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推薦】Be Water, My Friend 解放新.海洋空間想像 #都市化洋謀 #9月專研
提到海,大部分香港人大概會想起與樓價密切相關的海景、娛樂化的水上活動、貴價深海海鮮食材、人工沙灘,或不時有臭味的海濱長廊,以至填海、明日大嶼願景,而理解海洋本身似乎一片空白,彷彿只有在以上商業及地產框架內,海洋才有其價值。除此之外,究竟我們應該如何理解海洋?
一篇2015年由英國杜倫大學地理學系教授 Philip Steinberg及英國威爾斯亞伯立斯威大學地理及地球科學學系學系學者 Kimberley Peters發佈有關「海洋本體論」的學術文章 ”Wet Ontologies, Fluid Spaces: Giving Depth to Volume through Oceanic Thinking”。文章帶領我們離開以人類為中心、以陸地為主的視野,由本體論(ontology)的角度重新認識海洋的運動(motion)、流動性(fluidity)、深度(depth)、容量(volume)以及隨性(randomness)等特性,簡而言之,就是從海洋本身出發,去問海洋是甚麼?
這正好回應,現時海洋簡單地被視為可被「填平」的空間,將海洋中的特性視如無物,亦不清楚陸地與海洋規劃的分別,有時甚至連填海物料也不太清楚是什麼。這種思維正進一步收窄我們對於海洋的空間想像,讓我們應對「明日大嶼」等填海計劃時亦顯得乏力。
文中一開頭引用德國法學家施密特(Carl Schmitt) 於”The Nomos of the Earth” 一文中,認為海洋並沒有特性,除了海浪就只有海浪(The sea has no character, ...... On the waves there is nothing but waves)。撇開當代有關海洋符號學以及地緣政治學的學術理解,這種扁平化的海洋想像亦會引伸出一套「土地規劃」視覺,將海洋像陸地領土一樣切割、分配及加工建設,人為置入式改造海洋。最近的龍尾「海膽黑沙灘」為例,正好凸顯這種「暴力」人工改海的潛在災難,忽視吐露港一帶的水質評估、海灘選址的海水對流動向、以及鄰近具生態價值的海洋生物等等以海洋為整體的規劃考量。
海洋既非空無一物,那我們應如何定義海洋?作者認為,海洋除了充滿各樣的生物,作為一個流動的世界,地方(place)永遠正在形成,更是一個權力關係投射、通過及圍繞的空間(a world of fluidities where place is forever in formation and where power is simultaneously projected on, through, in, and about space)。可見,陸地平面的、可理解的、有確立邊界的特性幾乎與海洋完全相反。海洋為本的思考除了海洋本質上跟陸地不同,亦會影響如何認知海洋中的物質與非物質互動。相信以此作為出發點,我們才能找尋與陸上視覺以外海洋規劃新出路。
要理解何謂流動(fluidity)的海洋,除了要閱讀今次推薦文章外,亦推薦透過呈現海洋生態的紀錄片,作為理解海洋流動且多變的特質的方法,除了講述正在消失的粉紅色「魚頭」的紀錄片《白海豚失樂園》(Breathing Room)外,近日最新一套關於香港海洋聲音的《聲之海Sea of noise》,亦呈現香港海洋作為一個不斷有各種不同聲音流動混雜的空間。
紀錄片中呈現,聲音在海洋裏傳播的速度為在陸地上的五倍,傳播的距離也比在陸地上遠得多。原來對於倚靠聲音作溝通媒介的海洋生物而言,海洋工程的影響下,置身海洋中就如長期在工地裏生活,噪音大大影響牠們探索環境、與同伴溝通、甚至覓食。再反思香港近年在海上的基建,為補償三跑工程對白海豚生境作出的破壞而設立的大小磨刀洲海岸公園,竟選址在三跑項目旁邊,該海城一直受高速船影響,鄰近又不斷有工程進行,成立這個名義上的海岸公園,其成效不足可想而知,嘗試滿足的,可能只是反對三跑的民意。
放眼未來,不斷上馬的大型填海項目明日大嶼、海洋旅遊化等海洋產業,以規劃土地的眼光去規劃海洋,除了對環境做成不可彌補的破壞,更甚進一步收窄我們對於海洋的豐富想像。因而,要尋求現時香港海洋規劃的新出路,第一步先要理解陸地與海洋的巨大差異:海洋既沒有如陸地般有意義的邊界,亦是個擁有不同流動性與特質的空間。輕率將陸地城市發展的思維貿然在放在海中心,或許會出現「蝴蝶效應」,招致意想像不到的災難。
#圖片由研究員Kristy提供
#研究員潛水訓身演出
#bewatermyfriend
#海洋規劃新出路
#研究閱讀
Reference
Steinberg, P., & Peters, K. (2015). Wet Ontologies, Fluid Spaces: Giving Depth to Volume through Oceanic Thinking.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 33(2), 247–264.
