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VS流行、孰優孰劣?】
很多人期待我分享這個主題,畢竟我是一個就讀古典體制音樂系卻「走歪」的人(笑)。這週的 #sls雜談 就來和大家聊聊我對於「不同音樂類型」的一些想法。
在音樂圈,古典和流行一直以來有個很大的鴻溝,似乎兩邊的人們都互相不認識、不知曉,在更早以前甚至還會互相詆毀。有人覺得古典曲高和寡、裝模作樣,有人覺得流行充滿商業、缺乏內涵。
(而當這兩者在吵得不可開交時,隔壁邊緣的爵士表示:_________)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長期有所偏差的社會風氣與音樂教育帶來的影響,使得人們用以偏概全的音樂賞析觀念來欣賞音樂,造就了現在這個不太友善的大環境...。我就不在這裡探究問題的癥結點到底為何,今天主要就想帶給大家一個觀念:「欣賞」的重要性。
就像之前我提過,不同樂種的音樂特色與其所重視的面向皆有所不同,沒有優劣之分;如果你用同一個角度為另一個曲風打分數,那很可能就代表你不夠了解它。
打個比方吧,「拉麵」和「壽司」都是經典的日本料理,各自擁有忠實的饕客,你會拿「麵條的柔軟度」來評斷壽司的優劣,或是拿「米飯的緊實度」來分析拉麵嗎?就像牛排與豬排、火鍋與刨冰,拿他們來作比較根本是無稽之談;可能你是其中一方的愛好者,但你也不會因此去排斥另一方以及另一方的擁護者。
其實在音樂上也是一樣:古典有那複雜的樂理與演奏、流行有著精密的音樂製作、爵士有它引以為傲的即興,在音樂的大千世界中還有各種領域等著你去探索,它們有著各自的發展歷史與其特色。
拿我來說,我自己真的是無法接受重金屬樂,但我了解其音樂類型的特色,也不會去否認他存在的價值;如果你的世界裡只有古典或流行,並用其當標準來評斷其餘的一切,那真的就如以管窺天般,非常之可惜。
值得慶幸的是,隨著時代的演進、科技的進步、網路影音傳遞的流通,這幾年來不同類型的音樂在各樂迷、樂手同溫層的流動率變高了不少,甚至跨界、融合等合作機會也越來越多。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你是古典派還是流行派呢?無論如何,尊重彼此的音樂,你聽你的鳥鳴,他看他的日出(笑),都希望大家都能享受到更多音樂的美。
#slstalk #好想吃拉麵 #好想吃藏壽司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9萬的網紅柴鼠兄弟 ZRBro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說到股市技術分析當中進出場點的判斷,除了各種 #價量型態 和線型理論,最容易上手的應該就是KD指標了📈。在媒體上常聽到專家說K大於80賣、K20大於買或是什麼「黃金交叉死亡交叉」,其實就是在講KD指標的應用⭐️ 🐈但如果你曾經嘗試用KD當作買賣依據,應該會發現它還是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無惱,因為規則當...
標準偏差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偶爾會在社群平台上看到類似「最討厭什麼星座?」、「跟哪個星座最不合?」、「最不想生到什麼星座的寶寶?」這種話題,然後我個人在生產前也被知情的人關心了幾次「妳預產期什麼時候?這樣是生什麼星座的寶寶啊?」
我跟先生提過這件事,他的回應是「無聊死了,最好有差啦。」
我自己也蠻喜歡參考所謂的星象分析跟預言,但僅止於參考跟覺得有趣,星座畢竟就是一種統計學,可能對於每個人的分析會有一些吻合之處,但如果以此作為斷定他人的標準跟見解,未免有點荒誕無稽。
尤其是對著別人的孩子指指點點、大肆說著「xx座的小孩我真的不行」這種話,我真心想問您有在乎過人家爸媽心裡做何感想嗎?有人問您喜不喜歡我孩子是什麼星座嗎?
還沒出生就要被這種莫名其妙的大人品頭論足,誰家的小孩不是爸爸媽媽的寶貝?無論什麼星座血型性別都無損孩子的善良可愛,如果孩子在成長的過程在性格上有什麼比較偏差之處,請去檢討家庭教育而不是孩子的星座。
本來豆豆的預產期生下來會是處女座,但我選擇剖腹產讓她提早誕生所以變成獅子座,這樣星座有準嗎?
我自己是處女座,在星象分析裡總被冠上一些很糟糕的偏見跟原罪、從小被一些有口無心的人言語霸凌而不自知就罷了,但老實說當時心裡還真覺得有點擔心萬一豆豆也是處女座會不會跟我有同樣的遭遇呢?
真的拜託某些喜歡用星盤看天下的人言語表達要節制,因為這些言語在無形中真的很可能會給別人帶來傷害,實在不需要逞一時口舌之快。
世界之大,什麼樣的人都有,如果遇見跟自己不合的,我只會覺得彼此價值觀跟個性存在矛盾跟差異,不會直接把一切歸咎到對方的星座上去。這樣的話題感覺千年萬年也還是會被不斷地討論,但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我只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意識到這種「星座霸凌」不是一件應該被拿來消遣的事情。
孩子平安健康長大最重要,無論什麼星座的寶寶,都是媽媽們用命生下來的寶貝,應該被尊重。
#星座運勢僅供參考
#人格發展的關鍵在於家庭教育
#幸好先生跟我一樣沒那種想法
#自己沒拍婚紗但是讓豆豆拍了新生兒寫真
#好可愛喔🥰
#豆牛
標準偏差值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神父的鹽
.
創造新平台其實沒那麼難.
.
不需要矽谷或是什麼龐大的資源和資金,別忘了,臉書一開始也不過是哈佛的把妹網站,而且還是抄襲別人的.
.
台灣其實也有不少討論區,早期的台灣論壇、yahoo奇摩家族,更早以前的社群,還有pchome貼圖討論區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
他們背後都有資訊公司或是入口網站做支撐,而他們沒落也都有各自的原因,無論是被取代或是受眾人口流失,但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的理由,那時候還沒有臉書,而且消失前還有一定的使用人口,例如台灣論壇就曾經有網友發起搶救活動,但被經營的公司否決,這些網站即使沒落,仍然屬於一個層次而已,如果經營者認真投入,了解市場並且重新競爭,隨時都有重新點燃烽火的可能,大部分消失的原因是,他們覺得繼續投入成本不符合效益,當討論區開始廣告蔓延、機器人援交廣告大舉入侵,當他們管理人口開始缺乏,或者不想再繼續投入,無論是自然使用者先前產生的各種社會爭議、以及引起的司法案件,這都是開放一個平台讓使用者參與會產生的必然結果,當他們懶於管理,覺得弊大於利,對自己公司沒有利潤,所以「乾脆關了比較快」.
