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泰拳是在擔任空服員的時期,緣由來自某次跟泰國的男組員工作,他說如果對泰國文化有興趣,不妨去看看現場的大型泰拳比賽。確實,走在泰國熱鬧一點的區域,總會在酒吧牆壁上、電線桿上看見各式各樣的泰拳賽事廣告,有的看起來較具娛樂性質,有的看起來氣氛兇猛;對此領域一無所知的我,總覺得它充滿了神祕感。做了點功課之後,我決定到成立於1956年、由泰國軍方經營的倫批尼泰拳館觀賞賽事(註:場地現況多有變動,最新動向請查看網路資訊)。
買票過程很簡單,只要在網路上訂票,便可在比賽當日前往觀賽。喧鬧的泰拳現場有一股神聖的氛圍,熱血沸騰的同時卻又令人肅然起敬,選手開始比賽前都會在擂台上跳舞謝神(順便拉筋)。欣賞出類拔萃之人相互較勁,是自古代羅馬競技場開始便有的渴望,至今仍留在人類的基因裡,也許我們都渴望用某種方式見證生存的力量。
抱著忐忑的心坐定,我瀏覽了一下今晚賽事訊息,羽量級、中量級、重量級都有對戰,選手們大多來自本地或是周遭國家,如緬甸、寮國、柬埔寨等。而從國外來的觀眾,則多來自歐美或日本,華人不甚多,女性更少了,但想來也不是很意外,有些較傳統的賽事甚至會禁止女性接近比賽場地。不過,俗話說得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如果所有的立場都因為某種不成文的規則或觀感而放棄交流,那麼令人困擾的誤會與隔閡便永遠不會消融;如果能在彼此尊重、友善安全的前提下交流,相信結果不會壞。抱著這樣的心情與使命感,我在座位上以黑白攝影記錄了一些選手戰鬥的瞬間,只是礙於角度與護欄,不大好取景,此時有點羨慕在擂台邊拍照的攝影大哥們,位置好,鏡頭又長,畫面肯定十分具有衝擊性。
正在羨慕之時,其中一位滿頭大汗的大哥剛好轉過來與我對到眼,我們彼此看了看對方的器材,同時微笑點頭,有種同行之間禮遇彼此的感覺。沒想到在這喧鬧的夜晚,除了擂台上的切磋以外,在台下拿著相機的我,也跟前輩隔空交流了。
#青春名人堂
#隔週五專欄
#泰國記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Cosmopolitan 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各位預備參與來年香港馬拉松的朋友,相這都已經在積極備戰中。要完成馬拉松,體能的配合就相當重要。Cosmo請來兩位教練教授比賽當日的熱身動作和完成比賽後的拉筋cool down動作,各位跑手當日就可以大派用場了。...
比賽前 拉筋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非常喜歡參加各式運動比賽。因為比賽不僅會給你進步的動力,檢視這段時間訓練的成果,只要你用心安排訓練計畫、盡力完成,花個報名費就可以體驗運動員的生活。而且比賽當天,從上場的緊張刺激、和擁有相同熱情的人一起吶喊努力到完賽後滿滿感動及一堆帥氣美照,根本就是多個願望一次滿足。
因此,雖然認真訓練不到一年,當教練問我要不要參加九月這場健力三項競賽時,我不假思索就答應了。
運動比賽和考試不一樣,考試時,我總設定熟讀個兩遍才算「準備好」,反正就是卯起來拼命唸就對了!但體能競賽要考量的非常多,無法急就章、也不是練越多越好,因此我的態度反而是在備賽時,緊跟教練的菜單和指示,最後練到哪都好,上場就平常心盡力發揮。
健力三項是肌力訓練裡的三大動作,深蹲、臥推、硬舉,,比賽時每個動作有三次機會,以最重的那次加總計算。我的訓練安排是一週教練指導一天,以調整姿勢跟安全地上大重量為主,另外三天自主練習,目的是累積訓練量和單邊的補強動作。
這幾個動作看似單純,好像力氣大的人就會贏,實際開始練習才發現,其中的細節和學問還真不少。
比如深蹲,大家會認為主要是靠臀、腿的力量,但每次練習多組數?課表時,最先撐不住的總是軀幹。如果練習前一、兩天睡不好、坐太久,也會影響到髖關節活動度,導致蹲的不夠低、姿勢不夠標準。這也驗證了我在書本上看到的知識,要練核心,深蹲有時候真的比棒式有效,健力更是一種負重的拉筋伸展,如果活動度不好,根本完成不了動作。
三個動作中,我最沒把握的反而是成績最好的硬舉,有時候今天可以輕鬆舉一百公斤,隔幾天卻連九十公斤也很不順、非常的不穩定。
硬舉這個動作,我認為可以把下半身想像成橡皮筋,不斷的累積張力,剛好卡到最對的時間和角度瞬間釋放力量,就可把重量拉起來。但何謂「最對」?不單考驗你對動作的熟悉度,還有身體的靈敏和本體感覺,我認為非常困難。再加上前幾個月,我在硬舉時拉傷臀肌,雖然傷很快就好,但拉大重量時心裡還是有點陰影,只要練習時超過八十公斤我總是會遲疑個兩、三秒,把動作想了又想才開始。但弔詭的是,有時候想太多反而動作跑掉,不知道自己在拉什麼!
