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當一個原住民,需要花多久的時間呢?是一個月、一年、還是一輩子呢?」
我在高雄市長大,尋常的那種集合式大樓;我父親的父親來自澎湖七美嶼,母親則來自屏東高樹鄉。也未曾有過多少跟原住民有關的記憶,只隱約記得母親說過,她和她的堂/表姊妹們,時有被「誤認」成原住民的經驗。
大學後進入了學運社團,開始頻繁地參與各種倡議、抗爭行動,當然,也包含了原住民議題。這一路上,為了尋找自己的著力點,竟也開啟了追索身分認同的契機。
還記得第一次,參與成大原住民社團的歌舞排練,看著自己腰上層層疊疊的布、彩色的緞帶,端詳自己的樣子,感覺到族裔和身分;在每一個踏步、踮腳、領唱、答唱的過程裡,我感覺我不只是在練習歌舞,而也是在「練習」作一個原住民。沒有盡頭地。
我想起壢坵的小米田、想起大港口的龍的故事,想起破碎的、片段的族語單字嚼在嘴裡,原住民是甚麼樣子的?他們怎麼說話、怎麼想、用甚麼方式過生活呢?誰是原住民?那,我是誰?
這股隱晦的身分認同思索,隨著我來往更多村落、參與原住民議題更深,開始蔓延開來,形成日常的焦慮,反反覆覆。
❖「身為白浪,我很抱歉」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白浪,純純種種的白浪,甚至為此沮喪,在參與議題的時候,好像總是找不到一個適切的發聲和行動位置。與族人互動的過程中,又好像沒有能與族人搭上話或是獲得信任的基礎。
「作為一個漢人,我的確轉換過好幾次心情,從想親近到實際上疏離、從難過自己的疏離到恨不得把自己的眼窩挖深一點、鼻子隆高一點。」如果這樣就可以不必解釋自己是誰、為什麼在這裡。
於是當時以漢人身分作為認同的我,充滿原罪感,並帶著虧欠的情緒,在2013年的反核大遊行中把「身為白浪,我很抱歉」的字眼紋身在肩膀上。沒有想到,一個剛認識的馬卡道族朋友一臉何必地跟我說「妳不用這樣!」
我還在想那是什麼意思,結果,好不容易漸漸習慣了笑著自我介紹「我是白浪啊」,一個月內,就赫然得知自己的馬卡道族血統。
❖「被奪去名字的人」
最早我的家族住在屏東高樹鄉加蚋埔,也就是至今留有夜祭的村落,現在我外婆的幾個姊妹們都還住在附近幾個小村子。問過我母親,她說過去外婆的確曾告訴她,還有些親戚住在加蚋埔。
我的家族間從未有過跟「平埔」、「原住民」有關的耳語,後來我曾問母親,她阿公(被登記成「熟」的)長得像原住民嗎?她說:「一點都不像,他長得堂堂正正的!」
拼湊母系家族的拼圖是一場幽微的伏流歷險,除了衝擊,更有些微的憤恨。
末裔如外婆、母親與我,無從承繼馬卡道的文化、語言、信仰,不是因為我們在族別之間做了什麼選擇,而是因為其中某一些選項已經被抹除了。
我們好像以為現在的我們是自由的、依循自己的意志、掌握自己的生活,但事實上打從一開始,我們早已被剝奪了記憶自己可能/可以是誰的權利。
看到資料上用「漢化殆盡」來帶過這三四百年文化崩解的光景,都會忍不住想像,那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我怎麼不曾設想過,他們有名字、有愛吃的食物、有情人、有憤怒和憂愁,怎麼在歷史的某一個斷點全數消失呢?
「台灣」用的是他們當中某一群人的名字、凱達格蘭大道用的是另一群人的名字,怎麼憑空蒸發,成為一個永恆的、空蕪的紀念碑?
這些名字的子民在哪一刻、甚麼情景下剝去獸皮綁起衣襟、放下獵槍拿起鋤頭、把壺瓶撤下放上媽祖像、說起一口台語,把母親的傳祀改成父親的姓氏?
如果可以,很想要把麥克風嘟到1850年代的某一個他們面前,你為什麼這樣選擇?你放棄了哪些?誰使你這麼做?你遺憾嗎?你感到羞辱還是驕傲?