.
換言之,他們缺少了擁有一個龐大的社群網路主事者,應該有的「決心」和「使命感」,甚至察覺「使用者情緒」以及「未來發展願景」的藍圖,簡而言之,他們看不到後面的東西,以至於像祖克伯一樣,擁有一個龐大社群網絡是能怎樣呼風喚雨,日進斗金的視野,他們著眼的是,現在賺不到錢,而且會為我帶來麻煩.
.
自由時報早期也有一個類似讀者園地的東西,後來也是因為這種心態,當收益還沒到時,各種偏激的人在上頭爭執感覺很麻煩,後來也收了,不然,那也是擁有一個新聞時事討論區發酵的潛力.
.
產出一個論壇並不難,其實你只要拿Discuz!的程式架構,套用下去,也可以搞個現成的論壇,其實古早以前很多討論區都是用Discuz!的套裝軟件去改的,這個模組就是你所看到eyny討論區的樣子,臉書以前曾經有多點開花的論壇戰國時期,光之動漫、藍天動漫、Uwants、百合會討論區,都是類似的架構.
.
為什麼說搞一個社群討論區並不難呢?因為之前神父就搞過兩個,一個是掛在某新聞台下,另一個是某人力銀行,請軟體公司重新寫一個新的,提出符合自己的需求,價碼大概100萬,難的地方就在於,怎麼吸引使用者駐留,吸引人氣,進而產生影響力,更重要的,取得使用者的「信任」.
.
你說現在的臉書使用者信任祖克伯嗎?當然不是,不過一開始的臉書獲取使用者信任,的確突破了那個門檻,當初的臉書跟現在的臉書很不一樣,他們很認真的面對自己的使用者,並根據他們的需求提出修正,反映讀者的意見,但現在不同了,說是取得信任,其實只要一開始能騙到就好了,當使用者投資太多的記憶、情感、習慣、人際網絡,我會說,這些都是使用者本身的資產,跟臉書無關,當臉書確定已經攫取到這些「資產」,並經過關鍵期,那麼他就不用顧忌使用者會脫離,甚至也可以不用管使用者的感受了,還能藉由剝削他們獲利,這就像,你已經存了一百萬到一間銀行,如果那間銀行倒閉或者你想拒絕使用那個銀行,改用別的,一百萬就直接損失了,那一百萬還提領不出來,銀行家根本就不用管你怎麼想,還能偷你的錢去做其他的事,這是一個綁架的情境,如果你下定決心,銀行還是會有所損失,但是情境已經變成,要怎麼宰你這隻肥羊又不要宰的過度用力,讓你跑掉,或讓一群人跑掉,這樣子拉鋸的掙扎關係.
.
而他們過往的態度是,想辦法留住你,或讓你贏得更大的面子,讓彼此能共存共榮,以使用者為第一考量,盡可能以不干涉你利益的前提下為自己迎取收益,變成了,以外來出資者的利益為優先,怎麼割你多少肉,流多少血,圖利他們為自己換來收入,這是兩個不同的情境,簡單來說,你從蚜蟲變成了要被切片的植物.
.
所以早期的臉書問題,是過於自由產生的問題,比如廣告詐騙太多,還有能用經營可愛貓貓的名目,騙了一大堆粉絲後,瞬間改名成商業平台,因為粉絲騙得夠多,掉了一堆粉仍然掉不完,早期的問題多是在處理這些使用者糾紛,現在,則是侵犯自由的問題,為了滿足某個「特定客戶」,開始化身成奴隸主,把自己的主人當成奴隸那樣獻祭.
.
所以,「不爽不要用」、「臉書又沒收你錢,你還嫌」、「一邊用臉書還一邊批評」,這樣子你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憑什麼過中國節的強暴邏輯,完全是一種錯誤,甚至是把臉書公司當成是私人企業,而你們只是被提供服務者,所以「廠商為所欲為,使用者只能忍受」,並將之視為一種在商言商的商業邏輯,這樣的祖克伯陷阱,更是大錯特錯,基本上,只要有搞過論壇的都明白,自然使用者才是實際的貢獻者,無論是他們的言論,他們帶來的新聞效益,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記憶,他們的生活點滴,他們吸引來的人,都是「他們的」,想想,一個臉書上面只有一個祖克伯,他每天報導自己如何在網路上罵罵前女友,然後偷竊其他女生的照片放上網品頭論足一番,幫她們打分數,這能吸引多少人?基本上,大概只能吸引到一些仇女廚而已.
.
這些使用者,才是論壇的本身,甚至是論壇的靈魂,少了這些人,臉書根本什麼也不是,所以你是一個經營者,或曾經管理過討論區,你必然知道的鐵則是,「你必須為自己的使用者負責」.
.
前面提到的許多興盛的台灣社群,就是因為「懶於負責」,所以才導致論壇消失,在道德上,他們還算是比較好了,乾脆關掉,誰也不欠誰,在臉書上,祖克伯幹的事是「責任移轉」,不是我要對你負責,而是你要對我的營收負責,繳不出保護費你就消失吧,不欠你一個,我的肥羊很多,就算你繳了保護費,給我錢,還是沒用,因為你給的不夠多,我的大金主,才是我真正要負責的對象.
.
因此,若我們要下一個真正的「商業邏輯」,真正的道理是,如果你遲早都會實行言論審查,並且圖利獨裁者,販售使用者的自由,那你一開始就要說清楚,在使用者的契約講明,「嘿,你他媽用我的臉書以後就要接受習近平的審查」,然後讓使用者勾選「同意」,所謂「不爽不要用」才能建立,這就像,你奪走了別人的東西,還要更多,然後你應該要負起責任的事情變成你們這些人得有滿足我的義務,這是典型的渣男思想,是說,祖克伯本來就是個渣男無誤.
