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的朋友們注意啦⚠
去年八月封橋改建的宜蘭橋
即將在明天開放第一階段通行!
#約12月正式通車!
..
.
好市多北台中加油站試營運⛽ https://pse.is/38dvdh
#愛快羅曼蒂
#宜蘭 #宜蘭橋 #第一階段通行 #就在明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鐵力士峰Titlis海拔3238米,屬瑞士阿爾卑斯山脈部份山峰。在瑞士上瓦爾登州(Obwalden)中部,距離恩格爾貝格村落(Engelberg)約1.5小時車程,是阿爾卑斯山著名的風景區。登上鐵力士峰需要乘坐三種交通工具:第一種為普通吊車,每輛可坐六人,吊車旅遊由山腳開始,途中有一個落客點。如乘客...
約12月正式通車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段影片節錄自2018年1月18日在華視播出的軍事教育節目《莒光園地》,主要是回顧「北迴鐵路」與「中部橫貫公路」的歷史,可以看到不少珍貴的畫面。
《認識北迴線》
北迴線,亦稱北迴鐵路,為台灣「十大建設」之一。
在北迴線興建之前,自花蓮至台東的臺東線一直都是獨立營運,未能與西部幹線相互連結;旅客往來台北與花蓮之間需於蘇澳車站轉乘公路局班車經由蘇花公路,或是搭乘往來基隆花蓮兩港的客船。
蘇澳端原本計畫從蘇澳車站沿今台灣水泥蘇澳廠側線延長至今永樂車站,但因地區居民反對而改從南聖湖車站(今蘇澳新站)起始,並新增永春車站(已廢止)。
1973年,娜拉颱風侵襲東部,造成交通嚴重受創。為了解決交通問題,政府研議了三個方案:拓寬蘇花公路、另建雙線公路以及興建北迴鐵路。其中第三個方案所需費用比第二個方案低,效益也比較大。
台灣省政府主席謝東閔於行政院院會中報告後,由行政院長蔣經國裁示興建,並列入十大建設當中。
1973年12月25日,北迴線正式動工,並於1980年2月1日全線通車;沿線築有大、小橋樑共91座、隧道16座,全長31,029公尺,其中觀音隧道長7,757公尺,為當時全台灣最長的隧道。
北迴線自1980年2月正式通車營運以來,堪稱是當時台鐵最賺錢的黃金路線,也因此帶動東西部交流及互動,加上東部觀光事業與天然資源之陸續開發,客貨運量急速增加,致使原有單線鐵路不敷使用,每逢重要節慶及假日,總是一票難求。
1992年起,北迴線開始進行雙軌化、重軌化、電氣化與號誌控制改良工程,以利疏運更多的旅客及貨運;由於沿線多高山峻嶺,雙軌化工程在許多路段均重新開闢新線,並開挖許多長隧道,其中位於武塔與漢本間的新觀音隧道成為全台灣最長的鐵路隧道,總長10,307公尺,取代原本舊線的觀音、鼓音及谷風隧道。
上述工程的大部分於2003年6月底完工,並於同年7月4日在花蓮舉行電氣化通車典禮,由總統陳水扁進行開幕剪綵儀式。
2005年1月,先前受到新永春隧道湧水問題,以及南澳隧道軌道改善工程延遲影響的雙軌化工程全部完成。
完工後的北迴線列車班次密度大幅增加,並且有效縮短台北至花蓮的行車時間。
2016年3月1日,北迴線全線啟用多卡通刷卡機。
《認識中部橫貫公路》
台灣的中部橫貫公路歷史始於1914年,原為日治時期開鑿的理蕃道路,1935年完成埔里、霧社經合歡山,直達太魯閣、花蓮的道路,命名為「合歡越道路」(合歡越嶺道路),其中合歡埡口(大禹嶺)至太魯閣之路段即為目前中橫公路主線東段,霧社至合歡埡口(大禹嶺)之路段則為今台14甲線,中橫公路主線西段則大部分與「大甲溪警備道」路線重疊。
1955年6月底,中華民國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主任委員蔣經國親自率隊,探勘日人擬開闢之中線,原打算繼續開鑿此線,但因其地質不佳而作罷。
1956年6月中旬,蔣經國率隊自谷入山,由西向東,對北線作最後一次的勘驗,與臺灣省政府公路局總工程司兼橫貫公路工程總處總處長林則彬同行。
由臺灣省政府公路局成立的「橫貫公路工程總處」負責開路、規劃、建造、鋪路等工程事宜。
中部橫貫公路又名「東西橫貫公路」,簡稱「中橫公路」或「中橫」,是台灣第一條串聯東部與西部的公路系統,與1966年通車的北橫公路和1972年通車的南橫公路,並列台灣三大橫貫公路。最初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的中華民國國軍榮譽國民擔任開發主力。
