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老街|70年老屋吃豆腐腦
朋友的口袋名單✨絕美秘密基地,在老房子的二樓,生意很好!上來感覺來到京都,擺設有榻榻米、矮桌,用舊窗戶當餐桌,裝潢擺設很有特色,空間氛圍很舒適,讓人不小心待上一整個下午😌
#花生豆腐腦90元 用花生做豆腐,口感非常綿密,有淡淡花生香氣,搭配特製醬汁很美味!
#綜合套餐$190 來自傳統中餐老師父 好手藝!《#全店都是手作包括所有醬料》內容:炒糖鐵蛋/虱目魚香腸/番茄梅醋飲/主廚湯/飲料擇一(白木耳/杏仁茶/黑木耳)
醬汁👏🏻不簡單「手炒古早味沙茶醬」+「手炒湖南剁椒辣醬」+「自製蒜蓉醬」搭配麵條 ✨拌起來完美比例🌟排骨湯品🤤鮮到不行,配菜.三小鐵蛋超入味.他們手作的香腸紮實鮮Q超棒。
副餐的飲料,也是他們做的(白木耳紅藜麥/杏仁茶/黑木耳) 都是食材自然的純粹,杏仁茶很純♡加了芋香米有淡淡的芋頭香,白木耳紅藜麥清甜口感一級棒💯😌
#店的騎樓古蹟燒 #本週六12點開賣
從「臺北大稻埕巡迴」下來的古蹟燒攤,來這吃古蹟燒,可以聽他們說文化古蹟莫名奇妙自燃的故事。
立賀佇遮
電話 : 06-590 6263
時間 : 12:00-19:00(週二、三公休)
住址 : 台南市新化區中正路364號2樓
#新化#新化美食#大口新化#台南#台南美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開心料理,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是我參賽的影片,如果喜歡請幫我點個👍~~~ 謝謝大家! 花生豆腐比例: 花生仁200G 椰子汁:800g 芡汁 再來米粉:50g 太白粉:70g 水:120g 1:花生浸泡一晚 去皮洗淨與椰子汁打成漿 2:煮開,改小火續煮5分鐘(甜點可加糖) 3:芡汁與花生漿煮至濃稠(需一直攪拌) 4:倒入...
「花生豆腐 的 比例」的推薦目錄:
- 關於花生豆腐 的 比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花生豆腐 的 比例 在 三高Sir的美食足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花生豆腐 的 比例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花生豆腐 的 比例 在 開心料理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花生豆腐 的 比例 在 [食譜] 花生奶及像紙黏土的鹽滷花生豆腐…? - 看板cookclub 的評價
- 關於花生豆腐 的 比例 在 搭配東泉甜辣醬的花生豆腐腦滋味特別好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花生豆腐 的 比例 在 花生豆腐腦 :5個步驟做出冰涼消暑聖品 入口即化的味蕾感受 ... 的評價
- 關於花生豆腐 的 比例 在 最簡單的「花生豆腐」,最低卡的配方!滑嫩濃香~Peanut Tofu 的評價
- 關於花生豆腐 的 比例 在 清荷雅集人文素食餐廳- @花生豆腐腦做法@ 1.花生一斤 的評價
- 關於花生豆腐 的 比例 在 #黑芝麻花生豆腐腦| #琪心全意健康手作的好朋友們 好久不見 ... 的評價
- 關於花生豆腐 的 比例 在 在來米花生豆腐在Youtube上受歡迎的影片介紹|2022年11月 的評價
