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筆記】133:爆炸了,然後呢? (芳瑜)
上週南部之旅的最後一天,我家發生了育兒年資將近兩年半以來最嚴重的親子衝突,而主角是我和女兒。
一早從高雄出發,準備前往台南佳里,車程約1.5小時。由於首度挑戰單日最遠車程,從高雄開回台北,於是我上車前就向他們預告這件事,並約定好耐心坐車、好好表達需求。
一上車,沒想到考驗就開始了。
Evonne開始喊著要下車,我輕聲安撫她、同理她,告訴她到目的地之後,我們會從事哪些活動,試圖透過聊天轉移她不想坐車的執念。平時這招算是好搞定,但今日就是特別不順利,上述的循環大概超過10次吧,還包含她有時在高速公路上鬼吼鬼叫,想掙脫安全帶。
此外,她什麼都不滿意。她說要聽兒歌,放了她又不想聽;她不斷叫喊我,回應她又不買單。Aaron興奮的盤點來往車輛,她不想參與;暘斌幾度出聲試著安撫她,她卻更崩潰。
她只想要我陪,而我卻怎麼都無法滿足她,因此一路上,她不斷干擾大家,也氣噗噗的反話連發。安撫、同理、遊戲、冷處理、幽默以對、轉移注意力⋯⋯當時能想到的方法都用盡了,卻止不住滿車的崩潰聲。一個多小時之後,我感覺自己已經頭痛欲裂。
總算撐到下車了,我心裡鬆了一口氣,因為轉換環境對我們都太重要了,通常許多狀況都會因此迎刃而解。
眼看剛好正午時刻,我蹲下來,問她想先吃飯還是先玩一下,她說想先吃飯,而我轉頭問Aaron也得到一樣的答案。當我正心想:「太好了,他們不必再延續車上的爭執了!」,沒想到Evonne開始崩潰大哭,吵著要先去玩,並且再也不肯好好牽手。
我們走到餐廳門口,她仍然吵鬧不斷,並且賭氣硬是要往有車的地方走過去。我再也受不了了,理智線瞬間斷裂,吼了一句:「再吵就通通回家,煩死了!」此刻的我,完完全全被洶湧的情緒給淹沒。
這句話不僅超沒sense,而且滿是威脅、斥責與遷怒。脫口而出的瞬間,我就知道:我失控了,而且是最失控的一次。
─────
這兩年半來,我很深刻的記著所有責備與吼罵的次數:姊弟倆各3次。
不是因為要記錄什麼了不起之舉,而是因為我明白,當我再也記不住失控次數的時候,這樣的教養模式就會漸漸成為常態,這卻並不是我期待中的事。
雖然,我認為在學習如何成為理想爸媽的過程中,總有失誤,不用過度苛責自己,但我不認同的說法是「我們都是被打罵長大的,孩子終究會明白爸媽的愛」,以至於放任自己一再的失控。
或許孩子們可以承受我的失誤,不過我更清楚的是,他們所能承受的量是有扣打的。如果不珍惜他們給予的機會,誤以為「無論如何打罵,只要好好說理或補償,他們依然會深愛我們如昔」,那麼我們所謂的愛,講白點,也只是在自爽而已。
─────
失控之後,我有整整兩分鐘都無法再說出任何話,也無法正眼看她,任憑她抱著我的大腿更狂放地哭喊。這個場景,無論是誰看到都會覺得殘忍,但我必須在這個被情緒掌控的當下,好好停頓一下。
在這短暫的兩分鐘裡,我更清晰的覺察到自己的憤怒,也更明白剛剛的失誤造就了什麼樣的局面。於是,在迅速的轉化情緒之後(真的要多靠平時的練習),我決定好好開展新的局面。
我蹲下來與她對話⋯⋯
👩🏻:「我剛剛很大聲,對嗎?」
👧🏻:「對⋯⋯(哭)」
👩🏻:「其實我剛剛生氣了,因為妳在車上沒有遵守約定,下車也繼續哭鬧,甚至不牽手走路,所以我生氣了。妳知道嗎?」
👧🏻:「知道⋯⋯(哭)」
👩🏻:「但是我太大聲了,嚇到妳了。我應該好好跟妳說的,我向妳對不起。」
👧🏻:「⋯⋯(漸漸停止哭泣)」
👩🏻:「妳剛剛一直很想下車玩,所以心情不好嗎?」
👧🏻:「是⋯⋯」
👩🏻:「我知道了。但今天真的要坐車比較久,所以我一開始也跟妳約定好了。妳可以為自己沒有遵守約定的行為,向我道歉嗎?」
👧🏻:「對不起。」
👩🏻:「我很愛妳,我們抱一下,好嗎?」
👧🏻:「好⋯⋯」(抱!)
