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CPR 的重要」
比醫生快一步,離死神遠一步!
再次強調及早執行一般民眾施救者的 CPR 重要性。
林口長庚醫院 研究顯示:
152 位 OHCA 病童中,有15名病童在心臟停止跳動後,有即時接受心肺復甦術(CPR),經急救後恢復自發心跳率為60%,其餘137例沒有接受CPR者,經急救僅有32%恢復自發心跳,顯示即時進行CPR可增加救活率高達1倍。
2020 AHA CPR重點提到:
2015年,美國約有 350000 名成人曾經歷非創傷類到院前心臟停止 (OHCA) 並由緊急醫療服務 (EMS) 人員到場急救。 儘管此數量近來有所增加,但在 EMS 抵達前由一般民眾施 行 CPR 的個案所佔比例仍不到 40%,而使用自動體外心臟 電擊去顫器 (AED) 的個案所佔比例則不到 12%。經過一段時 間的大幅改進後,自 2012 年起,OHCA 的存活率達到穩定水準。
美國每年有 20000 多個嬰兒及兒童發生心臟停止的情況。雖然小兒 IHCA 治療後的存活率有所提升並且神經功能預後良好的機率比較高,但小兒 (尤其是嬰兒) OHCA 治療後的存活率仍然不佳。
莫忘初衷,常保急救的熱誠
2020 AHA 兒童CPR有更新,部分重點如下⋯⋯
首先:
若嬰兒和兒童有脈搏但沒有呼吸或呼吸不正常 ,每2-3秒進行1次人工呼吸 (20-30 次/分鐘) 。
另外就是高品質CPR:
「快快壓」1分鐘至少壓100下(100-120),
「用力壓」按壓深度約1/3胸廓高,
「要回彈」按壓後確保胸口回彈再繼續按壓,
「不可中斷」CPR期間不可中斷超過10秒,
若無使用高級呼吸道,則維持15:2按壓通氣比率,
每2分鐘更換一次按壓者,疲倦時可提早更換。
最後就是:
小兒復甦術的最新資料顯示,對於所有情況下的小兒復甦術,建議的輔助通氣速率加快至每 2-3 秒通氣 1 次 (每分鐘通氣 20-30 次)。
對於需要插管的任何年齡層病人,建議使用有氣囊的氣管內管, 以減少漏氣情況發生以及管的更換頻率。
為小兒病人進行氣管插管時,不建議例行地採行環狀軟骨壓迫法。
盡早給予腎上腺素 (epinephrine),最好在不可電擊心律(無收縮心臟停止與無脈性心電氣活動) 引起的心臟停止後 5 分鐘內給予腎上腺素 (epinephrine)。
最新的研究顯示,對體內動脈導管的小兒病人施行CPR時,若嬰兒的舒張壓不低於 25 mm Hg、 兒童的舒張壓不低於 30 mm Hg,則存活率以及神經功能預後良好的機率更高。
比醫生快一步,離死神遠一步!
環狀軟骨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孩子與塞子》
#這是一個關於塞到不該塞的地方的塞子的故事
寫在前面:
其實一般來說,深夜私訊的問題
我通通都不回答。
如果是詢問病情問題,我一律不回答。
台灣醫療這麼便利,拿個健保卡去掛急診,應該不難吧?
什麼?你說掛急診收費貴?靠腰啊,那意思不就是因為私訊林北問問題不用錢,所以隨便問一問也沒差?那如果我收你一個小時5000的諮詢費,你還問不問?
而有的私訊,是已經去別的醫院掛急診留觀中,甚至已經是住院中的病人,根據醫療倫理,我更是不會越俎代庖。我不希望有人拿著我的回覆去質疑我的同行,尤其是在我沒看過病人沒看到病歷的狀況下,問我而不問你住院的主治醫師,根本是一件很詭異的事。
(這順便回覆前幾天有位粉絲,妳的小孩因腹水住院,為什麼妳私訊我問小孩病情的問題,我不願意回答妳的原因。)
回到這個問題為什麼我會回覆?
恩,其實昨晚是我生日阿,望著日本帶回來的金鏟子,我本來應該要去當老婆稱職的塞子的(大誤)
但我可以體會作為一個媽媽,大半夜的連續被兩間醫院的急診醫師退掛,抱著孩子不知道如何是好,焦急的心情,所以那就破例一次吧。
吞食異物,或是拿異物亂塞不該塞的孔洞,這是在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的問題。 個人經驗裡遇過的,關於塞了手電筒/鰻魚/可口可樂曲線瓶/梳子,這個羞羞話題我們下次深夜時間再講。
《孩子與塞子》
這篇文章主要是來講關於小孩的異物。
#大部分誤食吞下去的異物都可以順利的自行排出,僅少數的病人需要手術取出。
小孩吞食異物最常卡住的食道位置為環狀軟骨狹窄處。
異物卡在食道會因異物的種類不同而有不同的處置方式。但如果卡住了,就是要處理,時間長了可能會造成食道潰瘍、破裂,甚至是縱膈腔膿瘍等併發症。
小孩最常誤吞異物,是錢幣、彈珠、還有鈕扣電池。
若是電池,不論卡在食道,或是進入胃和腸道,都有可能造成腐蝕傷與重金屬中毒,所以需要馬上立即取出。
至於硬幣,如果卡在食道,則可用內視鏡夾出,若是掉到腸胃道,則大部份會隨大便排出。
彈珠亦同。
異物若是大於5公分 x 2公分,則不易通過胃幽門,因此需用內視鏡夾出。
異物若已通過胃幽門進入小腸,則無法用內視鏡夾除。
大部份異物會在48~72小時排泄出體外,除非異物造成腸胃道阻塞、破裂而有腹膜炎之現象,那就需進行剖腹探查的手術取出了。
來講講三個故事。
故事一,這是一個幼稚園小班的孩子,誤吞了50元硬幣。在員林照了x光,可以看到胸口有一個圓圓的黑色的影子,給小朋友自己看那張胸部x光,他居然還很興奮的說
『這樣好像鋼鐵人照x光喔』💢💢
『我好酷』💢💢💢
因為員林半夜無法處理,所以轉送到彰化市來。在手術房全身麻醉完,外科醫師的內視鏡進去看,發現硬幣已經不在食道,用x光去找,發現已經到腸子了,這個就只好等異物自行跟大便一起排出......