花生豆腐 的 比例 在 三高Sir的美食足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月規劃到高屏旅遊才發現,美濃粄條店之多就如同台中的太陽餅,原本是打算找間"正經"的客家餐館來吃,卻硬是沒有看中的,只好備選兩家粄條店,伺機而動,後來吃了這家美鳳倒也平實不錯。
美濃的粄條口感其實更像Q一點的Pad Thai,和新竹這邊的不同,其實更得我喜愛呢!店家則把粄條炒得不會太油鹹,相當順口好吃。
花生豆腐這裡每間店幾乎都有賣,算是特色小食,一位友人說客家人都會做阿!怪了~我小時候怎麼沒吃過呢?雖稱之為豆腐,卻類似綿軟些的粿,花生香氣很明顯,微帶甜,沾醬則是醋大蒜醬油,我喜歡單吃,好像會讓人想起某廠牌的花生豆花..(那種口味),高麗菜封也是這裡幾乎隨處可見,挺可口的,鹹甜比例適中。
滷豬腳令人眼睛一亮,處理得乾淨不帶毛、口感豐實,既軟嫩入味又不失嚼度,和新竹地區的客家口味相比,甜味較多,燙粉腸,氣味新鮮、彈潤,該當如此。
再來,薑絲大腸與客家小炒就不太合胃口,大腸酸度不夠,除了豆醬、又用了像是辣豆瓣之類,這我喜歡純粹一點的調味,而小炒不曉得是店家的關係?香味沒有竄起來,吃過最好吃的小炒是在苗栗的鄉園。
兩個人這樣吃一桌花了多少錢呢?520,很實惠吧~
以後有機會再試試其他間美濃口味的客家菜吧,嗯!我有口袋名單,在中部。
https://thudadai.pixnet.net/blog/post/69536142
花生豆腐 的 比例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食況轉播 #Embers
上週去吃了 Embers,我很喜歡。
事前沒抱任何期待。說來慚愧,我從未坐在創辦主廚郭庭瑋(Wes)的餐廳裡好好吃一餐,不論是「勝力食堂」或「好福食研室」皆然,雖然與他有諸多交流,卻從未吃過他做的完整菜色,於是沒有評價的基準點。再加上,Embers四月開幕後,我聽到一些負評,客氣的說法是實驗性質濃厚,直接的說法是不好吃,都讓我心中一忖。總之是得親自去試試。
結果出乎意料地好!
我喜歡的原因是,耳目一新,現在檯面上沒有幾個廚師這樣做菜。Embers擺脫了台灣主流的套路,選材就與眾不同,泥鰍、小米、構樹、柳杉等等,多數廚師不會使用,因為他們沒有這樣的生活經驗。Wes主廚的生活經驗又從哪裡來?來自山林、原野、部落,他熱愛台灣原住民文化,長年往山裡跑,累積了大量的知識與想法。這幾年台灣流行的經典菜解構(經典菜可以是本省菜、外省菜、異國菜),在這份菜單裡不是主角,而Wes主廚單單是呈現山地的風味、部落的文化,就清楚有力。這同時凸顯了原住民文化在台灣有多弱勢,只要稍加運用,就能跳脫出來。
此外,Wes主廚不是正統法菜出身,也是他能擺脫套路的原因,因為法菜是非常強大的體系,一旦學會,很難不受影響。
#空間與器皿的細節
你問是不是fine dining?我覺得fine啊,細節很多,先不論菜色,空間與器皿就有很多細心的安排。空間佈置有多講究,已經有幾篇設計類的詳細報導,最大的焦點就是「曲墨建築事務所」設計總監郭恩楷設計製作的「蒸氣曲木吧台」,柳杉乾燥後用蒸氣彎曲,再送至餐廳依照3D設計圖組裝,有如鳥巢的構造,不僅勾勒出視覺的張力,人能走進倚靠的吧台,彷彿臂膀環繞,令人安心。桌椅也很美,台南的木工藝,展現在椅背俐落的削角、椅面優雅的編織,以及桌腳漂亮的收編與鑲嵌;「真真」的老玻璃燈罩,秀氣溫潤,氣質非凡(我有真真的耳環,很愛)。