💪 研究自主 月捐撐起最新專研系列:
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戶口號碼:匯豐銀行 640-198305-001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HK) COMPANY LIMITED)
👨👩👧👦義工招募:https://bit.ly/2SbbyT3
「生物科學系出路」的推薦目錄:
- 關於生物科學系出路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生物科學系出路 在 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生物科學系出路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生物科學系出路 在 Re: [問卦] 台大生命科學系? - 看板LifeSci_93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生物科學系出路 在 生物科技系的出路?@@? - 工作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生物科學系出路 在 生科系出路、生物科技大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生物科學系出路 在 生科系出路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 - 教育學習 ... 的評價
- 關於生物科學系出路 在 師大生命科學系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生物科學系出路 在 師大生命科學系出路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生物科學系出路 在 生命科學系出路ptt 的評價
- 關於生物科學系出路 在 [問題] 生科系畢業後出路-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生物科學系出路 在 於是選擇了生命科學系,有我喜歡的普通生物實驗 - Facebook 的評價
生物科學系出路 在 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Hot💥英國「#新冠病毒變種」!會「#重複感染」嗎?「#疫苗」有效嗎?
有鑑於現在台灣面臨 #本土案例危機,幫大家整理12月正式登場的 #英國變種的新型冠狀病毒!希望大家可以多多了解!分享😁
-------------------------------------------------
🇬🇧英國新冠病毒變種正式名稱:SARS-CoV-2 VOC 202012/01 ( VOC:variant of concern 或 VUI:Variant Under Investigation, year 2020, month 12, variant 01)。主要流行於 #倫敦及東南英格蘭,目前澳洲、丹麥、義大利、冰島、荷蘭也都有病例,感染民眾目前統計起來較 #年輕,大部分都小於60歲 (平均:41歲),美國還沒有發現這類病毒,但也有可能是只有少部分的感染個案有作基因定序。😫
------------------------------------------------
🥶病毒恐怖的突變適應能力
SARS-CoV-2每 #兩個禮拜就可以有新突變,但大部分是產生不會造成胺基酸改變的同義突變 (Synonymous),當然也會產生 #非同義突變 (Non-synonymous),這種類型胺基酸就會產生改變,不過也不是每種非同義突變都會改變整個蛋白質功能。
英國的新型變種病毒 (VOC 202012/01) 有重要的14種非同義突變、3種缺失突變 (deletions),還有相較不重要的6種同義突變。以下列舉重要的突變:deletion 69-70, deletion 144, N501Y, A570D, D614G, P681H, T716I, S982A, D1118H。
------------------------------------------------
🌟重要的基因突變