.
對於英語的語境使用者,祖克伯還不敢這麼囂張,我不認為他會對於外國的facebook使用者,進行同等的言論審查,例如4xx之類的數字,這若套用在英語使用者一定會引起暴動,可能有些人只是提到自己的生日就被禁止發言,這般荒謬的事,只在中文使用者身上,或是針對台灣使用者,你能想像拍攝了四百二十六公里的路標就被臉書警告嗎?我相信國外也有這樣的路標,而臉書顯然對台灣具有針對性,一出現關鍵字馬上被警告,無論你該文有無產生影響力,甚至只有自己看到的狀況也會被限制,這已經超出了一般社群處理問題言論的界線,只是純粹的在找碴,刺激使用者的情緒,甚至可以說是在挑釁.臉書基本上已經隔開了兩個世界,東方與西方,這也是當他審查西方的川普和武漢肺炎的時候,東方世界反而有些被遺漏掉,甚至可以明顯看出是被牽連的,而西方世界對於東方世界中共式的言論審查,似乎一無所知.
.
回到台灣的社群平台問題,其實台灣現存早有不少社群討論區,例如ptt,低能卡,mobile01,eyny,巴哈,比較冷門小眾的如糟糕島,也繼續存在,事實上,經營一個討論區並不難,你只要有10個常駐上線的使用者,這個論壇基本上就算「活著」而且繼續「生長」,以台派使用者為例,有一個外獨會討論區(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http://www.1949er.org/chat/index.php
算是一個神奇的例子,他的存在搞不好比ptt還古老,使用的還是pchome時期的留言板形式,堪稱是奇蹟了,至今還有許多美國、瑞典的會友在上面活動,他是一個討論政治的板,沒有其他東西,這在討論區歷史中,必須靠色情、盜版品、學生、男女交友等吸引人的基本配備中,特立獨行的玩意兒,他在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時,還發揮了一些影響力,當所有社群一片舔柯的時候,這裡卻是一面倒的挺姚,並上了新聞.
.
總而言之,創造新平台絕對不是難事,要不要去做而已,當爆料公社都有一個完全抄襲臉書的社群網站,而且ui還設計的挺不錯的,每篇文章還有幾百個讚,像是一個個人社群綜合討論區的集合體,那沒道理其他人不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上面我感覺不到「人味」,也就是自然使用者的氣息,過去神父參與經營的討論區,改幾個讚,一個人留幾百個留言也不是難事,所以,困難的點,並不在於創建,而是在於「駐留」,以及「一個適合的地方」.
.
舉例來說,在臉書上的台派使用者群集,絕對是一個具有豐富性、生命力甚至多樣性的群體,有人負責提供國際觀點,有人擅長思辨,有人喜好貼些搞笑的東西,遇到特定事件,馬上有插畫家奉上圖,各種迷因,多才多藝,一樣不缺,可以這麼說,那就是一群肥美有旺盛水草的阿瓦隆(Avalon),麻煩的是,當我們這群人腳下的土地開始鬆動,我們找不到一個「適合之處」可以移入.
.
舉例來說,我們很難想像這群人移入到低能卡,會是什麼樣的情景,低能卡是以大學生居多,以男女交友世俗瑣事為考量,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文化,就像ptt初時的樣貌,並不是說上面都沒有台派,不過臉書的台派移入,到某一個子討論區,我不認為這是合適的,甚至能發揮台派的風采,影響力,都是個問號,可能格格不入居多.
.
所以,「適配度」顯然就是個問題,又比如說,台派使用者轉入到ptt去,這適合嗎?第一個問題,就是人們普遍對這裡反感,ptt比較像是一個已經崩壞的地方,那裏的使用者基本上綠共、塔綠班地說個不停,如果用一個征服者的姿態或者委曲求全,我想,對於兩者的使用者來說,恐怕是不願意的.
.
比如有人說,神父,你怎麼不回ptt發文,這個嘛,也不是不行,事實上我早就在那邊發過了,不過我已經跟那邊的使用者沒什麼交集了,發了,也不會令人感覺到當初的「神父」就在那裏,基本上,神父已經成功地轉移到臉書了,並且和原地的柯糞與母豬教徒結下不可解的仇怨,基本上,不是他們滾就是我亡,雖然他們在自己的地方吶喊神父過氣許多年,但在臉書的神父聲勢卻越來越旺,神父也樂得在臉書上打爆柯糞,完全不想回去糞坑.
.
Ptt是一個鳩佔鵲巢的例子,換言之,2014年太陽花學運以後,那裏發生了大量的社群替代,大量的使用者出走,過去三位一體的黃金年代,已不復見,各個網路名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政治文,而且是最偏差的那種,反台獨,反民進黨,反覺青,兩岸一家親的存在.
.
可以這麼說,他們墮落至此,也有某種正當性,那就是有一部分原始使用者是自願的,自願的變成那樣,從一個太陽花的支持者變成柯糞,藍綠一樣爛,至於其下混入的五毛,柯文哲攜入的網軍,這都還在其次,有一群使用者的確陷入在一種被害者情節,阿北都是被誤會的,就好像我被誤會了一樣,他們不願承認自己的選擇錯誤,即使認知到柯文哲是一坨屎,自己仇綠仇到腦殘而且親共,因為「都是你們逼我的」,過去人們芥蒂的親中、五毛、賤畜等等,現在他們可以毫不見怪,自然而然地接受,並以為是合理的,因為,只要能反民進黨就好.
.
他們陷入到一種防衛機制當中,並且自居主流,比起認清自身錯誤這點,那些提醒他們是錯誤的人,比什麼都來的可恨,即使認知到自己被詐騙了以後,比起騙自己的人,使他們意識到自己被騙的人更令人憎惡,因為他們認為,是這些人使自己陷於錯誤,而不是自己有啥不對的地方,「我沒有錯」.
.
當陷入這種極度自私的情結,基本上是無解的,只能等待他們厭倦了會發現自身的利益開始被侵害為止,而這群在ptt的人正在式微中,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現象集中在八卦版,出了八卦版以後,他們基本上是被排擠的,而政黑板目前也有人在試圖守住防線,我們所說的墮落的ptt,基本上,集中在八卦版上,在其他版,這些自然柯糞基本上也會裝無知,若無其事的和其他人一起討論,他們也會害怕被貼上柯糞的標籤.
