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情結》特徵:病態的悲苦角色
受害者情結個體都有幾乎是上癮式的悲苦控,他們擁抱悲苦,視悲苦為自己的價值,如果不以悲苦呈現自己,他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為何存在?
「我是這麼這麼受苦,承受這麼多巨大的苦楚,可憐可憐我吧!我好無辜,好受苦啊!為什麼沒有人在我身邊啊!為什麼要讓我那麼寂寞、痛苦和無助啊?」
他們無法以理性和思考面對現實生活的問題,還會誇大地表現出自己的軟弱和無助。 這是華人社會長久傳遞下來的受苦文化。特別是女性,為了證明自己的「好」,必須不斷以吃虧、吃苦,吃掉所有的不甘心、不甘願、委屈、痛苦,都一併吃下,才以為自己生命是有價值的、精神是完美的。
這種從很小開始,就無意識地以吃苦,甚至受虐,來當作一種自我存在的證 明,卻同時累積許多情感缺乏關照,把自己視為一個不配得到愛與關懷的人,只 有別人要他吃下的苦,他便毫無異議的強迫自己吞下。
吃的苦這麼多,吃到自己的心都碎掉了,人也壞掉了,哪能不覺得被這世界 辜負及拋棄呢?所以,越吃苦的人,越覺得自己被這世界所害、被別人所忽視, 然後出現:「都是他們對不起我」的怨恨念頭。
但即使心有不甘,也早就不平衡,但若是有人告訴他可以不用吃苦了,也不 要再委屈自己了,他反而會覺得自己是否沒有用了?不再被需要及在乎了?而出 現一種不情不願離開受苦的情境。再者,他也無法就此停止早已形成的病態受苦 的神經症反應。為什麼呢?因為在早年無法獲得正向情感安撫及滿足的個體,透 過受苦的形式和歷程,來自我滿足內心的空虛和無意義感。
所以若要他們不要再吃苦、受苦,離開那些受苦的情境和不當的對待,他們 反而會無所適從的呢喃著,這樣會讓他們內心產生許多罪惡感、愧疚感,好像自 己很罪惡或很不道德。
也就是說,這種受苦傾向,混淆著真實的痛苦感,而藉由這痛苦感激發出內 在一種「存在的獨特感」,讓個體內在產生:「你知道我吃了多少苦嗎?」、 「我吃過的苦比你吃過的鹽多太多了」的一種優越感和偉大感。所以才會讓周圍 的人感受到,好像此人倚著自己的受苦,強迫他人的忍讓及滿足,否則就是無視 他的受苦情操、無視他的犧牲和承受。
在一些具有宗教信仰嚴厲規範的家庭裡,或是社會長期下來的集體無意識, 都可能使我們內心隱藏著「受苦受虐即是靈魂昇華」的彌賽亞情結(或稱救世主 情結)。
這無意識的殉道者原型,若是和受害者情結的孤兒原型交互作用,那 麼,這不僅加乘了受苦的病態性強迫傾向,讓受害者情結個體不可自拔,同時還 會以趨向自虐的方式,以悽慘的遭遇增加自己的悲苦感。
即使身旁的人已看不下去,甚至不斷的干預來企圖阻止個體不停的掉落至悲慘深淵,以終止個體的自怨自艾和痛苦的發生,但那對受害者情結個體來說,這 將導致他失去存在的意義,也使他早年所承受的苦痛,一併失去了意義。
對受害者情結的個體而言,「病態受苦即是意義」,這種沉溺於痛苦的循環之中,反而激起個體一種「我是多麼努力的求生,又多麼能忍受別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的自我撫慰。即使,這種以痛苦換取自我撫慰的補償歷程,他們完全無 意識,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些什麼。
事實上,人類的生活當然伴隨著痛苦,成長是痛苦、疾病是痛苦、失喪是痛 苦、求不得是痛苦,還有老化及死亡也是痛苦,但在沒有病態受苦傾向的人身 上,我們會看見痛苦雖然存在,但人會以他內在的資源和功能,去連結外在的資 源和幫助,來一方面調節自己適應這些痛苦的歷程,另一方面從這些痛苦淬煉出 面對生命實相的智慧,進一步修通自己對人生的理解。
但受害者情結的個體,由於「情結」在內在深層猶如打上了死結,使其經歷 到痛苦就像是墜入到某種情緒漩渦,在失去自主感和自我意識下不斷的循環某些 情緒情節和反應,好像跳針一樣,只要一被勾住了某種內心不好的感受,這病態 的受苦傾向就會出現,讓個體執著地破壞自己可以獲得的解脫與真實的快樂。
