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確幸成癮症 ]
常常在想快樂到底是什麼?下班後去大吃一餐補償自己的滿足感,是快樂嗎?那樣的快樂和幫助一個人所獲得的喜悅,是一樣的嗎?
二十歲前半,我的快樂很多來自日常的享受,例如吃美食、上咖啡廳或單純的出遊,但後來隨著成長,我漸漸發現了另一種「快樂」,那和宵夜大吃鹽酥雞的爽不一樣,而是一種更深邃也更饒富興味的愉悅狀態。
以前我一直說不清這到底是一種什麼轉變,直到最近在《醫療不思議》中讀到了一篇文章才終於恍然大悟。這本書的作者汪漢澄是一位神經科醫師,他結合科學與人文史哲的觀點,來探討醫療史上的各種趣事,其中一篇〈科學的快樂論〉非常有趣且發人深省。
他說,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快樂有兩種,一種是「hedonia」,可以勉強翻譯成「快感」,而另一種是「eudaimonia」,可以勉強翻譯成「幸福」。
「快感」和直接的感官享樂有關,例如吃美食、追劇、打電動等等,以及現代人所謂的各種「小確幸」。這些「快感」對一般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心靈調劑,能讓我們忘卻人生的痛苦與不完美,不發瘋也不自殺地活下去。
作者說,這種快感和大腦深處的「腹側蒼白球」及其相關神經連結有關,也和人腦的賞罰機制有關。賞罰機制鼓勵我們趨近讓人感到愉悅的事物,避開那些讓人感到危險不悅的,這種神經反應在許多哺乳類動物身上也能見到,是生物重要的生存機制。但是,如果這個機制失去了平衡(一昧追求愉悅的獎賞,卻無視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就會產生各種成癮症,例如菸癮、嗜甜、酒癮等等。
而作者又說,除了「腹側蒼白球」之外,人腦前方皮質還有其他幾個能激發「快樂」的熱點,那就是「前額葉皮質」和「眶額皮質」,這些地方掌握了學習、計劃與思考等高等智能,不斷訓練刺激這些部位,會讓人獲得「玩味」的能力,還可以自己加強對這種快樂的感受度。
那這與亞里士多德的快樂觀點有什麼關係呢?
作者說,亞里士多德的「eudaimonia」跟短暫的、感官相關的「hedonia」很不一樣:「eudaimonia 是一個人經過長時間累積下來的滿足感與自我評價。比方說,有沒有好好發揮過自己的才智與潛能?有沒有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有沒有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
讀到這裡我恍然大悟,其實「快樂」也是一種需要學習與練習的東西。
Hedonia 的快樂是立即的、容易追求的,甚至似乎是比較「自私」的,但是它就像從手裡落下的沙子,握著當下感到舒適愉悅,過後卻什麼都沒抓住,只能永無止盡地渴求;Eudaimonia 的幸福則需要一個人長久的思考和實踐,透過深度認識自我,行使自身道德觀,並在世界中發揮所長,達到「成為自己」的目的,快樂的泉源不在他方,而在自己的內心。
就像「吃」或許是一種 hedonia,那當一個人吃出了興趣,漸漸朝著食評家、料理家或健康飲食的推廣者之路前進,那或許就會在其中體會到 eudaimonia 的樂趣。
Eudaimonia 雖然粗翻為「幸福」,但它的真義更接近「透過忠於和實現自我,來達成一種生命圓滿的狀態」,有人說這就是「Human flourishing」。這種幸福感是向下紮根的,它和一個人的理想、道德感、智識才能直接相關,互相灌溉,達成一種至善的完整茁壯。
我們這個時代,充滿了很多的小確幸,但我觀察到很多人或許是對人生感到徬徨失望,又或是不知該如何追求 Eudaimonia 式的幸福,於是過份放大了小確幸的價值,甚至完全耽溺在小確幸裡面。
小確幸會不會也可能是一種癮?甚至和其他癮互相結合加乘的一種癮?
