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日本卡通《小甜甜》的第99集「下雪天的別離」(雪の日の別れ),裡頭出現了讓許許多多認為陶斯和甜甜是天生一對的觀眾們驟然心碎的畫面!當陶斯奔下樓梯,從後面緊緊環抱著甜甜,黯然流下眼淚的剎那,電視機前的大家多麼希望時間能就此停住,讓他們兩人能夠永遠在一起,可惜天不從人願……
故事從安東尼不幸墜馬喪命之後講起。
在安東尼意外過世後,深愛安東尼的甜甜因此離開美國,遠赴英國讀書;她在前往英國的船上,認識了貴族陶斯,兩人在同一間寄宿學校就讀,放蕩不羈的陶斯與甜甜陷入熱戀。
後來陶斯因為伊莉莎的陷害而遭到退學,於是他遠赴百老匯發展,成為了一名成功的演員;但在愛情路上,他選擇了在綵排發生意外時為了救他而受傷的蘇珊娜。而《小甜甜》這一集演出的,正是甜甜決定成全陶斯與蘇珊娜,毅然含淚離開的情節。
陶斯振作之後在百老匯繼續發展演藝事業並照顧蘇珊娜,但劇情並未提及他們是否有結婚。不過,蘇珊娜主動寫了封信給甜甜,信件內容如下:
========== begin ==========
親愛的甜甜,
我很抱歉妳必須那樣離開紐約。現在,我終於明白陶斯的心歸向何方。我所能做的,就是希望有一天他能愛上我。我無法行走,但有他在我身邊,讓我很快樂。現在我知道,他是我的生命與靈魂,而我能做的就是守在他身邊,假如我必須等待,我願意一輩子等他。
蘇珊娜
========== end ==========
而甜甜也寫了封回信給蘇珊娜,但是並沒有寄出,內容如下:
========== begin ==========
親愛的蘇珊娜,
妳應該知道當妳在芝加哥的飯店將我趕離時,我有多怨恨妳。那時我覺得自己比妳更愛陶斯。但是當我去到紐約,發現妳救了陶斯性命,甚至為了陶斯跟我,意圖結束自己的生命,當下我便明白,妳的確打從心底深愛陶斯,因此我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我現在看著妳寫給我的這封信,讀了一遍又一遍。當陶斯離開劇團時,我知道出現問題的是妳跟他,而不是因為我。
我現在很幸福。陶斯已成為我的過去,而我不會回頭。我很高興遇見陶斯和妳,也許有一天,我們會再見面,或許是等我們很老很老的時候。那時候,讓我們一起盡情歡笑。我知道妳會好好照顧陶斯,一直陪在他身邊。有時我會在雜誌上看見妳,雖然坐著輪椅,卻微笑著,於是我明白,當時的我,做了正確的決定。
甜甜
========== end ==========
【認識 小甜甜】
日本卡通《小甜甜》原名「キャンディ・キャンディ」(Candy Candy),改編自日本知名漫畫家五十嵐優美子和兒童文學作家水木杏子所創作的同名少女漫畫作品。
《小甜甜》動畫影集由日本 NET 電視台(朝日電視台前身)、旭通信社、東映聯合製作,1976年10月1日至1979年2月2日在日本 NET 電視台首映,共115集,播出後廣受好評!
1979年7月16日,日本卡通《小甜甜》在台灣的華視(中華電視台)首播中文配音版,當時由台北市新和國小第15屆6年11班(音樂班)演唱中文版主題曲,而他們的導師周金田老師就是這首歌的作曲者。
從1979年到1989年十年間,《小甜甜》卡通總共在華視播了六遍,因此成了五、六、七年級生共同的童年回憶,直到現在,仍有許多人想再重溫一遍這部令人難忘的動畫影集。其播出時間如下所列:
第一遍:1979.07.16~1979.12.07
第二遍:1981.08.28~1982.06.07
第三遍:1982.11.13~1983.10.01
第四遍:1987.01.23~1987.05.01
第五遍:1987.06.13~1988.07.30
第六遍:1988.08.03~1989.06.23
其實這部卡通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既非可愛的小甜甜,也不是俊俏的安東尼,而是那位創意十足的發明家小迪。因為我從小就想成為一位發明家,所以對於有著用不完的點子、聰明樂觀而又樂於助人的小迪,非常的喜愛;可惜他只是故事中的綠葉,不僅無法得到小甜甜的青睞,而且還喪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之中。
《小甜甜》的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孤女小甜甜(Candice "Candy" White)在孤兒院的山丘上巧遇一位吹奏蘇格蘭風笛的王子,而改變了一生的命運。
自從遇見山丘上的王子後,小甜甜決定以笑容迎接任何困難,因為山丘上的王子告訴她:「妳的笑臉要比哭的時候好看多了。」
開朗熱情的小甜甜先是在玫瑰花門遇到很像王子的安東尼(Anthony Brown),後來在水門遇到安東尼的堂弟阿琪(Archibald "Archie" Cornwell),再來是石門的小迪(Alistair "Stear" Cornwell),最後此三人促成了她被阿德烈(Andrey)家族收養,但此舉並非為小甜甜帶來幸福。
天意弄人,安東尼意外墜馬而死,深愛安東尼的小甜甜決定離開美國這塊傷心地,遠赴英國讀書。在英國遇到貴族陶斯(Terrence "Terry" Graham Grandchester),兩人相戀卻因嚴酷的環境而分離。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奪去了小迪的生命,甜甜在戰場上擔任護士時,照顧一位身受重傷,失去記憶的「阿利巴先生」(William Albert Audrey)。
愛上甜甜的尼爾,以「奉威廉大老爺之命」的藉口想強娶甜甜,造成甜甜的極度反彈,雖然阿琪等人勸甜甜逃走,但她決定找威廉大老爺面對面談判,結果在她眼前出現的,竟是一直在保護著自己的那位阿利巴先生!
