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筆記】154:即使犯了錯,你仍然值得被愛 (芳瑜)
每一個時期,孩子都有不同的令人困擾的行為。
比如說,Aaron很熱衷拼圖,他可以全心投入其中,轉眼間就完成了好幾個小作品。但是Evonne比較不諳此道,或許出於嫉妒,常常會趁機將他的作品破壞殆盡,讓他又氣又傷心。
由於破壞的速度實在太快,我幾乎來不及阻止,只能先安撫Aaron,然後看著他雖然一邊嚷著自己很生氣卻又一邊繼續拼圖,沒有任何報復行為,不禁佩服他的的熱忱與包容力。
我將Evonne拉到一邊,與她展開對話⋯⋯
👩🏻:「媽媽看見妳破壞弟弟剛完成的拼圖,妳可以告訴我為什麼嗎?」
👧🏻:「因為我喜歡破壞!」她有點賭氣的說。
👩🏻:「Evonne,妳破壞了弟弟的拼圖,他會覺得怎麼樣?」
👧🏻:「很難過。」
👩🏻:「Evonne,妳的情緒可能是『嫉妒』,因為妳還不太會拼圖,所以妳會忍不住想要破壞。可以嫉妒,但不能破壞。」引導她辨識情緒,也同時給予規範。
👩🏻:「每個人都有自己比較喜歡或擅長的事,因為我們都不一樣。比如Aaron喜歡拼圖,那你也可以想想自己喜歡什麼呀?妳很有想像力,可以玩扮家家酒,妳也很喜歡認識事物,可以玩圖卡。」我試著分析兩人的獨特性,以提升她的自我價值感。
👧🏻:「好,我玩這個就可以了。」她將玩偶拿在手上。
👩🏻:「弟弟很愛妳,在他生氣的時候,也不想傷害妳。所以,當妳覺得有點嫉妒,也要學著欣賞他的作品,不能破壞。」
在她答應且道歉之後,情勢暫告緩和一些。就算這個行為仍沒有完全絕跡,但偶爾會在Aaron拿起拼圖之後,聽見Evonne主動對他說:「弟弟,我今天不會破壞你的拼圖,我會欣賞你的作品。」然後Aaron燦笑且大聲的回應:「謝謝妳!」
即使Evonne犯了錯,弟弟的愛卻包容了他,而我的關心引發了她的覺察,明確的引導也建立了正向的行為。
破壞拼圖還算事小,打人就更困擾了。打人和咬人這兩件事在我們家,都不算少見,但也不是束手無策的常態。(詳見置底文章)
隨著孩子成長的進程、各時期不同的需求,這些行為好像每隔一陣子便會捲土重來。最近,Aaron常常對Evonne動手動腳,惹得她哇哇大哭。
某天,我在客廳做運動,兩人又起衝突了,甚至波及到我。Aaron拿起玩具故意甩來甩去,砸到我和Evonne身上。我覺察到自己被打斷運動的煩躁,在安撫Evonne之後,待在瑜珈墊上準備和Aaron對話⋯⋯
👩🏻:「Aaron,你的玩具甩到我和姊姊了,我們都很痛。」他不動聲色,自顧自地玩。
👩🏻:「媽媽和姊姊都很愛你,不會傷害你。我知道你也很愛我們,應該要珍惜並愛護我們,但你剛剛故意弄痛我們,所以我們都很生氣,也很難過。」我採取 #一致性的應對姿態,真誠表達自己的感受與觀點,並且不忘傳遞我們的愛。
眼看他仍然相應不理,我又想要繼續完成運動,同時轉化自己的情緒,於是選擇了 #停頓──讓問題跑一會兒。
👩🏻:「Aaron,你是一個負責的孩子。我現在要繼續做運動,你可以好好回想自己做了什麼事,而且該怎麼負責、該向我們說什麼話。等你想起來了,願意珍惜我們的時候,我才會再回應你。」
重新喚起他的自我價值感之後,我就繼續做運動,不囉嗦也不強迫,因為 #大人要決定自己的行為,而且 #道歉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事。
過程中,姊弟倆又繼續互動了,可以證明孩子們的相處日常其實就是相愛相殺。很多事情並不如大人想像得那麼嚴重,但很為難的是,大人又不能完全放任孩子的錯誤行為,以致越演越烈。
我正在拉筋,看見Aaron往我一瞧,於是我問:「你想好了嗎?要我過去,還是你過來?」他沉默了幾秒鐘之後,看我雙臂敞開,便奔到我懷裡,一邊嚷著:「我想好了、我想好了!」
然後他就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分別關心我和Evonne被弄痛的地方,並且向我們道歉。同時,在我的引導下,他也承諾之後會輕輕的玩、用溝通代替動作、好好珍惜並愛護我們。
我們三人互相擁抱,用愛與包容消弭了這場衝突。並且,我對Aaron打人的頻率是否降低充滿了期待!