這麼說並不是在否定小確幸本身,也不是說人一定要完全清心寡慾,畢竟感官的享樂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娛樂與調劑,有時候也會為人帶來各種靈感的啟發,但我認為 hedonia 和 eudaimonia 在我們人生中的比例分配很重要,若是失衡,便可能永遠追逐真正的快樂而不可得。
年輕一點的我總覺得自己在生活中跌撞,快樂是一種不可預測的偶然,小確幸是我唯一能掌握的愉悅,快樂也常常取決於外在的環境和別人的作為。
但後來隨著經驗與智識的成長,體會到 eudaimonia 後,發現那無疑是一種更為「主動積極」追求快樂的狀態,雖然它可能相對較有挑戰性,需要更長的時間累積,有時候也需要意志力的支撐,但它帶來的幸福感卻是非常實在且長久的。而且我發現長期處在 eudaimonia 中,會讓人整體的狀態更為穩定正向,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法喜充滿吧(?)
總之,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樣,想要成為的人也不一樣,因此追求 eudaimonia 更像一條私人的修行之路,我想也是因為這樣,學著減少為他人目光而活才能讓人感到更自由,也更能接近個人的幸福吧。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快樂 #神經科學 #哲學 #生活 #醫療不思議 #aristotle #eudaimonia #hedonia #abbychao #少女A 麥田出版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30的網紅王薀老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王薀老師最新大作《師者》【第貳冊】 典藏連結:https://teacherwang.pse.is/師者第貳冊 「天下事離不開『心』,心者才是人世間的王道,無論古聖賢或為王、為帝者,重要者在於立身處世之道可否服人。」 人是學習的動物,也是群居的動物。我們的教育日漸專業化、複雜化,在學習這件事情上...
永無止盡的學習路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幾年前,
演完音樂劇寂寞瑪奇朵後,胡老師有和我提過要不要出自己的掛耳咖啡,但當時我根本沒有任何想法,因為我當時漁爸爸才剛成立,根本沒有心思去想這塊,但一方面也是覺得自己準備的不夠,我根本不了解咖啡,在老師面前我就是個素人,我誰也不是。
但,出自己的掛耳咖啡卻一直藏在我心中。
往後的幾年,我時不時就會和老師說,可不可以讓我去杯測。因為我發現我自己對味覺這塊非常感興趣,也因為開始接觸感官,我對生活中微小的細節開始產生興趣,更進而影響了我的表演。
怪怪,咖啡就這樣進入到我生活裡,又甚至是我一頭栽進咖啡世界裡。
之後也接觸到一些品牌、甚至成為品牌的快閃咖啡師,但在這短短幾天的咖啡師日子裡,我在饕選咖啡受了老師很紮實的咖啡師訓練。我可以說那一個月的訓練就像是蛙人般的操,老師不會給你正確答案,你要自己去找答案。訓練中,我把自己打掉從零開始,無條件服從無限度忍耐。老師會對我發脾氣,除了抗壓性你還要面不改色完成任務。一切的一切是老師對我的期許。
我很順利的出杯、開始學會咖啡人的語言、從感覺派變到數據派,難過的是,老師教會了我好多離開他的事。
2021/6月
因為疫情關係被迫取消原本的演出,我沒有什麼時間多想,我直接私訊老師我可不可以去公司打工。老師想了一晚後收留了我,讓我暫時能在公司學習包材區的事務。
2021/7月
我萌生出了藏在心裡好久的那句話,我想做自己的咖啡品牌,而且我覺得我準備好了。
我和老師提了這事,老師只有和我說,要做趕快去做,而且是馬上,從今天起你要愛的是自己的品牌。
2021/8月
月初我離職了,從老師這…嗯不能算畢業,只能說肄業。
我和老師見了一面,詢問老師成立品牌的一些事宜。
老師問我打算要多久後成立,我說月底,老師說你不能有這樣的想法,你這樣會無止盡的延期,你也不能像兩個禮拜,因為你會拖到月底,於是,我給自己一個禮拜的時間,但還是拖到月底😂