原來威廉當初是為了擺脫家族的束縛,才會隱姓埋名四處流浪,事實上,他正是甜甜童年所見到的「山丘上的王子」,他的外甥安東尼就是因為與他長相酷似,當年才會被甜甜誤以為是山丘上的王子。
最後,甜甜在威廉的鼓勵下,決定回到保兒之家做自己想做的事,在熟悉的保兒山丘上,甜甜又聽見了那難忘的蘇格蘭風笛聲;然後,穿著蘇格蘭裝的威廉出現在她的眼前,這時候的甜甜才知道,小時候見到的王子就是他!
「小甜甜」的結局是美好的,在最後一幕裡,甜甜、威廉、阿琪、安妮等人,跟保兒之家的修女、孩子們一齊在保兒山丘上愉快地聚餐,甜甜從報紙上得知陶斯復出回到劇團的好消息,看到好友阿琪和安妮成為一對,而自己也和王子見面了,甜甜決定要連安東尼和小迪的份一起好好活下去。
故事最後雖沒有明確交代甜甜是否和威廉共結連理,不過我相信,自立自強有信心的甜甜,她的前途一定是光明又燦爛的!
《小甜甜》
詞:孫儀
曲:周金田
唱:新和兒童合唱團(台北市新和國小第15屆6年11班)
有一個女孩叫甜甜 從小生長在孤兒院
還有許多小朋友 相親相愛又相憐
這裏的人情最溫暖 這裏的人們最和善
好像一個大家庭 大家都愛小甜甜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轉眼之間已長大 依依不捨說再見
每一個孩子都勇敢 每一個孩子都樂觀
自立自強有信心 前途光明又燦爛
「笑忘書 失去的信件」的推薦目錄:
- 關於笑忘書 失去的信件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笑忘書 失去的信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笑忘書 失去的信件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笑忘書 失去的信件 在 [心得] 笑忘書(米蘭昆德拉以及其他..) -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笑忘書 失去的信件 在 皇冠文化集團- ▎《笑忘書》40周年紀念版選摘 的評價
- 關於笑忘書 失去的信件 在 笑忘書-張敬軒連續劇續集-容祖兒三生三世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笑忘書 失去的信件 在 總編開講:《笑忘書》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笑忘書 失去的信件 在 笑忘書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和網紅們這樣回答 的評價
笑忘書 失去的信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是日本卡通《小甜甜》的第99集「下雪天的別離」(雪の日の別れ),裡頭出現了讓許許多多認為陶斯和甜甜是天生一對的觀眾們驟然心碎的畫面!當陶斯奔下樓梯,從後面緊緊環抱著甜甜,黯然流下眼淚的剎那,電視機前的大家多麼希望時間能就此停住,讓他們兩人能夠永遠在一起,可惜天不從人願……
故事從安東尼不幸墜馬喪命之後講起。
在安東尼意外過世後,深愛安東尼的甜甜因此離開美國,遠赴英國讀書;她在前往英國的船上,認識了貴族陶斯,兩人在同一間寄宿學校就讀,放蕩不羈的陶斯與甜甜陷入熱戀。
後來陶斯因為伊莉莎的陷害而遭到退學,於是他遠赴百老匯發展,成為了一名成功的演員;但在愛情路上,他選擇了在綵排發生意外時為了救他而受傷的蘇珊娜。而《小甜甜》這一集演出的,正是甜甜決定成全陶斯與蘇珊娜,毅然含淚離開的情節。
陶斯振作之後在百老匯繼續發展演藝事業並照顧蘇珊娜,但劇情並未提及他們是否有結婚。不過,蘇珊娜主動寫了封信給甜甜,信件內容如下:
========== begin ==========
親愛的甜甜,
我很抱歉妳必須那樣離開紐約。現在,我終於明白陶斯的心歸向何方。我所能做的,就是希望有一天他能愛上我。我無法行走,但有他在我身邊,讓我很快樂。現在我知道,他是我的生命與靈魂,而我能做的就是守在他身邊,假如我必須等待,我願意一輩子等他。
蘇珊娜
========== end ==========
而甜甜也寫了封回信給蘇珊娜,但是並沒有寄出,內容如下:
