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6(一)
[100題生活題目]NO.82讀書會
最近以神秘來賓的身份
參加朵系舉辦的微光讀書會。
朵希・數字讀心術
朵希是教我算彩虹數字的老師,
但是她的興趣和身份其實非常的斜槓,
我們也會私底下交換很多意見~
這次要討論的書籍,
是我一直很感興趣的「請問財富」
請問財富的書籍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6665
我曾經在去年的時候,
讀完這本書寫了3篇的心得,
結果朵希看到這本書後很喜歡,
還推廣給台北的講師朋友
意外的了變成小小的話題
該說是無心插柳柳橙汁(?
後來朵希辦了實體讀書會
也把這本書也納入其中,
每次只講兩個章節,
跟讀書會成員細細討論,
後來參加的朋友還打上詳細的心得,
讓人在南部的我非常羨慕。
疫情後許多讀書會都改成線上了,
這次終於讓我有機會可以參與討論。
以前我還覺得自己沒有必要參加讀書會,
書這種東西我自己讀都讀不完了,
還跟人討論幹嘛?
而且想到要跟人交流
下意識就覺得會有很多麻煩,
弄不好還是直銷該怎麼辦?
但是我後來受朋友的邀約,
組了一個只有4人的小小線上讀書會
裡面的成員都是經營個人品牌和繪圖
有一定程度的知識型網紅,
思維也非常成熟,而且還有各自的專長,
自律性強,都在努力把知識做變現。
每個禮拜在書籍見解、個人品牌經營
心得上面,常常就討論超過3個小時,
經驗值也蹭蹭的往上漲,
不禁覺得跟對的人討論真是太有意義了!
這次微光讀書會參與前,
我事先做了簡單幾張簡報,
因為主要是討論不是上台報告,
不是照著唸書中的內容就好。
所以還是在書中尋找可以拿來討論的問題
對大家進行提問。
#讀書會印象最深刻的事
#心若不正靠外在招財儀式和物品仍無用
書中的章節有說到,
如果想靠外在的宗教儀式或者招財道具
進行招財,
但如果自己的心像已經染色的抹布,
沒有時時清潔讓抹布變得潔白
(意指自身的私慾、負面的意念)
那麼做這個儀式也只是暫時的影響,
之後還是會恢復原來的樣子,
參加到不好的儀式甚至有負面的影響。
最根本的富有之道是
「不做傷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
那麼參加宗教儀式和道具是有加乘幫助的,
只要做到上面這點,你的將永遠不會貧窮,
而是走向富裕之道。
傷害他人好理解
但是傷害自己就比較模糊了,
書中說像是抱怨事情、自責、
自我攻擊、貶低都算是傷害自己。
我想搞不好晚睡、做對健康有壞處的事也算呢。
我想自己蠻常傷害自己的部分,
應該是自責和焦慮上面吧?
要真的比較用心在處理對自己的情緒,
努力學習愛自己。
「不做傷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
雖然這句話很簡單卻富含哲理,
執行起來很花心思,
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句話。
#消除負能量的方法
我們討論怎麼消除自己的負能量,
有人分享說自己會在房間點薰香蠟燭,
看著蠟燭一點一滴的燒光,
煩惱也跟著蠟燭被燒掉了。
朵希也分享了
可以點燃鼠尾草、聖木的方式
做淨化空間的動作,讓心靈快速回覆平衡。
當身心靈都處於向上的狀態,
一切順流順心才容易心想事成。
#貧窮感和富有感的交流體悟
印象最深刻的是
我和一個富有感的女生對談。
她的聲音聽起來
是個很豪爽的女生,
她分享自己對於花錢上面
花的很大方,常常到月底快沒薪水。
但她非常相信自己在沒錢的時候,
會有錢自動進來不會餓死。
而如同她相信的那樣,
總是在她需要錢時就會有筆錢意外進帳。
但是她還是需要存款,
所以她會購買保險或定存的方式把錢變不見,
然後她就有動力賺更多的錢。
她給我一種富意識的感覺,
「相信錢永遠都會流向自己」
這種自信展現在對話中。
我聽到這裡很詫異,
因為我以前相信自己沒有能力
駕馭超過2萬元的存款,
只要存款超過2萬元,
就會被我拿去旅遊或是亂花掉。
所以為了能夠存錢,
我也用了定存、買保險的方法
把自己的錢「變不見」
存摺裡的現金數字不會超過2萬元。
但是我只會產生我好窮、沒有錢、
我不配的匱乏感,
吃一頓500元的餐點
就覺得好貴好貴,心好痛。
我不大敢花錢吃好的穿好的,
更別說花錢上課進修,
我認為錢就是要存起來不要亂花,
只給自己很少的零錢,
像是一個月兩千元去約會。
然後保持這個想法多年,
我沒有賺得更多錢,
而是一直在我好窮的感受之中
反覆省著過著日子。
直到我放棄這個方法,
從根本提升自己的金錢藍圖
多學習有錢人的思維,
和感恩自己擁有的東西是如此的多,
相信自己是值得好的對待。
直到現在,我可以駕馭30多萬的金錢,
在股市的海嘯中
拉穩心帆,耐心等待。
而我有自信未來可以駕馭1000萬
以上的金錢,
打理好自己的未來。
從這裡讓我學到,
原來同一個方法
展現出來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呢!
