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恍神,就忘了分享上個月入手的書,真的不得不說,現在是靜下心來好好閱讀最合適的時刻,雖然整體購書量下降,但書中的含金量卻始終沒有變過,依然很多好書、值得細細咀嚼的作品持續出版,大家不妨參考一下,而且七月的書豪華非常,待上市後再與來一一分享。
⠀⠀⠀⠀⠀
先看六月份選書,其實早已讀完,但尚未分享,是已經單獨介紹過的「幡」書系第十一本:林芙美子的《#浮雲》曾由日本昭和時代最重要的導演成瀨巳喜男於 1955 年改編為同名電影,同時也是他的生涯代表作之一。「我想寫人的命運。我想寫在不合理的世界裡,無以名狀、存在於小說外側的小說。」由紀子為了擺脫與伊庭的祕密戀情,自願來到越南擔任軍方打字員,眼見整個世界在戰火底下動盪不安,此地安逸反而有如化外之境,由紀子不禁與富岡愈靠愈近,陷入另一段無法自拔的不倫戀情。戰爭結束後,兩人重返日本,卻始終無力攜手從頭來過。愛情的磨難,始於幻滅以後,因為徹底絕望,才更壓抑不住對希望的渴求。「我是宿命論的流浪者。我沒有故鄉。」在初版即暢銷六十萬冊的《放浪記》當中,林芙美子為自己寫下最佳注解,倘若令其成名的《放浪記》是一生只有一次的迷醉青春,生前最後一部完整長篇小說《浮雲》,便是她人生集大成的終極巨著。林芙美子曾任二戰時期筆部隊、國際交流作家、戰地記者,作品中可見豐富的異地見聞,堪稱日本女性旅行文學先鋒,其徘徊於婚姻制度之外的虛無愛情觀,時似自我放逐,時似毅然獨行,亦為人稱頌,本書描寫無法圓滿的不倫戀情,呈現日本戰後的舉國頹敗,藉由無處可去的情欲書寫重省生之意義。《浮雲》不僅是林芙美子人生最後一部完整長篇小說,更可謂其畢生最高傑作。
⠀⠀⠀⠀⠀
其次,是原本考慮要選的拉丁美洲作家胡安卡洛斯奧內蒂《#短暫的一生》,此書不容易閱讀,卻相當值得挑戰。胡安瑪利亞布勞森才被廣告公司資遣,他的妻子此時卻罹患乳癌,失去一邊乳房。在妻子罹病後,布勞森接下朋友寫劇本的工作。在劇本裡,布勞森虛構一座名叫聖塔瑪利亞的城市,主角名叫亞瑟,他借用亞瑟來體現自己對波特萊爾的「惡」的渴望,他沉浸在虛構的情節中。布勞森的劇本設計亞瑟的鄰居住著一名叫葛嘉的女子,他常自房間薄牆聽到或偶爾偷窺到,繼而猜想葛嘉的生活與感情世界。葛嘉的職業是名妓女,緊挨著她的是皮條客。布勞森塑造的亞瑟形象,口袋裡總放著一把手槍,他讓亞瑟可以對葛嘉做出布勞森從來沒對妻子荷杜娣絲做過的事:在床上愛她的同時毆打她,而且打算殺她,一如卑鄙的皮條客對待他的妓女們一樣。奧內蒂是存在主義的信仰者,《短暫的一生》是奧內蒂樹立風格之作,採用大膽手法構思小說與人生的關係。奧內蒂的小說多以他的出生地蒙德維的亞,以及移居之城布宜諾斯艾利斯作為故事的發展背景,令人窒息的城市生活,一直是他小說中揮之不去的夢魘。他常常將經歷的人事物,清楚地折射在他的小說字裡行間。
⠀⠀⠀⠀⠀
接著,是非常高興能擔任推薦人之一的作品:《#成為西蒙波娃》Becoming BEAUVOIR:A Life。波娃在世時,就已寫下許多回憶錄,但礙於時空背景、社會觀念且涉及他人,所以仍有許多細節被藏匿、許多真實心情被噤聲。Kate Kirkpatrick 這本最新傳記《成為西蒙波娃》,則全盤檢視過往波娃的自述,綜合最近幾年才公開的波娃日記與私人信件,補足過往未曾被看見的細節,也澄清社會與時代對她的種種誤解和批評,還原了立體而動態的細微面貌。不僅能讓我們全面且清晰地看見波娃與她所處的時代境況,看見她如何奮力回應那些阻礙與挑戰,更讓我們藉由審視不同時代的另一個靈魂,來更深刻理解自己的時代與自身所抱有的價值觀她的一生精采動人,有對自由的沉思,對真理的信仰,對自身不完美的真誠反省與無懼批判,也有熾熱的戀情。她也實際推動了世界各地的女性權益,讓女性更能為自己而活。此書利用最新公開的日記、信件等私人材料,重新檢視波娃過往的傳記、回憶錄、訪談之內容,也讓讀者重新認識過往那個仍舊嚴重性別不平等的年代。記住歷史,才更能理解平權之珍貴,也才更能在觀念上持續進步。另一方面,除了性別議題,更重新建立起波娃身為哲學家的一面,帶領讀者一窺她如何思索「存在」,並且「活出」哲學。波娃與沙特的感情,不只是世間一般情愛,更帶有深邃的哲學思辨、理智批判,最後,更會感動於他們智識的交織。
⠀⠀⠀⠀⠀
還有幾日前做了贈書活動,傳奇紀實攝影師塞巴斯蒂昂.薩爾加多的口述傳記《#重回大地:薩爾加多的凝視》。1944 年出生於巴西鄉下,薩爾加多從小接觸大自然,父親是農場主人,希望他接管農場或是成為律師,但隨著庫比契克,當上巴西總統,國家經濟復甦,薩爾加多決心要成為經濟學家。1964 年,布朗庫元帥發動軍事政變,民間爆發大規模的抗議運動,為了逃離危險,他和妻子蕾莉亞於 1969 年踏上海外流亡之路,前往巴黎。在巴黎讀完經濟學博士班課程後,他為倫敦國際咖啡組織工作,享有優渥的薪水,在此時,他擁有人生第一台相機,短短時間,他已陷進了攝影的魅力之中,甚至決定放棄經濟學家的身分,成為攝影師。薩爾加多曾為知名的伽馬圖片社和馬格蘭攝影通訊社工作,並於 1994 年自立門戶,和妻子蕾莉亞成立了亞馬遜影像圖片社。2016 年,他被選為法蘭西藝術院攝影組院士。攝影是他的語言,照片是他表達的方式,富含著他的思想、成長歷程與人生經驗。
⠀⠀⠀⠀⠀
當然,另一本重量級作品《#我的奮鬥2:戀愛中的男人》,也是這批書單中不可忽視的一本,《我的奮鬥》為 2009 至 2011 間挪威最重要的當代作家之一卡爾・奧韋・克瑙斯高所創作的半自傳小說,共六冊,主題分別為:死亡、愛情、童年、工作、夢想與思考。克瑙斯高在第一部《父親的葬禮》以死亡作為開篇,談論了父親於他的意義及父親悲慘的晚年,他大膽地揭露了自己的生活,直白且露骨的創作風格吸引了無數讀者,光是在挪威的銷量就突破了五十萬冊。在接續的第二部《戀愛中的男人》裡,他描寫的是如何與第二任妻子墜入愛河的故事。 從追求、戀愛、結婚到生子,克瑙斯高完整地記錄了一段愛情中最熱烈與最黑暗的時刻。