========== begin ==========
親愛的蘇珊娜,
妳應該知道當妳在芝加哥的飯店將我趕離時,我有多怨恨妳。那時我覺得自己比妳更愛陶斯。但是當我去到紐約,發現妳救了陶斯性命,甚至為了陶斯跟我,意圖結束自己的生命,當下我便明白,妳的確打從心底深愛陶斯,因此我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我現在看著妳寫給我的這封信,讀了一遍又一遍。當陶斯離開劇團時,我知道出現問題的是妳跟他,而不是因為我。
我現在很幸福。陶斯已成為我的過去,而我不會回頭。我很高興遇見陶斯和妳,也許有一天,我們會再見面,或許是等我們很老很老的時候。那時候,讓我們一起盡情歡笑。我知道妳會好好照顧陶斯,一直陪在他身邊。有時我會在雜誌上看見妳,雖然坐著輪椅,卻微笑著,於是我明白,當時的我,做了正確的決定。
甜甜
========== end ==========
【認識 小甜甜】
日本卡通《小甜甜》原名「キャンディ・キャンディ」(Candy Candy),改編自日本知名漫畫家五十嵐優美子和兒童文學作家水木杏子所創作的同名少女漫畫作品。
《小甜甜》動畫影集由日本 NET 電視台(朝日電視台前身)、旭通信社、東映聯合製作,1976年10月1日至1979年2月2日在日本 NET 電視台首映,共115集,播出後廣受好評!
1979年7月16日,日本卡通《小甜甜》在台灣的華視(中華電視台)首播中文配音版,當時由台北市新和國小第15屆6年11班(音樂班)演唱中文版主題曲,而他們的導師周金田老師就是這首歌的作曲者。
從1979年到1989年十年間,《小甜甜》卡通總共在華視播了六遍,因此成了五、六、七年級生共同的童年回憶,直到現在,仍有許多人想再重溫一遍這部令人難忘的動畫影集。其播出時間如下所列:
第一遍:1979.07.16~1979.12.07
第二遍:1981.08.28~1982.06.07
第三遍:1982.11.13~1983.10.01
第四遍:1987.01.23~1987.05.01
第五遍:1987.06.13~1988.07.30
第六遍:1988.08.03~1989.06.23
其實這部卡通裡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角色,既非可愛的小甜甜,也不是俊俏的安東尼,而是那位創意十足的發明家小迪。因為我從小就想成為一位發明家,所以對於有著用不完的點子、聰明樂觀而又樂於助人的小迪,非常的喜愛;可惜他只是故事中的綠葉,不僅無法得到小甜甜的青睞,而且還喪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火之中。
《小甜甜》的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孤女小甜甜(Candice "Candy" White)在孤兒院的山丘上巧遇一位吹奏蘇格蘭風笛的王子,而改變了一生的命運。
自從遇見山丘上的王子後,小甜甜決定以笑容迎接任何困難,因為山丘上的王子告訴她:「妳的笑臉要比哭的時候好看多了。」
開朗熱情的小甜甜先是在玫瑰花門遇到很像王子的安東尼(Anthony Brown),後來在水門遇到安東尼的堂弟阿琪(Archibald "Archie" Cornwell),再來是石門的小迪(Alistair "Stear" Cornwell),最後此三人促成了她被阿德烈(Andrey)家族收養,但此舉並非為小甜甜帶來幸福。
天意弄人,安東尼意外墜馬而死,深愛安東尼的小甜甜決定離開美國這塊傷心地,遠赴英國讀書。在英國遇到貴族陶斯(Terrence "Terry" Graham Grandchester),兩人相戀卻因嚴酷的環境而分離。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奪去了小迪的生命,甜甜在戰場上擔任護士時,照顧一位身受重傷,失去記憶的「阿利巴先生」(William Albert Audrey)。
愛上甜甜的尼爾,以「奉威廉大老爺之命」的藉口想強娶甜甜,造成甜甜的極度反彈,雖然阿琪等人勸甜甜逃走,但她決定找威廉大老爺面對面談判,結果在她眼前出現的,竟是一直在保護著自己的那位阿利巴先生!