器皿也多選用台灣品牌,「隅光」、「COMMON PEOPLE ceramics」等等,價格都不貴,卻很有質感。最厲害的是mix & match,質樸的小土鍋,竟然是「studio m’」,可愛的大蒜盅,竟然是「Zara Home」。(我是在寫購物指南嗎?)(但真的很想都搬回家!)。
#色彩衝擊視覺
於是在這色調是米膚與木頭,有如秋日森林的空間裡,菜色是最繽紛的存在。
張牙舞爪的色彩,首先展現在一道「虎斑小卷」,澎湖小卷經過炭烤,披掛上虎皮般的外衣,黑、黃、白流瀉迷走,黑是墨囊與香料,黃是煙燻黃桃與甜桃,白是河豚魚白。虎斑很有意思耶!不僅有美感上的巧思,味道上,黃桃也鮮明表現初夏繽紛,比水蜜桃清瘦一點的酸甜留住了短暫產季的滋味,與墨汁的泰式香料感也搭;特意用河豚魚白來做醬汁則有點大材小用,總覺得白色還有更貼切的選擇呢。
衝撞視覺的紫、綠、白,則是豬肉主菜附隨的一碗「血肉模糊湯」。血肉模糊湯是阿美族的祭典美食,豐年祭難得殺一隻豬,便要把鮮血與內臟一起煮成湯。Wes主廚轉化此概念,用豬血與可可做成軟嫩如慕斯的豬血糕,分別淋上紅肉李、韭蔥、大蒜的醬汁,紫、綠、白的對比色彩,凸顯初夏的滋味(紅肉李的最尾了呀),仔細再嚐,還有發酵的酸鮮脆脆亮亮,原來是藏在底部的酸筍與蔥末。阿美族吃酸筍,平地人也吃酸筍,台灣得不得了呀。
有如抹茶的軍綠,則來自構樹。Wes主廚跟著一位野草達人拜訪一處台北近郊有種植構樹的農場,將構樹葉採摘下來,乾燥後請專人磨成細粉,就成了抹茶的替身,風味也有重疊,以嗅覺來說,構樹葉粉飄散代表鮮味的海苔香,入口則嚐得出堅果味。Wes主廚於是聯想到客家擂茶,堅果風味由自製的花生豆腐擔當,並將構樹葉打成泡沫鋪在花生豆腐上,用湯匙挖到底,輕柔的花生、海苔風味中冒現鮮鮮香香的菜脯碎與油蔥酥,還有QQ的花蓮玉林白玉蝸牛。為什麼用蝸牛?原來阿美族把蝸牛群聚的構樹稱為「蝸牛樹」呀。我又強烈感受到台灣。
#感受到野性的菜色
二道血色鮮豔的肉,一素一葷。素的肉是「山肉」,山肉不是打獵而來的獸肉嗎?Wes主廚說,新鮮生猛的獸肉吃起來甜甜的(真的嗎XD),於是他用風乾的西瓜來模擬,柔軟的質地、鮮紅的色彩幾可亂真,品嚐時則要捲入香草沙拉、擠上梅爾檸檬,濃縮的果甜中綻放青草氣息與明亮柔酸,底部的咖哩葉油多疊一層暗暗馨香,頗能開胃。
葷的肉真的是肉—用柳杉葉、米糠、蘭姆酒橡木桶木屑醃過的芸彰牧場牛後腿心,零分熟上桌,桌邊噴上Wes主廚自己萃取的柳杉純霧,入口咀嚼,甘香溫軟、甜嫩有味,一絲絲森林氣息繚繞。一塊吃生的,另一塊則可涮一涮燒熱的荔枝與牛油乳化湯汁,湯本身像是色彩飽和度變低的台南牛肉湯,再嚐一嚐掛在湯碗上的烤牛筋,味道又有變化。
開頭的點心與結尾的甜點也都有巧思。開場有台灣綠橄欖假扮的檳榔,以高粱、米醋醃過並灑上鹽膚木的泥鰍,以及小米麻荖,正是最後者耗費Wes主廚許多心血,他特地請教麻荖六十年老店,對方竟然回覆「我們有時候也會做失敗!」他細心調整糯米與芋頭的比例、油炸的步驟,才成功自製出米荖,再黏上小米與肉鬆,小米的脆與米荖的脆有不同層次,肉鬆鹹甜適口,很涮嘴。
甜點則不那麼甜點,不是這類tasting menu餐廳會有的盤飾陣容,而就簡單給你一顆蒜頭酥,靈感來自嘉義的蒜頭餅,Wes主廚在酥皮裡包了大蒜奶酥、慢慢弄的馬背起司、肉鬆,配上激似杏仁茶的杏仁椰奶,整個是傳統台味點心的組合。
Emebrs的菜,野野的,又收攏進很多細節。Wes主廚自己說,這份菜單比較接近他理想的樣子。很期待透過他來認識台灣的山地與原住民文化。
花生豆腐 的 比例 在 開心料理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這是我參賽的影片,如果喜歡請幫我點個👍~~~ 謝謝大家!
