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髮型設計師師保羅.亨特利(Paul Huntley),享壽87歲。他曾為百老匯作品如《艾薇塔 Evita》、《貓 Cats》、《芝加哥 Chicago》等兩百多部劇作設計假髮。其電影代表作則包括《窈窕淑男 Tootsie》(1982)、《101忠狗 101 Dalmatians》(1996)等。
.
保羅.亨特利出生倫敦。他從小就喜歡看母親替自己化妝,他有次偶然找到母親收藏的一本電影雜誌,該期聚焦於好萊塢懷斯摩爾家族(Westmore family)的介紹,該家族從默片時代開始主導美國電影髮型與化妝設計,亨特利因此留下深刻印象。服完兵役之後,亨特利前往戲劇學院就讀,在巡迴演出當中除了表演之外,也肩負維護假髮的工作。
.
在50年代末期,他在一間名為史坦利.霍爾的創意假髮公司任職,剛好這間公司的技術便是移植自懷斯摩爾家族。亨特利很快成為該公司的主要設計師,曾親自為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設計14款金色假髮,並為《埃及艷后 Cleopatra》(1963)設計大量埃及與羅馬款式的假髮。
.
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還親自拜託亨特利為他的好友麥克.尼可斯(Mike Nichols)設計一款假髮。這位後來以《畢業生 The Graduate》(1967)奠定影壇名望的導演,童年時因為一場疾病而終身失去頭髮,但他原本的假髮實在過於粗糙,亨特利在泰勒的請託下為他製作了全新的假髮。受到假髮重振自信的麥克.尼可斯隨後鼓勵亨特利來紐約發展,還親自為他擔任簽證的擔保人。
.
隨後亨特利被延攬到百老匯,在1973年參與了首部劇作《Uncle Vanya》。在1979年的《艾薇塔》當中,亨特利為主角貝隆夫人(Eva Perón)設計的金髮,既展現巴黎式的時尚,卻也表現出一種刻意討好百姓的虛假形象。亨特利之所以能精準設計每個演員的髮型,是因為他會親自詳讀劇本,也會與導演、服裝設計師仔細交換意見,掌握角色在戲劇中的個性,也對整體造型搭配有全盤的認知。
.
在百老匯發跡後,他也經常獲得好萊塢邀請,尤其代表性的是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反串演出的《窈窕淑男》,他花了數個月時間研究如何做出精確的「燙髮式假髮」。他也在原版的《貓》當中使用大量的染色牲牛毛,創造出極為華麗的光澤,效果震驚全場。2003年,亨特利獲得東尼獎的特別獎殊榮,當年他參與了必須呈現一百多種髮型的重量級劇作《髮膠明星夢 Hairspray》,獲得盛讚。
.
與之合作最為密切的演員帕蒂.盧波恩(Patti LuPone)曾說:「當我戴上保羅.亨特利設計的假髮時,除了我的角色之外,我不再有其它外在的感受。」
.
亨特利比較近期的電影代表作,無疑是《101忠狗》中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飾演的庫伊拉,浮誇的黑白髮型奠定了角色的經典形象。90年代起,包括《阿達一族 The Addams Family》(1991)、《油炸綠蕃茄 Fried Green Tomatoes》(1991)、《入侵腦細胞 The Cell》(2000)、《紐約浮世繪 Synecdoche, New York》(2008)等作都是他的得意之作。其中《101忠狗》與《噩夢輓歌 Requiem for a Dream》(2000)兩度助他提名線上電影與電視協會獎的最佳化妝與髮型設計獎。
.
保羅.亨特利的事業一直持續到2019年,當時他正在進行黛安娜王妃(Diana, Princess of Wales)的劇作《Diana: A True Musical Story》,亨特利設計了四頂假髮,以表現黛安娜四種不同的階段。在工作過程中,年事已高的亨特利不慎跌下樓,造成骨盆骨折。加上COVID-19的疫情影響,他不得不宣告退休,收到了在曼哈頓的工作室,回到倫敦靜養。
.
2021年7月9日,保羅.亨特利在倫敦家中辭世。
.
.