#N501Y是最重要的突變,因為它改變了與宿主細胞結合的棘蛋白部位 (Receptor binding domain of the spike protein at position 501),其中胺基酸的asparagine (N)改成tyrosine (Y),造成與 #ACE2 receptor #鍵結更強 (human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使得 #病毒更容易進入細胞內,目前雪貂動物實驗中發現,傳染力的確因為N501Y突變而因此上升。另外南非在2020年11月18日也有發表聲明出現N501Y突變的冠狀病毒,但科學家發現是和英國這支是不同來源的。
#H69/ #V70這兩種缺失突變 也很重要,因為造成棘蛋白的其中部分去除了,所以整體形狀長得不一樣,造成我們 #免疫細胞的辨識能力下降, #單株抗體的治療效果也因此下降。
P681H也是棘蛋白中Receptor binding domain有意義的突變。
------------------------------------------------
🌏新型冠狀病毒變種的影響
📌 #傳播力更強:
#R0值從1.5上升至1.7,意思就是平均一個人可以傳染的人上升0.3人,另外統計 #傳染力增加了40~70%。其中D614G這突變有許多研究證實,D614G突變的冠狀病毒在人類呼吸道傳播力更強,這次英國的變種病毒也有這項突變,其實這個突變在今年2月在歐洲就產生過大流行過。
📌 #疾病嚴重度:
是否比原本的新冠病毒更嚴重目前還 #沒有足夠資訊,需要更多研究去證實,但有一方說法因為好犯的族群較年輕,症狀表現不一定會比較嚴重。
📌 #重複感染:
目前能 #需更多研究證實,但因為病毒抗原表現已不同,也無法完全排除重複感染可能性。
📌 #疫苗效果:
因為目前疫苗是針對棘蛋白上的多處標的 (polyclonal/ spike protein),因此 #以現狀來說疫苗還是有效,但是等之後廣泛施打疫苗後,的確很有可能會篩選出不斷突變的病毒,造成疫苗失效,因此每個國家都嚴陣以待。
📌 #實驗檢測:
因為這隻病毒棘蛋白的69、70有缺失突變,因此使用S-gene RT-PCR方式有可能會檢測不出來。
-------------------------------------------------
💗結論
每次在讀病毒微生物的時候,都會感嘆他們突變與適應力真的很強,像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就不斷找到生命的出路, #改變自己的棘蛋白增加自己的傳染力,甚至 #逃避免疫系統的追擊,有種我們人類在怎麼研究追趕都無能為力的感覺。
我想我們能做的也最有效益的,還是從最基本的防疫手段開始: #洗手、#戴口罩、 #避免去人多場合、 #有呼吸道症狀請自我做好健康管理,還有全力 #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宣導,持續關心疫情訊息,最後希望台灣可以平安度過這次考驗,大家一起加油!💪台灣加油!🇹🇼
👉部落格全文 https://reurl.cc/q8QNOn
生物科學系出路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亂世中需要好節目 ── 《五夜講場》六月一日回歸港台電視31!】
亂世是深宵三點不煲劇,反而坐在電腦面前靜待身處一萬三千公里以外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步出華盛頓白宮玫瑰園說甚麼「瘋話」。結果甚麼制裁官員,甚麼退出WHO,甚麼取消香港的優惠待遇,也不及以下一段教人傷心嘆息 ── “This week, China unilaterally impose control over Hong Kong security. This was a plain violation of Beijing’s treaty obligations with the United Kingdom in the Declaration of 1984 and explicit provisions of Hong Kong’s basic law. It has 27 years to go.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move against Hong Kong is the latest in a series of measures that are diminishing the city’s longstanding and very proud status. This is a tragedy for the people of Hong Kong, the people of China, and indeed the people of the world.〞這場悲劇,是香港人過去廿多年的共業,不容否認,亦無法逃避。