原來威廉當初是為了擺脫家族的束縛,才會隱姓埋名四處流浪,事實上,他正是甜甜童年所見到的「山丘上的王子」,他的外甥安東尼就是因為與他長相酷似,當年才會被甜甜誤以為是山丘上的王子。
最後,甜甜在威廉的鼓勵下,決定回到保兒之家做自己想做的事,在熟悉的保兒山丘上,甜甜又聽見了那難忘的蘇格蘭風笛聲;然後,穿著蘇格蘭裝的威廉出現在她的眼前,這時候的甜甜才知道,小時候見到的王子就是他!
「小甜甜」的結局是美好的,在最後一幕裡,甜甜、威廉、阿琪、安妮等人,跟保兒之家的修女、孩子們一齊在保兒山丘上愉快地聚餐,甜甜從報紙上得知陶斯復出回到劇團的好消息,看到好友阿琪和安妮成為一對,而自己也和王子見面了,甜甜決定要連安東尼和小迪的份一起好好活下去。
故事最後雖沒有明確交代甜甜是否和威廉共結連理,不過我相信,自立自強有信心的甜甜,她的前途一定是光明又燦爛的!
《小甜甜》
詞:孫儀
曲:周金田
唱:新和兒童合唱團(台北市新和國小第15屆6年11班)
有一個女孩叫甜甜 從小生長在孤兒院
還有許多小朋友 相親相愛又相憐
這裏的人情最溫暖 這裏的人們最和善
好像一個大家庭 大家都愛小甜甜
一天又一天 一年又一年
轉眼之間已長大 依依不捨說再見
每一個孩子都勇敢 每一個孩子都樂觀
自立自強有信心 前途光明又燦爛
笑忘書 失去的信件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一個恍神,就忘了分享上個月入手的書,真的不得不說,現在是靜下心來好好閱讀最合適的時刻,雖然整體購書量下降,但書中的含金量卻始終沒有變過,依然很多好書、值得細細咀嚼的作品持續出版,大家不妨參考一下,而且七月的書豪華非常,待上市後再與來一一分享。
⠀⠀⠀⠀⠀
先看六月份選書,其實早已讀完,但尚未分享,是已經單獨介紹過的「幡」書系第十一本:林芙美子的《#浮雲》曾由日本昭和時代最重要的導演成瀨巳喜男於 1955 年改編為同名電影,同時也是他的生涯代表作之一。「我想寫人的命運。我想寫在不合理的世界裡,無以名狀、存在於小說外側的小說。」由紀子為了擺脫與伊庭的祕密戀情,自願來到越南擔任軍方打字員,眼見整個世界在戰火底下動盪不安,此地安逸反而有如化外之境,由紀子不禁與富岡愈靠愈近,陷入另一段無法自拔的不倫戀情。戰爭結束後,兩人重返日本,卻始終無力攜手從頭來過。愛情的磨難,始於幻滅以後,因為徹底絕望,才更壓抑不住對希望的渴求。「我是宿命論的流浪者。我沒有故鄉。」在初版即暢銷六十萬冊的《放浪記》當中,林芙美子為自己寫下最佳注解,倘若令其成名的《放浪記》是一生只有一次的迷醉青春,生前最後一部完整長篇小說《浮雲》,便是她人生集大成的終極巨著。林芙美子曾任二戰時期筆部隊、國際交流作家、戰地記者,作品中可見豐富的異地見聞,堪稱日本女性旅行文學先鋒,其徘徊於婚姻制度之外的虛無愛情觀,時似自我放逐,時似毅然獨行,亦為人稱頌,本書描寫無法圓滿的不倫戀情,呈現日本戰後的舉國頹敗,藉由無處可去的情欲書寫重省生之意義。《浮雲》不僅是林芙美子人生最後一部完整長篇小說,更可謂其畢生最高傑作。
⠀⠀⠀⠀⠀
其次,是原本考慮要選的拉丁美洲作家胡安卡洛斯奧內蒂《#短暫的一生》,此書不容易閱讀,卻相當值得挑戰。胡安瑪利亞布勞森才被廣告公司資遣,他的妻子此時卻罹患乳癌,失去一邊乳房。在妻子罹病後,布勞森接下朋友寫劇本的工作。在劇本裡,布勞森虛構一座名叫聖塔瑪利亞的城市,主角名叫亞瑟,他借用亞瑟來體現自己對波特萊爾的「惡」的渴望,他沉浸在虛構的情節中。布勞森的劇本設計亞瑟的鄰居住著一名叫葛嘉的女子,他常自房間薄牆聽到或偶爾偷窺到,繼而猜想葛嘉的生活與感情世界。葛嘉的職業是名妓女,緊挨著她的是皮條客。布勞森塑造的亞瑟形象,口袋裡總放著一把手槍,他讓亞瑟可以對葛嘉做出布勞森從來沒對妻子荷杜娣絲做過的事:在床上愛她的同時毆打她,而且打算殺她,一如卑鄙的皮條客對待他的妓女們一樣。奧內蒂是存在主義的信仰者,《短暫的一生》是奧內蒂樹立風格之作,採用大膽手法構思小說與人生的關係。奧內蒂的小說多以他的出生地蒙德維的亞,以及移居之城布宜諾斯艾利斯作為故事的發展背景,令人窒息的城市生活,一直是他小說中揮之不去的夢魘。他常常將經歷的人事物,清楚地折射在他的小說字裡行間。