(圖右為保羅.亨特利,圖左為葛倫.克蘿絲。亨特利在1995年為葛倫.克蘿絲設計了《日落大道 Sunset Boulevard》的髮型,成就經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5的網紅Yachi Ch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代都會中的你我, 都只是個小人物。 有一天, 你發現了另一位小人物, 一位了解自己的人。 你們共度快樂時光。 但, 知音是否如此容易尋覓? 也許, 真正了解你的人── 還是自己。...
紐約浮世繪 在 龍貓大王通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青春一去不復返,這道理大家都清楚,但是電影其實才真的是一去不復返,除了好萊塢六大電影的作品大多都能在台灣同步上映之外,有更多的中小片商電影、獨立製片電影、非美國出品電影,從來沒有登上台灣大銀幕的機會,而紀錄長片電影呢?這提起來就太令人傷心了。
.
所以金馬影展這樣非以商業目的選片的大型放映活動,永遠有其存在的必要。但是影展是短暫的、位子是有限的、而你登入買票系統的速度永遠比別人慢。
.
當你看到某些只能存在於維基百科或影評人記憶裡的經典電影,終於被影展選上、確定在台灣放映、而你發現放映那天必須得加班、或是買票時發現大大的「售完」字樣,相信你會同意我剛剛說的,電影真是一去不復返,而FB上其他人亮票的炫耀推文,還得提醒你這個殘酷事實好幾天。
.
所以當紀錄片與影展片的串流平台 Giloo紀實影音 告訴我,他們要讓這些經典電影「去而復返」時,這是個令人驚喜又驚訝的消息:他們開放影迷們投票,選出大家在 2020 年金馬影展裡最喜愛的電影,他們要爭取這些電影在自家平台上架。這不但是去而復返,根本是回來後還要「縈繞三日」了。
.
如果你有幸參加今年金馬,但苦於無法二刷這些經典電影、或是如果你不幸無法共襄盛舉今年的盛會(就像我),那這個許願池活動,就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這根本不是普通的許願池了,而是裡頭住著女神的那個池子了。
.
現在我們已經不用像金馬影展開賣的 11/5 凌晨零點那時如此緊張,我們來談談你該投給哪部電影——沒錯,充滿心機的拉票時間來了:
.
我希望你投給《#唬爛三小》,因為我們在 2007 年時不夠關注金穗獎,不知道黃信堯導演如何以這部作品贏得年度最佳紀錄片;因為我們後知後覺,看了《#同學麥娜絲》才聽說,原來這部導演拍攝高中同學人生發展的紀錄片,就是《同學麥娜絲》的原型。雖然導演的同學未必有鄭人碩(或納豆)那麼帥,但這部紀錄片,絕對會是解讀《同學麥娜絲》最佳的參考資料。
.
《同學麥娜絲》模糊了敘事電影與紀錄片的界線,而《唬爛三小》明顯會是解讀電影的最佳地圖,讓我們知道《同學麥娜絲》裡那些魔幻過頭的情節,原來不過是某個真實大叔的真實遭遇。
.
大王就是喜歡這條虛構與真實之間若有似無的界線,所以《#DAU:娜塔莎》幾乎是我的第一選擇。這不只是一部電影,這是一團無以名狀的複雜雲霧。我能跟妳保證,沒有人能在三言兩語裡說清楚,這個耗時三年拍攝、六年剪接、由四百位素人演員參與製作而成的十四部電影巨型計畫是什麼。
.
原本《DAU》只是一部虛構的敘事電影,但導演似乎看了太多次《紐約浮世繪》,他決定打造一個巨大的建物基地,讓素人演員在其中工作、生活、甚至建立家庭,他們必須在這裡宛如參加實境秀一般,過著 60 年代的蘇聯社會生活。而攝影團隊隨時拍攝著這個真實的《楚門的世界》,這讓《DAU》系列作品的定位極其模糊:
.
它是敘事電影嗎?是紀錄片嗎?是實境秀嗎?這一切演出是素人們的真實反應?還是按照劇本安排的行動?而無論導演真心的創作動機是什麼,他真的能在這麼大型繁雜的長期計畫當中,保有當初的初心嗎?你知道的,誰都說不清楚的……
.