覺得很有趣,
這次的讀書會讓我有許多的收穫。
題外話,本次讀書會的視覺筆記,
我使用Ipad的Goodnotes筆記軟體
繪製的,也參考釘圖上的視覺筆記
風格和版型做為練手。
不知道大家對於這樣的表現方式
有什麼感想呢😄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100道生活題目
#請問財富
#微光讀書會
#第一次去當神秘來賓
#異業合作歡迎私訊三妍良語
#圖文合作歡迎私訊三妍良語
「異 數 風格 比 薪水」的推薦目錄:
- 關於異 數 風格 比 薪水 在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自我成長書籍實踐報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異 數 風格 比 薪水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異 數 風格 比 薪水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異 數 風格 比 薪水 在 [心得] 異X風格旅行社-不受尊重的面試經驗- 看板Salary 的評價
- 關於異 數 風格 比 薪水 在 異數風格旅行社ptt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異 數 風格 比 薪水 在 異數風格旅行社ptt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異 數 風格 比 薪水 在 異數風格旅行社有限公司 | 異數宣言ptt - 訂房優惠 的評價
異 數 風格 比 薪水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個恍神,就忘了分享上個月入手的書,真的不得不說,現在是靜下心來好好閱讀最合適的時刻,雖然整體購書量下降,但書中的含金量卻始終沒有變過,依然很多好書、值得細細咀嚼的作品持續出版,大家不妨參考一下,而且七月的書豪華非常,待上市後再與來一一分享。
⠀⠀⠀⠀⠀
先看六月份選書,其實早已讀完,但尚未分享,是已經單獨介紹過的「幡」書系第十一本:林芙美子的《#浮雲》曾由日本昭和時代最重要的導演成瀨巳喜男於 1955 年改編為同名電影,同時也是他的生涯代表作之一。「我想寫人的命運。我想寫在不合理的世界裡,無以名狀、存在於小說外側的小說。」由紀子為了擺脫與伊庭的祕密戀情,自願來到越南擔任軍方打字員,眼見整個世界在戰火底下動盪不安,此地安逸反而有如化外之境,由紀子不禁與富岡愈靠愈近,陷入另一段無法自拔的不倫戀情。戰爭結束後,兩人重返日本,卻始終無力攜手從頭來過。愛情的磨難,始於幻滅以後,因為徹底絕望,才更壓抑不住對希望的渴求。「我是宿命論的流浪者。我沒有故鄉。」在初版即暢銷六十萬冊的《放浪記》當中,林芙美子為自己寫下最佳注解,倘若令其成名的《放浪記》是一生只有一次的迷醉青春,生前最後一部完整長篇小說《浮雲》,便是她人生集大成的終極巨著。林芙美子曾任二戰時期筆部隊、國際交流作家、戰地記者,作品中可見豐富的異地見聞,堪稱日本女性旅行文學先鋒,其徘徊於婚姻制度之外的虛無愛情觀,時似自我放逐,時似毅然獨行,亦為人稱頌,本書描寫無法圓滿的不倫戀情,呈現日本戰後的舉國頹敗,藉由無處可去的情欲書寫重省生之意義。《浮雲》不僅是林芙美子人生最後一部完整長篇小說,更可謂其畢生最高傑作。
⠀⠀⠀⠀⠀