受害者情結的人格會如此奴役個體整個人,讓他們沒有別的方法,也無法行使思考,必須被受害者情結這個次人格控制及支配。他必須受害、他必須受苦,才能符合他對自己、對環境、對他人的設定。
若無法和我們深層那些不被我們覺察的無意識內容溝通、對話,進而賦予自己 新時代的人生見解和意義,我們可能都難以真正的離開受苦傾向,終止以受苦來 證明自己存在意義的自動化導向。
對具有受害者情結的個體來說,受害意謂著某種受苦,無意識的反覆停留在受害感覺裡,藉此撫慰及滿足自己無意義的生命空虛感,這是我們不得不了解 的內在需求。
而為了讓這種內在需求不斷地得到相似的內容和材料運作(就像蒸汽火車需 要添煤炭加熱水來產生蒸氣運行),受害者情結的個體用扭曲的信念信條讓生活的情境,反覆製造出相似的受苦情緒感受,加深被環境所害的感覺。
#受苦成癮
#若失去痛苦,人生就覺得空乏
#人活著是要活得健康,不是為了受苦
-
《受害者情結》:擺脫惡性糾葛的人際關係,重新找回完整的自己!
本書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1842?sloc=main_mb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0萬的網紅蕭敬騰 Jam Hsia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數位線上聽 ‣ https://JamHsiao.lnk.to/RODAY 🎵 更多蕭敬騰專屬好歌 ‣ https://JamHsiao.lnk.to/HITSAY 🎥 畫面收錄自【娛樂先生 世界巡迴演唱會 台北站】 -- * #蕭敬騰 2018全新個人專輯《欲望反光》 ✨ 05.25 開始預購...
殉道者 情節 在 蘇絢慧分享空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受害者情結》特徵:病態的悲苦角色
受害者情結個體都有幾乎是上癮式的悲苦控,他們擁抱悲苦,視悲苦為自己的價值,如果不以悲苦呈現自己,他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為何存在?
「我是這麼這麼受苦,承受這麼多巨大的苦楚,可憐可憐我吧!我好無辜,好受苦啊!為什麼沒有人在我身邊啊!為什麼要讓我那麼寂寞、痛苦和無助啊?」
他們無法以理性和思考面對現實生活的問題,還會誇大地表現出自己的軟弱和無助。 這是華人社會長久傳遞下來的受苦文化。特別是女性,為了證明自己的「好」,必須不斷以吃虧、吃苦,吃掉所有的不甘心、不甘願、委屈、痛苦,都一併吃下,才以為自己生命是有價值的、精神是完美的。
這種從很小開始,就無意識地以吃苦,甚至受虐,來當作一種自我存在的證 明,卻同時累積許多情感缺乏關照,把自己視為一個不配得到愛與關懷的人,只要是別人要他吃下的苦,他便毫無異議的強迫自己吞下。
吃的苦這麼多,吃到自己的心都碎掉了,人也壞掉了,哪能不覺得被這世界 辜負及拋棄呢?所以,越吃苦的人,越覺得自己被這世界所害、被別人所忽視, 然後出現:「都是他們對不起我」的怨恨念頭。
但即使心有不甘,也早就不平衡,但若是有人告訴他可以不用吃苦了,也不 要再委屈自己了,他反而會覺得自己是否沒有用了?不再被需要及在乎了?而出 現一種不情不願離開受苦的情境。再者,他也無法就此停止早已形成的病態受苦 的神經症反應。為什麼呢?因為在早年無法獲得正向情感安撫及滿足的個體,透 過受苦的形式和歷程,來自我滿足內心的空虛和無意義感。
所以若要他們不要再吃苦、受苦,離開那些受苦的情境和不當的對待,他們 反而會無所適從的呢喃著,這樣會讓他們內心產生許多罪惡感、愧疚感,好像自 己很罪惡或很不道德。
也就是說,這種受苦傾向,混淆著真實的痛苦感,而藉由這痛苦感激發出內 在一種「存在的獨特感」,讓個體內在產生:「你知道我吃了多少苦嗎?」、 「我吃過的苦比你吃過的鹽多太多了」的一種優越感和偉大感。所以才會讓周圍 的人感受到,好像此人倚著自己的受苦,強迫他人的忍讓及滿足,否則就是無視 他的受苦情操、無視他的犧牲和承受。