⠀⠀⠀⠀⠀
以及,個人相當喜愛的作家《淘金殺手》派崔克德威特新作《#野蠻法國行》,同樣被改編成電影,敘述豪門寡婦法蘭西絲的人生計畫:就是在沒錢之前死掉。沒想到二十年過去,她還活著,她與獨子馬爾康幾乎將丈夫的遺產揮霍殆盡,於是決定拋下紐約的一切,不與任何人道別,帶著僅存的現金和已成年的兒子一同前往巴黎,還有家中的老貓小法蘭克,因為法蘭西絲相信死去丈夫的靈魂在貓身上。佔有慾強、咄咄逼人的寡婦母親,和優柔寡斷、似乎不想長大的成年兒子,看似不和的兩人,一路上演鬧劇般的互不相讓,古怪的默契又意外令人動容。然而,紐約客的聰明和刻意的儀態終究掩飾不了內心劇烈的傷痛。名流富豪的生活絕非人人都能擁有,卻也沒有人能不活在他人的目光下,看似「野蠻」的儀態和沒有限制的人生,不代表一切可以自由選擇,生命有各自的泥淖。卡繆曾說,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全書看似諷刺上流社會,其實在荒謬與鬧劇背後,作者始終有意藉由「不尋常」的人物,探索人的「處境」。如同前作《淘金殺手》,作者派崔克德威特的小說語調再輕鬆滑稽、漫不在乎,情節再荒謬歪樓,對白再辛辣好笑,都不妨礙他冷不防地拋出值得深思的哲學問題,人要去哪裡才能活得自由?天生氣場難自棄的法蘭西絲當然有被討厭的勇氣,她看似什麼都不缺,誰能明白她缺少什麼?又有多少人能夠像她這樣野蠻地活著?結局令人回味無窮。
⠀⠀⠀⠀⠀
還有《#在所有母親之間》也頗具吸引力,是主人翁布萊絲向前夫敘述她身為母親的困境與遭遇,與讀者開展一部懸疑驚悚的家庭故事。布萊絲的不安溯源家族三代,她的母親,以及母親的母親都不是稱職的媽媽,每個母親都以防衛甚至折磨的方式對待女兒,而長大後她也成為一位看似神經質的媽媽。當女兒薇歐列忒出生後,布萊絲的期待破滅了,她感受到雙方不對盤,女兒總是乖戾而拒絕合作,當她抱起女兒想要安撫卻換來尖叫淒厲,她甚至覺得自己目睹女兒惡魔般的行為。然而,薇歐列忒在爸爸面前卻表現像個小天使,夫妻之間逐漸產生裂縫。後來,弟弟山姆出生,在兒子身上,布萊絲終於找到期盼已久的親子之愛,薇歐列忒似乎也愛這位弟弟,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撕裂了她的家庭,當她重新回想起來驚覺,女兒好像伸手推了這一切。親子關係是自古以來的課題,愛與恨,教與養,各種心理戰爭,本書帶領讀者進入一位母親的告白,驚悚的氛圍讀來心驚膽戰,故事的轉折讓人感到唏噓,震撼之餘也讓人反思自己與家人的親密關係。
⠀⠀⠀⠀⠀
馬奎斯的另一本書又出版了,《#苦妓回憶錄》是他對愛情的禮讚,也是一首獻給生命的頌歌,更是他寫給遲暮人生的最後一封情書。晚年與病魔纏鬥多時的馬奎斯,意識到自己時日無多,他幾乎取消一切公開活動,全力投入回憶錄與這本封筆之作。書中每天都走在死亡邊緣的老記者猶如馬奎斯自己的化身,他藉由主角放蕩又純真的心路歷程,讓我們知道人生最悲慘的莫過於孤獨死去。每個人都有權利去愛,生命也許無法抵擋時間的流逝,但真摯的情感卻永遠都不會消失。以及,米蘭昆達拉的《#相遇》,他與文學、美學、藝術的相遇。相遇是「石火,電光,偶然」,雖然短暫,未必深入,但有時卻足以啟發一場偉大的文學邂逅和思維激盪,甚至影響小說藝術的歷史與生命。本書便收錄了昆德拉與其所崇敬的小說家、藝術家和偉大作品之間難忘而驚喜的相遇,透過隨筆、論述及訪談,暢談他所熱愛的文學、美學與藝術,也讓我們得以走入昆德拉龐大而深邃的思考世界,一睹這一次次相遇所迸發的思想火花。
⠀⠀⠀⠀⠀
最貼近這個當下的小說,是普立茲獎得主勞倫斯萊特的《#十月終結戰》,故事從日內瓦一場世界衛生代表會開始,印尼一個難民營出現 47 人死於急性出血熱,僅被當作小事提出,出席會議的美國 CDC 副主任、流行病學家亨利帕森斯卻認為情況並不單純。亨利受託,親入險境尋找病原體,卻先受政治阻撓、後遭神秘病毒困住,同時,令人擔心的事正要發生:一名感染者正前往每年有數百萬信徒聚集的聖城麥加,參與朝聖之旅。感染果然一觸即發,沙烏地阿拉伯官方下令封城,但三百萬朝聖者能一個人都不離開?疫情入侵美國,國土安全部副主任對可能發生的生物戰能做出正確回應?全球旅行頻仍的時代,一場大流行挑戰了裂痕重重的全球關係,病毒侵襲的不只是生命,還有支持文明的各種體制。書中的微生物學家、流行病學家在發現了可怕的流行病毒後,不惜親身歷險,尋找解決讓世界陷入困局的神秘病毒起源和治癒方法,萊特透過小說對所有第一線醫護專業人員致敬,在這個圍繞醫學、政治、科學與人性的故事中,我們更得以知道他們存在的重要性。
⠀⠀⠀⠀⠀
壓軸的是一本華文小說與韓國小說,鄧觀傑《#廢墟的故事》以八篇短篇小說組成,地景從馬來西亞首都西北的小鎮漂洋過海來到台北的邊陲地帶頂樓加蓋公寓。從異文化的邊陲到異國城市的邊陲,語言、文化的差異讓敘事者重新學習,學習如何透過敘事重新站立在世界的中央。國家,民族,地域,家庭與個人,鄧觀傑試圖為這些問題提出階段性的解答,作為青年時期的終結。「童年,是作家的提款機」鄧觀傑的這台 ATM 似乎沒有提款的上限,源源不絕的情節漫布在每則短篇裡。
⠀⠀⠀⠀⠀