注意《DAU:娜塔莎》最後國家機器施虐的片段,我賭你分不清眼前殘酷的畫面,到底是一場高明的套招,或其實是一個無法再真實的犯罪過程……
.
話說回來,這場Giloo的投票其實很不輕鬆,紀錄片只能投五票,非紀錄片一樣只有五票,問題是,好看的電影實在太多了,舉個例子看看紀錄片部門:《#進擊的正義》裡,人權律師有如戰士一般,在法庭上對抗川普政府的粗暴法令;解剖希區考克《#驚魂記》的《#驚魂記中計》;同樣解析經典電影《#生活的甜蜜》的《#生活的甜蜜二三事》、而當然同理《#鬼迷費里尼》也不能放過;而你知道嗎?《#松露獵人》在爛蕃茄是100%新鮮度耶,連一貫酸言酸語的衛報都說:「看完這部電影你會微笑離場」,天啊衛報!你的臭嘴呢?
.
只要免費註冊Giloo,就能參與這場投票,未來這些電影就有可能在 Giloo 平台上架。我說了太多了,現在是你讓更多人知道這個活動而且自己去投票的時候了!
活動網址:https://giloo.ist/vote/ranking
.
☆投完票以後,請到頁面右上角按下「我的投票」。
☆按下頁面上「紀錄片 剩餘票數」或「非紀錄片 剩餘票數」區塊裡的「分享結果」(選一個類型貼就行)。
☆按下「下載圖片」鈕下載投票結果圖片(就像我貼的圖)。
☆在這篇文章的留言裡秀圖亮票,我就會把你放進名單裡,11/29(日)晚上八點,我會抽出名單裡 10 位朋友,送你 Giloo 30天免費觀影序號唷!
.
(這樣就算你選的電影票數很少也沒關係,至少你在我這還可以賺到一點XD)
紐約浮世繪 在 孫得欽的專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看的片串燒
【金與安迪】:我覺得這完全是一部奇蹟,光是要簡單描述裡面發生的事我就快腦袋打結。
簡單來說,這是一部紀錄片,記錄在拍攝 1999 年《月亮上的男人》期間的金凱瑞,再訪問現在的金凱瑞,聽他回顧這段時間。聽起來沒什麼特別的對嗎?但完全不是那回事。《月亮上的男人》我沒看過,所以是一頭霧水地打開看的,這部片是金凱瑞飾演早逝的喜劇家安迪.考夫曼的傳記片,由於年代不遠,說是飾演……他其實是以一種附身的方式在演,片中其他人物,則幾乎都是找本人來演自己。什麼叫附身,就是他不分戲裡戲外,全程都以安迪的身分來行動,其他人也有點慌,只好把他當成真的安迪來對待,事實上,金凱瑞的安迪,神韻像到那些老友都不知所措。甚至以安迪的身分,鬧事鬧到戲外的新聞媒體 (當時的金凱瑞如日中天)。我雖然看著現在的金凱瑞回顧當時,還是不甚理解他當時的行動到底有多少自主意識。而安迪本人過去的喜劇行為,本身就有點不分戲裡戲外的性質。還有更麻煩的,原本的安迪本來就有一個虛擬的角色身分叫東尼,一個造型誇張舉止輕浮的大老粗,然後這個角色本身,當時其實就有兩個人扮演,安迪和他一個朋友,所以現在這個東尼,也要由金凱瑞和當時那個朋友來扮演 (希望我沒錯,我看片到這裡已經覺得腦袋冒煙了)。整紀錄片天然地後設到我搞不清哪邊是戲哪邊不是,或者……或者呃人生就是戲 (紐約浮世繪嗎??)。慢慢地,整個事件演變成金凱瑞以安迪的身分,重溫了一段時光,其中還包括安迪真正的家人。
人……到底是什麼東西啊,原來是怎麼填入東西都可以的容器嗎?原來人可以是任何人嗎?當然可以只是獵奇地看這誇張的扮演奇觀,但這裡頭有很多閃閃發光的東西。但還不只如此,記得金凱瑞演過什麼嗎?《摩登大聖》、《楚門的世界》、《沒問題先生》、《王牌冤家》這些片子在講的東西,扮演、破幻、順流、記憶……然後大家知道近年的金凱瑞是什麼樣子嗎?他變成會在回答記者的時候說「自我並不存在……」這種怪話的人。如果你看到他在片中現在的樣子,或者看過他前陣子的短片《I Needed Color》,應該也會覺得他很不一樣。金凱瑞跟他演過的角色跟他後來的領悟全部交織起來……命運之不可思議。