但這一個月的過程非常精彩,我從什麼都不了解開始一個個去了解,不懂就問甚至一直在燒錢。我又再一次把自己歸零了,又都從頭開始,但這不就是人生。
而我太太一直在我身邊默默的幫我,會計部分她一手攬下,也找了她妹妹幫我設計我的Logo、貼紙等等、還有我太太的同學幫我做品管、包裝、預購單,我儼然有了自己的小團隊。這團隊絕對不成熟但絕對很努力,我們一起熬夜一起解決問題,在我沒有任何賺錢的情況下願意這樣幫助我,我真的有時覺得自己憑什麼,謝謝我的老婆、妹妹、同學。
未來,我將去找更多合作的機會,我沒有實體店面,我們走網路預購、未來我們會和邱邱喜歡的北中南店家做聯名,未來這些店家也會販賣我們的商品,甚至還會出週邊及異業結盟,還請大家多多期待。
預購單再過幾天就會出來,請大家再等我們團隊一下下
邱永騰/邱邱
咖啡邱 Coffee Chill
永無止盡的學習路 在 Johntool-工具王阿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不要當一個空洞的知識傳遞者】
許多人經營自媒體會挑選所謂的「利基市場」,並且認為把興趣分享到社群媒體上就可以變網紅。
剛開始這方法當然沒問題,因為你在提煉過去接觸這領域的知識。
但是過一陣子就會慢慢發現,好像沒有什麼內容可以分享。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你沒有培養出專業的底蘊,當你把腦袋挖空時,就什麼都沒有了。
就像是水庫一樣,當人民持續的用水,卻沒有下雨來補水,水庫遲早會枯竭。
興趣固然重要,如果經營自媒體沒有興趣就無法堅持創作。
但專業度也很重要,如果你只維持在興趣階段,你的內容是沒有養分的。
當你傳遞知識的時候,一方面要有熱忱,另一方面也要持續學習進步,才能培養創作底蘊。
也許有人會說,我是分享電影心得,要怎麼持續學習?
你可以觀察專業評論者是如何有深度的分享,優化自己的文字、培養自己的見解力。
最後,自媒體不是一場百米賽跑,而是永無止盡的馬拉松,只有持續的訓練與補充體力,才能堅持到最後!
#打開網路就有錢
永無止盡的學習路 在 王薀老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王薀老師最新大作《師者》【第貳冊】
典藏連結:https://teacherwang.pse.is/師者第貳冊
「天下事離不開『心』,心者才是人世間的王道,無論古聖賢或為王、為帝者,重要者在於立身處世之道可否服人。」
人是學習的動物,也是群居的動物。我們的教育日漸專業化、複雜化,在學習這件事情上,也由對「人」的學習,轉為對「學科」的學習。因此我們忘卻了老師的角色,是一個值得模仿、效法的對象,而把他們視為一個提供學科知識的人,無怪乎韓愈疾呼:「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本書中王薀老師除了寫下他與由幼至長的數十年間,值遇到許多亦師亦友的善知識的言身教,也提及孔子與門人弟子間的諸多師生情誼,包括子路的莾勇及忠誠、子夏的好學勤問,以及顏回對於仁的持守,更以神怪故事、儒、釋、道三家的人物等古今人事來舉例,展現了傳統教導中守禮、忠誠、講信義、內聖外王等美德,以期讓我們人生更完滿。
這些先賢耆宿他們共通的特點是學識淵博,並且可以把所知所學融入言行身教中。閱讀其中的奇節瑰行令人如坐春風,並從中獲取靈思無數。
本書特色
一、旁徵博引,記述多則儒、釋、道三家師徒之間的故事,令人深思學習應有的態度!
二、以縱橫古今的真人實事,論述儒家思想在現代生活的應用法門!
三、寫出活生生的孔門七十二賢人生活樣貌,最傳神的孔子生活摹寫!
四、獨家揭露少年王薀老師與眾多長者相濡的生活點滴!
聖人無常師,人生是永無止盡的學習之旅。王老師以他數十載的拜師訪道,青燈黃卷,尚友先賢,通曉儒、釋、道、法、墨之學說,以其親身經歷,猶如暮鼓晨鐘,喚醒沉睡無明的人心!展讀其書,「即之也溫」的言語,有其潛移默化之功,此皆得利於他的「轉益多師」和「尊師重道」。師道之不存,久矣!王薀老師寫出他的「師者」,而此書不也正是你我的「師者」!