其次,是原本考慮要選的拉丁美洲作家胡安卡洛斯奧內蒂《#短暫的一生》,此書不容易閱讀,卻相當值得挑戰。胡安瑪利亞布勞森才被廣告公司資遣,他的妻子此時卻罹患乳癌,失去一邊乳房。在妻子罹病後,布勞森接下朋友寫劇本的工作。在劇本裡,布勞森虛構一座名叫聖塔瑪利亞的城市,主角名叫亞瑟,他借用亞瑟來體現自己對波特萊爾的「惡」的渴望,他沉浸在虛構的情節中。布勞森的劇本設計亞瑟的鄰居住著一名叫葛嘉的女子,他常自房間薄牆聽到或偶爾偷窺到,繼而猜想葛嘉的生活與感情世界。葛嘉的職業是名妓女,緊挨著她的是皮條客。布勞森塑造的亞瑟形象,口袋裡總放著一把手槍,他讓亞瑟可以對葛嘉做出布勞森從來沒對妻子荷杜娣絲做過的事:在床上愛她的同時毆打她,而且打算殺她,一如卑鄙的皮條客對待他的妓女們一樣。奧內蒂是存在主義的信仰者,《短暫的一生》是奧內蒂樹立風格之作,採用大膽手法構思小說與人生的關係。奧內蒂的小說多以他的出生地蒙德維的亞,以及移居之城布宜諾斯艾利斯作為故事的發展背景,令人窒息的城市生活,一直是他小說中揮之不去的夢魘。他常常將經歷的人事物,清楚地折射在他的小說字裡行間。
⠀⠀⠀⠀⠀
接著,是非常高興能擔任推薦人之一的作品:《#成為西蒙波娃》Becoming BEAUVOIR:A Life。波娃在世時,就已寫下許多回憶錄,但礙於時空背景、社會觀念且涉及他人,所以仍有許多細節被藏匿、許多真實心情被噤聲。Kate Kirkpatrick 這本最新傳記《成為西蒙波娃》,則全盤檢視過往波娃的自述,綜合最近幾年才公開的波娃日記與私人信件,補足過往未曾被看見的細節,也澄清社會與時代對她的種種誤解和批評,還原了立體而動態的細微面貌。不僅能讓我們全面且清晰地看見波娃與她所處的時代境況,看見她如何奮力回應那些阻礙與挑戰,更讓我們藉由審視不同時代的另一個靈魂,來更深刻理解自己的時代與自身所抱有的價值觀她的一生精采動人,有對自由的沉思,對真理的信仰,對自身不完美的真誠反省與無懼批判,也有熾熱的戀情。她也實際推動了世界各地的女性權益,讓女性更能為自己而活。此書利用最新公開的日記、信件等私人材料,重新檢視波娃過往的傳記、回憶錄、訪談之內容,也讓讀者重新認識過往那個仍舊嚴重性別不平等的年代。記住歷史,才更能理解平權之珍貴,也才更能在觀念上持續進步。另一方面,除了性別議題,更重新建立起波娃身為哲學家的一面,帶領讀者一窺她如何思索「存在」,並且「活出」哲學。波娃與沙特的感情,不只是世間一般情愛,更帶有深邃的哲學思辨、理智批判,最後,更會感動於他們智識的交織。
⠀⠀⠀⠀⠀
還有幾日前做了贈書活動,傳奇紀實攝影師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的口述傳記《#重回大地:薩爾加多的凝視》。1944 年出生於巴西鄉下,薩爾加多從小接觸大自然,父親是農場主人,希望他接管農場或是成為律師,但隨著庫比契克,當上巴西總統,國家經濟復甦,薩爾加多決心要成為經濟學家。1964 年,布朗庫元帥發動軍事政變,民間爆發大規模的抗議運動,為了逃離危險,他和妻子蕾莉亞於 1969 年踏上海外流亡之路,前往巴黎。在巴黎讀完經濟學博士班課程後,他為倫敦國際咖啡組織工作,享有優渥的薪水,在此時,他擁有人生第一台相機,短短時間,他已陷進了攝影的魅力之中,甚至決定放棄經濟學家的身分,成為攝影師。薩爾加多曾為知名的伽馬圖片社和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工作,並於 1994 年自立門戶,和妻子蕾莉亞成立了亞馬遜影像圖片社。2016 年,他被選為法蘭西藝術院攝影組院士。攝影是他的語言,照片是他表達的方式,富含著他的思想、成長歷程與人生經驗。
⠀⠀⠀⠀⠀
當然,另一本重量級作品《#我的奮鬥2:戀愛中的男人》,也是這批書單中不可忽視的一本,《我的奮鬥》為 2009 至 2011 間挪威最重要的當代作家之一卡爾・奧韋・克瑙斯高所創作的半自傳小說,共六冊,主題分別為:死亡、愛情、童年、工作、夢想與思考。克瑙斯高在第一部《父親的葬禮》以死亡作為開篇,談論了父親於他的意義及父親悲慘的晚年,他大膽地揭露了自己的生活,直白且露骨的創作風格吸引了無數讀者,光是在挪威的銷量就突破了五十萬冊。在接續的第二部《戀愛中的男人》裡,他描寫的是如何與第二任妻子墜入愛河的故事。 從追求、戀愛、結婚到生子,克瑙斯高完整地記錄了一段愛情中最熱烈與最黑暗的時刻。
⠀⠀⠀⠀⠀