在一些具有宗教信仰嚴厲規範的家庭裡,或是社會長期下來的集體無意識, 都可能使我們內心隱藏著「受苦受虐即是靈魂昇華」的彌賽亞情結(或稱救世主情結)。
這無意識的殉道者原型,若是和受害者情結的孤兒原型交互作用,那 麼,這不僅加乘了受苦的病態性強迫傾向,讓受害者情結個體不可自拔,同時還 會以趨向自虐的方式,以悽慘的遭遇增加自己的悲苦感。
即使身旁的人已看不下去,甚至不斷的干預來企圖阻止個體不停的掉落至悲慘深淵,以終止個體的自怨自艾和痛苦的發生,但那對受害者情結個體來說,這 將導致他失去存在的意義,也使他早年所承受的苦痛,一併失去了意義。
對受害者情結的個體而言,「病態受苦即是意義」,這種沉溺於痛苦的循環之中,反而激起個體一種「我是多麼努力的求生,又多麼能忍受別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的自我撫慰。
即使,這種以痛苦換取自我撫慰的補償歷程,他們完全無意識,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些什麼。
事實上,人類的生活當然伴隨著痛苦,成長是痛苦、疾病是痛苦、失喪是痛 苦、求不得是痛苦,還有老化及死亡也是痛苦,但在沒有病態受苦傾向的人身 上,我們會看見痛苦雖然存在,但人會以他內在的資源和功能,去連結外在的資 源和幫助,來一方面調節自己適應這些痛苦的歷程,另一方面從這些痛苦淬煉出 面對生命實相的智慧,進一步修通自己對人生的理解。
但受害者情結的個體,由於「情結」在內在深層猶如打上了死結,使其經歷 到痛苦就像是墜入到某種情緒漩渦,在失去自主感和自我意識下不斷的循環某些 情緒情節和反應,好像跳針一樣,只要一被勾住了某種內心不好的感受,這病態 的受苦傾向就會出現,讓個體執著地破壞自己可以獲得的解脫與真實的快樂。
受害者情結的人格會如此奴役個體整個人,讓他們沒有別的方法,也無法行使思考,必須被受害者情結這個次人格控制及支配。他必須受害、他必須受苦,才能符合他對自己、對環境、對他人的設定。
若無法和我們深層那些不被我們覺察的無意識內容溝通、對話,進而賦予自己 新時代的人生見解和意義,我們可能都難以真正的離開受苦傾向,終止以受苦來 證明自己存在意義的自動化導向。
對具有受害者情結的個體來說,受害意謂著某種受苦,無意識的反覆停留在受害感覺裡,藉此撫慰及滿足自己無意義的生命空虛感,這是我們不得不了解 的內在需求。
而為了讓這種內在需求不斷地得到相似的內容和材料運作(就像蒸汽火車需 要添煤炭加熱水來產生蒸氣運行),受害者情結的個體用扭曲的信念信條讓生活的情境,反覆製造出相似的受苦情緒感受,加深被環境所害的感覺。
#受苦成癮
#若失去痛苦,人生就覺得空乏
#解除痛苦的病態成癮,離開惡質的人際關係
《受害者情結》:擺脫惡性糾葛的人際關係,重新找回完整的自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1842?sloc=main_mb
殉道者 情節 在 蘇絢慧分享空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病態悲苦文化
在一些具有宗教信仰嚴厲規範的家庭裡,或是社會長期下來的集體無意識, 都可能使我們內心隱藏著「受苦受虐即是靈魂昇華」的彌賽亞情結(或稱救世主 情結)。
這無意識的殉道者原型,若是和受害者情結的孤兒原型交互作用,那 麼,這不僅加乘了受苦的病態性強迫傾向,讓受害者情結個體不可自拔,同時還 會以趨向自虐的方式,以悽慘的遭遇增加自己的悲苦感。
即使身旁的人已看不下去,甚至不斷的干預來企圖阻止個體不停的掉落至悲慘深淵,以終止個體的自怨自艾和痛苦的發生,但那對受害者情結個體來說,這 將導致他失去存在的意義,也使他早年所承受的苦痛,一併失去了意義。