—————
正向教養認為孩子一切行為的主要目標是「歸屬感」與「價值感」,因此提出 #每個行為不當的孩子都是挫敗的孩子、#犯錯是學習的最佳機會,更提醒我們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要 #確認傳送出愛的訊息。
在漫長艱辛的教養之路上,在每一次的親子過招間,我最想堅定地告訴孩子們的是:「即使犯了錯,你仍然值得被愛。」
因為唯有這份愛,才是給予你面對問題、承擔責任的過人勇氣;也是這份愛,滋養著你未來能夠欣賞他人、珍惜他人並且愛護他人的無窮力量。
#2y8m
#歡迎分享
─────
🔸延伸閱讀🔸
📌我的小孩會打人?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43700317172251/?d=n
📌每個憤怒的靈魂都渴望被擁抱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83853529823596/?d=n
📌讓「在情緒裡迷路的孩子」回家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11463337062615/?extid=0&d=n
📌與其一味禁止,不如解決問題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12174170324865/?extid=0&d=n
📌口罩之亂──大人要決定自己的行為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15615886647360/?extid=0&d=n
📌孩子,為什麼不說對不起?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19815419560740/?extid=0&d=n
📌停頓──讓問題跑一會兒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43054520570163/?extid=0&d=n
📌「你氣完了嗎?」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45524376989844/?extid=0&d=n
📌 自我安頓,是成長過程中最好的禮物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94616345413980/
📌一致性──最理想的應對姿態 (芳瑜)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305911554284459/
Lin Binder Emily Liang
每個行為不當的孩子都是挫敗的孩子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育兒筆記】92:讓「在情緒裡迷路的孩子」回家 (芳瑜)
上週連續三四天,Aaron突然從那個雖然有點小歡,但是友善、淘氣、貼心、愛笑的小暖男,搖身一變,成為「爆走小子」!(不得不讓人回想起嫩嬰時期的他😨)
從早到晚,他時常處於情緒很惡劣的狀態:抱持敵意、不斷發脾氣,接二連三的不配合、唱反調、搞破壞(不是為了好玩,而是帶著怒氣)。原本我一兩下便能順利處理完的狀況,此時幾乎失效。
起初,我的情緒也不免受到影響而怒火中燒🔥,老實說,某次甚至有想要「開打」的衝動!但這種本能上的衝動經過覺察與冷靜之後,我更想知道的是:「我的兒子,他到底怎麼了?」於是,每一天我都努力地嘗試找原因、想方法。
我突然回想起,半年前Evonne也經歷過類似的狀態。雖然密度沒有這麼高,強度也沒這麼大,但確實是讓我們覺得頭痛好一陣子。(詳見:〈桃園輕旅行〉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63542358521380/?d=n)
後來,我們達成共識的做法有三👇