1956年7月7日,中部橫貫公路開工典禮分別在東西端一起舉行,由行政院長俞鴻鈞主持,負責兼代主委的蔣經國也應邀參與,該工程動員了一萬多位退伍的榮民。
中部橫貫公路在開工之後,由於颱風、地震等天候影響,曾發生多起意外。由於當時沒有精密先進的工程設備,開路工人最主要的工具就是十字鎬與炸藥,因炸藥控制不當而受傷的工人不少,施工期間發生過不少死亡意外。經統計,因工程意外及天災而殉難者有212人,受傷者702人,平均每公里犧牲1人餘。
中部橫貫公路工程比預定時間提前半年竣工,耗時3年9個月又18天,工程經費約新台幣四億三千萬元。
1960年5月9日,中部橫貫公路正式通車,通車典禮由副總統陳誠主持。
中部橫貫公路貫穿分隔台灣東岸與西岸的中央山脈,所經的地形相當多樣化,從平地直到三千多公尺高的合歡山,中間有隧道、河谷等開鑿,亦經過太魯閣國家公園;省道台八線為此系統的主線,全長190.83公里,另有宜蘭、霧社兩條支線,公路編號分別為台七甲線(全長73.753公里)與台十四甲線(全長41.719公里),其中台八線上谷關至德基路段在921大地震後長期封閉,至2011年完成便道的整修,惟僅供梨山地區與公路沿線居民和工程人員等出入使用,未對外地民眾開放。
約12月正式通車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鐵力士峰Titlis海拔3238米,屬瑞士阿爾卑斯山脈部份山峰。在瑞士上瓦爾登州(Obwalden)中部,距離恩格爾貝格村落(Engelberg)約1.5小時車程,是阿爾卑斯山著名的風景區。登上鐵力士峰需要乘坐三種交通工具:第一種為普通吊車,每輛可坐六人,吊車旅遊由山腳開始,途中有一個落客點。如乘客需要登上鐵力士峰,便應在第二下客點才下車。到達第二個落客點後,接著便轉乘第二種交通工具,是一輛長方型大吊車,到達第三個落客點後,轉乘擁有世界首創的旋轉登山纜車(Titlis Rotair Cabin),這組旋轉吊車是於1992年12月正式通車,路線橫跨了壯麗的鐵力士冰川(Titlis Glacier),共可承載80位乘客,每程會旋轉360度一圈,攝人美景盡入眼簾。山頂上建有一座全景酒店、眺望台和餐廳。觀景站提供了一遊冰川的機會,冰川的雪洞(Ice Grotto)位於海拔10000尺的高點,通過它向南的窗洞,視線可穿過山石,遠眺美麗的景致。初次踏足於冰川上,感覺就像身處一個晶瑩的冰雕宮展。壯麗的阿爾卑斯山及黑森林的親身的體會及懾人的自然景色,令人對自然界的奇跡更覺欽佩。一般滑雪者都會直接奔向當地滑雪場,展開精彩刺激的滑雪之旅,常規參觀路線會先遊覽著名的藍洞(Glacier Grotto),藍洞系由冰河所挖掘出來的洞穴,這裏有許多冰河雕作品,深藍色的冷光照射在冰壁上,使得氣氛更加詭異。山上室內的地方為一座多層的小型購物中心,有數間售賣紀念品的商店、數間食肆、雪糕店、Swatch手錶專門店。鐵力士峰可供遊玩的種類煩多,冰川飛渡吊椅(Ice Flyer Chairlift)、鐵力士冰川樂園(Titlis Glacier Park)、冰川漫步(Glacier Hike)等。
對於大多數琉森人來說,狂歡節是一年當中最精彩的時刻。琉森狂歡節的獨特性是根據它的歷史發展慢慢形成的,大型樂隊遊行隊伍與怪獸音樂會,接近冬季的末段,狂歡節在大街上爆發,穿過舊城區的小巷來到廣場上,寧靜的“燈火之城”頓時變成一個為戴面具的人群徜徉的狂野和光怪陸離的舞臺。是一個光輝燦爛的室外派對,整個琉森將被混亂和愉快統治,一切不再是它們原來的樣子。Dirty Thursday的名字來源於油脂。Dirt在當地方言裏油脂的意思,所以叫Dirty星期四。多數農戶在冬天以前宰殺牲畜。除了肥碩的香腸外,還有各種類似與油炸圈餅的油炸甜品和狂歡節糕點;Fat Tuesday(星期二)和方言Gudel有關,這個詞意思是胃和肚子。這一天是在狂歡節結束前,塞滿肚子的最後一天。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3wmJmsV9oI/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AwNTamQfLvbAvmuQRiSm928wUw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