而閔智炯的《#她厭男她是我女友》,敘述主角金勝俊再次遇見她時,是在要求墮胎合法化的示威現場,這個讓他思念多年的初戀情人,會成為人們口中的「女性主義者」,而最沒料到的是,他發現自己再次無可救藥地愛上她。儘管網路上、好友間充斥各種對女性主義者的批評,勝俊仍深信兩人的邂逅是命運給的第二次機會。但她卻斷言他們之間不可能,最後還提出交往的條件:如果勝俊先想要分手,就要給她一百萬。勝俊不過是想談一場平凡的戀愛,卻沒有一件事情照著他的想像發展,彼此價值觀的歧異讓他的壓力日漸累積,終於在某個事件後徹底爆發開來。作者初戀是在國三時,大學二年級正式談了第一次戀愛,發現自己好像有戀愛的天賦,所以努力發揮才能地戀愛和分手。2016 年受到「江南殺人事件」的衝擊,開始研究女性主義,深刻體認到女性主義對人際關係和愛情的影響,而這部小說便是這些體認的成果。
⠀⠀⠀⠀⠀
⠀⠀⠀⠀⠀
⠀⠀⠀⠀⠀
(以上文字節錄自各出版社書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
「最黑暗的時刻 自由 主義」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最黑暗的時刻 自由 主義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最黑暗的時刻 自由 主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最黑暗的時刻 自由 主義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最黑暗的時刻 自由 主義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最黑暗的時刻 自由 主義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最黑暗的時刻 自由 主義 在 [普雷] 最黑暗的時刻Darkest Hour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最黑暗的時刻 自由 主義 在 Lizard的海底影院- 沒有電影院的日子(40 ... - Facebook 的評價
最黑暗的時刻 自由 主義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倫敦隨筆 ◎王家新
1
離開倫敦兩年了,霧漸漸消散
桅杆升起:大本鐘搖曳著
在一個隔世的港口呈現……
猶如歸來的奧德修斯在山上回望
你是否看清了風暴中的航程?
是否聽見了那隻在船後追逐的鷗鳥
仍在執意地與你為伴?
2
無可阻止的懷鄉病,
在那裡你經歷一頭動物的死亡。
在那裡一頭畜牲,
它或許就是《離騷》中的那匹馬
在你前往的軀體裡卻扭過頭來,
它嘶鳴著,要回頭去夠
那泥濘的鄉土……
3
唐人街一拐通向索何紅燈區,
在那裡淹死了多少異鄉人。
第一次從那裡經過時你目不斜視,
像一個把自己綁在桅杆上
抵抗著塞壬誘惑的奧德修斯,
現在你後悔了:為什麼不深入進去
如同有如神助的但丁?
4
英格蘭惡劣的冬天:霧在窗口
在你的衣領和書頁間到處呼吸,
猶如來自地獄的潮氣;
它造就了狄更斯陰鬱的筆觸,
造就了上一個世紀的肺炎,
它造就了西爾維婭•普拉斯的死
——當它再一次襲來,
你聞到了由一隻絕望的手
擰開的煤氣。
5
接受另一種語言的改造,
在夢中做客神使鬼差,
每週一次的組織生活:包餃子。
帶上一本卡夫卡的小說
在移民局裡排長隊,直到叫起你的號
這才想起一個重大的問題:
怎樣把自己從窗口翻譯過去?
6
再一次,擇一個臨窗的位置
在莎士比亞酒館坐下;
你是在看那滿街的旅遊者
和玩具似的紅色雙層巴士
還是在想人類存在的理由?
而這是否就是你:一個穿過暴風雨的李爾王
從最深的恐懼中產生了愛
——人類理應存在下去,
紅色雙層巴士理應從海嘯中開來,
莎士比亞理應在貧困中寫詩,
同樣,對面的商販理應繼續他的叫賣……
7
狄更斯陰鬱的倫敦。
在那裡雪從你的詩中開始,
祖國從你的詩中開始;
在那裡你遇上一個人,又永遠失去她
在那裡一曲咖啡館之歌
也是絕望者之歌;
在那裡你無可阻止地看著她離去,
為了從你的詩中
升起一場百年不遇的雪……
8
在那裡她一會兒是火
一會兒是冰;在那裡她從不讀你的詩
卻屢屢出現在夢中的聖詠隊裡;
在那裡你忘了她和你一樣是個中國人
當她的指甲瘋狂地陷入
一場爵士樂的肉裡。
在那裡她一順手就從你的煙盒裡摸煙,
但在側身望你的一瞬
卻是個真正的天使。
在那裡她說是出去打電話,而把你
扔在一個永遠空蕩的酒吧里。
在那裡她死於一場車禍,
而你決不相信。但現在你有點顫抖
你在北京的護城河裡放下了
一隻小小的空火柴盒,
作為一個永不到達的葬禮。
9
隱晦的後花園——
在那裡你的頭髮
和經霜的、飄拂的蘆葦一起變白,
在那裡你在冬天來後才開始呼吸;
在那裡你遙望的眼睛
朝向永不完成。
冥冥中門口響起了敲門聲。
你知道送牛奶的來了。同時他在門口
放下了一張帳單。
10
在那裡她同時愛上了你
和你的同屋人的英國狗,
她親起狗來比親你還親;
在那裡她溜著狗在公園裡奔跑,
在下午變幻的光中出沒,
在起伏的草場和橡樹間盡情地追逐……
那才是天底下最自由的精靈,
那才是真正的一對。
而你楞在那裡,顯得有點多餘;
你也可以搖動記憶中的尾巴
但就是無法變成一條英國狗。
11
在那裡母語即是祖國
你沒有別的祖國。
在那裡你在地獄裡修剪花枝
死亡也不能使你放下剪刀。
在那裡每一首詩都是最後一首
直到你從中絆倒於
那曾絆倒了老杜甫的石頭……
12
現在你看清了那個
仍在倫敦西區行走的中國人:
透過玫瑰花園和查特萊夫人的白色寓所
猜測資產階級隱蔽的魅力,
而在地下廚房的砍剁聲中,卻又想起
久已忘懷的《資本論》;
家書頻頻往來,互贈虛假的消息,
直到在一陣大汗中醒來
想起自己是誰……
你看到了這一切。
一個中國人,一個天空深處的行者
仍行走在倫敦西區。
13
需要多久才能從死者中醒來
需要多久才能走出那迷宮似的地鐵
需要多久才能學會放棄
需要多久,才能將那鬱積不散的霧
在一個最黑暗的時刻化為雨?
