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王爍。
這一講,我想給你講運氣,這件看起來捉摸不定的事。
常識告訴你,成功取決於你的智力、努力,還有運勢等等,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常識也告訴你,智力、努力在於自己,而運勢不在於自已,所以只能是窮盡人事,然後坦然面對天命。這些都是對的。
但常識沒有告訴你,最後站在成功之巔的人,並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種人。你以為他們用智力碾壓你,比你還努力,運氣又好到爆。
如果真是那樣,倒也無話可說。
但不是。他們的智力不能碾壓你,他們不見得比你更努力,他們只是運氣好到爆而已。
「才能對運氣」的極簡實驗
一群意大利物理學家和經濟學家組了一個跨界團隊,做了個極簡實驗,就叫作「才能對運氣(Talent VS Luck)」。之所以說是極簡,是因為他們把成功之道簡化成二元方程,成功=才能+運氣,其他因素分別劃歸到這兩項下面。
在這個模型里,運氣是隨機降臨的。當然,運氣的本義就是隨機的,只不過真實生活中,被我們叫作運氣的許多東西其實不是隨機的,這個一會兒再講。記住他們這裡用的是狹義的運氣,實驗環境比現實還公平就好。
在模型里,才能的分布是鐘形的。什麼是鐘形分布呢?鐘形曲線的頂點在平均值,然後朝兩端極值下降。絕大多數人的才能都在接近平均值的兩邊。2/3人的才能在距離平均值一個標準差的地方。這不是假設而是事實,現實中,人們的才能就是按鐘形分布的。
舉例來說,人的平均智商是100,總共有2/3的人在85到115之間。再往兩邊走,曲線急劇走平,天才和白痴都很少見。智商超過145的一般認為是天才,按照鐘形曲線,天才所佔的比例略高於千分之一。
圖片來源於研究報告
你記住這兩個數字,普通人佔2/3,天才差不多千分之一。
運氣、才能在模型中是這樣相互作用的:好運氣到來則收入增加,壞運氣到來則收入減少。不過,好運氣發生在不同才能的人身上效果不同,才能高的人遇到好運,收入增加得多,才能低的人收入增加得少。這也跟現實生活一致:運氣來了,你還得有能力抓住,才能高的人運用得更充分,白痴運氣再好也沒用。
上面講到的幾大要素:運氣是隨機降臨的,才能是鐘形分布的,有才能的人從好運中獲利比普通人多。這些實驗的預設條件,要麼比現實情況更公平,要麼本身就是事實,要麼是合理推斷。
剩下的是模型細節,實驗設定每個人不論好運氣壞運氣,每半年遭遇一次運氣,那麼在職業生涯中與運氣遇合80次後,哪些「人」會獲得成功?
科學家跨界團隊拿模型跑了100次,100次的結果可以說完全相同,非常穩定,得出三個結論。
第一,成功的分布不出意料是金字塔形狀,完全符合二八定律,20%的人擁有80%的財富。這個難說公平,但也沒什麼好辦法,只要事關人際之間的互動,無論分配的是什麼,最後大多逃不掉這個金字塔。
第二,如果說站到金字塔尖的人都是人傑,那也就罷了,但不是。 站在塔尖上的基本都是普通人,其才能在平均值附近。他們能站在塔尖的原因就是運氣好到爆。
第三,反過來說,天才基本上攀不到塔尖。運氣好到爆這件事從不垂青天才。那些最成功的人不是天才,不是智力碾壓你,比你還努力,只是運氣比你好。
現實比實驗更不公平
在現實中你確實偶爾會看到天才站到了塔尖,那也不是上面這些說錯了,而是你一定要想到這是件多麼罕見的事,相應地要意識到,得有多麼大基數的天才被埋沒。
沒有人不重視運氣,但運氣事實上重要到這個地步,還是能把人給嚇一跳。
從結果反推回去,原因就很簡單:當運氣隨機降臨時,它往往降臨在人多的地方。
如果天上掉餡餅,地上站著1000個人,裡面有1個天才,接近700個普通人,你想想它會砸著誰?當然是砸著普通人。如果說一個人從底層攀到金字塔尖需要連續10次的好運氣,天上掉10次餡餅,每次都要砸到千分之一的這個人,他的運氣得多好。這是在生活中基本不會發生的事情。
運氣隨機降臨,才能鐘形分布,有才能的人利用運氣的能力更強——極簡模型的條件已經是最公平的了,現實比這不公平得多:
代際之間,很明顯是成功父母的後代更容易成功;哪怕不考慮代際,就考慮同代人,也很明顯地有馬太效應。
既往的成功變成信號,被社會讀作優越才能的標誌,於是接下來會更多地投資在這些已經成功者的身上。社會以為押上了好馬,其實往往只是押在這匹馬過去的運氣上面,而運氣會不會重來還是要看將來的運氣。社會不傻,當然知道過去的成功有運氣因素,但不知道的是運氣的作用大到這個地步。
你應該如何看待運氣
明白運氣比我們想象得重要,對你有什麼用?