⠀⠀⠀⠀⠀
接著,是非常高興能擔任推薦人之一的作品:《#成為西蒙波娃》Becoming BEAUVOIR:A Life。波娃在世時,就已寫下許多回憶錄,但礙於時空背景、社會觀念且涉及他人,所以仍有許多細節被藏匿、許多真實心情被噤聲。Kate Kirkpatrick 這本最新傳記《成為西蒙波娃》,則全盤檢視過往波娃的自述,綜合最近幾年才公開的波娃日記與私人信件,補足過往未曾被看見的細節,也澄清社會與時代對她的種種誤解和批評,還原了立體而動態的細微面貌。不僅能讓我們全面且清晰地看見波娃與她所處的時代境況,看見她如何奮力回應那些阻礙與挑戰,更讓我們藉由審視不同時代的另一個靈魂,來更深刻理解自己的時代與自身所抱有的價值觀她的一生精采動人,有對自由的沉思,對真理的信仰,對自身不完美的真誠反省與無懼批判,也有熾熱的戀情。她也實際推動了世界各地的女性權益,讓女性更能為自己而活。此書利用最新公開的日記、信件等私人材料,重新檢視波娃過往的傳記、回憶錄、訪談之內容,也讓讀者重新認識過往那個仍舊嚴重性別不平等的年代。記住歷史,才更能理解平權之珍貴,也才更能在觀念上持續進步。另一方面,除了性別議題,更重新建立起波娃身為哲學家的一面,帶領讀者一窺她如何思索「存在」,並且「活出」哲學。波娃與沙特的感情,不只是世間一般情愛,更帶有深邃的哲學思辨、理智批判,最後,更會感動於他們智識的交織。
⠀⠀⠀⠀⠀
還有幾日前做了贈書活動,傳奇紀實攝影師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的口述傳記《#重回大地:薩爾加多的凝視》。1944 年出生於巴西鄉下,薩爾加多從小接觸大自然,父親是農場主人,希望他接管農場或是成為律師,但隨著庫比契克,當上巴西總統,國家經濟復甦,薩爾加多決心要成為經濟學家。1964 年,布朗庫元帥發動軍事政變,民間爆發大規模的抗議運動,為了逃離危險,他和妻子蕾莉亞於 1969 年踏上海外流亡之路,前往巴黎。在巴黎讀完經濟學博士班課程後,他為倫敦國際咖啡組織工作,享有優渥的薪水,在此時,他擁有人生第一台相機,短短時間,他已陷進了攝影的魅力之中,甚至決定放棄經濟學家的身分,成為攝影師。薩爾加多曾為知名的伽馬圖片社和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工作,並於 1994 年自立門戶,和妻子蕾莉亞成立了亞馬遜影像圖片社。2016 年,他被選為法蘭西藝術院攝影組院士。攝影是他的語言,照片是他表達的方式,富含著他的思想、成長歷程與人生經驗。
⠀⠀⠀⠀⠀
當然,另一本重量級作品《#我的奮鬥2:戀愛中的男人》,也是這批書單中不可忽視的一本,《我的奮鬥》為 2009 至 2011 間挪威最重要的當代作家之一卡爾・奧韋・克瑙斯高所創作的半自傳小說,共六冊,主題分別為:死亡、愛情、童年、工作、夢想與思考。克瑙斯高在第一部《父親的葬禮》以死亡作為開篇,談論了父親於他的意義及父親悲慘的晚年,他大膽地揭露了自己的生活,直白且露骨的創作風格吸引了無數讀者,光是在挪威的銷量就突破了五十萬冊。在接續的第二部《戀愛中的男人》裡,他描寫的是如何與第二任妻子墜入愛河的故事。 從追求、戀愛、結婚到生子,克瑙斯高完整地記錄了一段愛情中最熱烈與最黑暗的時刻。
⠀⠀⠀⠀⠀