以及,個人相當喜愛的作家《淘金殺手》派崔克德威特新作《#野蠻法國行》,同樣被改編成電影,敘述豪門寡婦法蘭西絲的人生計畫:就是在沒錢之前死掉。沒想到二十年過去,她還活著,她與獨子馬爾康幾乎將丈夫的遺產揮霍殆盡,於是決定拋下紐約的一切,不與任何人道別,帶著僅存的現金和已成年的兒子一同前往巴黎,還有家中的老貓小法蘭克,因為法蘭西絲相信死去丈夫的靈魂在貓身上。佔有慾強、咄咄逼人的寡婦母親,和優柔寡斷、似乎不想長大的成年兒子,看似不和的兩人,一路上演鬧劇般的互不相讓,古怪的默契又意外令人動容。然而,紐約客的聰明和刻意的儀態終究掩飾不了內心劇烈的傷痛。名流富豪的生活絕非人人都能擁有,卻也沒有人能不活在他人的目光下,看似「野蠻」的儀態和沒有限制的人生,不代表一切可以自由選擇,生命有各自的泥淖。卡繆曾說,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全書看似諷刺上流社會,其實在荒謬與鬧劇背後,作者始終有意藉由「不尋常」的人物,探索人的「處境」。如同前作《淘金殺手》,作者派崔克德威特的小說語調再輕鬆滑稽、漫不在乎,情節再荒謬歪樓,對白再辛辣好笑,都不妨礙他冷不防地拋出值得深思的哲學問題,人要去哪裡才能活得自由?天生氣場難自棄的法蘭西絲當然有被討厭的勇氣,她看似什麼都不缺,誰能明白她缺少什麼?又有多少人能夠像她這樣野蠻地活著?結局令人回味無窮。
⠀⠀⠀⠀⠀
還有《#在所有母親之間》也頗具吸引力,是主人翁布萊絲向前夫敘述她身為母親的困境與遭遇,與讀者開展一部懸疑驚悚的家庭故事。布萊絲的不安溯源家族三代,她的母親,以及母親的母親都不是稱職的媽媽,每個母親都以防衛甚至折磨的方式對待女兒,而長大後她也成為一位看似神經質的媽媽。當女兒薇歐列忒出生後,布萊絲的期待破滅了,她感受到雙方不對盤,女兒總是乖戾而拒絕合作,當她抱起女兒想要安撫卻換來尖叫淒厲,她甚至覺得自己目睹女兒惡魔般的行為。然而,薇歐列忒在爸爸面前卻表現像個小天使,夫妻之間逐漸產生裂縫。後來,弟弟山姆出生,在兒子身上,布萊絲終於找到期盼已久的親子之愛,薇歐列忒似乎也愛這位弟弟,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撕裂了她的家庭,當她重新回想起來驚覺,女兒好像伸手推了這一切。親子關係是自古以來的課題,愛與恨,教與養,各種心理戰爭,本書帶領讀者進入一位母親的告白,驚悚的氛圍讀來心驚膽戰,故事的轉折讓人感到唏噓,震撼之餘也讓人反思自己與家人的親密關係。
⠀⠀⠀⠀⠀
馬奎斯的另一本書又出版了,《#苦妓回憶錄》是他對愛情的禮讚,也是一首獻給生命的頌歌,更是他寫給遲暮人生的最後一封情書。晚年與病魔纏鬥多時的馬奎斯,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他幾乎取消一切公開活動,全力投入回憶錄與這本封筆之作。書中每天都走在死亡邊緣的老記者猶如馬奎斯自己的化身,他藉由主角放蕩又純真的心路歷程,讓我們知道人生最悲慘的莫過於孤獨死去。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愛,生命也許無法抵擋時間的流逝,但真摯的情感卻永遠都不會消失。以及,米蘭昆達拉的《#相遇》,他與文學、美學、藝術的相遇。相遇是「石火,電光,偶然」,雖然短暫,未必深入,但有時卻足以啟發一場偉大的文學邂逅和思維激盪,甚至影響小說藝術的歷史與生命。本書便收錄了昆德拉與其所崇敬的小說家、藝術家和偉大作品之間難忘而驚喜的相遇,透過隨筆、論述及訪談,暢談他所熱愛的文學、美學與藝術,也讓我們得以走入昆德拉龐大而深邃的思考世界,一睹這一次次相遇所迸發的思想火花。
⠀⠀⠀⠀⠀
最貼近這個當下的小說,是普立茲獎得主勞倫斯萊特的《#十月終結戰》,故事從日內瓦一場世界衛生代表會開始,印尼一個難民營出現 47 人死於急性出血熱,僅被當作小事提出,出席會議的美國 CDC 副主任、流行病學家亨利帕森斯卻認為情況並不單純。亨利受託,親入險境尋找病原體,卻先受政治阻撓、後遭神秘病毒困住,同時,令人擔心的事正要發生:一名感染者正前往每年有數百萬信徒聚集的聖城麥加,參與朝聖之旅。感染果然一觸即發,沙烏地阿拉伯官方下令封城,但三百萬朝聖者能一個人都不離開?疫情入侵美國,國土安全部副主任對可能發生的生物戰能做出正確回應?全球旅行頻仍的時代,一場大流行挑戰了裂痕重重的全球關係,病毒侵襲的不只是生命,還有支持文明的各種體制。書中的微生物學家、流行病學家在發現了可怕的流行病毒後,不惜親身歷險,尋找解決讓世界陷入困局的神秘病毒起源和治癒方法,萊特透過小說對所有第一線醫護專業人員致敬,在這個圍繞醫學、政治、科學與人性的故事中,我們更得以知道他們存在的重要性。
