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語言發展法第四條說「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民使用國家語言應不受歧視或限制。」這種精神用在教室、在影視節目、在法院開庭時、在議事殿堂都是最基本的價值。但是,這次國防部長邱正國卻說「語言就是交通的工具」,如果只是工具,那麼是不是來統一「交通工具」即可,回到車同軌書同文的老時代嗎?那麼不就得指定全球通用的英文來當語言的「交通工具」,或者邱部長認為只能指定華語為交通工具?
學者霍爾認為社會文化模式的意義不只單獨存在於文本中,也在閱聽人與文本間的交換解讀出現,意義是在整個文化模式中互動、協調、交換產生。在議場以方言進行,或者在法院以不同語言進行時,正是這樣的互動及互相改變的文化模式歷程,所以各民主國家依法都請通譯進行,這是當事人的基本權利,從國會到民間政府才有同步口譯預算及人員,有通譯及現場口譯服務時,被質詢者就不能以語言使用的「被迫害者」自居。
曾任台北市副議長的周柏雅曾任七屆議員,他在議場及委員會及黨團協商時,近三十年全以台語進行,歷任官員不分政黨都是兢兢業業備詢,聽不懂就請通譯,這是基本尊重多元的議會民主精神。甚至,原住民議員在議場每每臨場考官員原住民問候語,難道官員們也要學邱部長高呼聽攏嘸,只准用部長聽得懂的「交通工具」?
多年前我曾研究台語政論節目發現,政論參與者如果改用母語發言,不只用單一華語而改由參與者自行使用 ,結果因為母語的論述反而帶動立場及申論內容不同 ,論述方式及觀點隨語言而異,甚至導致不同政黨者同論述的情況。語言使用是符號建構、是深度的流動、也是一種情境,被質詢者應尊重質詢者的語言決定權。
同時也有7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竹縣市合併爭取成為直轄市,新竹市長林智堅昨天與黨政高層會面交換意見,希望立法院修法將《地方制度法》第四條直轄市人口數門檻從125萬降到100萬,不過立法院在野黨團對於這項議題都有所質疑。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3748...
第四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國家語言發展法第四條說「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民使用國家語言應不受歧視或限制。」這種精神用在教室、在影視節目、在法院開庭時、在議事殿堂都是最基本的價值。但是,這次國防部長邱正國卻說「語言就是交通的工具」,如果只是工具,那麼是不是來統一「交通工具」即可,回到車同軌書同文的老時代嗎?那麼不就得指定全球通用的英文來當語言的「交通工具」,或者邱部長認為只能指定華語為交通工具?
學者霍爾認為社會文化模式的意義不只單獨存在於文本中,也在閱聽人與文本間的交換解讀出現,意義是在整個文化模式中互動、協調、交換產生。在議場以方言進行,或者在法院以不同語言進行時,正是這樣的互動及互相改變的文化模式歷程,所以各民主國家依法都請通譯進行,這是當事人的基本權利,從國會到民間政府才有同步口譯預算及人員,有通譯及現場口譯服務時,被質詢者就不能以語言使用的「被迫害者」自居。
曾任台北市副議長的周柏雅曾任七屆議員,他在議場及委員會及黨團協商時,近三十年全以台語進行,歷任官員不分政黨都是兢兢業業備詢,聽不懂就請通譯,這是基本尊重多元的議會民主精神。甚至,原住民議員在議場每每臨場考官員原住民問候語,難道官員們也要學邱部長高呼聽攏嘸,只准用部長聽得懂的「交通工具」?
多年前我曾研究台語政論節目發現,政論參與者如果改用母語發言,不只用單一華語而改由參與者自行使用 ,結果因為母語的論述反而帶動立場及申論內容不同 ,論述方式及觀點隨語言而異,甚至導致不同政黨者同論述的情況。語言使用是符號建構、是深度的流動、也是一種情境,被質詢者應尊重質詢者的語言決定權。
第四條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還在大家說國語嗎?你講什麼語言誰決定?】
今天原本是台灣語言史上重要的日子,這是史上第一天立法院引進通譯,讓「所有國語」均能在國會殿堂上溝通無礙。然而,立委3Qi.tw 陳柏惟 特別以其母語台灣台語質詢國防部長邱國正,但部長竟拒絕使用通譯,並且自行提出一番「國會應該講國語才好溝通」的論點,但這其實已與《#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以及國會設置通譯的精神背道而馳。
■國語已經不等於華語,自然語言一律平等
還在國語=華語嗎? 這除了是語言歧視與延續殖民暴力外,更已經違法了!根據2019年的《國家語言發展法》第三條:「本法所稱國家語言,指臺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第四條則規定:「國家語言一律平等,國民使用國家語言應不受歧視或限制。」也就是說呢,華語、台灣台語、台灣客語、台灣各原住民族語*,均平等被列為「國語」。未來當然個語種通行程度不一,但各語言均需被尊重、傳承、教育,就如同瑞士將僅佔0.5%的羅曼什語列為官方語言之一一樣。
■若無外力干涉,原本台灣約3/4人講台灣台語
在1992年,台灣的人口比率為:閩南系台灣人73.3%,客家系台灣人12%,中國移民13%,台灣原住民1.7%(黃宣範,1993)。而在1940年,台灣的人口比率為:閩南系台灣人76.0%,客家系台灣人14.1%,中(華民)國人0.8%,原住民4.3%,日本移民5.3%。若照各族群比率,原本台灣優勢的語言為台灣台語(亦即閩南語,但已和福建閩南語有字彙腔調的不同)。若再以瑞士為例,瑞士64%人口母語是德語,20%法語,6.5%義大利語,雖各語種受平等保障,但德語也在瑞士媒體、文化等領域佔最大優勢,照自然市場法則,要不是外力干涉,這也是原本台灣台語會有的地位。
■日本與中國人強行讓台灣接受外來語言,但中國人手段更殘暴全面