從小里說,如果你發現身邊有天才人物,不用嫉妒他(她),不如憐惜他(她),幫助他(她),因為他(她)的命極大概率不會好。
從大里說,與自己和解。 你不必接受那些混賬話帶來的二次傷害,說什麼運氣是強者的謙辭弱者的托辭。當傾盡全力依然功敗垂成,你就是輸給了運氣,而命運垂青的那些人只是幸運兒。
往實用里說,追逐過去的成功在贏家身上繼續下注不是不可以,但你必須分清兩種情況。
第一種就是成功本身就催化接下來的成功,馬太效應持續時間長。這種成功的特點是其評價往往是主觀的、社會化的,比如說網紅,網紅越紅越有可能更紅。
第二種是下一步的成功與否,有獨立的客觀標準。比如做出突破性研究的科學家、歷史表現優異的基金經理,都能獲得更多的投資,但下一步的科研成果、未來的投資回報跟過去的關係不大,都要獨立地取決於他們將來做得怎麼樣,也就是接受運氣的再次考驗。
對於第一種,趨勢已成,就跟住趨勢,你可以追逐已有的成功,至少可以追逐相當長時間;對於第二種,追逐已有的成功是個很差的策略。
還是上面的實驗,意大利跨界科學家團隊發現,在科研基金分配上,如果要追加投資,回報最差的策略就是把投資追加給已經是最成功的那些「人」;如果部分追加給成功者,其餘隨機分配,回報好些; 但回報最好的是把追加投資平均分配給所有「人」。
它的好處在於廣種薄收,不留遺珠,看上去不夠有效率,但它卻能對抗運氣的馬太效應式再分配,讓運氣降臨到更多人身上,從而提升了天才獲得成功的幾率。讓更多天才免於受到運氣的進一步傷害,才是超額回報的源泉。
這個道理適用於政府怎樣有效分配科研基金,也適用於你怎樣把錢投給基金經理。你如果有錢考慮投資基金,一定不要追逐明星基金,過往回報最好的基金,在未來的表現大概率會變差。這也被大量金融的實證研究所證實,它有一個很強的均值回歸的傾向。只要場景是你在無常命運中需要識別好馬,它就有用。
給所有人機會,才能少埋沒天才。對天才好,對你自己也好。
本講小結
總結一下,這一講我給你講了運氣。
你原來知道它重要,但你肯定不知道它這麼重要。所以,如果你是分配者,你可以採取平均分配的策略,以應對運氣的隨機分布。同時,你值得明白,成功者往往真的是運氣好。
這些內容來自一個跨界科學家團隊對運氣的研究,他們寫的英文論文標題就叫天才對運氣(Talent vs Luck:the role of randomness in success and failure, by A. Pluchino. A. E. Biondo, A. Rapisarda),如果你還想瞭解得更細,我把鏈接放在下方,你可以自己去深究。」
標準差與平均值之間的關係 在 財經狙擊手 - 股市阿水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阿水看盤日記 2017/11/10]
大家週末好,週末阿水提早發看盤日記
讓大家搭配今天的盤勢,加深印象:
昨天阿水說:這邊做法又是分兩部份
你期權想追空單的人,要考慮是不是開的太低
股票就是持續汰弱留強
今天的開盤就是很標準的,開在60分k的2.1~3倍之間,開盤之後不會急彈
往下續殺就殺到布林通道標準差3.0以外了
這段就是昨天講的:
『所以明天如果開盤開在3.0標準差以下
我不會追空,很容易反彈,即使是弱彈,也至少會拉回2.1倍下通道才緩跌
要想想如果是做選擇權有沒有時間價值耗損的問題,
如果沒有開這麼低,而是2.1倍下通道到3.0倍下通道之間,
就要小心這盤繼續往日線下通道去跑』
沒有辦法看60分k的朋友,我貼圖給你看,你又會發現原來大盤還是跟著布林通道在走
https://imgur.com/a/ndNAZ
換句話說,下次各位你遇到直接開在3.0通道外的,
那就代表有很高機率不會有早盤的下殺,
而是很可能直接開低走高
你把布林通道用細了,對於大盤就是可以這麼細
為什麼?
因為我要再次強調,布林通道不是趨勢線、不是壓力支撐線
它是根據標準差去計算常態分佈的範圍
也就是說,機率跟你站在同一邊
而今天的反彈,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反彈的並不強
但是以日線來說,
目前的日線型態是日線已經去碰了一下下通道
而反彈也有做出實體k在通道線內
型態籌碼還是稍稍減弱了一些
換句話說,整體日線缺了一個籌碼順勢的情況,
也因此這個反彈接下來能有多強,就要先看短線的狀態了
以60分K來看
目前只要能順勢開高,還是有機會反彈往60分的20ma去反彈
但真能彈的多強
這點阿水要承認,目前因為籌碼沒有兩邊一起搭上
我要盤前直接判斷會很強,我認為少了一些根據
這點要請大家見諒
現股的部份,週四與今天都沒有走弱的現股,也就是汰弱留強有留下來的
基本上就不用太擔心
但如果有跟著走弱的,而且是週四就下跌,今天才跟著反彈的
一定要特別注意了,
在日線真的重新站回20ma之前,盡量不要看漲喊漲,又胡亂追
若大盤反彈的不如預期,很容易被雙巴
也就是說你砍在最低點,追回來又追在最高點
這種雙巴來個幾次
你一隻波段的獲利就被吃光了,
這也是很多朋友在接觸股市時,常常會問:
為什麼我買的股票也沒跌很多的感覺,為什麼我的績效總是不好
那是因為來回巴個幾次,對於整體獲利是很吃虧的
一定要謀定而後動,停利了就停利了,
當然,如果是根據阿水的操作系統,其實有很多東西是可以探討的
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讓大家在週末可以思考
請問你目前的交易方法選出來的個股,
平均值可以上漲幾%?