以及,個人相當喜愛的作家《淘金殺手》派崔克德威特新作《#野蠻法國行》,同樣被改編成電影,敘述豪門寡婦法蘭西絲的人生計畫:就是在沒錢之前死掉。沒想到二十年過去,她還活著,她與獨子馬爾康幾乎將丈夫的遺產揮霍殆盡,於是決定拋下紐約的一切,不與任何人道別,帶著僅存的現金和已成年的兒子一同前往巴黎,還有家中的老貓小法蘭克,因為法蘭西絲相信死去丈夫的靈魂在貓身上。佔有慾強、咄咄逼人的寡婦母親,和優柔寡斷、似乎不想長大的成年兒子,看似不和的兩人,一路上演鬧劇般的互不相讓,古怪的默契又意外令人動容。然而,紐約客的聰明和刻意的儀態終究掩飾不了內心劇烈的傷痛。名流富豪的生活絕非人人都能擁有,卻也沒有人能不活在他人的目光下,看似「野蠻」的儀態和沒有限制的人生,不代表一切可以自由選擇,生命有各自的泥淖。卡繆曾說,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全書看似諷刺上流社會,其實在荒謬與鬧劇背後,作者始終有意藉由「不尋常」的人物,探索人的「處境」。如同前作《淘金殺手》,作者派崔克德威特的小說語調再輕鬆滑稽、漫不在乎,情節再荒謬歪樓,對白再辛辣好笑,都不妨礙他冷不防地拋出值得深思的哲學問題,人要去哪裡才能活得自由?天生氣場難自棄的法蘭西絲當然有被討厭的勇氣,她看似什麼都不缺,誰能明白她缺少什麼?又有多少人能夠像她這樣野蠻地活著?結局令人回味無窮。
⠀⠀⠀⠀⠀
還有《#在所有母親之間》也頗具吸引力,是主人翁布萊絲向前夫敘述她身為母親的困境與遭遇,與讀者開展一部懸疑驚悚的家庭故事。布萊絲的不安溯源家族三代,她的母親,以及母親的母親都不是稱職的媽媽,每個母親都以防衛甚至折磨的方式對待女兒,而長大後她也成為一位看似神經質的媽媽。當女兒薇歐列忒出生後,布萊絲的期待破滅了,她感受到雙方不對盤,女兒總是乖戾而拒絕合作,當她抱起女兒想要安撫卻換來尖叫淒厲,她甚至覺得自己目睹女兒惡魔般的行為。然而,薇歐列忒在爸爸面前卻表現像個小天使,夫妻之間逐漸產生裂縫。後來,弟弟山姆出生,在兒子身上,布萊絲終於找到期盼已久的親子之愛,薇歐列忒似乎也愛這位弟弟,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撕裂了她的家庭,當她重新回想起來驚覺,女兒好像伸手推了這一切。親子關係是自古以來的課題,愛與恨,教與養,各種心理戰爭,本書帶領讀者進入一位母親的告白,驚悚的氛圍讀來心驚膽戰,故事的轉折讓人感到唏噓,震撼之餘也讓人反思自己與家人的親密關係。
⠀⠀⠀⠀⠀
馬奎斯的另一本書又出版了,《#苦妓回憶錄》是他對愛情的禮讚,也是一首獻給生命的頌歌,更是他寫給遲暮人生的最後一封情書。晚年與病魔纏鬥多時的馬奎斯,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他幾乎取消一切公開活動,全力投入回憶錄與這本封筆之作。書中每天都走在死亡邊緣的老記者猶如馬奎斯自己的化身,他藉由主角放蕩又純真的心路歷程,讓我們知道人生最悲慘的莫過於孤獨死去。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愛,生命也許無法抵擋時間的流逝,但真摯的情感卻永遠都不會消失。以及,米蘭昆達拉的《#相遇》,他與文學、美學、藝術的相遇。相遇是「石火,電光,偶然」,雖然短暫,未必深入,但有時卻足以啟發一場偉大的文學邂逅和思維激盪,甚至影響小說藝術的歷史與生命。本書便收錄了昆德拉與其所崇敬的小說家、藝術家和偉大作品之間難忘而驚喜的相遇,透過隨筆、論述及訪談,暢談他所熱愛的文學、美學與藝術,也讓我們得以走入昆德拉龐大而深邃的思考世界,一睹這一次次相遇所迸發的思想火花。
⠀⠀⠀⠀⠀
最貼近這個當下的小說,是普立茲獎得主勞倫斯萊特的《#十月終結戰》,故事從日內瓦一場世界衛生代表會開始,印尼一個難民營出現 47 人死於急性出血熱,僅被當作小事提出,出席會議的美國 CDC 副主任、流行病學家亨利帕森斯卻認為情況並不單純。亨利受託,親入險境尋找病原體,卻先受政治阻撓、後遭神秘病毒困住,同時,令人擔心的事正要發生:一名感染者正前往每年有數百萬信徒聚集的聖城麥加,參與朝聖之旅。感染果然一觸即發,沙烏地阿拉伯官方下令封城,但三百萬朝聖者能一個人都不離開?疫情入侵美國,國土安全部副主任對可能發生的生物戰能做出正確回應?全球旅行頻仍的時代,一場大流行挑戰了裂痕重重的全球關係,病毒侵襲的不只是生命,還有支持文明的各種體制。書中的微生物學家、流行病學家在發現了可怕的流行病毒後,不惜親身歷險,尋找解決讓世界陷入困局的神秘病毒起源和治癒方法,萊特透過小說對所有第一線醫護專業人員致敬,在這個圍繞醫學、政治、科學與人性的故事中,我們更得以知道他們存在的重要性。
