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文長 #鉅細彌遺_和孩子這樣討論並實踐動作拖拖拉拉這件事
「寶貝,你到底要換多久的衣服?」六月後的開學日記,開端總是已經在挑戰我的耐心,說好的早晨廣播時光和優雅從容呢?
想多讓孩子睡一下,我差不多在8點才把Jivan喚醒,然後他有15分鐘換衣服和刷牙的時間,接著晨讀五分鐘、整裝出門,如果動作俐落,預計是能在8:30學校門關前到校。幼稚園會在九點大家一起拿出便當盒吃早餐。
我知道Jivan期待上學,但上學前的準備,他總拖拖拉拉,做事情到一半思緒就飄走,等我到他房間再提醒時,他可能才回過神。我從他起床,就指著時鐘說:「看,現在8點整,15分時,你要換好衣服刷好牙,這兩件事完成!」然後我開始切水果做早餐,每隔兩三分鐘就去提醒一次,這期間Mira會起床,她就會去哥哥房間各種打擾,或是在哥哥旁邊玩他的玩具當炫耀。
那天我真的氣炸了(最氣的點發現似乎是長子還在睡!!!!),真的是「袖手旁觀」的極限,告訴自己孩子是可以自己做到的,我要忍著不插手,等到他晃啊晃走過來廚房,竟然還問我「媽媽我可以帶玩具去學校嗎……」(快河東獅吼了我),我抬頭看時間,23分…..深呼吸,不打破慣例,依序完成了上學前的事,才快步跑去只是在家旁邊三分鐘的學校。
大門開著,但教室門已鎖。我站在大門看,要Jivan自己走過去內門看怎麼辦,「遲到已經造成了,不是媽媽的問題,我在這裡看你,去吧!」我看他站在教室門外,有點尷尬,兩根竹竿腿立正站好,「#體驗後果」的教育對他來說如震撼彈;但那天,門外還有另外兩個孩子與家長,他們試著要通知裡面的人來開門,所以我決定不上前去幫他「擦屁股」,他必須要去承擔後果。他必須要知道,「遲到」這件事,會給他自己和其他人造成麻煩。
看著他因為跟著其他遲到的孩子進去後,我才走。一整天我都在想,「我可以怎麼引導,讓孩子獨立且準時地完成前置準備,我不用大小聲在後面推,母子間氣氛愉快地上學?」我們需要好好聊聊。我不希望這個拖拉小螺絲,造成媽媽的神經過度緊繃,而讓孩子以為自己有什麼「天大的問題」,才會被媽媽魔人這樣一起床就唸不停……Jivan自己睡、自己洗澡、如廁清潔等等生活自理能力都沒問題,那,要他「準時」,也一定有方法可以打通任度二脈的!
_
首先,要先確定,孩子已經有「#時間」的觀念,才不會你在那邊說幾點了幾點了,他一點感覺都沒有,最好旁邊有個大時鐘,一邊說一邊指,「讓長針自己說話」;還有,也要明白孩子「#在乎的點」是什麼(像是遲到這件事和沒得玩,Jivan肯定是後者);就我的經驗,父母要觀察,之所以造成孩子拖拉的「#門檻焦慮」是哪一部分,我不覺得是孩子不會做才叫「卡關或難過去的門檻」,而是在整個過程中,孩子最無法流暢、稍有難度而停下動作的環節。(Jivan的是脫睡衣再穿上衣服)
放學時,我見面先關心:「你今天遲到進去,老師有說什麼嗎?」「沒有。」
我又問:「那你的同學是不是開始玩了呢?」「是。」
「所以,你是不是因為遲到,玩的時間變少了?因為九點要吃早餐了」,我說。「對……」他頭低低的,說他沒跟A一起蓋完軌道就被叫收拾了。
我:「那,早上被關在門外好幾分鐘,你那時候在想什麼?」「想要進去。」
我:「站在門外進不去是什麼感覺?」「我很不開心。」
我:「那要怎麼做才不會讓這不開心的感覺發生呢?」「嗯……不要遲到。」
我:「你知道在八點半前,門都是開著,可以直接走進去嗎?」「知道。」
我:「準時的人都可以直接進去,對嗎?」「對。」
我:「你想想,如果我們搭飛機回台灣遲到,會發生什麼事?」「嗯......飛機會飛走?我們回不去台灣?」他這樣說時有種大夢初醒之感。
我:「沒錯!知道我們為什麼需要『時間』嗎?」「知道,這樣每個人就會知道什麼時候要做什麼和要去哪裡。」
我:「那,可以告訴我,為什麼換衣服這麼慢嗎?如果動作快一點,一定不會遲到的。」「可是我換衣服就是那麼慢啊!」
