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體育運動精英獎「最佳運動精神獎」由聽障田徑選手許樂,打敗羽球一哥周天成、高爾夫好手潘政琮、柔道全運會六連霸的連珍羚,獲得這項獎項,絕對是實至名歸。
許樂2歲時被診斷出有先天聽力障礙,必須長年配戴助聽器才能維持正常生活機能。小學時候的她因為自身的缺陷,相較其他小朋友缺乏自信,父母為了鼓勵她和身邊的人多互動,希望能讓她的生活變得更為充實,決定讓她加入田徑校隊,卻意外成為她一輩子最喜歡、最熱愛的事情。
因為聽力障礙,許樂必須依靠電子耳來聽取槍聲,反應時間約比一般選手慢0.1秒。想要「贏在起跑點」,對許樂來說是一輩子都不可能的事。在短距離的賽事中,0.1秒的差距是非常關鍵的,更遑論電子耳會因為周遭環境音、下雨天進水等諸多情況而影響,讓許樂陷入更大的劣勢,但這些從來都不是許樂的藉口。「既然不能贏在起跑點,那就提高專注度、爆發力,靠技術把落後的追回來。」
現年17歲的許樂,就讀臺中市新民高中。國小開啟田徑之路的她,一路走來極為顛簸,卻愈走愈堅定。從前是100公尺短跑選手,卻因為聽力的障礙無法克服,而轉練100公尺跨欄,希望能用欄架間的技術,把那落後的0.1秒追回來。高一時參加桃園全運會跨欄項目,挑戰一般成人選手,成績不盡人意,僅以14秒27獲得第8名。
經歷全運會的震撼教育,教練簡慶宏協助調整訓練方式,希望能暫時放下成績,替許樂找回當初愛上跑步的初衷。許樂也在一次次訓練中與自己對話,漸漸地找回自信、笑容,重拾信心的她對訓練也更加投入。
109年港都盃全國田徑錦標賽,許樂在公開女子組100公尺跨欄項目中順利摘金,並以13.89秒的成績破大會紀錄,同時打破聽障女子100公尺跨欄世界紀錄。但許樂的目標遠遠不只如此,同年10月新北城市盃,許樂飆出生涯最佳的13秒50,再一次的超越自己、創下世界紀錄。
109年全國田徑錦標賽女子100公尺跨欄決賽,原本簡慶宏教練希望許樂延續跑感,成績維持在13秒50即可,但許樂可不同意。面對兩大奪冠熱門林詩亭、謝喜恩壓力下,許樂硬是跑出生涯最佳成績13秒19,再次打破世界紀錄。其成績僅次於林詩亭的13秒04及紀政的全國紀錄12秒93,躍居歷年第3傑,也是亞洲首位跑進13秒20內的U18選手。
許樂至今已7度超越烏克蘭選手莎波瓦洛2013年締造的聽障世界紀錄14秒20。身體的殘缺對她來說從來都不是劣勢,反而讓她能在自己的世界裡起跑。許樂花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比別人更認真、更努力,才能達到至今無人能及的地步,一次次的突破極限,創造世界紀錄,成為臺灣之光。
田徑短距離跑的項目 在 Maximiz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模型可以看出來專項程度越高,位居越高的位置,唯有最大速度被我擺在ㄧ個奇怪的地方,主要是認為僅有少數幾項運動較可能會安排最大速度訓練並從中受惠較多,如橄欖球或足球⋯等,其他項目的衝刺距離實際上偏短,因此Max認為將啟動、起跑與加速培養好才是更符合各項運動場上需要的速度能力。
該模型涵蓋的元素或許與其他教練想的不ㄧ樣,大家都能自行做出不同的調配,畢竟訓練還是部份講究哲學與藝術的。
Max建議大家能試著將自己的訓練計畫、訓練理論化成ㄧ些模型或是圖像,如此可以幫助在訓練設計、安排上不失焦,減少無效訓練的機會唷!