👩🏻:「待會,我們一起開心吃飯,再開心地玩,好不好啊?」
👧🏻:「好!(笑)」
然後,我們就手牽手去餐廳了,接著平順開心的過完一整天。
—————
簡·尼爾森:「#最需要愛的孩子往往表現得最無法讓人去愛。」我一直記得這句話,也知道在車上胡鬧的她就只是需要我的關注。只是,在給予過量關注到忘了觀照自己的時候,我便會感到疲累、挫折與氣惱。
如果這件事重新再來一次,我想要採取兩個應對方式。
一、#大人要決定自己的行為
在車上,如果已用上許多方法,孩子仍然予取予求、胡鬧不已,我不必再疲於應付,而是要先安頓自己的心,不受干擾,並且告訴她:「我們有約定耐心坐車,等到妳願意好好講話時,我才回應妳。」
期間無論她如何選擇自己的行為,我都已經做好自己的決定,等待她穩定下來。(旅行第一天遇到類似狀況時有應用這個策略,這次卻忘了。)
二、#適時表達自己的情緒
仔細回想整個過程,我似乎都忘了平穩地表達自己的情緒,無論是煩躁、失望或是生氣。我一心期待情況會有所改善,於是隱忍不發,直到進餐廳前才瞬間爆炸,導致兩敗俱傷。
如果我像平時一樣,早一點覺察自己的情緒漣漪,並且適時表露,便不必眼看氾濫成災。一方面,情緒轉化的速度會比較快,另一方面,彼此也才能學會互相尊重。
這個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親子衝突,雖然沒幾分鐘便圓滿落幕了,但我心裡很明白,每一次的不理性衝突,其實都是我們情感帳戶的一筆支出,帳戶中實在沒有太多額度可以被我浪費。
於是,在爆炸之後,除了不可或缺的「講愛、道歉與擁抱」,與其花費許多時間陷入自責與懊悔,不如培養「#成長性思維」──自我覺察、積極改變!
#2y5m
#歡迎分享
─────
🔸延伸閱讀🔸
📌世界越快,心則慢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09149253960690/?d=n
📌讓「在情緒裡迷路的孩子」回家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11463337062615/?extid=0&d=n
📌口罩之亂──大人要決定自己的行為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15615886647360/?extid=0&d=n
📌「你氣完了嗎?」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45524376989844/?extid=0&d=n
📌 孩子,為什麼不說對不起?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19815419560740/?extid=0&d=n
📌「薩提爾式對話」日常二例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31998415009107/?extid=0&d=n
📌 停頓──讓問題跑一會兒
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243054520570163/?extid=0&d=n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咬手、拔頭髮、猛眨眼……從辨識警訊開始,讓孩子學會紓解焦慮,安定成長」介紹 訪問作者:王意中 心理師 內容簡介: 老愛啃指甲、考試流手汗、上學肚子痛、上臺就口吃、分離焦慮、社群憂慮、別人被罵他卻哭、分組就想逃、不斷洗手的強迫行為…… {{焦慮,需要被懲...
最需要愛的孩子往往表現得最無法讓人去愛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育兒筆記】92:讓「在情緒裡迷路的孩子」回家 (芳瑜)
上週連續三四天,Aaron突然從那個雖然有點小歡,但是友善、淘氣、貼心、愛笑的小暖男,搖身一變,成為「爆走小子」!(不得不讓人回想起嫩嬰時期的他😨)
從早到晚,他時常處於情緒很惡劣的狀態:抱持敵意、不斷發脾氣,接二連三的不配合、唱反調、搞破壞(不是為了好玩,而是帶著怒氣)。原本我一兩下便能順利處理完的狀況,此時幾乎失效。
起初,我的情緒也不免受到影響而怒火中燒🔥,老實說,某次甚至有想要「開打」的衝動!但這種本能上的衝動經過覺察與冷靜之後,我更想知道的是:「我的兒子,他到底怎麼了?」於是,每一天我都努力地嘗試找原因、想方法。
我突然回想起,半年前Evonne也經歷過類似的狀態。雖然密度沒有這麼高,強度也沒這麼大,但確實是讓我們覺得頭痛好一陣子。(詳見:〈桃園輕旅行〉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63542358521380/?d=n)
後來,我們達成共識的做法有三👇
1️⃣#避免聚焦錯誤行為,比如過度嚴厲、頻繁糾正。
2️⃣錯誤行為發生後,立即 #示範及引導成正確行為。
3️⃣#聚焦正確行為,給予適當的關注與真誠的鼓勵。
當我們重新調整成這樣的應對方式之後,惱人的狀況果然逐漸獲得改善了。雖然那段時間不算短,但現在的她確實比之前穩定多了,那個只會在爸媽面前展現的火爆脾氣也慢慢學會了自我調整。
這樣的經驗,幫助我重新審視Aaron的狀態。
我很認同正向教養所強調「#每個行為不當的孩子都是挫敗的孩子」。雖然,起初不確定他的「不當行為」到底是哪一類型,有時像是「過度尋求關注」,有時像是「爭奪權力」,有時又讓我感覺是「報復」,只好先不斷提醒自己按照先前的方法來處理,觀察是否也會有所改善。