14
威嚴的帝國拱門。
當彤雲迸裂,是眾天使下凡
為了一次審判?
還是在一道明亮的光線中
石雕正帶著大地無聲地上升?
你要忍受這一切。
你要去獲得一個人臨死前的視力。
直到建築紛紛倒塌,而你聽到
從《大教堂謀殺案》中
傳來的歌聲……
15
臨別前你不必向誰告別,
但一定要到那濃霧中的美術館
在凡高的向日葵前再坐一會兒;
你會再次驚異人類所創造的金黃亮色,
你明白了一個人的痛苦足以
照亮一個陰暗的大廳,
甚至注定會照亮你的未來……
1996
-
◎作者簡介
王家新,1957年生於湖北均縣(現丹江口市)。高中畢業後在鄉下務農,1978年就讀武漢大學中文系,組辦詩社,參與大學生刊物《這一代》的編輯。1985年至1990年任職於《詩刊》(北京)。1992年旅居英國,1994年回國後先後任教於北京教育學院和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著有詩集《紀念》(1985)、《游動懸崖》(1997)、《王家新的詩》(2001)、《未完成的詩》(2008)等。另有多種詩歌隨筆和詩論集出版。
-
◎小編柄富賞析
90年代中國的知識分子寫作,有一個很大的主題是知識分子對於自我存在的反思,這個反思必然結合著他們所閱讀過的,跨越東西方的知識與詩歌小說,他們會拿自己的「處境經驗」與這些「文本經驗」交疊、對話。王家新的〈倫敦隨筆〉正是這樣的作品。不只一次,王家新在文章裡多次談到「互文性」的觀念與問題,他把互文性當作90年代詩歌的重要特徵,其實,這個特徵更尤其屬於90年代的知識分子寫作群(詳見責編文)。
這是一首蠻長的組詩,就不便逐節說明了。在詩中,我們可以讀到許多典故,這些典故串連起了一個「文本的倫敦」。根據學者趙璕的整理:有「狄更斯筆下『霧都孤兒』的陰鬱悲慘的地下室生活(4、7、12節);詩人普拉斯用乙炔的自戕,以及她在乙炔味的『倫敦味』中絕望的囈語──『我/是一個純潔的乙炔/處女』(普拉斯〈發燒103°C〉(4節);奧頓活畫下『倫敦霧』的死亡氣息的『死亡那不便言及的氣味』(W.H.奧登〈1939,9月1日〉,4節第3行),以及『向日葵』自『清晨薄霧中』的〈布魯塞爾美術館〉滲出的光輝(W.H.奧登〈美術館〉,15節);T.S艾略特〈大教堂謀殺案〉中的『寬恕之歌』(14節))……客居倫敦寫作的馬克思及其所揭示的『階級意識』(12節)、『查泰萊夫人』的『白色寓所』及其『資產階級隱藏的魅力』(D•H•勞倫斯,《查泰萊夫人的情人》,12節)、莎士比亞『暴風雨中的李爾王』(莎士比亞,《李爾王》,6節)。」
倫敦之外,還有《奧德賽》裡的奧德修斯,在木馬屠城的特洛伊戰爭勝利後,歷盡艱難返回家鄉的處境,以及屈原《離騷》中的馬(「僕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王家新使用這些典故以表達他作為一個現代中國知識分子,當時旅居倫敦,遭遇一個複雜世界的經驗,當中有對於由資本主義完成的新世界體系,所造成「民族/國家」這一壁壘的批判,也抒發漢語作為他旅居英國時的弱勢語言,在心中拉扯而來的一種懷鄉的軟弱,這種異鄉人雙腳離地的心情。
他在倫敦,抵抗著這些「倫敦文本」的光輝,也從中反思漢語所形成的集體記憶(母語即是祖國),那塊絆倒了杜甫的石頭此時也會絆倒他,石頭象徵著也許是杜甫使用漢語完成詩歌的技藝,王家新肉體上遠離了中國,精神卻從中重新感受到了漢語的光焰與能力,而感覺自己與杜甫被同一塊石頭絆倒的心情。
互文性的寫作使得這一首詩在內容層次上的解讀顯得複雜,另一方面,學者姜濤則說這首詩的許多作用是來自「想像力的發生」,他說「王家新的許多詩的想像力的發生,都是這樣的在文本和現實之間發生的。這個距離給了他一個好像是修辭的空間。」這個說法也是理解王家新,及許多90年代尤其是知識分子寫作的中國當代詩的一種方法。
參考資料:
《在北大課堂讀詩(修訂版)》,洪子誠主編,2014,北京大學
-
圖片來源:鄭閔聰
美術編輯:鄭閔聰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1990年代 #知識分子寫作 #王家新 #倫敦隨筆
最黑暗的時刻 自由 主義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一週大事版
─────────────
「很多時候,我覺得做影院
的就好像身處孤島當中」
——中國電影院從業者
─────────────
因送報生半路上受到日環蝕現象干擾,一週大事延遲了一天抵達,請見諒。疫情降溫的樂觀在過去一週慢慢減退。中國電影院到底能不能重啟、美國電影院到底要不要強制戴口罩等等過去一週熱門話題的背後,是我們到底是否準備好要跟這個病毒繼續共處,甚至是(happily?) ever after.......