⠀⠀⠀⠀⠀
壓軸的是一本華文小說與韓國小說,鄧觀傑《#廢墟的故事》以八篇短篇小說組成,地景從馬來西亞首都西北的小鎮漂洋過海來到台北的邊陲地帶頂樓加蓋公寓。從異文化的邊陲到異國城市的邊陲,語言、文化的差異讓敘事者重新學習,學習如何透過敘事重新站立在世界的中央。國家,民族,地域,家庭與個人,鄧觀傑試圖為這些問題提出階段性的解答,作為青年時期的終結。「童年,是作家的提款機」鄧觀傑的這台 ATM 似乎沒有提款的上限,源源不絕的情節漫布在每則短篇裡。
⠀⠀⠀⠀⠀
而閔智炯的《#她厭男她是我女友》,敘述主角金勝俊再次遇見她時,是在要求墮胎合法化的示威現場,這個讓他思念多年的初戀情人,會成為人們口中的「女性主義者」,而最沒料到的是,他發現自己再次無可救藥地愛上她。儘管網路上、好友間充斥各種對女性主義者的批評,勝俊仍深信兩人的邂逅是命運給的第二次機會。但她卻斷言他們之間不可能,最後還提出交往的條件:如果勝俊先想要分手,就要給她一百萬。勝俊不過是想談一場平凡的戀愛,卻沒有一件事情照著他的想像發展,彼此價值觀的歧異讓他的壓力日漸累積,終於在某個事件後徹底爆發開來。作者初戀是在國三時,大學二年級正式談了第一次戀愛,發現自己好像有戀愛的天賦,所以努力發揮才能地戀愛和分手。2016 年受到「江南殺人事件」的衝擊,開始研究女性主義,深刻體認到女性主義對人際關係和愛情的影響,而這部小說便是這些體認的成果。
⠀⠀⠀⠀⠀
⠀⠀⠀⠀⠀
⠀⠀⠀⠀⠀
(以上文字節錄自各出版社書介。)
異 數 風格 比 薪水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獨立餐廳做MealKit料理懶人包有優勢嗎?
疫情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避免外出,減少實體活動,我們取得大量的居家時間,飲食模式不同以往。這讓餐廳苦惱,卻讓雜貨零售商成長,其中,meal kit(料理懶人包)是銷售亮眼的一種產品。
Meal kit目前沒有妥適的中文翻譯,有謂快煮餐、食材配送、鮮食配送、餐點DIY配送箱,但我認為,都不若「料理懶人包」來得貼切。簡單來說,meal kit把生鮮食材、料理半成品與食譜捆綁在一起,比傳統意義的烹飪方便,因為食材已經幫你配好、處理好,還有料理步驟可供參考;又比外帶外送的餐點新鮮,因為你是自己動手做菜,現煮現吃。
台灣疫情升級、餐廳被禁止內用後,也有獨立餐廳推出meal kit,我最近反覆舉的例子就是Gēn Creative與Club Voilà(Ephernite子品牌),它們讓人耳目一新,不過,meal kit不是現在才在台灣問世。
早在2016年台北就曾有meal kit專賣店「Phoebe’s Kochhaus 菲比食事」,可惜走在太前面;Green & Safe的「食材百寶箱」也行之有年,唯欠缺食譜與配料、處理,可謂meal kit前身。至於現時有在營運、真正意義的meal kit品牌,台灣則有「樂煮 Let’s Cook」、「FoodGo Box 今晚想自己煮」等等。
疫情前,meal kit在台灣乏人問津;進入非常時期,至少我自己,才親身體驗meal kit的魅力。然而,進一步查閱資料後,我也才發現,meal kit這個六、七年前在國際募資市場非常火紅的網路新創項目,商業模式是遭受質疑的;疫情中,獨立餐廳推出meal kit,也只是一種變通之策。
本文將試圖探討以下議題:
1️⃣ Meal kit的市場概況為何?
2️⃣ Meal kit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3️⃣ 獨立餐廳做meal kit是否有優勢?
