」初見戲曲夢幻 不少戲曲演員都是從小開始訓練,但袁學慧(Vivian)在這年...
藝術與社會 在 Tung, I-Fen 董怡芬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轉眼十八年時間
從舞者🔛編舞者🔛教師🔛藝術總監🔛節目統籌🔛計畫主持人 (目前只有舞者身分已卸下,其他身分仍舊持續來回中)
【身體聚會所】與 開箱:身體現場 Unboxing: Live Art Arena兩大計畫,是目前最滿足的兩件事。
或許因此,轉個念,我們最重要的不只是在創造而是發現,發現需要用心、發現也需要時間與耐性,眼前的一切皆能落地。
🍷敬 開箱這七位勇敢的靈魂
謝謝劇場裡的所有人
謝謝所有來開箱的觀眾與各界人士關注
這個團隊每一個人都很有愛
謝謝我如此幸福擁有人中、孝慈、彥斌的支持也陪伴彼此繼續成長❤️
謝謝強大製作人_盧崇瑋
謝謝Cordelia Yang 喆甯的三週全程貼心照顧
謝謝Shine Lai亮亮的細心陪伴與他的燈光組夥伴們
還要謝謝YY超級棒的工作桌Idea
以及謝謝來前台協助的許慈茵 Jun-De Liu 喻敏婷
—————————————————————
開箱:身體現場是由編舞家董怡芬發想主持,田孝慈、林人中、陳彥斌Fangas Nayaw 共同規劃並擔任創作陪伴,《開箱:身體現場》將往常機構定義下的藝術節或平台視為一座以碰撞、思辨、發展創意為目的實驗空間,邀請下個世代以身體為媒材的各路藝術家,透過為期三週的密集課程、工作坊、創作及個人/集體發展,一同窺探「身體」在當代藝術與社會文化語境下的新藝見。本計劃最後一週於烏梅劇院開放現場展演,大眾一同經歷作品產出的過程,揭開不同對話的所有可能性,讓藝術家及其作品的發言權與話語模組不限於「一次性製作生產」,而在乎「持續滾動的對話及交流」。
參展藝術家:
林楷育|研究著重舞蹈及科學,反覆思索科學實驗和藝術創作的關係與可能性
曾智偉|致力酷兒表演藝術,遊走各種表演形式,跳脫二元性別框架展演當代身份認同
張猷琛|主修金工,創作靈感啟發自舞蹈,遊走於肢體動能與材質的立體塑造之間
張勻甄|表演暨創作實踐包含舞蹈、戲劇、錄像、行為、互動沉浸式等類型
黃美寧|表演藝術自由工作者。參零柒PROJECT307團隊成員
楊智翔|現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關注地方藝術節、跨領域藝術及現場藝術
蔡承翰|當代概念藝術家
主辦單位:台灣文創發展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策劃執行:軟硬倍事
計畫主持人:董怡芬
共同策劃暨創作陪伴:(以姓氏筆畫排列)
田孝慈|跨域編舞家與表演者
林人中|行為藝術家暨國際策展人
陳彥斌Fangas Nayaw|跨領域表演藝術編、導、演
照片來源 林育全 陳彥斌 田孝慈 猶琛媽
藝術與社會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跨越甲子的荒島實境秀
──試評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春季展演《荒島奇姬》
演出團隊: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
導演:王維銘
場次:2021/04/02 @ 大東藝術文化中心
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繼去年《尿尿城》在疫情肆虐下仍完整推出,精彩上演了藝術與社會的對話,今年則選擇創造更大的挑戰,將真人真事的歷史事件以集體即興創作方式作為學期製作展出,以下將就設計與表演面分別討論。
/
在整體設計上,影像設計在觀眾進場時已經在大幕投出多層次類似頭像或樹形的疊影,為這場如夢似幻的記憶穿梭埋下伏筆,幕啟後巨大的雙層舞台映入眼簾,彷若蟄伏的獸,隨著場景化作冰冷的醫院、華麗的伸展台、荒島中的窟窿甚至是囚禁著眾人的牢籠,大部分時候更像是無情逼視眾人的競技場,而眾腳色在此出生墜地、死亡升天反覆輪迴著。
燈光、音樂以及影像都恰如其分地輔助營造各式場景,主述者陰森幽微的記憶,在低迴的聲響與冷澀光源中充滿鬼魅之感,而在荒島求生、如同蒼蠅王的廝殺片段則由強烈得令人不忍直視,甚至在某些橋段光線蔓延映射到觀眾席,似乎不斷魅惑、提醒著在此的觀眾絕非局外人。