.
這種社群替代現象,也和ptt本身衰弱有關係,ptt本身有依靠一大票自然使用者發起的管理群,當這個學術網站人逐漸凋零,各個班級看板開始廢棄,這些管理人群也開始缺乏,並且缺乏內控和防弊,原本權力較大的管理者又過於僵化與怕事,導致錯過了可以糾正這個社群替代的時機.
.
這些改變看板生態的柯糞版主,其實跟當初母豬教徒入侵女版,當上版主,說要改變女版一樣,誠如韓國瑜所說「選舉就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當這些操著不正常心態,也不是出自於維護該看板的利益,又無法證實背景和投票者是否灌票嫌疑的人,當上版主,並且一個版接著一個板擔任,還能去檢舉其他正常使用者,例如boyo,他們相比其他正常使用者,有較強的動機還有較多的時間,甚至還能當成一種工作,很快的,正常的人們就會逐漸脫離,甚至不想回去,即使,構築這ptt討論區的信度者,真正有貢獻的人,並不是他們,而是歷代使用者累積的記憶和智慧結晶,但他們就像後來居上的寄生蟲,當他們說話比誰都大聲,散播的情緒比誰都還要負面,甚至,自我中心到比誰都還要執著,那麼,他們就會是贏家,也是最後的輸家.
.
可以這麼說,當母豬教興起了這一種污染其他看板的模式,最後,母豬教仍然被柯糞這個新興群體所取代,母豬教徒基本也算是ptt使用者,柯糞就不太是了,他們當中有大宗應該是從line群組或者藉由柯網軍轉介而來的新使用者或者俗稱的買帳號,配合少數不肯認錯的自然柯糞汲取正當性,最後成為難以割除的ptt公害.
.
不知道母豬教主是否健在呢?事實上,柯糞一詞也是他發明的,這有點像塔利班被伊斯蘭國取代的情景,母豬教主曾經也力戰柯糞過,這也不得不佩服他了,基本上,母豬教徒攻佔看板,只是因為好玩(他們聲稱),柯糞攻佔八卦版,到萬華版散布罷免林昶左,這就很明顯具有政治動機了,而背後,可能來自特定政治人物的指令,而且有組織和系統,甚至還有文宣,聲明他們控制這個看板符合民主.
.
回到正題,我們都知道是杜奕瑾創造了ptt,那麼,杜奕瑾可不可以創造另一個ptt?
.
我想,很難.
.
正是因為討論區或社群,有其不可替代性,各有其獨特的個性和文化,這一點,不只是社群,也反映在社群人口,因此從一個地方移入到另一個地方,必然會產生「容器」問題,他可能不至於衝突,但會影響使用者意願,理論上,bbs當初也不只ptt一個討論區而已,有中山美麗之島,不良牛等等,只要找個學網下的bbs,台派人口大規模移入就行,但是,關鍵在於「習慣」,習慣使用臉書的介面是否能習慣bbs的介面呢?無論如何,必然對台派群集產生某種消耗和折損,而這些論壇之所以壯大而具有現在的規模,也都是白手起家的類型,例如巴哈姆特原本也是bbs,浮上瀏覽器介面成為一個討論區,當初,甚至兩方還試圖同步,不過漸漸地,巴哈姆特取代了巴哈姆特bbs,而成為現在的巴哈姆特,新陳代謝一番,也要花費數十年.
.
當初經營創造兩個討論區,神父也認識到了某些現實,討論區是成功做出來了沒錯,而且介面也很好,但關鍵仍在於如何吸引人駐留,神父的初衷也很簡單,那時,我還是個ptt名人,就是建立一個台灣本土的討論區,以防ptt沒落,或者被臉書綁架,神父進的第二間公司,他們有一個資訊部門做支撐,而且準備投入大量行銷費用,該資訊部門負責人甚至有打倒臉書這樣的理想,他也的確設計了一個如同linkin那樣的東西,做出個人社群融合討論區這樣龐大架構的形式,當神父被叫去說服高層,甚至臉不紅氣不喘地說,「因為玩社群的都是像我這樣的魯蛇,都沒在工作的,所以,當我們有了社群討論區以後,也會連帶著用公司的網站來找工作,創造雙贏的局面.」
.
不過,關鍵在於,我的能力並不足,我害怕擔負風險,對於資訊,神父只懂一些皮毛,而最大的危機感來自於,我無法掌握討論區的自主性,誠如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企業想要搞社群,也是為了營利,無論是像祖克伯那樣掌握個資販售,或是藉由完全不會用臉書的客戶,服務他們,控制他國輿論來謀取自身公司的利益,其實我想這個不證自明,臉書上大多宣稱台灣商品販售,很多都是中國假網站投放的詐騙廣告,臉書上管制的仇恨言論,多是配合中共需要,小粉紅們定義的「辱華」,其他政治傾向,如統派仇恨言論,中國網軍的血洗台灣,他們基本上不管,這是明顯的雙重標準-我審查你腳下的灰塵有幾毫米,無視背後臭氣熏天的垃圾堆積,然後說,我這是在維護人們的健康.
.
記得某齣日劇有這樣的劇情,經營一個討論區的成功人士,他像朋友炫耀他怎麼營利的,他掏出手機,用管理者的名義刪除了一則貼文,因為那貼文的內容是在罵某某企業虐待勞工,接著,他的手機噹的一響,收到了一筆天價的入帳,來自於那個企業.
.
試想,如果劇中一個企業是如此,何況是有獨裁者用一個國家的資源挹注呢?
.
對於過去經營討論區的神父來說,不可能將一群支持台獨的人,移轉到兩岸交流的網站,同樣的,我也不可能因為企業的需要,而欺騙自己的粉絲,對於神父來說,我那幾萬的粉絲的優先順序,永遠比我被派發的工作還來的重要,所以神父儘管經營過兩個討論區,不過始終沒有將自己的身家性命賭下去,把我神父的臉書,用來為這個企業委託的討論區服務,賭上自己的信用,而我的能力不足,權力微小,兩方都是我自己創造的東西,但我拋棄了其中一個,成為失敗的員工.
.