中間值又可以上漲幾%?
你一定會問這個問題有啥關係?
有,跟阿水前面那段"到底要不要追回來"有很大的關係
給大家思考思考這個問題囉~
以上分享給各位朋友
喜歡阿水的免費看盤日記,免費但絕不廉價,請多多按讚並分享,
一同分享正確看盤概念,重整台灣買股風氣。
謝謝
標準差與平均值之間的關係 在 蔡至誠。PG財經筆記Simple Is The Be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老師提示的觀念十分有用
Q、價格已偏高該如何進場?
三個做法;
1)等機會;但從1995年之後;美股本益比低於15的機會很少;只有08年金融海嘯那一次。
2)分批進場;10次以上的分批進場。
3)搭配資產配置;(至少也有股債共舞;兩種以上資產)。
第三種方式最為建議;因為有安全性的資產;可全程參與;因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是最低點;且還可以在關鍵點;危機入市。
PG預計透過定期買進VT提升股票部位占總資產比例到40%以上,再補足適當債券、REIT部位,並且預留額外資金等待下跌10% 20%時進行加碼。當然,定存、預留現金也是必要的配置。
投資美股;該如何進場?
回答Chen Carlos的提問;
想要購買的VTI;先鋒基金的產品(代表全美國股市的指數基金);價格已偏高;該如何進場?
這個問題我沒有絕招;但可以有幾個思維。
短期和中期的視野---
美股由於體質的關係;加上得天獨厚的條件(詳細請參閱第一本書);在指數屢創新高的情況下;操作手法跟台股的區間整理;實在不盡相同。
想抓到高點;相對有機會;低點困難度比較大;美股本益比落在10的時候;是相對的低點;但這個時間也不是很容易抓到;
可以說是(碰到)而不是(抓到)。
1)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不算;1940年到1950年;有2次機會。
2)如果想等這個最低點(PE=10);接下來眼睜睜地25年沒有機會進場;你會怎麼想?
3)1973年石油危機來了;本益比再次碰觸到10;反彈個兩三年之後;本益比在低於10的情況之下;竟然待了十年;最低的時候本益本竟然還接近7;你又怎麼想?
4)1982年之後;美股的本益比沒有低於10(諾貝爾得獎的耶魯教授的席勒本益比;計算則不同)。
5)最低點的股底可遇不可求;那美股的中間值呢?
美股本益比的平均值大約在15左右。
6)勉強得出一個不是(絶對)精準的觀察;
A)美股本益比能夠在10以下;是天賜良機;但1977-1982年左右;本益本己在10以;但低還可以再低;是美股歷史上的特例;但也夠受的。
B)多數的時間本益比在10到20之間;大約在16算是一個長期平均值;你有機會區間操作。簡單的說本益比16以下風險性不太大;10左右是好機會;高於16以上要逐漸提高警覺;25以上要非常警覺;但也不是那麼簡單;(還要參考當時的經濟成長動力;股市延遲反應的效應及當時利率高低等諸多变數)。
C)美國2016年5月份的本益比大約24;所以並不便宜。
那怎麼辦?三個做法;
1)等機會;但從1995年之後;美股本益比低於15的機會很少;只有08年金融海嘯那一次。
2)分批進場;10次以上的分批進場。
3)搭配資產配置;(至少也有股債共舞;兩種以上資產)。
第三種方式最為建議;因為有安全性的資產;可全程參與;因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是最低點;且還可以在關鍵點;危機入市。
長期角度的視野---
投資大師彼得.林區;提出這樣的概念;也做這樣的計算:
1)1940年1月30號;(只放一筆)1000美元;在標普500(SPY);52年後變成33萬美元。
2)如果(每年)同樣在1月30號;都再(多)加入1000美元;52年後變成355萬美元。
3)最需要注意的是第三個做法和概念;如果美股每次下跌超過10%;機不可失;再加碼1000元(這52年當中;也只有31次的機會);總投資成本8萬3;但52年後是629萬美元。
你喜歡;哪一種操作模式呢?
如果美國還可以持續維持強國的競爭力;那麼在保有長打的王牌下;在再依你的興趣和時間;看有沒有機會也會出短打。
最近錢雜誌出的新書;(五線譜投資術);利用標準差;抓出超買超賣的區域;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作為短打揮棒的參考。
另一個公債的提問;下次回覆。
標準差與平均值之間的關係 在 林素菁應用統計學一21 平均數與標準差的特性 - YouTube 的必吃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