王薀老師最新大作《師者》【第貳冊】
典藏連結:https://teacherwang.pse.is/師者第貳冊
王薀老師相關資訊:
【盡薀於書官方網站】:https://teacherwang777.com
【臉書粉絲團FB】:https://www.facebook.com/teacherwang777/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1Sp...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eacheryun777/
【拾慧文化創意】:https://www.modernwisdomcc.com/
【LINE@】:拾慧文創
【痞客邦】:http://teacherwang777.pixnet.net/blog
#王薀老師 #師者 #閱讀書單 #好書推薦 #好書 #書單 #暢銷作家 #文學
#中國文學論集 #經典作品 #人文史地 #中國史地 #人物史 #傳記
永無止盡的學習路 在 謝稀如 Michelle Ts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病毒的象徵意義與心靈啟示】
昨天2月2日靜修十天回來才知道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香港人心惶惶,恐懼比疫情蔓延得更快。我相信病毒只是心靈的象徵,所以今天特地研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病理,好去理解病毒究竟在傳達什麼訊息給我們人類。
其實這病毒靠自己本身並不能繁殖,它必須尋找宿主去繁殖,病毒的目的並不是殺死宿主,而是繼續分裂下去、傳播開去,所以成功的病毒應為低毒性、長潛伏期、高傳染性、低死亡率的,HIV是非常成功的病毒例子,潛伏期長達十年,不會立刻致命,到人們發現時病毒已完全控制宿主。今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比起2003年沙士更進化,潛伏期更長、死亡率較低、傳染性更高。
當這種冠狀病毒進入人類身體後,從細胞表層抵達細胞核心的過程當中,它欺騙了人體細胞四次,一次又一次讓細胞以為病毒對自己有益而打開了防護閘門,讓病毒得以進入細胞核,進行複製自己的繁殖過程,這新型冠狀病毒會潛伏在身體十天左右,好讓自己大量複製,再爆發出來傳播開去。原本病毒的目的是傳染更多的宿主,讓自己分裂下去,可是當病毒留在身體一段時間後,竟然忘了自己是病毒,忘了自己的目的,就留了在宿主的體內,有些病變細胞告訴免疫系統「我已被感染,請殺死我」,所以引起免疫系統反應,去對付病毒,而炎症的引起是因為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因此太強或太弱的免疫系統都不行,要達致平衡才是最好的免疫能力。
從身心靈的角度去看這新型冠狀病毒就變得很有意思,一切人生的問題都源於分裂,以為自己是分裂的個體,可以獨立於其他東西而存在。近來世界發生的災禍,如亞馬遜森林大火、澳洲火災、全球氣候問題、食用魚類被塑膠或輻射污染,都讓人類開始反思我們的每一個行為,原來都影響著整體,我們其實從來都並不可能獨立存在的,一粒沙裡就藏著整個宇宙,從任何一個東西裡就看到整體。我們能從細胞裡看到一個人的整個生命,也能從一個人的生命看到整個宇宙的生命,宇宙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存在著。
回到這個病毒的象徵意義,愈會自欺的人愈容易被感染,把自己看成生命的受害者都是自欺的人,因為從身心靈角度來說,我們要為生命遇到的一切負百分之百的責任,我們對如何看待外境絕對有選擇的餘地,把事件看成是生命的禮物還是問題是自己的選擇,遇事時指責別人還是承擔責任也是選擇。另外,免疫系統的問題象徵著攻擊自己,所以愈會自我批判的人也愈容易被感染,其實說穿了,指責別人與自我批判根本是同一回事,只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因為真正自愛、自信的人,愈能無條件地愛別人和愈謙卑,相反地,愈自我批判的人自然會先否認自己未接納自己的部分然後投射在外,去指責他人,愈驕傲自大的人其實內心充滿自卑。
看到病毒竟然會忘了自己是病毒,也忘了自己生命的目的,感到很不可思議,這不就是人類的靈性道路?人類投生為人,忘了自己的真正身分、真正本質,更忘了生命的目的與意義所在,讓人迷失在娑婆世界,以為追逐名利權色會讓自己快樂,竟忘了生命的目的是從無意識變得有意識,去憶起「我是誰」。因此,人變得迷失,不斷在外境尋找快樂,過程中只找到短暫的快樂,卻怎麼也不會完全滿足,無法持久地快樂,人總要不斷擁有更多和更好。其實人也像病毒一樣,不斷自我防衛或攻擊別人以餵食並壯大自己的小我(ego),讓心靈不斷分裂下去,不再記得自己原來是這個整體,讓人變得恐懼、不安、憤怒、孤單,這些負面情緒都是小我的食糧。