因此,假使台派想建立自己的新平台,這完全是可行的,事實上,被臉書荼毒的,不只是台派群集而已,甚至連韓粉或是泛藍群集,也是高喊「民進黨控制臉書」的對象,但他們十分愚蠢,問題不再於民進黨,而是在於臉書,facebook,他們對於中文語境的使用者,基本上,採取的是放任給一群謎樣的獨裁者集團服務的商業模式,所以,他們並不是為了台灣島上任何一種思維服務,也不在乎台灣島上的每個人立場,他們在乎的模型,目前是繞著中國本位,在進行旋轉,因此,砍一個韓粉的臉書,就會刺激他們進攻民進黨,也符合他們圖利特定對象的目的,如果他們的客戶的用意,是在使台灣社會對立/分裂/混亂的話,與之目標相反的群集,也是他們利用的對象,他們也會毫不在乎的出賣韓粉或者深藍族群的利益,我們可以這麼說,不合理的言論審查,用仇恨歧視作為藉口,本身就是歧視的來源,因為他只針對你,也是製造仇恨的原因,兩方都是他試圖激化的對象.
.
所以,只有台派需要一個新平台嗎?我想,泛藍族群也挺需要的.
.
現在解決臉書箝制言論自由的問題,大概有兩條,第一條,請立委諸公或政府,效法澳洲或加拿大,對臉書的行為提出掣肘,這就是一個談判的過程,除了請他們停止言論審查以外,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例如,申訴的機制,懲罰的機制,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論壇經營者,你受理檢舉的人應該要和受理申訴的人一樣多,簡單來說,你有本事關多少人,就要能放多少人,如果你不能受理申訴,那就停止檢舉,只有單方面的檢舉,整體來看,就是對所有使用者進行整體言論自由的縮限,很容易淪為報復式的檢舉,這只是在出賣整體使用者的權益.
.
再來,臉書判定違規次數,基本上是不能消除的,是永久刑罰,一般討論區的處理方式,應該是限制發言天數後即可釋放,臉書則有永久案底,今天一次不合理的罪名成功掛在你身上,他就會逐步的累積,直到你的帳號消失為止,當你被檢舉辱華兩次後,第三次可能因為一點錯誤,而被整體砍除帳號,「因為你過往的罪,所以很合理」.
.
第二條,就是創建新平台的道路,這絕對是可行的,就算短時間內不可能,需要長時間慢慢培養的社群,也好過「什麼都沒有」,當然,我們現在鼓吹關閉臉書,轉移到某某社群,這絕對對台派是一個巨大傷害,因為你明年就是選戰了,現在才想放棄唯一能抵抗親中勢力的武器,說要造一個新的,根本是緩不濟急,而且可以說是自殺行為,應避免簡單思維,要就全要,不要就全不要,要移轉到新的平台,就得徹底不使用臉書,或者,只能繼續被祖到任人魚肉,連一點新平台的發想都不被允許,這些,都是因噎廢食,正確的作法是,一面保留現有的工具,一面試著養自己的,把他養大,這就是戰備物資的概念,你要打國外疫苗,也要培養國產疫苗.
.
新的社群平台,是否只能寄望私人企業?民間組織?未必,低能卡當然是個例子,不過他明顯無法容納大量的使用者,以及符合主流使用者的習慣,ptt是另一個例子,講白了,他原本是台灣學術網路的資源,以學術性質為原始目的,是吃公家飯的,不過被一群柯糞惡搞成反政府兩岸一家親的極端討論環境,這根本不正常,如果民間有免於言論審查恐懼的需求,政府在公家單位上提供一個平台,也是可以的,是說,農委會都能為了農民,架設代購平台;唐鳳也能為兩千三百萬人,設計出疫苗登記網站,為了國民的需求,為了免於恐懼的自由,政府提供一個言論自由的平台,又有什麼困難?
.
今天是為了避免被境外勢力搞言論審查,社群媒體公司搞言論壟斷,這樣成立的理由,已經具有十足的正當性.
.
至於,「社群移轉」也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舉個例子,比如徐閉被臉書封鎖,和被瘋狂檢舉後,她移轉到推特,而且短時間就得到龐大的受眾,比她原本的臉書還多,這是一個成功例子,和她的個人特質有關,她的粉絲願意跟隨她到另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像神父切斷臉書去推特大概會吃土,因為推特限制了字數.
.
也不用過度擔憂,人們只能習慣於臉書的介面和使用方式,所以永遠都要被臉書所支配,人們需要的,或許只是一個新容器,比如神父過去也是ptt重度使用者,也曾一度認為,自己永遠無法戒掉ptt,不過,這其實不難,神父以前根本沒在用臉書,只用ptt,轉移的過程,中間一段時間的確不適應,不過後來很快就習慣了,現在根本沒上ptt,還怕帳號被砍了,所以偶爾會登入然後下線.
.
這始終是風險考量的問題,如果能有一個新的、合用的平台出現,那短時間內,大家說好,並且同時進入,重新創造並且迅速壯大一個新的社群,並非不可能,在對的時機,找到對的對象,遇到對的事件,大家一起往對的方向行走,就能造起一個諾亞方舟,當初川粉的靈的轉移就是一個例子.
.
不過,以現在的時間來說,冒然轉移或廢棄舊有社群,對台派來說,風險實在太大了,必然流失大量同伴,或者,找不到彼此,失去現有的影響力.
.
新的平台的要件,必然是穩定的,至少要保證存在4、5年以上,坊間過去也有想取代line或者臉書的社交軟體,但他們大概開幾個月,不會經營,就直接關閉了,這是短視近利的行銷邏輯,一開始注定失敗.與其說是社群需要龐大資源才能產生,不如說是策略問題.這就像打線上遊戲,如果我玩一個不到一年就倒的伺服器,我怎麼會捨得讓自己上去練功打怪賺錢呢?搞不好練到了一個高等帳號,馬上系統就倒了,我損失慘重,這樣的遊戲,不會有人想玩的.
.
最後的最後,神父還是要說一件事.
.
你創造的東西,來自於你自己,你吸引人的,是你的記憶,你的觀點,你的魅力,你的畫工,你說故事的能力,你的智慧,你和你的夥伴共享的,是專屬於你們的小秘密,而人與人之間所連結起來的,叫做革命情感.
.
讓我們離不開的,並不是臉書.
.