⠀⠀⠀⠀⠀
壓軸的是一本華文小說與韓國小說,鄧觀傑《#廢墟的故事》以八篇短篇小說組成,地景從馬來西亞首都西北的小鎮漂洋過海來到台北的邊陲地帶頂樓加蓋公寓。從異文化的邊陲到異國城市的邊陲,語言、文化的差異讓敘事者重新學習,學習如何透過敘事重新站立在世界的中央。國家,民族,地域,家庭與個人,鄧觀傑試圖為這些問題提出階段性的解答,作為青年時期的終結。「童年,是作家的提款機」鄧觀傑的這台 ATM 似乎沒有提款的上限,源源不絕的情節漫布在每則短篇裡。
⠀⠀⠀⠀⠀
而閔智炯的《#她厭男她是我女友》,敘述主角金勝俊再次遇見她時,是在要求墮胎合法化的示威現場,這個讓他思念多年的初戀情人,會成為人們口中的「女性主義者」,而最沒料到的是,他發現自己再次無可救藥地愛上她。儘管網路上、好友間充斥各種對女性主義者的批評,勝俊仍深信兩人的邂逅是命運給的第二次機會。但她卻斷言他們之間不可能,最後還提出交往的條件:如果勝俊先想要分手,就要給她一百萬。勝俊不過是想談一場平凡的戀愛,卻沒有一件事情照著他的想像發展,彼此價值觀的歧異讓他的壓力日漸累積,終於在某個事件後徹底爆發開來。作者初戀是在國三時,大學二年級正式談了第一次戀愛,發現自己好像有戀愛的天賦,所以努力發揮才能地戀愛和分手。2016 年受到「江南殺人事件」的衝擊,開始研究女性主義,深刻體認到女性主義對人際關係和愛情的影響,而這部小說便是這些體認的成果。
⠀⠀⠀⠀⠀
⠀⠀⠀⠀⠀
⠀⠀⠀⠀⠀
(以上文字節錄自各出版社書介。)
笑忘書 失去的信件 在 皇冠文化集團- ▎《笑忘書》40周年紀念版選摘 的必吃
·《笑忘書》40周年紀念版選摘:失去的信件(上) 在從前的日子裡,歷史還是緩緩前行的,為數不多的事件在人們的記憶裡悠然留下身影,交織成眾人熟悉 ... ... <看更多>
笑忘書 失去的信件 在 笑忘書-張敬軒連續劇續集-容祖兒三生三世 - YouTube 的必吃
今晚揀咗 笑忘書 同劇集medley 送畀大家,希望大家都鍾意 ... 晴或暗怎麼走就像連續劇也欠缺安穩或者於某集我可抬頭欣賞到你或者一轉念便要 失去 你或者 ... ... <看更多>
笑忘書 失去的信件 在 [心得] 笑忘書(米蘭昆德拉以及其他..) - 看板book 的必吃
https://yajing.wordpress.com/2009/04/12/%E5%AF%AB%E4%BD%9C%E7%8B%82/
寫作狂
當社會發展足以實現以下三項基本條件的時候,寫作狂(想書寫的狂熱)必然會如
流行病一般肆虐:
1.高水準的社會福利,讓人們得以從事些無用的活動;
2.社會的高度原子化,導致個人與個人之間的普遍殊離;
3.一個國家人民的生活哩,完全沒有大規模的社會變動。(就此觀點而言,我覺得
什麼事也不會發生的法國是很典型的,該國作家的比例比起以色列高出二十一倍。…)
《笑忘書》p.104~105
笑忘書的圖像
我第一次看米蘭昆德拉的小說,是大學的時候,看的是非常有名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大概十九、二十歲左右。我的第一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借給了學妹,然後學妹
過世了,如果她的媽媽有連同那本小說和她寫給我的筆記本一併燒給她,也是不錯。
然後我買了第二本,借給姊姊看,姊姊可能以為我要給她的(就像後來貓先生可能只是要
借我《新罕布夏旅館》,後來竟然很驚訝地聽我說我在顧店的時候拿出這本小說看到睡著
把口水流在小說上,只好連忙說是本來就要送我的…),姊姊在那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
輕》上面直接畫重點、寫註解、寫感想…。
