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成長倒退嚕,台灣準備好了嗎?--《台灣人口負成長的挑戰及因應對策》座談會
►緣起:
依照西方國家的定義,育齡婦女總生育率降至1.3人以下即為所謂的「超低生育率」,台灣在民國92年時就已跌破「超低生育率」門檻,民國99年時生育率更衰退至0.895人,並創下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紀錄。政府為挽救低迷的生育率,除了將少子女化現象提升為國安議題外,包括行政院從民國105年起開始推動「完善生養環境方案」,衛福部也在民國106年成立「少子女化對策辦公室」。
然而,近幾年來我國生育率仍只有1.1人左右,去年更首次出現人口負成長,出生數只有16.5萬人(創歷年新低紀錄),死亡人數達17.3萬人,不僅「自然增加」由正轉負、「生不如死」,去年戶籍遷出數也高於遷入數,「社會增加」亦是「入不敷出」。
此外,我國老年人口佔比將於民國114年來到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面對少子女化與嚴重老化的「雙重海嘯」來襲,政府準備好了嗎?由於人口快速老化與人口負成長,短期內似乎無緩減的趨勢,因此,如何翻轉少子女化現象,以及如何因應未來社會的挑戰,政府實應提出更明確的主張與做為才是。
►時間:110年1月22日(星期五)下午13:30-14:30
►地點:國政基金會101會議室(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16號)
►主辦單位: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永續發展組
►主持人:陳宜民(永續組召集人)
►出席來賓(依姓氏筆畫排序):
李德維(立法委員)
辛炳隆(台大國發所副教授)
張斯綱(台北市議員)
陳雪慧(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執行長)
盧宸緯(國政基金會教文體育組高級助理研究員)
薛承泰(台大社會系教授)
謝衣鳳(立法委員)
►討論議題:
一、為何近幾年來我國生育率仍持續探底?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二、政府為翻轉少子女化現象,提出的措施包括「教保公共普及化」,
以及提供生育補助、育兒津貼等,是否有發揮功效或對症下藥?
有無其他國家的經驗可供借鏡?
三、少子女化與嚴重老化的「雙重海嘯」來襲,導致老年人口增加、
工作年齡人口減少,可能會對哪些層面帶來衝擊與影響?
四、面對人口快速老化與人口負成長的挑戰,政府該如何因應與超前
部屬?有何可行性對策?
育齡婦女總生育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性別教育 #性別平等 #臺灣社會 #國際指標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公布2021年性別圖像
https://gec.ey.gov.tw/Page/8996A23EDB9871BE
包含:(1)權力、決策與影響力;(2)就業、經濟與福利;(3)人口、婚姻與家庭;(4)教育、文化與媒體;(5)人身安全與司法;(6)健康、醫療與照顧;(7)環境、能源與科技
❗性別不平等指數(Gender Inequality Index, GII),
2019 年我國性別平等居全球第6 名,亞洲第1 名
❗性別落差指數(Gender Gap Index, GGI),
2020 年我國性別平等居全球第29 名
❗我國歷年兩性平均時薪差距低於美、日、韓等國家,
自2009 年17.9% 下降至2019 年14.2%
❗我國人口性比例35 歲以前,男多於女,
35 歲以後女多於男,此分水嶺逐漸前移
❗國人有偶比率較10 年前下降、離婚比率上升;
同性婚姻專法滿週年結婚登記對數達4,087 對
❗育齡婦女總生育率下降逼近於1,
生育第一胎平均年齡逐漸攀升
❗我國高等教育各等級女性畢業生占比皆增加,
但女性碩、博士占比與國際比較仍有落差
❗各主要國家高等教育階段仍存在
「男理工、女人文」之性別隔離現象
❗教育職場存在性別差距,
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及園長、大專校院校長
性別比例最為失衡
❗我國兩性參與終身學習比率均低於
OECD 國家平均,又男性參與率低於女性
❗兩性規律運動比率仍有落差,
35-39 歲女性比率未及2 成,
13-17 歲青少年性別落差最大
❗2018 年我國兩性學生參與PISA 評量結果,
各素養成績之性別差距縮小
❗性侵害事件通報被害人超過8 成為女性,
兩性被害人均以12 歲以上未滿18 歲者居大宗
❗國人女性平均壽命、健康平均餘命
及不健康平均餘命均大於男性
❗男性自殺死亡率為女性的兩倍
❗西醫師、牙醫師及中醫師
男性人數為女性2-3 倍,
護理師仍以女性居多
❗水電、營建、運輸等業女性從業人員
占比均未及四分之一,
大眾運輸女性駕駛仍偏低
❗男理工、女人文,
職業性別隔離造成薪資落差,
大部分業別相較10 年前
性別差距已有縮小
❗女性研究人員占研究人員比率,
我國、日本及南韓均不及3 成,
仍有努力空間
育齡婦女總生育率 在 Joe's invest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Joe:「台灣的生育率只有1.2,這數據真的太低了,大家願意生小孩的意願超低。」
台灣不只將步入高齡化社會,新世代夫妻既晚生又少子,生第3胎意願大幅下滑,內政部生育統計,6都直轄市婦女首胎的平均年齡都超過30歲,全國生3胎以上的媽媽比率由1975年38.17%,降至去年僅剩10.67%,40年間最低是2011年的9.76%。換言之,1970年代,3個嬰兒有1個排行老三以上,1990年代5個出生嬰兒中還有1個;但到了2000年代願意生第3胎的民眾少之又少,10個人才1個老三以上,顯見隨著社會變遷,生第3胎的意願大幅下滑。
內政部政務次長表示,「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傳統觀念不符時下潮流,人民要拚事業,純粹家庭主婦比率低,導致生育年齡延後,且生活在都市開銷甚高,生第2、3胎勇氣小,造成少子化,不過,他也樂觀認為,任何趨勢都有循環,會物極必反,晚婚、少子現象一定會像「鐘擺」擺盪回來。少子化、老化問題是政府相當重視社福、長照政策的原因,盼社會各界多支持,同時鼓勵大家生育,有助減緩老化。
婦女生育黃金期為25至29歲,生育第1胎的年齡與生育第3胎以上比率具相關性,2015年婦女生育第1胎年齡平均低於30歲的縣市有宜蘭、苗栗、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屏東、台東、花蓮、澎湖及基隆等11個縣市,其生育第3胎以上的比率亦較高,反之,台北市、高雄市等6都及新竹縣、新竹市、嘉義市、金門縣、連江縣共11個縣市生育第1胎年齡平均超過30歲,生育第3胎以上的比率亦較低。
台北市生育首胎年齡平均32.44歲為最高,且生育第3胎以上比率為7.22%最低;而生育第3胎以上比率22.39%居冠的台東縣,生育第1胎年齡平均為28.59歲,因尚在生育黃金期,有第2胎、第3胎的機率較高,台灣育齡婦女總生育率快速下降,在2004年平均一位婦女的生育人數已降至1.2人以下,成為全世界最低國家之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0623000443-260102
育齡婦女總生育率 在 台灣低生育率中的清流! 前幾名跟你想的一樣嗎? - YouTube 的必吃
台灣各縣市總生育率排名本片呈現民國96~109年歷年來台灣各縣市的「總生育率」排名單位為「千分比」 育齡婦女總生育率 :指一個假設世代的育齡婦女按照 ... ... <看更多>
育齡婦女總生育率 在 長庚科技大學課業輔導小組交流園地's post - Facebook 的必吃
「總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 TFR)就是將某一年度育齡婦女(一般指15 至44 歲或15 至49 歲的女性)在各年齡組之「年齡別生育率」(ag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