我:「如果真的是快不起來,有什麼好方法呢?」「我不知道」,他聳聳肩。
我:「媽媽有個想法,如果再早一點開始穿衣服,你就有比較多的時間來準備上學,這樣如何?」「我可以試試看。」
我:「但是,你就會睡比較少,媽媽擔心你會睡不夠。」「那我可以早一點睡覺。」「可以嗎?你不是都覺得玩不夠,不想睡嗎?」「我可以早上起來玩啊~」
我:「這樣聽起來不錯,媽媽不喜歡當遲到的人,快遲到的感覺會讓我非常緊張,我相信你也可以的!」
這只是個嘗試,我當時並不知道這段談話的效力有多少,還有這孩子吸收了多少。
_
隔天我都還沒起床,Jivan已經站在我床邊,他輕聲地說:「媽媽,我已經換好衣服也刷好牙了。」我很驚訝,我自己的鬧鐘都還沒響,看了一下時間,7:21。我說:「哇寶貝,你動作這麼快!可是還沒七點半,再讓我睡十分鐘我就出去。」我去他房間看他時,他正靜靜地在地上玩樂高。
第一天的成效,最棒的事是除了我再也沒有暴走和催促,說出那些連我都不想聽到的話之外,我終於可以陪Jivan「坐下來」晨讀,而不是一邊準備早餐或弄妹妹、一邊「聽」他唸,而是我們很有餘裕,創造一段有品質的學習精華時間,之後還能手牽手慢慢散步聊天去上學。
我:「感覺怎麼樣?早起一點,做完全部的事,而且還準時進教室?」「覺得心情很好。」
我:「可是你這樣會不會太累?」「不會啊!」
接下來的第二天,Jivan同樣是在不到七點半就著裝完畢進我房間,不需要我的提醒換好前一晚選好的衣物。或許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個沒什麼好說嘴的一步,但對我和孩子而言,卻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我沒有少睡,但少發了脾氣,多了和氣,Jivan學著更負責任,認真看待準時的重要性,並在早晨頭腦清晰的時候完成了他覺得最難的中文學習(五分鐘沒做完的話,也能接受下課回家繼續)。
一天早上我抱著他好奇問:「寶貝,你沒有用鬧鐘,怎麼知道七點要起床?」「我就等啊,醒來的時候等到七點就開始換衣服。」天啊!那他不就是更早就醒來不敢睡?這樣不是很累嗎?這樣精神也太緊繃了吧?我有點心疼……於是他又學會了使用鬧鐘,更加自律。
這樣的作息持續中,他很高興,「#我能感」又提升了一點,了解到這一切都是他能掌控的,不只能滿足愛玩的他,而且還能符合媽媽要求的「準時」品德。而我也不需要消耗親子關係,「透過理解孩子的習性,一起討論想辦法,到執行其可行性,再做調整」,這個每日早晨龍舟虎鬥的景象,總算得到緩解了!
#報平安_德國洪災我們都好_距離災區有段距離
#台灣颱風也請大家小心啊
#本週在家學主題剛好是_氣候
樂高裝錯怎麼辦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剛從環南市場回來,因為里長廣播說里民可去快篩,所以就去了一趟.
.
現在開到下午五點,如果住附近的里民可以去篩篩看.
.
如照片中紅框顯示,恩,我去的時候中午十二點,只有5個人.
.
然後我登記資料篩完,只花了五分鐘,就馬上回家了,沒排到什麼隊.
.
神父本身是有兩次篩檢經驗的人,第一次是到剝皮寮做快篩,大概花了一小時以上,除了排隊時間冗長,排完,要停留在兩個位置,第一個位置,坐著等登記個人資料,然後篩檢,移到第二位置等結果.
.
那次剝皮寮的經歷,坦白說,有點可怕,除了排隊時,馬路另一端一個老伯不知是躊躇不前,還是不了解快篩的排隊方式,或者快篩本身的方法,他就摘了口罩,拿瓶水,一直在漱口,然後,往天空噴,似乎想把嘴裡的細菌都想洗乾淨再快篩,在空氣他噴的霧氣清晰可見,我看了冷汗直流,他一邊漱口,一邊又咳痰,吐在馬路上,然後,走過馬路,來排隊隊伍好奇的探頭探腦,似乎想做篩檢,但不知道怎麼辦.我們這邊排隊的人不知道是過於害怕還是進入了涅槃狀態,大家都入定了,下意識的當作沒看到,因為你也不能怎樣.