一群被奪去名字的人。也許我越來越能夠想像,也許永遠都不。但我開始知道的是,這群人從未消失,只是隱姓埋名地生活著,其中一些,用一個全新的身世記憶自己;另外一些,則努力拼湊還原,只求無憾無虧欠於祖源。
❖「我花了21年學習如何離棄地土
離棄母親的語言
直到夢中的庄頭呼喚著我
沒有根的孩子
依憑殘缺的地景記憶走過一個又一個村落
找到赤腳的信仰之前
不會停歇
我是半人番啊」
經過了身分轉移走一遭,戲劇化地,看似得償所願。然而,舊的矛盾得到解決,新的思索也浮現出來。
首先,我明白原住民的課題就該是全台灣人的課題,是所有台灣人的尋根,而不僅是原住民自己的。
我將為我血緣裡原住民的成分感到驕傲和敬畏,也對漢人的成分感覺釋然,這個雜揉和混血的狀態,不就是這個島嶼的縮影嗎?
再者,如果文化早已斷裂,血緣又意謂了什麼呢?像我這樣,沒有了傳統、信仰、語言,一點點殘存的都模糊難辨,那股追尋母體的認同,究竟是誰的母體?如果我探源尋根,在我的生命經驗裡如同學習一種未曾認識的文化,「根」又何以為「根」?
所以,到底怎麼樣才是一個原住民?當我們說一個人是「原住民」的時候,究竟指的是什麼?
我明白的不多,「原住民」其實是相當晚近的概念,「平埔&高山」和「熟&生」也是統治者區分人群的方式,甚至於「馬卡道」這個族群名稱,屏東的族人都未必聽過;能確信的是,尋溯來時的銘印啊,是一生的課題。
從我身上,除了試圖去凸顯平埔原住民族的樣貌,我們從未消失,只是反映了被國家除名和與外來文化混血的結果;也想回過頭來,去挑戰政府透過行政體系與民族認定,為「原住民」所設下的族群邊界,看似保障、其實箝制了我們對原住民族的想像。
族裔其實沒有想像中重要,卻比想像中重要。
重要的不是你如何被歸類,而是你如何回應召喚、你如何選擇和實踐要成為誰。
現在有人問我是不是原住民,我都還未必反應的過來。然而,這是無數場記憶與遺忘的鬥爭,雖然有點晚了,偏有人要固執地記著。
原住民族委員會 #原住民族日 沒有名字的人 #陳以箴
-
全文閱讀:https://bit.ly/3ykLh7G
延伸影音:https://bit.ly/2TKURlh、https://bit.ly/3C5z0X1
《沒有名字的人》:https://bit.ly/37eT23o
澎湖 忘 憂 島 怎麼 去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澎湖Day5】
今天和跌倒阿姨分開,她中午的飛機要回台灣,而我,我還有未完成的行程,會多留幾天!😎
早上來到在地人推薦的讚哥燒肉飯,吃吃看在地人的早餐,然後到媽宮黑糖糕觀光工廠血拚買伴手禮,前兩天去忘憂島吃到覺得很美味,所以跌倒阿姨最後一站當盡責的觀光客,貢獻了一些$$$再回台灣。😂😂
下午我參加了海底郵筒浮潛的行程 (浮潛行程在這裡:👉 https://bit.ly/3uK5IJa) ,原本以為我可以自己潛水到海底寄明信片吼,沒有配戴水肺肺活量不夠,放棄只好交給教練處理。原來不用跑太遠的離島,也能夠看得到🐟🐠小丑魚耶!
同行夥伴好勇敢,明明怕水還是努力克服恐懼,完成了全程!幾名夥伴繼續去SUP,可惜我時間來不及,不然也好想參加!
今天2個教練服務7個人其實很足夠,其中一個我還可以被放生,因為他們得知我有OW初級潛水員執照,給我一雙蛙鞋,讓我在旁邊自己玩耍,不能離教練太遠就是!好的,希望海底下寄的明信片,過幾天可以順利收到!😍
很加分的是浮潛上岸還有阿嬤煮的小管麵線,我的老天爺呀這碗也太好吃!夭壽新鮮,還加了阿嬤的用心,根本是其他餐廳不能比的啊!😍😍
回市區忍不住跑去買郵局蔥油餅,太多人叫我吃了,不吃好像對不起自己...幸好沒排隊!特色就是可以自己加醬料、還可以自己加很多很多小黃瓜絲這樣,好的我終於吃到了!