/
表演風格延續樹德表藝系一貫風格,無聲不歌無動不舞,透過歌曲及舞蹈精準展現主述者身體與意志錯置飄忽之感,群舞亦風格強烈,尤其在最後一曲「死亡那天」女演員如泣如訴的嗓音,搭配舞蹈動作與呼吸嘆息巧妙配合,可謂扣人心弦。
也許是因為情感推演多集中在女性角色,男性表演者則相對流於平面刻板,身體與情緒的動能飽滿四處奔竄卻少了集中與層次;詩意語言與場景推動的語境轉換層次偏弱,使得整體演出流動在音樂與歌唱外的聽覺感受上稍嫌平淡鬆散。
整體劇情流動滑順嚴謹,甚至是一絲不苟地穿梭在虛實間,而這虛實不僅是歷史,也是角色、表演中的虛實。開場的歌舞讓人彷彿墜入一層又一層的演繹當中,不知是看著舞台上表演著和子的故事,或是和子透過講述推著演員完成她的故事。
/
在一系列的「我是誰」、「誰是兇手」、「誰的故事才是真相」的交錯來回後,收尾的「人人都是和子」雖然顯得匆促又有點說教,但卻也充滿了無力無奈的悲涼之感。劇末再次與開場的歌舞呼應,包覆整體演出引人遐思,在謝幕後留下場上的空白,樂團與歌手仍延續著「活下去、活下去」的歌聲,不僅留下激情後的無限悲涼,也巧妙地將問題交給觀眾。
又一次,樹德表藝系師生再次完成艱難的挑戰,將藝術作為與社會對話的橋樑,表演者不只精進自身功力,對於自我與社會的思考也不曾停滯,期待這群表演者未來的作品以及明年春季展演又會帶給我們甚麼樣的驚喜。
#樹德表藝
#荒島奇姬
#演後試評
藝術與社會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今集「港。故」的主角,是一位熱愛戲曲的女生,而她熱愛的程度,更可以用生命作比對,「戲曲已經同我嘅生命劃上等號,佢就係我生命嘅一部分,無咗呢樣嘢,自己會好似空空如也咁,佢已經喺我血液入面,我已經無辦法同佢分離。」
「公仔箱」初見戲曲夢幻
不少戲曲演員都是從小開始訓練,但袁學慧(Vivian)在這年紀時,才在電視機前感受到戲曲的美,「喺電視嘅籌款節目見到有折子戲演出,就覺得好神奇,睇到嘅故事可以喺舞台上做出嚟,原來以前嘅故事可以用歌舞形式陳述。」
戲曲在舞台的呈現吸引了Vivian,但令她真正愛上這藝術,卻是文本上的文字,「因為佢嘅抒情性好強,佢唔只係要呈現一個故事、一個情節,古典戲曲好有趣嘅地方,就係佢嘅文字入面,一句說話就可以包含咗畫面、內心,成個氛圍觀眾就可以感受得到。」
基層出身 想像於戲曲馳騁
更重要的是,戲曲成功地觸碰到Vivian的內心,「因為我係基層出身,由細到大都住喺深水埗嗰啲板間房,成個空間接收嘅知識都好有限,但係文字、戲曲嘅世界入面,你嘅想像可以任你馳騁,你可以見到好多人嘅人生,佢哋點樣去面對自己生活嘅困難、點樣去同自己對話,所以戲曲對細個時候嘅我影響非常大。」
由於沒有經濟條件,Vivian在十六、七歲的時候才有機會學戲,相對普遍人在約十歲時開始訓練,她所遇到的困難可以想像得到,「呢件事係好困難,因為你成長之後,好多骨骼、肌肉等等都定咗型,你要去改變佢,其實要花好多苦功。」除此之外,Vivian當時也要兼顧學業,別人每一天都有訓練的時候,她一星期只有一至兩天可以全日訓練,Vivian因此也坦言,「只能夠做嘅就係努力,唔好放棄,你要不停咁提醒自己。」
非為發達 天真之心看待藝術
內在的挑戰固然艱苦,Vivian同時也要面對外在的困難,因為在香港,每一個演員都是自負盈虧,她舉例指,演員的頭飾與服裝都要自費添置,「絕對賺唔到錢,甚至可以話係清貧同窮困,因為我哋訓練時間好長,亦要付出好多錢,但演出機會未必有太多,不過作為一個劇場工作者,我唔係抱住一個『我要發大財』嘅心態去對待我嘅工作,而係一個好天真、好傻對待藝術嘅心。」
縱然走的路比別人難,但Vivian仍選擇堅持,「點解要堅持就係憑着愛。」 她除了有參與劇團演出外,也到台灣攻讀戲劇,當中會涉獵到戲曲的創作,「除咗演戲外,希望我做嘅所有嘢,可以畀更多人見到戲曲嘅美。我嘅夢想就係希望可以一路為戲曲服務,唔係戲曲可以為我帶來咩嘢,而係我可以帶到咩畀戲曲。」
冀勿忘初心 貢獻藝術與社會
戲曲已成為自己的生命,生活都圍繞這東西,Vivian時刻也提醒自己要勿忘初心,「我哋依家處於一個變化好大嘅社會,點樣喺當中保存自己嘅初心、保護我哋想做嘅嘢,當我哋作為藝文界有傳播力、影響力嘅時候,我哋希望畀到觀眾更多共嗚、提醒,凡事唔好只為利益而出發,要睇對社會同藝術有無貢獻。」