中國電影產業最黑暗的時刻
 ̄ ̄ ̄ ̄ ̄ ̄ ̄ ̄ ̄ ̄ ̄ ̄
WHO警告全球疫情因為解封過早而進入新危險階段,導致過去兩週有81國新增病例增加,僅36國新增病例數下滑。
在此同時,歐洲和美國的電影院或者摩拳擦掌、或者戒慎小心地準備重啟電影院的大門。
最荒謬的事情是疫情已造成超過900萬人確診的此時此刻,戴口罩與否居然還是個「政治爭議」。終於準備要在7月15日重新開門營業的世界最大連鎖電影院AMC日前宣佈他們重啟後將不強制要求觀眾戴口罩,理由是他們「無意介入(口罩的)政治爭議」。
美國另外兩家大型連鎖電影院品牌Regal和Cinemark以及全美41家Alamo Drafthouse Cinema的重啟計畫中都準備要求觀眾佩戴口罩。AMC不準備要求佩戴口罩的政策一出,隨即引來消費者的強烈質疑。有網友質疑公共衛生議題什麼時候成了「政治爭議」,有網友則說認為AMC的真正的責任應該是依據科學保護他們的消費者,並說他絕對不會去AMC看電影。AMC因此在不到三天的時間緊急踩煞車,改口他們將會強制觀眾佩戴口罩。
中國的各行各業都在慢慢重啟營運,唯獨1.2萬家電影院仍然在苦等北京方面不知為何遲遲未來的重啟命令。連帶著圍繞著1.2萬家電影院轉的周邊行業,如餐廳和商場等,一同陷入無止盡的黑暗時刻。北京新一波確診疫情,也讓中國政府對於電影院的復工多所猶豫,即便5月10日已經發生中國博納影業副總裁黃巍自殺的「行業之悲」事件。
中國線上媒體毒眸透過微信群組對近400位來自28個省份的電影院從業人員進行現場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受訪者所屬的電影院已經選擇裁員,近八成大幅降薪,超過九成的電影院處在零收入狀態。
電影院停業期間,每隔三五天仍然必須有人去開機進行設備維護,還有各種值班費用、消防設備運作、基本電費和折舊費用產生。但最沈重的負擔仍是水漲船高的租金,2010年前後租金只佔票房比重10%左右,隨著競爭白熱化已經大大提升為20%,甚至也有高達50%的案例。而因為各地政府政策不一,受訪者中僅有25%說他們得到紓困或減免租稅等政策扶持。「很多時候,我覺得做影院的就好像身處孤島當中。」從業人員說。
紐約時報分析指出中國商場的特殊商業模式完全以電影院當成吸引人流的工具,也因此電影院的遲遲未能開門營業將拖累中國零售業的災後復甦。最令人不解的是為何連上海都舉辦了關於防疫經歷的劇場演出,容量遠小於劇院的電影院卻還不准開門。
紐約時報認為習近平3月31日在浙江考察防疫措施時說的話「大家想看電影,就看網上的吧」,很可能被揣摩上意的基層官員不計代價執行。比如過去為了防治北京霧霾而強禁沒有供暖的民宅燒煤取暖,或是以防治火災為由清除北京低端人口的強拆行動,都是近年來中國官僚強力執行命令的極端案例。
在連國際新聞媒體都密切關注中國電影院的慘狀後,中國官方終於在6月19日有了隻字片語:
在一個發布《低風險地區夏季重點地區 重點單位重點場所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相關防護指南(修訂版)》的記者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所長施小明表示5月7日國務院已經下發了工作意見,要有條件地在低風險地區開放電影院,但前提條件是要做好防控條件,比如密閉空間活動不得超過兩小時,因為電影院的風險還是比開放場所更高一些。
關鍵是如何解讀這段發言:人民日報的微博帳號在轉貼該新聞時,使用的hashtag文字是「#低風險地區影劇院為何仍未開放」,因此意謂著這段發言的真義很可能不是「宣佈可以開放了」,而是「解釋為什麼還沒有開放」。但有消息總比沒有消息好,至少低風險地區的電影院可以有個遠在天邊的希望。
言論禁區成為選舉主戰場
 ̄ ̄ ̄ ̄ ̄ ̄ ̄ ̄ ̄ ̄ ̄
Donald Trump陣營一支指控假新聞才是美國真正威脅的廣告中,因假造CNN新聞畫面而在上週觸發Twitter事實查核機制,被標示為誤導訊息。隨後該支廣告又因為素材侵犯他人著作權而被啟動DMCA機制,在各大平台下架。
另外一支Trump陣營的選舉廣告則是暗指抗爭民眾是危險的左派盜匪,然後因影片畫面中出現納粹圖案違反Facebook政策而被下架。
今年美國總統選舉變成一場踩紅線的運動競賽,而這些社群平台的言論禁區則成為比賽場地。Twitter目前採用比較嚴格的事實查核機制,Facebook採用比較寬鬆的機制(只有侵權及少數仇恨言論的禁區),而顯然兩個陣營的執法標準也會在未來五個月一再被各方陣營挑戰。
Facebook日前破天荒地宣佈針對美國用戶提供一個「貼心」新功能:讓使用者自己關掉政治類廣告的設定。在此同時他們也將在Facebook上提供關於如何參與此次美國總統大選投票的相關資訊,目標是希望促成增加400萬美國人登記投票。
Mark Zuckerberg在USA Today報紙投書中主張Facebook這麼做可以支持並強化美國的民主。但令人狐疑的是會積極關掉政治廣告的用戶應該也是那些既定立場強烈、沒可能受廣告改變立場的選民,也就是說Facebook此舉其實是在幫助各方候選人更精準有效地運用選舉經費投遞選舉廣告?也有媒體質疑這種史無前例的做法,最後得利者反而是不需要下廣告就可以持續發聲的現任執政者。
在此同時Facebook拒絕審查政治貼文的立場也繼續受到質疑。代表猶太人的ADL反毀謗聯盟以及代表黑人的NAACP美國有色人種協進會則發起抵制活動,鼓勵各企業開始抵制Facebook廣告,抽走下在該平台的廣告費用,藉以督促Facebook停止利用仇恨、偏見、種族歧視、反猶太和鼓吹暴力的言論來賺廣告錢。
戶外時尚品牌North Face隨即響應抵制活動,宣佈將停止在Facebook上所有活動以及付費網告的購買,直到平台對於仇恨、誤導、鼓吹暴力等言論採取比較嚴格的政策為止。
大西洋的另一端,力主嚴打仇恨言論的法國總統Emmanuel Macron則遭到了挫折:
Macron一直希望法國成為管控仇恨言論和謠言散播的領頭羊。過去法國也一直在該議題上領先全球,比如成為第一個讓Facebook主動屈服的國家,同意配合交出所有發表仇恨言論的使用者個資給法國法院。
Macron的戰略中非常關鍵的一步棋是去年在法國下議院通過的法案,授權給社群網站在一天內刪除涉及歧視種族、性別、宗教、性取向等貼文內容,同時在一小時內刪除兒童色情和恐怖主義貼文,不配合的平台將被處以重罰。
然而該法案近日遭到法國最高裁決機構憲法委員會的否決。法國憲法委員會認為該法過度干涉言論自由,事實上過去許多民權團體也持相同看法,認為法案定義模糊,很可能為將來更深入的國家審查打開大門。審查是一把永遠的雙面刃,有利於民主,也可能有利於獨裁者。
疫情過後的音樂產業版塊漂移
 ̄ ̄ ̄ ̄ ̄ ̄ ̄ ̄ ̄ ̄ ̄ ̄ ̄
Rolling Stone和Billboard上週同時取得了Live Nation內部備忘錄,顯示該公司已經準備在2021年調整經營策略,以減低因為疫情的不確定因素而增加的風險。
「我們正處於前所未有的時代,必須充分考慮市場需求的變化」Live Nation在備忘錄中開宗明義說道。該公司將重新談判所有被延後到2021年的數千場演出和數十個音樂節的演出合約,調降20%給演出者的保證收入,以便分攤演唱會風險到演出者身上。
過去主辦方因為票房不佳而取消演出時演出者可以得到100%的費用,明年起將只能拿到25%。此外,Live Nation還將增訂一條史無前例的條款,對於演出者主動取消演出者必須「賠償」已收取費用的兩倍給Live Nation。
此外,配合疫情期間線上互動和線上演出市場的快速成熟,Live Nation未來將在合約中要求演出者必須在參與社群平台上的推廣,同時也必須同意演出內容的錄影可能被運用於電視直播、網路直播、VOD點播等等通路。