晚上參加夜釣小管活動 ( 預約點這裡👉:https://bit.ly/2OKW61v ) ,原本幻想可以吃很多現釣小管,結果下午開始風浪變大,加上五六月才是季節,今天全船共估,不過一樣有吃到船家準備的小管麵線!沒釣到大家還是很嗨,最後演變成卡拉OK大會,唱到靠岸了都還不想離開,是怎樣啦!😅😅
回飯店的路上經過玉冠嫩仙草,提一碗回去當宵夜,雖然玉冠真的蠻好吃的,可是我更愛紫玉啦!可惜紫玉今天公休...Q_Q 然後我想吃巧味鹹酥雞也公休,怎麼大家都禮拜二公休啦!
然後海象又不好了,原本要去東海吃龍蝦泡麵又被取消,可惡,明天我決定爆食一整天啦!!(咦?)
#klook #澎湖必推 #今夏最優惠
澎湖樂福海洋工坊
澎湖 忘 憂 島 怎麼 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有一段時間沒有在大銀幕看紀錄片了,沒想到這次看《男人與他的海》居然看到讓我充滿感動與感慨,而且光是看到大翅鯨媽媽帶著小孩在海裡並肩遨遊的畫面,就這樣,光看鯨魚游泳,因為銀幕很大,莫名地,就很感動。
經過了一整年新冠肺炎的影響之下,很多人幾乎都已經忘記電影院怎麼去。坐在座椅上面,光線漸落,大銀幕折射著那些夢想創作者們以年為單位創作的心血結晶。
本片導演前一回作品《一首搖滾上月球》應該讓很多人印象深刻,這回則是以兩位對大海都有執著熱情的男子為題,一位是著名的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創辦人、海洋作家廖鴻基,另一位則是台灣首位水下拍攝鯨豚的攝影師金磊。
兩位男人為了追求他們的海洋夢,廖鴻基努力帶領學生等踏上海洋,希望能建立起台灣海洋島國的冒險基因,我們身處海島,但多數人卻怕海。失去了征服海洋的野心,多了畏懼海洋的憂心。
片中有一段拍廖鴻基帶學生到澎湖南方四島,進行獨木舟登島過程,也拍到了中國大陸丟棄了大量海洋廢棄物(據悉全世界一年的海洋廢棄物約八○○萬噸,想不到43%是來自中國,而且珠江三角洲是最大海洋廢棄物排放口,而我們美麗的澎湖群島因為在浪頭下,於是順勢接受了可觀的海漂垃圾。)
專門拍攝鯨豚的攝影師金磊則讓我們看到,一個男人,為了能兼顧家庭責任,他可能必須犧牲部分創作自由。這一點我最有感受了,因為小孩才快要滿六個月,為了照顧小孩,洗奶瓶、泡奶、洗衣煮飯曬衣服收衣服折衣服等等繁瑣的生活日常,其中最累的可能就是要陪小孩「放電」。
這些被外人稱為「甜蜜的負荷」,但其實真的會讓人無法進入創作深思節奏中。也難怪看到金磊說,見到其他創作者仍舊全速奔馳,自己必須為了家庭責任停下來好幾年。相信這一點也會讓很多奶爸都有感受。
這案子前前後後花了好幾年才完成,本來去年應該上映,這回總算在四月映演,跟各位報告,大銀幕畫面真的很值回票價,大銀幕看到鯨豚們共舞,飛出水面那瞬間,給你滿滿的感動。下面來貼一點工商服務時間,希望能幫助到這部片。
《 男人與他的海 》4月1日全台上映,我們海上見!
🎬 電影預告:https://youtu.be/Raes1Qd37dY
.
📍戲院包場諮詢 / 購買團票 ➤ 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
☎️ 0961-580-543 / monkey24hr@gmail.com
📽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 早上10:30至晚上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