亂世是有很多地方想不通,情緒無法宣洩,漸漸覺得孤獨,不知所措。想起六年前,仍然在嶺大修讀文化研究,第二個學年開學未幾,「佔領中環」便爆發,10月初發生「旺角黑夜」的那天剛好要去看My Little Airport的音樂會,但看完新聞後,傷感蓋過所有,完全沒有心情聽歌,舞台上光影流轉,歌韻飛揚,我在會場內的某個陰暗處,坐着痛哭,心想這片孕育我的地方何以會變成這樣。街頭很亂,同學都問:這個周末我們應否繼續上堂?那是值三個學分的Pedagogy(教育學),是必修課,但重點是由霹靂無敵的「許寶老師」(許寶強,時任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副教授)任教這一科,然後同學之間好像很快有共識:我哋要上堂!原因很簡單,因為面對紛亂環境,我們需要梳理問題、尋找思想出路,才可能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許寶老師」在課堂上說過甚麼早已忘了,然而那一夜的畫面在心坎裏恆久不散,直至今天。
很多人說:認真你就輸了,我從不認同,寫文四年了,我堅持認真,因為覺得偶爾迤(Hea)一下,輕輕鬆鬆的哭哭笑笑當然沒問題,然而切忌讓沒有益的人和事將自己包圍。「到底我睇咗啲乜嘢」的「垃圾節目」可以看,但不用多看,畢竟世道險惡,內心要強大,其中一個令自己增強「心臟功能」的方式就是學識和紮實的思考方式,兩者皆讓我們有足夠能力明辨是非,判別語言偽術,這樣才能夠不被旁人唆使,做出一些白痴的事。「垃圾節目」會浪費人生,優質節目就會令你思考世事和人生,帶你走得更遠,2017年在港台電視31首播的《五夜講場》,從來都是本地電視台的非新聞類自製節目中數一數二的「有料到」,透過不同嘉賓與主持的深度對話,明白到知識世界深不見底,人生其實很渺小,我絕對是個井底蛙,我因為節目內容走去尋找相關資訊或跟朋友討論而「長知識」。縱然不是所有題材都喜歡,但百貨中百客,相信讀者隨便看也有得著。
全新一輯的《五夜講場》,原定4月首播,不過因為疫情影響,延至下周一(1/6)晚上11時首播,繼續由羅志華監製,每晚不同主題,周一為「哲學有偈傾」、周二為「歷史係咁話」、周三為「學人串社科」、周四為「文學放得開」、周五為「真係好科學」。最近正值香港電台的「黑暗時期」,《頭條新聞》事件後,商經局決定成立「港台顧問委員會」檢視港台的行政管理,包括財務管制、人力資源管理和採購事宜,儼如整治,明年今日能否繼續有這類暢所欲言的訪談節目播出?難以預料,所以有得睇時就好好珍惜。
(01062020)
#游大東 #游大東影視筆記 #港台電視31 #香港電台 #五夜講場 #哲學有偈傾 #真係好科學 #歷史係咁話 #學人串社科 #文學放得開 好青年荼毒室 - 哲學部 RTHK 香港電台 五夜講場/哲學 歷史 社科 文學 科學 米哈 葉一知 做乜膠睇電視 The Culturist 文化者 鄧小樺 TANG SIU WA Dr Helen Ma的微生物之旅
生物科學系出路 在 生物科技系的出路?@@? - 工作板 | Dcard 的必吃
身為一個生科相關科系畢業的老頭提供一下同學朋友的近況1.升學>轉考醫學領域.生科領域2.進入生科相關公司(很大的可能當不成研究員只能當sales) 3. ... <看更多>
生物科學系出路 在 生科系出路、生物科技大學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必吃
國立成功大學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 畢業出路· 品管品保· 醫事人員· 醫務行政· 醫藥生技· 化工實驗· 生物理工· 研究協助· 教育師資. ... <看更多>
生物科學系出路 在 Re: [問卦] 台大生命科學系? - 看板LifeSci_93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 引述《Homer (我是荷馬)》之銘言:
: 大家好 我矮窮醜油臭禿變態肥宅哥
: 台大生命科學系
: 宗旨 : 發展卓越研究;培育具有多元領域、專業能力與宏觀視野的生命科學人才
: 生命 科學
: 感覺好潮喔
: 有沒有相關八卦???