【掙扎:生命與失落的藝術】:也是 Netflix 的紀錄片,記錄一個我們可能都沒聽過的波蘭雕塑家史坦尼斯拉夫.蘇考斯基,想看看超人心智如何應付他的作品跟這個世界的,請看這部片。活生生的狂人藝術家,老人雖然嘴硬,但他從早年的狂熱民族主義到後來的轉變很動人。前半段是覺得作品震憾,而這個人自負到可愛,後半段默默含著淚看完,看的時候一直聯想到木心在美國對著陳丹青等一小群人講學的樣子。
#寫不完了啦下集待續
#Netflix接下要上兩部楊德昌跟幾乎全部是枝裕和喔
#我是怎樣是有跟Netflix收錢是嗎確定不找我業配嗎你沒有流量啦
#歡迎大家被推坑並回覆留言畢竟我生平志業就是推人看電影
紐約浮世繪 在 Yachi Che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現代都會中的你我,
都只是個小人物。
有一天,
你發現了另一位小人物,
一位了解自己的人。
你們共度快樂時光。
但,
知音是否如此容易尋覓?
也許,
真正了解你的人──
還是自己。
紐約浮世繪 在 [紐約浮世繪]--是戲也是人生@ 語言之外文字之內:: 痞客邦 的必吃
碎碎念: ◎戲與人生交錯的手法雖然說不上新奇,但卻饒富興味。可惜電影最後就像一篇寫得太長不知如何收尾的文章,竟有種沒完沒了的感覺。 ◎Philip Seymour Hoffman的 ... ... <看更多>
紐約浮世繪 在 Re: [請益] 看不懂紐約浮世繪.... - 精華區movie 的必吃
這片很容易讓人陷入迷魂陣中,要以概要解釋的話,我會覺得電影是在戲內反應戲外─也
就是查理考夫曼自己的困境。
你應該有留意到電影中像俄羅斯娃娃一樣的結構吧?就是一層戲裡面還有一層戲裡面又有
一層戲的套復套。
要了解紐約浮世繪,如果多少有看過一點查理考夫曼過去的作品是有幫助的,他寫得劇本
始終都牽涉到角色意識與外在環境的互動。從身分上來看,劇中的主角就是個編劇,而他
始終是個對死亡有所畏懼的人,他在死前試著編寫的大劇作到最後竟然演變成一種自己人
生的縮影,當他的戲中戲越來越多,這些「戲」已經成了他重複經歷自己人生的一種途徑
,到最後人去樓空,劇作家的戲中戲還在上演,他身邊的人就死了,劇作家自己也還是得
面對自己死亡的困境......
劇作家(意識的主體)為了因為空虛寂寥(意識與外在環境的互動的結果)而進行劇作的創造
,希冀能以這種行為來滿足自己,甚至藉以逃脫死亡,但到最後只是自我陷溺而已,死亡
和孤獨仍然無所不在,甚至是他自己的這種逃避行為造成了巨大的寂寞。
查理考夫曼一向是個以自溺和天才並稱的編劇,所以多少有點夫子自道的意味在裡面吧。
--
艾德華:我知道很多人都會覺得一個上百歲的吸血鬼愛上16歲的女孩有多荒唐。他們肯
定會想:一個有一世紀歷練的文藝青年會和愛看醜女貝蒂的女孩聊些什麼呢?
刀鋒:上帝阿!打從預告片上映時我就覺得你們這對狗男女噁心死了!
每晚我都做同一個惡夢,追著同一個小白臉,手中緊握著要捅進他胸口的木樁。
但每一個晚上......我總在釘死那個混蛋前就醒了! By 刀鋒戰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0.187.76
※ 編輯: sunny1991225 來自: 111.240.187.76 (05/24 01:3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