花生豆腐比例:
花生仁200G
椰子汁:800g
芡汁
再來米粉:50g
太白粉:70g
水:120g
1:花生浸泡一晚 去皮洗淨與椰子汁打成漿
2:煮開,改小火續煮5分鐘(甜點可加糖)
3:芡汁與花生漿煮至濃稠(需一直攪拌)
4:倒入抹油的容器中 冷藏定型
鮮剖100%椰子汁不止可以直接飲用,還可以搭配食材變化各式料理!
它除了我影片中的涼拌菜色、中西糕點、及冰品,還可以滿足一般料理:煎、煮、炒、炸、燉、滷、燴、等手法的菜色!
而我需要編輯一分鐘內的影音,所以決定教大家自製花生豆腐與5款創意吃法!因為這道料理做法簡單且創意無限,相信大家都能輕鬆上手還能自行變化呢!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EY_UvVPffc/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HkPiwHqSMq7DpTHMcZo8WvYaUXA)
花生豆腐 的 比例 在 搭配東泉甜辣醬的花生豆腐腦滋味特別好 - YouTube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花生豆腐 腦Peanut-Tofu|使用花生和在來米製作而成,Q 彈且紮實綿密的口感,加上濃濃的花生香味,是許多人到客家庄必點的美食#訂閱蕾貝卡的 ... ... <看更多>
花生豆腐 的 比例 在 花生豆腐腦 :5個步驟做出冰涼消暑聖品 入口即化的味蕾感受 ... 的必吃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相信很多人沒有吃過 花生豆腐 腦我也是最近才吃到這個消暑聖品直接變成最愛 ... 全素糖醋排骨:只要三樣食材 做出全素排骨,糖醋 比例 大公開| 素食純素 ... ... <看更多>
花生豆腐 的 比例 在 [食譜] 花生奶及像紙黏土的鹽滷花生豆腐…? - 看板cookclub 的必吃
大家好,我是野和尚
這次的東西應該也不奇怪吧
應該吧,花生滿好取得的
圖文中第一張的量大概是一斤花生的量兌2倍左右的水
可以喝得又飽又久
圖文請見:https://reurl.cc/1YZ4k9
本來只是想煮花生奶
花生奶呢就跟現在比較常見的燕麥奶、堅果奶類似
是從這些食材中榨出來的漿煮過後飲用
相對原型的食物更好消化
一次做好大量後也很容易取用
(煮好放涼的花生奶,看起來跟豆漿有九成像)
這類的做法最常見最常見的
就是豆漿了
把穀物泡水泡軟後
再加入打成漿
過濾後煮滾,看要加糖或不加都可以
我之前也做過一次類似的玉米濃湯版本
【心得】原味純玉米湯
就是做成鹹的,也是同樣邏輯
這次我用的是花生
比例試過花生1:水2、花生1:水3、花生1:水4.5
後來覺得差不多1:3喝起來最有滿足感
做法如下
花生泡水一晚
(要用生的花生哦,熟的我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沒做過)
(泡水一晚的花生,有脹大的感覺)
放入果汁機中打碎打勻
(打前打後,總之是打到花生儘量碎小)
用濾布將漿水與渣渣分離
(我沒有豆漿濾布,所以用藥材袋,也就是滷包袋,多做幾次,還可以)
漿水煮滾後放涼即可
(這是第一次花生1:水2時,放涼過程產生的花生豆皮,很厚)
(想說豆皮都能煎,花生皮應該也可以,
不過沒時間晾乾它,放冰箱幾小時吹一下風就煎了)
(裡頭都還是太多水份,就是花生味很重,但口感很水)
不過這樣的做法跟豆漿類似
副產品都有一堆食材渣渣
有點難處理啊…
玉米渣印象中炒一炒不算難處理
豆渣有炒過豆酥、做過豆餅,但都不算好吃好用
花生…我這次是炒成花生粉
其實還滿有趣的
因為在家裡即使使盡吃奶的力氣把它擰乾
花生渣仍然會有水份
但在下鍋乾炒後,水份逐漸消失
花生輕的本質就顯得特別明顯
炒著炒著就飄起來了…
放冷後香氣倒是很足
我想如果加糖,應該就是市售的花生粉了吧
