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晚安,有多少人花枝、魷魚、透抽、軟絲傻傻分不清楚呢?老實說,婚前對我來說,頭足類海鮮一律叫「魷魚」或「花枝」,每次都被老母糾正,所以很能理解各位一頭霧水的感受😆
稍稍分享一下關於它們的小秘密㊙️
首先,如何分辨它們呢?
(可以直接看照片喲)
#花枝-身型較圓,皮表呈現虎紋斑,兩側鰭延伸全身上下,鰭比較窄,略呈波浪狀,他的體內有一個硬殼,食用時須去除。它是屬於「墨魚目」的,因此跟其他四個長得比較不一樣唷!
接下來的三位,是同屬於「管魷目」,也是最容易被搞混的!
#軟絲-最容易跟好朋友花枝搞混了,它的鰭由身體的1/2處延伸到尾端,身型較花枝瘦長些,他的鰭較寬,體內沒有硬殼,而是一條軟骨喲!
#魷魚-它的鰭接近「正三角形」,皮表呈褐色。
#透抽-鰭呈菱形,活體時呈現半透明至白色,死後身體接觸冷空氣會呈淺紅至磚紅色澤。
而小卷俗稱鎖管,15公分以下的稱之,15公分以上就是中卷。簡言之,小卷是透抽的小時候喲!
#為什麼頭足類海鮮要泡在水中賣?
很簡單,它們一旦泡在水中就會一直吸水,重量就會增加了。泡水的商品會變得較肥厚、觸腳也會變得直挺挺的,而不是呈現自然下垂。相對而言,烹調後水分釋出,自然的甜度也會跟著流失。
#挑選小訣竅
不論冷凍或現流,都要挑選皮表完整、斑點清晰的,當斑點越模糊不清表示鮮度越差喲!
色澤上,透抽死亡接觸冷空氣會呈現淡紅至磚紅色澤,色澤較白即為與空氣接觸少,而非挑選的首要辨識方式喲!
#需要去皮嗎
在配色上的需求,或是單純個人喜好,去不去皮都可以的。不過花枝、大隻的軟絲,因為皮較厚,建議去處口感會比較好。
另外,若買到鮮度較不佳的,去除表皮也可以減少腥味喲!
以上,小小分享,請多多指教!(鞠躬🙇🏻♀️)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