.
等結果的時候,被叫到名字的快篩陽性,就直接上車,送去隔離所,所以有像吳崢那樣,快篩偽陽性被叫去的情形,然後,當時你會看到被叫到名字快篩陽性者,從你背後和你擦肩而過,雖然是快篩陽性,但是你會想像那就是你與病毒的距離,居然那麼近,最後,神父在心裡克服恐懼的方式,就是不斷幻想他們都是一個個吳崢,這樣子心裡就感覺輕鬆多了.
.
後來我才知道,過去的快篩和現在的pcr篩檢,人們普遍有個盲點存在,那就是人們對於快篩的印象「擁擠、時間長、陽性會直接被抓去隔離、可能被二次感染」,會直接套用在現行pcr篩檢上,但這兩種是不同的,pcr速度快多了,簡單來說,他只有「採檢」這個動作而已,採完,你就直接回家,明後天等結果.
.
傳統的快篩,是「快篩+pcr」,看起來跟「直接pcr」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直接pcr」省略「快篩」的步驟,換句話說,你不用等「十分鐘以上的快篩結果」,也因為大幅節省時間,所以減少了排隊時間,也沒有當初曠久時日的pcr結果等待時間(六天以上),所以,「直接pcr」,減少了群聚,排隊等待的時間,還有人們害怕直接被送走的結果,毫無心理準備(他會讓你回家等結果),所以重點是,「他減少了你在篩檢過程中被感染的機率」.
.
所以妙就妙在這,當中央建議,「為加速篩檢效率,應直接進行pcr採檢」、「陳時中說,果菜市場人員都有清楚的名單,不太需要擔心聯繫不上的問題,因此他認為既然都要做PCR檢測,不如通通做PCR就好,不用再花時間做快篩,避免篩檢完畢後還要待在現場,延長等待時間,也能提高篩檢效率.」柯文哲說pcr比較貴,加以推託和拒絕,加上當時台北市政府的回應「台北市政府發言人陳智菡則對此表示,北市府是快篩跟PCR同時進行,不太了解為何要捨棄快篩.」、「北市府發言人陳智菡稍早回應,感謝陳時中關心北農的狀況,看現場應該會對現場狀況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陳智菡強調,北農確診案例是從5月至今累積數字,不像外傳這麼誇張.」
.
我們可以知道,北市府上到決策者下到發言人,完全就是狀況外,他們可能完全不知道現場的情形,躲在小圈圈做決策,在辦公室吹冷氣看數據,以至於完全搞不懂「直接PCR」和「快篩+PCR」的差別是什麼.
.
他們可能認為,快篩+PCR裡面就有PCR阿,為什麼要捨棄快篩,快篩聽起來很快阿,應該比PCR還快阿~之類的.
.
事實上,這應該完全、根本,不應該當作檯面上的議題,如果你是主事者,這應該是基本中的基本,如果你要求取速度,避免群聚,那就是「直接PCR」,五分鐘VS一小時以上,你想都不用想,就是「直接PCR」.
.
所以我完全不明白,柯市府當初為什麼堅持不PCR,然後一直要用快篩,他們可能資訊完全沒跟上,還停留在舊石器時代,但是,現在已經進入了21世紀了.
.
確實,當初等PCR結果,塞車,要等一個禮拜,但是現在的速度是「明天或後天就知道結果」.
.
而至少,直接pcr適用於北農和環南市場的情境.
.
柯市府的問題,就在於井底之蛙,又堅持「自己沒有錯」,乃至於聽不進他人的意見,也跟不上現代進步的科學方法,加上他們又坐在那麼重要的位置,決定他人的生死,以及嚴重的被害妄想-這代表他們把時間都浪費在無所謂的防衛機制上,保護那已經耗弱的弱小心靈,而無視於廣大的生命,對,我沒有錯,你們不能說我有錯.
.
而你不能輕易的換掉他,他們拒絕幫助,整個台北市民,好像都變成他們的人質,你不知道他們崩潰了以後會幹什麼.
.
老話一句,他們把打嘴砲跟槓中央還有硬凹的時間,拿來用在防疫上,不,關心防疫現場的資訊和了解基本的知識,台北市,不知道可以少死多少人.
.
如果一開始就照陳時中的意思,直接PCR,不要無謂的抗拒,無謂的對抗,僅為了虛弱的面子,和遮掩自己已經失敗但假裝沒有失敗的假象,環南市場和北農不知道可以減少多少群聚,大排長龍的隊伍,減少多少時間,增加多少篩檢量,找出多少感染源,不讓病毒散出去.