對受害者情結的個體而言,「病態受苦即是意義」,這種沉溺於痛苦的循環之中,反而激起個體一種「我是多麼努力的求生,又多麼能忍受別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的自我撫慰。即使,這種以痛苦換取自我撫慰的補償歷程,他們完全無 意識,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做些什麼。
事實上,人類的生活當然伴隨著痛苦,成長是痛苦、疾病是痛苦、失喪是痛 苦、求不得是痛苦,還有老化及死亡也是痛苦,但在沒有病態受苦傾向的人身 上,我們會看見痛苦雖然存在,但人會以他內在的資源和功能,去連結外在的資 源和幫助,來一方面調節自己適應這些痛苦的歷程,另一方面從這些痛苦淬煉出 面對生命實相的智慧,進一步修通自己對人生的理解。
但受害者情結的個體,由於「情結」在內在深層猶如打上了死結,使其經歷 到痛苦就像是墜入到某種情緒漩渦,在失去自主感和自我意識下不斷的循環某些 情緒情節和反應,好像跳針一樣,只要一被勾住了某種內心不好的感受,這病態 的受苦傾向就會出現,讓個體執著地破壞自己可以獲得的解脫與真實的快樂。
受害者情結的人格會如此奴役個體整個人,讓他們沒有別的方法,也無法行使思考,必須被受害者情結這個次人格控制及支配。他必須受害、他必須受苦,才能符合他對自己、對環境、對他人的設定。
若無法和我們深層那些不被我們覺察的無意識內容溝通、對話,進而賦予自己 新時代的人生見解和意義,我們可能都難以真正的離開受苦傾向,終止以受苦來 證明自己存在意義的自動化導向。
對具有受害者情結的個體來說,受害意謂著某種受苦,無意識的反覆停留在受害感覺裡,藉此撫慰及滿足自己無意義的生命空虛感,這是我們不得不了解 的內在需求。
而為了讓這種內在需求不斷地得到相似的內容和材料運作(就像蒸汽火車需 要添煤炭加熱水來產生蒸氣運行),受害者情結的個體用扭曲的信念信條讓生活的情境,反覆製造出相似的受苦情緒感受,加深被環境所害的感覺。
#人生要合理,過度的犧牲只會換來過度的悲苦
#無意識的悲苦,是剝奪人的自尊和平等
-
《受害者情結》:擺脫惡性糾葛的人際關係,重新找回完整的自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1842?sloc=main_mb
殉道者 情節 在 蕭敬騰 Jam Hsia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數位線上聽 ‣ https://JamHsiao.lnk.to/RODAY
🎵 更多蕭敬騰專屬好歌 ‣ https://JamHsiao.lnk.to/HITSAY
🎥 畫面收錄自【娛樂先生 世界巡迴演唱會 台北站】
--
* #蕭敬騰 2018全新個人專輯《欲望反光》
✨ 05.25 開始預購|06.22 正式發行 ✨
👇【CHIC街拍版】全面預購啟動👇
・華納購物網:https://bit.ly/2IAQL8G
・博客來:https://bit.ly/2s0fhWl
・五大唱片:https://bit.ly/2KKikcg (提供海外配送)
・佳佳唱片:https://bit.ly/2J1IwC8 (提供海外配送)
・玫瑰大眾購物網:https://bit.ly/2GDL0Ry
・光南大批發:https://bit.ly/2GFNZJr
・九五樂府:https://bit.ly/2s2F5Am
・山海山音樂廣場:https://bit.ly/2rYNmWL
・滾石購物網:https://bit.ly/2JpKbBz
・誠品網路書店:https://bit.ly/2JidZwr
--
#王妃2.0
華語王牌製作人李偲菘老師
率領王妃製作原班人馬
打造氣勢如虹的王妃2.0
詞:陳鎮川
曲:李偲菘
編曲 Arrangement:Martin Tang
製作人 Producer:李偲菘
混音師 Mixing Engineer:陳伯豪
🎸 這首開啟蕭敬騰搖滾世代的金曲 🎸
在2018年有了續集
承襲了不變的搖滾態度
更華麗複雜的編曲氣勢
王妃2.0的節奏變化相當複雜
有許多快速對點Unison part
讓人越聽越過癮!