#MealKit的市場概況
Meal kit在台灣,是小眾之小;在國外,雖和傳統雜貨零售相比仍屬小眾,卻也發展出一定的市場規模,且有眾多業者。根據「Business Wire」的數據,美國是目前全球最大的meal kit市場,2020年的市場規模來到23億美元(註1);放大到全球的範圍,綜合「Business Wire」、「Grand View Research」的分析,2020年全球市場規模來到80億至100億美元之間,並預期接下來七年將以複合年均成長率約13%繼續茁壯,2027年全球可望達到200億美元的規模。
在美國,meal kit新創業者如Blue Apron、HelloFresh,零售巨擘如 Walmart、Amazon,以及某些獨立餐廳,都投入meal kit的競爭。Meal kit的產品也愈趨多元化,除了在餐點風格上的變化(各種異國料理)、飲食需求上的專精(如素食者、健身者),產品設定上,起初的「cook and eat」(需要或多或少的烹調)之外,也往「heat and eat」(不需烹飪、加熱即食)發展,這就比較像微波爐或烤箱加熱的電視晚餐了。
若查詢meal kit的歷史,一般認為以下二家瑞典企業為先驅:Middagsfrid,創立於2007年;以及Linas Matkasse,創立於2008年。二家公司目前都仍健在。
Blue Apron是美國市場的先行者,2012年誕生,據說參考了瑞典的Linas Matkass,雖然同期有HelloFresh(總部在德國)、Plated二家競業,Blue Apron獲得的媒體聲量與創投資金卻始終走在前面。然而,Blue Apron如同彗星路過,2017年在紐約證交所IPO可謂慘烈災難,其後每況愈下,疫情雖有幫助業績,現又回到掙扎狀態。
2016年時,美國已有超過150間meal kit業者,也歷經分眾化的過程(如專攻素食的Purple Carrot),在Blue Apron上市前後也有一波整併潮。現在,美國市佔最高的meal kit業者是HelloFresh,這家德商同時在十四個國家營運,美國是其主要市場,2020年美國的全年營收逼近25億美元,年成長率102.3%,也拜疫情所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零售巨擘、雜貨零售商加入戰局。Amazon在2017年併購美國有機超市Whole Foods引起業界波瀾,後逐步推出meal kit服務,去年才讓meal kit固定上架全美Amazon Fresh;也有幾間超市併購meal kit新創,如Albertsons收購Plated(2017)、Kroger收購Home Chef(2018)。Walmart也從2018年起推出自己的meal kit。
以上美國市場發展歷程,我將有另一篇專文提供更詳細的說明。
Meal kit新創業者的發展,為什麼會走到IPO困難,或者被雜貨零售商併購呢?這就和其商業模式有關了。
#MealKit的商業模式
Meal kit的訴求是什麼?我認為這個說法相當貼切:它是在餐廳內用、外帶外送、買菜自煮以外,第四種飲食消費行為,自給自足的程度,介於外送與自煮之間。
Meal kit比傳統烹飪方便許多,省時間省力氣,理由在於,它幫你完成規劃菜單、買菜、備料等等,在家自煮的繁瑣雜務;一道菜的內容,通常包含生鮮食材、醬汁、其他調味佐料、料理半成品以及食譜,某些食材甚至已經洗好、切好。對於廚藝欠佳的煮夫煮婦而言,meal kit是在家做出餐廳水準菜色的機會;對於熱愛嘗鮮的吃貨來說,meal kit也是拓展味蕾、嘗試異國風味的方案。當然,新鮮現煮也符合健康訴求,而針對有飲食限制或特殊飲食需求的消費者,例如素食主義、減脂增肌,某些meal kit特殊菜單也令飲食規範更好遵守。
這類料理懶人包,可謂數位時代的產物。Meal kit的先行者皆屬網路新創,設立之初就採取線上訂購與配送,且大多綁定 #訂閱制,以確保營收基礎。亦即,如今的meal kit產業是從線上起家的,實體零售在幾年後才跟進。並且,其初期成長大多來自都會區收入較高、年紀稍長的Y世代(1980年代、1990年代出生者),代表其消費門檻是比較高的—有數位能力,並擁有較多可支配所得。
這也預示了meal kit業者面臨的挑戰。
首先是價格。在美國,一人份的meal kit定價約莫介於8美元至12美元之間,差不多是在大眾餐廳能飽餐一頓的價格,也比傳統意義的買菜自煮貴上許多。方便性是要付出代價的,也限制了meal kit的目標客群。
再來,訂閱制反成為消費者卻步的理由。一般訂閱方案為一週二到四餐,視餐數與份量有不同的運費規則,基本上愈多餐就愈容易免運、單價也愈低,但愈多餐也代表消費者的承諾是愈高的。然而,我們都清楚每天的食欲變來變去,上餐館、叫外賣也很方便,更何況,有時候就是不想煮飯。假設我這週想少煮二餐meal kit?或者我接下來一個月都想休息?管理訂閱成了一件麻煩事;顧客忠誠度也不高。
因此,現時許多meal kit業者強調無需訂閱,或者管理訂閱容易,想取消、跳餐隨時隨地。
然而,為什麼網路新創meal kit業者起初會採取訂閱制?那是因為,業者必須綁定較高收入的用戶,才能彌補目標客群較小眾的落差,也才能彌補高昂的營運成本與費用。
開一家meal kit公司的成本與費用很高。你需要大量的人力來理貨與包裝,也需要大量的包材,物流與後勤也複雜,因為牽涉到容易腐壞的生鮮食材與料理半成品。行銷也花錢,因為要留住舊客很難,開發新客也面臨競爭。
於是,#營運成本高昂、#顧客忠誠度低,成為meal kit商業模式的二大弱點。
已經擁有基礎建設的零售巨擘與雜貨商,如Walmart、Amazon、Kroger,因此看到入市機會。這讓Blue Apron一類網路新創起家的meal kit業者面臨更沈重的壓力。
#獨立餐廳做MealKit是否有優勢?