.
我終於知道肥迪為什麼會生氣了,你遲早都要PCR的,為什麼不當初就做?現在你不就是在PCR了嗎?
.
但是,我想那些自治會長眾根本搞不懂,直接PCR跟快篩的差異-直接PCR,減少排隊,增加人數,更可以增加篩檢人的意願-因為大家都是在害怕,快篩時的人潮擁擠和交叉感染,你不知道你前面後面的人有沒有得病,然後你要在這待很久.
.
當初越快做直接篩檢,說不定,就能越快撈出感染者,切斷傳播鏈.
.
當是這個資訊差異,說實在的,一般人沒直接做,還真的不懂,就像神父五分鐘就出來了一樣,這跟我想像中的快篩的煎熬,其實完全是兩碼子事,也許政府這方面真的要多做一些解釋給民眾知情,因為光看字面上和過去的感覺,直覺就是如此,例如我們里就算里長廣播了半天,有拒絕篩檢的心態的人還滿多的,他們還停留在快篩=增加感染的記憶之中.
.
我後來想,其實柯文哲有個意見倒是挺不錯的,那就是市場加裝監視器,雖然,放在當初的市場,是完全失敗的,但如果裝置在快篩站,在網路放送,人們就可以知道人多還人少,解除心中的疑慮,前往篩檢.
.
說到篩檢,沒人想去,因為那可能會被告知得病,是一種嫌惡刺激,但說到打疫苗,就人人搶破頭了,因為別人沒得打我搶先打,好像得到了優越感,是一種正增強.
.
柯文哲犯的嚴重錯誤,就是一味的投人所好,你們就去打疫苗好了,然後篩檢的順序、程序、方式,他完全不在乎,造成了「不知道篩檢結果就去打疫苗」、「打完疫苗才知道自己確診」的情境.
.
事實上,搶打疫苗造成的群聚,跟直接PCR人流順暢相較,更有染疫風險,而篩檢現階段,比打疫苗還重要的多,只有能看出誰有病,誰有病,誰怎麼傳染的,就像醫生的聽診器也像是X光或者心電圖,「看」的見,才能對症下藥,才能了解感染面貌,阻斷社區感染源,而你若看不見,在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確診的情況下,不知道會害了多少人-你的鄰居、朋友、同事、家人,可能是一整棟公司,或者,一整個社區.
.
看不見,才是最可怕的.
.
錯誤的決策比貪汙更可怕,又,老殘遊記有云,「贓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蓋贓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為非;清官則自以為不要錢,何所不可,剛愎自用,小則殺人,大則誤國.吾人親目所見,不知凡幾矣.」
.
這裡的清官,應該改成,蠢官,智商157的官,自以為是、自我中心的官,幼稚的官,無能的官,拒絕接受正確意見的官,像個智障一樣的官兒,死不認錯的官兒,自我感覺良好的官,活在自己世界裡,做白日夢的官,紙上談兵的官兒,把防疫當成在玩樂高的官兒.
.
真他媽的是會害死人的,BROTHER.
樂高裝錯怎麼辦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疫情以及心得分享】
#停止聚會,#戴好口罩勤洗手,
#保持好安全社交距離, #非必要不要外出!!!
然後最重要的,一定要 #保持樂觀的平常心,
#謹慎但不給自己過度精神壓力!
一年多來,
身處海外的我們都為台灣的高效防疫感到驕傲。
疫情初期,甚至有同事主動分享與台灣有關的報導,
為台灣在國際地位打抱不平的同時,
説希望未來有天能去台灣玩。
這幾天,台灣的疫情出現了讓大家都擔心的數字。
雖然數字比起其他國家,
仍維持在「不足以恐慌」的階段,
但從推播新聞標題就能看出人民的不安。
確實,比起絕大多數國家,
台灣表現的實在太優秀了。
或許優秀到除了航空和旅遊業,
讓台灣的大家都有種住在平行時空的錯覺,
快忘記疫情還沒結束。
因為第一次經歷而感到恐懼,
也會感到不安與迷惘。
但為了能夠在未來健康的重逢,
再稍微忍忍,再堅持一下。
遵守規定,好好的保護照顧自己。
雖然今天的數字真的會讓人很擔心,
也許會辛苦一陣子,
但相信在令台灣人自豪的自律個性下,
最終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我相信這一次一直以自律為豪的台灣人,
一定會再次帶給世界驚喜!