除了動作的精進比我想得困難外,還得面對時間管理及體力負荷的考驗。
我常開玩笑說我身兼三份工作,早上是運動員,下午看診,晚上寫作,看診時的感觸讓我有寫作的動力,練習時的嘶吼讓我抒發看診的壓力、寫作時久坐的疲勞又可藉由訓練釋放。這三件事平時像交響樂一樣平衡地豐富我的生活,但當其中一件事負擔增加,就有可能破壞這個平衡。
備賽的八月訓練課表強度增加,但我看診和文字產出不僅沒少,甚至還準備了幾場講座。因此我勢必得更加注意身體的反應和恢復,更注意食物的營養和睡眠的深度,勤勞按摩伸展放鬆。能做到這些其實靠的是我經年累月得規律作息和良好的飲食習慣。
當然我也會仔細觀察身體的變化,八月底時我就注意到我冒了很多痘痘、又瀕臨
感冒,這都可能是壓力指數上升、過度訓練的前兆,因此我當機立斷降了兩次強度課表,因為誠實面對身體的反應,進而作出調整,是避免練過頭的不二法門。
備賽另一個困難的點是體重控制,因為健力比賽是以體重分組,我這一兩年的體重大約62-64公斤間擺盪,理所當然的參加63的量級。原是打算在比賽前一個月逐步減少外食、聚餐和飲酒量,好將體重控制在63公斤以下。但事與願違,八月剛好遇到生日,聚餐特別多,直到賽前的一週我的體重都還是超出目標一、兩公斤。
想吃更少又怕影響訓練,我只好在練完最候一次的強度課表後大幅調整飲食。在這三、四天時間,水多喝、盡可能壓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有飢餓感時啃芭樂喝黑咖啡,才在比賽前一天量到「及格」的數字。這幾天雖然胃不空,但心理上卻因有限制和壓力感到空虛,不斷想著賽後要吃高熱量食物,這也更讓我體會到,激烈的減肥法短期一定有效,但是也會讓日後復胖機會大增。
比賽的預設目標很簡單,就是完成教練開出的重量,盡可能發揮練習時的實力。
雖然賽前我一再強調,自己都生過那麼多小孩,也跑過好幾場全馬,這沒什麼好緊張啊!但是當裁判唱到我的名字,雙手觸摸到槓鈴時,我還是心跳加速、腦子一片空白緊張到不行,以至於深蹲前兩把根本沒在管口令,搶信號就蹲下去。「失敗!」紅旗舉起時,我錯愕的卡在台上無助的發呆,直到教練喊聲,我才傻傻地鞠躬下台。所幸,深呼吸調整後,接下來的兩項就順順的完賽,最沒信心的硬舉也拉起最後一把的重量。
自己的量級比完,我也開始有心情偷偷觀察身邊的高手。有些人蹲大重量時面無表情、既不嘶吼也不吶喊,有人關節度活動極佳,臥推時腰拱的極高。我也注意到現場的人每一個都神采奕奕、抬頭挺胸,眼神中充滿了自信,舉手投足盡是力量。我大膽的說,這裡沒有一個女生會被體脂、體重這些數字綁架,也不會計較身上細微的某處似乎多了一點脂肪。因為比起這些,變得強壯絕對更重要。
就是這麼巧,這時候有網友私訊問我:「辛苦練了一整年,體脂和肌肉量都聞風不動,好沮喪怎麼辦?」其實我真巴不得有一個任意門可以拉她到比賽現場感受一下氣氛,或許可以讓她改觀,不再深陷體型焦慮的泥沼。
我想說的是,比賽的另一個最大樂趣,就是感受其他人的正能量和強壯, 讓自己獲得更大的動力和訓練動機,如此週而復始樂此不疲。
最後,除了感謝我自己的自律與努力,我最要感謝的是我的教練。謝謝你安排剛好的訓練菜單,不厭其煩地調整我的動作;組間休息還要回答我各式關於運動科學的疑難雜症;也在我對練習成果志得意滿時,拉我一把避免躁進受傷;在我喪氣自己做不好時一派輕鬆地化解我的焦慮,未來也要繼續拜託你了!
#烏的健力筆記
比賽前 拉筋 在 施幸余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NZ追夢之旅
本來聽日就係NZ Open Day 1
一個月前因應政府既不得多於100人聚集於室內既措施而改成一個超迷你型既達標賽
直到比賽前8日,上午我仲同教練傾緊平時調整會做咩,幾時游分段
點知下午就宣佈啟動因應今次疫情而設定既機制Lv3 (共4級)
全部公眾設施關閉,去到泳池門口先知無水游
然後再過多兩日就啟動最高級既Lv4
全國除咗essential services外,全部公司休息
仲要係最少4星期,到時睇疫情發展再決定幾時解封
最可惜既係我喺呢邊練得咁好
最後無得睇下成效如何
就連 @speedohk 特登寄俾我去迎戰達標賽既賽衣&賽鏡&練水泳衣都要入返盒一齊休息
嗱雖然今日已經係第7日無落水
但我每日都keep住有運動仲拍咗片架(前日cheat day休息咗🤭)
想睇既自己搵,不過好悶的勸你唔駛嘥時間,純粹係個人紀錄
.
我總相信機會係留俾有準備既人
所以就算無得落水
大家都要好好利用呢個機會去增強自己平時忽略咗既訓練
唔好輕視每一個小動作/行為
有某類小動作係會乞人憎
但我指既小動作係會令你開竅到另一境界
自己參透啦
.
Tips: 拉筋 靜觀 小肌肉鍛鍊 意象訓練 日記
比賽前 拉筋 在 Cosmopolitan H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各位預備參與來年香港馬拉松的朋友,相這都已經在積極備戰中。要完成馬拉松,體能的配合就相當重要。Cosmo請來兩位教練教授比賽當日的熱身動作和完成比賽後的拉筋cool down動作,各位跑手當日就可以大派用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