我們離不開的,其實是彼此,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Weitung_Chen #使徒行者 #Jean 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尋找諾亞方舟】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標準偏差值 在 柴鼠兄弟 ZRBros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說到股市技術分析當中進出場點的判斷,除了各種 #價量型態 和線型理論,最容易上手的應該就是KD指標了📈。在媒體上常聽到專家說K大於80賣、K20大於買或是什麼「黃金交叉死亡交叉」,其實就是在講KD指標的應用⭐️
🐈但如果你曾經嘗試用KD當作買賣依據,應該會發現它還是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無惱,因為規則當中總是存在著各種例外🙈,因為歷史數據不會改變,但環境和人心卻隨時都在變😂,不過我們可以用一個方法,來降低日KD的偏差🤓
#蘋果樹蘋果與蘋果派🌳🍎🥧
#這一題欠好久了😅
#上課偷吃東西🧇
#算了真的算了🤣
🤓關於KD運用的特別補充:
一般所說的「超買/超賣」其實是一種帶有前提的假設,非常主觀,因為沒有人規定連續九天收最高之後,第10天、11天、第12...不能繼續收最高,這就是我們說看KD指標不能走火入魔的原因,因為KD指標是根據股價畫出來的,怎麼解讀就各自表述,沒有標準答案。
🤔我們可以把KD想像成溫度計,它只是很直觀地告訴我們目前的溫度,相對過去幾天是高還是低,但無法完全預測未來溫度會「繼續變熱」或是「即將轉涼」,但透過二次平滑的設計,稍稍可以透過KD曲線所歸納出來的移動情況,來提前發現「可能要轉涼了」,但再麼說都只是「可能」
✅20/80超賣超買,只是一種普遍大概可以參考的數值,保守一點的10/70也有人用,但這些區間並非所有標的都完全適用,畢竟每個標的價格,不論是個股、ETF、黃金、美元甚至指數...背後都有不同的故事,還是要搭配其他指標和量價型態一起判斷,才能拼湊出更多線索,提高準確度
【跟著柴學FQ 做自己的提款機】
⭐️連續12週(4/2~6/24)蟬聯誠品書店財經/商業暢銷榜冠軍
⭐️博客來全館即時榜、商業書籍榜、7日/30日暢銷榜、新書排行榜冠軍
⭐️2020上半年MOMO網路書店暢銷榜Top7
➤博客來 https://reurl.cc/8GnRXy
➤誠品 https://reurl.cc/Kkj5lq
➤金石堂 https://reurl.cc/z8zLp6
【不用花錢也可以贊助柴鼠】
https://youtu.be/DGV964Fks2s
【訂閱柴鼠也是一種鼓勵】
http://bit.ly/2INZTDI
【柴鼠兄弟相關頻道】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柴鼠兄弟ZRBros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zrbro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zrbros/
【聯絡柴鼠】
e-mail:[email protected]
標準偏差值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僅剩四位名額)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出來行走江湖久了,你可能會認識一種人,尤其在職場上喔,就是這樣的人喔,他們每天幾乎都是最早到公司,而最晚下班。
他花很多時間在工作,可是他的工作績效並不好;每到年終考核的時候,他都會標榜自己有多努力、有付出多少的時間。
然後最後撂下一句話,你看我的出勤記錄,我是多麼早進公司,而多麼晚離開辦公室…。
然而今天呢,我就要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跟你分享這樣的一個狀況,對於其他人會有什麼影響?
其實在心理學裡面,把這樣的狀況標定為一個名詞,叫做「輸入偏差」。
「輸入偏差」的意思,就是我們常常會用事情的表象資訊,比如說對這一個人來說,他在辦公室的時間來判斷結果。
好像他時間待的越久、待的越長就是越努力,但其實呢,這個資訊跟結果其實是不相干的。
一個人在辦公室花很多時間,只能證明他花很多時間;不等於他花的這麼多時間,是有質量、是有價值的。
可是呢,也因為「輸入偏差」這樣的概念,我們常常會有一個錯覺,叫做如果我花很多時間,花很多錢,去努力一件事情,我就能夠得到高品質的結果。
就像我常常說的,這是一種為了做而做、為了努力而努力,但是卻沒有搞清楚狀況的一個反應。
其實這樣的內在狀況,有一些公司還利用了我們「輸入偏差」的心理,來讓我們感覺到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產品。
比如說,在國外有一個國家自行車產業公司,他們是專門生產客制化的腳踏車。他們的作業流程,是在收到訂單的三個禮拜之後出貨。
可是事實上,組裝一台腳踏車只需要花三個小時,如果以這家公司的生產方式,它要提升出貨的速度,根本沒有任何的問題。可是他們卻認為哦,消費者可能對於他們快速出貨會有所誤解。
他們想法就是,如果一個商品需要等很久才拿到,那麼消費者,就會覺得他們所定制的客制化商品,是經過長時間精心打造的;所以價值絕對可以比那些快速出貨,大量製造的商品來得更有價值。
所以你看「輸入偏差」這樣的想法,對於一些商人來說還真是好用哦!
而且不止如此,在佛羅里達的大西洋大學的教授,奇耐德跟史衛澤,他們也一起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實驗,來測試「輸入偏差」的現象。
他們先找一個人,針對電子墨水做了一個七分半鐘的簡報,並且錄影下來。
而接下來,他們邀請了63個大學生,來聽這一場簡報,並且回答有關簡報品質,就是簡報到底說的好不好的一些問題。
不過呢,在他們聽完簡報和回答問題之前,實驗人員會先告訴這些受試者,這一個講者,他花了多少時間在準備這一場簡報。
有一半的人,被告知這一個講者花了8小時34分鐘,去準備這一場簡報;而另外一半的受試者,則被告知說,這一個講者的準備時間只有37分鐘。
在接收到這些訊息之後,所有的受試者就要針對簡報的幾個面向,包含簡報的資訊品質、組織架構…等等的細節,去做一些評估。
而受試者也必須回答,當他們知道講者準備的時間長短之後,會不會影響了他們的評估結果,以及他們是否認為講者準備時間的長短,應該納入評估的指標?