另外一個線上直播平台在疫情期間也湧入大量音樂表演者:
過去以遊戲實況主為主要服務對象的直播平台Twitch,在過去幾個月湧現許多音樂創作者,透過該平台演出或直接面對粉絲。於是社群平台對音樂創作者的分工越來越清楚:YouTube用來分享音樂錄影帶,Instagram用來分享照片,TikTok用來分享迷音,Twitch用來實況演出和與粉絲對話。
在Twitch暴增的音樂類直播很快就引來著作權爭議,因為未經授權引用音樂的直播越來越多,而且Twitch的直播有存檔功能可以留在線上讓沒趕上直播的粉絲點播,因而成為版權方近來的查緝重點。過去Twitch對於侵權執法不像YouTube那麼積極嚴格,這一點原本也是他們迅速受到DJ們歡迎的理由,但RIAA美國唱片協會這幾個禮拜磨刀霍霍地大量對Twitch直播者祭出侵權通知,使得過去很少啟動下架機制的Twitch不得不重新調整他們對於侵權影片的消極做法。
然而過去一週音樂圈最重量級的新聞還是這個跟音樂「無關的」的動作:
Spotify與Warner 簽下長達數年的合作協議,將由Warner旗下的DC Entertainment為Spotify製作DC超級英雄宇宙的Podcast廣播劇節目。這些節目將會是全新的故事線,不會與既有的電視、電影在同一個宇宙,但大家熟悉的角色Superman、、Batman、Wonder Woman、Harley Quinn和Joker都有可能出現在Podcast中。
過去一年來Spotify已經耗資數億美元投資在Podcast的創作者、平台、軟體工具等項目上,正在將一度平靜的Podcast變成一鍋翻騰的滾水。而這一系列做法對音樂產業的真正意義是:作為現今整個地球上所有音樂創作者最大收入來源,長期虧損的Spotify正不計代價地打造自己的內容宇宙,藉以跟吸走絕大多數會費收入「奶水」的音樂版權方「斷奶」。
|新聞出處|
6/15~6/21一週大事
China’s Economy Faces Another Hurdle: Darkened Movie Theaters(https://nyti.ms/2UNhNOj)
Facebook adds option for US users to turn off political ads, launches voting info hub(https://tcrn.ch/2USDY5u)
Civil Rights Groups Push for Facebook Ad Boycott(https://on.wsj.com/30PqR8Z)
The North Face pulls Facebook ads over hate and misinformation policies(https://engt.co/2YUpSSl)
半數裁員、八成降薪,影院人的聲音需要被聽到(https://bit.ly/2UTqdng)
Spotify Signs Deal With Warner Bros., DC for Slate of Exclusive Scripted Podcasts(https://bit.ly/2YNMow5)
Live Nation Wants Artists to Take Pay Cuts and Cancelation Burdens for Shows in 2021(https://bit.ly/2YKchNC)
Twitch’s Streaming Boom Is Jolting the Music Industry( https://bloom.bg/2Nd1pSI)
Turning off political ads on Facebook could have unpredictable consequences (https://bit.ly/2YQDiit)
After Backlash, AMC Says Masks Will Be Required in Theaters(https://nyti.ms/3fFvuXm)
官方回應低風險地區影院開放條件:活動不超2小時(https://bit.ly/2Ykegcc)
最黑暗的時刻 自由 主義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上一集我們講述了艾莉絲.孟若的小說〈浮橋〉,尼爾和金妮這對夫妻陷入了緊張關係,尼爾將太太獨自留在車上;
而金妮突然有了尿意,躲進玉米田小解,回來後遇到一位小鮮肉瑞克。瑞克開始與金妮攀談。
這對初次邂逅的男女,討論了一件奇怪的事:
「是嗎?」他說:「我也不戴錶。我從沒見過也不戴錶的人。」
她說:「對,從來不戴。」
「我也是。從來就不戴。我不知道為什麼。從來不想戴。就像,我好像本來就知道時間。差個一兩分鐘上下。頂多五分鐘。有時餐館顧客問我,你知道幾點嗎,我就告訴他們。他們根本沒注意到我沒戴錶。廚房有鐘,我一有空就去查看。從沒一次我得進去跟他們更正的。」
「我也曾經能那樣,偶爾。」金妮說:「我猜若從不戴錶,你會發展出一種感覺來。」
「是啊,真的會。」
「那你說現在幾點了?」
他們討論手錶?當然不是。他們在討論時間?討論現在幾點?可能也不是。
他們真正在討論的,絕非時間本身,而是一種「特異功能」:對自然韻律的感知。
他們這種人自有其「體內時計」,這種器械不是規範日常作息的鐘錶,而是向自然敞開、向人的本性敞開。
伊格言說,他們「心跳同於自然」。
於是當金妮的丈夫把她留在車內,獨自到屋內作客(他們正在屋內算命),
他不會知道屋外也正發生一場命定的,未曾預料的意外──金妮和瑞克的邂逅。
對,尼爾當然不會知道,因為尼爾並不是這種「心跳同於自然」的人。
然後在屋外,瑞克將金妮帶上車,開車前往他自己的秘密私房景點,一座橫跨於沼澤上的浮橋:
橋身輕微移動讓她想像所有這些樹和蘆葦田都都安在淺碟子上的土裡,而路是條漂浮的土絲帶,下面都是水。水彷彿這麼靜止,但又不可能是靜止的,因為如果你拿眼盯住一顆星的水影,就看得出那星是怎麼眨動變形又溜出視線。然後又回來了──但可能不是同一顆。
直到這時她才發現沒有了帽子。她下車小便時沒戴,還有她和瑞克講話時也沒戴。麥特講笑話時,她坐在車裡頭靠椅背眼睛閉上也沒戴。她一定把帽子掉在玉米田裡,而慌張中就把它留在那裡了。
伊格言分析,被丟失的帽子顯然隱喻著金妮過去那循規蹈矩的人生、正常無比的文明生活──但這隱喻的威力或許還不如在它之前段那關乎水流與星群的描述。
暗夜中,黑暗正被更巨大的黑暗吞噬,而浮橋邊,沼澤水面恍若靜止,但不盡然。
當你凝視著水面上的星星,那星星可能在難以察覺的極細微波動中移動或隱沒,而後復現──但可能不是同一顆。
伊格言如此形容:
這是一段奇異的述寫。如同海面上漂流的瓶中信,這鏡頭顯然極其安靜,但其內容物又如此「有戲」,如此喧嘩,充滿張力。那「不知是否是同一顆星星」的想法(一段小小的哲思,一段微縮的辯證)投射出某種虛幻感,而「水面搖盪中的星群」之實景,同樣予人虛幻之感。那不是星星本身,那只是星光稍縱即逝的倒影;那不僅僅是虛幻,那是雙重的虛幻。幻視之中,一切實存之物皆彷彿蜃影。讀者與小說主角老婦金妮在此結伴步上了浮橋,意外的旅途;而正是這神秘時刻的初現預示了下一個神秘時刻:一個吻。夜裡浮橋上,男孩與老婦的深情一吻......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IUW7AmxtWo/hqdefault.jpg)
最黑暗的時刻 自由 主義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伊格言詩集《與孤寂等輕》|2019|逗点出版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詩 #伊格言 #與孤寂等輕
1.