除此之外,我還會常常在他脫序演出的時候,跳過指責,二話不說先抱抱他,再詢問他怎麼了。一方面我相信「每個憤怒的靈魂都渴望被擁抱」(https://www.facebook.com/111489460393337/posts/183853529823596/?d=n),另一方面,我想要引導他慢慢梳理自己的情緒與原因。
一兩天之後,雖然爆走小子仍然爆走,但他開始會在情緒失控的時候,主動要求我抱抱他,或是在比較冷靜的時候,酷酷地叫我一聲「馬迷」,然後離開(平常沒有這樣叫,是近期他喜歡的撒嬌方法之一)。
三四天後,爆走小子不爆走了,漸漸恢復以往的友善、淘氣、貼心、愛笑。那個在情緒裡迷路的孩子,回家了。
我仔細回想這一週的經歷,還是說不準他的「不當行為」到底是哪一類型,老實說,可能都有。但唯一能確定的是——尤其是發現他在我面前才表現得特別惡劣之後——#我確定他只是需要我的愛。
簡·尼爾森:「#最需要愛的孩子往往表現得最無法讓人去愛。」孩子其實是在用他們的不當行為說:「#我想要有歸屬感和價值感。」
或許,一打二的日常,他時常感受到媽媽的愛與陪伴都被切割得很零碎,無法填滿他此時的需要,才會一時在惡劣情緒與不當行為中迷了路。
不過,好在我沒有隨他一起迷路。
我感謝他,給我機會重新審視育兒的節奏,在照顧好自己的前提下,也要分別對姊弟倆給足愛與安全感。
我也感謝自己,沒有被本能的衝動給操控,而是引導著孩子在他混亂的情緒裡,一步步找到通往出口的方向。
願終有一天,他有能力透過自己的力量,撥開情緒的層層迷霧,無所畏懼地找到回家的路。
#2y2m
#歡迎分享
最需要愛的孩子往往表現得最無法讓人去愛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覺察孩子的焦慮危機:咬手、拔頭髮、猛眨眼……從辨識警訊開始,讓孩子學會紓解焦慮,安定成長」介紹
訪問作者:王意中 心理師
內容簡介:
老愛啃指甲、考試流手汗、上學肚子痛、上臺就口吃、分離焦慮、社群憂慮、別人被罵他卻哭、分組就想逃、不斷洗手的強迫行為……
{{焦慮,需要被懲罰嗎?}}
→焦慮無法完全消失,但學會辨識、彈性思考、適切表達,大人跟孩子都一定能與焦慮和平共處。
◆◆◆
●市面少見,專門解決兒童、青少年焦慮的臨床心理專書。
焦慮是警訊,提醒我們:
孩子內心在受苦,無法解決,需要我們更細膩去觀察、去瞭解、去協助。
孩子不說,不表示沒事。
●焦慮未好好處理,將成為跟著孩子一生的噩夢!
「我警告你,如果你偷書被我抓到,你就完蛋了!」
書店老闆隨口一聲警告,卻在男孩心裡烙印上巨大汙點,引發害怕犯錯的無盡壓力。從此,他寫字一定要用尺才覺得工整,而寫錯字、數字有錯……任何小瑕疪都會立刻喚出創痛,爆發焦慮。
但是無論再痛,他從未對大人說。
那個小男孩,就是王意中心理師。他決定成為兒少心理師,正是因為傷痕累累地走過,更能體會:
●孩子內心焦慮,往往說不出口,但表現於外在行為是求救:「幫幫我!我想要擺脫痛苦!」
焦慮是很常見的情緒,說來就來,無法控制,更不能說停就停。焦慮不只表現在一處,可能同時有不同狀況。
壓制、懲罰和責罵無法解決焦慮,只是硬逼孩子壓抑情緒,但是焦慮的「源頭」沒有好好處理,孩子將一輩子受影響,失去自信,人際、學習與生活受挫。
本書針對從幼兒到青少年的常見焦慮狀況,協助大人先冷靜自己,同時提出具體、周全的方法,陪伴孩子舒緩當下的緊繃,進而學會當焦慮來襲時,更有能力跳脫情緒困境,出聲呼救。
【深呼吸,以靜心傾聽取代怒氣責罵,讓我們成為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安定力量。】
作者簡介:王意中 臨床心理師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 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
於宜蘭成立宜蘭縣第一所經衛生主管機關合法立案之心理治療所,目前演講場次已超過2000場,是許多家長與老師心中極為信賴的心理師。
高雄醫學院行為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碩士畢業,曾擔任振興復健醫學中心復健醫學部臨床心理師、中華民國過動兒協會諮商師及國軍八○二總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並曾於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幼兒保育系擔任兼任講師。
合作經歷,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校園系統(輔導諮商及特教服務)、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幸夫愛兒園、中華民國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社團法人台灣赤子心過動症協會、財團法人赤子心教育基金會及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提供心理專業服務。
於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部落格的參觀人次已突破四百萬!
作者粉絲頁: 王意中、 王意中心理治療所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最需要愛的孩子往往表現得最無法讓人去愛 在 在一個覺醒家庭中,父母明白家庭裡每種關係的存在 - Facebook 的必吃
因此,當我們專注在自己身上,而非孩子時,教養往往是最有效的。最好的結果來自於自省。 身為成年人並為人父母,我們發現自己在與孩子相處的經驗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