結果你知道嗎?實驗告訴我們,認為講者準備時間很長的受試者,打的分數都會比較高;就算是他們已經先表態,準備的時間不應該納入評估的標準的受試者。
其實所有的受試者裡面,有65%他們的主觀意識上,覺得準備時間的長短,跟他們表現是無關的;但是最終評估簡報者表現是否足夠好的結果,顯然沒有支持這樣的一個表面意識。
而且呢,也有67%的人認為,就算知道講者準備的時間,也不會影響評估的結果;顯然到最後他們覺得這個講者講的好不好,也沒有支持他們自己的主觀認知。
因為所有的結果都告訴我們,當他們知道講者準備的時間很長,他們幾乎都會給那一個人打比較高的分數。
可現在問題來了,因為這樣的輸入偏差,我們呢,不管身為一個消費者,還是一個主動的行為者,我們都會有一個錯覺,叫做「花越多時間越好」。
這個部分就讓我想到,在我自己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裡面,一再強調的一點,就是呢,我們在面對人生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犯一個錯誤叫做「堅持妄想症」。
我們常常會以為戲台下坐久了就是你的,但是事實上,如果你沒有搞清楚狀況,戲台下坐的再久,你只會得到滿身的灰塵。
其實我聽過有人說一句話,叫做「人生喔,選擇比努力來的更為重要」。基本上我認同,但是如果要我來講,我說選擇跟努力「一樣重要」。
現在的關鍵就在於,如果你已經先願意努力了,那麼你的選擇有沒有去評估,你有沒有在每個過程當中,去為自己設下一些檢核點,去看看自己的結果如何,並且去調整自己的腳步?
這就說到,其實為什麼我要推出【過好人生學】?
因為我發現太多人,要麼呢就期待一個終極版本的答案,好像人生只要做對一個決定,從此以後就萬事太平,其實天底下沒有這種事!
我回觀我自己的人生,我無時無刻的在重新做選擇;但是我重新做選擇的每一次,之所以能夠幫助我生命更能夠前進,是因為第一個我先願意選擇,第二個我不斷去檢核結果。
然而第二個部分呢,在這個過程當中,反而我會很嚴格的去檢查我自己,如果我已經花了那麼多時間,如果我已經這麼努力了,那到底我有沒有得到,我想得到的呢?
可是我發現有太多的人,他真的只是為了努力而努力、為了花時間而花時間;好像呢,還把自己塑造成一種悲劇英雄的感覺。
你看!我有多努力,你看!我花了多少時間,你看!我花了多少心力,所以…怎麼樣呢?所以老闆就要給你加薪嗎?所以你就可以得到你要的嗎?
其實真實生命不是如此,記得「輸入偏差」到最後偏差的是你的人生,還有你看待人生的方式,切記、切記啊!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分享給你的朋友們;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所提到的【過好人生學】這一門線上課程。
我想生涯是一個很大的議題,所以呢,這一門課並不是要給你答案,而是幫助你建立找到適合自己答案的方法。
很期待你的加入,相關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前進,讓我們一起過一個更好的人生。
今天的內容就跟你分享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標準偏差值 在 sandeech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陳珊妮巡迴演唱會:404 (not found)-2020/2/1完整重擊追加場
我們都走在時代的刀口上
無能與力量同時在醞釀
當清醒者失語
無力抵抗
與其靜默療傷
不如再唱一場!
-
演出日期:2020/2/1(六)
演出地點:Legacy Taipei
網路購票:https://pse.is/L2SM4
實體購票:7-11 ibon(iNDIEVOX獨立音樂網)
_________
🎧數位收聽連結:https://orcd.co/juvenilea
_________
恐怖谷
什麼生物學的屬性
少女熟女以巧合的肌理
照黑鏡
什麼社會學的屬性
每個人都為不認識自己
而焦慮
複製貼上後再
一鍵消失於集體
什麼才是你的屬性
自然的言下之意… mm~
越完美的
越理想的
越配不上的
Just fake it
越真實的
越不安著
對鏡凝望著:
Just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Google小姐:
看起來不夠擬真但確實是人類,以自己的形象創造神,只要標準配備
無所謂神性之美,他們在真實與幻象的偏差之間,千篇一律的通過了圖靈測驗
蘋果肌的內心戲
黑暗裡的大眼睛
誰敢美得不合時宜
敢優雅不羈
越完美的
越理想的
越配不上的
Just Fake it
越浮誇的
越歧視著
高不可攀的
Just fake it
越勇敢的
越獨特的
越配不上的
越自由的
越叛逆的
越是錯誤的
越真實的
越不安著
正被說服著:
Just break it
Till you make it
什麼生物學的屬性
每個人直到看不見自己
才放心
什麼社會學的屬性
每個人都錯誤詮釋著
自信
複製貼上後再
一鍵消失於記憶
你可還記得
舊照片裡
逼真的自己
_________
網路社群照片上的女生越來越像了:大眼睛,窄鼻樑,尖尖小小的下巴…
可是單眼皮在某些人臉上就是很帥啊!強壯的咬合肌蠻有個性啊!為什麼對美的標準那麼趨近於一致呢?總覺得最吸引人,最容易被記住的臉,通常來自一點不完美的比例,我認為那是獨特。
隨著〈恐怖谷〉音樂的展開,我發現自己在探索的,不只是整形,如同香港心理學家趙千鎂所說:
「不需要對整形手術做出判斷,它不好也不壞。
如果你有一個困擾你的身體缺陷,那就去做。如果只是因為你根本不喜歡自己,那麼整形也不會改變任何事情。」
也不只是修圖軟體:
那是一種惡性循環。社群媒體鋪天蓋地的「美化現象」導致人們對正常事物抱持不切實際的期望,並傷害那些不使用的人的自尊。美國醫學期刊發表的一篇報告指出,濾鏡照片模糊了現實和幻想的界限,可能引發的身體畸形恐懼症,患者過度將注意力集中在想像的外貌缺陷上。