當你吹滅我瞳孔中的幻影
黑暗中我便失去了眼睛
2.
像一段誤入歧途的早晨,灰塵裡
停止生長的日光
貝貝,我想和你說話
但我忘記擁抱的文法已很久了
19.
夏天是我
小熊是我
你說你夢見昨晚
細雨降落在遙遠的銀河
所以還是下雨了呀。
你帶傘了嗎
我多麼害怕
你因在雨中睡去而著涼
你終於醒了嗎
你美好而透明的手指
陽光溫潤
群星間都是潔淨的空氣
當你比劃著它們
星球們不再彼此遠離
淚水與笑聲
就相愛了
我是草原
我是巨大的鮭魚
我是最初最純淨的宇宙
我是蜂蜜
21.
如何成為一隻獨行的狼?
當季風吹過
花開滿曠野
去年的死亡在
雪與冰中融化
枯草葉沙沙親吻小腿
傷痕在心上降落,如此
親切纏綿
風中我凝望遠方──
世界啊,你像一個
一再失約的人
32.
有時抽筋
像唱到副歌最後升key
以為接近終點
忽然又將你吊起
有些愛情令人抽筋
約會的時候像在重訓
情話說到一半
氣喘噓噓
這鬼哭神號的包廂啊,到處都是
換氣不順的男女
重要時刻,捨不得切歌又唱不上去
但開始的時候你不會知道──
開始的時候,他們總先騙你:
歡樂,真情,弘音心
33.
恐怖片太恐怖的話
可以閉上眼睛
但坐隔壁的情人可能會趁機
偷偷親你
沒有比在黑暗的電影院中被偷親
更恐怖的事了。愛情顯為一
巨大而難以擺脫之恐怖電影
不要相信情人
不要相信戲院
上樓時別搭電梯
補妝時別照鏡子。但
不用擔心逃不出去,因為
逃生門會自己打開
門外的迷宮裡
鬼在等你
47.
荒原無人
天頂垂落著
死亡的群星
河流覆雪經年
再無人傳誦
去年大陸的漂移
月光照拂枯草
每一支巨大的鹿角
皆已進化為獸骨
所有曾經的血與蹄印
我嶙峋崎嶇的心啊──
貝貝,你是我愛情
永恆的化石
49.
想像在夢裡遇見你,雪夜的
異國機場
天使們皆因地面結冰而放棄了起降
整個無眠的夜,塔台播放著你
甜蜜的吟唱
廊道無人,我們是不是
遙遙相望的兩座燈箱呢?
貝貝,看著我
讓視線射穿心
讓我跟著你唱:
你是命運,無可逃躲
你是神祇私藏的美學,無法歸納
你是沉靜而分歧的枝椏,無從簡化
你是雪上的足印,斬釘截鐵
你是空氣
你是冷冽的呼吸
你是永不消融的手澤
你是,啊,冰晶與心
碎裂的脆響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BOrC-jcSM9pE3iOFSBGmLUQo49QVp20TCGbyCRaBgC2iHMkT0AyDwjwI
☞ 香港文匯報專訪:棄醫從文,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6pb_pD7BK4/hqdefault.jpg)
最黑暗的時刻 自由 主義 在 Lizard的海底影院- 沒有電影院的日子(40 ... - Facebook 的必吃
英國#歷史#重演#香港#淪陷#蘋果#消失#自由#空氣#窒息#邱吉爾#張伯倫#對抗納粹#綏靖主義#言論自由#科洛弗地窖#最黑暗的時刻#我在武漢天氣 ... ... <看更多>
最黑暗的時刻 自由 主義 在 [普雷] 最黑暗的時刻Darkest Hour - 看板movi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必吃
大家午安
最黑暗的時刻
Darkest Hour
應該算是
歷史傳記片
看這片之前
建議先看
克里斯多福諾蘭
導演的電影
敦克爾克大行動
---------------------
以上只是防雷頁
如果看過,敦克爾克大行動,會比較好理解這片,因為戰爭場面比較少
主因就是在 1940 年 5 月 10 日,德軍發動優勢陸空閃電戰
衝破已經僵持很久的法國馬其諾防線,代表整個歐陸幾乎將要淪陷
當天傍晚 6 點,也是剛好邱吉爾上任,戰時內閣首相的第一天
而邱吉爾會當上首相,是因為工黨不接受保守黨的張伯倫當首相
因為張伯倫原本主張綏靖政策,也就是姑息主義啦
所以當之前波蘭被入侵的時候,英法只有譴責德國
並沒有檢討為什麼不支援波蘭?現在知道什麼叫唇亡齒寒了吧?