然後,我到底有沒有買第三本《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我也忘了。書櫃上好像就沒有這本書了,我大概放棄了跟這本書的緣分了吧。但我對該部
小說裡的女主角泰瑞莎,腋下總是挾著《安娜卡列尼娜》印象頗深刻,以致多年後自己讀
分成上下兩大厚冊的《安娜卡列尼娜》的時候,十分「原來如此」地認為(是有點無厘頭
啦),為何她總是把她挾在腋下,是因為那部小說實在太厚了的關係,一時讀不完,只好
帶著走。
後來米蘭昆德拉我又買了《生活在他方》,同時我也讀一些伊塔羅卡爾維諾;很長一段時
間這兩人的風格我有點搞混,直到最近,讀《笑忘書》以前讀了卡爾維諾編著的《義大利
童話》,再之前讀米蘭昆德拉的《身分》,非常成功地辨識出兩人的不同。最大的不同是
中歐與南歐背景,似乎真的影響了他們寫作樣貌。
南歐的卡爾維諾比較濃郁難解,中歐的米蘭昆德拉則比較冷冽嘲弄。
*
以下是4/9手寫在筆記本上的《笑忘書》閱讀心得。
*
當喜歡某位作家而不自主地想讀更多他的東西的時候,你就真的讀得越來越多了,但也在
這當中,這位作者的許多背景,瞭若指掌,或好或壞;有可能開始厭倦,有可能更加著迷
。或者以自己的方式,開始另一場拼湊與理解之間的故事。
《身分》裡,男主角,有一個叫F的朋友。他(男主角)不能忍受某一次他不在的場合裡
,眾人對他激烈以至於最後使他失去工作的批判裡,F在場,卻未發一言,為他說話,然
而,在事後,F心中或許還以為,自己十分夠義氣,沒有在那一面倒的氛圍裡附和加入批
判,F覺得自己守住了。
在《笑忘書》裡,則有許多20世紀中期,中歐受共產黨影響、統治的描述,其中未遠走他
鄉的知識份子,在中期之後,漸受迫害,失去工作,甚至最後仍是被迫非法離境…而那迫
害的過程裡…東方世界的我們較熟悉的是文化大革命,批鬥大會…等等,但反正共產黨的
手法舉世皆然,於是那種被挑出來批鬥然後放逐(勞改)是不是和《身分》所描述的那段
相同呢?只是《身分》所描述的卻已先剔除政治因素,以及連做的恐懼,啊!或許正因如
此,造成主角與其友認知(友誼的背叛或忠誠)的落差,而這不僅只是街頭巷議的可畏人
言、八卦嗑牙的閒談而已,那可嚴重多了!
還有熱切說話的人…(這兩部小說裡都有描述到,可知對米蘭昆德拉的人生經驗裡有頗深
刻的體會)。
噢,在那個還收紙本稿紙的時代…。
*
欸,畢竟在我十六歲投稿第一篇小說的時候,是紙本時代的。
關於「寫作狂」的描述,實在令人拍案哪,這樣的嘲弄方式,又和馮內果稍有不同,馮內
果是那種幾乎會令人氣到跳腳的程度,而米蘭昆德拉則稍微敦厚一點,說得是事實啊,而
且不是故意去戳刺什麼可笑的部分的那種。
嗯,寫作狂,在現今時代,又是另一種樣貌了,妳說是不是?我們blog我們twitter,我
們facebook,我們plurk,我們album…,告訴所有特定或未知的大眾。
這可以提及那個「網路的公共空間」這回事的。
在《笑忘書》那些段落的前後,作者還提到有一種書寫是私密的,絕對私密,一旦被非目
的對象閱讀過,就是被踐踏了,甚至玷汙了;而有另一種寫作則是完全公開,是一種生活
上其實沒甚麼要緊的事,但你就是很想告訴誰,但是你的妻子不肯聽,或你的孩子不肯聽
,所以你幻想著,或實際去執行了,去寫作,對著未知的大眾。
在網路上,我們陳述的對象,是已知的私密對象(鎖了密碼的網誌或相簿)或公開的大眾
(四處轉貼的讀書心得、美食品嘗心得、最新電影觀看心得等等)?
是不是還挺有趣的呢?
不過我也實在覺得,一邊blogging這篇文章,一邊覺得:欸,這麼無聊的心得文,真的好
乏味、好乏味好乏味!!哈哈。總而言之,對著未知對象的自言自語,正如克里斯朵曾問
的:「妳為什麼要自言自語給別人看呢?」嗯…希望有機會拜讀mattel同學的博士論文嘿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19.7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