可以拿來做刈包、潤餅之類
也可以做豬血糕的沾醬(對耶,我來弄個豬血糕吃好了)
(左邊是擠過水的花生渣,右邊是乾炒後的花生粉,顏色也有差呢)
花生奶除了拿來飲用
我也想說可以配合之前我妹給我的一小瓶鹽滷
拿來做成鹽滷花生豆腐
嗯,就是一個連黃豆豆腐都沒做過的情況下
想試著做花生豆腐,哈哈哈
好玩嘛
(以下取自維基百科)
鹽滷,又稱滷水、苦鹵、鹵鹼,
是將海水或鹽湖水制鹽後殘留於鹽池內的母液蒸發冷卻後
析出氯化鎂結晶而形成的鹵塊。
其主要成分為氯化鎂、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鈣、硫酸鎂和溴化鎂等。
鹽滷多被用來作為豆腐的凝固劑(尤其是中國北方地區),
製成的豆腐硬度、彈性和韌性比較強,
一般稱為板豆腐或北豆腐,在中國廣東亦稱為客家豆腐或鹽鹵豆腐。
少量攝取鹽滷(如食用豆腐)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礦物質,但過量攝取會導致中毒。
鹽滷對皮膚、黏膜有很強的刺激作用,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
大量服用後會出現噁心嘔吐、口乾、胃痛、燒灼感、
腹脹、腹瀉、頭暈、頭痛,出皮疹等症狀,
嚴重者呼吸停止,出現休克,甚至造成死亡。
著名樣板戲《白毛女》中的女主角楊白勞就是飲鹽滷而自殺身亡的。
滷水還是一種工業原料,可提取鋰[1]、鉀、銣、銫、鎂、硼、溴等元素。
好,科普完了
這次用來做花生豆腐的比例是花生1:水4.5
用了漿100:鹽滷1的比例來製作
這是照著鹽滷廠商的說明
(鹽滷本人)
做法是在放涼的漿水中放入鹽滷
然後入電鍋蒸
蒸完後應該會得到鹽滷豆花
(放入鹽滷拌勻後,上面會冒出很多泡泡)
但我得到的是這個…
(用筷子一戳,只有豆絮,沒有疑固的感覺)
本來想說做兩份一份豆花一份豆腐的
在看到失敗的豆絮後
有點不知該如何是好
想說算了
也不知道重新把水煮掉會變成什麼
乾脆兩份加在一起用重物壓去除了份看看
平常不做豆腐,我家當然沒有豆腐模具
不過還好想到一個有趣的方式
把小的蒸架當來當架高豆腐本體的支撐
便當盒的上層剛好可以做為壓力的來源
完美,頓時覺得自己是生活智慧王
(把豆絮撈進濾布中)
(鹽滷蒸過的花生水就當做重物來壓底下的豆腐)
壓了一個晚上
水是壓出不少
但花生豆腐…不算有成形啊
一打開濾布(其實算是滷包袋)就有點破裂
吃起來棉棉的像黏土
帶點鹹味,還有很不錯的花生味
但跟我想像的豆腐質地差太多了啊!
(隔天取出後長這樣)
(剪開後裡面長這樣)
(剝一小塊下來質地是這樣)
這次算是失敗了
我覺得可能是用來做的比例不對
做出來的花生奶太稀
也讓裡頭可以被凝結的成份太少
下次做濃一點再來試試看!
ps:鹽滷析出的花生水味道很奇妙,並不好喝,大家可以不用試了
同場加映
用自己煮的豆漿加鹽滷點出的豆花及豆腐
豆漿濃度為黃豆1:水7 (浸泡前重量)
做出來看起來就很有凝固感啊!
不過吃起來跟市售豆腐相比
都有種微妙的鹹味…
(鹽滷豆花長這樣,其實硬度我覺得有到嫩豆腐的程度了,尤其冰過之後)
(鹽滷豆腐長這樣,嗯…至少比花生好得多)
--
我的部落格 https://immigo.pixnet.net/blog
野和尚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eatoversea/
IG可以搜尋 immigoyang
在廚房,我是半路出家的野和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52.170.8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okclub/M.1623248396.A.2E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