了解meal kit的產業概況後,我們就會明白,獨立餐廳做meal kit,完全不能把自己當作meal kit業者。不僅沒那個資本,也不需要玩高營運成本、低顧客忠誠度的遊戲。但是,疫情中,餐廳被禁止內用的情況下,餐廳在思考能提供什麼不一樣的產品給消費者時,meal kit確實是一個選項。
亦即,把meal kit當作外帶外送的一種變形。
和傳統意義的外帶外送相比,meal kit作為一種料理半成品與食材的組合,交由消費者自己在家烹調,可以避免餐點在運送途中狀態劣化的風險。我們都清楚,外帶外送的餐點,和內用相比總是差一些,如果能讓我們說出「冷了也好吃」、「味道沒什麼改變」,就已經是高度讚美了。而meal kit,就是把料理的完成階段交到消費者手中,我們在家能夠掌握料理的狀態,關鍵的調味與備料,餐廳大廚又幫我們準備好了,所以好吃的機率會比較高。
#專業主廚的烹飪知識與技藝,可以發揮不同的創意。這仍然是 #廚師的主場。
不過,如同所有meal kit,價格會是一個問題。多數美國市場調查報告都顯示,meal kit定價偏高,是許多消費者不繼續使用服務的原因。獨立餐廳做meal kit,也會面臨價格怎麼設定的問題,即便用很好的食材,還有支持食材供應商的美意,但如果定價最終和內用差不多,或者不比外帶外送便宜,消費者就會開始打算。
於是再度顯示這個困境:以內用為主的獨立餐廳,除去內用服務後,其價值不容易被彰顯。除非已有堅強的品牌力,並已進入民生消費性用品(consumer packaged goods)的領域,否則,餐廳轉型推出商品,並不容易。
當然還是要再細分業態。獨立的fine dining餐廳,疫情中轉型做外帶外送、meal kit或其他商品,會相對困難,因為其提供給消費者的價值,較難被證明,業績因此難以和正常營運時齊平。客單價調低,量就要變大,但能變多大?客單價較高,量就會變少,而少了服務、裝潢、氣氛、美感等等現場體驗,非內用的定價,到底該怎麼定?怎麼做對餐廳是比較好的,能夠支付員工薪水、房租、食材費,是業主的數學習題。
一個餐廳做meal kit的正面案例是英國的小型披薩連鎖店「Pizza Pilgrims」。根據《華爾街日報》去年五月底的報導,Pizza Pilgrims在倫敦地區有十三間分店,去年推出「平底鍋披薩組合」,內含發酵好的麵團、番茄醬、莫札瑞拉起司與橄欖油,並有線上教學影片。報導當時,Pizza Pilgrims已售出一萬二千組,有10%回頭客。不過,披薩仍是相對適合外帶外送與商品化的品項,Pizza Pilgrims比單獨的餐廳也大上不只一個層級。
在談到為什麼做此披薩組合時,Pizza Pilgrims的創辦人Thom Elliot表示:「如果我們能打平收支,並且在社群媒體上有聲量,就值得做。」打平收支很難,但如果什麼都不做,就徹底喪失和客人互動的機會。若有社群聲量,也是不錯的宣傳。
其實,疫情中做的一切努力,就是為了保住員工、支付房租、維持動能。這是最實際的目標。
疫情下,餐廳的營運轉型,目標也轉型。台灣餐飲業者接下來可能面對部分內用、部分外帶的情況,該怎麼安排後勤,又是另一件功課了。
異 數 風格 比 薪水 在 異數風格旅行社有限公司 | 異數宣言ptt - 訂房優惠 的必吃
異數 宣言ptt,大家都在找解答。想知道異數風格旅行社有限公司比Ptt更有料的真實面試評價?異數風格旅行社面試經驗滿意度為62分,查看最新一筆面試心得【日語旅遊企劃】 ... ... <看更多>
異 數 風格 比 薪水 在 [心得] 異X風格旅行社-不受尊重的面試經驗- 看板Salary 的必吃
畢業後在公關公司待了快三年,上個月底離職後持續在找工作,投遞的產業類型滿多元的
會投這家主要是因為很喜歡旅行(雖然這跟實際做旅遊業絕對有落差lol)、也會西班牙文
我投的職缺是西班牙語旅遊企劃/ 旅遊諮詢顧問
沒想到居然遇到有史以來最差的面試經驗。
昨天面試完覺得生氣又傷心(我居然被這種人敲碎玻璃心......)