台灣的大家加油!
一直以來已經非常棒了!再堅持努力一下!
‼️也跟大家分享自己一年多來的一些小心得‼️
📌#遵守政府的防疫措施規定,可能會有一個陣痛期,但只要堅守住,恢復的速度就可以越快💪🏻
📌#出門口罩一定要戴好戴滿
在疫情最嚴峻的那段時間,我們需要進行必要採購的時候,也會戴上手套,並且會一直使用超市內提供的酒精消毒。
📌#隨身攜帶噴霧酒精乾洗手或消毒紙巾
記得隨時消毒自己的雙手,及要觸摸的地方!
📌#回家一定要立刻換衣服洗手洗臉
#能直接洗澡更好
回家以後請不要直奔沙發躺躺
先在玄關(或規劃一塊區域)
把全身外出的衣服換下!
📌#買的東西或是包裹一定要先消毒,不要偷懶喔😣
網購的包裹,如果不是急用大型的,
家裡又有例如車庫空間的人,
可以直接丟它個七天在車庫。
要直接拿進家裡的,請在室外或是規劃好的區域,
全部用酒精擦過一遍箱子再開箱!
內容物也請用酒精噴擦過一遍!
🔗我把推薦如何消毒的影片連結放在留言處!
📌#有資格打疫苗的人請快點去預約注射。
施打疫苗的結果數據都可以查得到,
已經證明疫苗是有效的。
注射疫苗就是多一層防護💉
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
📌#千萬不要過度囤貨
不然等等吃不完吃到膩放到過期都是有可能的。
結果到時候又想跑出去買東西,就失去意義了!
列個清單,按照計畫來,才不容易不理性📝
📌#不要急著去超市人擠人!
如果真的必需要去超市的話
#儘量選擇人少的時段分流!
我一般是早上人最少的時候去,
再加上病毒有一定的懸浮時間!
早上去可以減少各種接觸!
這個大家就看自己居住的區域去判斷!
📌#外出防護做好
除了最基本的口罩戴好
記得隨身攜帶消毒紙巾或是酒精
會摸到的地方就先擦過噴過
我們一開始甚至還會戴上一次性手套
但因為真的不太環保
再加上戴手套也是要不斷消毒
所以後來還是更注重在消毒上
但記得不管怎樣還是要以洗手為主
📌#儘量減少使用現金
#改用信用卡或是Debit付款
疫情開始後,我們也都儘量改成使用手機tap付款。
避免非必要接觸!
📌#有儲存空間的人一直會使用食用的家用物資可以比平時多準備一份(例如米麵)。
雖然台灣是不太容易短缺,
但這是為了減少與人群接觸。
總之就是 #不要進行非必要的外出
但是千萬不要囤貨,足夠使用為主!
📌#準備一些可以存放的食物(例如罐頭、冷凍蔬菜)
推薦濃湯罐頭、鮪魚罐頭、玉米筍荸薺罐頭、冷凍花椰菜和玉米都很好用😆
即使不是疫情期間我家中也常備著!
#記得絕對不要買根本就不會使用的!
#購買的東西都要是平常就會願意吃的喔!
不要因為慌亂就什麼都買!
不然就會變成浪費了😢
如家中有冷凍的空間,可以購買一些平時就會料理的肉類分裝冷凍,減少外出。
📌#鍛鍊廚藝的好時機
減少非必要外出!
所以千萬不要想我就出去買個外帶,
這些都是提高風險!
外送很方便,不過也是需要層層消毒才安全。
最簡單就是自己煮起來🍳🍳🍳
台灣是很方便到處都可以外食買東西,
但是這種時候真的就是儘量避免接觸儘量避免出門。
真的誠心的建議,這是保護自己最好的辦法
以上其實都只有一個中心思想,就儘量避免接觸儘量避免出門。
在海外的經驗證實,Lockdown真的會緩解疫情,但這在台灣不太實際!
所以只能靠自己自覺不要出門!
真的誠心的建議,這是保護自己最好的辦法。
📌有人問我們在家很無聊要怎麼辦,
電動網路電視都是好幫手。
如果不想一直用3C產品,
看書、畫畫、拼圖、樂高以及各種手工藝都很殺時間!
另外推薦在家看影片運動,
個人認為疫情最大副作用就是吃太營養一直躺躺,
然後就變胖了。
台灣一定能夠平安順利的度過此波疫情✨
Everything will be alright✨✨✨
#想到什麼再補充
#天佑台灣
#台灣加油
#小魔頭與貓媽熊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