幹,拎杯也台大生科啦,當初推甄沒上指考倒是超過錄取分數不少,
現在人還在德國當個其實過得不錯的PhD學生,堅守本行沒事還和人討論基改作物的益弊,
93級,應該台大生科錄取分數最高的一年,那年很詭異指考錄取名額比前後兩屆都少,
好像少20個吧,是不是為了衝高最低錄取分數我就不敢說了,
但從此之後分數一路滑,我們都苦笑說我們是股票買在最高點。
唸的時候沒什麼八卦,倒是動物的老師和植物的老師吵得很厲害,
雖說是生科系但選課時人數上偏動物的遠大於偏植物和生態的,
動生就是比植生多,動技就是比植技多,
這也反應在本系生申請研究所上,報植科所真的是少數,
(也許這間接導致後來動物所和生科系合併)
偏生態的課其實挺受歡迎的,因為和其他課比起來友善許多,
尤其是實驗課可以出野外的,當年去合歡山採集如今想起還是很棒的經驗。
生科系的排課一直是個充滿討論的問題,同樣的內容你會在普生聽到一次,
然後在細生,生化,遺傳,分生又聽到,只是深淺不同而已,
另外哪一些課要必修也是問題,例如必修生態學和生物技術核心實驗,
對決大部分的學生來說這兩門課至少有一門是沒用的。
不過我覺得鄉民對這些都沒興趣,反正三不五時拿來嗆沒出路騙人的科系,
當初系主任演講有一句話我們都<出於無奈地>很認同:生科系出路很廣
反正生科系選課很自由,輔系雙修的不少,也有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
我隨便說說我認識的後來再做什麼(被我提到請別在意)
後醫或重讀醫,轉行會計法律戲劇音樂設計,公職開店進銀行進公司開飛機都有,
我真的不建議來唸生科,但你問我再重來一次,我還是會選生科,
拎杯就是對醫科和二類科系沒興趣,更別說文組,
大學時期修最爛的就是聽說好過的經濟學和搶破頭的日文,
現在碰生物資訊學再次驗證我真的和電腦程式八字不合,
當初動物植物系沒合併我會選植物系,這叫興趣,就算這是刪除法得到的結果,
當初甚至抱怨生技被炒太高太紅這樣很難考,好處是我不用和師長解釋為什麼高分低就,
所以我就算抱怨現在生技的環境不好,讀出來出路很窄,我也不會說我當初是被騙去讀的。
可惜的是很多人在填志願時對自己的興趣是模糊的,
對自己的興趣和未來職業的連結是模糊的,再加上社會與家庭因素,
大學唸的不是自己想唸的,唸得很不開心,生科只是這種現象最嚴重的科系,
更何況抱著生技發展的憧憬進來發現是海市蜃樓,唸出來真的不知道要幹嘛。
給直接end的人,沒興趣真的不要來生科,我就是還有那股傻勁和天真才繼續留在生科,
打定主意這輩子發不了財也餓不死,反正就像電影講的:生命會自己找到出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95.112.45.15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25733893.A.ED4.html
學非所用和供過於求的問題不只在生科,也不只在台灣,但生科當初真的炒太高,
期望太高摔太痛太多人入坑才變成眾矢之的
不過我現在的老闆說最貴的是"人",比起來台灣的研究生很像廉價勞工
我現在拿的錢和放的假除了生活開銷一年還可以兩次十天以上的長途旅行,
存不了什麼錢但算是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生活壓力也不大(這部分是因為有好老闆啦,而且很少有突發狀況要處理)
※ 編輯: welkin0105 (95.112.45.158), 03/08/2015 06:31:06
※ 編輯: welkin0105 (77.2.199.200), 03/10/2015 01:51:2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