已在求職天眼通發文,也向104反應該公司讓人覺得不受尊重
(要推一下104的處理速度!昨晚意見反應後,今天上午已打來詢問詳細經過)
面試描述如下,也提供大家參考。
-----------------------------------------------------------------------------
這週前幾天接到人資電話聯繫、約定面試時間
我盡可能地準備好預設會被問的問題、和過去工作經驗的連結等
當天下午提早10分鐘抵達等待,面試一開始人資劈頭就說:
「我們每個職缺應徵者都很多,所以我們的錄取率很低喔,先讓妳知道一下。」
接著在回答完人資第一個問題後,對方直接說:
「我坦白講,打電話給你的時候就覺得你聲音很年輕,沒想到本人聲音更細,
你這樣子的音色不適合我們這份工作」
而後她的每一個問題,都像在掙扎,好像不想要讓我白跑一趟所以拼命地擠出問題
但事實是她幾乎每一個問題,都讓我覺得像特地跑去被羞辱。
更遑論時不時重複著這些扎人的評語:
「你的音色不太適合我們這種專業領域的工作」
「因為服務的客戶都是金字塔頂端客群,你這樣的音色沒辦法讓人信任」
「你音色這樣子,我建議你的髮色跟穿著可以更穩重一些」
(我髮色就是最最最普通的深咖啡,並不是什麼特殊色)
在她一開始就用音色來否定我之後,印象中問過比較正常的問題大概就下面這個:
你覺得自助旅行和你真正做旅遊規劃的差異是什麼?
其他我實在想不起來有任何和我過去工作能力與經歷有關的
更多是對於我所唸的校系(台大政治)、語言能力、還有她最在乎的音色
種種加諸主觀意識的高談闊論。
(高談闊論之前還說:嗯,我想給你一點建議,畢竟我兒子今年22歲)???
「為什麼會唸政治系?」
我回答時有提到政治系能帶給我們自我思辨的能力
對方表示,她面試過許多剛出社會的政治系、社會系、哲學系學生
覺得這些社會科學系的學生都覺得自己具備自我思辨的能力,但很多時候是和現實脫節的
譬如有些面試者會在乎勞工權益,但現實很多公司你不配合加班根本不會用你
因此這樣的校系,在求職上並不是加分的
坦白來說,我認為社會科學系原本就不是出路非常明確的科系
在求職時也可能薪水遠遠比不上金融或理工科系
但這不代表這樣的科系在求職上就不加分,這本來就是因人而異吧
況且,合法應有的勞工權益,為什麼不能在乎......
另針對語言能力她也有以下的評語:
多益885分在並不算高
(這可能是我唯一可以接受的評判,但我也告知過去工作也都是以英文與客戶溝通)
西班牙語DELE B1,對方表示在他們公司,第二外語若是沒有B2以上也是比較不考慮的
(我履歷上都清清楚楚寫著語言檢定級別,級別不符請問你為什麼要請我來面試??
最矛盾的是,當初在電話敲時間時,對方還說該工作很偶爾才會用到西文,
不知道這樣是否符合我的期待?)
印象中後來對方還提到她覺得我眼神會飄,建議改善
..........既然你都這麼不尊重人、直接做人身攻擊
我為什麼還有必要一直盯著你看呢?
結束面試前最後一句依舊鬼打牆:
「很抱歉我沒辦法把你推薦給我們經理,因為你的音色實在不適合。」
然後我就走出公司,憤怒又難過地想著我到底為什麼要來呢?
--------------------------------------------------------------------------
我不知道是遺傳還是什麼原因,總之我和我其中一個姊姊天生就有娃娃音
也許很多人對這樣的聲音是有刻板印象的、或者是覺得那是故意裝出來的
但我很幸運從小到大,沒有遇過任何人惡意的玩笑或是排擠
我認為這樣的聲音就是個人特色,僅此而已。
在過去的工作經歷中,也需要和許多人溝通,為了不要讓人覺得年紀很小
我其實都有刻意壓低一點聲音(雖然很多聽過的人覺得根本不夠低......)
但至少在過去工作上,這並不是困擾,也並不妨礙我的工作能力
反而因為聲音辨識度很高,電話中很多時候我省去許多自我介紹的時間
這次面試我也盡量壓低聲音,但可能聽起來還是很細
居然被一個素昧平生的人在一開始就做為評判適不適任的標準
(還是在她已經在電話中聽過我的聲音、還請我去面試的前提下)
在面試前幾分鐘直接表明不適合,而後也時不時穿插著她對於我音色的嫌棄
面試的這半個小時都讓我覺得不受尊重,但我還是想知道旅遊產業的內容,
才一直忍耐、也回答她每一個提問
結束面試的時候覺得滿身瘡痍,很後悔我為什麼不在一開始就直接謝謝走人QQ
事前覺得這間公司看起來評價似乎還不錯,但親身經歷過後真的覺得極差無比。
提供給大家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0.231.18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499954819.A.13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