蕭敬騰的搖滾嘶吼唱腔
強而有力、辨識度極高
跟當年的王妃一樣,一進副歌
就有一種讓人想跟著放肆大唱的魔力
👑 萬眾矚目~搖滾天王強勢回歸 👑
蕭敬騰-王妃2.0 搖滾進化
--
◼︎ 王妃 2.0
詞:陳鎮川曲:李偲菘
不見得唱過情歌就會
不至於失眠幾夜能辨真偽
不意外妳左眼挑個眉
不其然那道防線 一瞬間自然燒毀
當音樂還是徹夜難眠
空調的冷風嗅到不少曖昧
儘管那香水換了氣味
彷彿這幾千個夜 不曾明滅
OH 為誰 OH無畏
身邊那個座位
路人甲 路人乙 每一回 輪班著 拼命的獻媚
耳邊那些是非 不過是 殉道者 在嗚咽
聽起來 深情得愚昧
遊戲血本無歸
玩一回 死一回 無所謂
不過是 情節的堆疊 情願揹著那原罪
還紅眼 還熬夜追隨 到最後 都不是寶貝
給誰 妳的美
等一場暴雨停電的夜
誰管我無可救藥無需可憐
愛車水馬龍擦撞難免
我自有我期待的風光明媚
OH 為誰 OH 無畏 執迷不悔
身邊那個座位
路人甲 路人乙 每一回 輪班著 拼命的獻媚
耳邊那些是非 不過是 殉道者 在嗚咽
聽起來 深情得愚昧
遊戲血本無歸 玩一回 死一回 無所謂
不過是 情節的堆疊 情願揹著那原罪
還紅眼 還熬夜追隨 到最後 都不是寶貝
給我 妳的美
身邊那個座位
路人甲 路人乙 每一回 輪班著 拼命的獻媚
耳邊那些是非 不過是 殉道者 在嗚咽
聽起來 深情得愚昧
遊戲血本無歸 玩一回 死一回 無所謂
不過是 情節的堆疊
鄙視那些危險
這一次 要攀過石堆
面對面 撐開我雙臂 霸佔 妳的美
編曲Arrangement:Martin Tang
製作人Producer:李偲菘
和聲編寫Background Vocal Arrangement :蕭敬騰Jam Hsiao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劉品賢
錄音Recording Studio:Jam Studio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陳伯豪
混音助理Mixing Assistant:王辰
混音Mixing Studio:北京飛凡耳錄音
單曲後期處理製作人Mastering Producer:阿火Afire Lee
單曲後期處理Mastering:Leonard Fong@Horus Studios
--
■更多蕭敬騰相關資訊:
蕭敬騰官方網站: http://www.jamhsiao.com
蕭敬騰新浪微博: http://tw.weibo.com/iamxiaojingteng
蕭敬騰官方Twitter:https://twitter.com/jamhsiao0330
蕭敬騰官方ints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jam_hsiao0330/
蕭敬騰官方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JamHsiao/
立即訂閱蕭敬騰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jamhsiaooffi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