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941年戰前香港電影片段綜合。八十二年前【 存世可播放最早香港粵語片】(全新補加香港外景片段版)
1938年「太平洋上的風雲」
1938年拍攝「游擊進行曲」
1939年「南國姊妹花」
1940年「前程萬里」
1941年「民族的吼聲」
1941年「痴兒女」
☆香港電影由1914年開始【莊子試妻】至1948年底香港生產了近900部電影, 但因種種原因, 幾乎全部失傳, 尤其是戰前的, 日佔時期的電影, 剩下的不到10部。
☆1938年《太平洋上的風雲》香港國防電影,邵氏前身天一影片公司出品。由侯曜執導。李綺年、羅品超、劉克宣、等主演。
☆1938年拍攝《游擊進行曲》司徒慧敏導演 李清 金玲 張瑛 曹達華等主演。
司徒慧敏把對戰爭的反思,還原到人性的基礎上,用不少篇幅描寫兩名血性皇軍對戰爭深惡痛絕,表達出戰爭同樣為日本百姓帶來痛苦之同情,令本片突破國防片既定的敵我立場。在那個時代環境及民眾情緒下,這種反思實在難能可貴,可惜電影在1938年拍成後,被當局要求刪剪二千多尺菲林(約二十多分鐘片段),修剪版延至1941年改名《正氣歌》與觀眾見面。
☆1939年《南國姊妹花》由吳楚帆,胡蝶影主演
當年紅星胡蝶影的胡蝶影影業公司創業作,也是她結婚息影前傾力泡製的最後一部電影。片段出現今已消逝馬坑涌礦石山下,村徑和農圃間有一條古老鄉村傳說 位置即在今土瓜灣遊樂塲體育館土瓜灣道,新山道,九龍城道一帶.今天已變作石屎森林
30年代在馬坑涌側的北帝街曾有五間片塲,30年代邵氏前身(天一港廠)也在土瓜灣北帝街開設。
☆1940年《前程萬里1941年(國粵雙語片)香港抗戰影片,由蔡楚生導演,李清、容小意、李景波等主演。影片講述三位在香港艱難討生活的男女,回內地參加抗戰的故事。
☆1941年《民族的吼聲》1941年出品(粵語片)該片由湯曉丹執導,張瑛、馮峰、馮應湘、吳回等領銜主演。影片表現了從內地逃到香港的有錢人和貧苦大眾截然不同的人生觀。
☆戰前已拍好《痴兒女》在日佔時1943年香港公映,改編自傑克的愛情小說,由汪福慶導演、吴楚帆、白燕及紫羅莲主演,故事曲折動人。
#歷史時空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乙丑歲赴試幷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爲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爲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邁陂塘》 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
痴兒女 在 歷史時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938年-1941年 八十二年前【 #存世可播放最早香港粵語片】(全新補加香港外景片段版)
1938年「#太平洋上的風雲」
1938年拍攝「#游擊進行曲」
1939年「#南國姊妹花」
1940年「#前程萬里」
1941年「#民族的吼聲」
1941年「#痴兒女」
☆香港電影由1914年開始【莊子試妻】至1948年底香港生產了近900部電影, 但因種種原因, 幾乎全部失傳, 尤其是戰前的, 日佔時期的電影, 剩下的不到10部。
☆1938年《太平洋上的風雲》香港國防電影,邵氏前身天一影片公司出品。由侯曜執導。李綺年、羅品超、劉克宣、等主演。
☆1938年拍攝《游擊進行曲》司徒慧敏導演 李清 金玲 張瑛 曹達華等主演。
司徒慧敏把對戰爭的反思,還原到人性的基礎上,用不少篇幅描寫兩名血性皇軍對戰爭深惡痛絕,表達出戰爭同樣為日本百姓帶來痛苦之同情,令本片突破國防片既定的敵我立場。在那個時代環境及民眾情緒下,這種反思實在難能可貴,可惜電影在1938年拍成後,被當局要求刪剪二千多尺菲林(約二十多分鐘片段),修剪版延至1941年改名《正氣歌》與觀眾見面。
☆1939年《南國姊妹花》由吳楚帆,胡蝶影主演
當年紅星胡蝶影的胡蝶影影業公司創業作,也是她結婚息影前傾力泡製的最後一部電影。片段出現今已消逝馬坑涌礦石山下,村徑和農圃間有一條古老鄉村傳說 位置即在今土瓜灣遊樂塲體育館土瓜灣道,新山道,九龍城道一帶.今天已變作石屎森林