1945中(華民)國軍事佔領台灣,於1946年4月2日設立「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直接把官方語言從日語改成華語,並推行「說國語活動」,但初期並未嚴格排除台灣各語言使用,但佔領台灣短短5、6年後,1950年代後從教育界開始嚴格禁止「方言」,強性規定使用華語,並查禁原住民文字印刷,爾後講台灣語言者,會在學校、職場受到罰款、懲戒、羞辱、迫害歧視。日本時期也推動日文,但允許雙語教育,也就是學校可以用官方資源教授漢文。直到日本佔領台灣42年後,開始強力推行日語教育,設立「國語講習所」取消漢文課,但對語言的控制,仍未如中國殖民政府徹底。
■台灣語言不死,但正在凋零
儘管日本、中國兩殖民政權前後推行「國語政策」,但台灣母語經過百年迫害,仍保留下來,當然人口越少的原住民語、客語受創越嚴重,台語雖然不死,但卻也逐漸消逝。根據洪惟仁教授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執行的《99年人口及住宅普查》(2010)的調查結果,都會區家庭中華語對本土語言已經有明顯優勢,例如明顯在台灣台語區的高雄,在家講台語的比率遠低於母語背景比率,更有些區已經是以華語為主。然而,反過來說,即便在70年華語殖民之後,雲、嘉、南、高鄉村區域,仍有許多行政區過半人口在家完全不講華語。
家庭是母語的最後防線,洪惟仁教授就曾寫道:「家庭是語言最後的堡壘,華語是外來語言,居然能夠向下擴張到家庭語言的地盤,不論華語使用率多少,都意味著族語在家庭領域中『失守』了」
有一種最常見論點是說,語言是工具,只要能溝通就好,根本不用保留少數語言。然而,這一來是將外來政權殘酷消滅優勢語言的錯誤正當化,二來破壞了多元文化保存的可能性。更大的謬誤,則是將多語言國家中的溝通,扁平化成「強迫大家只學一種語言,遺忘母語」,而不是建立「不同語言使用者之間也能溝通」的制度(包含大家學會第二、第三語言;即時通譯輔助等制度)。
在「國語平等」後,不代表台灣台語就能取得壓迫其他語言的地位,反而是以各語言為母語者,都能在台灣國內各場合等到尊重。在發展神經學的實證證據中,不少證據指出,雙語(或多語)成年人大腦皮層區域、皮層下灰質和連接之白質束結構比單語者更完整。更早學習多語,對刺激大腦發育,讓兒童養成對多元文化認識與尊重都更有利,這也是瑞士、加拿大等多族群國家朝向的方向。
*註:台語過去稱閩南語,但已和福建閩南語有字彙腔調的不同;同樣的,華語雖以北京話爲基礎,但腔調和字彙亦和實際北京人說話有很大差異。
第四條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新竹縣市合併爭取成為直轄市,新竹市長林智堅昨天與黨政高層會面交換意見,希望立法院修法將《地方制度法》第四條直轄市人口數門檻從125萬降到100萬,不過立法院在野黨團對於這項議題都有所質疑。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374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第四條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竹縣市合併爭取成為直轄市,新竹市長林智堅昨天與黨政高層會面交換意見,希望立法院修法將《地方制度法》第四條直轄市人口數門檻從125萬降到100萬,不過立法院在野黨團對於這項議題都有所質疑。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374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第四條 在 小許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合作邀約信箱👉syuauke7828@gmail.com
生活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xQGPfcHEIl8NqMymGLHUw
官方LINE👉@hsu0208
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Hsu0208/
妹子照都在IG👉syuauke
快加入會員👉獲得小許Q版徽章 還可以在聊天室使用專屬貼圖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nfQv7kzO0AWxGursU1GSKg/join
經濟許可歡迎贊助
PayPal👉https://www.twitchalerts.com/donate/hsu0208
歐付寶👉https://payment.allpay.com.tw/Broadcaster/Donate/D2C37CCB1BC34015B251BC8A665C97CB

第四條 在 所得稅法增訂第四條之四 的相關結果
第十四條之四. 第四條之四規定之個人房屋、土地交易所得或損失之計算,其為出. 價取得者,以交易時之成交價額減除原始取得成本,與因取得、改良及. 移轉而支付之費用後之 ... ... <看更多>
第四條 在 所得稅法第四條之五 的相關結果
一、個人與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符合下列各目規定之自住房屋、土地: · 二、符合農業發展條例第三十七條及第三十八條之一規定得申請不課徵土地增值稅之土地。 · 三、被徵收或被 ... ... <看更多>
第四條 在 所得稅法§4-全國法規資料庫 的相關結果
個人非因執行職務而死亡,其遺族依法令或規定一次或按期領取之撫卹金或死亡補償,應以一次或全年按期領取總額,與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之退職所得合計,其領取總額以不超過第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