邱吉爾問法國人,有什麼因應策略?結果完全沒有,大概準備要投降
如果有查資料會知道,邱吉爾的政黨關係,和保守黨若即若離
甚至可以說,邱吉爾是條變色龍,黨籍變來變去
保守黨-->自由黨-->保守黨,可以看出
邱吉爾雖然可能內心渴望自由,但意識形態還是偏向保守
這樣的首相地位不是很穩固
邱吉爾至少還有當過海軍大臣的經驗,雖然也不是很成功
但邱吉爾是少數堅持戰爭,來抵抗德軍的鷹派,所以保守黨肯定是推邱吉爾來測風向
並不是真心支持邱吉爾,還是繼續尋求、想辦法和德國納粹希特勒和平談判
英法聯軍被進逼的德軍團團包圍,英法聯軍被逼到海邊,缺少地形遮蔽優勢
40 萬盟軍只能苦撐,等待英吉利海峽另一邊來的英國船隻救援
如果德軍不停止攻擊的話,也許過幾天就全軍覆沒了
邱吉爾畢竟是念過軍校,知道德軍雖然有坦克、飛機優勢
但步兵還來不及跟上,還沒有穩固的占領地盤
5 月 24 日,希特勒對坦克部隊,的確也親自下達了停止前進命令
一方面可能是要保持實力,一方面可能也在等待英國和平談判
而腦袋動得快的邱吉爾,想到了動用民間船隻的主意
而且使用 BBC 廣播,來號召人民加入救援行列
更正確地說,不是請求,是命令
也就是代號,發電機行動
從 5 月 26 日 ~ 6 月 4 日,共 10 天
成功救援 34 萬盟軍回英國
而這個行動,挽救了盟軍低迷的士氣
並沒有徹底打擊英國人,反而讓英國人決心抵抗到底
畢竟在歐陸戰場上,英國人已經受到那麼慘痛的教訓了
誰還會相信納粹德國希特勒,會帶來真正的和平呢?
誰能保證和平談判會帶給英國人自由、民主、安穩的日子?
反而一輩子可能都要活在被人告密
被德國納粹的秘密警察、蓋世太保抓走審問的陰影下
邱吉爾用激勵人心的演說,成功的說服英國議會
停止對德國納稅和平談判,等待美國未來的支援
1945 年 5 月 7 日,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
戰爭結束了,邱吉爾的戰時內閣也解散
百廢待興的英國,需要重選首相,結果選輸了
他引用古希臘作家普魯塔克的話說:
「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誌。」
由此看出,英國人還算理性啦
因為邱吉爾的內政政績,也是一蹋糊塗
金本位政策搞爛了英國經濟,顯示邱吉爾完全不懂財政
邱吉爾本身也不是討喜的人,脾氣又很壞
片頭就罵哭了美女打字小姐,不過打字小姐人很好
本來哭哭要滾蛋出門,碰到郵差送信
也幫忙拿信給邱吉爾,讓他知道國王通知當首相的消息
有天打字小姐看到,邱吉爾對緊迫盯人的狗仔記者
比反手 V 手勢的新聞照片
還會提醒邱吉爾,這有侮辱人的意思
Up your bum
查字典意思大概就像
Up your ass; Fuck off; Go to hell!
中文翻譯應該是,插你屁眼; 滾開; 下地獄去吧!
大概 87% 可能是邱吉爾本意
不過歷史課本和新聞媒體,當然要對偉大政治領袖,英國首相邱吉爾美化一點
這是勝利 Victory 的姿勢啦~ Ya~ 後來都正比了
不過後來因為看到打字小姐在哭
打字小姐才說,兄弟喪生戰場
大概開始懷疑人生,邱吉爾對人民
到底說的是真相?還是謊言?
邱吉爾就帶她去看,應該不能讓打字小姐看的機密戰況地圖
從此也增加對打字小姐之間的互信
也代表其實邱吉爾對打字稿,就是一個求好心切的人
因為邱吉爾對於語言的詞彙相當敏銳,其實大部分政治人物都這樣
在民主社會,如果政治人物說錯話,可能就會被新聞評論,失言啦?
所以常常新聞都在重複報導,看到膩,看都不想看的政治名詞
大部分政治人物都是很保守的,所以通常都謹言慎行,但也變得很無趣
但邱吉爾不怕犯錯
有天他找西賽羅的書,在從西賽羅的語錄
我寧願和柏拉圖一起犯錯誤,也不願和這些人(畢達哥拉斯信徒)一起正確地思想。
大概可以猜出,邱吉爾可能是那種想到什麼就做,Just do it 的人
像有一天座車塞車了,就突然下車,跑去坐地鐵,他平常根本沒在坐地鐵
遇到地鐵的人,每個人都問候名字,又記在紙條上
也算是小小民意調查吧,原來市井小民都支持堅決反抗到底
而且是連英國小女孩都知道喔!!查了一下
邱吉爾說了一個,英國小學課本就有教
The story of horatius 賀雷修斯的故事
就是古羅馬有個叫賀雷修斯 Horatius 的英雄
還有詩人為英雄寫詩,奮勇護橋的賀雷修斯 Horatius on the Bridge
整體故事意思,其實跟片尾字幕很像,就引用有人整理好的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16302360.A.DC6.html
"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atal,
i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
成功不是結局,失敗不是宿命,最重要的是堅持的勇氣。 - Winston Churchill
後來還把小小民意調查的小字條上的民眾名字,和外閣官員報告
不過激勵人心的演說,又獲得外閣官員的掌聲
雖然以現代眼光來看,在地鐵上找幾位民眾的觀點,當演說內容,好像還蠻瞎的
應該也做個有真實科學化統計意義的民意調查吧?
不過既然都在戰爭了,這樣調查可能太慢,也太浪費資源
這樣太情緒化、太隨興的邱吉爾,可能也因此過著糜爛的生活
一大早就開始喝酒,然後雪茄抽不停,就是老菸酒僧阿
搞到老婆都發現家裡入不敷出了,才說一天抽四根好嗎?
有天和工黨領袖私下談話,還用刀叉吃著牛排,餵可愛狗狗,好像忘了戰爭是什麼?
其他政治人物也批評,邱吉爾就是會演戲、作秀啦!
邱吉爾可能是個偉大的演說家,但不是保守人士眼中穩健的政治家
也就是感覺比較像那種點子王、業務、說客、想法不落俗套、不照牌理出牌
所以才可以那麼跳 tone 的想出,用民間船隻援救軍隊的行動
但就是這種正規軍人都意想不到的妙招,成功讓盟軍保留實力
奠定了未來美軍加入後,反攻歐陸的基礎
--
Q 臺灣人的需求金字塔 ◢◣ █ 安全、無毒的食物
S ◢██◣ █ 有錢結婚生養小孩
W ◢████◣ █ 買得起的房子
E ◢██████◣ █ 被老闆當人看
E ◢████████◣ █ 下班還來得及和親友吃晚餐
T ▄▄▄▄▄▄▄▄▄▄▄▄ █ 租得起房子█ 找得到工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4.89.19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16513216.A.71B.html
假戰(英語:Phoney War),怪戰(法語:Drôle de guerre),
又稱為靜坐戰(德語:Sitzkrieg),是指1939年9月開始到1940年4月之間,
西歐在7個月間並無任何戰爭
1940年3月,冬季戰爭結束後,法國總理達拉第因支援芬蘭失敗而引咎辭職。
英國因支援芬蘭失敗,而改為支援挪威,
其帶來的災難使英國首相張伯倫在下議院備受攻擊。
※ 編輯: deepdish (220.134.89.190), 01/21/2018 20:52:27
... <看更多>