#訓練名言 #訓練知識 #進化成更好的人 #進化成更強的人 #coachmax #運動表現 #肌力與體能訓練 #田徑 #教練 #健身 #速度訓練 #陸上競技 #運動競技 #肌力與體能 #運動傷害 #選手 #運動選手 #運動員 #加速 #起跑 #短跑 #短距離
田徑短距離跑的項目 在 Maximiz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個體在進入青春期前,無氧系統與醣解系統處於尚未發育完成的階段,因此,孩童們的跑、跳、身體活動很大程度都是仰賴有氧系統,而確實許多活潑好動的孩童們VO2max的水平比一般成人來得高,研究也顯示當一樣進行短距離衝刺時,孩童們較大比例的使用有氧系統供能,成人則是使用磷酸肌酸系統為主,這樣子的現象除了來自於其他能量系統尚未發育完成,也有可能是因為體重太輕、身體軀幹短小、力量不足,無法跑出真正高強度的快速度,而且由跑動時的負重程度來看,確實孩童會比攜帶一堆脂肪、缺乏訓練的成人來得輕鬆許多,基於以上兩點,即使進行全力衝刺,孩童們經常可以從中快速恢復。
青春期前的孩童們究竟有氧系統可以有多強?根據記載,8歲男孩的馬拉松紀錄是3:34.30、女孩則是3:13.24,11歲男孩是2:47.17、女孩是2:49.21,這是許多成年人長年鍛鍊都未必跑得到的水平,但是這樣的證據並不表示孩童、青春期、尚未發育完成的小選手們,就能夠承受高度訓練,或是提早加強有氧系統,相反的,許多年幼、青春期在長距離取得突出成績的小選手們,鮮少能夠在成人之後繼續提高表現邁向精英等級。
不無論加拿大、英國、美國,都“不支持”過早專項化運動,專項化指的是針對比賽項目進行重點訓練,例如:15歲,針對1500m比賽,進行1整年的訓練,但都“支持”從事多種專項性活動,專項性活動指的是參與專項相關的活動,例如:15歲參加1個月籃球冬令營,打完短期籃球盃賽之後,下半年參加1個月田徑夏令營與足球夏令營,並參加幾場田徑賽跟足球賽…等,當然是否應該提早專項化這個問題,可能依項目而定,例如:體操、跳水、韻律體操…等,是和田徑運動完全不一樣的領域,故不加以探討。
就長距離項目來說,Max與許多國外教練看法相近,認為不需要過早專項化,如果單純因孩童、青春期選手在早期已有較高水平的有氧系統,便不斷以訓練量刺激成績的進步,很容易出現一個現象就是13~15歲時的週訓練量可能已達到6-80k,之後高中16~18歲時期只能不斷往上提高到90~110k甚至120k以上,而進入大學階段只好再次提高到120k~160k以上,才有可能繼續看見成績的提高,並不是說不能進行長距離訓練,而是想強調訓練上有許多不同的因素需要考量。
過早以訓練量、強度疊加的訓練法有幾個潛在風險:
1.在不論訓練量、強度是否分配恰當的前提之下,單就時間上來說,國內的教育環境偏向高壓,在課業、課程、考試、補習安排緊湊的情況下,在消化掉訓練量之後,可能沒有多餘體力、時間能再兼顧課業,或鮮少有精力再去從事其他興趣探索以及其他類型的活動,甚至是加強其他身體能力的發展。
2.逐漸提高訓練量/強度的方式,若是在身體成熟、賀爾蒙穩定、力量發展適中的情況下,確實是國際上所有頂尖長距離、馬拉松、越野賽選手的訓練方式,但對於青春成長期尚未結束前的對象,可能不太適用,原因有許多,其中之一是青春時期生長板尚未完全骨化,使用大量長距離訓練會因為反覆搭載自身體重與地面造成的衝擊,影響生長板的健康,從而影響身高的成長,更不用提這些訓練對於骨質密度是否有正向幫助。
3.青春成長期,賀爾蒙變化不定,大量反覆訓練會影響內分泌從而加劇賀爾蒙變化的不穩定,因此原本俗稱的暴走期青少年們情緒會更容易起伏,有礙健全發展,而內分泌與賀爾蒙的穩定變化是幫助健康成長的關鍵,適當的訓練可以幫助調控,多樣性的訓練能夠幫助排解成長期以及學校各種壓力,多元化的訓練能夠為了未來高水平的專項化訓練打下深厚的基底。
4.青春成長期,身體軀幹、四肢長度開始發生變化,通常下肢成長速度大於軀幹,因此容易變得極度不協調,經常可以在國高中生的體育課堂中,發現有著詭異身體比例與身體活動模式的學生,這個階段最適合的訓練應該是以不同方式去學習控制身體、移動身體、搭載不同的重量、移動不同的負荷、學習不同的發力模式、往不同的方向跑跳,最大化的讓神經系統與肌肉系統重新連結。
5.青春成長期接受大量反覆單一的訓練,除了有健康上的疑慮、犧牲其他活動的時間、提早受傷的風險之外,也存在著對訓練產生厭倦感、提早萌生退休的念頭的可能性。
6.青春成長期,內臟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肌肉系統、骨骼系統、能量系統,都在逐漸成熟的道路上,此階段常見的是使用單一反覆式訓練,已知無氧、醣解系統要到成長末期或是成長期結束才會發展完善,因此過多過早的刺激可能影響未來成熟後能否繼續開發該系統的潛能。
之前在長距離訓練法的文章提及過的強度區間、比例劃分等等,對於長距離項目的表現,無疑是有幫助的,但仍須考量的是,那些訓練方式較不適合完全套用在發育未完成的選手身上。
“孩童、青少年選手並不是成人運動員的縮小版,因此,不是將成人的訓練內容直接縮小比例拿來訓練即可”—Max H.
孩童、青少年擁有其他年齡層對象所沒有的超級Bug,那就是自然成長,只要在自然成長的過程中給予多種刺激,幫助修正成長帶來的問題,例如:不協調、不平衡、不穩定…等,除了可以延宕訓練高原期的來臨、增加時間分配靈活度、降低訓練壓力、降低反覆性壓力帶來的受傷風險、降低高度專項化的無趣性、提高選手未來發展潛能…等。
#訓練知識 #進化成更好的人 #進化成更強的人 #coachmax #運動表現 #肌力與體能訓練 #田徑 #教練 #健身 #青少年訓練 #長距離
田徑短距離跑的項目 在 【田徑】基礎短跑訓練課表大公開! - YouTube 的必吃
有許多人都會問我 短跑 課表怎麼練由於訓練課表要考慮的東西蠻多的所以都只能以大 ... 有所幫助~# 田徑 # 短跑 #課表#速度#速耐力# 田徑 訓練# 短跑 訓練#訓練課表.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