這病毒在中國爆發,而香港的疫情也在擴散,所有的炎症都象徵著憤怒,或許中國內地已醖釀著很多的憤怒與恐懼,共產黨以恐懼統治國人,完全是在製造人與人之間的分裂與恐懼,近來香港的政治事件也在社會間累積了太多的憤怒與恐懼,所以這病毒在這地區蔓延都是中國人的共業,跟過去的歷史、或我們每一個人的業力都脫不了關係,在我們眼前的一切只是因果循環,壞消息是我們也責無旁貸,也要為此負責,而好消息是我們有能力改變與轉化這一種,不再餵食惡的種子而去培養善的種子,改變永遠都是從自己開始。因此,我們不是要憎恨任何人,而是學習無條件地愛所有人,包括我們從前憎恨的人,由分裂的幻相回歸至一體的實相。
從整體來看地球的事件,不論是環境問題、政治問題、還是病毒問題,其實一切都是讓人類覺醒的功課,亦即學會愛、慈悲與寬恕,並接納如是,如果人類學會真正的愛,我們就不會再無止盡地佔有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資源絕對足夠分配給窮人;也就不會過度的破壞環境去賺錢,地球就得以修復;國家也就不會發展生化武器,而把資源用於發展心靈平安的建設上,最後甚至國家的概念也是多餘的,若我們學會愛的話,自然能夠愛不同種族的人,這樣就連宗教也不需要了,我們已能夠發展慈悲心,愛人如己,寬恕別人,活得平安。
人類的靈性覺醒(也可稱作開悟、解脫)絕對刻不容緩,認清「我是誰」,我們無限的真正本質,了悟真正的生命意義,放下物質的追求,學習愛與慈悲,把他人的福祉與我的福祉視作同一回事,我們自己的覺醒就是送給世界最好的禮物,我們一個人的平安自會以漣漪效應般散播開去。
一切都只是為了我,學會愛。
願一切眾生快樂與平安!
謝稀如 Michelle 2020/2/3
Facebook Page:www.facebook.com/nowMichelle
YouTube頻道: www.youtube.com/c/MichelleTse
Facebook 群組: www.facebook.com/groups/NowhereNowHere
永無止盡的學習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真偽藝術鑑賞展」介紹
訪問策展人:葉國新 博士
現代藝術市場活絡,藝術品已儼然成為資產配置的項目之一,但因供不應求,藝術「做假」及「詐騙」猖獗,民眾深受其害,甚至將假畫當成家產珍藏一輩子,直到最後要出手變賣時,才發現受騙上當,血本無歸。有鑑於此,墨海樓在中正紀念堂的開闊空間舉辦「真偽藝術鑑藏展」,推廣藝術鑑定/鑑賞的相關知識,並大方公開破解藝術贗品的秘訣。
策展理念:藝術品真偽,誰說了算?
2006年,德國表現派大師名作拍出約台幣1.1億元的天價,兩年後竟被發現是出自偽造天才之手的假畫,這名偽造天才的「創作品」還有大批收藏在國際權威博物館裡。2016年,國際拍賣業龍頭蘇富比的拍賣場上,一幅荷蘭名家的肖像畫,拍出約台幣3.4億元,結果又是一個精妙的贗品。2018年,中國大陸查扣1165幅偽作,涉案人之一曾經在2013年,用一張近現代書畫大師的假畫,在北京賺進2億多台幣……
藝術作偽事件如風暴侵襲全球,因為只要是人們求之若渴的東西,偽造品就永無止盡。而這些偽作的價格天花板,隨著當代藝術市場的繁榮,還在持續上升……
但是,藝術市場上的真真假假,到底誰說了算?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藝術品的真與假,是證據說了算。證據來自於專家的研究,而它的構成,完全可以是科學化、邏輯化、系統化的過程。所以,讓我們回歸藝術鑑定的專業,邀請大家進入這個展覽空間,跟隨專家指引,一步步學習如何蒐集、分析藝術真偽判決的證據。
策展單位: 墨海樓國際藝術研究機構
展出時間:2019/04/01-05/12
展出地點: 中正紀念堂 Chiang Kai-shek Memorial Hall1樓中央通廊(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永無止盡的學習路 在 [閒談] 永無止盡的學習路是人總同仁or熱心民眾 的必吃
好幾年前發現了這等好物從此安心進入學習平臺後就不必認真看影片惹本來以為這是某位熱心公務同仁弄的部落格但後來發現怎麼任何課程都有解答想想應該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