於是〈恐怖谷〉的MV影像和訪談計畫接連展開,希望能夠開啟更多人與自己的身體對話,我邀請了在各自工作上擁有專業的藝人以及其他領域的工作者,先是將他們變成接近網路審美的樣子,再還原他們的樣貌,介紹他們的職業。我想說的是:雖說人只有一輩子,但卻有無數日子要過啊,還有更多重要的美好的事等著啊。
你無需擁有不屬於自己的長相,才能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記得剛開始做音樂的時候,發覺自己不懂的事真的很多,其中還包括被認為長得醜,個子太高,審美怪異…
原來長輩從小誇讚的身高,並不符合歌手在電視螢幕上的比例,原來不夠立體的五官,很容易因為不同化妝師的手法,就變了樣子。花了好多年的時間琢磨,現在的我在工作時妝髮不假手他人,自己做造型決定每一個場合該穿的衣服。不知不覺間,我習慣了自己的樣子,成為自己的專家。目前的我還不想改變自己,想想萬一哪天變美了,還得重新學習很多事情呢。
我發現和自己的身體相處久了,感情還算不錯。
「怎麼可能?我們覺得你臉小身材瘦高,是不少女生羨慕的類型啊!」
這是和女人迷的編輯群第一次碰面閒聊的對話。
於是我們意識到審美持續在演進,但是制約和批評一直都在。
偶爾看到新聞隨意讓女生冠上正妹的稱號,再看到樓下一堆批評正妹的留言,我們真的擁有「可以不漂亮的」權利嗎?還是一直疲憊著為了自己並不確定的美而努力。
「我沒有要壓過別人的想法,但是想要戰勝自己的瑕疵。」--大象體操貝斯手凱婷
美是主觀的,到現在我也從不認為自己長得美,但是對於工作和生活,每個人可以擁有自己的一套累積。
「一旦你知道你自己是誰,要如何成為自己的時候,就不會只在意外貌。」--田馥甄
我也知道那些關於外在的批評,並不會影響我想成為一個專業音樂人,所付出的努力與得到的成就感,在這個女性音樂製作人還是少數的環境裡,我一直試著給予不同質地的堅強與柔軟。就和徐佳瑩所說的一樣:
「我要去凸顯心目中比外型還更有價值的事物,包括我的音樂、創作裡面想要表達的。」
〈恐怖谷〉只是一個開端,我和女人迷X性別力將會延續這個討論,藉由這些參與者的深度訪談,帶領我們探索身體與生命的 #Realbeauty #真正的美麗
訪談拍攝過程和想像中很不一樣,到後來每個訪問,現場都很有溫度,從所有工作人員聚精會神,仔細聆聽的安靜裡,知道我們正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謝謝攝影師余靜萍陪著我東奔西跑,從台北到香港到上海,我們真的都能感受到你所說的:
「很像是在和被拍的人交換禮物。」
從這個計畫獲得很多。我們發現了家庭教育深遠的影響。聽到林嘉欣說女兒戴著牙套上學那天,他原本擔心女兒去上學被取笑,但孩子卻選擇花時間和同學解釋關於自己牙套的事:
「我的女兒真的是在執行勇氣這兩個字,她說有歧視或是不同的眼光,就是因為他不懂,可是當你解釋了,他懂了,就不會有不同的眼光啊!」
「如果你希望你的小孩變成一個勇敢的人,請你自己就要變成一個勇敢的人。」--丁寧
我們從訪談中學習著用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的身體,八仙塵爆倖存者,現在成為業餘作家的陳寧說:
「我還可以在這個世界裡探索,悲傷喜悅,既然可以站在這邊,我要感謝自己的傷疤,我沒有理由成為第一個背棄它們的人,就算全世界都覺得它不漂亮」
「我們不需要不斷的藉由做甚麼,去確認別人的回應,以至於其實我們全身上下,都是藉由別人的評價修正過的自己。」--焦安溥
從各個行業專業工作者的口中,我們得以拓展自己關於美的見識。我們試著瞭解,為什麼女性錄音師混音師那麼少,我們也在聆聽音樂人對視覺的看法:
「每個行業都需要一些想像力,都照SOP做的話,人生也會很無趣。」--黃文萱(混音師)
「我覺得影像不是真能百分之百,抓住美的事物,而是你能在某一瞬間,從那個小的框框,去發現學習美的角度。」--周筆暢
最後,我想引用26噸貨卡司機李佳玲的帥氣結尾:
「OK啊!面對自己的不足吧。去突破吧,去挑戰自己,不是因為別人,是因為自己。」
衷心感謝每位參與者,感謝他們的坦然與分享,讓我們思考,給我們力量。 By 陳珊妮
_________
詞曲:陳珊妮 Sandee Chan
製作人:陳珊妮 Sandee Chan
編曲:米奇林 MCKY
吉他:徐研培 Eric Hsu
貝斯:甯子達 Michael Ning
和聲編寫演唱:陳珊妮 Sandee Chan
錄音師:陳文駿 AJ Chen
混音:陳文駿 AJ Chen @強力錄音室
導演:陳珊妮 Sandee Chan
宇宙攝影師:余靜萍
製片:劉粉圓 劉怡佳
現場執行:洪家翎
製片助理:邱繼弘
選角:陳靜媚
選角助理:郭琦玲
攝大助:林晧煒
攝影助理:王丞宇
攝影助理:張雅婷
妝髮師:黃宇蔓
妝髮助理:呂欣倫
恐怖谷 X 女人迷 X 性別力
訪談:吾思傳媒 女人迷團隊
後期導演:談宗藩
後期製作:QFX、談宗藩
後期協力:李麥朵、 李文靜
平面宣傳修圖:談宗藩
標準字設計:畢展熒
平面設計:Kewpie Wu
網路宣傳:周珊伃
特別感謝: 李文靜、莊于璇、Diana Chen、Brendy Chen、Amy、歐歐、千千、李麥朵、余品婕、邱晨芳、屈艾倫、Siren、小苗、趙浩浩、黃尹姿、黃夏妤、小皮、阮于恬、李季、晏羽、吐司貓、金美、Yoshiko Fan、玖伍拾肆
標準偏差值 在 生物統計學:常讓人誤解的標準誤 - Facebook 的必吃
標準差 是用來描述資料的離散程度 (dispersion),標準誤則不然,標準誤(standard error)基本上是估計值的抽樣分布的標準差,用來描述估計值與母群體真值之間的誤差。 「其實 ... ... <看更多>
標準偏差值 在 標準差與標準誤 - YouTube 的必吃
課程簡介:說明 標準差 與標準誤的差異課程難度:□□□□□適合對象:修過微積分同學授課教師:李柏堅製作單位:中華科技大學遠距教學組製作人員: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