今集《港。故》用6分半鐘,帶大家走進戲曲的世界,感受一下Vivian對戲曲勿忘初心的熱誠。
-------------
《港。故》:東網每周專題習作,講故事、講香港人的故事。
Fb:http://bit.ly/oncckonggu_Fb
IG:http://bit.ly/oncckonggu_IG
Youtube:http://bit.ly/oncckonggu_Youtube

藝術與社會 在 Chou Shu-Yi周書毅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具體之聲/身 The sound of Gutai
Chou Shu-Yi x Wang Yujun x Chuang Chih-Heng
周書毅x王榆鈞x莊知恆
Premiere:2017/04/07 (首演)
Commissioned by Whitestone Gallery Taipei
本作品為白石畫廊.台北開幕委託創作
《具體之聲/身》,靈感源自Shozo Shimamoto與具體畫派的藝術創作精神。嶋本昭三於1928年生,逝於2013年,橫跨了我1983年所生長的年代,以及那些未能見及的時代。他的作品誕生於顏料爆裂的瞬間,用全身的力量去投擲,成為生命的信仰。而具體派的他們,用身體去創作,帶著思想與生命,毅然決然地這樣創造著。那是什麼?我從未見知前衛,卻身受觸動,決定接受邀請,用身體、聲音、光與空間,去試著回應那具體派所延續至今的力量。
「具體畫派」1950年代亞洲最前衛的藝術運動,也是日本第一個前衛藝術運動。當時日本處於二戰後,社會正處於一種焦躁不安的氛圍,而藝術家們又是如何透過革新與突破性的創造,來渡過重整生活與面對生命的態度?我想是突破現狀的創作!不停止的看向未知的遠方。
他們用身體創作
有些人放下畫筆用腳作畫
有些人投擲玻璃瓶與顏料
有些人在符號中迴圈反覆
還有些人義無反顧地穿越
最後他們將抵達何處 渾沌未明
他們的力量源自於何處 抵抗與反抗
是力氣 還是全然的勇氣
是否從未膽怯過
在探索具體派藝術家的身體語言之後,開始慢慢的去聆聽網路上僅有的影像與聲音紀錄,試著穿越這純粹又複雜的創作介質,去摸索那無法取代的時代精神,同時也成為藝術與社會溝通的歷史與線索,帶領重返瘋狂又激進的無限想像。
--- 周書毅 Chou Shu-Yi
編導演 Choreographer & Performer
音樂設計:王榆鈞
燈光設計:莊知恆
排練協助:李偉能
執行製作:劉孝聆
攝影紀錄:陳長志
影像紀錄:林婉玉 、林仕杰、陳詠雙
影像剪輯:林婉玉
特別感謝:簡詩璇、蕭牧齊、潘台芳、林家文、事件工作室
Music Director:Yu-Jun Wang
Lighting designer:Chih-Heng Chuang
Dancers:Shu-Yi Chou
Rehearsal assistant:Joseph Lee
Executive producer:Hsiao-Ling Liu
Photographer:Chih CHEN Chang
Cinematographer:Wan-Yu Lin、Shi-Jie Lin、Yong-Shuang Chen
Film Editor:WanYu Lin
Special thanks:Serena Chien、Muchi Shaw、Tai-Fang Pan、Jessie Lin 、EVENT PRODUCTION、
fb:
https://www.facebook.com/pg/shuyichoushuyi/photos/?tab=album&album_id=1382641998441135

藝術與社會 在 台灣藝術與文化社會學學會(Taiw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 的必吃
... Association of Art and Culture), Taipei, Taiwan. 483 likes · 11 talking about this. 台灣藝術與文化社會學學會(TSAAC) 旨在推動臺灣之藝術與文化社會學研究,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