30年代在馬坑涌側的北帝街曾有五間片塲,30年代邵氏前身(天一港廠)也在土瓜灣北帝街開設。
☆1940年《前程萬里1941年(國粵雙語片)香港抗戰影片,由蔡楚生導演,李清、容小意、李景波等主演。影片講述三位在香港艱難討生活的男女,回內地參加抗戰的故事。
☆1941年《民族的吼聲》1941年出品(粵語片)該片由湯曉丹執導,張瑛、馮峰、馮應湘、吳回等領銜主演。影片表現了從內地逃到香港的有錢人和貧苦大眾截然不同的人生觀。
☆戰前已拍好《痴兒女》在日佔時1943年香港公映,改編自傑克的愛情小說,由汪福慶導演、吴楚帆、白燕及紫羅莲主演,故事曲折動人。
#歷史時空
痴兒女 在 簡碧燕(小燕子)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叫生死作相思。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裡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情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深不墮輪迴。
一生為情所累而不自知。
人生八苦,愛別離最苦。
情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
看破、放下,雖知易行難,卻是我們必修的功課
此生不了,來世再修。
一聲「阿彌陀佛」念的不是有所求的什麼;而是自己的心。
唸佛去!!!
痴兒女 在 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乙丑歲赴試幷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壘石爲識,號曰“雁丘”。同行者多爲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邁陂塘》 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緲萬里層雲。
千山暮雪﹐隻影為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
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這首詞名爲詠物,實在抒情。作者馳騁豐富的想象,運用比喻、擬人等藝術手法,對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開了深入細緻的描繪,再加以充滿悲劇氣氛的環境描寫的烘托,塑造了忠於愛情、生死相許的大雁的藝術形象,譜寫了一曲悽婉纏綿,感人至深的愛情悲歌。詞作中大雁的慘死正象徵着青年男女純真愛情的禮讚,其中深深寄託了詞人進步的愛情理想。詞中以帝王盛典之消逝反襯雁丘之長存,正說明純真愛情在詞人心目中有着至高無上的地位,也是詞人樸素的民本思想的折光。詞中寫殉情之雁不會與鶯兒、燕子一樣化爲黃土,正是強調其忠於愛情的精神不朽。詞人站在歷史的高度,寫出了這種精神的永不磨滅,使讀者不能不佩服他的驚人識見。這首作品中的崇情意識,與遼金文學率真尚情之傳統一致,和詞人年少之浪漫癡情有關,也與《董解元西廂記》和後來元雜劇肯定個人價值和慾望的精神相通。全詞情節並不複雜,行文卻騰挪多變。圍繞着開頭的兩句發問,層層深入地描繪鋪敘。
有大雁生前的歡樂,也有死後的悽苦,有對往事的追憶,也有對未來的展望,前後照應,上下聯,寓纏綿之情於豪宕之中,寄人生哲理於情語之外,清麗淳樸、溫婉蘊藉,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元好問的詞作以雄渾博大見長。在這首詞中詞人以健筆寫柔情,熔沉雄之氣韻與柔婉之情腸於一爐,確實是柔婉之極而又沉雄之至。清人劉熙載評元好問詞時說“疏快之中,自饒深婉,亦可謂集兩宋之大成者矣”(《藝概·詞曲概》)。這首《雁丘詞》正是摧剛爲柔,“疏快之中,自饒深婉”的範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