只是,孩紙啊,硬幣要穿過小菊花口的時候,可能會有點難受哦,希望到時候你還能覺得這樣好酷。
故事二,
主角是同一個孩子、同一個月的多次麻醉。
這個孩子為什麼被我記住?
因為同一個月內,我大半夜的值班的時候,遇到了他兩次,而聽說我同事也遇過他一次。
我遇到的兩次,一次是把釋迦的子塞進去鼻子,據說阿嬤發現的原因是,她的金孫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就算了,吃完釋迦垃圾桶裡卻連一顆子也沒有。
另外一次是把花生塞到耳朵裡。
而我同事遇到的,是他把花生塞到另外一邊的耳朵。
這種都必須要全身麻醉取出阿!
這個阿嬤也被我念了一頓,一次是意外,兩次是孩子皮,三次呢?
明顯大人也疏於注意,不是每次都這麼好運啊。
故事三,
這是一個皮孩+屁孩
對,為什麼我說他屁?
因為他覺得花生拋高高的,
然後用嘴巴接住吃,這樣很酷啊~
結果這顆該死的花生,掉進去氣管裡面,差點噎死他。
全身麻醉插管以後,外科醫師用支氣管鏡去夾;但花生圓滾滾的又堅硬,所以每次好不容易夾到聲帶洞口時,一個不小心滑掉,就又掉到更深的地方。
這顆花生,讓我跟外科醫師一起奮戰了五個小時,從半夜夾到天亮,最後成功取出的原因,還是因為那顆堅硬的花生被黏液泡軟了,支氣管鏡可以把花生夾碎,然後再一塊一塊的取出。。。。。
這是我親身經歷過,
孩子與塞子的故事。
請各位家中有屁孩的爸媽們一定要注意,一些零碎的小異物,要收好不要放在孩子可以拿到的地方。
有核的食物最好別讓孩子吃。
魚的話,我都是選擇去買切生魚片剩下的邊角料回來煮給孩子吃,經濟實惠又沒有刺。
#麻的法課
環狀軟骨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急救的C-A-B:先壓30下,
速度為每分鐘至少 100-120下。
壓胸深度:5公分。
成人的壓胸與吹氣比為30:2 一至八歲幼童的壓胸與吹氣比為30:2(如果是單人施救時);
若是雙人施救,則為15:2。
一歲以下之嬰兒的壓胸與吹氣比為3:1(非心臟病因);如果心臟病因,則為15:2。
一至八歲幼童可使用AED,但電擊焦耳數需特別設定。
一歲以下之嬰兒目前不推薦使用AED。
檢查有無呼吸,不再使用以前的
* Look:看是否有胸部起伏之呼吸動作,
* Listen:聽是有呼吸氣體進出,
* Feel:感覺是否有呼吸氣體進出。
CPR時,心輸出量(cardiac output)只佔正常之25~33% 打開呼吸道,插管時,不再按壓環狀軟骨(cricoids compression)或稱為Sellick maneuver。
按壓環狀軟骨的確可以減少插管所引起的胃液反流及吸入的併發症,但它也同樣阻礙呼吸道的通氣,延誤插管的成功率及造成插管位置失誤。
成人的CPR中,以下之狀況應先給予CPR兩分鐘,再打電話,通知緊急救護系統,請求支援:(Phone Fast!) 溺水 創傷引起之心跳止
藥物中毒 小於8歲之幼兒,應先給予CPR五個循環,再打電話,通知緊急救護系統,請求支援。
呼吸道之異物阻塞:有經驗之施救者,先給予哈姆立克法。無經驗之施救者,直接打電話,通知緊急救護系統,請求支援。
http://clinical.blog/2019/06/22/bls-summary/
環狀軟骨 在 造成喉嚨向左被拉扯,再加上「直頸症」的頸椎縮短移位 的必吃
醫生都不知道的問題~「喉嚨環狀軟骨滑脫」 患者:男生,60歲感覺喉嚨卡卡的已30年,最近特別不舒服,出現喉嚨痛、聲音沙啞、吞嚥不順暢影響食欲、呼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