1️⃣#避免聚焦錯誤行為,比如過度嚴厲、頻繁糾正。
2️⃣錯誤行為發生後,立即 #示範及引導成正確行為。
3️⃣#聚焦正確行為,給予適當的關注與真誠的鼓勵。
當我們重新調整成這樣的應對方式之後,惱人的狀況果然逐漸獲得改善了。雖然那段時間不算短,但現在的她確實比之前穩定多了,那個只會在爸媽面前展現的火爆脾氣也慢慢學會了自我調整。
這樣的經驗,幫助我重新審視Aaron的狀態。
我很認同正向教養所強調「#每個行為不當的孩子都是挫敗的孩子」。雖然,起初不確定他的「不當行為」到底是哪一類型,有時像是「過度尋求關注」,有時像是「爭奪權力」,有時又讓我感覺是「報復」,只好先不斷提醒自己按照先前的方法來處理,觀察是否也會有所改善。
除此之外,我還會常常在他脫序演出的時候,跳過指責,二話不說先抱抱他,再詢問他怎麼了。一方面我相信「每個憤怒的靈魂都渴望被擁抱」(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83853529823596/?d=n),另一方面,我想要引導他慢慢梳理自己的情緒與原因。
一兩天之後,雖然爆走小子仍然爆走,但他開始會在情緒失控的時候,主動要求我抱抱他,或是在比較冷靜的時候,酷酷地叫我一聲「馬迷」,然後離開(平常沒有這樣叫,是近期他喜歡的撒嬌方法之一)。
三四天後,爆走小子不爆走了,漸漸恢復以往的友善、淘氣、貼心、愛笑。那個在情緒裡迷路的孩子,回家了。
我仔細回想這一週的經歷,還是說不準他的「不當行為」到底是哪一類型,老實說,可能都有。但唯一能確定的是——尤其是發現他在我面前才表現得特別惡劣之後——#我確定他只是需要我的愛。
簡·尼爾森:「#最需要愛的孩子往往表現得最無法讓人去愛。」孩子其實是在用他們的不當行為說:「#我想要有歸屬感和價值感。」
或許,一打二的日常,他時常感受到媽媽的愛與陪伴都被切割得很零碎,無法填滿他此時的需要,才會一時在惡劣情緒與不當行為中迷了路。
不過,好在我沒有隨他一起迷路。
我感謝他,給我機會重新審視育兒的節奏,在照顧好自己的前提下,也要分別對姊弟倆給足愛與安全感。
我也感謝自己,沒有被本能的衝動給操控,而是引導著孩子在他混亂的情緒裡,一步步找到通往出口的方向。
願終有一天,他有能力透過自己的力量,撥開情緒的層層迷霧,無所畏懼地找到回家的路。
#2y2m
#歡迎分享
每個行為不當的孩子都是挫敗的孩子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育兒筆記】91:這是我的,請你離開 (芳瑜)
👇前情提要👇
〈每個憤怒的靈魂都渴望被擁抱〉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83853529823596/?d=n
不知不覺,三個月過去了,目前Evonne幾乎不咬人了。
生氣時,也不再每次都只是哭喊尖叫,雖然仍然激動,但常常一邊喊著她想表達的內容:「弟弟,請還我,可以嗎???」
今天,聽到有史以來最冷靜又最完整的一段話。
👧🏻:「這是我的貓熊,不是你的貓熊,不行拿!請你離開。(我)不喜歡!」
這短短的一段話中,有物權的概念、有理性的請求、有感受的表達。雖然都是我們教過的話,但她自己可以一口氣應用出來,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每個行為不當的孩子都是挫敗的孩子。」簡·尼爾森這樣說。
如果我只是不斷針對她咬人的不當行為去施予懲罰,這個孩子永遠不會知道她可以用什麼方式解決問題,也不會在我們的愛裡生出勇氣與信心,有這麼一天,自主而完整地表達真實的自己。
#每一天都要好好感謝自己的堅持
#正向教養
#2y2m
每個行為不當的孩子都是挫敗的孩子 在 小孩更聽話?阿德勒正向教養法 - Facebook 的必吃
「請問大家會打小孩嗎?小孩五歲,每次跟他好好講都無動於衷,怎麼勸都不聽,還愛頂嘴。」類似的提問,總是在媽媽社團裡引起熱烈討論。 「溝通無效當然要打!」「打了才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